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形成和构成

合集下载

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商品的价格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由其内在价值,在市场和国家政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形式。

影响商品价格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点:1,商品价值。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格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

”因此,商品的内在价值是商品价格的根本决定性因素,而商品的内在价值往往又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因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奠定了商品价格的基础。

2,商品的生产成本。

商品价格主要由生产商品中耗费的生产资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利润三个部分构成。

其中,前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商品的生产成本,这部分必须通过商品销售在价格中得到补偿。

因此,商品的生产成本也是商品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3,市场的供求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供给方与商品的需求方以市场为纽带,以价格为中介,形成供求关系。

商品供求的变化与商品价格的变化互为因果,并以相反方向循环往复。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下降;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商品价格上升。

而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商品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会使商品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在这种市场供求的影响下,商品的价格不断波动,最终会趋于稳定,形成一个供求平衡的均衡价格。

4,国家的经济政策。

国家某些经济政策的执行会引发价格的变动。

比如近期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协调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对于维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此外,国家对于某些商品会实行直接定价从而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比如国家对于水,电,天然气等资源直接决定价格。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存贷款利息率都会对商品价格的形成会有一定的影响。

第讲三要素法

第讲三要素法

第讲三要素法三要素法是一种经济学中的分析工具,用于解释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原理。

它由供给、需求和价格三个要素构成,通过这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决定市场上的价格。

1.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当生产成本降低、技术进步或者生产能力增加时,供给量会增加;相反,如果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落后或者生产能力下降,供给量会减少。

供给曲线通常是一个正斜率的曲线,表示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也会上升,反之亦然。

2.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收入水平、商品价格、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

当收入增加、商品价格下降或者个人喜好改变时,需求量会增加;相反,如果收入减少、商品价格上升或者个人喜好转变,需求量会减少。

需求曲线通常是一个负斜率的曲线,表示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

3.价格:价格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当供给和需求数量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通过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汇点,可以确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量会超过需求量,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价格会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量会超过供给量,出现需求过于供给的状况,价格会上升。

三要素法在经济学中起到了指导和预测市场价格走势的作用。

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并预测价格的变动方向。

例如,当其中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升,供给也会相应增加,直到供求平衡,价格稳定。

同样地,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供给增加时,价格会下降,需求也会相应增加,直到供求平衡,价格稳定。

三要素法还可以用来评估政策的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减税等方式提高个人收入,可以刺激需求增加,从而提高市场价格;而调整关税等方式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可以降低供给,使市场价格上升。

总之,三要素法是一种分析市场价格形成原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可以预测价格的变动方向,并评估政策的影响。

价格构成表的计算方法

价格构成表的计算方法

价格构成表的计算方法价格构成,是指构成价格的各个要素及其在价格中的组合状况。

只有深入研究构成价格的各个要素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在价格构成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把握价格变动的原因和规律。

第一节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内容和关系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要了解价格构成的实质,必须了解价值构成的内容以及与价格构成中各要素的关系。

一、商品价值构成所谓价值构成,是指构成商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在商品价值中的组合状况。

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种价值量先在生产领域中形成,又在流通领域中得到追加。

在生产过程中,由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者利用一定的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消耗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其他物质费用,并会磨损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

这些生产资料是前人劳动的产品,是已经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因此,称为物化劳动。

其包含的价值有的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有的只将磨损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此,叫做转移价值。

通常用英文字母c来表示。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要消耗体力和脑力劳动,这种新投入的活劳动会凝结在新产品中去而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这部分新增加的价值,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维持劳动者和其家庭成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这对劳动者来说是必要的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称为自己的劳动,通常用v来表示;另一部分则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超过自己需要的价值--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称为为社会的劳动,通常用m来表示。

当商品离开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后,为了推动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对其中投入运输、保管、挑选、整理等劳动,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而付出的劳动,同样会形成新的价值,并追加到商品之中。

与在生产过程中一样,这种追加价值也可分为转移价值c,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v和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m。

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是商品价格背后的机理,是商品价格形成的内在规律,是商品价格构成要素的总汇,也是确定商品价格的基本依据。

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实质上是记录在商品价格中反映社会关系和经济法则的混合效应,是把不同部件与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合起来形成的复杂的一体。

从本质上讲,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存在于两个层面,即产生商品价格的动力机制和发展商品价格的定价机制。

一、影响商品价格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经济环境、市场政策、生产要素和运输要素、需求与供给、价格机制以及收入分配机制等因素的变动作用,形成商品价格的动力因素。

1、经济环境。

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商品价格形成的重要背景,关键取决于市场的交换机制和相互利益的整合。

价格的运行均受到经济环境的直接影响,政府在经济环境中引入法治机制和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利用货币政策调控价格,都可以直接影响价格的形成及运行。

2、市场政策。

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正确、有效的管理,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促进市场发展,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市场政策既可以促进供求平衡,使价格形成更加有效,也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抑制价格过快的上涨,以更好的服务全体消费者。

3、生产要素和运输要素。

生产活动必须依赖于相应的生产要素,其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商品价格的形成,从而间接影响到价格的最终定价水平,即商品价格受到生产要素直接影响。

同样,运输要素收取的运费会影响商品价格,从而与商品价格有着密切关系。

4、需求与供给。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最重要的,需求的增多使价格上涨,而供给的增加使价格下降。

而当需求和供给都是稳定的情况下,也就是消费者需求和企业供给的定价机制,将决定商品价格的最终定价水平。

5、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市场和政府在市场中对价格面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发展,即商品价格由健全的价格机制维持和调节。

在有效的价格机制的支持下,各种商品价格处于稳定的水平,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也得到保障。

价格构成文件材料教学稿件

价格构成文件材料教学稿件

管理费用明细科目设置和核算要求
明细科目设置
管理费用明细科目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 等。
核算要求
管理费用核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确保费用归属期和受益期的准确性。同时 ,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避免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计 入管理费用。
节约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途径探讨
复杂性体现在价格构成涉及多个领域、 多个环节和多个利益主体,需要综合 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动态性表现在价格构成各要素的比例 关系会随市场供求关系、成本变化等 因素而不断调整。
多样性则源于不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构成存在差异,反映了各自的价值特 点和市场状况。
02 文件材料在价格构成中地 位和作用
文件材料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01
02
03
原始性文件材料
包括合同、发票、收据等, 具有直接证明交易行为和 价格形成的作用。
辅助性文件材料
如市场调研报告、成本计 算表等,为价格制定提供 重要参考依据。
法规性文件材料
包括政策文件、法律法规 等,对价格构成具有指导 和约束作用。
文件材料在产品价格中占比情况
不同行业和产品的价格构成中, 文件材料占比差异较大。
直接人工核算
统计生产人员工资、福利 等费用,按照实际工时或 产品产量分配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核算
归集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 间接费用,如折旧费、修 理费等,按照一定方法分 配计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分摊方法及注意事项
期间费用分摊方法
根据费用性质和受益对象选择合 适的分摊方法,如直接分摊、比 例分摊等。
注意事项
竞争对手分析
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价格动态和市场表现,以便及时调 整价格策略保持竞争优势。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

马克思对流通的分类
马克思对生产商品化和社会化条件下的 流通进行了分类: 一、总过程——资本通过它的各个不同 环节,因此资本表现为处于流动中的、 流动着的东西。
马克思对流通的分类
二、资本和劳动能力之间的小流通。这种 流通伴随着生产过程并表现为契约、交换、 交易形式,而生产过程就是在这些前提下 进行的。 三、大流通:资本在生产阶段以外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资本经历的时间表现为同 劳动时间相对立的流通时间。
一、流通理论
1、商品流通一般
商品流通
狭义: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
的商品交换,也就是以买卖,或者说 以价值形态的变换为基础环节所组成 的系列。 广义:是指商品价值形态不断变换过 程和商品体物质运动过程的统一。
商品流通过程
是价值实现过程和使用价值替换过程 的统一 是商品价值流通过程与商品实体流通 过程的统一
商品储存的结构
取决于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
7、商品流通时间
商品流通时间
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中停留的时间。 它包括商品在生产者手中储备的时间和 商品经营者(批发和零售)手中储备的 时间。 从商品体的运动来看,则包括商品在流 通领域各类仓库保管的时间、商品运输 时间等。
社会再生产时间
社会再生产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再生产时间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时间和 流通时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商品流通
流通是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由多次交 换行为联结而成。 只要以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买卖 就可以联结起来而组成链条,以便去联 结成不是一次买卖所能完成的交换过程。
商品流通
完整的商品流通应该是纯粹商品流通和商 品体的物质运动的统一。 前者是价值形态变化的系列,后者是使用 价值的运动系列;前者是商品和货币所有 权的连续更迭,后者是包括商品体的空间 位移在内的商品自身的物质运动。而纯粹 商品流通则是整个商品流通的本质内容。

第十三节 价格法律制度

第十三节 价格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价格法律制度第一节价格与价格法概述一、价格概述(一)价格的概念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它反映的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

(二)价格的范围和形式1、价格的范围。

价格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狭义的价格是指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广义的价格除此之外还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劳动力价格——工资,资金的价格——利率,外汇的价格——汇率,以及保险费率,证券、期货价格。

《价格法》第2条明确规定,该法所称的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

因此,《价格法》所指的价格是指狭义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

2、价格的形式。

《价格法》根据不同的定价主体和价格形成的途径,将价格划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

(1)市场调节价。

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2)政府指导价。

政府指导价,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和政府定价有关的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础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

政府指导价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浮动价格;另一种是最高限价;再一种是最低保护价。

(3)政府定价。

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定价的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

这种价格形式是从法律上确定了政府直接干预价格的权力,《价格法》规定只有极少数商品和服务采用这种价格形式。

二、价格法概述(一)价格法的概念价格法是调整价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价格法的调整对象概括地讲就是指与价格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有关的各种价格关系。

1997年12月29日由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标志着我国新的价格制度的确立。

(二)价格法的任务1.规范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维护价格秩序。

2.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优化价格形成机制。

3.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4.规范、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

第二节价格法律制度一、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价格管理体制是指价格管理机构的设置、权限的划分和职能的规定。

“价格”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价格”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价格”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价格价格是商品经济最常用的范畴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转化为货币是产生价格的最一般的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由于商品交换的扩大与频繁大体在原始公社制度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作为表现商品价值的等价形式逐步演变为货币形式以后即货币商品从商品世界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一般等价物以后商品的价值取得了比较完整的独立的表现商品的价值才表现转化为价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要通过价格才能表现出来即一切商品都必须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切具体劳动都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还原为抽象的人类劳动一切私人劳动都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如果不能把他的商品换成货币生产和经营商品的劳动支出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他的生产和经营就难以甚至无法继续进行价格和价值存在着既相一致又相背离的客观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值是价格的最一般的基础但是价格并不是价值的简单表现价格形态本身就包含着商品的价格同它的价值量不一致的可能性即背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在商品关系发达的条件下价格还会同价值异质一些没有价值不凝结人类劳动的被商品化了的东西如名誉商标自然资源等也具有价格价值是商品经济中最简单最本质的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而价格却是商品经济中复杂的具体的范畴它不只反映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还反映商品交换和收入分配过程中各项具体条件的变化要受当时的供求关系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条件政府的政策目标选择等的影响所以如果说价值是反映直接生产过程的属于本质形态方面的范畴那末价格就是反映社会经济运动总过程的属于现象形态方面的范畴价格理论随着价格现象的出现人们开始探索支配价格运动的客观的内在的规律性经过漫长的道路逐步形成日臻完善的价格理论中国古代价格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价格的思想和理论颇为丰富构成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子产曾提出市不豫价的主张认为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不是事先规定好的应根据市场的情况由买卖双方议定这显然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的儒家创始人孔丘的学生子贡则提出物以稀为贵的观点他说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耶《荀子·法行》珉是一种似玉的石头比玉多所以价钱比玉贱这近乎供求决定价格论有其合理因素春秋末年越国重臣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粮价太低对农不利太高又对商不利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才能农商俱利为此当市场谷价太高时官府应抛售谷物而当市场谷价太低时官府则应收购谷物这种主张对历代王朝的价格政策都具有重大影响战国时期《管子》一书提出了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数量关系认为币价低则物价高币价高则物价低还提出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着价格的高低如认为国币之九在上一在下币重而万物轻敛万物应之以币币在下万物皆在上万物重什倍这里所谓上是指货币退出流通而由国家收藏起来所谓下是指在民间流通的货币《管子》中还提到聚则重散则轻《国蓄》臧则重发则轻《揆度》少或不足则重有余或多则轻《国蓄》守则重不守则轻章则重不章则轻《轻重甲》令疾则重令徐则轻《轻重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价格涨落的原因西汉思想家桑弘羊是中国古代重商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平准论认为善为国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盐铁论·力耕》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盐铁论·本议》桑弘羊的价格思想比过去前进了一步他提出了国家在价高时抛售商品价贱时收购商品这一重要的稳定物价的政策主张明代对经济问题有较系统论述的思想家丘浚把平物价作为王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出为天下王者惟省力役薄赋敛平物价使富其富贫者不至于贫各安其分止其所得矣《大学衍义补》他特别强调要稳定粮价认为这不仅对人民有利而且可据以定科差制赋敛计工役他还认为世间之物均是资于人力由于其功力有深浅因此其价有多少《大学衍义补》这实际是说物品是劳动创造的而劳动的质量不同因此其价格有大有小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很长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价格理论比较零碎没有形成系统的劳动价值论总的来说在十六十七世纪以后中国价格理论的发展落后于西欧西方古典经济学及其前期的价格理论历史上西方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在研究价格问题中曾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资料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早分析了价值形式而价值的货币形式即为价格对此K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加以论及马克思指出亚里士多德清楚地提到商品的货币形式不过是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任何别一种商品来表现——的进一步发展的形态亚里士多德提出5张床=1间屋无异于5张床=若干货币认为没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换没有可通约性就不能等同但是他到此就停下来了没有对价值形式作进一步分析而且认为不同种的物是不能通约的亚里士多德不能从价值形式本身看出在商品价值形式中一切劳动都表现为等同的人类劳动因而是同等意义的劳动这是因为当时的希腊社会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上的因而是以人们之间以及他们的劳动力之间的不平等为自然基础的所以马克思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正是在这里闪耀出他的天才的光辉只是他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限制使他不能发现这种等同关系实际上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5页可见研究价格现象背后的秘密在这里只是开了一个头17世纪中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W配第在其代表作《赋税论》中第一次提出了政治价格和自然价格概念他所说的政治价格指的是经常涨落的市场价格他所说的自然价格实际上是市场价格经常变动和摇摆的稳定的轴心——价值这说明他不但区分了价格和价值而且探索了支配价格运动的规律从而使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科学因为政治经济学要作为科学它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出隐藏在这表面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偶然情况后面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从价格找到价值当然配第的价格论和价值论是有缺陷的他认为一种商品的价值比如谷物的价值不是由生产谷物的劳动决定的而是由生产作为货币商品的白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这就充分暴露了他的理论所受到的重商主义的影响到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A斯密继承并发展了配第的价值价格论比较明确地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既不是工业劳动又不是商业劳动也不是农业劳动而是一般劳动他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则等于它的自然价格这是由竞争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的但价格变动仍然要受价值的制约价值是价格变动的中心他指出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定在这个恒固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可见斯密关于价值与价格关系的论述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步19世纪初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D李嘉图在价值价格理论方面又有进一步的贡献他坚持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并且更明确地论述了价格同价值的关系他认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但供求关系不是决定价格的最后因素他指出最后支配商品价格的是生产成本而不象人们常常说的那样是供给与需求的比例《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所说的生产成本就是价值这样他就比较正确地阐述了供求关系价格同价值的关系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商品价格同货币价值呈反比例变化的原理指出如果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增加商品价格就会下降相反如果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商品价格就会上升这显然比他以前的经济学家又前进了一步但他的理论也有缺陷他把生产价格和价值混为一谈同时如马克思指出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就是它始终不能从商品的分析而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8页注32马克思的价格理论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完整地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科学的价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价值是价格的最一般的基础是价格现象的概括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这是由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商品经济中这种价值决定的规律性是相同的而商品的价格却是社会经济运动的综合反映它既受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又受其他经济规律包括各种社会形态特殊的规律决定因此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商品经济中这种价格决定的规律性是不相同的马克思对建立科学的价格理论的贡献可以归纳为马克思第一次批判地证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从而也是价格学的枢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虽然也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是他们都看不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能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从而不能把价值归结为抽象劳动的产物因而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例如李嘉图由于没有区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因此当需要说明原有价值的转移与新价值的创造如何同时进行时就束手无策了只有马克思科学地论证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具体的有用的劳动把原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与此同时又通过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物化劳动只能转移到商品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这样就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价格学纳入科学的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商品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以及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理解价格运动的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本来是为社会而支出的即劳动要求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生产这些商品却又是一个个私有者的事情他们的劳动直接是作为私人劳动出现的具有私人性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地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商品交换即通过劳动产品之间的对等关系间接地表现出来这样本来是生产者之间的劳动联系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则表现为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了本来是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现在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了人们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现在表现为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了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的发展最后必然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在对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要通过货币来表现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可见价格现象价格运动是商品交换和生产的必然产物它们均植根于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之中马克思第一次深入和严密地考察了商品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即如何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即价格形式从而最终解决了价格现象产生的根源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指出前者是现象后者是基础是本质价值是价格波动的轴心商品价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商品价值量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二是货币的价值量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小商品的价格就高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大商品的价格就低如果流通的是纸币那末纸币就是货币的符号代表货币执行经济职能商品流通量既定纸币面额增加一倍单位纸币代表的货币价值就降低一半商品的价格就上升一倍相反纸币面额减少一半单位纸币代表的货币价值就提高一倍商品的价格就降低一半三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求关系本身又受商品价格的影响价格上升必然刺激供给增加消费减少从而会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价格随之下跌价。

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概述

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概述
价格与价值的统一需要市场机制的完善、竞争的 公平和信息的透明等条件。
05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商品市场中的价格与价值关系
01
商品市场中的价格通常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而价值则由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 共同决定。
02
在商品市场中,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表现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不一定相等。
03
商品市场中的价格与价值关系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消 费者可以根据价格判断商品的价值,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劳动力价值低于其创造的价值,即劳动者创造的价 值超过了其获得的工资收入。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追求利润的动力源泉,也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重要力量。
04
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06
结论与建议
对市场经济的启示
01
02
03
价格构成反映市场需求 和供给关系,是市场经 济中资源配置的重要依
据。
价值构成的变化会影响 价格水平,因此需要关 注价值构成的变化,以 合理预测和调控价格。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价格 的监管,防止价格垄断 和市场操纵,维护市场
公平竞争。
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1
企业应关注市场需求和供给变化,合理制定价格 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求、品牌形象等。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或服务在交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即商品或服务被用来交 换其他商品或服务时所得到的等价物的价值。
交换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等因素,与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 无直接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交换价值是商品或服务价格形成的基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往往与 其交换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商品购买的价格计算公式

商品购买的价格计算公式

商品购买的价格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无论是食品、衣物、电子产品还是其他用品,都需要支付一定的价格。

而这个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呢?在经济学中,商品的价格通常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在实际购买过程中,价格的计算往往涉及到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商品购买的价格计算公式出发,探讨商品价格的形成和计算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商品的价格是如何计算的。

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价格 = 成本 + 利润。

其中,成本是商品生产或采购所需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利润则是销售商或生产商从商品销售中获得的收益。

这个公式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商品价格的形成过程,生产或采购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就是最终的销售价格。

那么,具体来说,商品的成本又包括哪些方面呢?首先是原材料成本,这是商品生产的基础成本,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

其次是生产成本,这包括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工厂的租金、水电费等。

再次是劳动力成本,这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工人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等。

除此之外,还有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其他方面的成本。

这些成本加在一起,就是商品的总成本。

而利润则是销售商或生产商从商品销售中获得的收益。

利润的大小通常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程度、销售策略等因素。

一般来说,销售商或生产商会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情况来确定利润率,从而计算出商品的最终价格。

除了成本和利润,商品的价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市场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某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会下降;相反,当供不足以满足需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此外,政府政策、外部环境、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也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在实际购买过程中,消费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来选择商品。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计算商品的价格:首先,了解商品的成本结构。

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商品的生产或采购成本,了解商品的基本成本构成。

价格标准的名词解释

价格标准的名词解释

价格标准的名词解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格成为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重要指标。

然而,价格并非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涵盖了多个因素和概念的复杂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价格标准的概念和其所涵盖的各个方面。

一、价格标准的定义价格标准是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为确定商品和服务价值而制定的一套规定或准则。

价格标准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由价格形成的过程、价格方式和价格构成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价格标准可以是政府制定的法定价格,也可以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

二、价格形成的过程价格形成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价格确定的过程。

一般而言,价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供求关系的变化。

当某种商品或服务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会上升,反之亦然。

然而,价格形成的过程并不限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在现代经济中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成本、竞争、货币政策等。

三、价格方式的分类价格方式是指价格的表现形式。

根据商品或服务的性质和市场需求的不同,价格方式可以分为固定价格和浮动价格两种类型。

1. 固定价格:固定价格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不发生变化的价格。

固定价格可以通过政府制定的法定价格或长期合同来确定。

这种价格方式在市场稳定、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常见,如石油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

2. 浮动价格:浮动价格是指可以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调整的价格。

浮动价格通常由市场机制决定,如股票和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

这种价格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的变化和供求关系,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价格构成的因素价格构成是指影响价格大小的各种因素。

价格构成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直接付出的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等。

直接成本直接影响到商品或服务的定价,因此在制定价格时需要充分考虑。

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不能直接归属性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税费等。

间接成本需要通过一定的成本分配方式,间接地反映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

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

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

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供求关系、资源稀缺性和价值评估等经济现象,对于引导资源配置、刺激经济增长和保持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石,其核心内容包括价格形成、价格传递和价格调节三个方面。

首先,价格形成是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价格形成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调节,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市场中由买卖双方自主决定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上升和下降。

当商品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上涨,反之则价格下跌。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波动,供需平衡则使价格趋于稳定。

除了供求关系,价格形成还受到成本、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成本对价格的影响体现在投入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等方面,而利润则反映了市场竞争和经营效益。

市场需求、供给、成本和利润的复杂交互作用决定了价格形成的动态过程。

其次,价格传递是价格机制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价格传递是指价格的变化通过市场机制传递到生产和消费者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变化会影响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决策。

当价格上涨时,生产者会被刺激增加产量,以追求更高的利润;消费者则会对价格敏感,减少购买数量或寻找替代品。

相反,价格下跌时,生产者会减少产量或退出市场,而消费者则会增加购买数量。

价格的变化通过供需关系的调整,引导着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的流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增长。

最后,价格调节是价格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价格调节是指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市场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过程。

价格信号可以激励生产者生产供应与需求对应的商品和服务,并引导消费者根据资源稀缺性和价值评估作出消费决策。

价格调节还可以实现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通过价格调节,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和增加创新活力。

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包括价格形成、价格传递和价格调节三个方面。

价格形成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反映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价格传递是价格变化通过市场机制传递到生产和消费者;价格调节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市场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

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价格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一环。

在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价格相互交换商品和服务。

但是,这个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这一问题很有启发性,它反映了市场的运作方式和竞争环境,同时也探讨了供求关系和垄断竞争等微观经济学概念。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价格决定的因素和市场价值的形成过程。

1. 社会需求价格第一责任就是反映社会需求。

一种商品的价格能否得到市场肯定的关键是有多少人想购买该商品。

这个社会需求,有时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市场突然热门,或者出现短缺情况。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到产销量和价格。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疫情期间的口罩市场。

由于疫情爆发,人们对口罩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出现市场短缺。

这时口罩的价格就迅速上涨,因为生产商不得不增加价格,才能盈利。

在社会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动是由生产商和消费者共同决定的。

2. 生产成本除了社会需求之外,生产成本也是影响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产成本指的是生产一种商品或服务所需的费用,包括人工、物料、工具、设备、能源和环境成本等。

这些成本与公司的效率,供应链的成熟度,以及行业的竞争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生产成本越高,产品价格就越高。

如果公司的生产成本超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那么公司的产品就可能萎缩。

然而,当行业产能饱和或数字化等新兴趋势出现时,成本可能会有所降低,从而将价格压低。

3.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引导价格的另一个因素。

当市场存在多个供应方时,生产商通常会尝试以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而消费者则会寻找价格更低、质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市场竞争动态将不断推动价格向消费者心智预期的期望逼近,同时也逼迫公司更加关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当市场营销环节存在某种障碍时,通常只有少数几个或是单一的供应商或服务提供者能够活在市场上。

此时,价格就存在垄断竞争现象。

这种情况下,生产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谋求更高的利润,而消费者则要么接受更高的价格,或者寻求其他替代品以规避这种情况。

城市土地价格形成过程及形成机制

城市土地价格形成过程及形成机制

⼀、我国城市⼟地价格形成过程 我国城市⼟地价格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逐步形成的。

其形成过程⼤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阶段1949-1954年,城市⼟地价格逐渐消失。

新中国成⽴后,国家没收国民党政府、⼤地主.官僚买办资本和外国资本家的⼟地,并将其分配给国营企业、政府部门、公共团体、⼯⼈等⼟地使⽤者。

1954年以前,这些⼟地使⽤者是要向国家交纳地租或使⽤费的,所以这⼀时期,城市⼟地价格是存在的。

1954年2⽉24⽇,当的的政务院下发⽂件,规定国营企业、机关、部队和学校等经政府批准占⽤⼟地,不再向政府缴纳地租或使⽤费。

此后,城市⼟地价格已不复存在。

在这⼀⽂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地价消失的深层次原因在这⼀时期,⾼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已经建⽴,国家对企业和事业单位实⾏统收统⽀,收取地租或使⽤费,并不能真正增加国家收⼊,反⽽会提⾼企业⽣产成本,扩⼤国家预算,并将增加不必要的事务⼿续。

第⼆阶段1954-1979年,城市⼟地⽆价使⽤。

⼤约到1956牢,城市⼟地通过没收⼤地主、官僚资本的⼟地和对资本主义⼯商企业的改造,实际上成为国有⼟地,并已基本上⽆偿分配完毕。

此后,每当新的使⽤者向国家申请使⽤⼟地时,国家只能征⽤农民的⼟地;或者征⽤城镇原使⽤者的⼟地,再划拨给新的使⽤者。

⽆论是征⽤农民的⼟地还是征⽤城市原使⽤者的⼟地,国家都不能再采取没收的办法,⽽要给被征地者以补偿。

补偿费按照国家规定由⽤地单位交给国家,再由国家⽀付给被征地者。

在这⼀阶段,新的⽤地者取得城市⼟地是有代价的,不是⼈们通常所说的是⽆偿的,但征地费不是城市⼟地的价格。

所以,确切地说,这⼀阶段城市⼟地是“⽆价使⽤。

进⼀步分析可以看出,征地费虽然是由⽤地单位⽀付的,但在当时统收统⽀的资⾦计划管理制度下,⽤地单位的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征地费负担最终要落到财政上。

正是由于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这种费⽤负担的传导机制,征地费的⾼低并不构成对⽤地单位的实际经济约束。

市场经济的构成名词解释

市场经济的构成名词解释

市场经济的构成名词解释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资源分配和价格形成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它包括三个主要构成要素:供给、需求和价格。

供给是指市场中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供给的构成要素包括生产者、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和供应量等。

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愿望。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需求的构成要素包括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量等。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价值。

价格的形成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

价格的构成要素包括生产成本、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等。

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通过价格机制实现,市场上的价格能够反映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自由竞争、个体自由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结而言,市场经济的构成名词解释包括供给、需求和价格。

这些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相互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自由竞争、个体自由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交换市场。

在市场经济中,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一、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1.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与商品市场有相似之处,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的核心因素。

供给要素的增加或减少以及需求要素的变动都将对价格产生影响。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

2.边际生产力决定价格边际生产力理论是要素市场价格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变化。

当要素的边际产出较高时,市场会对其支付较高的价格;反之,边际产出较低则价格相应较低。

3.竞争与协商决定价格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也受到市场竞争和双方协商的影响。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供求双方通过价格竞争决定要素的价格。

而在垄断或受限制的市场中,价格则可能通过双方协商确定。

博弈和谈判也是影响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要素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决定要素市场价格的基本因素之一。

如果某种要素的供给十分有限,而需求却很大,其价格就会相应上涨。

例如,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土地的价格往往比较高昂。

2.供给和需求的弹性供给和需求的弹性也会对要素市场价格形成产生影响。

当供给和需求对价格的变动相对不敏感时,价格波动较小;反之,如果供求对价格变动十分敏感,价格就会有较大波动。

3.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对要素市场价格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要素投入成本,从而影响要素市场的价格。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本的需求相应增加,导致人力市场价格上涨。

4.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劳动法规等手段来影响要素市场的价格。

例如,提高某一要素的税收负担会使该要素的价格上升。

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

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

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的基础,它涉及到经济资源的配置、产权制度、市场机制、财政和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组成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

一、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把稀缺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经济部门和个体,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

资源配置的方式可以是市场化的、计划经济的或者混合的。

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一种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

它基于自由竞争,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自由决定生产和消费的行为,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由国家或政府来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式。

政府通过制定计划和指导方针,统一安排经济活动,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二、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指对生产资料和经济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利的规范。

产权制度的形成和实施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1.产权类型:产权可以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

公有制是国家或集体所有制,私有制是个人和企业所有制。

2.产权保护:保护产权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基础。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和司法实施等手段保护产权,确保产权的合法性和权益的得到尊重。

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供求关系通过价格、供需调节和竞争来引导资源配置和决定生产、消费和分配的机制。

市场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价格形成:通过供求关系,市场上形成的价格反映了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价格的涨跌反应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从而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2.供需调节:市场机制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

当需求增加时,供应会相应增加,价格也会随之上升,从而促进生产者提高供给;当需求减少时,供应会相应减少,价格也会随之下降,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四、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

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分析

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分析

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分析自然资源价格指的是对自然资源进行交换的价格。

自然资源价格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包括采集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环境成本、法律成本、政治成本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分析自然资源价格的构成。

一、采集成本采集成本是指采集自然资源所需要的成本。

自然资源的采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包括设备采购、人员培训、能源消耗等。

因此,采集成本对自然资源价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为例,这些资源的采集需要运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

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和升级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采集成本较高。

此外,资源的丰度与开采成本密切相关。

采集资源的难易度、深度以及采集地点的远近,都会对采集成本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运输成本采集自然资源并不是最后的目的,这些资源需要通过物流运输等渠道到达使用者手中。

因此,运输成本也是自然资源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资源的运输需要运用特定的工具和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耗材以及专业人才支持,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

另外,运输地点的远近、交通条件等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

三、销售成本自然资源的价格除了考虑采集和运输成本,还需要考虑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包括营销、广告促销等方面的费用。

对于一些稀缺的自然资源,如稀有金属、稀缺矿物等,采集、运输成本一般偏高,而需求量较大,因此销售成本往往扮演着更加重要的决定角色。

四、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采集、运输、使用自然资源时所产生的环境负担。

这些负担包括减少自然栖息地、增加污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对于有些环境责任重的企业或者项目,如煤炭、石油、化工等,在采集、运输、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可能会超过其产品采集、运输、销售的价值,这就需要引起政府和公司的高度重视。

五、法律成本法律成本是指在采集、运输、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法律违规、环境法规违反等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将会产生高额的法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价格形成:指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价格确定。

它涉及价格形成基础和影响价格的内外因素。

2.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或其转化形态生产价格
3.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包括a 价格形成的质的基础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这是商品价格的实体 b价格形成的量的基础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c 价格运动的轴心是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态
4.价格形成基础的历史演变 a 简单商品时期价格运动的是平均价值 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价格运动的轴心是市场价值 c资本主义成熟阶段价格运动的轴心是生产价格
5.供求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
(1)供求对价值的影响:a 在供求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值是由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加权平衡后所确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在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决定价值的条件就可能发生位移。

在极度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场价值就会由劣等条件下生产产品的个别价值来调节,在极度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市场价值就由优等条件下生产产品的个别价值来调节c通过影响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影响价值的实现。

(2)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a供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与市场价值一致 b在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就要上升,高于市场价值 c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就要下降,低于市场价值
6.均衡价格:在竞争的条件下,需求量等于供给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市场处于相对稳定的均衡价格,这一均衡状态下的价格叫均衡价格,交易量叫做均衡数量
7.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 a价值b 供求关系 c货币价值d 国家经济政策 e国际市场价格f 竞争和垄断
8.价格形成的主体
a 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需求者 b价格形成的间接主体是指市场活动的调控者政府
9.价格形成的方式a 市场形成价格—市场调节价。

市场调节价较国家定价更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成为我国现行价格的主要形成方式 b政府制定价格—政府定价。

指某些商品的价格由政府直接制定,而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只能执行,购买者只能接受,买卖双方没有协商变动的权利 c政府与企业共同定价—政府指导价。

指某些商品的价格由政府和生产经营者共同确定方式。

10.国家经济政策:1国家经济政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a工资政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b科技发展政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c财政政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d货币政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2国家经济政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政策实现的。

11.国际市场价格1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价格形成的外加影响与内在溶化。

2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国内价格形成的方式a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国内市场价格b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二.价值构成
1价值构成,是指构成商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在商品价值中的组合状况。

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种价值量现在生产领域中形成,又在流通领域中得到追加。

2商品价格构成四要素: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
3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构成也是价值构成的货币表现形式。

所谓价值构成,是指构成商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在商品价值中的组合状况。

4生产成本指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支出的物质资料耗费和劳动报酬的总和,是商
品价值中物化劳动和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

5生产成本在价格构成中的地位:(一)生产成本是构成商品价格的主体(二)生产成本是制定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

正常的价格必须高于生产成本,全面反映商品价值,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三)生产成本的变化与价格水平有密切关系
6生产成本从价格形成的角度课分为个别成本和社会成本两种基本形态.以社会成本为基础制定价格的过程中应注意:a要区分社会成本和中等成本b要区分正常成本和非正常成本c 要区分正是成本和试制成本d妥善处理特殊情况下的个别成本。

7定价成本与财务成本的区别:1.两者所包含的范围不同 2.两者核算的目的不同 3.两者核算的要求不同
定价成本与财务成本的联系:1.财务成本范围的确定应以定价成本为理论基础:2,定价成本是部门平均成本,财务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定价成本
8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一、企业外部因素对成本的影响(1)自然条件和资源对成本的影响(2)生产力布局对成本的影响(3)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对成本的影响(4)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对成本的影响(5)国家对生产资料价格、工资分配的政策及带来的成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工资增长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二、企业内部因素对成本的影响(1)产品质量和生命周期、产品的功能与成本比(2)企业内部劳动效率的高低(3)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情况(4)设备利用率和折旧率的高低(5)领导者的素质和决策水平
9 .商品价格中的流通费用含义:流通费用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支付的材料和人工报酬的总和。

(一)生产性流通费用(!)商品运杂费(@)商品保管费(3)包装和挑选加工费(二)纯粹流通费指纯粹为商品买卖活动二开支的费用包括广告费、通讯费、簿记费等
10.商品价格中流通费用与财务核算中流通费用的区别
区别(1)核算的目的和要求不同(2)核算的对象不同(3)核算项目分类不同
11.商品流通费用核算原则(1)以正常经营情况下的平均费用为标准(2)坚持按商品品种或类别计算
12.价格构成中的利润(1)工业利润(2)农产品纯收益(3)商业利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