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诗意

合集下载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悠然自得地垂钓,就算下了雨也不回家。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此词选自《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张子和,字子同,早年出仕,唐肃宗时因事贬官归隐乡里,浪迹江湖,寄情山水,自谓“烟波钓徒”。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八月,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舟访谒,次年三月,颜真卿与名士时贤饮宴,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席上诗酒唱和,张志和首唱,唱的便是《渔歌子》五首。

曾一度散佚,幸有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保存,流传至今。

此词是五首中的一首,其余四首被此首所掩,流传不广。

在盛、中唐时代,词还处在发展初期,形式上与诗相异不大。

此词乍看很似七言绝句,唯一的不同,只是第三句分成二个三字句。

然而,诗词已分界,词是配合曲调来演唱的,且有特定的曲子调名,此词的曲子名就是“渔歌子”,今存唐《教坊记》记载有此调名。

后来曲子失传,调名就成了词的词牌,此处“渔歌子”就是此词的词牌。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西南。

渔歌子的诗意很简短

渔歌子的诗意很简短

渔歌子的诗意很简短1.渔歌子诗意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2.渔歌子的诗意简洁版是什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释义: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渔歌子古诗诗文诗意

渔歌子古诗诗文诗意

渔歌子古诗诗文诗意
《渔歌子》的意思:西塞山前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江边两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头戴青色斗篷的渔翁,身披着一件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古诗《 渔歌子》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 渔歌子》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渔歌子》【唐】张志和翻译及读后感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之一,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读后感:
原文《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翩翩飞翔,桃花在流水中摇曳,鳜鱼在水中肥美。

身穿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无需归去。

读后感: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

作者通过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青箬笠、绿蓑衣则增添了一份朴素和清新的氛围。

诗中透露着一种恬淡之美,仿佛置身于山水间,感受着自然的宠爱。

诗人通过描述身着青箬笠、绿蓑衣的形象,似乎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之中,与风雨共舞,与山水共存。

整首诗简短而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斜风细雨中的“不须归”更显得一种豁达和释然,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亦或是对俗世纷扰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渔歌子》通过朴素的诗意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淡泊的感觉。

渔歌子的翻译简短

渔歌子的翻译简短

渔歌子的翻译简短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全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扩展资料: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翻译及赏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翻译及赏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勐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

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

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

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勐涨,鳜鱼正肥时。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渔歌子作者: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张志和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

著有《玄真子》集。

► 13篇诗文96猜您喜欢过温汤唐代:李治温渚停仙跸,丰郊驻晓旌。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渔歌子1张志和西塞山2前白鹭3飞,桃花流水鳜鱼4肥。

青箬笠5,绿蓑衣6,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鳜鱼:一江一南又称鳜鱼,肉质鲜美。

5箬笠:竹叶竹篾做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西塞山前,成群的白鹭展翅飞翔,一江一南的桃花盛开,飘落到水面上的花一瓣随着流水漂去,水中的鳜鱼肥一美无比。

头戴青笠、身披绿色蓑衣的老渔翁,一心沉浸在垂钓中,忘记了斜风细雨的侵扰。

【垂钓之美】垂钓是一种乐趣,在张志和这首《渔歌子》里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诗意的山水垂钓图画。

春一江一三月,白鹭腾飞,桃花盛开,流水淙淙,烟雨迷蒙。

在这样一个适宜外出的季节,一位老渔翁带着钓具准备出门垂钓,他瞅瞅天,没有太一陽一,于是带上了青笠和绿雨披。

老渔翁优哉游哉地来到一江一边,一心垂钓起来,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细雨,老渔翁带上斗笠,穿上蓑衣,安然地享受着垂钓带来的乐趣,惬意极了。

【赏析】古词里面常常包含一着世间万物,包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

就连我们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也不知不觉用到了五官功能。

张志和的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词里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还有春天清新的味道,你能闻到吗?试着到词中去闻一闻,仔细读一读,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启示】张志和《渔歌子》里描写了秀丽的山水和美好的田园式生活,呈现了一幅安宁、幸福的画面,这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一爱一自然、向往人生自一由的美好情怀。

诗人感悟人生、追求悠然脱俗、富有情趣的生活也得到了淋一漓尽致的展现。

渔歌子的翻译

渔歌子的翻译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全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扩展资料: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后世影响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黄鲁直闻而继作。

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

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

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

惊鱼错认月沉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

斜风细雨转船头。

”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

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

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

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

(叶梦得《岩下放言》)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

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的诗意

渔歌子的诗意

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1、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7、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渔歌子》全诗解释

《渔歌子》全诗解释

《渔歌子》全诗解释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以渔民生活为题材的长诗。

全诗通过渔民的歌声,描绘了渔民的艰辛生活与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渔民歌唱的情景来开篇:“渔歌子声里,声聒浴翁船。

”这一句表达了渔歌的声音响彻船上,渔民精神饱满地划动船桨的情景。

这种歌声的存在使得整个船上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之后,诗人通过对渔民在海上劳作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艰辛的生活:硬质的手编渔网,“疲暮还居巢,数钓半船沉。

”这里描绘了渔民们辛勤的劳作和他们面对困难时坚毅的品质。

他们劳作的辛苦与严峻的海上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渔民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对夜晚的星空情有独钟,“饥鹿朝夜号,悲风吹洲渚。

”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赞美星空、大海和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诗人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乐观积极精神的赞美:“汝辈安得颂,彻夜游鱼戏。

”他们用歌声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克服苦痛和劳累,享受着海洋带来的自由与乐趣。

《渔歌子》描绘了渔民们在海上漂泊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人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渔民的敬佩和对朴实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以平凡
的渔民为主角,展示了他们不畏艰辛、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渔歌子》及译文

《渔歌子》及译文

《渔歌子》及译文
《渔歌子》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子” 即是“曲子” 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雨都不回家。

渔歌子的诗意10字

渔歌子的诗意10字

渔歌子的诗意10字
渔歌子的诗意可用10个字概括为:雨垂钓、乐自然、隐生活。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渔歌子》短短27个字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水乡画卷,渔翁、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斗笠、蓑衣、斜风、细雨,构成了一幅生动自然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所以,“雨垂钓、乐自然、隐生活”10个字可以很好地概括该词的诗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欣赏及翻译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欣赏及翻译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欣赏及翻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欣赏及翻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首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注释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

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

渔歌子的诗意超简短

渔歌子的诗意超简短

1.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赏析渔歌子①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②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青箬笠,④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山名。

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竹叶编成的斗笠。

⑤蓑衣: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2.渔歌子的诗意简洁版是什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释义: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3.渔歌子诗意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