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故居考察报告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鲁迅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灵魂,我敬爱鲁迅先生,喜欢他犀利的文字和不屈的脊梁。

有人曾评价: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先生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我们党校实践小组决定五一假期到位于阜成门内的鲁迅故居兼博物馆参观,来追寻先生的痕迹,以陶冶情操,令五一假期更有意义。

一行人下了公交车,信步前走,拐弯处不远,正对着一个古式风格的大门,这便是鲁迅先生故居。

虽然离喧嚣的马路不足200米,但这里的清幽冷寂却与外面的热闹相隔天壤,入门正对着的是鲁迅先生的石塑雕像,安放在片绿茵草坪之上,左右的花树繁华满枝,春风吹过,飘散的花瓣撒满一地,满院清香。

进入陈列厅一层,整个大厅清幽素雅,正中放置着放大的石制手稿,边缘翘起,像是刚从书桌上落下来着地的瞬间的书集。

四面淡青色石壁上或凸或凹刻嵌着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名和篇名,夹以木制的刻板,显得幽雅而又庄重。

右手上楼梯是二层展厅,正对墙面上是一幅素描荒原图,四周墙面柜
台上陈列的先生的图像图片图片、手迹、书稿、微缩模型和先生的语录展示了鲁迅先生一生的行踪和创作轨迹。

出了展厅,便到了先生的西三条故居,又称“老虎尾巴”,不算大的四合院正中种着鲁迅先生手植的白丁香,正值盛放,香气袭人。

后院有两颗枣树和一丛黄刺
梅。

隔着玻璃,看到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但却在这极简单的屋里,鲁迅先生用匕首一样的笔杆子创作了《华盖集》等二百多篇伟大作品。

观其居,思其人,鲁迅先生生逢国势剧变时期,饱尝世态炎凉,目睹国家丧权辱国之状,身经离乱,路途多变,面对明枪和暗箭不屈不挠,英勇反击,在坚守中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敌人所加的伤痛围困中辗转,在无路可走之时坚持战斗,用血踏出一条路来,这是怎样的勇气。

弃医从文,先生是深刻之人,无往而不深刻,对人对事对景,都能直透内心,挖出深意,于事态、文学、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的解析无不鞭辟入里。

先生以医学、文艺来疗治人们从肉体到精神的病苦,向自我剖析,不放过世间任何的丑陋和黑暗,对国家、民族始终保有忧切之心。

我想起了先生的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想,处在五四时期的青年鲁迅是幸福的吧,在风雨如磐的时代,先生能够不囿于书屋,投入到社会汹涌的洪流,著书论作,为民族的命运呐喊,唤醒整个民族,用匕首般的笔刺向敌人的喉咙,置个人于度外。

如先生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
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现在的多元化生活让人们有很大的空间去思索和斟酌,也许这世界的纷繁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我们还是要在许多种价值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为之付出心血,坚守自己的心灵园地,并时时加以修剪,除去芜杂。

让自己心灵的花园繁花似锦,飘香悠远。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在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深刻的解剖和分析自我,也许会沮丧,失去前行的勇气,也许会豪情壮志,去寻求别样的人生。

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的压力和美好之间,找到坐标,体现自己的价值。

篇二:绍兴文化考察报告 2
绍兴文化考察报告
“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一联古语,勾勒出作者立于此城的愿想,愿不负先人功绩,愿中兴后世繁华,于是绍兴,在那一刻承上启下,江南小镇开出璀璨繁花,或傲然独立,或娇艳多姿,或尖锐凛然,绍兴独特的人、物、事,串联成满园缤纷。

一、其人——风骨刚毅
绍兴的人,似乎意欲反衬江南水乡的温柔缠绵,无论男女,大都坚强刚毅。

若用国画手法描绘一幅绍兴人物肖像,我会倒上纯色的墨汁,蘸上稍许墨水,用干瘦的笔尖简略勾勒他们的外形。

唐婉,典型的江南女子,外表柔弱,风骨却是坚忍。

恩爱消散,良人不再,再见陆游,她没有哭喊,没有埋怨,没有当着他的面
诉说撕心裂肺,而是压抑住自己心中纷涌的情感,起身,敬酒,坐落,看他带着他们的往昔远去。

她知道“人各成,今非昨”,只能叹一句“难难难”,而不是“痛痛痛”;她对这段感情及其带来的一切也只是说“瞒瞒瞒”,而不是“恨恨恨”。

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女子总是承受更多,这一曲钗头凤悲切动人,但这和钗头凤的女子不曾示弱,词风哀切,表达出的情感却是异常的懂事,她坚强地忍耐着生活给予她的不公和痛苦。

欣赏唐婉,不仅仅是怜惜她与陆游的有缘无分,更是佩服她骨子里的坚忍。

唐婉的坚忍是精神的强大,秋瑾的故事却彻头彻尾地与这水乡格格不入。

秋瑾故居,只是绍兴最常见的普通民房,比起鲁迅故居来,小得多,普通得多,只需一眼,便可一览无余。

难以想象这样普通狭小的宅院是如何孕育出这样胸怀天下的江湖女侠。

在秋瑾故居看到一张秋瑾的男装照,发现女子亦可意气风发,英气逼人。

那身装束在她身上略显臃肿,将她的身子拉大了许多,乍一看却有男子粗犷之气。

那毡帽衬着她清秀的五官,细看会发现这是一个俏皮可爱的
女子。

秋瑾站得笔直,她的眼神透露出她因这着装的欣喜之情,她享受着男装的霸气,男女本就平等,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必须藏于深闺看男人左右天下~秋瑾一身正气,若定将她和绍兴的水乡气息联系在一起,我想她也是乌篷船激起的浪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短暂但绚烂得干净利落。

绍兴女子坚毅,男子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声名远播,然而他们也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了最常见的生
存法则——光辉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付出。

因着一句“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那个少年继续埋头练字。

不是在战场上厮杀的男子才叫英雄,在人类的文化领悟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的人也是精神上的英雄。

对人类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绍兴男儿自然不止王氏父子,现代文坛的巨人鲁迅也是这水乡难以忽视的一道光。

为了保护文物,课桌上的“早”字我们不得而见,但是这个故事却是小学课文中令人无法忘怀的存在,导游说着小鲁迅自小为父亲的病奔波的故事,一个少年,要不停地拿着家里的东西去典当,然后去药铺买药,他的身高甚至够不着药铺的柜台。

在逐渐衰落的封建大家庭里成长的长子,注定背负更多的压力。

难得的是这个少年没有沉湎于自己家庭的苦痛,而是将心放到了民族的成长。

弃医从文,以笔为剑,每一步都是他深刻的责任心的体现。

绍兴的人,脱胎于水乡的温婉缠绵,自开拓一份江南人的坚强刚毅。

二、其物——别具风情
沈园的景色别致,直到现在,纷繁茂盛的植物还在记忆中徘徊,一片汪洋的绿色。

沈园是王氏家族的园林,很大的园子,参观的景致,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

入门便是“云断”,假山、池水、沈园的植物以绿色为主,大都纤细曲折,这些,是意料之中的江南的水土独特的孕育的结果。

还有无数的篆刻,字体俊秀飘逸,也是江南人对水墨诗境的追求的体现。

确实,沈园的景致,除了江南,别无他获。

意外的是有那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诗境”一石,高耸矗立,我以为江
南的园林不会有这样突兀的景致,这些高耸的怪石也为园林驱赶了几分脂粉气,就像在看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随风起舞,固然美不胜收,但是看久了,也总会腻烦,这时突然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位少女着戎装骑马背弓而来,该是多么释然和惬意。

沈园的景致只能算得上精细别致,相较之下,我偏爱兰亭。

“兰亭”二字刻于石碑之上,石碑立于四方亭之中,四方亭飘于池水上,风雅之气扑面而来。

就算在水池中嬉戏的是水鸭而不是天鹅,这一份生机也是一般园林只有鱼儿静静地游着的静谧无法媲美的。

书法气息在兰亭洋溢,入门便看到潺潺流水,涓涓细流是跃动的透明血液,给整个兰亭难言的活力,“引以为流觞曲水”,脑海中总是不自觉浮现文人群聚而坐,长发的摆动依着发带的舞姿和衣袂的荡漾,举杯,与知己谈论人生。

想当时学习这篇课文之时我便在此处吟诵,怕是不过一两遍,我便能牢记于心了。

乾隆皇帝手书刻于碑上,让这飘荡着的风雅的兰亭多了分稳重的帝王气息,单纯的自然或者单纯的人文自然有他们纯粹的美丽,可是两者的默然融合亦是人间一绝,有时候,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不如接接地气。

鲁迅故里的建筑物风格一致,残留着封建气息和现代中国的民风,看着鲁迅笔下的人、物、事活生生地在眼前上演,总有比较
的情绪和一探究竟的决心。

听到很多人评论百草园的普通及对其游览的失望,它不过是个平凡的小小的菜园子,连颜色都算不上五彩缤纷——只有一片绿色覆盖。

然而在我看来那个园子对于一个孩童来说已经大得可以,奇妙得可以,我们不能带着现代人的思维、成人的思维去考量小鲁迅的生活,相对于电视电脑而言,这片菜园确实单调得多,相对于成人要面对的事物而言,鲁迅沉醉于小菜园实在有些不可理喻,不言而喻,这样的思路是偏颇的,百草园是小鲁迅在那个时代的斑斓童年,置身于其中,置身于其情理之中,方能理解和品位。

三、其事——何不天然去雕饰
尽管绍兴异常璀璨,但是归根结底我们游览的还是旅游景点,在原汁原味中总是夹杂着一些刻意,这点,沈园便是典型。

沈园,满园写满了爱情。

陆游与唐婉的故事的确悲切,然天然去雕饰不是最好的传播吗,何必每一个角落都谱写着爱情,入门一断裂的石头上一左一右地雕刻着“云”,“断”,谐音“缘断”,油然而生一种无奈之情,似乎这世间有情人难成眷属,不远处的石碑上刻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又油然而生一种沉重感,似乎这世间的爱情必需拼到你死我活,水井的构造也是二人貌离神合的象征,琼瑶池生成一幅爱心模样,专门开辟了的爱情园,连地面都刻上关于爱情的千古名句,“佳期如梦”,“似水流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似乎每走几步就有一个悲惋到痛入骨髓的爱情故事,难道陆游与唐婉当年在此相遇便是这样一幅景象,那么他们之间的纠葛怕不是由心而生,而是这些被这些景致感染的突发奇想吧,
千古爱情叹息都集于此园,太过刻意,太过繁杂,后世的修建者太过急切地、集中地表
达爱情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以至于对爱情的诠释失了真。

满园的爱情都在强调爱情的重要性和珍贵性,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园中引用的古诗词过于集中于悲剧,不是生活中所有的爱情都是悲惨的;那么多平凡的故事随岁月消散,不是所有的爱情通过古诗词的吟咏抒发感慨就可以就此收获并流传千古,这样古朴的园子因着后人的急功近利多了些许堆砌的“雅致”,不够自然真切,就像穷人一夜暴富,在身上带满金银首饰,也不论他们是否相配,只怕他人不了解自身的富贵,有那么些俗起和可笑。

沈园对于爱情的过分吹嘘,在我看来,是失败的。

现在的旅游景点也大都如此,修建甚至于重建,固然是为了保留文化传统,但从部分景区的翻修结果看,商业追求远大于文化追求。

曾看到某作家的游记评论,杜甫故居翻修再不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而是“广厦”一间,景点,不能仅仅为了商业利益而可以修饰,刻意添加,改变最初的质朴。

绍兴一游,我也似乎只能用“人杰地灵”这个俗气的词语来总结对这个城市的总体印象,800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却能孕育出各型各色的名人,从古到今,传奇迥异,也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坚
毅的风骨;独特的江南水乡景致,带着浓浓的温润的文化气息,但也能同中见异:沈园精致,兰亭风雅,鲁迅故里从书香中走来,栩栩如生,其物,别有风情。

然而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他也不可避免地急功近利,改造地些许刻意,这点,沈园最为典型,爱情的装饰布满沈园的各个角落,本是雅事,被整装成俗梦,其事,何不天然去雕饰,
篇三:绍兴文化考察报告
篇一:绍兴文化考察报告 2
绍兴文化考察报告
“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一联古语,勾勒出作者立于此城的愿想,愿不负先人功绩,愿中兴后世繁华,于是绍兴,在那一刻承上启下,江南小镇开出璀璨繁花,或傲然独立,或娇艳多姿,或尖锐凛然,绍兴独特的人、物、事,串联成满园缤纷。

一、其人——风骨刚毅
绍兴的人,似乎意欲反衬江南水乡的温柔缠绵,无论男女,大都坚强刚毅。

若用国画手法描绘一幅绍兴人物肖像,我会倒上纯色的墨汁,蘸上稍许墨水,用干瘦的笔尖简略勾勒他们的外形。

唐婉,典型的江南女子,外表柔弱,风骨却是坚忍。

恩爱消散,良人不再,再见陆游,她没有哭喊,没有埋怨,没有当着他的面诉说撕心裂肺,而是压抑住自己心中纷涌的情感,起身,敬酒,坐落,看他带着他们的往昔远去。

她知道“人各
成,今非昨”,只能叹一句“难难难”,而不是“痛痛痛”;她对这段感情及其带来
的一切也只是说“瞒瞒瞒”,而不是“恨恨恨”。

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女子总是承受更多,这一曲钗头凤悲切动人,但这和钗头凤的女子不曾示弱,词风哀切,表达出的情感却是异常的懂事,她坚强地忍耐着生活给予她的不公和痛苦。

欣赏唐婉,不仅仅是怜惜她与陆游的有缘无分,更是佩服她骨子里的坚忍。

唐婉的坚忍是精神的强大,秋瑾的故事却彻头彻尾地与这水乡格格不入。

秋瑾故居,只是绍兴最常见的普通民房,比起鲁迅故居来,小得多,普通得多,只需一眼,便可一览无余。

难以想象这样普通狭小的宅院是如何孕育出这样胸怀天下的江湖女侠。

在秋瑾故居看到一张秋瑾的男装照,发现女子亦可意气风发,英气逼人。

那身装束在她身上略显臃肿,将她的身子拉大了许多,乍一看却有男子粗犷之气。

那毡帽衬着她清秀的五官,细看会发现这是一个俏皮可爱的女子。

秋瑾站得笔直,她的眼神透露出她因这着装的欣喜之情,她享受着男装的霸气,男女本就平等,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必须藏于深闺看男人左右天下~秋瑾一身正气,若定将她和绍兴的水乡气息联系在一起,我想她也是乌篷船激起的浪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短暂但绚烂得干净利落。

绍兴女子坚毅,男子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声名远播,然而他们也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了最常见的生存法则——光辉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付出。

因着一句“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那个少年继续埋头练字。

不是在战场上厮杀的男子才叫英雄,在人类的文化领悟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的人也是精神上的英雄。

对人类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绍兴男儿自然不止王氏父子,现代文坛的巨人鲁迅也是这水乡难以忽视的一道光。

为了保护文物,课桌上的“早”字我们不得而见,但是这个故事却是小学课文中令人无法忘怀的存在,导游说着小鲁迅自小为父亲的
病奔波的故事,一个少年,要不停地拿着家里的东西去典当,然后去药铺买药,他的身高甚至够不着药铺的柜台。

在逐渐衰落的封建大家庭里成长的长子,注定背负更多的压力。

难得的是这个少年没有沉湎于自己家庭的苦痛,而是将心放到了民族的成长。

弃医从文,以笔为剑,每一步都是他深刻的责任心的体现。

绍兴的人,脱胎于水乡的温婉缠绵,自开拓一份江南人的坚强刚毅。

二、其物——别具风情
沈园的景色别致,直到现在,纷繁茂盛的植物还在记忆中徘徊,一片汪洋的绿色。

沈园是王氏家族的园林,很大的园子,参观的景致,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

入门便是“云断”,假山、池水、沈园的植物以绿色为主,大都纤细曲折,这些,是意料之中的江南的水土独特的孕育的结果。

还有无数的篆刻,字体俊秀飘逸,也是江南人对水墨诗境的追求的体现。

确实,沈园的景致,除了江南,别无他获。

意外的是有那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诗境”一石,高耸矗立,我以为江南的园林不会有这样突兀的景致,这些高耸的怪石也为园林驱赶了几分脂粉气,就像在看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随风起舞,固然美不胜收,但是看久了,也总会腻烦,这时突然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位少女着戎装骑马背弓而来,该是多么释然和惬意。

沈园的景致只能算得上精细别致,相较之下,我偏爱兰亭。

“兰亭”二字刻于石碑之上,石碑立于四方亭之中,四方亭飘于池水上,风雅之气扑面而来。

就算在水池中嬉戏的是水鸭而不是天鹅,这一份生机也是一般园林只有鱼儿静静地游着的静谧无法媲美的。

书法气息在兰亭洋溢,入门便看到潺潺流水,涓涓细流是跃动的透明血液,给整个兰亭难言的活力,“引以为流觞曲水”,脑海中总是不自觉浮现文人群聚而坐,长发的摆动依着发带的舞姿和衣袂的荡漾,举杯,与知己谈论人生。

想当时学习这篇课文之时我便在此处吟诵,怕是不过一两遍,我便能牢记于心了。

乾隆皇帝手书刻于碑上,让这飘荡着的风雅的兰亭多了分稳重的帝王气息,单
纯的自然或者单纯的人文自然有他们纯粹的美丽,可是两者的默然融合亦是人间一绝,有时候,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不如接接地气。

鲁迅故里的建筑物风格一致,残留着封建气息和现代中国的民风,看着鲁迅笔下的人、物、事活生生地在眼前上演,总有比较的情绪和一探究竟的决心。

听到很多人评论百草园的普通及对其游览的失望,它不过是个平凡的小小的菜园子,连颜色都算不上五彩缤纷——只有一片绿色覆盖。

然而在我看来那个园子对于一个孩童来说已经大得可以,奇妙得可以,我们不能带着现代人的
思维、成人的思维去考量小鲁迅的生活,相对于电视电脑而言,这片菜园确实单调得多,相对于成人要面对的事物而言,鲁迅沉醉于小菜园实在有些不可理喻,不言而喻,这样的思路是偏颇的,百草园是小鲁迅在那个时代的斑斓童年,置身于其中,置身于其情理之中,方能理解和品位。

三、其事——何不天然去雕饰
尽管绍兴异常璀璨,但是归根结底我们游览的还是旅游景点,在原汁原味中总是夹杂着一些刻意,这点,沈园便是典型。

沈园,满园写满了爱情。

陆游与唐婉的故事的确悲切,然天然去雕饰不是最好的传播吗,何必每一个角落都谱写着爱情,入门一断裂的石头上一左一右地雕刻着“云”,“断”,谐音“缘断”,油然而生一种无奈之情,似乎这世间有情人难成眷属,不远处的石碑上刻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又油然而生一种沉重感,似乎这世间的爱情必需拼到你死我活,水井的构造也是二人貌离神合的象征,琼瑶池生成一幅爱心模样,专门开辟了的爱情园,连地面都刻上关于爱情的千古名句,“佳期如梦”,“似水流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似乎每走几步就有一个悲惋到痛入骨髓的爱情故事,难道陆游与唐婉当年在此相遇便是这样一幅景象,那么他们之间的纠葛怕不是由心而生,而是这些被这些景致感染的突发奇想吧,
千古爱情叹息都集于此园,太过刻意,太过繁杂,后世的修建者太过急切地、集中地表达爱情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以至于
对爱情的诠释失了真。

满园的爱情都在强调爱情的重要性和珍贵性,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园中引用的古诗词过于集中于悲剧,不是生活中所有的爱情都是悲惨的;那么多平凡的故事随岁月消散,不是所有的爱情通过古诗词的吟咏抒发感慨就可以就此收获并流传千古,这样古朴的园子因着后人的急功近利多了些许堆砌的“雅致”,不够自然真切,就像穷人一夜暴富,在身上带满金银首饰,也不论他们是否相配,只怕他人不了解自身的富贵,有那么些俗起和可笑。

沈园对于爱情的过分吹嘘,在我看来,是失败的。

现在的旅游景点也大都如此,修建甚至于重建,固然是为了保留文化传统,但从部分景区的翻修结果看,商业追求远大于文化追求。

曾看到某作家的游记评论,杜甫故居翻修再不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而是“广厦”一间,景点,不能仅仅为了商业利益而可以修饰,刻意添加,改变最初的质朴。

绍兴一游,我也似乎只能用“人杰地灵”这个俗气的词语来总结对这个城市的总体印象,800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却能孕育出各型各色的名人,从古到今,传奇迥异,也都能从他们身上找
到坚毅的风骨;独特的江南水乡景致,带着浓浓的温润的文化气息,但也能同中见异:沈园精致,兰亭风雅,鲁迅故里从书香中走来,栩栩如生,其物,别有风情。

然而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他也不可避免地急功近利,改造地些许刻意,这点,沈园最为典型,爱情的装饰布满沈园的各个角落,本是雅事,被整装成俗梦,其事,何不天然去雕饰,篇二:绍兴考察报告绍兴考察报告
绍兴距离杭州很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

自北而下,我循着绍兴城的解放北路一路步行,一上路就看到有几个戴着乌毡帽的绍兴人在眼前骑行而过,顿时让我倍感亲切。

我边走边浏览绍兴的城市风貌和欣赏街头风景。

首先感觉到绍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