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1、学习首联:⑴ 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⑵ 学生质疑。

⑶ 师生共同解疑:理解“等闲”: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

(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投影出示)。

⑷ 读首联,读出语气。

⑸ 同学之间评读。

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② 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⑴ 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⑵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

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⑶ 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⑷ 质疑:为什么说暖、寒?⑸ 讨论归纳: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

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⑹ 再读这一段。

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⑴ 讨论后回答。

⑵ 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⑶ 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

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精选五篇)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精选五篇)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精选五篇)第一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品读课文,感悟全诗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全诗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板书设计:20、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第二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七律.长征》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烦人的情怀。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是四篇课文中唯一的毛泽东原作,又是主题单元开篇之作,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一要教会学生理解作品,感受毛主席的诗作风格;二要让学生借这一扇窗口窥见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句,了解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

2.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能力目标:1、能借助有关图书资料寻找有关长征的史实资料。

2、能借助校园网络上有关长征的网络资源了解长征时发生在红军中的感人的故事。

能借助参考资料理解七律诗《长征》,并且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毛泽东写的另外的诗词,语言积累。

3、能理解诗中所要颂扬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精神,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谈谈从诗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4、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险,红军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前的谈话及调查而做出的。

·学生是丽苑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

·学生的渴求之知识,不满足于课文已有的内容。

·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课外诗词拓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影音朗读教学课件、长征主题歌、自制幻灯片、课前查找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a)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你们能否具体说出这些课文描述的内容发生在长征的什么时候”?(《倔强的小红军》过草地、《丰碑》翻雪山、《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金色的鱼钩》过草地)b)师语激情导入:“是啊!茫茫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皑皑白雪让多少战士化成了座座晶莹的丰碑,滔滔的江水淹没了多少热血儿女的身躯,然而我们的钢铁战士怀着那份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完成了惊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三、利用反差,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反差”是这首诗贯通首尾的修辞艺术,也是最具特征的精神气象。因此,在学生领会了诗的每一联“反差”之后,自然就能感悟诗词所要表现的情感了。“逶迤”与“细浪”“磅礴”与“泥丸”“千里雪”与“尽开颜”,诗词表现的反差愈是强烈,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会就愈鲜明、深入。
四、对比阅读,感受伟人情怀。
预设1:“三军”指的是红军的队伍。
预设2:“更喜”是对上文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的感情收束。
预设3:“尽开颜”是指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翻过岷山,进入陕北,胜利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现在的喜悦更胜一筹。
教师板书:翻岷山英雄气概
三、品味“阅读链接”,感受伟人情怀
五、课堂小结,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全诗短短56个字,带我们重走了长征路,感受到红军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印证了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2.课堂演练
3.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从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诗句,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等角度进行教学,条理比较清晰。在理解诗歌时,我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全篇,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层层深入,使学生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以及领会到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释题导入1.以前你们学过不少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它的作者是毛泽东。

(板书:七律·长征)2.齐读课题。

明白什么是七律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设计意图:导入朴实,“七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这个知识点需不需要传授,很多老师觉得困惑。

作为高年段学生,要与中学接轨,一定的讲述是必要的,但不深,可以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对于长征,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教师注意小结并引向长征的“难”。

2.出示长征路线图并介绍红军长征路线。

你们知道吗?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河有24条,险峻高山有18座。

还不只这些,整整12个月的漫漫征程中,每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面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听完这些,你觉得长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了信息的堆砌,教师要求学生用“概括性语言”实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处的说资料、留印象为深入体会长征的“千难万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把握诗境1.作为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何尝不知道长征途中的险恶重重?(课件出示毛泽东灯下写作情境,红军长征途中图片逐一展示)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获得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长征漫漫征程,他想到了这样的场景: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趟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茫茫无际的草地、血染大渡河上冰冷的铁链……诗人心潮激荡,挥笔写到——老师在悲壮、激昂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去追忆那难忘的场景(板书:追忆),感受伟人的情怀(板书:抒怀)。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律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字里行间讴歌了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和品评诗句,借助多媒体视频,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故事、视频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感设置,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文本赏析法,通过诵读、表述、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品味想象设计理念:本首律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长达80多年之久,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多采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带领学生走进那个艰难困苦的成征岁月,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主题,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诗句,研读感悟。

在研读文本时能自主质疑,交流、感悟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并引领学生体会艰苦卓绝的长征,发扬长征精神。

教具准备:1.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通过视频,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教案

5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班级:_______ 课时:_______ 课型:______一、学情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并通过借助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气势,最终达到熟读成诵,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借助诗歌的特点,朗读感悟诗句表达的意境。

背诵诗歌。

2.发挥想象,抓住写法理解情感。

感受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想象奇特的诗句。

了解诗歌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感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体会“长征”的含义。

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背诵古诗,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2.视角回顾:出示图片,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五幅画面的?朗读有关词语,对比体会。

(二)品析诗歌1.视角回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作用: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全篇纲领、奠定基调。

(2)“万水千山”突出长征中遇到过的艰难险阻。

“只等闲”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精神面貌。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3)积累词语:万水千山、千辛万苦、山高水险……这些词语形容困难多、艰险多。

挑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4)朗读感悟:总体: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

“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

“万水千山”:音节略拖长,表现红军长征的漫长和艰辛。

“等闲”:音调略微舒缓。

(5)诗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2.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观察两句诗的结构,对比发现:缩小夸张:故意将庞大的事物说得极小。

突出红军战士的豪情壮举。

“逶迤”“磅礴”形容山之高大蜿蜒。

(2)前半句:自然条件的险恶(夸张);后半句: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对比)。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板书)。

2.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气势。

二、理解诗意1.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2.哪两句诗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远征。

一年的时间里,红军战士用双脚走过25000里长征路,并且每天都有敌人的飞机在天上侦察轰炸,每天都有几十万敌人在地面上围追堵截,但是红军怕吗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3.毛主席仅用了56个字就写出了漫漫长征路,一路上走过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呢?默读全诗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4.让我们走进诗中的山山水水。

先来看看这两句,(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板书:逶迤磅礴)。

教师用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意思。

(听老师这样读更有味道)结合这两个词的偏旁想一想你能看见什么样的五岭什么样的乌蒙山?指两名同学来画一画,体现出上的特点。

这两处山在毛主席眼中像什么呢为什么把山比成细浪和泥丸呢?李白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把瀑布夸大,是为了赞美瀑布的壮美,那么毛主席把山夸小是为了赞美什么呢?(赞美红军战士不畏艰难,渺视困难的精神)板书:只等闲。

李白的夸张是文人的浪漫,毛主席的夸张是革命家藐视困难的情怀。

5.请同学们自由读前四句指名读齐读。

6.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水?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写了长征中的两个经典故事,一个是巧渡金沙江,另一个是飞夺泸定桥。

7.教师讲巧渡金沙江:在金沙江南岸的崇山峻岭当中,敌人打起了如意算盘,想把红军消灭在这深山峡谷里面。

但是毛主席巧用了调虎离山之计,把敌人引到深山里面转圈,并且红军战士巧妙的利用敌人探子的渡船乘机过江,等敌人赶到时红军主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一仗打得漂亮,赢得轻松。

国家优秀教案设计《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国家优秀教案设计《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自主质疑,并凭借自读感悟、交流释疑,理解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6单元的20课教材分析: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及长征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2.这一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能初步体会到长征的千难万险及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本环节设计得虽然朴实,却能紧承上一节课的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知识,调动学生情感,融入特殊的学习氛围,为更好地学文作铺垫。

】二、学习课文首联1.自由读首联,看看首联中哪个词语与课题相照应?(读完指名说“远征”)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红军长征历经了多少路程(二万五千里)。

要走完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3.面对困难红军怕不怕?文中的哪一句说明了这一点?(“红军不怕远征难”)4.如果你们就是不畏艰难的红军战士,你们会怎样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不怕”二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人教)(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人教)(1)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笑颜开。

三、课堂小结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艰难历程,主要写了腾越南五岭、急跨乌蒙
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
雪、这几个细节,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
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
课后延伸 1.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
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
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
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
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
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
陕北革命根据地。

2.你还会哪些毛泽东的诗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拓宽视野,增加知识。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理解诗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案重点:理解诗句。

教案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案准备:长征相关战役图片、资料及视频。

教案过程:一、复习导入年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年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创造了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红军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一首英雄的史诗。

回顾漫漫长征路,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不少壮丽的诗篇。

第课《诗词两首》中的《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诗词两首》,下面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一)填空⒈《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作者均为(),内容都与()有关。

⒉“七律”中的“七”表示每行()个字,“律”表示全诗共()行,每两行为一联,分为()联、()联、()联、()联。

⒊“清平乐”是()名,“六盘山”是本词的(),全词共()句()字。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⒈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⒉山势高大、险峻,气势雄伟。

()(三)练写“逶迤”、“磅礴”两词。

二、再读诗歌,感悟情怀。

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七律·长征》。

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联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此联的理解。

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众多的艰难险阻。

(板书:远征难),他们怕不怕?因为这些困难对红军战士来说是——(板书:只等闲)。

《七律 长征》(解海云)教学案例

《七律 长征》(解海云)教学案例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以及语文实践水平。

二、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朗读诗歌,渐入诗境1、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走过的漫漫征途:腾越巍峨的山岭、渡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险象环生的草地,喜踏白雪皑皑的岷山……诗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地写道----(此时,老师在悲壮而又激荡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重走长征路(板书:追忆),感受诗人的复杂心情(板书:抒怀)。

(1)、生自由读诗,读出节奏和停顿,读出感情和感悟。

(2)、指名读。

(教学意图:虽然在第一课时已经指导过朗读,但是,此时的音乐、背景、范读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长征时的种种画面,让他们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此时再让他们读课文,就会有更深的感情体现在朗读中。

)(二)、再读诗歌,知晓“长征难”1、长征途中,红军翻过一座座的高山,又淌过一条条的大河,表示山水很多,作者用什么词?(万水千山)2、红军面对的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还有敌人的疯狂追击,每天天上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面对这样的恶境,作者用哪个字概括?(难)3、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用原诗回答:不怕!)4、诗中毛主席用哪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只等闲)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教学意图:要让学生能全面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就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从整体的情感上来把握本诗。

第二课时:《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七律·长征》+图书篇目《和毛主席长征诗》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3.通过朗读诗句,体会长征中的场面描写。

二、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初读课文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

这节课我们学习《七律·长征》,感受诗人对长征的看法。

(板书课题)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请同学们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注释,小组合作再次读《长征》,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学生说诗意。

3.这首诗写了几个画面?(预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感受画面,体会情感1.请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诗人是怎样看待长征的?(预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指导朗读:突出“不怕”“只等闲”。

3.从哪里看出红军“不怕难”?(预设: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喜)4.红军的“远征难”又体现在哪?(预设: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岷山千里雪)你看到怎样的画面?5.师生合作读。

(老师读“远征难”,学生读“不怕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你从这对比中,感悟到什么?(预设:红军战士藐视困难、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6.那么多困难,还“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说明什么?(预设: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四)拓展阅读——《和毛主席长征诗》1.同学们,我们看主题图书中的《和毛主席长征诗》,你们读《七律·长征》老师读《和毛主席长征诗》。

2.你发现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预设:都写长征,都有场面,都体现了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后一首诗第一句用反问强调远征不难,两首诗描写的场面不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析体悟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
2.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很活泼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这是“千山”的代表,“万水”又指哪些呢?
7.释词。
岷山:三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8.说说诗句的意思。
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流露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写法。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腾五岭山走乌蒙山渡金沙江夺泸定桥喜爬雪山
2.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六年级班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5.《七律长征》
授课课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共课时




知识与
能力
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思想感情。
“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对岸!看着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牺牲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继续感受红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词语,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被诗中表现出来的乐观的精神所感染,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2、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律·》。

二、学习生字1、投影: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腾细浪,乌蒙()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寒。

更喜()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

看投影口头填空。

要完整的把诗句填好,必须学会这些生字。

出示:逶迤磅礴铁索岷山指名读字音,重点是“逶迤”和“岷山”。

2、观察“逶迤”和“磅礴”有什么特点?结合偏旁理解记忆字形。

其他生字自由记忆。

3、重点指导书写:“礴”笔画较多,注意写紧凑。

4、练习书写。

5、检查学习效果:填写: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腾细浪,乌蒙()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寒。

更喜()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

投影订正。

三、背诵默写1、本课还有一项学习任务是默写课文,默写的基础是背诵和学会生字。

刚才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掌握了,现在我们就练习背诵。

2、你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3、练习背诵,记住诗句的意思,一边想一边背:⑴指名背诵。

⑵背诵也要有感情,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继续练习。

⑶通过多种形式巩固背诵。

4、默写课文:出示:红(),万水千山()。

五岭(),乌蒙()。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三过后()。

可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帮助默写,也可以默写。

同桌互相订正。

5、一边背诵一边记忆写法。

6、小结:投影几首毛泽东,带领学生读一读。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