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诗歌发展脉络
![诗歌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cae12a44c1c708a1294a441f.png)
初唐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有人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 代诗歌的影响。
三、汉代——汉乐府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 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 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之用。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 辞”。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边塞军旅诗人: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王之涣 崔颢
作家 李白
杜甫
称号 诗仙
诗圣
文学成就
唐代五、七言绝句之最 律诗为唐律之最,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
影响最深远的诗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作家 盛唐
中唐 晚唐、五代
南唐 北宋前期 柳永、苏轼
周邦彦 李清照 辛弃疾 姜夔
词的发展过程/代表 民歌
民间词 花间词(温庭筠、韦庄)
冯延巳、李煜 晏殊、欧阳修 柳永慢词、苏轼题材广泛 解音律,善创调,讲究谋篇
诗 歌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 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 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试论杜甫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试论杜甫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bd7a1e10a8114431b90dd884.png)
诗苑纵横试论杜甫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程广让杜甫是我国自古至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5诗经6、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
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唐王朝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40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杜甫一生,从7岁时的处女作5咏凤凰6(已佚失)到他人生的最后一首诗5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6,共计1400余首诗歌,就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来看,不排除有一些诗歌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或用神话传说、梦境表现思想感情。
但是我们如果从杜甫一生对于现实的态度来看,从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主导倾向来看,从他绝大多数作品的创作方法来看,他却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中现实主义流派最杰出的代表。
他对于现实主义的精神和表现手法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
下面,笔者从杜甫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来探讨他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巨大贡献。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
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0/爱河山0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0,即是/忧国0的更进一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杜甫一生至少40首以上的反映他的爱国情怀的诗歌,按一般史论家给杜甫诗歌创作的分期,是他诗歌创作的第二期即35岁困守长安开始的。
诗人第一次漫游期应试不第,天宝六年(747)又参加了朝廷一次考试,仍失败了。
汉乐府对《诗经》叙事因素的继承与发展
![汉乐府对《诗经》叙事因素的继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02eccd3968011ca2009136.png)
汉乐府对《诗经》叙事因素的继承与发展《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三百零五首诗,孔子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遂后世也以诗三百来指代《诗经》。
《诗经》长于抒情但也存在着大量的叙事因素,更有较完整的叙事诗,其对汉乐府的叙事特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汉乐府民歌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在新的条件下,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叙事诗。
班固《汉书·艺文志》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其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对汉乐府叙事特色的最好阐释。
《诗经》中的多数篇章以抒情为主,叙事因素贯穿其中。
其中我们熟悉的《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诗中大量采用“兴”的手法,但这首诗也存在明显的叙事手法,讲述了某一个故事,有人物,有情节。
《诗经·卫风·氓》更是较完整的叙事诗。
全诗通过倒叙回忆的手法,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塑造了一位忠于爱情、吃苦耐劳的坚强女性形象。
在叙述过程中,穿插着女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是一首抒情色彩浓厚的叙事诗。
《诗经》中的众多篇章表明《诗经》已经具有叙事的基本因素,虽然没有过于复杂的叙述技巧,大多是以时间为序来叙述事件,或截取生活的片段加以陈述,但已经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事件。
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是不同时代的作品,但是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体裁都很相似,体现了汉乐府民歌对《诗经》民歌内容上的继承,《诗经》是我国抒情性民歌的代表,而汉乐府的叙事性是它的最高成就。
《诗经》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尤其是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大。
内容上,汉乐府民歌的现实性是对《诗经》写实传统的继承。
汉乐府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代表作《战城南》和《十五从军征》,而《诗经》中也有许多类似题材,比如“国风“中《邶风·式微》、《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都反映了劳动人民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
教师招聘考试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师招聘考试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中国古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1bc44ab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d.png)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
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孔子《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论语》由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有“至圣”之称。
4、孟子《孟子》孟子,名轲,子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由其及其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的一个高峰。
5、庄子《庄子》庄子,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诗歌的起源发展
![诗歌的起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847b8d7aaea998fcd220e95.png)
诗歌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诗歌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经》,一个是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歌从最初的 4 言发展到汉末出现五言诗歌,曹操是四言到五言过度期的著名诗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歌长足发展,出现了建安七子、陶渊明等诗人群体。
隋唐时期,国家安定,实行科举考试,人民文化素养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诗歌创作迎来了一个巅峰级高潮,出现了一大批杰出诗人,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诗歌创作也进一步发展,七言诗歌成为主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思想更加深刻,感情更加细腻。
五代时期,国家混乱,诗歌进入低潮,宋朝安逸富庶,文人地位提升,诗歌发展又步入一个高峰,宋诗之外,宋词的创作成为诗歌领域里面的新秀。
元明清诗歌创作虽也丰富,但是没有突破唐诗宋词的境界水平。
后来文化改革,提倡白话,产生了新诗,如今诗歌处于一个低潮。
我国古典诗歌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有何特点?我国的古典诗歌的分期大致与我国的历史分期一致,即:先秦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元朝时期,明清时期。
我国先秦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1)语言简洁朴素;(2)大多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内容;(3)赋、比、兴等各种修辞手法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风均已出现;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1)大多辞藻华丽、铺排讲究;(2)形式更加多样,且部分朝形式主义方向发展,近体诗出现;(3)清新的玄言、山水、田园诗得到发展;唐朝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1)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之高妙,达到我国诗歌的最高峰;(2)诗歌反映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3)诗人众多,群星灿烂;宋朝诗歌的主要特点:(1)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词,逐渐取代了原来古体诗、近体诗的正统地位;(2)词的发展比诗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元代诗歌的主要特点:(1)诗词等传统诗歌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又一种新的与戏剧相关联的诗歌形式--- 元曲出现并得到空前发展;(2)元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比之唐宋都相去甚远;我国明清诗歌的主要特点:(1)应制、应酬之作空前繁盛;(2)整体来说,古典诗歌发展走向衰落;汉乐府诗代表作是什么?《木兰辞》唧(j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
![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9368c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9.png)
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篇1摘要:对现实主义诗歌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阐释,以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为例,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以各个诗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作为典型,对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特点,发展过程进行述论,从而深化对唐代现实生活的展现以及理解。
关键词:现实主义发展过程特点影响正文:不同风格的诗歌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而现实主义诗歌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这一类型的诗歌作品。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唐代是我国古诗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类诗就是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
下面我以唐代现实主义诗歌为例分阶段进行论述.(一)初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准备时期。
1.陈子昂:在齐梁文学的流风余韵依旧存在的初唐,能于诗国首先竖起革命的旗帜,以复古为号召者,就是陈子昂。
他提出了“风骨”和“兴寄”,注意到诗的现实主义的问题。
他的《与东方左史纠修竹篇叙》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浅析杜甫写实诗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浅析杜甫写实诗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b2a60478650e52ea54189848.png)
浅析杜甫写实诗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摘要】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处在唐由盛而衰的时代,他的诗写出整个时代的苦难生活的图画,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同时,杜甫在秉承前人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上,也不乏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
【关键词】写实诗;继承;创新杜甫继承了《诗经》、汉乐府、建安诗歌以及陶渊明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实践了陈子昂倡导的“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主张,又与当时的现实主义潮流互为影响。
他大力创作了《北征》、“三吏”、“三别”等一大批充满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篇。
这些作品忧国忧民,洞察时弊,揭露黑暗,又富于理想,在极尽描写现实的基础上又有着浪漫主义的因素,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人民性和现实性的最高成就,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了高峰。
其现实主义创作,突出在写实中注重象喻性;实中藏虚,化景为情;引议论入诗,增强理性及以文为诗,韵语散文化巨细兼融的崭新的审美特质,洋溢着敢于突破诗艺传统的革新精神。
1 写实中的象喻性“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写的是现实景物,但现实景物里能让我们联想到当时的政局,他将意志和理念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所以虽是写实,但很多地方都有象喻性。
杜甫的格律诗有两种不同风格,一是横放杰出完全打破了格律的作品;一是谨守格律但在句法和意象上有拓展和变化的作品。
前者以《白帝城最高楼》为代表,后者则以《秋兴八首》为代表。
杜甫去蜀后,以拗折之笔写拗涩之情,形成了一种横放杰出于格律之外的所谓“拗律”。
《白帝城最高楼》中有散文化句法,而且他把胸中与世多忤的郁闷之情和诗歌拗折的声调自然地结合起来了,那拗折的声调正好配合了他的感情。
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使他的拗律表面上跳出了声律之外,却实在是深入于声律的三味之中。
谨守格律但在句法和意象上有拓展和变化的作品,《秋兴八首》最值得注意。
内容上,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情意已超出了现实是一种艺术化的情意。
现实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历史命运
![现实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历史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b3a4fcc10c22590102029da3.png)
现实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历史命运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的。
当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并未能根除封建主义社会基础。
内忧外患使国家和民族陷于垂危之中。
袁世凯阴谋复辟封建帝制,社会上继续推行尊孔读经,旧文化思想严重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
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深感启蒙思想的迫切需要。
他们利用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的大量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向民众宣扬灌输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进行比晚清维新派、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派更广泛的思想启蒙,由此而发展成五四新文化运动。
这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正有利于新文化的生长,西方列强正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新兴借机和进步思想同时壮大。
各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方法,经一批文学革命的先驱们的实践被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
而自新诗诞生以来,现实主义诗歌一直占着诗坛的主导地位,并呈现着与世谐行的特点。
因此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诗歌即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这一类型的诗歌作品,与后来出现的朦胧派诗歌刚好相反。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
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
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艾青诗艺:一个大时代诗美实绩
![艾青诗艺:一个大时代诗美实绩](https://img.taocdn.com/s3/m/bb58241acc7931b765ce1529.png)
艾青的诗艺:一个大时代的诗美实绩摘要:艾青是中国新诗中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艾青的创作中,现实主义诗歌得到了最高的体现。
作为诗人,艾青十分重视诗美。
艾青的诗在思想、智力、感觉和感情方面提供的经验相当丰富,令人品味无穷,他的诗在意象、词语形体和内在结构等方面有许多匠心独运之处。
它标志着中国新诗可以达到的某种境地,为中国新诗艺术的拓展打开了更大的可能性空间。
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2艾青与郭沫若、戴望舒都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诗人。
如果说郭沫若是中国新诗中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戴望舒是中国新诗中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那么艾青则是中国新诗中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艾青的创作中,现实主义诗歌得到了最高的体现。
作为诗人,艾青十分重视诗美。
他说:“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善的,都是美的,也都是诗的。
”也就是说,美的精神内涵是真与善,而真与善必须是具体成形的,所以诗美又是诗歌创作手法、表现技巧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综合体现。
笔者将从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质、艺术构成、艺术创新三方面探讨一下他的诗美实绩。
的坚持和发展。
他对诗的现实性、思想性和力度的追求,使他的诗的境界站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上,而他对诗的主体性和艺术性的高度重视,则使他的诗在当时显得与众不同,从而把现实主义诗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写对象中,因此他诗中的人物形象都带上了诗人的个性和感情色彩。
艾青对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进行了较为自觉的塑造,贯穿于艾青四十年代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充满了沉重的忧国忧民意识和热切追求光明并甘愿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物形象。
这正是吹号者和号声所具备的生命特征。
那个号兵即使倒在了血泊中,但“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显然是对诗人的暗喻。
除此。
《他起来了》中的那告别了“昨天”的“痛苦”、“呻吟”、“眼泪”而“起来了”,迎来了快乐的“今天”的主人公;《火把》中那从个人小天地走向群众斗争洪流的知识女性唐尼等都罩上了诗人的光影。
【精品】十七、现实主义诗歌63
![【精品】十七、现实主义诗歌63](https://img.taocdn.com/s3/m/fca8e6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8.png)
十七、现实主义诗歌1.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概貌新中国成立以后,现实主义诗歌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发展的历程。
70年代中期以来,现实主义诗歌既恢复了受到严重破坏的诗的传统,又对传统作出了超越性的变革与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期(1976年到1978年)、反思期(1978年到80年代中期)和多样化发展期(80年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
1976年清明前后的天安门诗歌运动,有力地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拉开了新时期现实主义诗歌复甦的序幕。
粉碎“四人帮”后,在时代的召唤下,出现了一批以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缅怀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主义诗作。
如贺敬之的《中国的十月》、艾青的《在浪尖上》、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张志民的《怀陈总》、白桦的《群山耸立盼贺龙》、邵燕祥的《中国又有了诗歌》,以及赵朴初以散曲形式写成的《反听曲》和《故宫惊梦》、刘征的《揭丑四咏》、池北偶的《“四人帮”终于上了“台”》等政治讽刺诗,都激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不过,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艺术上还比较粗糙,无论是批判与揭露,还是怀念与歌颂,都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
随着欢呼的落潮和揭批的深入,诗歌开始了深沉的思考。
1979年前后,出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全面恢复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诗歌逐步摆脱单纯解释生活的旧有套式,开始寻求对社会生活感受、思考的自觉。
一批“归来”诗人以特有的情感方式和思想穿透力,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反思主题。
他们或表达在历史错位时期人们的复杂感受,或对历史进行双重反思,或在对现实进行批判思考的同时,对民族文化及社会发展进程进行解剖。
1985年前后,现实主义诗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即多样化发展阶段。
1985年以来,文学理论界空前活跃,各种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和创作技巧对小说、散文、戏剧、文学、诗歌创作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诗歌中的民歌代表作和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
![诗歌中的民歌代表作和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https://img.taocdn.com/s3/m/48bd583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8.png)
第一课,我们先来讲讲:《诗经》中的民歌代表作与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一)关于诗歌及古典诗歌的两面旗帜1、关于诗歌:中国文学中产生得最早的体裁(原始歌谣),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挥的体裁。
2、我国古典诗歌的两面旗帜:〈〈诗经〉〉:称为“诗”传统或“风”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流与旗帜。
(二)〈〈诗经〉〉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传统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特点)(1)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
(再现性)(2)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
(表现性)2、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我国文学创作中的地位(1)萌芽极早,如原始歌谣中的〈〈弹歌〉〉便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现实主义诗歌,全诗虽然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是原始渔猎时代人们劳动生活的反映。
(2)在我国文学创作中占主导地位。
3、〈〈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流,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即是“风”诗传统的世代相传。
(1)《诗经》》中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有:〈〈国风〉〉中的两周民歌:〈〈豳风。
七月〉〉、〈〈魏风。
伐檀〉〉、《卫风。
氓》、《郑风。
溱洧》等。
“两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大雅。
桑柔〉〉〈〈小雅。
十月之交〉〉等。
风雅:指〈〈诗经〉〉中以民歌和文人讽喻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2)〈〈诗经〉〉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内容上: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
艺术手法上: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3)作品例析: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通“佸”)。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简评: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山村劳动妇女对她久役未归的丈夫的怀念之情。
全诗写得朴素简净、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很自然地令人想起当时社会徭役的沉重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所谓的“野有征夫,家有怨妇”,激起人们对主人公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痛恨。
现代中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现代中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b5c0e3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a.png)
现代中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近代以来,中国诗歌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创新,其中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成为两个重要的流派。
现实主义以真实描绘社会生活为特点,超现实主义则追求超越现实的想象与表现。
这两种风格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各有代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现实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迅以及其他一些作家和诗人就开始探索现实主义的创作。
他们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素材,揭示社会的弊病和人民的苦难。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阿Q正传》等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观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无奈。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犀利的批判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在现代诗歌中,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样深远。
许多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触动。
例如,北岛的《北方的天空》以及余秀华的《零度的情人》等作品,通过对生活琐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现实主义诗歌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对现实的深入观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然而,现实主义并非中国现代诗歌的唯一表现形式。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样在中国现代诗歌中有所体现。
超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的超越和想象的自由,追求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和意象。
例如,北岛的《波兰来信》以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作品,通过对幻想和超验的描述,展现了超现实主义诗歌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以其奇特的语言和意象,引发了读者对诗歌的思考和感悟。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并存,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现实主义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让人们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而超现实主义则通过对超验和幻想的追求,让人们对诗歌的意义和可能性有了更广阔的想象。
这两种风格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相互交织,形成了多样化的创作风貌。
然而,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并非完全独立的两个流派,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交叉与融合。
一些诗人在创作中尝试将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诗歌形式和意象。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ee2b2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9.png)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古代的《诗经》、《楚辞》到现代的众多优秀诗作,都体现了这一传统的深厚积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一、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1.坚守传统诗歌的美学特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传承中,始终坚守传统诗歌的美学特质。
这些特质包括诗歌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和寓意深远等。
在传承过程中,现实主义诗歌汲取了这些传统美学特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2.弘扬爱国主义和人民情怀我国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弘扬爱国主义和人民情怀。
这种精神在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如杜甫的《登高》、陆游的《示儿》等。
在传承这一传统时,现实主义诗歌应继续弘扬这种爱国主义和人民情怀,以反映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繁荣。
3.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态度的反思。
在传承过程中,现实主义诗人应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以诗歌传达出人民的呼声和社会的进步。
二、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发展1.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现实主义诗歌要发展,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例如,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诗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使诗歌更具有时代感和传播力。
此外,现实主义诗歌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诗歌作品,拓展自身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手法。
2.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满足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现实主义诗歌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包括在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进行创新,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可以利用现代汉语的新词汇和新的语法结构,丰富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尝试运用跨媒介的综合性艺术手段,如结合音乐、舞蹈、视觉艺术等,创造出更具有多元性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600a53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b.png)
现实主义诗歌
摘要:
一、现实主义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二、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
三、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四、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一、现实主义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对象,旨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关注人生百态,强调艺术真实的诗歌流派。
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有:关注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现实意义,表现手法多样,真实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风貌。
二、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
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诗和古罗马诗歌。
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先秦时期的《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诗,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宋代的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诗歌,强调个性,关注社会现实;现代的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现实意义。
三、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在世界范围内,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
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鲁迅、郭沫若等,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琵琶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女神》等。
四、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
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创作手法,提高了诗歌的艺术价值,还对社会现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现实主义诗歌揭示了社会矛盾,批判了社会黑暗,关注了民生百态,呼唤了社会改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
![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951817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e.png)
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
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诗经》和《楚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其中《离骚》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到了汉代,乐府诗歌开始流行,其诗歌现实主义风格明显,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唐代时期,古体诗和近体诗开始出现。
古体诗一般采用古风和乐府的形式,如《长恨歌》和《琵琶行》,而近体诗则主要指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等。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等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
宋代时期,古文运动开始兴起,苏轼、黄庭坚等人是代表人物。
他们的诗歌主张写实,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明清时期,戏曲开始流行,出现了大量的戏曲唱词,这些唱词也是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作品。
总的来说,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5fd3620b1c59eef8c7b476.png)
《魏风》中的《伐檀》、《硕鼠》透露 出 的 是奴隶们不甘忍受剥削和压迫, 要求改变
不公平社会状况而发出愤怒的反抗之声, 后者更表示出农奴渴望摆脱苦难, 寻求自 由 、幸 福 生 活 的 愿 望 。其 他 如 《魏 风·葛 》写 一农夫被压榨得无法生活, 只好背井离乡 去流浪讨饭; 《邺风·北风》写由于统 治 者 残暴, 百姓相携逃去; 《小雅·苕之花》写 饥 寒 的 农 夫 哀 叹 生 不 如 死 等 。这 些 诗 歌 大 都 感情真实, 词悲意切, 是当时下层人民心 声 的 写 照 。除 了 对 奴 隶 们 悲 哀 沉 重 的 叹 息 的记述外 , 《诗经》中的一些关于劳动 生 活 的作品, 还以欢快的笔调描绘出当时人们 劳 动 生 活 的 另 一 面 。如 《魏 风·十 亩 之 间 》、 《召 南·采 蘩 》、《唐 风·采 苓 》等 诗 , 也 都 声 调优美, 情景宜人, 在劳动场景的描绘中 展现出劳动者生活欢快轻松的一面。
杜甫诗歌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这些诗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张成恩34xinwenaihaozhe200710上半月新闻爱好者歌扎根于盛唐时代肥沃深厚的土地上挺立在安史之乱狂暴的风雨中是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而骤衰由大治而遽乱这一历史转折关头种种社会景象的一部伟大诗史
继承发扬现实主义和叙事性的汉代乐府诗歌
![继承发扬现实主义和叙事性的汉代乐府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f9ded99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6.png)
继承发扬现实主义和叙事性的汉代乐府诗歌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成为中国⽂学现实主义的⾥程碑,⽽汉代乐府诗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
“感于哀乐,源于事发,观风俗,知厚薄”,为后来诗歌现实主义奠定基础。
《诗经》主要是是抒情⾔志之作以抒情为主,直抒胸臆表达内⼼情感,以少量叙事为辅。
在《诗经》中我们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涉淇,⾄于顿丘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主⼈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物和情节,缺乏对⼀个中⼼事件的集中描绘,⽽在汉代乐府诗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定性格的⼈物形象和⽐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特别是《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着叙事诗的⼀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发,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诗经》以四⾔句式为主,对汉代以前的⽂学作品句式写作有重要影响。
汉代乐府诗歌实现创新进⾏突破打破以往四⾔格式的传统以杂⾔为主,趋向五⾔。
汉代乐府民歌除运⽤《诗经》中的赋⽐兴三种艺术表现⼿法外也运⽤了其他艺术表现⼿法,继承发展和丰富了汉代以后诗歌表现⼿法,丰富了⽇后诗歌创作。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赋⽐兴的⼿法,⽽叙事艺术前所未有,开启了后世乐府叙事诗的先河,影响到魏晋建安⽂⼈诗、南北朝乐府诗和唐代⽂⼈乐府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中国诗歌史上⼀颗璀璨的明珠。
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9f679f0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e.png)
现实主义诗歌【原创版】目录1.现实主义诗歌的定义与特点2.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3.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4.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5.现实主义诗歌的现代意义和价值正文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以真实世界为创作对象,旨在揭示社会现实、反映生活真实的诗歌艺术形式。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现实主义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历程可谓悠久。
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诗,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些作品描绘了古希腊社会的英雄传奇和生活场景。
随着历史的推移,现实主义诗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丁、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均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唐宋时期的诗歌,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它们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次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运动,如徐志摩、朱自清等诗人的作品,它们展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近年来,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市场,许多诗人如北岛、舒婷等,继续发扬现实主义精神,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是巨大的。
它不仅丰富了我国诗歌艺术的形式和内涵,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诗人。
同时,现实主义诗歌对于宣传和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现代社会,现实主义诗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关注时代发展,反映人民生活,传播正能量,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现实主义诗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反思生活的镜子,让我们在诗歌中找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总之,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形式。
它关注时代、反映生活,传承着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587a3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e.png)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20世纪初,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兴起,其中现实主义诗歌更是成为了这股文学潮流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这一时期,中国诗歌出现了从传统文人诗歌向现实问题倾斜的转变,诗人开始以写实生活、描绘社会状况为主题,反对唯美主义、空洞抒情主义。
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诗歌,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要追溯到1917年,以《横眉》一诗为代表的现代诗歌开始走向成熟。
此外,梁实秋的《故乡的冬天》等一批现代诗歌也开始出现,这些诗歌都突出了现实主义精神和复兴民族文化的主题。
1919年,中国的文学界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被称为“五四”文学运动,此时也是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
作为“五四”文学运动的核心,陈独秀发起了“白话文运动”,呼吁用白话文写作,以更好地体现现实主义精神。
同时,以徐志摩、胡适、闻一多、吴宓等为代表的新文学派也开始形成,并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此时期,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分支,而是和现代白话文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一起形成了文学革新的主流。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小塘行古》等诗歌,透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同样重要的是,诗歌开始着力于唤醒人民的觉醒意识,启发人们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注和思考。
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现实主义诗歌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抗战诗歌,成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类诗歌以“反侵略、民族复兴、捍卫自由”为主旋律,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长沙》,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这些诗歌不仅赞美了中国民众的英勇抗战精神,更呼吁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敌人。
总的来说,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就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中诞生的。
它并不是强调虚无、放任感性的“美育”道路,而是积极适应伟大时代变革、肩负振兴民族文化的使命。
正是由于现实主义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不仅能够启迪一代作家和艺术家探索新的精神方向,更能够发挥巨大的社会应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 陆游强烈 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很接近于杜甫的。他始 终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 并不惜为国牺牲。
杜甫 他的诗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 时代的社会面貌。陆游的现实主义诗篇也 自有其特点, 他不是或者很少对客观现实 生活作具体的铺陈、细致的刻画, 而是抒写 个人的主观感受, 往往把巨大的现实内容 压缩在一首短诗里。如《关山月》, 全诗只有 十二句, 却用对照的手法描写了皇帝的下 诏 主 和 、朱 门 的 酣 歌 醉 舞 、战 士 的 亟 思 报 国 和遗民的渴望恢复等方面的情况, 有时甚 至凝结在一两句诗里, 如 “天下可忧非一 事, 书生无地效孤忠”(《溪上作》)、“公卿有 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等句。这种对 现实的高度概括, 陆游有时是通过用事来 进行的。如“不望夷吾出江左, 新亭对泣亦 无人”二句, 便骂尽了南宋小朝廷的文武百 官毫无国家民族观念。因此, 陆游的诗, 一 般说来, 概括性和抒情性很强, 而故事性则 比较薄弱。这主要和他所处的黑暗时代有 关, 他自己就曾说过“躲尽危机, 消残壮志”
杜甫诗歌现存一千四百多首, 这些诗
34 新闻爱好者
XINWEN AIHAOZHE 2007·10( 上半月)
新闻大学
歌扎根于盛唐时代肥沃深厚的土地上, 挺 立在“安史之乱”狂暴的风雨中, 是 艺 术 而 真实地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而骤衰、 由大治而遽乱这一历史转折关头种种社会 景 象 的 一 部 伟 大 “诗 史 ”。 在 其 卓 绝 千 古 的 “三吏”“三别”中, 杜甫更以忧国忧民的复 杂心情, 以“诗史”特有的“实录”的笔墨, 反 映了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 曾遭叛军摧残 的人民, 又经受着官府大肆征兵的苦难; 人 民不满官府的凶残, 却又忍受着痛苦承担 起杀敌卫国的责任。在关注国计民生、反映 国难民怨的过程中, 杜甫还清楚地看到统 治阶级的种种罪过, 因而他的诗所表现的 一个重要内容, 便是抨击统治阶级的穷兵 黩武, 揭露他们的荒淫腐朽, 讽刺他们的昏 庸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杜诗最广泛地 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遭遇, 最真实地表 现他们的痛苦和不满, 最大胆地传达他们 的要求和愿望, 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他们 的 关 爱 和 同 情 。 《兵 车 行 》一 诗 将 人 民 承 受 的兵役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时里正与 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 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耳闻目睹这种深重 的灾难, 作者努力地写作诗歌反映人民的 生活愿望, 不断地在诗中呼喊出人民的心 声: “安得壮士挽天河, 净洗甲兵常不用。” ( 《洗兵马》) “安得务农息战斗, 普天无吏横 索钱。”( 《 的源头
《诗 经 》是 我 国 现 实 主 义 诗 歌 的 源 头, 它如一幅巨型画卷和一首多乐章的交 响乐, 向我们展示出自周朝初年至春秋中 叶 500 多年间的社会风貌。它以生动丰富 的内容和优美灵巧的艺术形式, 为我国古 代文学的发展开创了光辉的起点。
《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 的 社 会 面 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其思想内容表现出 丰 富 性 的 特 点 。它 的 创 作 源 于 人 民 的 所 见 所闻, 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描绘了当时纯朴 的 风 貌 。《诗 经 》中 以 农 业 生 产 和 劳 动 生 活 为题材的诗篇为数很多, 这些诗篇反映了 当时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情形, 让人恍如 见到劳动者的呻吟与歌咏、痛苦与欢 乐 组 成的劳动风俗画。《豳风·七月》即是写 劳 动生活的优秀诗篇。该诗采用铺叙的手 法, 就像一幅素描画, 描绘了当时奴隶们 从春到冬一年辛苦而紧张的劳动和悲惨 的生活, 向我们展示出古代农业社会的真 实 情 景 。奴 隶 们 一 年 四 季 辛 勤 耕 种 、狩 猎 , 为统治者服各种劳役, 甚至他们的家眷还 要 “我 朱 孔 阳 , 为 公 子 裳 ”, 而 且 “女 心 伤 悲, 殆及公子同归”, 连身体也不能保 证 自 由, 随时有被贵族公子们抢占的危险。奴 隶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但自己的生 活 却 非 常 困 苦 : “无 衣 无 褐 ”, “穹 窒 熏 鼠 , 塞向谨户”, “采茶薪雩, 食我农夫”。 这 与 公子贵族们裘马酒肉的生活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可以说 , 《七月》不仅写出了以 农 事为主的多种生产劳动, 而且深刻揭露了 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给下层劳动人民 带来的苦难。
(《沁园春》)这样的话。 到了近代, 诗坛上产生了脱离现实、
倾 向 保 守 的 诗 歌 流 派 。以 龚 自 珍 为 代 表 的 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文学家, 大胆抗衡时 弊, 以自己的创作, 反映现实斗争。特别是 龚自珍的诗, 多着眼于社会现实, 抒发感 慨, 纵横议论, 绝少单纯的自然风景描写, 即使是咏史抒怀, 也往往涉及时事。如其 著名的《咏史》诗: “金粉东南十五州, 万 重 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 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 谋。田横五百人安在, 难道归来尽列侯? ” 鞭挞士风, 隐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 词句 犀利, 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写于晚年的组 诗 《己 亥 杂 诗 》, 也 大 都 是 政 治 抒 情 诗 , 对 封 建 专 制 的 残 酷 、官 吏 的 昏 聩 、军 队 的 腐 败、鸦片的毒害等 , 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 同 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变革、追求真 理 的 满 腔激情。如《己亥杂诗》之五: “浩荡离愁白 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写了诗人愤 然 离 京 后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的坚强性格 与 献 身 精 神 。龚 自 珍 的 诗 歌 突 破 了 清 中 叶 以 来 诗 歌远离现实的沉寂局面, 为近代诗歌的发 展开拓了新路。他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 大 , 柳亚子推崇他是“三百年来第一流 ”的 诗人, 其实是分所应得。
陈子昂在文学上表现出极强的革新 精 神 。他 以 对 建 安 风 骨 所 作 的 理 论 概 括 标 举自己的美学理想, 以齐梁诗歌所作的艺 术批判提出了诗风革新的主张, 强调诗歌 的“风骨”、“兴寄”。所谓兴寄, 是通过对事 务的歌咏来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意见; 而 风骨, 则是将明朗的思想感情透过质朴有 力的语言表现出来, 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 风 格 。陈 子 昂 的 诗 歌 创 作 完 全 摆 脱 了 齐 梁 诗风的影响, 坚持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 他在诗歌中着力摒弃华丽辞藻和对偶形 式, 注重反映丰富深刻的现实生活, 抒发 激越昂扬的思想感情, 创造出雄健质朴的 艺 术 风 格 。他 的 代 表 作 《感 遇 》三 十 八 首 和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 其基 本 内 容 , 就 是 带 有 强 烈 自 我 意 识 的 、充 满 进 取 精 神 的 对 政 治 、道 德 、命 运 等 一 系 列 根 本 问题的观点与思考。“有才继骚雅, 哲匠不 比肩。”“国朝盛文章, 子昂始高蹈。”杜甫、 韩愈的这些颂扬之词, 均高度肯定他在唐 诗发展中的创建之功。
“安史之乱”后, 随着社会 的 急 剧 变 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发生显著的转变。 由于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 乐府诗自觉弘扬风雅比兴传统, 注重反映 社会现实题材, 发挥政治讽喻诗功能, 因 而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 文学史上称之为 “新乐府运动”, 而白居易则是这一运 动 最 杰出的代表。
《魏风》中的《伐檀》、《硕鼠》透露 出 的 是奴隶们不甘忍受剥削和压迫, 要求改变
不公平社会状况而发出愤怒的反抗之声, 后者更表示出农奴渴望摆脱苦难, 寻求自 由 、幸 福 生 活 的 愿 望 。其 他 如 《魏 风·葛 》写 一农夫被压榨得无法生活, 只好背井离乡 去流浪讨饭; 《邺风·北风》写由于统 治 者 残暴, 百姓相携逃去; 《小雅·苕之花》写 饥 寒 的 农 夫 哀 叹 生 不 如 死 等 。这 些 诗 歌 大 都 感情真实, 词悲意切, 是当时下层人民心 声 的 写 照 。除 了 对 奴 隶 们 悲 哀 沉 重 的 叹 息 的记述外 , 《诗经》中的一些关于劳动 生 活 的作品, 还以欢快的笔调描绘出当时人们 劳 动 生 活 的 另 一 面 。如 《魏 风·十 亩 之 间 》、 《召 南·采 蘩 》、《唐 风·采 苓 》等 诗 , 也 都 声 调优美, 情景宜人, 在劳动场景的描绘中 展现出劳动者生活欢快轻松的一面。
二、唐代诗歌集群式创作 发 展 了 现 实 主义的诗歌理论
由于周民歌, 尤其是汉乐府民歌的直
接哺育, 汉末建安时期, 文人们开始写出一 些现实主义的诗歌, 如辛延年的《羽林郎》、 曹操的《薤露行》, 以及王粲、陈琳、曹植、蔡 琰等人的一些作品。但他们都未能充分发 扬现实主义的传统。建安后, 现实主义更逐 渐转入低潮, 晋宋之间, “庄老告退, 山水方 滋”, 梁陈以后, 宫体猖獗, 更脱离现实。至 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 反对齐梁的“采 丽竞繁”, 现实主义诗歌才略见起色。
新闻大学
XINWEN AIHAOZHE 2007·10( 上半月)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张成恩
追溯一下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的发展历程,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 汉乐府诗歌, 从建安文学到杜甫的诗歌, 从 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到陆游、龚自珍 的诗歌传承, 他们均以各自独特的艺术实 践, 体现着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点。
在那些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中, 杜 甫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老 路, 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 自 创新题, 这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 实、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为了 全 面 地反映现实, 杜甫利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 诗体, 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 能, 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仅以七律而 论, 杜甫之前, 大都是用来歌功颂德或唱 和应酬的, 但他却用来反映民生疾苦和国 家大事, 成了讽刺的武器。②
白居易主张诗歌要积极主动干预社 会现实,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不 为文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 为 事而作。”他特别强调, 诗歌在表现内容上
要热忱关心民生疾苦, 如实反映政治弊 端。“是时病革后, 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 痛, 不识时忌讳。”( 《伤唐衢》其二) “不 求 宫律高, 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 愿得天 子知。”( 《寄唐生》) 这样使诗歌切 实 发 挥 “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 根 据 这一原则, 他特别注重诗歌“风雅比兴 ”的 艺术传统, 明确否定六朝以来“嘲风雪 、卖 花 草 而 已 ”的 诗 歌 创 作 倾 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