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化学(全国)大二轮课后评估: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2015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电解质溶液.pdf

电解质溶液 最新考纲展示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基础回扣 1.NH3·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电离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改变下列一种条件: ①升高温度 ②加水稀释 ③加少量NaOH(s) ④通少量HCl(g) ⑤加入NH4Cl(s) ⑥加入Na2CO3(s) 其中能实现下列要求的是: (1)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有________。
(2)使c(NH)减小的有________。
(3)使c(H+)增大的有________。
(4)使平衡常数Kb增大的有________。
答案 NH3·H2ONH+OH- Kb= (1)①②④ (2)②③⑥ (3)①②④⑤ (4)① 2.有下列几种物质:①NH3·H2O ②NH4Cl ③(NH4)2SO4 ④NH4HSO4 ⑤NH4HCO3 ⑥Na2CO3 ⑦NaHCO3 ⑧NaOH 按要求回答问题: (1)能促进水的电离且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
(2)同浓度的①~④的溶液中c(N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同浓度⑤~⑧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量
N
aO
H
溶
液
,
c(
SO
2 3
-
)
c(
H
SO
-
3
)
、
c( O H -) c( H +)
的值均增大
D
.
加
入
氨
水
至
中
性
,
则
2 c (N
a + )=
c(S O
2 3
-
)
>
c(H
+)
= c(O H -)
h
5
返回目录
高考真题再现
[解 析 ] C 加 入 少 量 金 属 钠 , 因 发 生 反 应 : 2N a+
h
7
返回目录
高考真题再现
[解析] C 则 c(OH-)=
Ksp=c(M2+)×c2 (OH-)=b×c2(OH-)=a,
ab,有 c(H+)=c(OKHw -)=10-a14,pH=
b
-lgc(H+)=14+12lg ab,C 项正确。
h
8
返回目录
高考真题再现
【高考指南】 分析近几年新课标试题可以发现,高考中该部分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各 种平衡及平衡常数的辨析、溶液酸碱性判断、溶液中 粒子浓度之间关系的判断等。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的 考查侧重于理论依据和实验事实;对溶液中的各种平 衡及溶液酸碱性的考查则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进行分析、比较;对溶液中粒子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应 立足于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 恒。
究
h
15
返回目录
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高
变式1 常温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
2015金版教程 化学高三二轮复习材料 413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化学
主干整合
热点探究
实验思想建模
两题即训
课后作业评估
L两题即训•课堂效果增
专题四 第十三讲 第20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化学
主干整合
热点探究
实验思想建模
两题即训
课后作业评估
K课后作业评估
专题四 第十三讲 第21页
专题四 第十三讲 第7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化学
主干整合
热点探究
实验思想建模
两题即训
课后作业评估
[题组强化]
1. [2014·北京高考]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 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
专题四 第十三讲 第8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化学
主干整合
热点探究
实验思想建模
两题即训
课后作业评估
专题四 第十三讲 第18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化学
主干整合
热点探究
实验思想建模
两题即训
课后作业评估
【问题探究】滴定过程中,细心的小明发现该KMnO4溶液 颜色褪去的速率较平常滴定时要快得多。为研究速率加快的原
因,小明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专题四 第十三讲 第19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化学
主干整合
热点探究
实验思想建模
两题即训
课后作业评估
专题四 化学实验基础
专题四 第十三讲 第1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化学
主干整合
热点探究
实验思想建模
两题即训
课后作业评估
第十三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四 第十三讲 第2页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与解析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2.(3分)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3.(3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4.(3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D.235g核素92235U发生裂变反应:92235U+1n3890Sr+54136U+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A5.(3分)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6.(3分)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7.(3分)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 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 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 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 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A.A B.B C.C D.D二、解答题8.(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溶解度/(g/100g水)0 20 40 60 80 100温度/℃化合物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ZnCl2343 395 452 488 541 614化合物Zn(OH)Fe(OH)2Fe(OH)32K sp近似值10﹣1710﹣1710﹣39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锌g.(已经F=96500C/mol)(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两者可以通过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和,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其原理是.(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铁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稀H2SO4和H2O2,溶解,铁变为加碱调节pH为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H为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1).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的后果是,原因是.9.(14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H1②CO2(g)+3H2(g)⇌CH3OH(g )+H2O(g)△H2③CO2(g)+H2(g)⇌CO(g)+H2O(g)△H3回答下列问题:H﹣O C﹣H化学键H﹣H C﹣OC≡O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1= 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 kJ.mol﹣1(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其判断理由是10.(15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題:(1 )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填标号)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 g.(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 d (填标号)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三、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文档 第七章 第二节

第二节 水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梳理基础一、水的电离 1.电离方程式。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
2.纯水在室温下的有关数据。
(1)c (H +)=c (OH -)=________ mol·L -1。
(2)K W =c (H +)·c (OH -)=________。
(3)pH =7。
3.K W 的影响因素。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 的定义。
3.了解测定溶液pH 的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4.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W_____;温度升高,K W______,反之,K W________。
二、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1)c(H+)________c(OH-),溶液呈酸性。
(2)c(H+)________c(OH-),溶液呈中性。
(3)c(H+)________c(OH-),溶液呈碱性。
2.pH。
(1)定义式:____________。
(2)数值范围(室温下):________。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把一小片pH试纸放在__________上,用________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________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4.pH简单计算:解答有关pH的计算时,首先要注意温度,明确是25℃还是非25℃,然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再根据“酸按酸”,“碱按碱”的原则进行计算。
(1)强酸溶液:如浓度为c mol/L的H n A溶液,c(H+)=_______,所以pH=________。
,(2)强碱溶液:如浓度为c mol/L的B(OH)n溶液,c(OH-)=________,c(H+)=___________,所以pH=________。
(3)酸碱混合溶液pH的计算:两强酸溶液混合:c混(H+)=_________;两强碱溶液混合:c混(OH-)=________________;强酸、强碱溶液混合:若酸过量:c混(H+)=______________,若碱过量:c混(OH-)=_______________。
【与名师对话】2015届高考化学(课标版)二轮复习课件:1-2-9电解质溶液

透
析差
课
时
名
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师
作 业
微
课
堂
第16页
专题二 第九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化学
解析:A 项离子方程式书写有误,HClO 不可拆成 H+和 ClO
-,再讨论如何求 K 毫无意义,A 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得,c(H
重
难 点
+)=c(OH-)+c(ClO-)+c(Cl-),而 c(HClO)由于部分电离而不等
是弱酸,所以c(CH3COOH)>0.01 mol·L-1,A错误。醋酸中的电
重 难
荷守恒表达式为c(H+)=c(CH3COO-)+c(OH-),B错误。pH=
点
透 析
2的溶液,加水稀释100倍,若不存在电离平衡的移动,则溶液
课
名 的pH=4,因CH3COOH是弱电解质,稀释促进其电离,故
师 微
2<pH<4,C错误。加入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
堂
cHN3H·H+42O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4+)=c(CH3COO-)
第22页
专题二 第九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化学
【解析】 开始滴加氨水时,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二者恰
好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再继续滴加氨水时,水的
课
时
名
不反应——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师
作 业
微 课 堂
(2)混溶合液反应不过过量量———根—据生生过成成量酸盐程或—度碱—考考—虑虑—电水考离虑解或电水离解
2015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含详细解析)

1.(2015全国课标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解析:根据食品干燥剂对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的要求,硅胶、CaCl2以及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都可用作食品干燥剂,P2O5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磷酸,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B、D三项正确,CaCl2·6H2O不具有吸水性,C项错误。
2.(2015全国课标Ⅱ,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 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答案:A解析:因1 mol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即C18H26O5+2H2O根据原子守恒,得C x H y O z为C14H18O5,所以选A。
3.(2015全国课标Ⅱ,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髙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解析:因a-的电子层结构与He相同,所以a为H;因b、c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所以b、c分别为S、Cl;因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d最外层为1个电子,所以d为K。
故c(Cl)、b(S)、a(H)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Cl)>b(S)>a(H),A项正确;元素H与K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所以B项错误;元素K可与H、S、Cl分别形成离子化合物KH、K2S、KCl,所以C项正确;因a、b、c对应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6、+7价和-1、-2、-1价,所以它们的代数和分别为0、4、6,D 项正确。
2015年全国高考试题 电解质溶液 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试题 电解质溶液 汇编一、选择题1.(2015·安徽高考·13)25℃时,在10 mL 浓度均为0.1 mol ·L -1NaOH 和NH 3·H 2O 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 ·L -1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未加盐酸时:c(OH -)>c(Na +)=c(NH 3·H 2O)B.加入10 mL 盐酸时:c(N )+c(H +)=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c(Na +)D.加入20 mL 盐酸时:c(Cl -)=c(N )+c(Na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称取2.0 g NaOH 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 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 固体B 配制FeCl 3溶液 将FeCl 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0至体积V,pH 随lg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 -)相等D.当lg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4.(2015·山东高考·13)室温下向10 mL 0.1 mol ·L -1NaOH 溶液中加入0.1 mol ·L -1的一元酸HA,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所示溶液中c(Na +)>c(A -)>c(H +)>c(HA)B.a 、b 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pH=7时,c(Na +)=c(A -)+c(HA)D.b 点所示溶液中c(A -)>c(HA)5.(2015·四川高考·6)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 4HCO 3与NaCl 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 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课后作业评估1. [2014·内蒙古模拟]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⑤硫酸氢钠⑥碳酸氢钠A. ①④⑤B. ①②⑤C. ②③⑥D. ④⑥解析:该题考查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在水中加酸或加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即亚硫酸溶液,⑤硫酸氢钠电离出H+呈酸性,故选A。
答案:A2. [2014·江西三校联考]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中Ca(OH)2的浓度增大B. 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C. 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Ca2+浓度减小D.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解析:该题考查溶解平衡。
A.恒温下饱和溶液中Ca(OH)2的浓度不变,A错误。
B.给溶液加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溶液的c(OH -)减小,pH降低,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由于CO2-3与Ca2+结合成溶解度更小的CaCO3,Ca2+浓度减小,故C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OH-浓度增大,Ca(OH)2固体增加,D错误。
答案:C3. [2014·湖北联考]25 ℃时,已知弱酸的电离常数:K(CH3COOH)=1.8×10-5;K1(H2CO3)=4.4×10-7;K2(H2CO3)=4.7×10-11;K(HClO)=4.0×10-8。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 ℃时,0.1 mol·L-1的醋酸溶液比0.01 mol·L-1的醋酸溶液的K值小B. 25 ℃时,甲基橙滴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溶液呈黄色C. 新制氯水与碳酸氢钠不反应D.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pH: pH[Na2CO3(aq)]>pH[NaClO(aq)]>pH[CH3COONa(aq)] 解析:该题考查电离平衡常数、指示剂变色范围、水解的程度比较。
A项因为温度不变,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1 mol·L-1的醋酸溶液的K值相等;B项甲基橙滴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溶液呈红色,黄色是pH>4.4;C项新制氯水主要有盐酸、次氯酸、氯气,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D项根据酸越弱,对应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因为醋酸酸性强于次氯酸强于碳酸氢根离子,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pH:pH[Na2CO3(aq)]>pH[NaClO(aq)]>pH[CH3COONa(aq)],正确。
答案:D4. [2013·北京高考]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 -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 滤液b中不含有Ag+C. 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 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解析:由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可知,浊液a为含有AgCl及硝酸钠的浊液,滤液b为硝酸钠溶液(含极少量的Ag+、Cl-),白色沉淀c 为AgCl,②中出现的浑浊为AgI,③中的黄色沉淀为AgI。
浊液a 中存在AgCl的溶解平衡,A项正确;由选项A可知滤液b中含有Ag+,B项错误;③中的黄色沉淀为AgI,是由AgCl电离出的Ag+与I-结合生成的,C项正确;实验②和实验③均说明AgI比AgCl 更难溶,D项正确。
答案:B5. [2014·浙江质检]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1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NH4Cl与CH3COONa;②NH4Cl与HCl;③NH4Cl与NaCl;④NH4Cl与NH3·H2O(混合液呈碱性)。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A. pH:②<①<③<④B. 溶液中c(H+):①<③<②<④C. c(NH+4):①<③<②<④D. c(NH3·H2O):①<③<④<②解析:①溶液的pH大于③溶液的pH,A项错误;混合溶液中c(H+)最大的为②,B项错误;C项,①中CH3COO-的水解能促进NH+4的水解,而②中盐酸电离出的H+抑制NH+4的水解,④中除NH4Cl 电离出NH+4外,NH3·H2O也可电离出NH+4,正确;D项,c(NH3·H2O)最大的为④,错误。
答案:C6. 室温下,用0.1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的滴定曲线B. V(NaOH)=10.00 mL时,c(CH3COO-)c(CH3COOH)>1C. pH=7时,两种酸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D. V(NaOH)=20.00 mL时,c(Cl-)<c(CH3COO-)解析:醋酸是弱电解质,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后者的pH大,由纵坐标判断A不正确;V(NaOH)=10.0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不考虑水解和电离时,二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相同温度和浓度时,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B正确;pH=7时,盐酸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大,C不正确;V(NaOH)=20.00 mL时,两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NaCl 和CH3COONa,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考虑CH3COO-水解,故c(Cl-)>c(CH3COO-),D不正确。
答案:B7.[2014·唐山模拟]25 ℃,有c(CH3COOH)+c(CH3COO-)=0.1 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X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B. 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 mol·L-1C. 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4.75 mol·L-1D. 在X点所表示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5 mol·L-1 NaOH溶液:c(H+)=c(CH3COOH)+c(OH-)解析: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c(Na+)+c(H+)=c(CH3COO-)+c(OH-),而由图象可知c(H+)>c(OH-),则c(Na+)<c(CH3COO-),故c(Na+)+c(OH-)<c(CH3COO-)+c(H+),A项错误;由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知,c(Na+)+c(H+)=c(CH3COO-)+c(OH-),因此c(CH3COO -)+c(OH-)+c(OH-)+c(CH3COOH)=0.1 mol·L-1+2c(OH-)>0.1 mol·L-1,B项错误;以X点计算,该点的c(CH3COOH)=c(CH3COO -),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c(H+)·c(CH3COO -)/c(CH3COOH)=c(H+)=10-4.75mol·L-1,C项正确;X点,c(CH3COOH)=c(CH3COO-)=0.050 mol·L-1,加入等体积的0.05 mol·L-1 NaOH溶液后,溶液呈碱性,c(OH-)>c(H+),D项错误。
答案:C8. [2014·广东调研]已知25 ℃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H3COOH)=1.8×10-5,K a(HSCN)=0.13。
(1)将2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 mL 0.10 mol·L-1的HSCN溶液分别与0.10 mol·L-1的NaHCO3溶液反应,实验测得产生CO2气体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开始时,两种溶液产生CO2的速率明显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c(SCN -)________c(CH3COO-)(填“>”、“=”或“<”)。
(2)2.0×10-3 mol·L-1的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调节时体积变化),测得平衡体系中c(F-)、c(HF)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25 ℃时,HF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F)=________(列式求值)。
(3)难溶物质CaF2溶度积常数为K sp=1.5×10-10,将4.0×10-3 mol·L-1HF溶液与4.0×10-4mol·L-1的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溶液pH=4(忽略调节时溶液体积变化),试分析混合后是否有沉淀生成?________(填“有”或“没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K a(CH3COOH)、K a(HSCN)的数据知,HSCN的酸性比CH3COOH强,HSCN溶液中c(H+)大,所以反应开始时HSCN 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速率快。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分别为CH3COONa溶液和NaSCN溶液,由于HSCN的酸性比CH3COOH 强,则SCN-的水解程度比CH3COO-弱,所以c(SCN-)>c(CH3C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