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西湖区文化产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西湖区文化产业现状调查与思考文化产业,即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今年将实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和此前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对文化产业进行了详实的描述和界定,结束了过去一直模糊表述的历史,使文化产业进入了可界定、统计和分析的时期,这给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地区)进行客观反映、比较、研究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联系到我区,实现“文化大区”是区委、区政府打造品牌西湖的主战略之一,对西湖经济乃至社会各项事业起基础和堡垒作用,影响和决定西湖城区乃至英雄城的品牌和内涵,对西湖实现富民强区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和作用。
但当前全区文化产业的现状怎样,优劣势如何,发展壮大的举措在哪,我们并不能准确定论。
于是,拟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界定办法,结合我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经普”)搜集的资料和重点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对全区文化产业进行一次探究。
一、西湖区文化产业现状 (一)、全区文化产业三层次分布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界定,文化产业可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层,我区文化产业三层次分布情况如下: 1、 核心层 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
我区经营文化产业核心层的经营单位(法人单位或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下同)共163家,从业人员合计1275人,全年营业收入合计10637.2万元。
其中: (1)新闻出版业,经营单位5家,从业人员240人,全年营业收入4463.1万元; (2)广播电影电视业,经营单位5家,从业人员419人,全年营业收入5426.6万元; (3)文化艺术业,经营单位7家,从业人员302人,全年营业收入160.3万元; (4)书报刊业,经营单位10家,从业人员42人,全年营业收入560万元; (5)音像制品业,经营单位(个体经营户)136家,从业人员272人,年营业收入27.2万元。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杭州地区文化创业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希望将杭州市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但是在5年的发展过程中,杭州地区的创意文化产业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我们小组分析出以下七点:1、来自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
爆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产生了严重冲击,而且对刚刚起步的文化创意产业也造成了诸多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金融危机条件下,随着居民收入的下降和企业经营的不景气,居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下降。
二是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由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意愿更加明显,这将给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融通带来更多困难。
三是国外市场的不景气,将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
以上三个方面的不利因素,将给处于起步阶段的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部分创意产业政府保护严重,竞争能力不强。
与广播电视业不同,出版业作为一种垄断性资源,不是依靠广告盈利的,而主要依赖财政补贴。
因此,长期以来地方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相当严重。
目前杭州的出版业存在各单位产业市场化发展意识不强,把出版业当做安排冗余人员、发表论文的“后院”。
杭州市面临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淡薄,经营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
3、缺乏创新创意人才。
从目前的从业人员构成情况来看,杭州文化娱乐业从业人员3.4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82,只占27.9%,而专业技术人员中,中高端人才只有10%。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翁旭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浙江杭州310018)[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杭州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目前,杭洲市八大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部分创意产业竞争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创意人才等问题。
政府部门应对出版市场进行全面整合,尽量减少垄断性保护。
同时,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大专院校的文化产业学院、院系、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建设,着力培育创意人才、设计人才、策划人才、管理人才,培养能够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和营销人才等。
商业金融机构也应改变过去向大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贷款支助,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以及对于创意产业无形资产重视不够的现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关键词]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2009年,杭州市获得了“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荣誉称号。
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度高峰会”上,市文创办获“2009中国创意产业推动奖”。
在2009年度中国游戏行业年会上,杭州市被评为“2009年度支持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模范政府”、市节展办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动漫游戏行业——全国促进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一)信息服务业以电子科技为主的文体休闲娱乐市场健康发展,新的消费热点逐渐形成。
目前杭州市围绕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国家级基地的集聚与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数字城市等信息化建设。
杭州已经拥有一批如“阿里巴巴”等以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文化商务产业。
2008年,在阿里巴巴、恒生电子、浙大网新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和软件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61亿元,同比增长47.2%,占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1.8%。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创意产业的概念,源于英国布莱尔政府,是一个相当新颖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范畴。
新经济时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文化与技术、与经济的融合,极大的推动了创意产业实践在全球的发展。
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世界各国和城市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成长的新产业。
本文在对比分析了世界各国主要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得出创意产业具有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
文章以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归纳得出其发展的三个阶段模式,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发展向分部发展,再至全面发展的过程。
随着集聚发展的成熟,集聚所选择的区位空间和参与集聚的行为主体也日趋多元化。
作者认为,政府的作用也应从直接参与扶持产业发展向培育产业发展环境过渡。
论文分为八章。
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整理了国内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章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和发展的归纳分析,作为其后章节的理论铺垫,得出文化创意产业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是其本身的产业特征所导致的结果。
第四章分析了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以及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以及目前杭州规划发展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情况。
第五章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空间融合、产业互补、政府驱动三大特征,对于促进杭州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功能转型、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走集聚式发展之路,以促使创意产业链的形成。
第七章探讨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
最后,得出结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还需在园区的基础上依靠集群发展。
Abstract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s an innovative academic and policy area, which first introduced by Blair government UK. In the modern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web technology, the global creative industries progressed rapidly. It emphasized on the personal creativity with the appropriate marketing, created social wealth, widen the employment, and thus leading to an industry welcomed by every country and cit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reative industries of major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cluded that creative industry has two spatial marks: localiza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this paper, creative industry of Hangzhou i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object, three development model stages of this industry will be conclud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angzhou creative industry, which experienced from spontaneous gathering toofficial concentration and will to market-directed finally, has been clarif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uster, the locations have been chosen and the participants who involved in it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role government played should change from direct involvement in suppor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making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m.Thesis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Chapter I deals with the selection of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framework. Chapter II gathered research results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III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ctive analysis. As a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following chapters, 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localization and concentration are the development results of its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V concluded the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ndustry in Hangzhou, and which will lead to an inference to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urban functions and indstries. Chapter VI decided that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must be develop by clustering. Chapter VII discussed the policy system.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needs to rely on cluster development at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the park.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y,Cultral Industry,Concentratio目次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杭州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杭州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内容摘要:适逢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的休闲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必将极大地带动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杭州休闲产业当前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水平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杭州休闲产业问题对策休闲产业是涵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以及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纪念型工艺美术品等多方行业的综合产业;又是能优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从1999年提出的“游、学、住、创业在杭州”到2001年的“休闲之都”和“女装之都”,再到2002年提出打造“会展之都”与2005年实现的“中国茶都”和“动漫之都”。
而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举行更是将杭州的休闲产业带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总的来看,杭州休闲经济起步虽然只有五六年时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杭州的休闲产业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已形成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餐饮和都市购物等五大休闲场所。
休闲产业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05年6月底,杭州市已有210家星级饭店,数量列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并拥有各类旅行社318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杭州美誉度和知名度在国外市场的扩大,杭州的入境游人数已连续三年排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
杭州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杭州拥有理想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与深厚的休闲文化底蕴,地区经济的发达、休闲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已经颇具规模的消费场所,这一切都是杭州发展休闲业的有利条件。
但休闲业在杭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杭州目前在休闲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休闲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刻理解。
虽然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类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如以宋城、杭州乐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以五大博物馆和浙江图书馆等综合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文化娱乐类;以黄龙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以杭州大厦和武林女装一条街为代表的都市购物类;以“楼外楼”和“张生记”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
杭州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与滨江、余杭对比分析

三大文创 行业共 实现增 加值 1 6 5 . 6 亿, 占文 创 产 业 更 趋 全 面 、 合理 。现代传媒业 、 设 计 服 务 业 和教 育 增 加 值 比重 为 6 2 . 7 4 %, 产 业 集 聚发 展 较 为 明显 。 四 培 训 业 呈 “ 三足鼎 立 ” 态势 , 一 直 引 领 全 区 文 化 创
杭 州市 以“ 连续性 、 可 比性 、 创新性 ” 为原 则 , 将 文
1 . 西 湖 区文 化 创 意 产 业 总 量 稳 步 增 长 , 但 首
化 创 意 产 业 分 为 核 心 层 和 外 围层 两 大 类 , 共 涉 及 位 被 超 越 。从 2 0 1 1 年一 2 0 1 4 年 地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1 6 1 . 6 7、 1 9 4 . 1 、 2 2 1 . 5 7和 2 6 3 . 9 3亿 元 , 在 整 个 杭 州 文
创产 业 中的 比重 分别 为 l 8 . 3 6 %、 1 9 . 1 8 %、 1 8 . 3 0 %、
1 6 . 3 %和 1 6 . 4 2 %, 产 业 保 持 较 好 的 发 展 态 势 。二 是
创 意联 盟 、 黄 龙 体 育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园 等 六 大 区 级 的 状 况 更 为 显 著 , 比重 高 达 9 0 %以上 。 由此 可 见 ,
创 意 园 。五 是 效 益 持 续 向 好 。2 0 1 4年 限上 文 创 企 2 0 1 4年 虽 有 支 付 宝 ( 中国 ) 迁入和支付宝 ( 杭州 ) 成 业 实 现 主 营业 务 收 入 5 5 8 . 2亿 元 , 同 比增 长 2 2 . 6 %, 立, 西 湖 区 的信 息 服 务 业 有 长 足 的 发 展 , 但 较 其 他
对杭州发展文化产业的调查和思考

对杭州发展文化产业的调查和思考陈重华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
主要包括科技文化、教育文化、媒体文化、文学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公益文化和会议展览等产业。
文化与文化产业是种属概念的关系,文化是属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比文化产业更广,文化产业是种概念,它是指文化中可以用产业方式运作的那一部分,一般指经营性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殊在它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它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杭州文化产业的现状杭州的文化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尤其自90年代以来,杭州的文化产业开始加速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全市已形成一个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布局合理、投资经营主体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和市场新格局。
杭州的科技文化产业依托“两港三区”建设和“天堂硅谷”一号工程稳步发展,科技创新的氛围和能力得到增强,初步建成有线宽带网和各种信息应用平台;教育文化产业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规模布局更趋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媒体文化产业,全市实现了“一城一网”,完成了网络升级改造,基本建立了网络营运主体;以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国际、国内、出境三足鼎立之势和大旅游格局;金石书画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天下第一印社”的西泠印社,其出版社出版近千种专业图书和美术精品专著,中国印学博物馆成为国内唯一集收藏、研究和展示印章为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其他如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与保护;文物、图书的展出、使用和交流;各种文化设施的改造与建设;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演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等都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群体,民营、私营、股份制等各种经营模式的经济实体已初具规模。
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及启示

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及启示近日,我市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飞亭牵头,带领宣传部、文广局、发改委、财政局、湄洲岛、湄洲妈祖董事会等相关同志,赴杭州市考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考察团一行听取了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有关领导对该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考察了丝联166创意园、乐富智创园、中北创意街区、浙江省博物馆、西溪湿地公园等地,观看了《西湖之夜》、《宋城千古情》等文艺演出。
现将考察情况及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汇报如下:一、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就以风景秀美、物产丰饶而被誉为“人间天堂”,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全市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6万。
2009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5098.66亿元,人均GDP达9292美元,连续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
杭州市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3”是指一、二、三次产业,“1”是指文化创意产业)。
2009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83.5亿元,增速18.4%,高于全市GDP增速8.4个百分点。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11.5%,从业人员达42.95万人。
该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有:1、规划在先,明确产业重点。
杭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杭州的资源禀赋条件及城市发展定位,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找准突破口,选准切入点,明确了八大重点发展行业:即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
2009年,八大重点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1.17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63.6%。
规划建设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即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文化创意发展指数的构建
在构建文化创意发展指数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并采用权重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一般来说,文化创意发展指数的构建过程可 以采用以下步骤: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崛起,成为城 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深入 分析。本次演示将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城 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析
1、建立指标库
1、建立指标库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从不同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的 指标,建立相应的指标库。
2、确定权重
2、确定权重
采用权重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以体现其在指数中的重要性。
3、确定评分标准
3、确定评分标准
根据各项指标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融资难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 渠道相对单一,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需要加强金融创新,完善融资体系,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4、缺乏国际竞争力
4、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导致我国在国际文化贸 易中的地位不高。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与展望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与展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在政府规划下形成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配以相应管理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创意氛围浓厚的专业化园区。
近年来,特别是自2007年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以来,我市坚持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平台,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截至2009年底,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建筑面积达275.62万平方米,建成面积达67.24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达41.23万平方米。
全市新兴园区规划建筑面积104.92万平方米,建成面积49.06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37.98万平方米。
2010年上半年,杭州市又制订出台《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楼宇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全面开展全市第二批文创产业园区和首批文创楼宇认定工作,大大加快了“10+X”园区建设步伐。
品牌效应逐渐凸显。
2009年11月,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之江文化创意园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全国共9家);同年,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动漫游戏行业——全国优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称号。
此外,杭州还拥有2家国家动画生产基地,3家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总数位居全国第1位。
集聚效应初步呈现。
随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华策影视、网易陶瓷、宏梦卡通、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等一批文创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并带动众多文创企业在园区内集聚,初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的文创产业链和价值链。
据统计,2009年底,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集聚企业837家,实现营业收入33.56亿元;全市新兴园区集聚企业1201家,实现营业收入9.48亿元;2010年上半年,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增入驻企业563家,比2009年底增加67.3%。
杭州的旅游行业发展瓶颈在哪

杭州的旅游行业发展瓶颈在哪杭州,这座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达的现代城市风貌,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然而,在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难题是杭州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杭州拥有西湖、灵隐寺、千岛湖等众多知名景点,但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吸引游客,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景区在过度开发的压力下,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也受到影响。
比如,某些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风貌,过度的商业化运作也使得一些景区的文化内涵被削弱。
旅游基础设施的承载力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每逢节假日,杭州的热门景点常常人满为患,交通拥堵不堪。
公共交通系统在高峰时段难以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道路规划和停车场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车辆通行效率低下,游客在交通上花费大量时间,极大地影响了旅游体验。
此外,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在旺季也面临供应紧张的局面,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小型酒店和民宿的卫生条件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给游客带来不便。
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
杭州的旅游产品大多集中在传统的观光游览项目上,如西湖游船、灵隐寺祈福等,缺乏对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相比之下,一些新兴的旅游需求,如亲子游、研学游、养生游等产品开发不足,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游客需求。
这使得杭州在旅游市场竞争中,难以凭借独特的产品优势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市场的营销推广策略也有待优化。
虽然杭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上还不够精准和高效。
宣传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旅游展会,对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的运用不够充分。
在旅游形象的塑造上,缺乏鲜明的品牌定位和个性化的宣传口号,难以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杭州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杭州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休闲度假成为未来构建的杭州旅游主导产品之一。
21世纪,杭州旅游将率先与世界接轨,杭州不仅要为国人休闲旅游发挥作用,而且要更加对外开放,把杭州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休闲之都,为人民休闲旅游、休闲娱乐、休闲度假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杭州休闲产业优势问题发展目录一、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概述 (1)二、杭州休闲产业发展的优势 (2)三、杭州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四、促进杭州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 (5)参考文献 (8)杭州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概述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
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们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
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逐渐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以美国为例,1998年,全美消费者用于休闲的花销超过10000亿美元,大约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3,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同样,另一休闲大国——西班牙,休闲产业是国家4大产业之一。
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
据统计,全西班牙从事休闲的公司在最近5年内增长了38%,达到9万多家;行业收入的增幅为34%,远远超过了其他产业的增长幅度。
种种迹象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杭州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之一,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当前,随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优化,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广泛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对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1.推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
杭州作为文化强市,其文化创意产业一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仅依靠市场力量并不能完全推动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政策、技术等因素的支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影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促进杭州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其发展对促进杭州市经济的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该领域的相关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技术革新等因素,对杭州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在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将重点分析影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水平和人才供给等方面。
同时,结合当前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地区的实践经验,研究提出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可行措施。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在文献调研方面,将重点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政策和相关经验;在实地调查阶段,将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杭州现有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劣势和发展瓶颈,并挖掘其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上述方法,将得出影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和可行的对策。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识别影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杭州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发挥杭州在休闲产业领域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加强 与国内外休闲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理念和模式, 推动杭州休闲产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01
积极参与国际休闲产业的合作 与交流,加强与国际休闲组织 的联系和合作,提升杭州休闲 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行业监管
03
建立健全行业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
争。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01
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休闲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包 括人才培养、投融资、市场推广 等方面。
02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培训和引导,提高服务人员 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升服 务质量。
03
建立服务质量评价 体系
建立科学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客户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 和提高服务质量。
研究不足与展望
增加样本数量,对新兴休闲产业领域进行深入 挖掘。
深化对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路径等方面的研 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实用的指导。
针对以上不足,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深入研究
加强杭州休闲产业空间布局、产业链协同等方面 的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支持。
THANK YOU
VS
缺乏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应用 ,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 的需求。
04
杭州休闲产业发展对策建 议
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制定休闲产业总体规划
01
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制定休闲产业总体规划,明
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
优化产业布局
杭州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杭州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杭州是中国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此旅游产业一直是杭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休闲产业,这也促使杭州的休闲产业快速发展。
本文就杭州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状1.体育休闲产业杭州的体育休闲产业比较发达,市内有多个体育场馆和运动中心,近年来杭州也在加大公共健身房等设施建设力度。
2.餐饮休闲行业杭州的餐饮休闲行业发展十分迅猛,在市区内涌现出了众多的主题餐吧、酒吧以及咖啡厅等,这些休闲场所不但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息放松的场所,也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
3.旅游休闲产业杭州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美丽景色的城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近年来,杭州的旅游休闲产业不断壮大,除了文化遗址和自然景点,还有水上乐园、主题公园和温泉旅游等多种娱乐项目。
4.文化休闲产业杭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很多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京剧、杭州戏曲、南浔民居、西湖龙井茶等。
近年来,杭州的文化休闲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有很多文化活动,还有很多文化场馆,如杭州大剧院、西溪印象城等。
二、发展对策1.提高休闲产业服务品质随着休闲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因此,杭州的休闲产业发展对策之一就是提高服务品质,让顾客在体验到服务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2.完善休闲产业配套设施休闲产业需要丰富的配套设施,这对杭州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杭州需要加大对休闲产业的投资,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包括交通、酒店、餐饮、购物等方面。
3.突出文化元素文化是每个城市的灵魂,杭州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因此,在休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突出杭州的文化元素,如在建设休闲场所时添加相关文化元素等。
4.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杭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应该注重充分挖掘旅游产业的品牌优势,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充分品尝到杭州独特的休闲产业。
杭州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杭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区为例一、现状杭州十大文化创意园区一览:之江文化创意园区:1、基本简介:之江文化创意园北至老320国道,南与周浦石矿接壤,西至石龙山,东至凤凰山。
位于创意路1号,距转塘镇中心3 Km,距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约2Km,距离西湖风景区约5 Km 。
是杭州市重点打造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由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共同建设。
园区整体规划为“两点一线”的创意产业带,由凤凰•创意国际园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紧邻区及两者之间商业用地三部分组成,整体项目预计于5-8年内建设完成。
启动项目凤凰•创意国际由原双流水泥厂改建而成,规划建筑面积15-20万方,目前,一期已改建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并实现对外招商。
2、产业导向:园区主要以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现代传媒等产业。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梯队:(主要经营)艺术品类。
主要指绘画、书法、雕塑、篆刻、工艺美术等视觉(造型)艺术业。
现代设计类。
该类产业偏重于现代设计方向,主要由现代工业设计、民用设计、艺术品设计、服装设计、商标设计等产业方向组成。
新媒体类:主要指依托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数字技术的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
第二梯队:文化会展类:主要是指文化类会展或富有文化创意特色的会展业。
教育培训类:主要是指除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以外的中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社区学校及其他教育产业。
第三梯队:(同时欢迎其它产业入驻)信息服务类:主要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
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和数字电视。
创意旅游类:主要是指以人文资源为内涵的创意旅游业。
3、发展优势:⑴区位交通条件便利。
园区地处的转塘街道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侧,东北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相接,距市中心武林广场仅15公里,绕城公路贯穿东部与镇区连接,南侧320国道及新建的杭千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城区与富阳、建德等周边城市,交通便利,是杭州西南部对外的一个重要门户。
杭州文旅产品发展现状

杭州文旅产品发展现状一、杭州文旅产业的背景介绍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
近年来,杭州文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杭州文旅产品发展的现状。
二、杭州文旅产品的种类和特点2.1 传统文化类产品杭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类产品在杭州文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西湖龙井茶、宋城千古情等产品,通过展示杭州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
2.2 自然景观类产品杭州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例如西湖、灵隐寺等。
自然景观类产品以展示杭州的美丽自然风光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
例如,游览西湖的船票、灵隐寺的门票等。
2.3 创意体验类产品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创意体验类产品在杭州文旅市场中逐渐兴起。
例如,杭州特色的手工艺品DIY体验、传统美食制作体验等,吸引了许多游客。
三、杭州文旅产品发展的主要挑战3.1 产品同质化竞争随着文旅市场的不断扩大,杭州文旅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
许多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似,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性,导致游客选择困难。
3.2 服务质量不稳定部分文旅产品的服务质量不稳定,存在服务态度差、设施陈旧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提升服务质量是杭州文旅产品发展的重要课题。
3.3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杭州作为旅游目的地,需要保护好自然和文化资源。
在开发文旅产品时,需要兼顾资源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3.4 市场推广和宣传不足杭州文旅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宣传不够充分,导致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提升杭州文旅产品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对于吸引更多游客至关重要。
四、杭州文旅产品发展的机遇与前景4.1 政策支持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文旅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政策的支持将为杭州文旅产品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2 旅游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消费正逐渐向高品质、个性化方向转变。
杭州市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C4567‘:?@01$!提要:本文通过对杭州市15家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国内主要博物馆文创产晶开发现状的对比研究,将杭州市博物馆所面临的问题归纳为:博物馆放弃开发主导权、产晶开发缺乏科学流程、文创晶牌标识使用随意、缺乏产晶类别多样性、文物与功能逻辑错乱、文物素材遴选标准有误、设计竞赛评审有失公允等七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推进博物馆引流宣传工作、建设博物馆艺术授权机制、构建产晶设计方法体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五方面的对策主张,希望相关建议能对杭州市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有益%关键词:博物馆产晶开发文创产业杭州作者程辉,浙江财政大学东方学院实验师(邮政编码314408)。
”3+KL Rj z t'r{()‘'jk J<l m)力杭州“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建设!课题组特对杭州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体系进t fg*2018{!+K Rjk k334,W!k1126J!H GDP的比重为24.8%-1.,已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影视、动漫、网络$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NDQN322YB)、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Z19YD014+的%op$qrsJ!:}HI,5&H Rjkt63%*u!0{jz"(z)Rg 生品)约占文化产业(包括出版、信息、设计等服务及一般文化用品)的12%!其*虽然,上中,文创衍生产品仅占30%,而文创衍生品的90%是动漫卡通类衍生品述数据没有披露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具体比重,但根据天猫新文创所披露的一项数据J3出,0创产业占化产业的126,%,占创产业的5%,•050W上的产业-2.*N Nx q{2018{创*虽然杭州整体营收超15亿元,该产值已接近全国博物馆文创产业近30%的比例市博物馆文创产业占全市文创产业的比例难以查阅,但从杭州市博物馆文创商店的销售情况看,其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作为全国首个被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杭州在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上需加倍努力一杭州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现状*一)博物馆文创产晶文献中的市场数据根据阿里大数据,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群体结构为$19~35岁约占68.37%,女性占75.9%,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占66.1%"一线占36%,二线占30.1%),消e4>e5的占52.7%"e4占29.7%,e5占23%#,J创产品消费者描述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都市高消费女性青年”*由于博物馆又是旅游景点,因此,博物馆文创产品又扮演“旅游纪念品”的角色。
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及政策研究

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发展大文化产业,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的繁荣、提升风景旅游城市的品位,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加快大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市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1、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政府管理文化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
有效推进了政事政企分离。
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调整归并,设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对市属新闻媒体实行事企分离。
分别成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杭州广电集团。
有效加强了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
对杭报和广电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者试行年薪制考核。
对市文化发展投资公司,授权经营文化系统下属各企业及文艺院团的国有资产;对西泠印社,调整领导体制,组建成正局级事业单位社务委员会,由市政府授权经营所属国有资产。
有效推进社会办文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改革和发展,我市社会办文化事业形势喜人。
富阳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积极兴建中国造纸、印刷两个国家级博物馆;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仅有一家弘扬中华铜雕艺术的博物馆;张铭音乐图书馆主要从事高雅音乐艺术的鉴赏和推广活动;杭州天石微雕艺术馆是一家由政府无偿提供场馆、艺术家个人筹建和运作的民办公益性文化场馆。
2、产业发展总体上呈逐渐加快趋势。
文化产业增加值上升较快。
据统计,2003年我市文化产业(按我市2000年制定的大文化口径计算)增加值为1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
2004年上半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91.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0%。
娱乐文教服务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2002年为9215元,2003年为9950元,2004年为11213元。
其中用于文化娱乐用品:2O02年为350元,2003年为339元,2004年为390元;用于文化娱乐服务:2002年为268元,2003年为291元,2004年为398元;用于教育:2002年为842元,2003年为888元,2004年为929 元。
当前文化市场困难及问题

目前杭州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困难及原因分析自2005年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以来,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要求,杭州市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率先组建机构成立队伍,通过建章立制,不断探索运行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监管体系,通过规范行为,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手段创新,不断提升执法效能。
然而,随着文化市场迅猛的发展,受执法手段、能力不足的影响,尤其是执法依据、政策法规滞后的制约,目前杭州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及困难,且在当前的法律框架内将长期存在,难以根治或解决。
一、网吧、娱乐场所超时营业管理难。
自2002年《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06年《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对网吧的营业时间限制为早上8点至晚上12点,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限制为早上8点至凌晨2点。
网吧、娱乐场所超时营业问题往往容易产生火灾隐患,一旦出事执法管理部门责任重大。
但业主在利益的驱动下,或者为了经营生存的需要,违规超时经营屡禁不止。
执法部门受监管力量、手段的限制,也难以做到依法禁止,无法根治,甚至高压态势下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具体原因与矛盾困难有以下三点:一是经营业主难以主动执行法规规定。
网吧行业进入薄利时代,生存维持困难,网络提供商难以真正做到零点断网。
娱乐场所难以主动驱赶顾客,取而代之的是执行凌晨两点不再接待新的消费者。
二是执法力量、手段有限导致查处难。
作通宵生意的网吧多数在零时后关闭门窗,拉起窗帘,锁闭各个通道,禁止顾客中途离开,拒绝外面顾客进入,导致执法人员难以进入现场执法取证。
执法人员对娱乐场所实施检查制止,清退消费人员,容易激化矛盾。
三是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容易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从执法实践来看,对通宵问题保持持续高压态势后,很多业主为躲避检查,在通宵营业时锁闭门窗、安全通道和出口,人为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
二、无证电子游戏机、黑网吧取缔难。
从2000年左右开始,杭州对网吧、电子游戏提高准入门槛、控制发展以后,无证经营现象越来越多,取缔任务很重,难度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区为例
一、现状
杭州十大文化创意园区一览:
之江文化创意园区:
1、基本简介:
之江文化创意园北至老320国道,南与周浦石矿接壤,西至石龙山,东至凤凰山。
位于创意路1号,距转塘镇中心3 Km,距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约2Km,距离西湖风景区约5 Km 。
是杭州市重点打造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由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共同建设。
园区整体规划为“两点一线”的创意产业带,由凤凰•创意国际园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紧邻区及两者之间商业用地三部分组成,整体项目预计于5-8年内建设完成。
启动项目凤凰•创意国际由原双流水泥厂改建而成,规划建筑面积15-20万方,目前,一期已改建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并实现对外招商。
2、产业导向:
园区主要以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现代传媒等产业。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梯队:(主要经营)
艺术品类。
主要指绘画、书法、雕塑、篆刻、工艺美术等视觉(造型)艺术业。
现代设计类。
该类产业偏重于现代设计方向,主要由现代工业设计、民用设计、艺术品设计、服装设计、商标设计等产业方向组成。
新媒体类:主要指依托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数字技术的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
第二梯队:
文化会展类:主要是指文化类会展或富有文化创意特色的会展业。
教育培训类:主要是指除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以外的中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社区学校及其他教育产业。
第三梯队:(同时欢迎其它产业入驻)
信息服务类:主要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
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和数字电视。
创意旅游类:主要是指以人文资源为内涵的创意旅游业。
3、发展优势:
⑴区位交通条件便利。
园区地处的转塘街道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侧,东北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相接,距市中心武林广场仅15公里,绕城公路贯穿东部与镇区连接,南侧320国道及新建的杭千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城区与富阳、建德等周边城市,交通便利,是杭州西南部对外的一个重要门户。
⑵人文资源充沛。
紧邻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当今国内艺术领域中,学科最完备、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型美术学院,已设立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形成了多层次的创意人才队伍,在艺术创作、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传媒动画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方面具备了领先优势,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
⑶生态人居环境优越。
周边分布10平方公里的山林绿地,紧邻钱塘江,自然环境要素多样,还拥有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设施,这种创业生活两相宜的发展环境将对文化创意人才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⑷规划优势。
2007年,《杭州城市西部地区(上泗区块)保护与发展规划》中,之江地区的开发建设面积达到41平方公里,提出了推进之江工程,打造“品质之江”,把发展创意产业列入“世界级旅游休闲胜地、生态建设示范区、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旅游综合服务区”一地三区的目标。
《杭州之江国家度假区(含转塘)“十一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做深做透“美院经济”,以美院象山中心校区及周边地区为核心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功能区,集聚发展艺术创作、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等产业,全力打造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⑸逐步优化的政策体制环境。
之江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管理体制上明确由西湖区委、区政府对度假区实施管理,实行“两区合署”。
同时,度假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要建设创意产业功能区,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已陆续出台,如园区独有的“税租结合”招商政策,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园区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矛盾突出
由于基础条件、政策环境等原因,现有的杭州十几个创意园区在开发机制上也不尽相同。
这种多元化的开发机制虽然在企业集聚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矛盾
和问题。
有的园区位于市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效益时,经营者可能会抬高房价;为尽快足处闲置厂房,经营者可能会降低门槛甚至招收一些非创意企业入住。
而像之江文化创意园区与之相比地理位置则相对远离市中心,经营者会因为它的区位而不选择它,这同样会导致园区管理者放宽招商要求,降低门槛。
而同时,杭州市目前缺乏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没有负责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的专责机构,存在着多头管理或交叉管理的现象。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从实际情况看,杭州文化创意市场中文化创意产品的买卖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因为缺少大量的宣传这个新兴的产业,经营者的消费者来源还有很多来自于同行的互相介绍。
一方面,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生产者由于其规模所限,没有能力了解当前市场上需求的实时变动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文化创意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非物质形态性和高专业知识性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了解行业目前的技术、价格情况。
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无法获得必要的公共、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和成果推广等服务,这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特色“泛滥”,同质化围城
从之江创意园区来看,它的三个梯队产业之间缺乏递进性和联系性,可以说是特色还不够明显。
纵观杭州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几乎每个园区都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或室内设计等创意设计行业定位为自身特色,加以大力发展,之江文化创意园区也不例外。
大量同质化的企业用同质化的产品进行竞争,其必然手段只能是恶性的价格战。
而且又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低进入壁垒性,大量潜在竞争者涌入市场,不断摊薄利润。
三、对策建议
1、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制定宏观的整体产业规划
多次实践中我发现,如今之江文化创意园区的模式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导,也就是政府出钱,人才出力,这对企业的良性竞争其实并没有好处。
所以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统筹管理机构,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宏观上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上,政府应完成从“主导”到“引导”的角色转换,明确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定位和优势,通过引进与之相契合的企业,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2、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在文化创意园区的定位和优势明确之后,就应当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各行业中,选择创意设计能力强、市场发展前景好、社会影响面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从资金、项目、政策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着力打造企业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企业所在的整个园区发展,增强“创意杭州”在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3、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因为传统产业的限制,很多人对文化产业具体的现状并不是很了解,而这个时候宣传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成立大型中介机构或行业协会,一方面,通过供求关系等市场手段调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宣传推广、成果展示、人才培训、融资渠道等专业支持,同时让人们更加关注这个行业,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或者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论坛、会展等,促进创意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社会影响力。
充分利用已有的如中国国际动漫节等会展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