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K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标准操作规程粒度系指颗粒的粗细程度及粗细的分布,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Ⅸ 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第一法(显微镜法)、第二法(筛分法)和第三法(光散射法),其中第一、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第一法显微镜法1 简述1.1 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1.2 本法适用于混悬型眼用制剂、混悬型软膏剂、混悬型凝胶剂等制剂以及品种项下规定的粒度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显微镜。
2.2 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直尺式)。
2.3 盖、载波片。
2.4 计数器3 操作方法3.1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标定时,将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对光调焦,并移动测微尺使物象于视野中央,取下目镜,旋下接目镜的目镜盖,将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筒中部的光栏上(正面向上),旋上目镜盖后返置镜筒上,此时在视野中可同时观察到镜台测微尺的像及目镜测微尺的分度小格,移动镜台测微尺和旋转目镜,使两种量尺的刻度平行,并使左边的“0”刻度重合;然后再寻找第二条刻度,记录两条刻度的读数,并根据比值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该物镜条件下所相当的长度(µm)。
由于镜台测微尺每格相当于10µm,故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的长度为:10×相重合区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相重合区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例如:镜台测微尺15格和目镜测微尺34格完全重合,则目镜测微尺在该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下,每小格的长度即为4.4µm(10×15÷34=4.4)。
当测定时要用两种放大倍数(即该目镜与不同物镜组合)时,应分别标定。
3.2 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这可按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使颗粒分散均匀,照高剂型或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盖以盖玻片(注意防止气泡混入),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超过该剂型或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大颗粒,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并用计数器记录该品种规定的视野内的总粒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并计算其百分率。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粒度是指物质颗粒的大小。
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粒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可以影响材料的性质和性能。
因此,粒度的测定是一项关键的实验技术。
粒度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和显微镜分析法等。
筛分法是最常用的粒度测定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物料通过连续不同孔径大小的筛网进行筛分,将不同尺寸的颗粒分离出来。
然后,可以根据筛网上留下的颗粒数量和颗粒的重量来计算颗粒的粒度分布。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大的物料。
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来测量颗粒尺寸的方法。
它通过激光发射器产生一束激光,然后将激光射入测量区域,颗粒吸收光能并散射回光检测器,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可以确定颗粒的尺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小的物料。
显微镜分析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测量颗粒尺寸的方法。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可以直接测量颗粒的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小且形状复杂的物料。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粒度分布是粒度测定的一个重要参数。
粒度分布指的是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数量或体积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粒度分布表达方法有累积分布曲线和差异分布曲线等。
累积分布曲线是一种常用的粒度分布表示方法。
它通过绘制颗粒粒径对应的累积百分比来表示不同粒径颗粒的占比。
累积分布曲线的斜率越大,表示颗粒粒径的分散程度越大。
差异分布曲线是粒度分布的一种补充曲线。
它通过绘制颗粒粒径的频率对粒径的对数进行尺度变换,并计算累积频率来表示颗粒粒度的分散情况。
差异分布曲线可以更加细致地描述粒度的分布情况,尤其对于颗粒粒径较小的材料。
总之,粒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技术。
不同的材料需要选择适合的粒度测定方法,以获得准确的粒度参数,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粒度分布的分析也是粒度测定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粒度分布可以了解颗粒的分散情况和性能特点。
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粒度的测定和粒度分布的分析始终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
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
粒度测定分析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描述物质粒子的大小分布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粒度测定分析方法:
1. 振荡筛分:将物质样品通过一个筛网,在筛分过程中通过筛孔大小分离出不同的粒径颗粒。
根据筛网上颗粒沉积的比例,可以确定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布。
2. 气雾法:将物质样品以液体形式通过喷雾器雾化成微小颗粒,并通过粒径分布仪或悬浮粒子计数仪进行粒径分析。
3. 沉降法:将物质样品悬浮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观察颗粒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沉降速度,并根据Stokes公式计算颗粒的粒径大小。
4. 比表面积法:使用比表面积仪对物质样品进行表面积测定,并根据特定公式计算颗粒的粒径大小。
5. 光学显微镜: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质样品中的颗粒,并通过测量颗粒的尺寸或直接观察颗粒的大小来确定粒径分布。
6. 激光粒度仪:使用激光技术对物质样品进行散射光谱分析,根据光散射特性来测定颗粒的粒径大小。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样品性质、粒径范围和实验需求。
2020版《中国药典》粒度与粒度分布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样品的粒子大小或限度。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简述: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其中第一法、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1、第一法(显微镜法):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1.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照显微鉴别法(见EKSOP-QC7051显微鉴别法检验操作规程)标定目镜测微尺。
1.2测定法: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50um及以上的粒子。
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视野内的总粒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
2、第二法(筛分法):2.1仪器:药筛、接受容器2.2概述:2.2.1筛分法一般分为手动筛分法、机械筛分法与空气喷射筛分法。
手动筛分法和机械筛分法适用于测定大部分粒径大于75um的样品。
对于粒径小于75um的样品,则应采用空气喷射筛分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
2.2.2机械筛分法系采用机械方法或电磁方法,产生垂直振动、水平圆周运动、拍打、拍打与水平圆周运动相结合等振动方式。
空气喷射筛分法则采用流动的空气流带动颗粒运动。
2.2.3筛分试验时需注意环境湿度,防止样品吸水或失水。
对易产生静电的样品,可加入0.5%胶质二氧化硅和(或)氧化铝等抗静电剂,以减小静电作用产生的影响。
2.3手动筛分法2.3.1单筛分法:称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供试品,置规定号的药筛中(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
粒径分布测试方法
粒径分布测试方法一、背景介绍粒径分布是指颗粒物体在其尺寸分布上的表现,通常使用平均粒径、中位数、标准差等参数来描述。
粒径分布测试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
二、测试仪器粒径分布测试需要使用粒度仪,常见的有激光衍射法、动态光散射法和静态光散射法等。
其中激光衍射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三、样品制备1. 样品要求:样品应当是均匀混合的,并且不能有聚集现象。
2. 样品处理:根据不同样品特性进行处理,如需要离心去除大颗粒等。
四、测试前准备1. 仪器校准:对于新购买或长时间未使用的仪器,需要进行校准。
2. 仪器清洁:清洁仪器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环境条件:保持实验室环境恒温恒湿,避免干扰测试结果。
五、测试步骤1. 打开仪器电源,并将样品加入样品池中。
2. 开始测试:根据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测试,通常需要输入样品信息和测试参数,如激光功率、测量时间等。
3. 数据处理:测试完成后,可以通过仪器自带的软件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六、注意事项1. 样品的制备和处理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避免影响测试结果。
2. 在进行测试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清洁。
3. 测试时需要保持实验室环境恒温恒湿,避免干扰测试结果。
4. 测试结果应当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描述参数,如平均粒径、中位数、标准差等。
七、总结粒径分布测试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确的测试方法能够保证精确的测试结果,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测试前需要进行样品制备和仪器准备工作,并严格遵守注意事项。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量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量原料药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对制剂的加工性能、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有重要影响。
本文总结了粒径表征的基本概念,及常见测量手段(筛分、激光散射、图像法和沉降法)的原理、优劣和注意事项。
1、粒径的表征方式对于球形物体,通过直径很容易确定其大小;但对于立方体,则需要更多的参数,如长宽高;而对于形状更为复杂的颗粒体,恐怕没有足够的参数准确描述其大小。
但在实际应用中,只要能够描述其相对大小,指导意义就很大了。
为了采用简单的参数直观描述颗粒的大小,往往采取等效球体的直径来描述颗粒的大小。
这种等效的基础常常是表面积、体积或者投影面积,分别被称为表面积径、体积径或投影径等。
此外,还可以等效为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称为斯托克径。
我们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获得的测量值一般都是理论等效值。
不同原理的粒度检测设备的使用的等效物理参量不同,在检测同一个不规则颗粒时,得到的测试结果是不相同的,因此将不同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可能无法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粉体作为一堆粒子的集合,不同的粒子颗粒大小可能不同,表示粉体粒径的大小可以采用平均粒径。
计算每一个颗粒的某一等效粒径,然后采用粒子数目、长度、表面积或粒子体积等参数作为权重计算平均粒径,从而得到不同的平均等效粒径。
其中在药学中较为重要的平均径包括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该值与表面积成负相关)和体积加权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无法描述各个颗粒的粒径情况。
当就某一粒径范围的粒子数或粒子重量对粒径范围或平均粒径作图,就得到所谓的频率分布曲线,其可以直观的表示粒径分布。
另一种表示分布的方式是将超过或低于某一粒径的累积百分数对粒径作图,得到的曲线往往为S形。
在实践中,粒径分布对API性质的影响可能超过平均粒径,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2、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量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基于不同的原理有多种测定方法。
在中国药典和日本药典中描述了显微法(即本文的“图像法”)、筛分法和激光散射法。
0982中国药典2015版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0982中国药典2015版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我国药典2015版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一、引言我国药典2015版是我国药品监管和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其中包含了大量药物的品种、规格、质量标准等内容。
其中,关于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的规定,对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我国药典2015版中有关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的内容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规定。
二、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定义和意义粒度是指被测颗粒的尺寸,粒度分布则是指不同尺寸颗粒在所测颗粒中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在药物制剂中,粒度和粒度分布对药效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过大或过小的颗粒会影响药物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甚至影响患者的用药体验。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对于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三、我国药典2015版对粒度和粒度分布的要求根据我国药典2015版的规定,药物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应符合规定的范围和要求。
具体的测定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激光粒度仪法、空隙法、筛分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药物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情况,为药物的制备提供重要依据。
四、测定方法的详细介绍1. 激光粒度仪法:利用激光粒度仪对药物颗粒进行测定,能够精确地得出颗粒的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情况。
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精准的测定方法,也是目前常用的粒度测定技术之一。
2. 空隙法:利用颗粒在空隙中的沉降速度来反映颗粒的粒度情况,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颗粒粒度测定。
3. 筛分法: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颗粒进行筛分,从而得出药物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
这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测定方法,也是较为常用的技术之一。
五、总结与展望我国药典2015版对于药物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药物生产企业和药物检验机构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测定,并确保符合要求。
在实际生产和检验过程中,各种测定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也将会更加精准和多样化,为药物的质量和疗效提供更好的保障。
粒度分析和测量
1. 筛分法
筛分分析法是让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或非标准 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 示的粒度分布。筛分法适用于约100mm至 40μm之间的粒度测 量。
由于各国采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标准筛。
单位长度的筛面上所具有的筛孔数称为网目数,简称网目。 有的标准筛的网目是指每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我国主要应用 上海标准筛和美国泰勒筛。适用于40m以上的粉体。
第二十一页
峰值的等级界限: 值越大峰越尖,越小越平 KG<0.67,很平坦; KG =0.67~0.90,平坦;
KG =0.90~1.11,中等(正态);
KG =1.11~1.56,尖锐; KG =1.56~3.00,很尖锐;
KG>3.00,非常尖锐。
第二十二页
第二十三页
第二节 粒度测试
一、粒度测试的方法
激光束在无阻碍状态下的传播示意图
第三十页
米氏散射理论表明,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一部分光将发生散射 现象,散射光的传播方向将与主光束的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角θ, θ角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越大,产生的散射光的θ角就 越小;颗粒越小,产生的散射光的θ角就越大。即小角度(θ)的散
射光是有大颗粒引起的;大角度(θ1)的散射光是由小颗粒引起的。
在光束中的适当的位置上放置一个富氏透镜在该富氏透镜的后焦平面上放置一组多元光电探测器不同角度的散射光通过富氏透镜照射到多元光电探测器上时光信号将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电脑中通过专用软件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准确地得到粒度分布
粒度分析和测量
第一页
第一节 概述
一、 粒度的概念
颗粒
• 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 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 大量的分子、原子。
0982中国药典2015版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0982中国药典2015版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摘要:一、引言二、粒度测定法的原理1.激光衍射法2.沉降法3.电阻法三、粒度分布测定法1.激光衍射法2.筛分法四、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样品的制备和处理2.测定设备的校准和维护3.环境温湿度对测定的影响五、应用实例1.药物颗粒剂的粒度测定2.化妆品原料的粒度分布测定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中国药典2015版对于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粒度是指药物粉末或其他物料颗粒的大小,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制剂质量。
因此,对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药典2015版中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粒度测定法的原理1.激光衍射法:激光衍射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粒度测定方法,通过对激光束经过样品颗粒时产生的衍射图案进行分析,得到颗粒的尺寸分布。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
2.沉降法:沉降法是通过观察颗粒在液体介质中沉降速度与粒度的关系,推测颗粒大小。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受到液体介质性质和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
3.电阻法:电阻法是利用颗粒在电场作用下的位移速度与粒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
该方法适用于导电性颗粒,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三、粒度分布测定法1.激光衍射法:与粒度测定原理相同,通过激光衍射法测定粒度分布。
根据衍射图案的变化,分析颗粒尺寸和分布。
2.筛分法:筛分法是将样品颗粒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根据筛上和筛下的颗粒数量计算粒度分布。
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粗颗粒物料。
四、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样品的制备和处理: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样品应在测定前进行充分的混合和分散。
此外,应避免样品在制备和处理过程中受到污染。
2.测定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在测定前,应对测定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其正常工作。
3.环境温湿度对测定的影响:温湿度对激光衍射法和电阻法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应控制好环境温湿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粒度测试方法及分布图的解析
粒度测试⽅法及分布图的解析⼀、粒度分布概念粒度分布:⽤特定的仪器和⽅法反映出粉体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占颗粒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于或⼤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在原料、辅料的质量指标中,粒度分布、粒径⼤⼩已经成为⼀项⾮常重要的功能性指标,对颗粒的流动性、药品的溶出度等性质影响很⼤。
⼆、粒度测试的⽅法及优缺点(1) 激光法:优点: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测试范围⼤,重复性和准确性好,可实现在线测量和⼲法测量。
缺点:结果受分布模型影响较⼤,仪器造价较⾼。
(2) 动态图像法:由显微镜、⾼速摄像机、样品分散系统、控制系统以及⾼速图像分析软件组成。
优点:颗粒图像直观清晰,操作简便、拍摄与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和准确性好,可⼲法也可湿法,可测量最⼤颗粒,可进⾏圆形度、长径⽐等形貌分析。
缺点:分析细颗粒(如-2 µm )图像不清晰,误差较⼤,成本较⾼。
(3) 静态图像法:由显微镜、摄像机和图像分析软件组成。
优点: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可进⾏圆形度、长径⽐等形貌分析。
缺点:分析速度慢,⽆法分析细颗粒(如-2 µm )。
(4) 电镜法:⽤电⼦显微镜(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拍摄颗粒图像,然后再进⾏图像分析的⽅法。
优点:能精确分析纳⽶颗粒和超细颗粒,图像清晰,表⾯纹理可见,分辨率⾼,是表征纳⽶材料粒度的标准⽅法。
缺点:单幅图像中的颗粒数少、代表性差、仪器价格昂贵。
(5) 光阻法:优点:测试速度快,可测液体或⽓体中颗粒数,分辨⼒⾼,样品⽤量少。
缺点:进样系统⽐较复杂,不适⽤粒径<1µm 的样品。
(6) 电阻法:优点:操作简便,可测颗粒数,等效概念明确,速度快,准确性好。
缺点:不适合测量超细样品和宽分布样品,更换⼩孔管⽐较⿇烦。
(7) 沉降法:优点:操作简便,仪器可以连续运⾏,价格较低,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测试范围较⼤。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操作规程,规范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的操作。
2.范围:本公司产品、中间体的检验。
3.责任:QC 检验员。
4.内容:4.1简介:4.1.1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其中第一法、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4.2第一法 (显微镜法)本法中的粒度,系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4.2.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将镜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台上,对光调焦,并移动测微尺于视野中央;取下目镜,旋下接目镜的目镜盖,将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筒中部的光栏上(正面向上),旋上目镜盖后返置镜筒上。
此时在视野中可同时观察到镜台测微尺的像及目镜测微尺的分度小格,移动镜台测微尺和旋转目镜,使两种量尺的刻度平行,并令左边的“0”刻度重合;寻找第二条重合刻度,记录两条刻度的读数;并根据比值计算除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该物镜条件下所相当的长度(μm ),由于镜台测微尺每格相当于10μm ,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格数相重区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相重区间镜台测微尺的 10 当测定时要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时,应分别标定。
4.2.2测定法取供试品,用力摇匀,粘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注意防止气泡混入。
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50μm及以上的例子。
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视野内的总粒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
4.3第二法(筛分法)4.3.1.1筛分法一般分为手动筛分法、机械筛分法与空气喷射筛分法。
手动筛分法和机械筛分法适用于测定大部分粒径大于75μm的样品,则应采用空气喷射筛分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是颗粒物料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颗粒物料分析的需求越来越高,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探讨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概述粒度是指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而粒度分布则是指颗粒物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数量分布情况。
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对于分析颗粒物料的特性、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领域、冶金学、地质学、化工等许多领域,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1. 机械分析法机械分析法是一种用筛分析方法确定颗粒物料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常用方法。
通过将颗粒物料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通过和滞留在各个筛孔内的颗粒数量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情况。
2. 湿式分析法湿式分析法是一种通过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方法。
常用的湿式分析方法有沉降法和悬浮液法,通过测定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或者在悬浮液中的分级情况来推断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3. 光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是利用光学原理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方法。
光学分析法可以通过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设备,观察颗粒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情况,从而得到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数据。
4. 分析仪器法分析仪器法是利用一些粒度分析仪器来测定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方法。
常用的仪器有粒度分析仪、激光粒度仪等,这些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颗粒物料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数据。
三、个人观点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对于颗粒物料的研究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颗粒物料的特性,为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颗粒物料分析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总结回顾本文从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概念、测定方法和个人观点三个方面对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进行了探讨。
0982中国药典2015版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0982中国药典2015版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2.中国药典 2015 版对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的规定
3.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的具体方法
4.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结论
正文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是评价颗粒物质的重要方法,对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药典 2015 版对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主要包括筛分法、沉降法、激光粒度分析法等。
筛分法是利用筛网对颗粒进行分级,从而得到粒度分布;沉降法是通过测量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来确定粒度;激光粒度分析法则是利用激光对颗粒进行照射,根据反射光强的变化来测定粒度。
在中国药典 2015 版中,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被广泛应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
例如,对于固体制剂,需要测定药物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以保证药物的均匀性和生物利用度。
对于悬浮液、乳剂等液体制剂,也需要测定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以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是药品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第1页共1页。
粒径分布测定法
粒径分布测定法(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粒径分布测定法本方法基于激光静态散射(衍射)原理测定中药粉末粒径分布情况。
来自He-Ne激光器的激光束经扩束、滤波,汇聚后照射到测量区,测量区的待测颗粒群在激光的照射下产生散射谱(散射谱的强度空间分布与被测颗粒群的大小有关),被光电探测器阵列所接收,转换成电信号后经放大和A/D转换通过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
本法适用于中药超微粉末及超微饮片粒径分布测定。
一、仪器设备干粉激光粒度分析仪主要技术参数:测量范围为0.6-300μm,颗粒分级不少于32级;频率:50Hz±2.5Hz;主机功率:小于100VA;准确度:工作标准物质的D50十次测定平均值与标准值的误差小于3%。
二、分散介质:压缩空气三、试验条件实验室温度10℃-30℃,相对湿度小于60%。
四、进样方式:干法进样。
五、试验步骤1、供试品处理供试品水分应在6.0%以下,高于6.0%的样品采用烘干法干燥,于60℃干燥2小后测定水分,如仍高于6.0%,重复操作,直至符合要求。
2、测定法2.1 测定前:激光粒度分析仪开机遇热30分钟以上。
2.2 进样:将进样粒斗插入干粉进样器的进样口中,在进样槽中加入超微粉或经复粉碎后的超微饮片样品3-5g,单击操作键,激光粒度分析仪将测定约20个测量数据,在测量的数据中,遮光比应控制在0.5-3之间,剔除遮光比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以第一个符合要求的数据起,选择连续的10个数据进行处理,工作站自动测量出小于75μm粒径颗粒的累计百分率。
3、结果判断:符合下述条件者,可判为符合规定:3.1 连续三次取样测定,累计百分率均不低于75%;3.2 三次的测量数据中,如有一次低于75%,但不低于65%,且三次平均值不低于75%。
六、注意事项仪器校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仪器校准。
——首次使用前;——停用半年后;——仪器维修后;——测定50个样品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H 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率,以补偿供试品发生变化时的热效应,从而使供试品与参比 物之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么了=0)。
由于A T-0,所以供 试品与参比物之间没有附加的热传导。
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 分析仪是在输给供试品与参比物相同的功率条件下,测定供 试品与参比物两者的温度差(4了),通过热流方程将温度差(A T)换算成热量差(dQ/dT)。
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应用较为广泛。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的定量测定准确度通常好于差热分析。
D T A曲线与D SC曲线的形状极为相似,横坐标均为温度TX或时间0,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的纵坐标为而后者为dQ/d丁。
在两者的曲线上,随样品不同而显示不同的吸热峰或放热峰。
在差热分析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中,可使用《-氧化铝作为惰性参比物,通常可以采用氧化铝空坩埚或其他惰性空坩埚作为参比物应用。
仪器应根据操作规程,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温度(高 纯铟或锌等)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差热分析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可用于下列数据的测量。
1.转换温度D T A或DSC两种实验方法均客观地记录了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的温度。
例如熔融曲线可显示熔融发生时的温度(onset值)和峰值温度(peak值)。
但这两种温度值与熔点值可能并不一致(由于升温速率等影响)。
2.转换热焓吸热或放热峰的峰面积正比于相应的热焓变化,即:M-A H=K• A式中M为物质的质量;为单位质量物质的转换热焓;A为实测的峰茴积;K为仪器常数。
先用已知值的标准物质测定仪器常数K后,即可方 便地利用上式由实验求取样品的转换热焓。
当不同样品的化学成分相同,而差热分析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获得的测量转换温度值或转换热焓值发生变化时,表 明不同样品的晶型固体物质状态存在差异。
3.纯度理论上,化学固体纯物质均具有一定的熔点(T。
)或无限 窄的熔距,并吸收一定的热量(熔融热焓任何熔距的展宽或熔点下降都意味着物质化学纯度的下降。
杂质所引起 的熔点下降可由范特霍夫方程表示。
式中T为热力学温度,K;X2为杂质的浓度(摩尔分数A H f为纯物质的摩尔熔融热焓;K为气体常数;• 388 •k为熔融时杂质在固相与液相中的分配系数。
假定熔融时无固溶体形成,即丨=0,此时可对式(1)积 分,得:v(T0— T m)A H f/0、w n^⑵式中T0为纯物质的熔点,K;Tm为供试品的实测熔点,K。
由实验测得丁。
和T m后,代入式(2)即可求得供试 品中杂质的含量。
无定型态固体物质(或非晶态物质)可能没有明确的熔点 (T。
)或呈现宽熔距现象,其熔距宽度与物质的化学纯度或晶型 纯度无关。
无定型固体物质状态亦不符合范特霍夫方程规律。
三、热载台显微镜热载台显微镜可观测供试品的物相变化过程,通过光学 显微镜或偏光显微镜直接观测并记录程序温度控制下供试品 变化情况。
热载台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可对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差示 扫描量热分析给予更直观的物相变化信息。
热载台显微镜的 温度控制部分需要校准。
四、测定法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载台显微镜分析的测定方法,应按各仪器说明书操作。
为了尽可能得到 客观、准确、能够重现的热分析曲线或相变规律,首先应在室 温至比分解温度(或熔点)髙10〜20°C的宽范围内做快速升温 或降温速率(每分钟10〜20°C)的预试验,然后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以较低的升温或降温速率(必要时可降至每分钟r c)进行精密的重复试验,以获得准确的热分析结果。
热分析报告应附测定条件,包括仪器型号、温度的校正值、供试品的取用量和制备方法、环境气体、温度变化的方向 和速率,以及仪器的灵敏度等。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范特霍夫方程测定纯度时,是建立在 杂质不形成固溶体的假设之上的,所以本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当供试品为混晶物质(即不同晶型的混合物 熔点值无差异)或熔融时分解的物质,则难以准确地测定其化 学或晶型纯度。
■[修订]附录K 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其中第一法、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第一法(显微镜法)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照显微鉴别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一部附录n c)标定。
■[修订]测定法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 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 — 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附录K E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轻压使颗粒 分布均匀,注意防止气泡混人,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 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50pm及以上的粒子。
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视野内的总粒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第二法(筛分法)筛分法一般分为手动筛分法、机械筛分法与空气喷射筛分法。
手动筛分法和机械筛分法适用于测定大部分粒径大于 75;i m的样品。
对于粒径小于75fim的样品,则应采用空气喷射筛分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
机械筛分法系采用机械方法或电磁方法,产生垂直振动、水平圆周运动、拍打、拍打与水平圆周运动相结合等振动方式。
空气喷射筛分法则采用流动的空气流带动颗粒运动。
筛分试验时需注意环境湿度,防止样品吸水或失水。
对 易产生静电的样品,可加人0. 5%胶质二氧化硅和(或)氧化 铝等抗静电剂,以减小静电作用产生的影响。
1.手动筛分法(1)单筛分法称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供试品,置规定号 的药筛中(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
按水平方向旋转振摇至少3分钟,并不时在垂直方向轻叩筛。
取筛下 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其所占比例(%)。
(2)双筛分法取单剂量包装的5袋(瓶)或多剂量包装的1袋(瓶),称定重量,置该剂型或品种项下规定的上层(孔 径大的)药筛中(下层的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保持水平 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拍打3分钟。
取不能通过大孔 径筛和能通过小孔径筛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其所占 比例(%)。
2.机械筛分法除另有规定外,取直径为200mm规定号的药筛和接收容器,称定重量,根据供试品的容积密度,称取供试品25~100g,置最上层(孔径最大的)药筛中(最下层的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 容器),筛上加盖。
设定振动方式和振动频率,振动5分钟。
取 各药筛与接收容器,称定重量,根据筛分前后的重量差异计算各药筛上和接收容器内颗粒及粉末所占比例(%)。
重复上述 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筛分后,各药筛上遗留颗粒及粉末重量的差 异不超过前次遗留颗粒及粉末重量的5%或两次重量的差值不 大于0. lg;若某一药筛上遗留颗粒及粉末的重量小于供试品取 样量的5%,则该药筛连续两次的重量差异应不超过20%。
3.空气喷射筛分法每次筛分时仅使用一个药筛。
如需测定颗粒大小分布,应从孔径最小的药筛开始顺序进行。
除另有规定外,取直径 为200mm规定号的药筛,称定重量,根据供试品的容积密度,称取供试品25〜100g,置药筛中,筛上加盖。
设定压力,喷射 5分钟。
取药筛,称定重量,根据筛分前后的重量差异计算药筛上颗粒及粉末所占比例(%)。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筛分后,药筛上遗留颗粒及粉末重量的差异不趄过前次遗留颗粒及粉末重量的5%或两次重量的差值不大于0. l g;若药 筛上遗留的颗粒及粉末重量小于供试品取样量的5%,则连 续两次的重量差异应不超过20%。
第三法(光散射法)单色光束照射到颗粒供试品后即发生散射现象。
由于散 射光的能量分布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通过测量散射光的能量 分布(散射角),依据米氏散射理论和弗朗霍夫近似理论,即可 计算出颗粒的粒度分布。
本法的测量范围可达0.02〜3500pm。
所用仪器为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散射仪光源发出的激光强度应稳定,并且能够自动扣 除电子背景和光学背景等的干扰。
采用粒径分布特征值W(0. l)、d(0. 5)、d(0. 9)〕巳知的 “标准粒子”对仪器进行评价。
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RSD)表 征“标准粒子”的粒径分布范围,当R SD小于50% (最大粒径 与最小粒径的比率约为10 :1)时,平行测定5次,“标准粒 子”的^0.5)均值与其特征值的偏差应小于3%,平行测定的 R SD不得过3% 标准粒子”的d(0.1)和d(0. 9)均值与其特 征值的偏差均应小于5%,平行测定的RSD均不得过5% ;对 粒径小于lOfxm的“标准粒子”,测定的d(0. 5)均值与其特征 值的偏差应小于6%,平行测定的RSD不得过6%;d(0.1)和d(0. 9)的均值与其特征值的偏差均应小于10%,平行测定的 R SD均不得过10%。
2.测定法根据供试品的性状和溶解性能,选择湿法测定或干法测定;湿法测定用于测定混悬供试品或不溶于分散介质的供试品,干法 测定用于测定水溶性或无合适分散介质的固态供试品。
湿法测定湿法测定的检测下限通常为20nm。
根据供试品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分散方法使供试品分散成稳定的混悬液;通常可采用物理分散的方法如超声、搅拌 等,通过调节超声功率和搅拌速度,必要时可加人适量的化学 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使分散体系成稳定状态,以保证供试品 能够均匀稳定地通过检测窗口,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只有当分散体系的双电层电位((电位)处于一定范围 内,体系才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在制备供试品的分散体系时,应注意测量体系彳电位,以保证分散体系的重现性。
湿法测量所需要的供试品量通常应达到检测器遮光度范 围的8%〜20%;最先进的激光粒度仪对遮光度的下限要求可低至0.2%。
干法测定干法测定的检测下限通常为200mn。
通常采用密闭测量法,以减少供试品吸潮。
选用的干法 进样器及样品池需克服偏流效应,根据供试品分散的难易,调 节分散器的气流压力,使不同大小的粒子以同样的速度均匀稳定地通过检测窗口,以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对于化学原料药,应采用喷射式分散器。
在样品盘中先 加人适量的金属小球,再加人供试品,调节振动进样速度、分• 389 •附录X c 溶出度测定法20.2±0.1单位:mm图1转篮结构—74.0±5.0 ——单位:mm 图2搅拌桨结构测定法测定前,应对仪器装置进行必要的调试,使转篮 底部距溶出杯的内底部25mm±2mm 。
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 的溶出介质,置各溶出杯内,实际量取的体积与规定体积的偏 差应不超过±1%,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C±0.5°C 后,取 供试品6片(粒、袋),分别投人6个干燥的转篮内,将转篮降人 溶出杯中,注意供试品表面上不要有气泡,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的转速启动仪器,计时;至规定的取样时间(实际取样时间与规 定时间的差异不得过±2%),吸取溶出液适量(取样位置应在 转篮顶端至液面的中点,距溶出杯内壁不小于10mm 处;须多 次取样时,所量取溶出介质的体积之和应在溶出介质的1%之 内,如超过总体积的1%时,应及时补充相同体积的温度为 37°C±0.5°C 的溶出介质,或在计算时加以校正),立即用适当的 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