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全书综合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二章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混淆脱分化和再分化1.()下列有关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先进行脱分化,再进行再分化B.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和芽C.脱分化是再分化的基础D.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均涉及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易错点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2.()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A.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B.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C.愈伤组织形成初期没有给予充足的光照D.培养过程中保持温度、pH的适宜,但没有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易错点3不能将实例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准确对应3.(2020江苏徐州一中高二月考,)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
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B.诱导单倍体幼苗,获得染色体加倍的植株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D.可以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4.(2020河北张家口高二阶段测试,)科学家曾用菊花花瓣、芽和叶进行组织培养,结合辐射技术,成功培育出不同花色的菊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题意判断,上述不同花色菊花的培育方法属于诱变育种B.用菊花花瓣、芽和叶培养至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该育种技术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使菊花花色发生定向改变D.从产生突变体的个体中需很长时间才能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变异类型易错点4混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5.()动物细胞培养包括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原代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传代培养前不需要B.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为原代培养C.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D.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所需要的培养液成分相同易错点5混淆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6.()下列属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区别是()A.培养基成分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7.(2019山东莱州一中高二月考,)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C.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易错点6混淆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8.(2020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三一模,)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者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B.均可用电融合、灭活病毒诱导融合C.两者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杂种个体D.都必须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种细胞易错点7误认为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动物与供核动物性状完全相同9.()下列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显微操作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B.该技术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C.通常采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D.克隆动物是对提供体细胞的动物进行了完全的复制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D2.C3.B4.D5.A6.A7.B8.A9.D1.D脱分化是指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再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可以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B正确。
2024_2025新教材高中生物模块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测评一、选择题1.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A.榨汁机用沸水进行清洗并晾干B.发酵瓶用温水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并晾干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C[葡萄应先冲洗,除去污物,再去除枝梗。
若先去除枝梗,会使大量杂菌侵入葡萄内部,给消毒带来困难。
]2.某同学利用选择培育基胜利分别出了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得到了下图所示的试验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试验运用了划线法接种B.该试验运用了液体培育基C.该试验运用了无氮培育基D.该试验运用了无碳培育基C[自生固氮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为氮源,所以培育基中不须要添加氮源。
]3.(2024·太原试验中学高二月考)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育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中须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育基表面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育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D.操作过程中对培育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C[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过程,涂布平板之前须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A项正确;涂布平板时,须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育基表面,B项正确;只有稀释度足够大的菌液才能在培育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C项错误;操作过程中对培育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D项正确。
] 4.(2024·河北冀州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细菌分别、培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须要相同碳源B.常用液体培育基分别获得细菌单菌落C.用含尿素的培育基可选择分别出能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D.含有机磷农药的培育基可分别出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D[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须要的碳源一般不同,A项错误;常用固体或半固体培育基分别获得细菌单菌落,B项错误;用只含尿素作为氮源的培育基可选择分别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C项错误;含有机磷农药的培育基可分别出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 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生物期中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同步系列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期中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葡萄酒自然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容器应加满葡萄汁,以免容器中存留的氧气影响发酵B.发酵过程有气体产生,需要定期打开瓶盖或者设置排气口C.发酵后期,发酵液pH下降和CO2溶解到发酵液中有关D.若发酵液逐渐变红,应及时加热杀死酵母菌,停止发酵【答案】C【解析】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为大量繁殖提供能量,A错误;发酵过程有气体产生,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或者设置排气口,放掉发酵产生的大量气体,防止爆瓶,B错误;发酵过程有CO2产生,溶解到发酵液中,导致发酵液pH下降,C正确;发酵液逐渐变红是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可继续发酵,D错误。
2.下列有关果醋制作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B.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C.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D.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不是很敏感,可以短时间内中断通气【答案】D【解析】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A正确;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B正确;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C正确;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D错误。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D.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答案】C【解析】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一般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的影响;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酸性。
2022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书综合测评
2022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全书综合测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境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均需在无氧环境下发酵A.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如图是果酒制备的简易设备,在矿泉水瓶瓶口处安装可折弯吸管的目的是()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①便于给矿泉水瓶加果汁②排出酵母菌产生的CO2③防止其他微生物进入④给酵母菌提供氧气2. 红酸汤是苗族的传统食品,它颜色鲜红、气味清香、味道酸爽,其制作过程类似于泡菜的制作。
下列是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的红酸汤制作流程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I选择原料|—H度净擦干|—r 顼嘴,:封发酵|一两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A. 装坛时不装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红酸汤的制作中随着发酵时间延亚硝酸盐的含量一直增加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等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
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是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麦芽糖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第二步是将葡萄糖发酵形成酒精,第三步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酒精转化为乙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加入的盐过多,抑制了微生物发酵剂遇淀粉呈蓝色,C正确;醋酸发酵需要氧气,所以将酒精转化为乙酸的发酵过程需要不断通入氧气,D正确。
3. B将浸泡在酒精中的涂布器拿出后,还需要经过灼烧灭菌及冷却后才能涂布,A错误;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酵母菌,B正确;接种环经火焰灭菌之后还需要冷却后才能挑取菌落,C错误;倒平板时,用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皿盖,D错误。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综合测试卷)(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3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真菌,但种类不同B.可从打开瓶盖的食醋中得到醋酸菌,加入果酒中制果醋C.当糖源等条件充足时,醋酸菌可以直接分解葡萄汁中的糖生成乙酸D.果酒发酵后期放气时间间隔可延长2.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提高果酒的产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B.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污染C.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中,每天需适时打开瓶盖D.果酒制成后,需将装置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进行乙酸发酵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灭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B.镊子等器械需要用酒精灭菌C.操作者的手需要用酒精消毒D.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4.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的关键。
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A.温度B.溶氧量C.pHD.酶的含量5.下列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有()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6.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B.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用溶菌酶去除细胞壁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用到胰蛋白酶,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D.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只进行了一次筛选7.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
下列关于右图所示生物概念模型的分析,错误的是()A.若该模型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则C可表示重组质粒,D可以是细菌细胞B.若该模型表示体外受精技术,则A、B其中之一表示获能的精子C.若A、B表示培养液和胚胎干细胞,则C→D的传代培养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细胞分化现象D.若该模型表示核移植技术,则C→D过程一定与胚胎分割技术有关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C.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毒9.在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时,不必考虑()A.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B.选择灭活的病毒促进原生质体融合C.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完整植株D.对培育植株进行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鉴定10.下列关于动物体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活动或特性的表述,错误的是()A.细胞通常贴壁生长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C.细胞之间一定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D.有些细胞可以悬浮培养11.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12.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错误的是()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B.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C.控制的发酵温度有所不同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13.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要有一种有机物B.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特殊营养物质C.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D.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的影响14.下列不属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的是()A.单倍体育种B.获得脱毒草莓C.微型繁殖杨树D.水稻杂交育种1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细胞悬液D.干细胞只存在于早期胚胎中16.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取决于()A.细胞膜的流动性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细胞质的流动性D.细胞质中酶的活性17.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④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18.下列关于限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限制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B.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产生的末端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限制酶能任意切割DNA分子,从而产生大量的DNA片段D.每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19.MyoD是成肌细胞分化为骨骼肌细胞过程中的一种关键蛋白。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选项中, 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解析】细胞外液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 相对于外界环境, 称为内环境, 主要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故A相当于B, 而C为内环境主要组成. 细胞内液不同于细胞外液, 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 故B正确.【答案】 B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中,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 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 而血浆不能回流到淋巴. 因此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3.通常情况下,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 K+浓度较低, O2浓度较高, 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 K+浓度较高, O2浓度较低, 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答案】 B4.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故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5.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 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 ②为组织液, ③为淋巴, ④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项正确.【答案】 C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①处的液体会减少【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A错误. 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是恒定不变, B错误.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 C正确.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血浆蛋白减少, 渗透压降低, ①处的液体会增加, D错误.【答案】 C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D.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正确;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B正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 C正确;泪液、肠液、尿液等均位于外环境中, 不属于细胞外液, D错误.【答案】 D8.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C.③①②③D.②①③②【解析】肌肉注射时, 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运输到组织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中, 故D正确.【答案】 D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回血浆C.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A 项错误;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 B项错误;体内的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所以体内的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项正确;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项错误.【答案】 C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 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1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解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A项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 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参与血液循环, C项正确;血浆在形成组织液时, 有些小分子蛋白质渗出, 这些蛋白质只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通过淋巴循环运回血浆, 保证血浆蛋白质含量不减少, 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时, 大量的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 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 使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会导致组织水肿, D项正确.【答案】 A1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C.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解析】ABC分别为血浆、淋巴、组织液, 为细胞外液主要成分, 为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A错. 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 故3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B正确. B为淋巴, 内含淋巴细胞, 红细胞存在于A血浆, C错. 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2为毛细淋巴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 D错.【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 ⑤为________.(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解析】(1)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2)食物中的成分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所以①表示消化吸收过程;内环境中的CO2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中通过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 进而被排出体外, 所以②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内环境中的水、部分无机盐、含氮废物等通过泌尿系统和汗腺排出体外, 所以③表示泌尿与汗液分泌过程.(3)内环境中的④养料和氧气可以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中的⑤CO2等废物则可以直接排到内环境. (4)据图分析可知,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循环系统的参与.【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和氧气CO2等废物(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5)循环系统14.(12分)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a、b、c、d中,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 其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A是消化系统, B是呼吸系统, C是泌尿系统, a是血浆, b是组织液, c是细胞内液, d是淋巴, 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氧气由血红蛋白来运输, 在组织细胞内利用,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细胞内液, 二氧化碳产生于细胞内, 故细胞内含量最高.【答案】(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c c(4)温度酸碱度(pH)蛋白质和无机盐15.(16分)根据下图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水由消化道进入A, 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___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 还应有__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________, 后者________.(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作用.(6)E和A相比, 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解析】(1)b过程主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分的吸收主要是以渗透方式进行的, 因为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细胞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主要是针对溶剂分子, 故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 (2)内环境主要是A血浆、B组织液和D淋巴组成的. 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的. (3)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出除了图中标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外还有皮肤. 血浆和组织液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的. (4)过程e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 它们是相互的. 而f是组织液到淋巴的渗透作用是单向的. (5)过程e表示的是扩散, 而d主要是重吸收. (6)E是终尿液与血浆相比主要是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答案】(1)渗透脂肪成分(2)A、B、D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相互渗透单向流动(5)扩散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课时作业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 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故BC正确, D错.【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 基本不变, A错误.【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 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 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 D项正确.【答案】 C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 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解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而不是内环境, A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 B项错误;糖原分布于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中, 内环境中不存在糖原, D项错误.【答案】 C6.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 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 故D正确.【答案】 D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2-4等离子共同作用, 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 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 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的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故A 正确;人体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 故B正确;细胞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故C错误;大量出汗后, 流失大量的水分, 因此通过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少, 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故D正确.【答案】 C8.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 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 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血管管壁破损, 导致血浆蛋白流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增多, 故③正确;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⑤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 D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答案】 C10.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正确;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C错误;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正确.【答案】 C1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出现寒颤是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正常反应, 可提高产热量, A不符合题意;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而患病, B符合题意;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是机体正常免疫反应, C不符合题意;饮水不足时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降低渗透压, D不符合题意.【答案】 B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有关, 故A错误;血浆中由于存在缓冲溶液, 才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如H2CO3/NaHCO3, 故B正确;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借助于钠钾泵维持, 故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D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 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2)以上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称为________.(3)c液与b液相比, c液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日常生活中,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 但机体能够通过体液调节和________调节,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解析】(1)分析题图, a为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 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 表示淋巴.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该环境称为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通过水平衡的调节, 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 既有神经调节, 又有体液调节.【答案】(1)组织细胞[b]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3)蛋白质(4)升高神经14.(13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四种体液, 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________, 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汇入C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2-4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解析】(1)由图可知, A是组织液、B是淋巴, C是血浆, D是细胞内液, ABC共同构成内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是淋巴, 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4)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1)D细胞内液A组织液(2)淋巴左右锁骨下静脉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无机盐、蛋白质HCO-3(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5.(15分)血液中含有钙, 它与血液凝固有关, 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 可阻止血液凝固. (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1)探究的问题: 钙对血液的凝固是否有影响(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器具: 试管架, 试管2支, 标签2张, 新鲜动物血液, 柠檬酸钠溶液, 生理盐水等(4)实验步骤:①两支试管分别贴上甲、乙标签进行编号.②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乙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 ml,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并轻轻振荡, 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④15分钟后, 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 乙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题意, 提出科学的假设: 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 (4)②设置对照实验, 控制空白对照组的条件,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观察现象: 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可阻止血液凝固, 乙试管中未加, 故甲试管中血液不凝固, 乙试管中血液凝固. (5)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 假设得以证明.【答案】(2)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4)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④不凝固凝固(5)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 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 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 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 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 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 所以刺激A时, 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 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 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故B项正确, 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项错误.【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 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 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B项正确, C项错误.【答案】 B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 则能测到膜内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3课时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指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B.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C.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非常困难D.核移植得到的克隆动物属于有性生殖2.(2020河北定州高二期中)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高产奶牛时,下列操作步骤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选项操作步骤目的A取高产奶牛耳部的细胞作为核遗传物质的供体B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使卵母细胞具备受精能力C电刺激处理重构胚激活重构胚D将胚胎移入黄牛体内繁殖高产克隆奶牛3.下图是某克隆羊培育过程模式图,试分析获得该克隆羊的生殖方式、该克隆羊的基因型以及该克隆羊发育成熟时所分泌的性激素依次是()A.无性生殖、Aa、雌性激素B.无性生殖、aa、雄性激素C.有性生殖、aa、雄性激素D.有性生殖、AA、雌性激素4.(2020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开学考试)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克隆牛的过程中,未涉及的操作是()A.用显微操作技术处理次级卵母细胞,去除细胞核B.将精子放入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获能C.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发育进程D.选择合适时期的胚胎进行移植,使其发育成完整个体5.(2020山东章丘四中高二月考)下列关于体细胞克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易错)A.供体为体细胞的细胞核B.受体为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C.克隆出的后代与供体的遗传物质和表现型完全一致D.细胞核移植是体细胞克隆的关键步骤题组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6.下列不属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应用的是()A.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B.组织或器官移植C.保护濒危动物D.生产“早早孕诊断试剂盒”7.(2020山东枣庄三中高二月考)用甲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乙母羊卵母细胞的细胞质组成一个细胞,成功培育了“多莉”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这个乳腺细胞核内含有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C.该过程需用到胚胎移植技术D.“多莉”羊的特征与甲母羊完全相同8.(2020山东高三开学考试)克隆猴“中中”和它的妹妹“华华”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3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3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不能将目的基因连接到不同的载体上C.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D.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既可切割链状DNA也可切割环状DNA,A项正确;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是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不能连接载体和目的基因,B项正确;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而非核苷酸,C项错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切割DNA,无论是链状DNA还是环状DNA,D项正确。
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时,应该将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B.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一定不相同C.相同黏性末端连接形成的DNA片段,一定会被原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D.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DNA和RNA内部的磷酸二酯键,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故只有将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目的基因才能表达,A项正确;不同限制酶可能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如限制酶甲识别GAATTC碱基序列,并在GA之间切割,限制酶乙识别CAATTG碱基序列,在C与A之间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B项错误;酶具有专一性,限制酶甲与限制酶乙形成的黏性末端连接后,形成的碱基序列为CAATTC,另一条链为GAATTG,不能被限制酶甲和乙识别,C项错误;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不能切割RNA,D项错误。
3.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该病毒可引发人体肺部感染,严重者会造成病人死亡。
有人提出了数种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镜检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病人的痰液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B.PCR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把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数量扩增到数百万倍,以便于检测C.抗原抗体法: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与血清中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检测是否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D.DNA探针技术:根据分子杂交原理,用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A项错误;利用PCR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把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数量扩增到数百万倍,更有利于检测,B项正确;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蛋白与血清中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征,可检测是否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C项正确;用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以便确定是否被感染,D项正确。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1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面包和酸奶,或者馒头夹着腐乳,是很多人喜欢的早餐,这些食物或饮品为我们的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
下列关于食品制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缺氧、呈酸性的环境只适合乳酸菌繁殖,酸奶制作时不用消毒B.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与食品松软有关C.现代腐乳生产中会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有利于提高腐乳品质D.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腐乳表面出现“皮”等情况,则不能再食用,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使其生长受到抑制,但这种环境并不是只适合乳酸菌繁殖,A项错误;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食品松软有关,B项错误;现代腐乳生产中,会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有利于提高腐乳品质,C项正确;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则不能再食用,腐乳表面出现“皮”属于正常情况,可以食用,D 项错误。
2.研究发现制作泡菜的材料——白菜、辣椒、大蒜等含有的营养成分能调节人体抗氧系统,对减轻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发挥积极作用。
泡菜中萝卜硫素、蒜辣素、辣椒素、姜辣素等营养成分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菌与人体的抗氧化系统Nrf2相互作用,可消除由新冠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有害活性酸素。
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为: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
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其他杂菌的竞争越来越强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是加入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所用的泡菜坛要用白酒擦拭消毒,防止杂菌污染,A项正确;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因此制作泡菜时,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制作时间,B项正确;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造成的酸性和缺氧环境不适合大部分微生物生长,因此乳酸菌与其他杂菌的竞争会越来越弱,C 项错误;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乳酸产生减少,D项正确。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全册学案+练习(含解析)
第1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1.发酵: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2.传统发酵食品——腐乳:(1)原料:豆腐。
(2)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酵母、曲霉和毛霉等,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3)物质变化:蛋白质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毛霉是怎样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的?提示: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
3.传统发酵技术:(1)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2)特点: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4.下列食品是传统发酵食品的是②③④⑥⑦⑧⑨。
①豆腐②腐乳③酱油④香醋⑤豆油⑥泡菜⑦豆豉⑧馒头⑨米酒⑩豆浆酸奶米饭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一)制作泡菜1.菌种来源: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菌。
2.原理:无氧的情况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反应简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3.方法步骤:制作流程具体操作配制盐水用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百分比为5%~20%的盐水,煮沸冷却待用原料加工和装坛将新鲜蔬菜洗净,切块,晾干后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加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加盐水缓缓注入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封坛发酵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并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室温发酵4.结果分析与评价:判一判:结合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判断下列实验分析的正误:(1)用水密封泡菜坛可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要的无氧环境。
(√)(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乳酸含量逐渐增加,所以泡菜腌制时间越长越好。
(×)提示:当乳酸含量为0.4%~0.8%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如果发酵时间过长,乳酸含量过高,口味不佳,还需考虑亚硝酸盐含量的问题。
(3)制作泡菜时配制的盐水可以直接使用。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全书综合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全书综合测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人把心中充满的国破家亡的愁恨比作春天绵延东流的江水,将其化为具体鲜明的形象。
这表明形象思维具有()A.思维表达的情感性B.基本单元的形象性C.思维表达的严谨性D.运行方式的想象性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活动的情况。
甲说:我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
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
丙说:李航参加了。
丁说:我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法不正确,由此可知()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C.丙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对“书籍”下的定义()A.正确,是对书籍本质属性的反映B.正确,遵循了必要的逻辑规则C.错误,没有概括书籍全部的外延D.错误,违背了定义不应使用比喻的逻辑规则4.凡到过福建泉州的人,都会去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下列对这一判断分析正确的是()A.缺少主项和谓项,判断不完整B.没有准确地使用量项C.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D.是一个关系判断5.“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
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
”鲁迅先生这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两个三段论推理。
对这两个推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B.第一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C.两个三段论推理都不是有效的D.两个三段论推理都是有效的6.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基础检查]1.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 (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B.繁殖快,多为单细胞C.遗传物质含量少、简单D.性状稳定,变异少解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繁殖速度非常快,因此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答案:B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改良农作物的某些品质B.利用细菌代谢旺盛的特点生产基因工程药物C.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并分泌人类抗体D.噬菌体作为载体可以将重组 DNA 导入动物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解析:噬菌体侵染的是细菌,不能作为载体将重组 DNA 导入动物细胞。
答案:D3.(2021·广东)下图表示一种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胚胎干细胞B.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应该是内细胞团C.该项技术不会引起伦理、道德、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D.转基因鼠通过自由交配后可以获得纯种转基因鼠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即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是内细胞团;转基因鼠中的外来基因有可能会在近源物种之间通过杂交而传播,从而引起一些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鼠可以认为是杂合子,通过自由交配后可能出现纯种的转基因鼠。
答案:C4.科学家将某药用蛋白合成基因转移到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用蛋白的鸡蛋,在每一只鸡蛋的蛋清中都含有大量的药用蛋白;而且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用蛋白的鸡蛋。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些鸡是基因工程的产物B.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食用此鸡蛋后药用蛋白可发挥作用D.该种变异属于定向变异解析:这些鸡是将某药用蛋白合成基因转移到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获得的,是基因工程的产物,A项正确;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B项正确;食用此鸡蛋后,药用蛋白会被水解,不能再发挥作用,C项错误;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故该种变异属于定向变异,D项正确。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 全册综合检测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如下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A→醋酸发酵→果醋A.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可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菌种B.挑选葡萄时,去除腐烂的籽粒和枝梗后再冲洗C.家庭酿酒时加入的少量白砂糖,酵母菌并不能利用D.A过程后仅需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就能产生果醋2.下列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B.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虫棉的植株C.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3.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花药获得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育种B.动物细胞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C.将愈伤组织细胞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得到抗盐碱的烟草新品种D.将α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入乳腺细胞培育乳汁中含有该酶的转基因羊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B.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不必考虑表达载体的序列C.蛋白质工程是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蛋白质的技术D.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可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转移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产生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表达出的胰岛素与人的胰岛素结构相同C.基因工程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使人们产生关于其安全性方面的担忧D.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6.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的大小、颜色、形状是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依据B.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C.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拭D.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7.如图表示将四倍体水稻的花药培育成试管苗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书综合测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
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过程③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C.在过程④时,榨出的蓝莓汁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密闭发酵D.过程⑤中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2.微生物发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类型,可根据发酵条件将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B.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发酵生产谷氨酸制取味精C.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培养基时,应在灭菌之后调节pHB.一般在培养皿盖上标注接种人姓名等信息C.接种后放入培养箱中的培养皿应倒置D.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中必需同时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4.下列有关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瓶内留有一定空间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B.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为醋酸菌提供碳源和氮源C.两种发酵过程中pH都会逐渐下降,温度略有升高D.果醋发酵阶段酵母菌已经失去了发酵能力5.在葡萄酒的发酵生产过程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定期抽样检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平板划线法B.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C.发酵的起始阶段中细菌种群密度大于酵母菌D.细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pH升高6.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
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
下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B.③→④接种的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甲醛分解菌C.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D.测定并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7.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B.原生质体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源杂种植株D.杂种植株表现出的性状是双亲基因全部得以表达的结果8.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中操作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注射抗原的目的是获得特异性抗体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补充营养物质,去除代谢废物C.胚胎分割时,对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的目的是防止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D.体外受精技术中将精子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培养的目的是诱导精子获能9.iPS细胞是利用病毒将四个基因(Oct4、Sox2、Klf4和c-Myc)导入动物体细胞,使其转化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
在iPS细胞培育过程中()A.运用了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B.病毒的作用只是通过侵染将基因导入体细胞中C.使用的工具酶主要有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D.仅有Oct4、Sox2、Klf4和c-Myc能够转录、翻译10.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成功培育出能够受精的人造精子和人造卵子。
这项技术为试管婴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造卵子是健康女性捐赠细胞核和不孕症女性的去核卵母细胞构成的重组细胞B.培养人造卵子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并提供纯氧、无菌的环境C.人造生殖细胞受精形成的胚胎在原肠胚之前,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D.人造卵子技术为女性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也存在伦理隐患1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裂期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B.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生物体的任何组织、器官C.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胚胎内部出现含有液体的腔D.培育试管婴儿涉及体内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12.如图表示某胚胎工程的流程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动物细胞培养胚胎②新个体A.若该工程表示的是胚胎分割技术,则①可以是卵裂球B.若该工程表示的是核移植技术,则①的形成不需要卵母细胞的参与C.无论是哪种工程,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都要加入胚胎成纤维细胞D.②需注射促性腺激素,以达到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的目的13.动物胚胎育种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和相关现代生物学技术,以动物的配子和胚胎为操作对象,进行动物保护、育种和遗传改良。
如图是哺乳动物胚胎育种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处于MⅠ期的卵母细胞B.②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目的基因C.③④过程获得的细胞可用于干细胞的研究D.⑤过程是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14.如图表示转基因动植物的培育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A、B的方法相同B.在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限制酶、DNA聚合酶等C.受体细胞A、B一定是受精卵D.②过程中基因的表达遵循中心法则15.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进入市场,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产产业,不过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目前只能在加拿大和巴拿马饲养。
关于转基因技术说法正确的是()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PCR扩增B.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提示潜在的安全性问题C.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D.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的很多难题,是不应被限制和管控的,该技术应该提倡发展和应用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害虫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时会造成瓜果蔬菜等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不少种类对人、畜的毒性很强。
某班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并在添加有机磷农药的培养基上培养以获取相应的微生物B.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以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C.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既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也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D.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加入的常用凝固剂是琼脂;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在灭菌之后调节17.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的烟草,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要的酶是DNA聚合酶,过程②需要DNA连接酶等B.过程①②获得的目的基因具有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C.过程③是基因工程的核心,目的基因需插入Ti质粒的T-DNA上D.过程④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过程⑤包括烟草细胞的再分化和愈伤组织的脱分化18.下列关于细胞工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可作为体细胞诱变育种的材料B.植物花粉粒细胞容易获取,可作为培养单倍体植株的理想材料C.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且不会排斥,可作为烧伤患者皮肤移植母细胞D.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易恢复全能性,可优先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19.为避免青蒿被过度采集,研究者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生产青蒿素。
但直接从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提取青蒿素的效果很不理想,因而采取如图中①~④所示实验流程合成青蒿素,其中发根农杆菌具有Ri质粒,可促进青蒿愈伤组织生根。
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未分化的青蒿组织中青蒿素含量高B.该实验是从青蒿根中提取青蒿素C.Ri质粒转化青蒿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产青蒿素20.据报道,研究人员将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的某一活性肽基因片段导入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培育转基因胡萝卜,用于生产可直接口服的口蹄疫疫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将活性肽基因片段导入胡萝卜愈伤组织之前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可利用胡萝卜体细胞诱导脱分化获得C.转基因是否成功可对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植株进行活性肽含量测定D.在愈伤组织培养中若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我国特有的传统调味品山西老陈醋是以高粱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其发酵过程分酒化和醋化两个阶段。
研究人员从醋化阶段的发酵液中进行了优良醋酸菌种的分离鉴定。
回答下列问题:(1)山西老陈醋发酵初期,在(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实现酒化,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发酵后期在(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
与酒化阶段相比,醋化阶段应适当发酵温度。
(2)研究人员配制含CaCO3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和倒平板操作后,用法将发酵液中的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周围出现(2分)的菌落挑出,单独培养和进行生理生化性质检测。
(3)研究人员检测了醋化过程中的醋酸菌数量变化,发现发酵第3天醋酸菌数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醋酸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分)。
22.(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和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的防治作用。
下图表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生产白藜芦醇的过程。
请分析作答:外植体愈伤组织芽和根完整植株(1)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成完整植株,利用的原理是(2分)。
(2)其中①称为,①和②过程需要的培养基的激素含量(填“相同”或“不同”),请简述②过程中关键激素的浓度、比例影响植物细胞发育的方向(3分)。
(3)利用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技术提取白藜芦醇需要将外植体培养至,原因是此阶段的细胞分裂能力强。
但白藜芦醇的产量一般较低,可以用处理愈伤组织,再筛选产量提高的细胞进一步培养。
将产生白藜芦醇相关的转入水稻、小麦、大豆等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中,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23.(除特别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动物细胞与具有三维结构的支架材料共同培养,使细胞能够在三维立体空间生长、增殖和迁移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