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 课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诗词解读赏析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朝代】唐译文对照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及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
《月夜忆舍弟》原文及赏析
《月夜忆舍弟》原文及赏析《月夜忆舍弟》原文及赏析月夜忆舍弟朝代:唐代作者: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月夜忆舍弟翻译诗意
出自唐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月夜忆舍弟全文拼音版(注音版):shùgǔduàn rén xíng,biān qiūyīyàn shēng 。
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店铺带来以下内容原文: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注释: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年代:唐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军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
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
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
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这首诗的第一句“戍鼓断人行”,在一开始就点出了“深夜”和“战时”那种戒备森严、冷清的样子。
第二句的“边秋”和“雁声”则更加说明了他在怀念他的手足时候的季节和地点。
当时的季节正好是秋天,花草树木都开始凋谢,而自己又是身处在边境,再加上孤雁凄惨的哀叫声,就更令人觉得空虚寂寞了。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
最后四句,杜甫则是在描写他思念兄弟的情怀。
因为战争的关系,他和自己的弟弟们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无家”则让人更觉得悲哀,因为他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也都因为战争的关系而破坏了。
最后两句,他则描写出因为战争的关系,又收不到家书,因此对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忧心的心情;特别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个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的完整。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2023年文学_《月夜忆舍弟》诗词鉴赏
2023年《月夜忆舍弟》诗词鉴赏2023年《月夜忆舍弟》诗词鉴赏1《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2023年《月夜忆舍弟》诗词鉴赏2月夜忆舍弟的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的意思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月夜忆舍弟赏析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2023年《月夜忆舍弟》诗词鉴赏3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月夜》杜甫
《月夜》杜甫《月夜》杜甫《月夜》杜甫1[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1】舍弟:家弟。
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2】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
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分散:一作“羁旅”。
【8】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9】长:一直,老是。
【10】不达:收不到。
达,一作“避”。
【11】况乃:何况是。
【12】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简析】: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想要写卦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含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句意思为“今晚正是白露时节,清辉洒满大地,不知不觉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许寒意,这就自然想起了远方的弟兄,望月思乡,故乡的月亮应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
”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年代: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月是故乡明。
出处: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赏析: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
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
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
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
《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1《月夜忆舍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言」《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
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杏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注释」舍弟:家弟。
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
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长:一直,老是。
不达:收不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鉴赏」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2023年文学_杜甫:月夜忆舍弟
2023年杜甫:月夜忆舍弟2023年杜甫:月夜忆舍弟1《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2023年杜甫:月夜忆舍弟2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以下是“杜甫月夜忆舍弟原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原文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及注释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作者是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作者是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古诗《月夜忆舍弟》,是为《月夜忆舍弟》的颔联。
“露从今夜白”的字面意义为:露水从今夜开始变白,引申意义为:从今夜开始就进入白露节气,两句加起来,译文为:在节气“白露”到来前一天的晚上,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最为明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哪一首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古诗《月夜忆舍弟》,是为《月夜忆舍弟》的颔联。
“露从今夜白”的字面意义为:露水从今夜开始变白,引申意义为:从今夜开始就进入白露节气,两句加起来,译文为:在节气“白露”到来前一天的晚上,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最为明亮。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在遭遇战乱流离失所,并与几位弟弟离散后在白露节气前的一个夜晚所作,表达了对家人深刻的思念。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月夜忆舍弟》译文及注释赏析
《月夜忆舍弟》译文及注释赏析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下面欣赏下这首诗吧。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及注释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古诗月是故乡明王维
古诗月是故乡明王维“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该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出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月夜忆舍弟》作品体裁:诗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的就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就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就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戍楼上的锣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在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创作背景这首诗就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杜甫诗词《月夜忆舍弟》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月夜忆舍弟》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月夜忆舍弟》的诗意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杜甫有弟四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
战乱时分散于河南、山东等地。
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长:一直,老是。
赏: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想要写卦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
篇一:科举试题
海涅的代表作是:《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月是故乡明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位爱国诗人,他在一首诗中写到这样两举诗;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上一句是什么?身无彩凤双飞翼。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姓什么?李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写出了《蔡文姬》《雷雨》《龙须沟》等作品的三位作者是:郭沫若、曹禺、老舍
“初唐四杰”不包括谁?王绩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有谁?王维
“非攻,兼爱”是:墨子的中心思想《过秦论》的作者是谁?贾谊
下面哪一句是林黛玉《葬花辞》的最后一句?花落人亡两不知下面那一个不是余秋雨的作品?《人生之旅》以下历史事件中,与关羽无关的是:七擒七纵
“音乐是()的建筑,建筑是()的音乐”。
请选择两个最恰当的词填在括号中。
流动,凝固
影片《魂断兰桥》的主要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跬步千里”中“跬步”指:半步
号称诗鬼的人是谁?李贺杜甫草堂所在地是:成都《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庞统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李白和_________两位著名诗人。
李贺
“醉翁之意不在酒”中的醉翁是指:欧阳修“知否?知否?应是____”。
绿肥红瘦
陆游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梅花
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在中国的哪个省?山东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是他的第几部武侠小说?1
“此时无声胜有声”曾被用来形容何种古代乐器?琵琶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出自哪部戏剧?《西厢记》
成语“倾国倾城”最初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女子?李泱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王安石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谁提出的?刘备
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的“美人鱼“现座落在:丹麦哥本哈根成语“沐猴而冠”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项羽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的“妃子”是?杨玉环“江山如此多骄”的下句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是谁?张顺李白是什么时期的诗人?唐朝
下列哪个不是第六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恨歌》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阿房宫赋》作于什么时候?唐朝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孙子兵
法》
仡佬族是个不太为人所知的民族,您知道仡佬族的春节每年农历的三月初几吗?三
《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谁?辛弃疾
鲁迅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的小说是什么?狂人日记
在下面选项中哪个是“榆钱”名字的来历?讨口彩“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是谁的诗句?王昌龄
下列属于金庸先生所著的是:《白马啸西风》《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是谁?莫尔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指的是:终南山巴拿马海峡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南美洲和北美洲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艾青下列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的是:《茶花女》
拜伦是哪个国家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英国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谁的作品?哪国人?柯南道尔,英国李白的诗风是:豪迈、奔放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诗史”的唐代大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的是谁?杜甫
名著《呼啸山庄》是采用了一种什么叙述方法?插叙
《水浒传》中绰号“一枝花”的是:蔡庆《奥德赛》的主人公是?俄底修斯
《水浒传》中绰号“神行太保”的是?戴宗《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人?高山族民歌
《奥赛罗》出自谁手?莎士比亚下面哪位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
下面哪位被后人尊称为“诗佛”?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谁的评价?王维
下列作家哪位不是法国人?海涅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是哪国人?丹麦
汉语属于什么语系?汉藏清朝的《康熙字典》共收字多少个?47000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几大部分?5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哪里的语音为标准语的?北京
现代汉字大部分是什么字?形声字短语是词和什么的语法组合?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叫什么词?同义词
下面哪部词典是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出版以来,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部小型字典?《新华字典》
下面哪部词典是阅读古书用的工具书,收词较广,除古今词语之外,还收有百科名词术语?《辞源》
《木兰诗》是哪个朝代民歌的杰出代表作?北朝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它是哪朝的民歌呢?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为什么?三曹乐府和诗经哪个更早出现?乐府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被称为“五柳先生”是因为他:家门前5株柳树对作品进行评价、鉴定的“跋”一般列在书籍的:后面
二战时期,为德国海军提出了“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海因里希符号“&”的中文意思是:和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是什么?惟见长江天际流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驾车
国际上用“K”表示含金量,18K表示含金量为:75%
号“六一居士”的是:欧阳修
京剧中“净”这个行当通称为:花脸北朝
哪个城市被称作“草原钢城”?包头
“内阁”作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关和行政权力机关创立于:东汉“牛郎星”位于哪个星座?天鹰座
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是指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
数学符号中的“0”起源于:古印度
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一种官职
四川盆地除了“红色盆地”之称外,还有一个称呼是:紫色盆地
宋代的“学象生”同现代的:口技
我国古代“八卦”中的符号“--”代表:阴
“芜爆”这种烹饪方法:以香菜为配料而得名
()是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新中国在恢复奥林匹克的合法权利后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1980
年冬奥会
()是由全总最近发起组织的全国性职工迎奥运活动.全国亿万职工迎奥运健步走活动
()是在首届古代奥运会上出现的运动项目。
短跑
()是中国第一个连续三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人伏明霞
()在新旧中国两个时期都担任过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
(唐朝)“两京诸市署,今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贸交易,度器扬,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三百而散。
”说明: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
____是第一个主办夏季奥运会的亚洲城市。
东京
____是电影《云水谣》的显著特点.传奇性
“白金之国”指的是那个国家?乌兹别克斯坦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宋朝
“别开生面”古时是什么?绘画技巧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出自:李白《夜宿山寺》
“才自精明志自高”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探春
“柴科夫斯基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剧本由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及大仲马的改篇本写成。
”请问这是在描述哪个舞剧?胡桃夹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哪首诗?行路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韩信
“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诸葛亮
“杵臼交”多用来指不计身份而结交的朋友。
这里的“杵臼”在古代是用来做什么的?捣米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作者是?韦应物
“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从幼到老难离水,不洗澡来只泡脚。
”打一植物。
水稻
“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三国中哪个人所说过的话?刘禅
“寸草春晖”是比喻父母恩情难以报,它出自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孟郊
“打假”获赔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吗?不需要
“大部分房屋遭破坏,工厂的烟囱断裂”是形容里氏几级地震的?6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官职
“大王花”散发出的气味很臭,可以:吸引蝇类和甲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的是哪种乐器?琵琶“大禹治水”最终获得成功,是因为大禹采用了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疏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孟子
“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是我国近代哪位著名历史人物说的话?梁启超
“定性滤纸”按过滤速度划分为3种,“编号101”表示:快速
“东道主”一词跟春秋时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有关,最早是指:郑国“东风不解吹愁去”,下句是什么?春日偏能惹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