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胆结石中医治疗方法

胆结石中医治疗方法

胆结石中医治疗方法
胆结石是指在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结石,中医认为胆结石是由于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胆结石,中医有一些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有金钱草、地黄、赤小豆、红花等,可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祛湿活血。

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应该请教中医师。

2.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改善气滞血瘀等问题。

适当的针灸治疗可以缓解胆结石引起的症状,并促进结石的排出。

3. 推拿按摩:通过揉腹、抚摩等手法来刺激胆囊和胆管,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流动,有助于胆结石的预防和治疗。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也对胆结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建议少吃过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饮食清淡。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胆结石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且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不适感。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应该遵循中医师的指导,并与西医进行合理的结合治疗。

最好在正规的医院或诊所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针刺及药物治疗胆石症患者28例效果观察

针刺及药物治疗胆石症患者28例效果观察
来, 为了解决 排石治疗 的不彻底性 的问题 , 开展 了运用 B型超 声检测的胆石症针刺 治疗及 溶石排石 治疗 , 选择 2 8例 患者分 组治疗 , 对照 比较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现 做出总结 , 以供 同行 们参考应用 。 1 资料 与方法
溶石胶囊组成 : 沉香 2 0 g , 硝石 3 0 g , 玄 明粉 3 0 g , 山甲 2 0 g , 共研细末 。装入胶囊中 , 每粒 0 . 5 g , 每次/ ] 1  ̄ 4粒 , 每天 3次相 当
临床 合 理 用 药 2 0 1 3年 5月第 6卷 第 5期 中 志, 2 0 1 1 , 2 7 ( 2 4) : 1 2—1 3 .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i t o n a l D mg U s e . Ma y 2 0 1 3 . V 0 l 6 N o . 5 B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3 — 0 2 )

临 床 诊 疗

针 刺及 药 物 治疗 胆 石 症 患者 2 8例效 果 观察
张 晓 雪 【 关键词 】 胆 石症 ; 中药治疗 ; 针灸 ; 监测 , B型超声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3 ) 0 5 B一 0 1 2 7一 O 1 由于 B型超声 的普 及 , 胆石症 的临床诊断率 显著提 高 , 到
削弱进 而异化 , 终会导致各种不 同的意外 状况 ,长期处 于这种 状态就会产 生结石而致病。
针对疗效情况 , 我们做 出以下总结 : 运 用 B型超 声监测 中 药及针刺治疗胆石症 , 是观察在不 同治疗情况下胆囊收缩及排 石情况 , 探讨非手术 治疗新 方法 , 希望能彻 底治疗胆 石症 。此

胆囊结石的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胆囊结石的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胆囊结石的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胆囊结石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随着患者病情的不同,其结石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很多人在确诊胆囊结石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手术切除,但这种病可不是一切了之那么简单!只有正确的认识胆囊结石这种疾病的影响以及切除胆囊的危害,并且适当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自身的胆囊结石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段做好预防与控制,才能更有效的使人们远离胆囊结石的影响。

什么是胆囊结石?说到胆囊结石,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胆结石”这种疾病。

但事实上,胆囊结石是包含在“胆结石”这个疾病当中的一个分支,因为胆结石随着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肝外胆管结石等。

由于结石存在于胆囊内部,只有在导致胆管阻塞或结石体积过大的时候压迫内脏会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因此约有50%左右的胆囊结石病人即使发病了也不会表现出症状,这种患者通常被称为隐性结石。

也正是因为这类隐性结石的患者存在,很多人对于胆囊结石这种疾病的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但当结石体积过大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的胆囊管阻塞,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发胆绞痛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

另外,胆囊中的部分小结石也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而发生转移,比如停留在胆管中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等。

因此,只有及时对胆囊结石状况进行筛查,并且在确诊后积极的进行治疗,才能更好的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

你所知道的西医疗法,或许并不能根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患上胆囊结石之后要做的就是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通过切除胆囊、使用化学药剂溶解结石、使用体外超声波或震荡波击碎结石等方式消除结石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但你知道吗?这样做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就算通过治疗清理了结石,在未来也有可能再一次复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西医理解下胆囊结石这种疾病形成的原因:在提及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胆囊结石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胆囊结石可以分为胆固醇型结石与胆色素型结石,其中胆囊内部常见的结石为胆固醇型结石,这是由于胆色素性结石的质地相对较小且呈现砂质,很容易随着胆汁的流动从胆囊移动到胆管并沉积,但偶尔也有部分的胆色素型结石会留在胆囊内部。

胆结石的中医针灸治疗

胆结石的中医针灸治疗

胆结石的中医针灸治疗胆石症是指发生在胆囊或胆管的结石,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属于中医学“胁痛”、“黄疸”、“胆心痛”、“胆胀”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胆,又与脾、胃、肾有关。

胆为中清之腑,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嗜食肥甘,肝胆气郁,或湿热虫毒蕴阻,则肝失条达,胆失疏泄通降,胆汁排泄不畅,瘀积日久化热,湿热蕴结,煎熬胆液则成砂石。

初期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日久又可化热伤阴,致肝肾阴虚。

下面就由店铺给大家说说中医治疗胆石症的方法。

临床表现胆结石患者中约20%~40%可终生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进食(尤其是进油腻食物)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伴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胆绞痛的部位在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散。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尿中胆红素升高。

胆管结石患者通常可无症状,但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典型的腹痛(多在剑突下及右上腹部,呈绞痛,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向右肩背部放散)。

伴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0℃)和黄疸。

B超检查可明确对胆结石或胆管结石的诊断。

1.肝胆气滞右胁及剑下胀痛或绞痛,疼痛每因情志而增减。

伴嗳气频作、口苦、胸闷、纳差。

苔薄白,脉弦。

2.肝胆湿热胁肋刺痛,呈持续性加剧。

伴恶寒发热、口苦、心烦、厌食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或目黄、身黄、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肝肾阴虚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

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者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只针不灸,泻法;肝肾阴虚者,补益肝肾、利胆排石,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以胆的俞、募、下合穴为主。

日月(右) 期门(右) 胆俞阳陵泉方义:肝胆相表里,厥阴、少阳之脉同布于胁肋,日月为胆之募穴,胆俞为其背俞穴,二穴相配为俞募配穴法,能疏理肝胆气机以助排石;期门乃肝之募穴,位于胁下,可疏肝利胆;阳陵泉为筋之会穴、胆之下合穴.“合治内腑”,针之可缓解痉挛、通络止痛。

中医治疗胆结石方法

中医治疗胆结石方法

中医治疗胆结石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胆结石主要是采用利胆、消炎、软化、溶解结石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苦参、黄柏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可以减轻胆囊和胆道的炎症症状,并帮助软化和溶解结石。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胆囊的分泌功能,促进胆道通畅,减少结石的形成。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治疗胆结石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气海等。

经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使胆道的排空,改善胆囊的收缩功能,减轻胆道的痉挛,缓解炎症症状,并增加胆囊的分泌流出,有助于溶解结石。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胆经和腧穴,调节胆囊和胆道的功能,缓解胆结石的相关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捏、揉、按、转等,可以刺激和活血,促进胆囊的收缩和排空,有助于消除结石并减轻疼痛。

4.中医饮食疗法:中医饮食疗法是中医治疗胆结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湿热、痰浊等有关,因此,饮食方面需要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同时,还可以适量摄入一些有助于溶解结石的食物,如苹果、柠檬、山楂等。

5.中医穴位贴敷:中医穴位贴敷是利用中药、艾灸等在特定穴位附近贴敷,通过药性或温热刺激穴位,调节胆囊和胆道的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流动,有助于软化和溶解结石。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大椎等。

总之,中医治疗胆结石的方法多种多样,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疗效,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刺激性食物,同时还需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如有需要,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胆结石120例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胆结石120例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胆结石120例盖东海【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08(024)002【摘要】1临床资料120例中,门诊病例54例,住院病例66例,男49例,女71例;年龄均在28~70岁,以30~55岁为多;病程以B超确诊时起算,半年以内者21例,半年~1年26例,1~3年31例,3~5年32例,5年以上10例;胆囊结石82例,均为多发性结石,肝内胆管结石26例,胆囊颈部结石12例;合并慢性胆囊炎52例,急性胆囊炎24例,胆囊萎缩7例。

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右上腹痛者91例,向右肩胛放射者62例,双侧放射者22例;右上腹压痛者91例,便秘者66例,口苦者95例,纳呆者85例,厌油97例,脘腹胀者87例,便溏者43例,失眠者36例,黄疸者28例。

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76例,肝郁气滞型26例,脾虚胆瘀型18例。

2治疗方法2.1针刺取穴阳陵泉、丘墟、太冲、胆囊穴、日月、期门、胆俞。

2.2随证加减肝胆湿热加合谷;肝郁气滞加气海、三阴交;脾虚胆瘀加公孙。

2.3针刺方法让患者坐位,首先选穴定位,局部常规消毒。

阳陵泉、丘墟、太冲穴分别用消毒的2寸、1.5寸、1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达到理想深度后采用捻转强刺激手法,待患者得气,自觉胆囊区疼痛减轻舒畅时,每隔3~5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时间为20~30min...【总页数】2页(P23-24)【作者】盖东海【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慢性病门诊,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相关文献】1.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观察 [J], 梁涛2.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32例疗效观察 [J], 李慧志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36例临床观察 [J], 熊冠宇;秦小永;高会彦;侯全云4.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33例临床观察 [J], 李桂红5.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辅助中药治疗小儿抽动症39例 [J], 王芳芳;马丙祥;牛曾;李团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医胆结石秘方治愈患者无数.

国医胆结石秘方治愈患者无数.

国医胆结石秘方治愈患者无数国医胆结石秘方治愈患者无数2010年9月6日本版选录一些国医大师临床常用的方子以飨读者。

这些国医大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其所用方剂临床效果显著。

但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选录的国医大师的方药只可作为参考,生病之后还是要到医院接受辨证治疗。

世上没有万灵丹,不可过分依赖一方一剂。

本版内容摘编自《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肝胆病补脾养肝用方氏“和肝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方和谦【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柴胡10克,茯苓12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苏梗6克,大枣4枚,薄荷(后下)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的应用范围极广,方老曾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心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当然,这些病的病机必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不足、肝气不柔、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或筋脉失养、经络阻滞不畅,除此无效。

感冒加味香苏散适合老人和小孩★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中医方剂学创始人、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组成】紫苏叶5克,陈皮、香附各4克,炙甘草2.5克,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四时感冒。

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症。

加味香苏散所治的主要是四时感受了风寒之邪所导致的感冒。

本方对于一些身体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

冠心病邓氏温胆汤灵活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组成】竹茹10克,枳壳6克,橘红6克,法夏或胆南星10克,云苓12克,甘草6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若口干,改党参为太子参30克)。

【用法】水煎服。

此方除了用于治疗冠心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心衰及各种内科杂症。

奇经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胆结石56例疗效观察.

奇经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胆结石56例疗效观察.

奇经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胆结石56例疗效观察作者:吴清明王煜蔡凌丽作者单位:413000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摘要】目的观察奇经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奇经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选取治疗穴位和反映点,以梅花磁针和贴敷增效垫为主。

结果本组56例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9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

结论奇经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梅花磁针穴位贴敷胆结石近年来,胆结石发病率不断增高,且无特殊有效的药物,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对机体损害较大,更有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

2002年10月~2004年2月间,我科用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胆结石5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31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6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40年;结石最大的3.1cm×2.3cm,最小的0.6cm×0.2cm。

1.2 治疗方法取穴:胆1穴(后正中线平第4胸椎右侧旁开6横指压痛处)、胆2穴(第5胸椎棘突下,有旁开1.5寸)、胆3穴(即肝俞)、胆4穴(中脘右旁开2横指)、胆5穴(即胆囊穴)、臀前(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界处下3横指压痛点)、臀中(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下2横指压痛处)、臀后(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连线的后1/3与2/3交界处下3横指压痛点)、阳陵泉、涌泉。

先用拇指弹拨胆1、2、3、5穴及臀前、臀中、臀后处的结节或条索状物5min左右,再以梅花磁针点按,力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完毕后取北京伯鸿医药科技发展中心提供的4#、7#、10#增效垫,将药块粉碎后用水或醋打湿揉匀,涌泉贴敷10#增效垫,胆穴贴敷7号增效垫,根据结石大小胆3穴可加3颗磁针,胆4穴加3~5颗梅花磁针,臀前、臀中、臀后用4#增效垫,均用脱敏胶布固定。

胆结石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胆结石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胆结石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胆结石和胆囊炎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成为患者和医生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首先,药物治疗是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胆药、溶石药和抗感染药。

利胆药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帮助胆石排出,缓解患者的症状。

溶石药可以溶解胆结石,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抗感染药可以用于治疗胆囊炎引起的感染,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疗效较慢,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并不够有效。

其次,手术治疗是胆结石和胆囊炎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的首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则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手术风险较高等。

手术治疗可以迅速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也需要患者和医生们高度重视。

最后,非药物治疗是胆结石和胆囊炎的辅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物理疗法和膳食调理等。

中医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

物理疗法如超声波治疗、磁疗等可以促进胆石的排出,减轻患者的疼痛。

膳食调理则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胆结石的形成,预防疾病的复发。

非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补充,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胆结石和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各有优劣,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共同抗击疾病,早日康复。

古代治疗胆结石的方法

古代治疗胆结石的方法

古代治疗胆结石的方法
以下是古代治疗胆结石的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中药治疗
在古代,中医通常采用中药治疗胆结石。

他们认为胆结石是由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所致,因此治疗重点在于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芩、黄连、黄柏、枳壳、乌梅、金钱草等。

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伍使用。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 对于胆结石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刺胆俞、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促进结石排出。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三、推拿治疗
推拿是中医传统的物理疗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对于胆结石患者,推拿可以促进胆囊收缩,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四、食疗
在古代,食疗也是治疗胆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胆结石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此外,一些具有利胆排石作用的食物,如乌梅、核桃、玉米等,也可以适当食用。

五、自然疗法
除了以上几种治疗方法外,古代还有一-些自然疗法可以帮助治疗胆结石。

例如,气功、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方法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气机,促进气血流通;温泉浴、艾灸等疗法可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1)发作性的胆绞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出现钝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续数小时缓解。

(2)可伴有口苦、嗳气、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3)有或无右上腹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1)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痛,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腹痛发生可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

(2)可伴有恶心、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引起黄疸,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超声、腹部CT或核磁共振MRI诊断或提示胆囊结石。

(4)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证实胆囊结石。

具备第(1)~(2)项可诊断,兼有第(3)或第(4)项可确诊。

(二)分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陈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超声检查诊断或提示胆囊结石。

2.慢性进展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上腹或右上腹不适、隐痛、、嗳气、腹胀、大便不畅等症状。

(三)证候诊断参考《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1.肝郁气滞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

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瘀血阻络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

舌质紫黯,脉沉涩。

4.肝络失养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伴口干咽燥、心烦、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中医医案——胆囊结石(二)

中医医案——胆囊结石(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利湿法治愈胆石症病案:覃某,男,32岁。

初诊:1991年6月24日。

主诉及病史:行B超查体时发现胆内有结石,遂以碎石术治疗,结石未能排出。

诊查:神倦乏力,溲黄便干。

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小数。

辨证:湿热蕴于中焦。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以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加味。

处方:茵陈10g 山栀10g 大黄3g(后下)当归10g 柴胡8g 赤芍10g 枳壳10g 炙甘草5g 南沙参15g 蒲公英15g 赤苓15g炙鸡内金15g 5剂患者服上方药尽剂后,于7月13日行B超复查,发现结石由原直径1.5cm变为0.4cm。

嘱再进数剂而愈。

按语此患者于查体时发现胆内有结石,经碎石后未能排出。

就诊时患者无明显症状。

杨老言:胆石症系中焦湿热为病,湿热蕴结,渐炼为石。

治疗以清利肝胆湿热为法,方进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加蒲公英清热解毒,炙鸡内金消积除石,辨证正确,用药精当,而效如桴鼓。

1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446,杨甲三医案。

杨甲三,又名汉鑫,1919年1月生。

江苏省武进县人。

教授。

13岁时受业于常州名医吴秉森先生门下,后又从师针灸大家承澹安先生,于1936年毕业于中国无锡针灸传习班,其后在武进悬壶济世,并受岳翁华庆云先生(常州名中医,尤擅内、妇科)亲传。

1956年由南京调入北京中医学院。

原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附属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被聘为国家科委医药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腧穴组组长,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针灸学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国针灸协会顾问委员会顾问等职。

当选为第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主席团成员。

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

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

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作者:江帅宁等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道结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胆石症病例407例,治疗组215例给予口服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对照组192例给予口服胆石利通片,疗程均为2个月,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痊愈67例,痊愈率31.2%,显效132例,显效率61.4%,总有效率 92.7%;对照组痊愈39例,痊愈率20.3%,显效67例,显效率34.9%,总有效率 55.2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胆石症;疏肝散结汤;针灸【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30-01在我国胆石病患病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已达10%,接近世界发达国家胆石病10%~15%的发病水平[1]。

随着对胆汁化学、胆汁酸生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胆汁酸成分变动与胆石形成的内在联系,推动了溶石药物和溶石疗法的进展[2-3]。

胆石按所在部位可分为三类、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各型胆石症,观察疏肝散结汤治疗胆石症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0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胆石症患者407例,治疗组215例,男115例,女100例;年龄19~52岁,平均(41±10)岁;病程1~15年,平均(2.5±1.1)年;结石直径0.3~1.5 cm,平均(0.8±0.6)cm。

对照组192例,男100例,女92例;年龄16~60岁,平均(40±15)岁;病程0.8~16年,平均(2.0±1.6)年;结石直径0.4~1.5cm,平均(0.8±0.5)cm。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中医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中医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中医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胆总管结石是指胆囊中的胆石进入胆管并堵塞的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胆总管结石主要与痰湿、瘀血、肝胆湿热、脾胃湿浊有关。

传统中医药治疗胆总管结石主要采用中药调理,灸、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

以下是中医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些常用方法。

中药调理:1.清热解毒:选择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连、黄芩、连翘、金银花等来疏利胆道,消炎解毒。

2.祛瘀化痰:运用祛瘀化痰的中药,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来改善血液循环,帮助石块排出。

3.健脾利湿:通过健脾利湿的中药,如苍术、党参、陈皮等来调理胃肠功能,减轻胆道的湿气堆积。

4.活血祛瘀:选用活血祛瘀的中药,如桃仁、花红、桑叶等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结石排出。

针灸疗法:1.常用穴位:针灸可以用于舒缓胆道痉挛和胆管扩张。

常用的穴位有迎香穴、阳陵泉穴、太冲穴等。

2.灸法:适当的灸法可以温通经络、祛寒除湿,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穴、肝俞穴、胆俞穴等。

3.推拿疗法:通过按摩胆经和胆脉,刺激胆囊收缩和胆管扩张,从而帮助结石排出。

灸法疗法:1.辨证灸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疏肝解郁或调和脾胃的灸法,来达到疏通胆道、消除湿气的效果。

2.药温灸法:选用有通络、活血化淤功效的中药制成灸条,并在特定穴位进行熏灸,以增加药物的渗透力,加速通经络、活血化淤的效果。

3.顶针灸法:将针灸针插入胆经相应穴位多次,用纸盖住针尖后点燃,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达到疏通湿气、消除胆石的效果。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通过按摩胆经和胆脉,刺激胆囊收缩和胆管扩张,帮助结石排出。

常用的推拿技术有揉摩、推拿、按压等,常用的穴位有足太阳肠经、胆经走行穴。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强调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过量进食动物脂肪,保持饮食的营养均衡和规律。

此外,中医还提倡患者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以促进体内气血流通、调理胆道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胆总管结石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胆结石中医治疗的方法,我来告诉你!

胆结石中医治疗的方法,我来告诉你!

胆结石中医治疗的方法,我来告诉你!胆结石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疾病类型,多由于患者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或感染等因素造成,在治疗方案上一般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西医治疗方式中一般以内科治疗与手术治疗方式为主,在胆石症急性发作期与慢性期两时期内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具有不同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用药与治疗理念,如下将对胆结石的中医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两方面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罗列,一、药物1.肝郁气滞证型此证患者症候多见咽干、口苦、右胁肋绞痛胀痛压痛、少食、大便不畅、嗳气、情志抑郁等,一般在劳累后各症状加剧,脉弦,舌质淡红、苔薄黄,在治法上应以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为主要原则,可使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组方为「柴胡、青皮、枳壳、白芍、延胡索、木香、黄芩、茵陈、郁金、香附、昆布、牛膝、金钱草、桃仁、川楝子、海藻、鸡内金」,右胁疼痛加剧患者加姜黄,针刺样疼痛患者加三棱、丹参、莪术,肝郁症候严重者加萼梅与佛手,大便秘结患者加生大黄,湿重者加厚朴、苍术、苡仁、陈皮,以上药材根据个体症候加减,用水煎服,一天一剂,分早晚两次送服。

2.肝胆湿热证型该证型患者症候可见右胁突发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以胀痛、绞痛疼痛类型作为体现,疼痛可阵发性加剧,痛感可放射至剑下、背部等处,痛时拒按,有时可伴随高热,同时出现胃寒、黄疸等,或可伴随大便干结、尿黄浊的情况,脉弦滑、滑数,舌质红,苔黄、厚腻,重症者可触及肿大肝脏、胆囊,治法当以化湿通下、清热利胆为主,可使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茵陈、黄芩、连翘、茯苓、昆布、金钱草、生大黄、栀子、柴胡、川楝、苡仁、青陈皮、银花、海藻、山栀、郁金、鸡内金、白花蛇舌草、木香、玄胡、虎杖」,伴随吐症患者加竹茹、半夏,热症患者加蒲公英、青蒿,虎杖与银花加量,右胁触及肿块患者加赤白芍、三棱、莪术,热盛伤阴患者加石斛、生地以及天花粉。

3.脓毒瘀阻证型此证型主见于具有蛔虫病史的患者,症候包括针刺样右胁疼痛,拒按,口干、咽干,高热与寒热交替,大便秘结,小便黄且少,脉滑数、沉细,舌质红绛,苔黄、燥,治法应以清热解毒、通络活血、泄热除湿为主,可使用清营汤和利胆泻火汤加减治疗,早期组方为「生地、黄连、水牛角、银花、丹皮、连翘、大黄、芒硝、玄参、茵陈」,后期组方为「黄连、知母、柴胡、山栀子、银花、生大黄、虎杖、玄胡、黄芩、金钱草、枳实、生石膏、茵陈、败酱草」,瘀阻证严重者加益母草、赤芍、三棱、桃仁,肝气不畅患者加木香,柴胡加量,同时根据胆石情况酌情加昆布、鸡内金等排石药材,痛症难忍患者加乳香与延胡索。

中医针灸疗法调节肝胆功能改善胆结石

中医针灸疗法调节肝胆功能改善胆结石

中医针灸疗法调节肝胆功能改善胆结石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肝胆功能失调导致胆固醇、胆红素等物质在胆囊内沉积形成结石。

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调节肝胆功能、改善胆结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其对胆结石患者的疗效。

一、中医理论与胆结石中医认为,胆结石主要与肝火、痰湿、气滞等病因有关。

肝火是指肝脏功能失调、气滞是指胆囊气流不畅、痰湿是指体内湿气较重。

在中医理论中,胆结石可以视为“气滞痰湿”和“肝火”互相作用的结果。

中医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来改善肝胆功能,消散湿气和痰湿等积聚,从而达到调节胆囊功能,治疗胆结石的目的。

二、中医针灸疗法的常用穴位1. 曲池穴(LI 11):位于手臂外侧肘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来改善胆结石患者的症状。

2. 太溪穴(KI 3):位于脚背内侧、足后跟下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可用来改善湿气和痰湿的聚积。

3. 足三里穴(ST 36):位于膝盖以下脚背外侧凹陷位置,具有健脾胃、益肾阳的作用,可用来调理肝胆功能,促进胆汁分泌。

三、中医针灸疗法在胆结石中的应用1. 穴位刺激疗法: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如曲池穴、太溪穴等,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胆结石患者的疼痛、炎症等症状。

2. 熏蒸疗法:使用艾灸熏蒸胆经,在穴位附近加热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胆结石患者的湿气和痰湿聚积问题。

3. 干针疗法:通过将针具插入穴位后进行微动,刺激穴位,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胆汁排出,从而改善胆结石患者的胆囊功能。

四、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表明,中医针灸疗法在改善胆结石患者症状和减轻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疗法能够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肝胆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和胆石的排出,进而改善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积聚问题,缓解炎症和疼痛。

此外,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相比于手术和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疗法不会对患者产生副作用和依赖性,更适合长期应用。

针灸排除胆结石的原理

针灸排除胆结石的原理

针灸排除胆结石的原理
针灸是一种中医学疗法,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胆结石来说,针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胆囊收缩和胆道扩张,增加胆汁的排泄和流动,从而有助于胆结石的排出。

具体来说,针灸治疗胆结石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肝俞、膈俞、关元等,这些穴位分布在腹部和背部,通过针刺来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增加胆汁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从而促进胆结石的排出。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胆结石是一种辅助疗法,不能替代传统的医学治疗方法,如手术和药物治疗。

如果您患有胆结石,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卓瑛
申请号:CN201510141790.X
申请日:20150330
公开号:CN104706785A
公开日:
201506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其特征是:选取中药原料的配比为:金钱草45克、海金砂25、柴胡15克、木香20克、枳壳15克、黄芩2克、茵陈5克、大黄1克、元明粉15克等组成,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具有通淋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调中导滞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胆结石。

配伍选取:胆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组合,针灸刺激穴位形成物理刺激穴位疗法,两相结合配伍治疗达到最佳治疗胆结石疾病的效果,与药效的协同作用,可标本兼治,提高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疗程短,用药简单易行,疗效快效果好,费用低。

申请人:刘卓瑛
地址:530109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高级中学2015班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老中医说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老中医说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老中医说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

对于胆结石
的治疗,老中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老中医说的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老中医认为,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湿热、气滞有关,因此治疗胆结石的
关键在于清热利湿、疏肝理气。

老中医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苦瓜、黄瓜、冬瓜等,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减轻胆结石的症状。

同时,患者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有助于疏肝理气的食物,如山药、茯苓等,可以缓解胆结石引起的不适感。

其次,老中医强调调节情绪对于胆结石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情绪不畅会导致肝
气郁结,从而加重胆结石的症状。

因此,老中医建议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的方式来调节情绪,有助于改善胆结石的症状。

另外,老中医还推荐患者进行一些中医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

中医推拿可以
通过按摩穴位、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改善胆结石的症状。

针灸则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此外,老中医还提醒患者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油腻、辛辣
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胆结石的症状。

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理。

综上所述,老中医说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是通过清热利湿、疏肝理气,调节情绪,进行中医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注意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综合调理身体,改善胆结石的症状。

希望患者能够按照老中医的建议进行治疗,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结石: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胆结石,一般选用远端穴结合局部穴来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耳穴,远端穴一般最首选的是丘墟透照海,丘墟在外踝前下,照海的内踝的下面,丘墟透照海是经典的治疗胆囊疾病的穴位。

另外在阳温泉的附近有一个胆囊穴,在阳泉附近找一个敏感的压痛点,这就是胆囊穴,这两个穴位一般要进行强刺激,最好充上电针。

另外还可以在腹部天枢穴选穴,另外在局部穴,在胆囊的附近,也可以在腹壁上选一些穴位进行治疗。

另外背部的胆俞穴、肝俞穴也可以进行针刺,一般取相应的夹脊穴、耳穴可以取胆囊、肝以及皮脂下等等进行治疗,胆结石对于它的症状,针灸有明显的消除作用。

另外有些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胆结石还甚至可以消失。

专家提示:针灸治疗胆结石,选用远端穴结合局部穴来进行治疗,同时可以配合耳穴。

远端穴一般首选丘墟透照海,另外阳温泉附近取胆囊穴,腹部天枢穴,背部胆俞穴、肝俞穴等,此外还可以取相应的夹脊穴、耳穴针刺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