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云南产乌头属植物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合集下载

乌头类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分析论文

乌头类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分析论文

乌头类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分析论文乌头类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分析褚晶晶(辽宁省阜新市药品检验所阜新 123000)摘要:目的:了解乌头类中药中新鸟头碱、鸟头碱、次乌头碱、新-t头次碱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临床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各种有效成分的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bax XDB C18(250.0×2.lmm,Sum),流动相为O.Ol%氨水溶液一乙腈,流速Iml/min,检测波长240nm,采用LC- MSn法进行生物碱成分的初步鉴定,了解各种成分的含量,将4种生物碱进行加热,分析受热稳定曲线变化情况,给家兔灌服附子,测定入血成分。

结果:新鸟头次碱的热稳定性更好,更适合作为药效指标成分,以新鸟头次碱作为乌头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指标,进样量在0.51,10.2u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2 .1%,RSD= 2.2%(n-6)。

结论:新乌头次碱作为乌头类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热稳定性好,可作为入血成分,具有良好的检测价值,可作为乌头类中药含量检测、赝品区分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有效成分新鸟头次碱鉴别指标乌头类中药是临床常用的一类中药材,包括乌头、附子等,此类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均为生物碱,同时也属于毒性成分,因此以炮制入药,药物的质量对疗效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就此笔者以附子为对象进行了研究,以分析乌头类中药中目前已知的4种有效成分用于治疗和安全性检测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仪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有效成分测定,Agilent1200,乙腈为色谱纯,双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附子从四川江油购入,经鉴定为真品。

2方法与结果2.1生物碱含量测定。

采用LC- MSn法进行生物碱成分的初步测定,根据离子强度大小进行含量判别,结果显示含量新乌头次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

乌头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现况

乌头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现况

乌头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现况提要综述了乌头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乌头;生物碱;含量测定分类号:R 2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615(2000)01-0045-03川乌为毛茛科植物Aconr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Aconitum Kus nezoffii的干燥块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具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

临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近年,又有用于抗癌止痛的倾向。

但是,乌头有大毒,因此,对乌头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生物碱类成份是乌头的主要有效成份和毒性成份。

以下,对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做一综述。

1 总生物碱成份的测定1.1 中和法[1]此法为测定生物碱的经典方法,为1990年版中国药典所采用。

分为直接滴定法和回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终点突破不明显,难于判断;回滴定法灵敏度低,有较大误差。

1.2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2]此法测定终点直观,准确,但受pH影响大,需特殊仪器。

1.3 酸性染料比色法[3~6]是利用生物碱和酸性染料反应生成离子对而进行比色测定的方法。

根据所用酸性染料的不同,又分为溴麝香草酚蓝法、溴甲酚绿法、甲橙提取比色法等。

利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总量时,要注意符合比尔定律的含量范围,水相pH 的选择,呈色的稳定性。

从呈色稳定性考虑,甲橙提取比色法优于溴甲酚绿法。

溴甲酚绿法优于溴麝香草酚蓝法。

1.4 导数分光光度法[7,8]可设定不同的求导阶数以清除干扰组分的吸收。

利用导数分光光度法,样品经乙醇提取后,不经分离即可直接测定,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比较,无显著差别,但该法更灵敏、准确、简便,且提取溶剂乙醇比氯仿对人体更安全。

以上4种总生物碱提取方法,以导数分光光度法最为简便,且分光光度计为常备仪器,因此笔者认为该法对于测量总生物碱为最佳方法,适于药厂使用。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15页
6.局麻作用 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粘膜感觉神经末稍,先兴奋产生 瘙痒与灼热之感,继以麻醉、丧失知觉。乌头碱对神经肌肉 接头活动和神经干复合电位首先是阻遏兴奋神经末稍传导, 高浓度下也可使神经干完全丧失兴奋和传导冲动能力。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16页
7、镇痛作用 含有显著镇痛作用, 临床上用于缓解癌痛, 尤其适合用于 消化系统癌痛;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 产生局部麻醉 和镇痛作用。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4页
C19 二萜碱型生物碱是从乌头属植物中得到最多一类二 萜类生物碱。按照C7 上有没有含氧基团和骨架差异能够分为: 乌头碱型(Aconitines),牛扁碱型(Lycoctonines),7, 17-次裂型(7,17-Seco-type),内酯型(Lactone-type), 热解型(Pyro-type)和重排型(Rearraged-type)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22页
在临床上毒性反应表现: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流涎、腹痛、肠鸣、腹泻,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循环系 统表现为面色苍白, 唇青肢冷或大汗淋漓, 心慌胸闷, 心率迟 缓或节律紊乱, 血压下降以致休克如不及时治疗易引发死亡; 神经系统轻者口、舌发麻, 四肢麻木, 皮肤感觉先减退后消失, 伴有头晕, 头痛、烦躁; 重者全身发硬, 四肢抽搐, 语言及神志 不清, 呼吸先加紧后减慢, 直至麻痹。
生物碱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第2页
乌头类生物碱大都属于四环或五环二萜类衍生物, 都在C18、C19 和C20 位上与一个胺基氮原子相连,按 化合物母核结构能够分为:
01 C18二萜类生物碱

论成药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及铁牛七化学成分

论成药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及铁牛七化学成分

论成药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及铁牛七化学成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形成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潮流,天然植物草药年交易额在世界药品市场中已经突破300亿美元,并且还在持续地增长,但是在有着丰富中药资源的我国,则仅仅占据其中的5%左右。

相关专家研究表明,造成我国中药国际地位不高的原因不仅有出口经营体制不健全、包装不完善、科技含量低以及剂型少等因素,最主要的是由于中药产品质量缺乏稳定性,欠标准化、规范化。

本文结合我国中药市场的发展现状,深入论述了成药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及铁牛七化学成分。

标签:铁牛七;乌头属;成分;测定1.前言毛茛科乌头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一类药用植物资源。

绝大多数的乌头属基本上均是民间药用植物,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主要包括乌头、附子和草乌,雪上一枝篙与铁棒锤近年来也经常性的作为药物应用在成药制剂中。

铁棒锤又被称作是铁牛七,其生长于陕西太白山上,是陕西民间经常用到的一种草药,中药常常将铁牛七的根入药,有大毒,味辛苦,性热,具备着兴奋精神、祛瘀活血、败毒消肿、除湿祛风和镇痛消炎的等功效。

因乌头属药材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双酯型生物碱这类剧毒物质,并且其治疗剂量接近于中毒剂量,所以,为了充分的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及安全,研究成药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及铁牛七化学成分,其现实意义及临床价值是尤为重大的。

2.成药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从总体上来看,成药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酸碱中和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以及气象色谱法等等,以下主要分析了酸碱中和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比色分光光度法。

2.1酸碱中和法酸碱中和法是生物碱测定的经典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回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

酸碱中和法具体指的是结合生物碱的碱性,加入定量指示剂及酸液,用氢氧化钠进行回滴定,亦或是用酸直接滴定。

直接滴定法往往无法明显的突破终点,给判断带来困难,而回滴定法则误差较大且灵敏度不高。

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测定

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测定

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测定
乌头碱是一种含氮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属植物中,如乌头、白附子等。

测定乌头碱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酸碱滴定法:将待测样品加入酸性介质中,使乌头碱转变为酸性溶液,再加入酸性碘化钾溶液,溶液呈现深蓝色,用硫酸滴定至溶液颜色变浅为止,根据滴定所需的硫酸量计算乌头碱的含量。

2. 气相色谱法:将待测样品经过提取和洗涤,得到乌头碱的纯化样品。

然后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测定乌头碱的含量。

3. 高效液相色谱法:将待测样品经过提取和洗涤,得到乌头碱的纯化样品。

然后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通过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测定乌头碱的含量。

4. 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酸性溶液中,然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光谱,根据乌头碱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计算乌头碱的含量。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乌头碱的测定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要求来确定。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

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5∶8),B为0.1 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 mL 加冰醋酸0.5 mL),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 ℃。

结果乌头碱在0.072~0.648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29%,RSD=1.25%;新乌头碱在0.062~0.648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0.85%;次乌头碱在0.064~0.384 μg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1.07%;苯甲酰乌头原碱在0.056~0.672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0.61%;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0.055~0.993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1.10%;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0.078~0.702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1.38%。

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复方藤乌软膏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6 aconitum alkaloids in compound Tengwu Ointment. Methods Chromatographic column was Aglient XDB-C18 column (4.6 mm × 250 mm,5 μm),with the mobile phase A of acetonitrile- tetrahydrofuran (25∶8),phase B was 0.1 mol/L ammonium acetate solution (0.5 mL acetic acid added to the 1000 mL)with gradient elution;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35 nm;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25 ℃. Results Aconitine was in the good linear range of 0.072-0.648 μg (r=0.999 5),with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99.29%,RSD=1.25%. Mesaconitine was in the good linear range of 0.062-0.648 μg (r=0.999 5),with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99.12%,RSD=0.85%. Hypaconitine was in the good linear range of 0.064-0.384 μg (r=0.999 8),with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99.57%,RSD=1.07%. Benzoylaconine was in the good linear range of 0.056-0.672 μg (r=0.999 2),with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98.11%,RSD=0.61%. Benzoylmesaconine was in the good linear range of 0.055-0.993 μg (r=0.999 9),with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99.27%,RSD=1.10%. Benzoylhypaconine was in the good linear range of 0.078-0.702 μg (r=0.999 8),with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99.08%,RSD=1.38%.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sensitive,repeatable and accurate,which can b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aconitum alkaloids in compound Tengwu Ointment.Key words:compound Tengwu Ointment;aconitine;mesaconition;hypaconitine;benzoylaconine;benzoylmesaconine;benzoylhypaconine;HPLC復方藤乌软膏是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伤科专家与药学人员遵循中医药理论共同研制的传统中药制剂,由鸡血藤、生川乌、生草乌、自然铜等组成,具有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运动劳损、急性扭伤、挫伤、闪伤及轻度骨折引起的疼痛,临床应用30余年疗效较好。

乌头属植物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研究Ⅱ

乌头属植物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研究Ⅱ

摘要 : 目的
建 立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测 定 多种 乌 头 属植 物 生物碱 的 方 法 。方法 X ra P ( 5 × Ter 5 m, 2 0 MR

46 . mm) 色谱 柱 ; 流动相 为 乙腈 : 0 3 mmo/ lL碳 酸 氢铵 梯度 洗 脱 ; 流速 1 0 / n 检 测 波 长 2 3 m。结 果 . mlmil 3n
酰基一4苯 甲酰 基 生 物 碱 的研 究 , 乌 头 碱 、 1一 如 中乌 头
碱、 次乌头碱等E 4 l]  ̄ 而对 8( 乙酰基-4茴香酰基生 一I ) 1一
物碱 的研究 甚少 , 如滇 乌碱 、 茎 乌碱 甲、 粗 黄草乌 碱 丙 等 , 们 是 黄 草 乌 A. vl oiinm、 草 乌 A. 它 i r au 紫 m n
方 法可成 功应 用于黄草 乌 、 紫草 乌 、 短距 牛扁 、 山乌 头 4种 乌 头属植 物 生物 碱 成分 分析 。结论 保 提 示乌 头属 植物 中毒案件 检验 应 注意是 否含 有 8( 乙酰基一4茴香 酰基生物碱 。 一) I 1一
关 键 词 : 乌 头属 植 物 ; 物碱 ; 生 高效 液 相 色谱 中 图分 类 号 : F 9. 文 献 标 识 码 : D 751 A 文 章 编 号 : 0 83 5 ( 0 80 —000 10 -60 20 ) 20 1—2
维普资讯

技 术 交 流

型童堇
生高 效 液 相 色 谱 研 究 I I
王朝 虹 李 虹。 (. , 1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北京 103 ; . 008 2云南省公安厅刑警总队, 昆明 600) 600
d lv y 、 ea a i短距 牛扁 A.be i laa u rvc cr tm保 山乌 头A. a

乌头类药材中的生物碱质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乌头类药材中的生物碱质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9年10月乌头类药材中的生物碱质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59乌头类药材中的生物碱质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钟达财(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乌头类中药是一种兼具“毒效双性”中药,具有回阳救逆、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等功效,但服用过量易中毒,甚至死亡,每年服用乌头类中药中毒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

乌头生物碱分析方法对于医学诊断及刑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简述了乌头类生物碱的毒理作用,综述了乌头类药材中的生物碱不同的质谱技术,比较了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乌头类生物碱的质谱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乌头生物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在2015年以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国 家越来越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疼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疾病,在 传统中药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附子有毒,纯品乌头毒死一个成年人剂量为2 ~3mg,每年临床上因乌头碱中毒死亡的案例数以万计。

因此,为更好使用附子类中药,就必须充分了解附子类药材功效成分及有毒成分,而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代谢组学、蛋白质分析、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乌头类中药是乌头类药材及其制剂的统称,按学名可分为附子、草乌、川乌等[1],乌头类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有祛风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等功效,用 于治疗经中医诊断患有风寒湿痹、心腹冷痛、肾阳虚衰等病症的患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此类中药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免疫抑制、降血压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现代医学诊断为慢性风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2'3]。

乌头类药材是典型的“毒效双性”中药,其药效成分主要为二萜类生物碱,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醇胺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药效活性好,但毒性强;单酯型生物碱药效活性好,毒性小,是临床应用中最主要的药用成分;醇胺型生物碱毒性、药效性都弱[4],研究表明,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与配伍方法可以达到减轻乌头类中药的毒性,达到增强药效活性的目的,但缺少统一的解毒标准,且因为个体差异,中毒剂量也不同,每年因炮制、误服或投毒等原因引起中毒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而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可实现样品中多组分同时测定等特点。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述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述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述作者:杨宁线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12期摘要:乌头属植物虽然具有很强的毒性,但由于其显著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查阅了乌头属药用植物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乌头类中药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药;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毛茛科(Ranu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L)植物全世界约有30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中我国乌头属(AconitumL)主要有27种[1]。

在乌头属块根的种类中,多数是有毒的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均为二萜类生物碱。

本文对乌头类中药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状况综述如下:一、资源分布毛茛科约50属,2000种植物,分布全球,以北温带为多。

我国42属800余种,分布全国;已知药用30属,近500种。

其中比较大的有毛茛属、乌头属、铁线莲属、黄连属[2]等。

乌头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华北西南等;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其中四川,陕西大量栽培。

贵州地处亚热带地区,境内分布有四个种,包括花葶乌头(Aconitum scaposum)、岩乌头(Aconitum racemulosum)、昆明乌头(Aconitum vilmorinianum)和鞘柄乌头(Aconitum vagiratum)。

二、化学成分乌头类中药具有显著镇静作用,其镇痛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其中乌头类生物碱,如乌头碱(AC)、中乌头碱(MAC)、3-酸乌头碱(AAC)、次乌头碱(LA)、N-脱酸刺乌头碱(DLA)、滇乌头碱(TI)等[3]。

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出来的乌头生物碱进行结构鉴定,目前已发现乌头属中药含有400多种生物碱。

有人从瓜叶乌头根中分得氨茴酰牛扁碱、牛扁碱、8-酰滇乌碱、伪乌头宁、chacontine、尼奥宁、senbusine、6-表弗斯生、滇乌碱、印乌碱、查斯曼宁等12个C19二萜生物碱[6];工布乌头的块根中黄草乌碱丁、黄草乌碱丙等9个C19二萜生物碱[4]。

大理紫乌头的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大理紫乌头的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Fig. 1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 6 from Aconitum episcopale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试剂和材料
仪器 型( , , 1 1 1
Bruker DRX600 Bruker Karlsruhe
德国)核磁共振仪;亚荣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
( , , , ; 1. College of Scienc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 , , ) 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 , Abstract To study the diterpenoid alkaloids of Aconitum episcopale silica gel was employed to separate diterpenoid alkaloids from ( ) the roots of this plant. NMR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the pure compounds. Six diterpenoid alkaloids DAs inclu , (), (), (), (), ding five C19 aconitinetype DAs talatisamine 1 14acetyltalatisamine 2 vilmorrianine C 3 8deacetylyunaconitine 4 inda (), () conitine 5 and a C20 hetidinetype one sczukininc 6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A. episcopale. Compounds 3 ~ 6 were isola

乌头碱

乌头碱

4、对运动神经和颈上神经节的作用 C-18 位的苯甲酸酯基上的苯甲酸酯上的邻甲基丁二酸内 酰胺基对受体亲和力影响很大,若离去或开环都会使活性显 著降低,C-7、C-8 位的偕羟基对活性影响较弱。C-18 上的 酯基影响着生物碱与 Ach 能 N 受体在神经肌肉结合处突出 的亲和力,若失去则毒性及效力均大大降低。
4、抗炎作用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 乌头碱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口服能明显 对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和小鼠后踝关节肿, 抑制蛋清、组 织胺等致炎剂引起的皮肤渗透性增加,减少受精鸡胚浆膜囊上 肉芽组织形成。但临床抗炎效果目前尚无法得到证实。
5、免疫抑制作用 乌头碱对免疫器官的影响和体液免疫均呈免疫抑制作用。 它能对T细胞及其亚群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B细胞功能。 且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停药后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正是由于乌头属二萜生物碱的毒性,若想将其应用 于临床,首要问题是消除其毒性。 《中药炮制学》教材中记述的双酯型乌头碱的水解 过程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 碱位上的乙酸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 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其毒性为双酯型乌头碱的 1/50 ~ 1/100;再进一步将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 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 原碱,其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0 ~ 1/4000。 另一个过程可能是由于在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 上的乙酰基,生成脂碱,从而降低了毒性。
在临床上毒性反应的表现: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 吐、流涎、腹痛、肠鸣、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唇青肢冷或大汗淋漓,心慌胸闷, 心率缓慢或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以致休克如不及时治疗易引 起死亡; 神经系统轻者口、舌发麻,四肢麻木,皮肤感觉先 减退后消失,伴有头晕,头痛、烦躁; 重者全身发硬,四肢 抽搐,语言及神志不清,呼吸先加快后减慢,直至麻痹。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雪上一枝蒿中6种乌头属生物碱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雪上一枝蒿中6种乌头属生物碱含量

第49卷第8期2021年4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 49 No. 8Apr. 202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雪上一枝蒿中6种乌头属生物碱含量曹红云I,何雨桐彳,牛延菲1,徐怡打陈丽1,游燕I(1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省中药和民族药新药创制企业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111;2云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云南昆明650106)摘 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雪上一枝蒿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等6种乌头属生物碱的含量。

采用Thermo Acclaim 120 C 18色谱柱,以乙睛:四氢咲喃(25 : 15)和0. 1 mol • L 醋酸钱溶液(每1000 mL 加冰醋酸0. 5 mL )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l.OmL • min'1 ;柱温30 t ;检测波长235 nm o 结果显 示,6个成分分离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3. 26% ~ 102. 03% , RSD 为0.23%~2.87%。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雪上 一枝蒿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关键词:雪上一枝蒿;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9677(2021)08-0093-04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ix Aconitum Alkaloids inAconitum brachypodum by HPLC **基金项目: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生物医药重大专项(2018ZF011)。

第一作者:曹红云,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药分析。

通讯作者:游燕,女,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药分析。

CAO Hong_yu 『,HE Yu-tong 2, NIU Yan-fei 1, XU Yi 1, CHEN L# , YOU Yan 1(1 Yunnan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Yunnan Province Company Key Laboratory for TCM and Ethnic Drug of New Drug Creation , Yunnan Kunming 650111 ; 2 Yunnan Drug and Medical DeviceEvaluation Center , Yunnan Kunming 650106, China)Abstract : An HPLC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six kinds of Aconitum Alkaloids in Aconitum brachypodum : benzoylmesaconine , benzoylhypaconine , benzoylaconitine , mesaconitine , hypaconitine and aconitinewas establish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on an Thermo Acclaim 120 C lg column withthe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 : tetrahydrofuran (25 : 15) and 0. 1 mol • L _1 ammonium acetate solution (0. 5 mL acetic acid in per 1000 mL) in a gradient elution. The flow rate of the mobile phase , detection wavelength and column temperature were set at 1. 0 mL • min -1, 253 nm and 30 £ ,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resolution of 6 components determined was good, the recoveries were 93.26% ~ 102.03% , and RSD were 0.23% ~ 2. 87% . The method is simple ,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of Aconitum brachypodum.Key words : aconitum brachypodum ; mesaconitine ; hypaconitine ; aconitine ; benzoylmesaconine ; benzoylhypaconine ; benzoylaconine ; HPLC ; contents雪上一枝蒿为毛萇科植物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的干燥块根⑴。

乌头类中药化学成分及其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乌头类中药化学成分及其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中的总生物碱 的含 量 。此方法 的优 点是简 单易行 ,不需 要很 昂贵 的仪器设 备 ,容易普及 ;缺 点是操 作方法 比较 麻烦 ,如果操作 的平行性不好 ,会使误差较大 。
l 乌 头类中药化学成分 的研 究概 况 附 子 来 源 于 毛 莨 科 乌 头 属 植 物 乌 头 A or m cnt u c r i a l e x的侧 生子根及加工 , am c e i b . h iD 是众 多乌头类 中药中最 常用 的一类 ;川乌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 o r m cnt u c r i al ex的干燥 母根 ;草乌 为毛茛科植物北乌 amc e iD b . h i 头 A o i mk seo i ecb的干燥块根L。 cnt nz i . u u i f R h 2 J 附子 、川乌及草乌 中共同的化学成分有:双酯型生物 碱 ,如乌头碱 ( oin ) Acnt e 、新乌头碱 ( s oin ) i Mea nt e 、次 c i 乌头碱( y aoin)胺醇类生物碱 , H pcnt e; i 如尼奥灵( 新乌宁碱 , N oi ) el e、塔拉乌头胺 ( a t a n ) n T li mi ;二萜类生物碱 ,如 az e 北乌碱 ( e ui ) B i t e 、去氧乌头碱 ( oy cn i ) w n Dexao i e 。 t n 从毒性角度来看 ,乌头类 中药 中的主 要毒性成分为 双酯 型生物碱 ,单酯型生物碱和胺基 醇型生物碱 。其 中 双酯 型生物碱的毒性最大 ,主要有 乌头碱 、新乌头碱和 次乌 头碱 三种 ,属 于难溶于水 的脂溶 性成分 ;单酯型生 物碱 是双 酯型生物碱 c 8位上的 乙酰基水解 失去一分子 乙酸后 的产 物 。属 于亲水性成分 ,毒性较 小 ,为双酯型 生物碱 的 1 0 ;胺 基醇型生物碱 是酯型生物碱 C1 / 00 2 4 位上苯 甲酯 酰基水解失去一 分子苯 甲酸后 的产物 ,属强 亲水性成分 ,毒性甚微 , 是双酯型 生物碱 的 1 0 仅 /0 0 2 1 0 。 常认为这三类 生物碱 既是乌头类 中药 的有效 /00 通 4 成分 ,也是 它们 的毒性成分 。 J 2 乌头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21 酸碱 中和 法 原理:利用生物碱 的碱性 ,用酸直接 . 滴定或加入定量酸液及指 示剂 ,用氢氧化钠液 回滴定 , 根据 消耗 碱液 的 体积计 算 出乌 头类 总 生物碱 的含量 。 19 年版 、19 90 9 5年版、2 0 0 0年版 、2 0 年版 、2 1 05 0 0年 版 《 中国药典 》一 部中对 制川乌、制草乌 中乌头类 总生 物碱 的含量测定均采用此方法 。 方法:取本品中粉 1g 0 ,精密称定 ,加 乙醚. 三氯 甲 烷 ( :)的混合液 5 ml 31 0 与氨试液 4 ,密塞 ,摇 匀 , ml 放 置过夜 ,滤过 ,药渣加 乙醚一 三氯 甲烷 5 ml 0 ,连续振摇 l, h 滤过 , 药渣用 乙醚一 三氯 甲烷洗涤 3 ~4次, 每次 1ml 5 , 滤过 ,洗 液与滤 液合并 ,低温 蒸干 。残 渣加 乙醇 5 ml 0 使溶解, 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 ( .1 l 1ml水 1ml 0 mo L) 5 , 5 0 /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黄草乌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在中药材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

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是黄草乌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不同产地的黄草乌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因素会影响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因此对不同产地的黄草乌进行成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野生和栽培的黄草乌之间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差异尚不明确,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HPLC测定方法,对比云南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黄草乌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为进一步研究黄草乌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黄草乌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在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HPLC测定方法,可以准确测定黄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并对比分析不同产地黄草乌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差异。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黄草乌的药用价值和品质特性,为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野生与栽培黄草乌的差异,可以为黄草乌的栽培种植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促进黄草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进一步探究黄草乌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奠定基础,为黄草乌的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

2. 正文2.1 不同产地黄草乌的采集和处理不同产地黄草乌的采集和处理是本研究的重要步骤。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们选择了云南不同产地的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作为研究对象。

野生黄草乌主要生长在云南的山区,采集时需要注意保护野生资源,避免过度破坏。

而栽培黄草乌则是在农户自家的地块进行种植,采集时记录种植地的基本信息,如土壤类型、施肥情况等,以便后续分析。

采集时要选择外观完整,未受损的草乌,避免因损伤而影响药材的质量。

采集后,要立即进行处理,将草乌清洗干净并晾干或进行初步加工,以防止发霉变质。

川乌、草乌、附子及其复方制剂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研究概况

川乌、草乌、附子及其复方制剂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研究概况

川乌、草乌、附子及其复方制剂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研究概况提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川乌、草乌、附子及其复方制剂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研究概况。

川乌、草乌、附子及其炮制品均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的常用中药。

中医认为这些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头类中药具有镇静、镇痛、强心、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由于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而且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

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国内外学者在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 分光光度法1.1酸性染料比色法赵玉梅等[1]选择溴麝香草酚蓝作为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骨痹痛散中乌头总生物碱含量,以乌头碱(12.06mg/50ml,0.05mol/L H2SO4)作对照,提取液于波长412nm处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出乌头总碱含量。

平均回收率为97.54%。

乌兰娜日等[2]选择溴甲酚绿为酸性染料,以乌头碱(10mg/100ml,氯仿)作对照,于波长(415±1)nm处测定附子理中丸中乌头总碱含量。

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43%。

王海孙等[3]选择文献[2]的条件测定风湿骨痛酒中乌头总生物碱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8.58%,RSD为1.83%,因处方中有麻黄,所以提取液在水浴上挥去溶剂后应在105℃烘1h以使麻黄碱挥发,排除干扰。

陶建生等[4]选择溴甲酚绿为酸性染料,以乌头碱做对照于波长416nm,处测定止痛酊中乌头总碱含量。

平均回收率为96.9%,RSD为3.0%。

杨云[5]以溴麝香草酚蓝为酸性染料,波长408nm处测定附子理中口服液中乌头总生物碱含量,平均回收率96.79%。

1.2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龙沛霞等[6]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制川乌、制草乌及附子中乌头生物碱含量。

测得结果与中国药典(1995年版)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而该方法操作起来更简便。

1.3 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徐思文[7]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三七伤药片中总生物碱含量,样品和标准品溶液在波长(238±2)nm和(246±2)nm处有相应的吸收谷和吸收峰,而阴性对照光谱呈近平行线,不干扰样品中乌头总生物碱的定量分析。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引言黄草乌(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又名黄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

其根和根茎被用作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降火明目等功效。

黄草乌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草乌素和黄草乌苷等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由于野生黄草乌资源日益减少,目前人工栽培的黄草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野生和栽培黄草乌的品质和活性成分含量是否相近,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从而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野生黄草乌样品取自云南省怒江州和迪庆州的高海拔山地,栽培黄草乌样品取自云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市的人工种植基地。

共收集20份野生样品和20份栽培样品。

2. 仪器与试剂HPLC仪器:Agilent 1260系列;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18柱(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35:65,体积比);标准品:黄草乌素、黄草乌苷、黄草乌碱标准品;其他:乙腈、二氯甲烷、磷酸。

3. 样品制备将黄草乌样品研磨成粉末,称取0.5 g样品,加入10 mL乙腈-水(60:40,体积比)混合溶液,并用超声波处理30 min,离心收集上清液,取上清液过滤,取滤液3 mL,加入2 mL二氯甲烷,振荡振荡30 s,静置分离,取上层水相用磷酸溶液调pH为2,离心,上清液过滤,取滤液进行进一步测定。

4. HPLC分析条件色谱柱温度:3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与讨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HPLC方法对野生和栽培黄草乌中的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含量差异。

我们发现野生黄草乌中的黄草乌素、黄草乌苷和黄草乌碱含量较高,且样品之间的含量差异较大。

龙头乌头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龙头乌头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龙头乌头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陈建文;罗士德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1995(26)5
【摘要】从云南丽江地区产龙头乌头中一共分离到8个二萜生物碱,经鉴定为查
斯马宁、滇乌碱、龙头乌头碱甲、乙和黑乌弱碱、查斯马可宁定、德索灵和德靠辛。

后4种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总页数】3页(P228-230)
【关键词】龙头乌头;查斯马可宁定;德索灵;黑乌弱碱;德靠辛
【作者】陈建文;罗士德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高乌头和彭州岩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彭崇胜;王建忠;简锡贤;王锋鹏
2.大理紫乌头的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J], 沈晓静; 马俊蓉; 王志斌; 毛林江; 徐佳宇; 范江平
3.直缘乌头地上部分非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刘佳;杨树超;杨崇康;张莲;罗启鹏;沈勇
4.丽江乌头根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J], 刘为;任佳俐;李信瑜;陈琳;黄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引言黄草乌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不同产地的黄草乌可能会受到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

对不同产地的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黄草乌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野生黄草乌和栽培黄草乌样品,分别来自云南不同产地。

2.仪器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电子天平、超声波提取仪等。

3.试剂:甲醇、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等。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野生和栽培黄草乌样品分别晒干,粉碎成粉末状备用。

2.提取样品:取适量粉末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得到黄草乌提取液。

3.色谱分析:将提取液通过HPLC进行分析,测定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

4.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和生长方式下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差异。

结果与讨论经过HPLC测定分析,得到了不同产地和生长方式下黄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数据。

结果显示,野生黄草乌中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高于栽培黄草乌,且不同产地的黄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差异可能与土壤成分、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展望基于本研究结果,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野生和栽培黄草乌的生物碱成分差异,探索其药效差别,为更好地利用黄草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也可以结合土壤肥料、种植环境等因素,探究其对黄草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机制,为黄草乌的种植和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种云南产乌头属植物的生物碱成分研究乌头属(Aconitum)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全球约350种,分布于北温带。

我国约170种,其中76种民间药用,多用于镇痉、镇痛、祛风湿和解热。

二萜生物碱是该属植物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也被认为是特征化学成分。

二萜生物碱复杂的分子结构和显著的生理活性,吸引着天然药化研究者广泛而持久的关注。

本论文第一章至第六章对六种云南产的乌头属植物黄草乌(A. vilmorinianum Kom.)、宾川乌头(A. duclouxii Levl.)、保山乌头(A. nagarum Stapf)、剑川乌头(A. handelianum Comber)、玉龙乌头(A. stapfianum Hand.-Mazz.)和独龙乌头(A. taronense Fletcher et Lauener)的化学成分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材料和手段,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和X-单晶衍射技术,从六种乌头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31个化合物。

所得的二萜生物碱有107个,结构类型涉及C18-高乌宁碱型、C19-乌头碱型、C19-7,17-次裂型、C19-牛扁碱型、C20-光翠雀碱型和C20-纳哌啉型,其中有19个新的生物碱,包括两个新颖的二萜生物碱骨架:vilmorine A分离自黄草乌,其B环中C(8)-C(9)键断裂重排为C(8)-C(10)键而形成六元B环;保山乌头中得到的nagarines A和B,其D环C(8)-C(15)键断裂而开环。

同时也探讨了这两类新骨架C19-二萜生物碱可能的生源途径。

其他16个新化合物分别为1个苯甲酰胺衍生物,1个C18-高乌宁碱型,1个C20-光翠雀碱型,2个C19-重排型及11个C19-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

此外,还对所得二萜生物碱的植物化学分类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第七章对所得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筛选。

第八章归
纳总结了2009年至2016年间乌头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最新报道的乌头属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来源及生物活性等。

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乌头属植物二萜生物碱的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进一步为乌头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云南省特色药用草乌资源的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为乌头属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