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小鼠骨髓细胞的采集与处理
小鼠麻醉
将小鼠麻醉,并固定在 操作台上。
暴露骨髓
用消毒手术刀切开小鼠 的腿骨,暴露骨髓腔。
采集骨髓细胞
用注射器吸取生理盐水, 冲洗骨髓腔,收集骨髓
细胞。
细胞处理
将采集的骨髓细胞进行 洗涤、离心、分离等处 理,得到所需的细胞样
本。
骨髓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细胞培养
将处理后的骨髓细胞接种在细胞 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 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进行培养。
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致突变物的 致突变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有 助于深入了解致突变物的致癌机
制。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致突变物能够诱导小 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成,这可能是致突 变物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恶性转化的重 要机制之一。
实验结果还提示,致突变物的致突变作用可 能与其在体内的代谢活化有关,因此需要进 一步研究致突变物的代谢活化过程及其与微 核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五小鼠骨髓细胞 微核试验
目录
CONTENTS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与讨论
01 实验目的
了解微核试验的原理
微核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的细胞遗传 学方法。它通过观察细胞中微核(微小的细胞核)的数量, 来评估细胞受到的遗传损伤程度。
染色体结构畸变
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如断裂、倒位、重 复等。
染色体数目畸变
观察染色体数目畸变情况,包括非整倍体、多倍体等。
畸变类型与实验条件关系
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染色体畸变类型的差异及其与实验条件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比较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医学ppt
10
4.3 固定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入染色缸中,甲醇 溶液固定15分钟,取出,晾干。不能及时 染色的涂片也应固定好保存。
4.4 染色
将固定晾干后的涂片,用新鲜配制的 Giemsa (Giemsa储备液1份+pH6.8的磷酸盐 缓冲液9份) 染色10~15分钟,冲洗,晾干。
医学ppt
13
MN NCE
医学ppt
14
红细胞
医学ppt
电镜
15
单个微核
多个微核
医学ppt
Hale Waihona Puke 16医学ppt17
医学ppt
5
3 器材与试剂
3.1 器材 解剖器械,生物显微镜,载玻片 等。
3.2 试剂 甲醇(分析纯)、甘油(分析 纯)、小牛血清、生理盐水、Giemsa 储备 液、 pH 6.8磷酸盐缓冲液
3.3 阳性对照物 环磷酰胺
医学ppt
6
4 操作步骤
4.1 试验动物及处理
动物选择 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通常用7~12
医学ppt
11
4.5 观察计数
低倍镜下观察,选择细胞完整、分散均匀, 着色适当的区域,再在油镜下观察计数。
多染红细胞(PCE)呈灰蓝色,正染红细胞 (NCE)呈橘黄色。典型的微核多为单个、 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嗜色性与核质一致, 呈紫红色或蓝紫色 。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且计 数200个细胞中PCE与NCE的比值。
医学ppt
2
化学致突变物
染色体
作用于纺锤丝
无着丝点,片或环
整条染色体 带着丝粒的环和断片
形成微核
实验七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实验七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学会小鼠骨髓细胞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2. 掌握细胞较好的贴壁与生长条件,以保证细胞的好。
3. 学会最常用的Gimsa染色方法,使出现的幻觉具有明朗的色调,以便细胞的编号与统计。
二、实验原理骨髓细胞是一种多能性细胞,可分化为血液成分或骨骼系统的成分。
骨髓细胞被用于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在染色体物质遗传及细胞迁移等方面具有潜在用处,并可为结构遗传学提供信息。
作为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来源,一般选用小鼠骨髓细胞是最为经常采用的试验模型之一,常常作为各类染色体研究、映射和诊断的标本;其区别如来源易得、繁殖成本低、染色体数量较少,易于研究、成熟度高等因素显得优越。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工作(1)保存干燥灭菌的小鼠骨髓细胞培养基,避免接触灰尘。
(2)检查各种器械的完整性,保证手段的杀菌处理。
(3)使用有缩小五倍功能的显微镜,以确保细胞图片清晰度与细胞形态的准确。
(4)打开红外线灯,以增强视觉效果并避免光损伤。
(5)按实验方案准备各种试剂和设备。
(6)实验室内准备50 mL恒温水浴和常规离心机。
2. 骨髓细胞的采集(1)设备:小鼠解剖刀片、50mL离心试管、海绵、抽管等。
(2)用70%酒精清洗瓶子的注射器,使用注射器收集小鼠间隔内的骨髓,放入存储试管中。
(3)轻轻摇动骨髓,使其中的细胞与上清液充分混合均匀。
3. 细胞的处理(1)细胞浓度的调整:从建立骨髓细胞培养物开始,骨髓细胞培养物可以在50mL培养基中存在。
使用试管取出足量细胞,可用比值0.2 mL的浓度悬液被移入12孔文化板中,吸入的细胞细胞数为2×106个左右。
(2)添加培养基到细胞培养物中,以充分覆盖细胞。
(3)将板加入约为35℃,5%二氧化碳环境下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配队。
(4)半小时后使用显微镜检查细胞的附着,然后循环补充适量接种。
在24小时之前,每隔2小时更换于第一个。
4. Gimsa染色法(1)准备细胞标本:从培养基中取出涂片架,然后“组织培养板”模式的检测做法,将液体在上面包括涂片架移至吸满液体。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实验报告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正常小鼠的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并了解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最大的有组织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每个物种独特的标志之一。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细胞的分裂状态。
为了制备染色体标本,需要通过细胞的裂解,释放和固定染色体,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步骤:
1. 取出小鼠的股骨,并在无菌条件下对其进行消毒。
2. 使用消毒的剪刀剪下股骨两端,将骨髓剪下,加入RPMI-1640培养液中,使髓液悬浮,然后用细胞培养器将其孵育2-3天,使骨髓细胞增殖。
3. 用离心机将骨髓细胞离心,去除培养液,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细胞裂解。
4. 将制备好的染色体悬液滴在预先涂上盐酸聚赖氨酸溶液的载玻片上,让其固定,然后通过染色体芝士和琼脂糖溶液对细胞进行染色。
5. 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标本,记录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并观察细胞的分裂状态。
实验结果: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对标本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分裂状态的变化。
同时,我们可以从染色体上观察到细胞的遗传信息,包括基因序列和调控因子等。
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以从中了解细胞的遗传信息和分裂状态变化。
同时,该实验也展示了染色体的重要性和组成结构,加深了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实验课程名称:教师及职称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填报时间年月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 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实验序号实验室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观察小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3、了解微核发生的机制;4、掌握微核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践意义;5、掌握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的一般程序;6、掌握进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并锻炼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1、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增殖能力。
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血淋巴细胞或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而使之停留于中期,同时染色体缩短,轮廓清晰,把收获的细胞进行低渗,固定处理,使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再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片上,使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开,染色后即可观察到染色体。
2、微核(Micronucleus):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
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
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都可用微核试验来检测。
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都可形成微核,但有核细胞的胞质少,微核与正常核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姬姆萨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桔红色。
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数量充足,微核容易辨认,而且微核自发率低,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成为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材料:小白鼠(2n=40)2、器具:注射器(1ml,5ml各一支)、托盘、解剖剪、镊子、吸管、离心管、离心机、载片、滤纸、白纱布小块等。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
取材,收集细胞 低渗 固定、再固定 滴片 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 了解小鼠染色体核型。 认识秋水仙素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器材与试剂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中心体 二、高尔基体
一、中心体(4×10)
马蛔虫子宫横切片全貌
中心体(10×10)
中心体(40×10)
二、高尔基体(4×10)
脊神经节切片
高尔基体(10×10)
高尔基体(40×10)
高尔基体(40×10)
内容与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 预处理
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2~3小时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
取材前2~3h,向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注射浓度随动物种类不同而异。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使分裂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增加中期分裂相的比例。
小白鼠骨骼标本
取出小鼠的后肢股骨,注意不要将股骨剪断,否则容易造成骨髓细胞的流失。
实验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时间:12月20日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实验原理
小鼠骨髓细胞始终保持较强的分裂活性,且细胞数量较多。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时的纺锤体形成,使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停止在中期。注射到动物活体内,可以收集到较多的中期分裂相的骨髓细胞。
作业与思考题
绘制一个你所观察到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简述实验中应注意那些关键问题?
小鼠骨髓染色体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遗传学实验实验名称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成绩________________姓名王大锤实验报告系列年级学号组别时间温度实验原理及目的实验目的1、学习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程序;2、掌握空气干燥法制片方法;3、观察了解小鼠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形态。
实验原理1、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遗传学最基本的技术,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其它技术(如显带、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2、骨髓细胞染色体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
动物染色体制备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
在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的指数很高,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像血淋巴细胞或其它组织需要经过体外培养。
3、空气干燥法指细胞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处理、充分固定和滴片等步骤之后,使载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的方法。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齐U仪器:光学显微镜,2mL注射器,5号针头,10mL刻度离心管,吸管,试管,试管架,载玻片,盖片,离心机,光学显微镜,解剖器具(解剖盘,剪子、镊子)。
材料:小白鼠(Mus musculus 2n=40 ),体重约18-20g (65-90日龄),雌雄皆可。
试剂及其他:秋水仙素溶液(100卩g/mL), 2%柠檬酸钠溶液,0.075M KCl,冰醋酸,甲醇,Giemsa原液, 0.01 M 磷酸缓冲液(PBS, pH 7.4)1•预处理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进行秋水仙素处理。
取骨髓前3-4h给小鼠经腹腔注入秋水仙素(100卩g/ mL)0.3-0.4mL。
2. 取骨髓处死动物,立即取后肢骨。
用剪刀剪掉、清除腿部的皮肤和肌肉,然后从股骨两端关节头处剪下股骨,立即用2%柠檬酸钠溶液冲洗干净。
剪掉股骨两端膨大的关节头,使其露出骨髓腔,用吸有适当量的柠檬酸钠溶液注射器,从一端插入注射针头,将骨髓吹入10mL刻度离心管中,可反复吹洗数次,直至股骨变白为止。
3.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Giemsa染色时网织红细胞呈蓝灰色,称为多染红细胞;而成熟红细 胞染色呈橘红色,称为正染红细胞。
三.实验步骤 1.染毒:昆明种小鼠,环磷酰胺100mg/kg腹腔注射。 2.骨髓液制备和涂片:颈椎脱臼处死动物。解剖后取胸骨或股骨, 去除肌肉,剪去骨骺,将骨髓挤出或冲洗出,滴于载玻片推片。 3.固定:晾干后甲醇固定15秒,取出晾干。 4.染色:晾干后以新鲜配制的Giemsa染液染色5-10分钟,自来水冲 洗,晾干。 5.观察计数:低倍镜选择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区域,油镜下观察 计数。含有微核的PCE/1000个PCE;PCE/NCE。
实验三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中心 公共卫生实验原理 3.掌握镜下辨认微核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细胞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断裂剂或纺锤体毒物作用下,细胞染色体 断裂产生不含着丝粒的断片,或者整条染色体遗失在细胞质中,形 成微核。 染色与主核一致,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圆形或椭圆 形,一个或多个。 在多种细胞中出现。 在红细胞成熟前组后一次分裂后数小时主核排除而微核保留。
红细胞发育过程: 骨髓多能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 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从原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胞需分裂3-4次。形成晚幼红细胞后即不再 分裂,在发育过程中主核排出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含有少 量RNA,甲酚蓝染色成蓝色丝网状。网织红细胞进一步发育,RNA消 失成为成熟红细胞。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 1.PCE/NCE比值约为1(0.6-1.2)。比值小于0.1表明PCE生成严重 受抑制,染毒剂量过大。 2.用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五.实验成功的关键 1.制作良好的骨髓涂片 2.优质的染色
小鼠不同部位骨髓组织病理切片分析.doc
小鼠不同部位骨髓组织病理切片分析ﻭﻭﻭ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骨中,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小鼠不同部位骨髓组织病理切片探究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ﻭ骨髓是机体的主要造血器,由骨髓实质和造血微环境组成,其造血功能的强弱可通过骨髓病理切片反应出来。
当骨髓被致病因素抑制时,骨髓实质分化增殖不良,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均可导致机体造血功能下降。
因此,众多实验研究者通常选择制作骨髓组织病理切片并观察其镜下特点,以此作为检测造血系统损伤的指标之一。
ﻭ在大量实验研究制作小鼠骨髓病理切片时,实验者大多选择将小鼠处死后取其股骨,作为制作切片的主要取材部位,也有研究报道采用取小鼠腰椎骨髓或胸骨骨髓的方法制作骨髓病理切片。
对于选取何处病理组织制作切片最能反映机体的造血功能,尚鲜有报道。
本实验通过选取小鼠不同部位骨髓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其骨髓实质及造血微环境,探寻能够更好反映小鼠骨髓病理变化的部位,为今后动物实验制作骨髓病理切片的取材部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ﻭ 1.1实验动物ﻭ健康SPF级昆明种小鼠10只,雄性,6~8周龄,体重18~22g,由西安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SCXK(陕)2013—001】,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实验室【SYXK(陕)2007—006】中取材。
ﻭ1.2仪器与材料ﻭﻭ E220光学生物显微镜(0lympus)、病理图文系统分析工作站、轮转式切片机、推片与烤片两用器、苏木精-伊红(HE)染液等。
ﻭﻭ1.3方法ﻭﻭﻭ健康SPF级昆明种小鼠10只,适应性饲养7d 后,颈椎脱臼处死并解剖,分别取小鼠胫骨、股骨、颅骨、胸骨、髂骨等5个不同部位制做骨髓病理切片,常规HE染色,40倍光镜下观察并拍照。
2结果ﻭﻭ光镜下各部位骨髓切片均可见不同分化阶段粒、红、巨核细胞,但胫骨、股骨骨髓切片镜下脂肪细胞较多,支架结构较疏松;颅骨、胸骨骨髓切片镜下造血红系、粒系细胞数量较少,微环境排列较松散;唯有髂骨骨髓切片镜下红系、粒系细胞大量存在,分布均匀且排列紧密,血窦和巨核细胞清晰,粒细胞胞浆嗜碱性,增生活跃,并可见核像,骨髓造血组织支架结构紧密且脂肪细胞数量较少,可较好的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实验报告骨髓细胞(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染色体制片技术,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细胞结构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是研究染色体结构、数量及异常的重要方法。
通过染色体制备,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结构,从而分析细胞的遗传特性。
本实验采用小鼠骨髓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细胞分裂阻滞在中期,再进行低渗处理、固定、滴片、染色等步骤,制备染色体标本。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鼠骨髓细胞、秋水仙素、柠檬酸钠、固定液、染色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小鼠处死,取出骨髓组织,放入装有柠檬酸钠的小烧杯中,用剪刀剪碎,使骨髓细胞游离出来。
2. 低渗处理:将骨髓细胞悬浮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适量固定液,再次离心,弃去上清液。
3. 染色:将固定后的细胞沉淀用染色液染色,室温放置10-15分钟。
4. 滴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沉淀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染色质清晰可见,染色体呈X形,可见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2. 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与小鼠的正常染色体数目一致,染色体结构完整,无断裂、缺失、易位等异常。
六、实验讨论1. 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是一种细胞分裂抑制剂,能使细胞分裂阻滞在中期,有利于观察染色体结构。
2. 低渗处理:低渗处理可以使细胞膨胀,便于观察染色体结构。
3. 固定:固定可以使细胞和染色体保持原状,便于观察。
4. 染色:染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染色体结构。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了观察细胞结构的能力。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染色体分析技术,为遗传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七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观察
四、实验步骤
1.预处理:实验前2.5-3小时,按每克体重注射0.02ml, 给小白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
2.断颈处死动物.
3.剥取股骨和胫骨,剔去肌肉组织,剪去两端的股 骨头
4.冲洗骨髓:吸取2%柠檬酸钠,注射器针头插入骨 一端,反复冲洗骨髓,取6ml至离心管中.1000rpm 离心5min,弃上清.
染色体
介于4~5号
介于18~19号
家兔
44
中央、亚中央近端着丝粒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
体,介于5~6号 介于19~20号
六、注意事项
低渗与离心等步骤的操作要轻。 观察细胞的标准为:
1.细胞完整,轮廓清晰,染色体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
2.染色体形态和分布良好。 3.最好无重叠,即使有个别重叠,也要能明确辩认,
制得好的标本应是细胞多、颜色为紫红色。 此时间期细胞由于低渗和固定处理,细胞膜和质 已被去掉,镜下看到的仅为膨胀后呈圆形的细胞 核。分裂期细胞染色体集中在一起,其外也无细 胞膜包裹,染色体之间无重叠,易分辨,臂的长 度适中。但最重要的是分裂相要多。
2012年11月(生技101班)
2012年11月(生技101班)
8.离心:1000rpm离心6分钟,弃上清液。
9.固定II:同固定I。 10.离心:同8离心后,加1mL固定液,吸管吹打成
细胞悬液。 11.滴片: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滴在预冷的载玻
片上,室温晾干 12.染色:10% Giemsa染液染色30分钟
五、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之后的染色体 片(染色体呈紫红色),找出分散适度的中期染色 体图象, 观察小白鼠的染色体形态,统计其染色 体数目。
以免差错。 4.所观察的细胞处于同一有丝分裂阶段,即染色体螺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实验课程名称:教师及职称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填报时间年月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 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实验序号实验室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观察小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3、了解微核发生的机制;4、掌握微核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践意义;5、掌握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的一般程序;6、掌握进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并锻炼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1、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增殖能力。
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血淋巴细胞或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而使之停留于中期,同时染色体缩短,轮廓清晰,把收获的细胞进行低渗,固定处理,使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再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片上,使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开,染色后即可观察到染色体。
2、微核(Micronucleus):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
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
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都可用微核试验来检测。
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都可形成微核,但有核细胞的胞质少,微核与正常核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姬姆萨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桔红色。
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数量充足,微核容易辨认,而且微核自发率低,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成为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材料:小白鼠(2n=40)2、器具:注射器(1ml,5ml各一支)、托盘、解剖剪、镊子、吸管、离心管、离心机、载片、滤纸、白纱布小块等。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掌握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的基本操作步骤。
3. 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的行为和变化。
4. 通过实验验证细胞融合技术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在自发或诱导条件下,合并成为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细胞工程等领域。
目前,常见的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融合、电融合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小鼠脾细胞- 小鼠骨髓瘤细胞- 聚乙二醇(PEG)- 灭活仙台病毒- 电融合仪- 液体培养基- 洗涤缓冲液- 倒置显微镜2. 实验仪器:- 倒置显微镜- 低温冰箱- 恒温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电子天平-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分别培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胞收获: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酶消化,收集细胞,用洗涤缓冲液洗涤,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3. 化学融合:- 将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适量PEG,充分混合后静置5分钟。
- 加入洗涤缓冲液,终止反应,洗涤细胞。
4. 电融合:- 将混合后的细胞放入电融合仪的电极槽中,设定电压和时间参数。
- 启动电融合仪,进行电融合实验。
5. 细胞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6. 细胞观察: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的形态和细胞核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化学融合实验中,观察到部分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双核或多核细胞。
2. 在电融合实验中,观察到部分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双核或多核细胞。
3. 融合细胞的细胞核呈现明显的核仁,且核膜清晰。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验证了细胞融合技术的有效性。
实验7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7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利用动物骨髓进行细胞染色体制片的一般方法,掌握细胞收集、低渗、滴片等技术手段。
观察和了解小鼠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特征。
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对所得切片进行照相。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一个物种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
因此通过染色体分析,可以了解某一物种最基本的遗传指标。
进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般取自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如骨髓、淋巴细胞以及通过人工培养的悬浮液。
如将秋水仙素注射到动物的腹腔内,经肠系膜吸收并可转运到骨髓,结果使正在分裂的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使得染色体停在中期状态,经过处理和制片后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染色体。
这种制片方法是属于侵害性的,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动物来源丰富、动物个体较小的材料。
对于大型动物可以采取骨髓穿刺术获得红骨髓,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血液疾病的研究分析。
对于一些珍稀的鸟类可采用羽髓来制片,方法基本一样。
人类的染色体分析可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细胞材料。
三、实验用具及材料实验材料:体重20克左右的小鼠一只实验试剂:0.075mKCl低渗液、固定液(甲醇:醋酸=3:1)、0.4%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二甲苯实验材料:恒温水浴槽、纱布、烧杯、离心管2支、刀片、镊子、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注射器、离心机、镜头纸光学显微镜、带数码相机的光学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溶液:在做实验前2~3小时,对实验用小鼠按0.1ml/20g小鼠的量对其进行0.4%的秋水仙素注射。
2取材:实验时,用断颈法迅速将小鼠处死,通过解剖取出股骨,用注射器吸取在37℃下保温的低渗液2毫升,将针头插入骨髓腔中冲洗骨髓,使冲洗液从股骨的另一端流出。
收集冲洗液到5ml刻度的离心管中。
3低渗:用吸管将冲洗液吹打几次,然后把离心管放在37℃恒温水浴槽内低渗20分钟。
4固定:之后取出并加1ml的固定液,吹打之后放入37℃恒温水浴槽内固定10分钟。
5离心:然后将1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微核的概念、微核的来源、体内微核试验的实验设计、微核试验检测的遗传学终点;2. 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基本方法步骤,嗜多染红细胞及微核细胞镜下观察;3. 了解微核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及结果的评价;二、实验原理微核与染色体损伤有关,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微核;无论是断片还是整条染色体,其实质都是遗传物质,一但发生畸变,就有能形成遗传物质方面的问题,造成突变,因此,微核的检测实质上就是遗传物质突变的检测,现已被卫生部定为外来化合物毒理检测的—个必检指标;微核试验是观察受试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主要可检出DNA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传统的微核试验是体内试验,它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中的微核;微核可位于多种细胞,但在有核细胞中难与正常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区分,所以只有在无核的红细胞中才易辨认;在骨髓中无核的红细胞有嗜多染红细胞或称晚幼红细胞呈灰蓝或浅蓝色和成熟红细胞呈粉红或桔红色两种,正常情况下嗜多染红细胞占多数,所以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指在红细胞成熟之前,最后一次分离后数小时将主核排出而微核仍保留在细胞质中的细胞,但由于嗜多染红细胞的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因此Giemsa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橘红色,使嗜多染红细胞在染色上与正常RBCNCE有所不同;微核可以由染色体诱裂剂导致的染色体无着丝粒片段所构成,也可以由非整倍体诱发剂所导致的落后染色体形成;三、实验设计1. 动物选择:常用小鼠,体重18~20 g,7~12周龄,每组10只,雌雄各半;2. 染毒途径:原则上与人接触化学毒物相同或相近的途径;3. 染毒次数及取样时间:一般采用两次染毒或多次染毒;两次染毒:第1次染毒后24小时进行第2次染毒,6小时后取样;多次染毒:每天染毒1次,连续染毒5天,末次染毒后24小时取样;4. 剂量选择:至少设置3个剂量组;高剂量组应达到不产生动物死亡的最大毒作用剂量;一般取受试样品1/5、1/10、1/20 LD50剂量;当受试样品的LD50大于5 g/kg时,可取5 g/kg 为最高剂量,以下设3~5个剂量组;另设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可用环磷酰胺50~100 mg/kg或丝裂霉素C10 mg/kg腹腔注射1次;四、操作步骤1. 骨髓液的制备及涂片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胸骨,擦净血污,剔去肌肉,剪去骨骺,将骨髓挤于有一滴小牛血清的清洁载玻片一端,另取一块边缘整齐的载玻片,在血清上轻轻按摩,使骨髓完全混匀,然后以45~50度角快速推片,推片后在空气中晾干;2. 固定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用甲醇溶液固定15分钟,晾干;3. 染色将固定晾干后的涂片用新鲜配制的Giemsa应用液染色10~15分钟,然后用缓冲液冲洗掉玻片上的染色液,晾干;4. 观察计数先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选择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区域,再在油镜下观察计数;嗜多染红细胞PCE通常为灰蓝色,一般被形容成多云的天空;正染红细胞NCE通常呈淡黄、橘黄等鲜艳明亮的颜色;微核多呈圆形,边缘光滑整齐,直径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染色与核质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一个细胞内可出现一个或多个微核;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嗜多染红细胞中出现两个或更多个微核,仍按一个微核细胞计算,并且计数200个细胞中PCE与NCE的比值;五、结果分析及评价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每只动物为一观察单位;每组的雌、雄动物分别计算微核PCE 的均值及标准差;雌、雄动物之间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时可合并计算结果;正常的PCE/NCE比值约为1正常范围为~;如比值<,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抑制;如比值<,则表示受试化学毒物的剂量过大,试验结果不可靠;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应与试验所用动物种属及品系的文献报道结果或者是与研究的历史数据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掌握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的一般程序;
6、掌握进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并锻炼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血淋巴细胞或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而使之停留于中期,同时染色体缩短,轮廓清晰,把收获的细胞进行低渗,固定处理,使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再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片上,使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开,染色后即可观察到染色体。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1、处理:用1.5mg/kg秋水仙素腹腔注射处理小鼠(注射量为0.1ml/10g体重)。即用以上配制的秋水仙溶液按每10g体重注射0.1ml。注射后24小时,可以取骨
2、处死:断颈法处死小鼠。剪刀剪开腿部的皮肤,用镊子夹住小鼠的股骨,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将小鼠的两股骨取出,擦净股骨上的肌肉。去股骨的髋面,将吸有2.2%柠檬酸三钠溶液的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反复几次吹出骨髓细胞,反复吹打直至股骨呈白色,制成细胞悬液。
2
29
25
23
26
24
27
25
24
1
3
24
21
23
20
19
25
22
19
氯化汞
312225 Nhomakorabea20
26
21
23
22
18
2
2
16
22
21
19
20
18
17
15
1
3
13
17
15
16
14
15
17
13
阴性对照蒸馏水
3
2
1
4
3
5
3
9
阳性对照环磷酰胺
40mg/kg体重
38
44
45
40
36
41
43
39
表2对苯二酚对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姬姆萨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桔红色。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数量充足,微核容易辨认,而且微核自发率低,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成为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材料:小白鼠(2n=40)
五、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微核试验数据统计总表1:
受试物
剂量
mg/Kg
组别
各受试小鼠1000个受检细胞中含微核细胞数
1
2
3
4
5
6
7
8
对苯二酚
120
1
38
33
35
37
34
35
36
30
80
2
28
31
30
32
29
28
33
27
40
3
20
25
21
23
28
26
24
22
秋水仙素
3
1
36
33
32
34
35
31
31
37
1.5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
填报时间年月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观察小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3、了解微核发生的机制;
2、器具:注射器(1ml,5ml各一支)、托盘、解剖剪、镊子、吸管、离心管、离心机、载片、滤纸、白纱布小块等。
3、药品:0.15mg/ml秋水仙素,1%柠檬酸三钠,固定液(3份甲醇,1份冰乙酸,临用时现配),Giemsa染液,2.2%柠檬酸钠,0.01M磷酸缓冲液(PBS)pH6.8。
4、生物显微镜、解剖剪、镊子、注射器、载玻片、盖玻片、塑料吸瓶、吸水纸等。
将细胞悬液在1000转/分离心5分钟,弃除上清液。
2、涂片:在离心管中加入少量的小牛血清(约0.3ml)混匀后,按血常规涂片法涂片,长度约2cm ~3cm (涂片时一次涂成)。在空气中晾干。
3、固定:将干燥的涂片放入甲醇液中固定5min。即使当日不染色,也应固定后保存。
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入Giemsa应用液中,染色20min ~30min,然后立即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冲洗。
5、固定(2次):沿离心管壁慢慢加入新配制的固定液6ml,用吸管轻轻吹打均匀,室温下固定5min,1000rpm/min 3min,弃去上清;如此
反复固定两次(共固定3次)。
6.根据管底细胞量的多少,加入新配制的固定液0.3~ 0.8ml,用吸管打均匀,使其形成细胞悬液。
7.滴片:将预冷的载玻片(0℃冰浴),水平或倾斜45°角放置,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从约0.5 -1m高处滴1~2滴到片子上,用口将其吹干,静置使其干燥。
[5]曹佳.微核实验在中国的应用、发展与展望.遗传,2003,25(1)73-76.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与结果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3.实验总结
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年月日
[2]孟紫强,桑楠,张波等.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环境科学学报,2000,20(2)239-243.
[3]耿德贵,王秀琴,刘士旺等.除草剂使它隆对黄鳝细胞的致突变作用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2)103-105.
[4]周晓蓉,李百祥,邱向红等.小鼠骨髓及肝血中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比较.卫生毒理学杂志,1999,13(1)66-67.
2、微核(Micronucleus):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都可用微核试验来检测。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都可形成微核,但有核细胞的胞质少,微核与正常核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组别剂量动物数受检细胞数含微核细胞数微核率P值
(g/kg体重) (只) (个) (个) (‰)
受试物
120
8
8000
对苯二酚
80
8
8000
40
8
8000
溶剂对照(蒸馏水)
8
8000
阳性物对照环磷酰胺
(mg/kg体重)40
6.参考文献
[1]孟紫强,阮爱东,桑楠等.SO2污染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诱发作用.环境科学,2002,23(4)123-125.
8.染色:将干燥的玻片放入2ml吉姆萨原液加入40ml磷酸缓冲液(pH6.8)配成的染液中染色20min,用磷酸缓冲液(pH6.8)冲洗,晾干后镜检。
二、微核试验方法:
1、骨髓的制取:断颈法处死小鼠。用剪刀剪开腿部的皮肤,用镊子夹住小鼠的股骨,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将小鼠的两股骨取出,擦净股骨上的肌肉。去股骨的髋面,将吸有0.85% Nacl生理等渗液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反复几次吹出骨髓细胞。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细胞悬液。
5、封片:用滤纸及时擦干染片背面的水滴,再用双层滤纸轻轻按压染片,以吸附染片上残留的水分,再在空气中晃动数次,以促其尽快晾干,然后放入二甲苯中透明5min,取出滴上适量光学树脂胶,盖上盖玻片,写好标签。
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观察含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如后表)。
3、低渗:将细胞悬液在1000rpm/min离心5min,弃除上清液,留0.5ml摇匀。向细胞液中再加入1%的柠檬酸三钠溶液5ml用吸管轻吹打均匀,在室温低渗30min。低渗期间,配制固定液,即甲醇:冰醋酸为3:1(v/v),置4℃冰箱中备用。
4.预固定(1次):低渗处理后的细胞悬液离心5分钟,留1ml原液,摇匀。加入新配制的固定液至6ml,吹打均匀,固定5分钟,再在1000rpm/min离心3-5min,去掉上清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