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资料的适时呈现和学生的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以期引领学生走进长征的深度空间。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推荐读物《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四.教学过程: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千山万水)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
(描红:难)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
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
师范读。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精选五篇)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精选五篇)第一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品读课文,感悟全诗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全诗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板书设计:20、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第二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七律.长征》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烦人的情怀。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是四篇课文中唯一的毛泽东原作,又是主题单元开篇之作,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一要教会学生理解作品,感受毛主席的诗作风格;二要让学生借这一扇窗口窥见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第2课时-优课件
●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与合作学习
请大家认真读诗,思考哪些地方写出了红军“不怕” 困难,再大的困难在红军眼里也“只等闲”? 请大 家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习提示:
1.自主学习。把自己当作红军中的一员,感受画面, 圈画出重点的词,多读几遍来体会自己心里的感受。时间2 分钟左右;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 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 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敌人 封锁了江面,掠夺了所有船只,他们疯狂地叫嚣:一 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2.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想 法,互相补充和完善。时间3分钟左右。
3.汇报交流。小组内由一个人作为主发言人,其他同 学倾听、补充。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六年级上册语文 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课件】
题目。 揭示诗歌的内容。
课文精讲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
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
巧渡金沙江
喜踏岷山雪
疾跨乌蒙
飞夺泸定桥
课文精讲
想一想: 阅读全诗, 想想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体现 在哪里呢?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课文精讲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二字,铿锵有 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 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 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勇往直前。
课文总结
板七
书律
设 计
长 征
·
远征难——只等闲 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长征历程
金沙江——暖 泸定桥——寒
岷山——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结
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后延伸
长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 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 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 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 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 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课文精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 白雪的岷山。红军队伍人人心情开朗,个 个喜笑颜开。
课文总结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艰难历程,主要写了腾越南五岭、急跨乌 蒙山、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 山雪、这几个细节,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 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 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 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巧
《七律_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背诵课文。
【教课过程】一、读全诗,领悟诗句的意思1、自由朗诵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如何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1、学习首联:⑴ 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⑵ 学生怀疑。
⑶ 师生共同解疑:理解“等闲”: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安闲、闲置;等闲:如同安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谈谈“等闲”的意思。
(平时、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投影出示)。
⑷ 读首联,读出语气。
⑸ 同学之间评读。
⑹ 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时的事?⑺ 长征时,战士们碰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能够领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⑻ 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如何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能够看出不怕困难?⑼ 用自己的话谈谈首联的含义。
⑽ 再次朗诵首联,想一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⑴ 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澎湃。
)⑵ 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⑶ 你是如何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腾:翻;细浪:渺小的浪花。
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走:转动;泥丸,泥球。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转动。
)⑷ 投影练习:把()比作翻着的渺小的浪花。
把()比作()。
⑸ 再读这一联:① 用“不单并且”回答。
(不单写出了长征的困难,并且表现了红军渺视困难的英豪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② 朗诵颔联。
3、学习颈联:⑴ 假如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⑵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
暖:暖的感觉;寒:冷气逼人的感觉。
)⑶ 谈谈这两句的粗心。
⑷ 怀疑:为何说暖、寒?⑸ 议论概括: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局势险峻,仇敌控制得很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随堂练习
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展开叙事的?用“_____”画出来。
2.全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逶迤 五岭: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
磅礴
品读课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品读课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 夸张
品读课文
仔细观察这两句诗的结构,说说你发现 了什么?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品读课文
对偶
自然条件恶劣
承
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结构梳理
·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五岭——腾
七 律
乌蒙——走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长 征
大渡河——寒
岷山——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
革大 命无 乐畏 观的 主英 义雄 精气 神概
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 防守,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阻拦我军北上,把我 军消灭在桥头上……
——选自《飞夺泸定桥》
飞 夺 泸 定 桥
品读课文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品读课文
“暖”“寒”这两个字的妙处在哪里?
对比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课件-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七律·答友人》
师生归纳 课堂总结
主题感悟 《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
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 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途中:艰难、曲折和悲壮。
长征红军:豪情万丈、乐观主义。
“长征”精神延续: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努力开创自己的幸福。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诗词拓展
毛泽东诗词名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这既是红军当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 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 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课内拓展 素养提升
阅读链接
词牌名:菩萨蛮。
创作时间:1933年夏
创作地点: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 北30公里。
创作背景:1933年夏毛泽东重新经过大 柏地(与国民党打了一仗, 大获全胜),触景生情,以 作此词。
温故知新 梳理文意
背诵回顾
一首短短的七律 诗,浓缩了中国工农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 艰难经历。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_万__水_千__山__只__等__闲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_乌__蒙__磅_礴__走__泥__丸__。
边背诵边体会
_金__沙__水_拍__云__崖__暖__, 诗歌中的情感。
《七律·长征》PPT(第2课时)
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 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 云南两省交界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意: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绝,
形大容山渡势桥险横峻铁,索 寒在。红军战士眼里就像是翻腾着的小
山脉广更大无喜边岷。山 千 里 雪浪,花;乌蒙山这样的高大雄伟,气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眼里也不过是 脚边滚过的小泥球而已。
七律·长征
写自红然条军 不 怕 远写征红难军,战 件的万险恶水 千 山 只士等的闲感。受
五岭逶迤腾细浪,
颔联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对照
夸张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完毕 D.尽力做到
B.到达极端 E.都,全
C.全部用出
(1)三军过后尽开颜。( E)
(2)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员工。 ( D)
(3)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A)
大意:湍急的流水拍打着金 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 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 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 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颈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温馨喜悦,表现战胜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困难时的激动。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冷峻严酷,传递九死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一生后的回味。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5 七律·长征
第2课时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反差”是这首诗贯通首尾的修辞艺术,也是最具特征的精神气象。因此,在学生领会了诗的每一联“反差”之后,自然就能感悟诗词所要表现的情感了。“逶迤”与“细浪”“磅礴”与“泥丸”“千里雪”与“尽开颜”,诗词表现的反差愈是强烈,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会就愈鲜明、深入。
四、对比阅读,感受伟人情怀。
预设1:“三军”指的是红军的队伍。
预设2:“更喜”是对上文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的感情收束。
预设3:“尽开颜”是指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翻过岷山,进入陕北,胜利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现在的喜悦更胜一筹。
教师板书:翻岷山英雄气概
三、品味“阅读链接”,感受伟人情怀
五、课堂小结,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全诗短短56个字,带我们重走了长征路,感受到红军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印证了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2.课堂演练
3.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从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诗句,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等角度进行教学,条理比较清晰。在理解诗歌时,我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全篇,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层层深入,使学生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以及领会到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释题导入1.以前你们学过不少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它的作者是毛泽东。
(板书:七律·长征)2.齐读课题。
明白什么是七律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设计意图:导入朴实,“七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这个知识点需不需要传授,很多老师觉得困惑。
作为高年段学生,要与中学接轨,一定的讲述是必要的,但不深,可以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对于长征,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教师注意小结并引向长征的“难”。
2.出示长征路线图并介绍红军长征路线。
你们知道吗?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河有24条,险峻高山有18座。
还不只这些,整整12个月的漫漫征程中,每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面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听完这些,你觉得长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了信息的堆砌,教师要求学生用“概括性语言”实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处的说资料、留印象为深入体会长征的“千难万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把握诗境1.作为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何尝不知道长征途中的险恶重重?(课件出示毛泽东灯下写作情境,红军长征途中图片逐一展示)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获得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长征漫漫征程,他想到了这样的场景: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趟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茫茫无际的草地、血染大渡河上冰冷的铁链……诗人心潮激荡,挥笔写到——老师在悲壮、激昂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去追忆那难忘的场景(板书:追忆),感受伟人的情怀(板书:抒怀)。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用具: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录音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带领学生细读鉴赏,领略诗境,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诗题2、“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长征图”?2、小组讨论3、交流: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4、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5、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6、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A、“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3)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
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
(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C、“喜踏岷山雪”(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板书)。
2.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气势。
二、理解诗意1.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2.哪两句诗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远征。
一年的时间里,红军战士用双脚走过25000里长征路,并且每天都有敌人的飞机在天上侦察轰炸,每天都有几十万敌人在地面上围追堵截,但是红军怕吗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3.毛主席仅用了56个字就写出了漫漫长征路,一路上走过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呢?默读全诗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4.让我们走进诗中的山山水水。
先来看看这两句,(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板书:逶迤磅礴)。
教师用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意思。
(听老师这样读更有味道)结合这两个词的偏旁想一想你能看见什么样的五岭什么样的乌蒙山?指两名同学来画一画,体现出上的特点。
这两处山在毛主席眼中像什么呢为什么把山比成细浪和泥丸呢?李白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把瀑布夸大,是为了赞美瀑布的壮美,那么毛主席把山夸小是为了赞美什么呢?(赞美红军战士不畏艰难,渺视困难的精神)板书:只等闲。
李白的夸张是文人的浪漫,毛主席的夸张是革命家藐视困难的情怀。
5.请同学们自由读前四句指名读齐读。
6.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水?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写了长征中的两个经典故事,一个是巧渡金沙江,另一个是飞夺泸定桥。
7.教师讲巧渡金沙江:在金沙江南岸的崇山峻岭当中,敌人打起了如意算盘,想把红军消灭在这深山峡谷里面。
但是毛主席巧用了调虎离山之计,把敌人引到深山里面转圈,并且红军战士巧妙的利用敌人探子的渡船乘机过江,等敌人赶到时红军主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一仗打得漂亮,赢得轻松。
25《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喜踏岷山雪
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1.翻越五岭、疾跨乌蒙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和“走泥丸”各是什么意思?
(2)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找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2)介绍巧渡金沙江
(3)请学生介绍你了解的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2.背诵诗歌
生齐读
生说
生自由读
交流:
结合课件概括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腾细浪:翻腾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脚下滚过的小泥团。
表达诗人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暖——寒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教学内容
2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14.12.13
备课教师
修改时间
上课时间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
――五(7)陈婷婷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感受诗人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教学工具:长征地图、照片,朗读音乐、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铺垫。
学生回忆长征途中的五幅“征难图”
二、新授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五幅“征难图”中,你们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幅?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详细讲解诗句,体会诗句意思,意境。
)(一)课文细讲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①表现出红军不畏长征途中千难万险的精神。
②总领全诗。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① 夸张(奇特的想象)的对比,作用:强烈的对比更加深刻地体现了红军对长征途中千难万险的蔑视,是不畏千难万险的具体体现。
②工整的对仗。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①暖、寒的深刻含义。
②工整的对仗。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①“更”字,“开颜”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二)分角色再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
1.在读课文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能联想到什么?
(看到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辛,)
2. 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精神)
3.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三、课堂总结,指导背诵。
1.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轻快豪迈、气势雄伟)
2. 学生带着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再读课文。
3.放录音,学生感受诗歌的澎湃激情,最后跟随音乐朗诵课文。
4.引导学生试着背一背诗歌。
四、课后作业
1. 生字词。
2. 背诵诗歌。
资料补充: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乌蒙山,是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上主要山脉之一,主峰位于贵州六盘水和赫章县交界地区,海拔2900米,为贵州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