历史(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历史打印版
以下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二战的爆发、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二战的结束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过程,以及这些国家在独立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冷战的开始、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注:此部分详细知识点可能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文化的发展等内容,但具体细节需要根据教材进行梳理)。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1.异域风情• 1.1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2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 1.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4 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2.文艺复兴• 2.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2.2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2.3 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2.4 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2.5 文艺复兴与欧洲宗教改革第二章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1.封建社会的瓦解与新的社会阶级• 1.1 封建制度的瓦解• 1.2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1.3 乡村社会的变革• 1.4 城市社会的变革2.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2.2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旧中国与世界• 1.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1.2 西方列强的侵略• 1.3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社会的变革• 2.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2 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2.3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一战后的中国• 2.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2 五四运动的影响• 2.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中期1.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军阀混战• 1.1 三民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1.2 军阀混战的原因和特点• 1.3 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2.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2.2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 2.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推动•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1.3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社会主义建设• 2.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 2.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等主要内容。
九年级下册课本电子版历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的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当时中国南北部地区出现了第一批文明社会。
这些社会大多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以稻米、麦子、豆类、薯类等为主要粮食,并以捕鱼、狩猎为辅助经济活动。
古代中国的文明,融合了中原文明、西域文明、东南亚文明等多种文明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主要特征是以礼仪、书法、建筑、陶瓷、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也就是皇帝制度。
古代中国的皇帝制度,由夏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古代中国的皇帝,有着专制的权力,他们拥有最高的统治权力,可以自由地制定法律、统治国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高于贵族,贵族高于士绅,士绅高于庶民。
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而贵族、士绅和庶民则拥有不同程度的权利。
三、古代中国的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古代中国的文化,以礼仪、书法、建筑、陶瓷、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化。
古代中国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礼仪、教化、修身、孝悌、忠义、仁慈等道德观念,认为人应该以恭敬、孝顺、勤劳、节俭为主要行为准则,以谦虚、宽容、慈悲、忠诚为主要态度准则。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辅以其他经济活动。
古代中国的农业,以温室农业、水利农业、森林农业等为主,主要种植稻米、麦子、豆类、薯类等谷物,以及果树、蔬菜、花卉等。
古代中国的经济,也有其他的经济活动,如手工业、商业、运输、采矿等。
古代中国的经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实行以铜币为主要货币的货币制度。
五、古代中国的社会古代中国的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家庭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古代中国的社会,男尊女卑,以男性为主,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家庭的安排。
古代中国的社会,也有着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外族人不能自由地进入中国。
九年级历史 下册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1课 P3-7 P61-63 新能源“电”美国、德国(1831 英国法拉利发现电磁感应、1866德国西门子制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1875巴黎建成世界上第一发电厂、1882法国德普勒建成世界上第一条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电力的应用及其影响、“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 真空碳丝白炽灯泡、电报,留声机,摄影机,放映机,蓄电池)第2课P8-12 P63-66 内燃机的创制(1883 德国戴姆勒制成汽油内燃机、1897 德国狄塞耳制成自动点火的柴油内燃机)、汽车的出现(1885 德国本茨制成首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美国福特—“汽车大王”、美国—“装在轮子上的国家”)、莱特兄弟和飞机(美国)历史下册 1第2单元第3课P15-19 P67-69 牛顿与近代科学(1687 英国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与进化论(1859 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第4课P20-24 P69 启蒙运动(18世纪法国、)伏尔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论法的精神》)、卢梭(1762 《社会契约论》—成为法国大革命中的“圣经”)第5课P25-30P70-72 文学(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堪称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美术( 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荷兰凡·高—“狂人”画家《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乐圣”“交响乐之王”《英雄交响曲》即第三交响曲)历史下册 2第3单元第7课P35-39 P73-76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盟国:德,奥匈,土,保—4国;协约国:英,法,俄,塞,日,中,美,意—27国)、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杀)第8课P40-44 P77-78 三条战线(西线(主要):德-英法;东线:德奥匈-俄;南线:奥匈-塞尔维亚)、凡尔登战役(1916.2 德国发动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地狱”、1916.6.24 英法联军发起索姆河战役)、战争的结束和影响 1914.7.28-1918.11.11 (1918.11 奥匈投降、11.11 德国投降)第9课P45-52 P79-81 俄国十月革命(1917.3 二月革命、1917.4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7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 1918-1920、新经济政策 1921.3-1929第10课P53-58 P81-84 工业化、农业集团化(1929-1932)、五年计划(第1个五年计划:1928-1933;第2个五年计划:1933-1937)、肃反运动1934.12.1-1938历史下册 3系(1919.6 《凡尔赛和约》、1920.1-1946.4 国际联盟)、《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1921.11-1922.2(1922.2 《九国公约》《五国公约》—美,英,日,法,意)、世界经济大危机(20世纪20年代中期“柯立芝繁荣”)第12课P66-72P87-90罗斯福新政(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第34任总统—“坐在轮椅上的总统”、《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德国法西斯专政(1933.1 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2 柏林—国会纵火事件)第13课P73-79 P90-93 慕尼黑会(1936-1937 《反共产国国际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8.9 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会议”)、德国进攻波兰 1939.9.1 (“奇怪的战争”,“静坐战”、“闪电战”战术、1940.5.10 德国侵占荷兰,比亚时,卢森堡、1940.6.14 法投降、1940.8 不列颠空战1940.6.22 法向德投降)、德国突袭苏联1940.6.22 、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12.7历史下册 4(1942.1.1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勒战役》1942.7-1943.2、《雅尔塔会议》(1943.11 美,英,中《开罗宣言》、1945.7-8. 苏,美,英—波茨坦会议,中,美,英《波茨坦宣言》)、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1994.6 英美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1945.9意大利投降、1945.5.8德国向同盟国投降)一战:1914年6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历史下册 5第4单元第16课 P91-96 P97-99 美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50-70年代—“黄金时代”;70-80年代—低速增长;90年代以来—快速增长、“混合合并”)、欧洲联盟(1951.4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组建“欧洲煤钢联营”、1958.1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弹联营”、1967.7 “欧共体”、1993.11 欧共体十二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1972 “欧洲联盟”)、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第17课P97-102 P99-102 赫鲁晓夫执政及其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苏联首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0 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1990.3),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宣布独立、1991.12.21 11个加盟共和国通过《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12.25 苏联解体)、匈牙利改革(1964.9 成立经济体系改革委员会、1968年元旦推行经济体制改革、1989.10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建为“匈牙利社会党”)历史下册 6展(1947.8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新加坡和韩国的崛起(新加坡曾为英国的殖民地,1965年独立、新加坡—世界重要港口,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和韩国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与台湾,香港称为“亚洲四小龙”)、“非洲年”(1952.7 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1963.5 31个非洲国家签署《非洲统一组织宪章》、1990 纳米比亚独立、1994 曼德拉当选总统)、巴拿马运河的收回(1903 巴拿马独立、运河区—“国中之国”、1977 美国1999年年终巴拿马完全控制运河区)第19课P109-113 P105-108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1917 英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国家,一战后英国实行“委任统治”,二战后放弃委任统治、1947 联合国大会规定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四次中东战争(1948.5.14 以色列国独立①1948.5.15-1949.7;②1956.10.29-11.6;③1967.6.5-6.11;④1973.10.6-10.24)、巴以冲突与和谈(1956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成立、1964 建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历史下册 7(1947.3 杜鲁门总统抛出“杜鲁门主义”)、两大阵营对峙(1947.6 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1949.1 “经互会”在莫斯科成立、1949.4 美,加,英,法,意等12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1949.8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5 苏联东欧八国在波兰华沙签订《友好互助条约》)、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1948.6 第1次柏林危机、1949.9和10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德)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建立、1958.11第2次柏林危机、1961.8 修筑“柏林墙”、1959 古巴建立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62.8 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被美国发现、20世纪60年代形成“核均势”、里根上台,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第21课P121-127 P111-114 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1947.10 美,英,法,中等23国在瑞士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8年元旦总协定生效、1995.1.1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2001.11 中国加入WTO)、索沃战争(1999.3 .24以美国为首的简称“南联盟”发动“联盟行动”—以空袭为主要手段)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历史下册 8第5单元第23课P133-139 P115-117 计算机网络技术(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科技技术革命(美)、1945 美国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原子能的利用(1942 美国建成第一座原子反应堆—进入原子能时代、1942.2.2 美国第1次自持连锁反应、1945.7 美国制成原子弹、1949 苏联制出原子弹、1954 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空间技术、(1957.10 苏联将第1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2003.10.15 “神五”第3个(苏美)将人送进太空的国家)、基因与克隆(1997.2 苏格兰克隆出“多莉”)第24课P140-144 P117-119 德莱塞(美)和《美国的悲剧》(美海明威—《永别可,武器》《老人与海》、法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英高尔斯华绥—《福尔塞世家》、苏高尔基—《海燕》《母亲》、哥伦比亚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印泰戈尔—《戈拉》《乌云和太阳》)、一代大师毕加索(《亚威农的女郎》《格儿尼卡》《和平鸽》)、爵士乐与好莱坞历史下册 9第25课P145-150 P120 大众传媒(1920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1936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法国(1938),美国(1939),苏联(1939)1958 中国电视台正式开播)、休闲与旅游、时装与模特(1928 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模特公司、 1966 英国模特特维吉评为“本年度杰出妇女”)、城市化与城市群(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建设“立体城市”现象)历史下册 10。
九年级下册历史资料
班级姓名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1789年德国首先和奥匈帝国结盟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1882年5月德,奥,意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建立三国军事集团。
以德国为核心2、1894年俄国,法国缔结军事协定,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了《英法协定约》,1907年英国又与俄国签订了《英俄协约》,英,法,俄三国军事集团正式建立。
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争夺的焦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人们把凡尔登战场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影响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2课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1、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的奠基人,代表作《物种的起源》,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规律。
3、二十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的相对论4、17至18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法国是运动的中心,伏尔泰宣扬人天生的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2、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了打败国内的地主,资产阶级和国外反动势力,苏维埃政权实行的一系列措施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列宁在俄国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第4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召开会议即史称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国操纵这次会议。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拉美独立运动。
- 背景。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残酷压迫拉美人民。
- 拉美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要求摆脱殖民统治。
- 启蒙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主要领导人及事迹。
- 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 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他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晤后,圣马丁退出政治舞台,将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
2. 印度民族大起义。
- 背景。
-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例如,英国在印度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印度传统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 英国兼并印度王公的土地,取消他们的年金,引起印度封建王公的不满。
- 英国对印度士兵的歧视,如士兵的宗教信仰受到干涉,待遇低下等。
- 经过。
- 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发动起义,起义浪潮席卷印度北部和中部。
-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 意义。
-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俄国的改革。
1. 彼得一世改革。
- 背景。
- 俄国在17世纪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盛行农奴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 俄国在对外战争中屡遭败绩,迫切需要改变落后面貌。
- 内容。
- 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 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 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 意义。
-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电子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电子版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掀起犹太人的狂潮。
(2)年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利。
但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创建出来。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构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1、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让给德国。
影响:该协议就是英国绥靖政策的产物。
它助长了法西斯的入侵气焰,很大地弱化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达到求得自己一时太平的外交政策。
实质:纵容法西斯,达至促进法西斯反攻苏联的目的。
2、大战的爆发:(1)、年9月1日,德国反攻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发动。
(2)、德国进攻苏联: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3、日本伏击珍珠港: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伏击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生产了珍珠港事件。
美国对日开战。
二战达至规模。
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联手国家宣言》: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办会议,签订了《联手国家宣言》,确保将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手出来,全盘击败法西斯国家。
促进作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构成。
2、雅尔塔会议: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
会议决定要彻底打败德国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决定对日作战。
3、斯大林格勒战役:年7月—年2月,促进作用:就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诺曼底登陆: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实施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0篇)九班级历史下册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改革。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三级部共有4个班,从上学期的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没有爱好。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两部分,从三四百年前人类的出现到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历史进展的基本进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四、学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世界古近代史的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制造的文明成果。
4、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进度及单元课时安排总课时46节六、教学措施1、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转变老师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2、精心设计#教案# 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爱好。
3、继续深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写好利用好教学反思。
4、乐观参加教科研活动,合理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准确定位教参的地位。
九班级历史下册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进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全民革命,并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
-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现代政治形势奠定了基础。
2.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启蒙运动。
- 这个运动的目标是推翻封建礼教,倡导科学、民主和现代思想,提倡个人解放与自由。
3.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旧秩序、争取民主与进步的爱国革命运动。
- 这个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反对外国列强的干涉,呼唤民主和科学,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批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 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过渡,中国的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也得以奠定。
二、世界两次大战及中国的抗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员的伤亡,以及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同时也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3. 中国的抗战- 中国抗战是指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 这场战争从19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日本在1945年投降为止。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经济基础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过程。
- 这个过程从1949年开始,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并解放了生产力。
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国领导下进行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配套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参考答案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后活动]1.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在19世纪初,拉丁美洲会出现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强烈不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印度民族大起义产生了什么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后活动]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向西方学习(√)加强中央集权(√)创建新式常备军(√)废除农奴制( )椎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 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俄国废除农奴制之后,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变得一贫如洗。
他们有可能成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人。
第3课美国内战[材料研读]请思考:《宅地法》如何促进美国西部开发?《宅地法》允许美国公民购买、耕种西部土地,鼓励人们向西部移民,促进了美国西部开发。
[问题思考]有人说,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你同意这种说法冯?请说明理由。
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不准确。
内战爆发前,美国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奴隶主主要以农产品交换英国的工业品,主张降低关税。
这与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相抵触。
内战结束后,美国统一了国内市场,大量被解放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劳动力,国家采取保护性的关税政策,为美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美国社会内部仍然存在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课后活动](1)以下对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北方工业发达,希望提高关税(√)南方希望多出口棉花,换取廉价工业品(√)北方主张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蓄奴州( )南方主张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自由州(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九年级下册历史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所有知识点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兴起。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过程: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斗争,许多英雄人物为争取独立而献身。
4.意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结束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统治,推动了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领导人: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杰出领导人。
3.过程: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各地起义军团结一致,英勇抗击英军。
最终,由于内外势力的联合绞杀,起义失败。
4.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激发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
3.改革内容:解放农奴,给予农奴自由民身份;分配土地给农奴;实行司法、行政和教育改革等。
4.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束了封建农奴制,推动了俄国向资本主义过渡,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四、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背景: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激化。
奴隶制成为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
2.战争进程:战争初期南方占据优势,但随着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北方逐渐扭转战局。
最终,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3.意义: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美国内战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五、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封闭落后。
2.领导人:明治天皇进行了一系列维新改革。
历史九年级下册背记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背记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史纲要一、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建立、夏商的更迭、西周的崛起、西周的衰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它通过分封、宗法等制度,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然而,由于宗法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西周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的分裂、战国时期的争霸)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封建奴隶社会转型的开始。
春秋时期的分裂形成了多个诸侯国,而后的战国时期则是这些诸侯国相互争霸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兴起,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的统一与繁荣(秦朝的建立与统一、汉朝的兴起与繁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法律等,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它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丞相制、三公九卿制等,使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时期。
四、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延续(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多元化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则是这种政权更替的延续。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则呈现了分裂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的时期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但也孕育出了许多文化艺术的繁荣,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
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纲要一、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传世文物最丰富的文明之一。
它的繁荣与尼罗河的洪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
巴比伦人创造了汉谟拉比法典,奠定了法律的基础。
二、希腊与罗马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发展、罗马共和国的崛起和衰落)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制国家,它由多个城邦组成,这些城邦之间存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竞争。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1. 青铜时代的中国
- 铜器的发展和应用
- 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
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
-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
-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印度的起源和形成
- 和的兴起
-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
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 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 各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
- 马可波罗的探险和见闻
- 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
- 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和影响
3. 地理发现和文化交融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地理发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文化交融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单元:欧洲的大革命和近代产业社会的兴起
1. 法国大革命
- 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 法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展
-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3. 近代产业社会的特征
-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社会阶级和经济结构
- 城市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的大致内容纲要,具体还需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充和调整。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一苏联社会主义1、十月革命---(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十月党、进步党和立宪民主党等)(1)背景A 一战带来灾难B 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王朝结束)C 临时政府(克伦斯基)和工人士兵苏维埃同时存在D 临时政府掌权,继续参与一战E 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圣彼得堡)F 临时政府反人民,镇压工人士兵游行(七月流血事件)G 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2)过程A 列宁在斯莫尔尼宫(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领导起义B 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打冬宫,起义成功(3)政权---建立世界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4)措施A 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B 经济国有化---银行,铁路,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C 《土地法令》,给农民分地D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E 1918年3月,迁都莫斯科(俄国首都自彼得大帝以来定在彼得格勒。
十月革命胜利后,德国军队于1918年2月18日进攻苏俄,严重威胁彼得格勒的安全。
苏维埃乃决定迁都。
)F 1920年,经过三年内战,战胜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巩固了无产阶级国家(5)意义A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C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D 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余粮征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配给制(2)新经济政策---1921年到1924年A 背景---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战时共产主义遭到农民反对B 措施---粮食税,多种经济并存,恢复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3)1922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增加到15个,1991年12月解体(4)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A 28年到37年,两个五年计划,发展重工业,由传统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B 36年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C 斯大林模式的优缺点a 优点---集中力量,建设了重工业和国防,在二战中抵抗住了德国b 缺点---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产品品种少,质量差;损害农民利益,农业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浪费和消耗了大量资源二凡华体系下的世界(一战,二战之间的世界)1、凡华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一月,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和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2)凡尔赛合约(对德合约)A 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丧失了八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B 军事---禁止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10万,(海军1万5,解散总参谋部和军官团),禁止拥有空军,莱茵河东岸50千米为非武装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了解了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明确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理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和作用。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选择题*(1)俄国二月革命后,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A.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B.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国家事务*(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大据点是A.斯莫尔尼宫B.玛丽娅宫C.冬宫D.白宫*(3)十月革命的最高领导者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 勃列日涅夫(4)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B.无代价征收农民多余粮食C.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D.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5)新经济政策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材料二:“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列宁请回答:(1)材料一、二应该是列宁分别谈到什么经济政策时所说的?(2)苏维埃俄国实行材料一谈到的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材料二谈到的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局限性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3、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二、课堂回顾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反映了①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②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③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代价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2、阅读下列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立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请回答:(1)材料中“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政策指什么政策?(2)“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认识到错误以后,开始实行什么政策?(3)材料中的“无产阶级国家”的名称是什么?*三、课堂延伸俄国称谓的变化体现了俄国的发展历程,请用具体的史实说明。
第2课苏联的崛起[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通过了解苏联在较短时间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知道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并认识其利弊。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选择题*(1)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1926年,苏联决定优先发展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信息业*(2)“斯达汉诺夫运动”应该出现在苏联实施时期。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一五计划D.二五计划*(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二战后初期B.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比例失调C.特殊的国内外环境加速了其形成过程D.在中国没有产生重大影响2、填图(1)苏联于_________年建立,最早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南高加索联邦。
到1940年,苏联共有加盟共和国_______个。
(2)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二、课堂回顾1、下列事件中对苏联社会的发展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战前“五年计划”的实施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D.1934年开始的大规模肃反运动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哪一方面?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三、课堂延伸阅读课本有关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及“斯达汉诺夫运动”,想想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查阅资料,除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人民还有哪些创举,请举例说明。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理解巴黎和会是一战后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和约》是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2、通过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蕴藏着的矛盾,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选择题*(1)在巴黎和会上打出“公正与和平”的幌子,雄心勃勃地要主宰世界的战胜国是A.法国B.英国C.美国D.意大利(2)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重划德国疆界B.瓜分德国殖民地C.限制德国军备D.占领莱茵河西岸(3)一战后成立的并成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国际联盟D.联合国*(4)《九国公约》的内容不包括A.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B.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C.中国保证对外“门户开放”D.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实行关税自主(5)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得到缓和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为民主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2、观察下图:请回答:(1)1919年6月,战胜国与签订了。
(2)请简述此条约内容。
(3)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的消息传到国内,由此引发了著名的运动。
3、阅读下列材料: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允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请回答:(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国际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2)该条约打破了对中国的独占。
(3)该条约的实质是什么?以上材料中最能体现实质的是哪几条?二、课堂回顾1、美国最先倡导成立国际联盟,但最后并未加入该组织。
这说明A.美国出尔反尔,无信用可言B.美国领导世界的图谋未得逞C.发展中国家日益强大,美国难以控制D.美国实力的衰落*2、一战后,、以及对奥、保、土、匈和约一起,构成了一个互为联系的条约体系,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史称。
华盛顿会议是的继续,会议通过的等条约或协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和地区的新体系,史称。
*三、课堂延伸观察下列图片:1、辨别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
他们是参加的三个实际掌权者。
2、试简述他们参加此次会议的目的。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知道1924-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繁荣”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在暗中滋长。
2、通过一定的史实,了解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3、知道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会评价其历史作用。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选择题(1)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是A.AN AMERICAN TRAGEDY B.MAIN STREETC.THE IRON HEEL D.UL YSSES(2)前所未有、持续时间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爆发于A.1924年B.1925年C.1929年D.1933年(3)经济危机第一次爆发于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4)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A.整顿金融业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兴办公共工程D.调整农业(5)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2、阅读下列材料: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罗斯福请回答:(1)说一说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的历史背景。
(2)为使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怎样?(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3、列举《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回顾1、“WE DO OUR PART”是什么意思?此标语出现于何时的美国?2、观察下列图片:因股票破产被迫廉价出售的车美国失业者在百老汇前排长队等待救济请回答:什么叫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哪些危害?三、课堂延伸阅读下列材料: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
――凯恩斯(1931年)请回答:1、结合罗斯福新政,谈谈“发展扩张”与提倡消费对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2、结合上述观点谈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
第5课追忆列宁――学习与探究之一[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了解列宁的革命活动,感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
2、学习社会调查的方法,培养分析和利用调查材料的能力。
3、培养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选择题*(1)列宁创办的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报纸《火星报》创刊号在出版。
A.辛比尔斯克B.喀山C.莱比锡D.布鲁塞尔*(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列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什是在A.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B.1905年革命后C.1917年二月革命后D.1917年十月革命后*(3)1917年11约8日,列宁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不是在本次大会上通过的文件是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和平法令》C.《土地法令》D.《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4)下列关于《四月提纲》发表的历史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沙皇专制制度已被推翻B.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C.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临时政府公开镇压彼得格勒人民示威(5)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全面了解列宁的革命活动,深刻认识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