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合集下载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一、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2.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发起进行了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提倡“惟歌生民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3.《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4.“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5.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

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齐诗、鲁诗、韩诗。

6.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

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毛诗正义》,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在当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7.关于《诗经》分类的“六诗”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六诗就是风、雅、颂、赋、比、兴。

(《周礼》中称之为“六义”)8.“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9.“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这里的“二南”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这种说法认为二南应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从而把《诗经》分为风、雅、颂、南四类。

10.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2诗歌第一讲诗经与楚辞精品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2诗歌第一讲诗经与楚辞精品PPT课件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卫风)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 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诗经之赋、比、兴
• 赋:铺陈其事。如《七月》 •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卫风·硕人》 • 兴:触物兴词。如《周南·桃夭》 • 关于赋比兴之争论: • 用自然现象起兴,引出生活及感情变化,
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 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
氓(卫风)
•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 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滋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 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卫风)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址。
• 雨巷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 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高二历史必修第一课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第一课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第一课知识点总结整理高二历史必修第一课知识点总结1一、《诗经》与《楚辞》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1、先秦散文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

后者是汉赋的主流。

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三、唐诗宋词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①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②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唐诗中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诗经》和《楚辞》有什么异同之处(五篇模版)

《诗经》和《楚辞》有什么异同之处(五篇模版)

《诗经》和《楚辞》有什么异同之处(五篇模版)第一篇:《诗经》和《楚辞》有什么异同之处浅谈《诗经》与《楚辞》在创作方面的异同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

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诗经》与《楚辞》作为我国诗歌创作中的两颗灿烂的明集,因此,从《诗经》、《楚辞》两者创作的时代地域、修辞手法风格内容等角度,来分析它们的异同,探求两者的源流关系。

一、从形成的时代及地域看。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

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

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

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二、从表现手法看。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古诗词鉴赏:诗经与楚辞 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诗经与楚辞  ppt课件
显的区别。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楚地民歌。
ppt课件
40
• 作为诗歌总集的《楚辞》
西汉晚期,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将屈原、宋玉等 楚国人的作品和汉代贾谊模拟屈宋的作品编为一 辑,并附入自己的《九叹》,定名为《楚辞》。 东汉王逸为作注解,附入自己的《九思》,成 《楚辞章句》一书,是为目前所知最早的《楚辞》 注本。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ppt课件
29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 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 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 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 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 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 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 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 男士貌堂堂!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 直接铺叙陈述;
“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辞”。
• 赋、 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 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 因。
ppt课件
12
《诗经》写作特点
• 四言为主的句式 •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写法 • 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隔句用韵 • 语言丰富多样 • 现实主义精神和方法
ppt课件

诗经楚辞第一讲诗经总论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诗经楚辞第一讲诗经总论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13页
《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 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第14页
三、《诗》传播方式
1.歌诗——诗乐一体 “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
篇) 2. 赋诗和引诗——诗乐分离——诗之用
“王者因此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第4页
2.孔子与《诗》整理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 音。”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 语·子罕》
第5页
第一,《诗经》音律美 第二,诗经语言美
第一讲 《诗经》总论
第1页
一、诗发生——圣与俗
第2页
二、《诗》成书
1. 采诗说和献诗说
第3页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 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 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第19页
孔颖达:“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 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 也。”
第20页
• 朱自清:“温柔敦厚”是“和”,是“亲 ”,是“节”,是“敬”,也是“适”,是“ 中”。这代表殷、周以来老式思想。
第21页
四、《诗》 《诗经》
第22页
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 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 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 辨认,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 废。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1)《诗经》与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1)《诗经》与楚辞

其他诗篇
第一类是怀人、念旧、表达人伦情感之诗; 第二类是民俗风情诗。

第九章 《诗经》的文化精神

关于《诗经》的文化精神,我们可以从 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根植于农业生产的 乡土 情蕴;二是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 国情感;三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四是 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 情蕴
政治颂美诗



政治颂美诗的主要内容,是对整个贵族阶级及 其政治代表人物的赞美。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其一是赞扬贵族阶级的美德与容仪;其二 是赞美贵族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的政绩。 《诗经》政治颂美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颂扬周 代贵族人物的道德与容仪之美;另一个突出特 点是描写君子的外在仪容之美。 总之,既歌颂君子的内在美质,又赞美君子的 外在仪表,内德外容的统一,是《诗经》政治 颂美诗的一个基本模式。如《大雅· 烝民》。赞 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赫赫政绩,同时成功地 塑造了一个德性完美、勤于王事的政治家形象。
婚嫁诗


《诗经》中的婚嫁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 是对婚姻仪式和结婚情景的描写,对结婚者的祝 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在婚嫁中的欢乐、幸福、失 望以至怨恨等各种感情。如《卫风·硕人》、《周 南·桃夭》、《邶风·燕燕》 婚嫁诗在《诗经》中占有较多数量,这在中国诗 歌史上也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它一方面表 明周代社会对于家庭婚姻的特别关注,另一方面 也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那一时期的社会婚姻习 俗以及文化心理。

农业祭祀诗


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述春夏祈谷、秋冬 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小雅》中的《楚茨》、 《信南山》和《周颂》中的五篇农事诗便属于农 业祭祀诗。 农业祭祀诗的价值:一、它们记录了周人为祈求 丰收而进行的宗教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礼制。 二、农业祭祀诗并不是抽象地抒发“祈谷报赛” 的心情,而是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 规模以及丰收的景象。三、象征性地躬耕籍田等 活动,在今天看来也许会觉得这是带有一定欺骗 性质的消极活动,其实在这消极之中却蕴含着许 多积极的因素。

第一章 诗经与楚辞

第一章 诗经与楚辞

第一章诗经与楚辞诗经与楚辞概述1、诗经(1)诗经的产生与内容:早在原始社会,伴随着我们先民的劳动和生活,萌生了歌谣,《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人们唱的歌谣经过整理记录,就成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又称“诗三百”。

周代(西周和春秋)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的重要时期,《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现实,如经济和生产发展、政治状况、重大的历史事件、社会的各种矛盾以及人们的思想状态、风俗习尚等等。

这些诗歌从先秦流传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2)诗经的分类:《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可以划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hùi 风》、《曹风》、《豳风》,共有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105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风》是相对于“王畿(jī)”——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3)诗经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点《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

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一、《诗经》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2.《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并成为“五经”之一。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4.《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楚辞》
1.《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也是中国第一部有作者的诗集,由屈原及后学所作,至汉代刘向编辑成书。

2.《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3.《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先秦文学:秦统一前的文学。

文学史上,是中国文学从萌芽状态到初步发展的阶段。

一、文学的萌芽:一)口头文学:原始歌谣,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二)古代神话:以口头文学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远古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

由集体智慧创作,如《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

【作品赏析】P149 《山海经》三则《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P156《淮南子·女娲补天》先秦文学翻开了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诗歌方面:《诗经》和“楚辞”交相辉映,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诗经》:中国古代初民五百年的心灵历史。

一)概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收集编订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师。

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广为流传。

原叫《诗》或《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是“地方乐歌”;所谓“雅”,即“王畿之音”;所谓“颂”,即“宗庙之音”、“祭祀乐歌”。

三者中,“风”的成就最高。

二)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生活。

1、 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主要反映在十五国风和“小雅”里。

P151《小雅•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后人评价其“悲而不哀”,“温柔敦厚。

)2、再现当时爱情婚姻生活的诗歌,约占十五国风一半,“小雅”中也有部分爱情民歌。

席慕容说:“古诗三百首,就是年轻时想说而又没有说出的那个字。

”《邶风•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1章 《诗经》与《楚辞》

第1章 《诗经》与《楚辞》

⑷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 传》),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情志。 ⑸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比喻和比拟, 也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点来打比方, 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 ⑹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 先描绘某种事物的形象,用以引起所要咏唱的内 容。 风、雅、颂是诗体,赋、比、兴是诗法(表 现方法)。
二、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 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 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 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 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 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 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 的教育。此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和小人的诋毁,屈原又 两次遭到放逐。在国家无望的情况下,最后自沉于汩 罗江。
《蒹葭》的写作特征:
1、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蒹葭苍苍(凄凄、 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河边美景,烘 托气氛,蕴含诗人凄婉的感情。 2、比兴手法的运用:以“蒹葭苍苍(凄凄、采 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起兴。 3、全诗以四言句式为主,首句入韵的偶句韵, 重章叠唱,一唱三叹;使诗不仅具有形式美、音乐 美,同时重章叠唱中景物有变化,感情有发展,主 题不断深化。 4、象征性的诗歌意境:通过事实的虚化、意象 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建构了象征性的诗歌意 境。
楚辞》 一、《楚辞》相关常识 二、 屈原的生平 九歌》 三、《九歌》的渊源 四、诗歌解析 五、艺术特色 六、心理描写 七、浪漫主义特色 八、思考题
一、《楚辞》相关知识:

古诗词鉴赏:诗经与楚辞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诗经与楚辞ppt课件
7
体例分类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 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8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的土风歌谣, 因此也称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是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小 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19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0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邶风 静女
22
静 女
23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5
• 2 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 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 曲,……师箴,瞍赋,曚诵。”
6
• 3,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 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5篇,整 理出了《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清代朱彝尊、 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左传》中记载孔子不 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 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 《论语·子罕》孔子曾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 颂各得其所。”可见也许孔子只是为《诗》正过乐而已。 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 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15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第一篇:《楚辞》与《诗经》之比较《楚辞》与《诗经》之比较《楚辞》与《诗经》二者都是我国早期诗歌中的杰作,《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

,各具特色,二者之比较在于:一、含义不同。

①《楚辞》是指我国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即“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亦指西汉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

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

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

②而《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被视为“经典”,汉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

二、作者不同。

①《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大多是屈原)所作,有较为固定的作者;②而《诗经》只有少量的篇目提及作者,但是不可信。

从采诗说看,这些篇目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文官采师加以修订,经多人之手,故为集体创作。

三、篇目及分类。

①《楚辞》中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篇目,但未见其分类;②《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并其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每一类均有其侧重。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 《诗经》与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 《诗经》与楚辞

三、简述《诗经》在周汉时代的应用与流传
P22-23《诗经》在周代的应用与流传:周人主要运用《诗经》于典礼、 讽谏、赋诗、言语。周人在重大的典礼上都要演奏诗乐,其用诗于不同的 典礼,形成了不同的曲调与风格,直接影响了风、雅、颂的分类;讽谏是 周人诗歌创作与运用的重要目的,是“诗言志”观念的主要内容,献诗陈 志、赋诗言志、言语引诗等现象都是“主文谲谏”传统的具体体现;由于 《诗经》本身内容丰富深刻、语言精辟优美,且入韵入乐,便于记诵,所 以流传广泛。 P24《诗经》在汉代的应用与流传:两汉,经学正式形成,《诗经》的 主要应用是经生注诗。经生用它来发挥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来“经夫妇, 成孝德,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即用它来修身养性,治国经邦。汉 代传《诗》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 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今文三家”或“三家诗”;毛诗晚出, 属古文经学。东汉末年兼通今古经学的经学大师郑玄,集今古文经学研究 之大成作《毛诗传笺》,主要为毛氏《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 衰败。
一、“风”、“骚”指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哪两部 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将其并称的意义是什 么?
P1 “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 《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各以其自己的思想,卓越的 艺术成就和鲜明的特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 范。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后 世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了《诗经》的影响, 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 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因此而 发展、形成的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 上,就称为“诗”、“骚”传统,亦称为“风”、 “骚” 传统。
二、“风”诗传统是指什么?富于现实主 义精神的作品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先秦文学:秦统一前的文学。

文学史上,是中国文学从萌芽状态到初步发展的阶段。

一、文学的萌芽:
一)口头文学:原始歌谣,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二)古代神话:以口头文学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远古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

由集体智慧创作,如《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

【作品赏析】
P149 《山海经》三则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
P156《淮南子·女娲补天》
先秦文学翻开了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诗歌方面:
《诗经》和“楚辞”交相辉映,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诗经》:中国古代初民五百年的心灵历史。

一)概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收集编订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师。

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广为流传。

原叫《诗》或《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是“地方乐歌”;
所谓“雅”,即“王畿之音”;
所谓“颂”,即“宗庙之音”、“祭祀乐歌”。

三者中,“风”的成就最高。

二)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生活。

1、 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主要反映在十五国风和“小雅”里。

P151《小雅•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后人评价其“悲而不哀”,“温柔敦厚。


2、再现当时爱情婚姻生活的诗歌,约占十五国风一半,“小雅”中也有
部分爱情民歌。

席慕容说:“古诗三百首,
就是年轻时想说而又没有说出的那个字。


《邶风•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我维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3、士大夫的政治讽刺诗,在“大雅”和“小雅”中,这类诗歌主要是西
周末到东周初的作品。

如:《桑柔》、《荡》等诗斥责了周厉王的横
征暴敛;“小雅”中的《正月》等诗,抨击了周幽王宠褒姒、任用权
奸、昏庸误国的罪行。

4、周部族、商部族的史诗,主要在“雅”和“颂”当中。

“大雅”中的《生民》、“商颂”中的《长发》、《殷武》等,内容
丰富、描写细微,兼具史料和文学价值。

这些富有神话色彩的史诗从
不同角度叙述了部族始祖的诞生、成长和艰难创业的过程,歌颂了祖
先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较完整地勾勒出周、商部族的建国史。

5、反映贵族享乐生活的宴会、田猎诗。

主要集中在“大雅”“小雅”中。

如《小雅·湛路》:“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
行。


6、祝颂诗。

以“颂”为代表,“雅”中的祭祀诗,也属于这一类。

如 《周颂• 丰年》:“丰年多黍多余,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三)《诗经》的艺术特色
1、以抒情诗为主流。

(有别于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
2、以现实主义诗歌为主,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3、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

赋:铺陈叙述。

比:比拟、比喻。

如《硕人》写庄姜夫人之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虮,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的开头,常在诗的开头一二句描写其它事物引起下文,通常是写景,使诗显得曲折委婉。

如: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基本句式为四言,隔句用韵。

5、常用重章叠韵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如《 蒹葭》。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P23作品分析
《秦风 ·蒹葭》
1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伊人”的追寻。

2 营造了一种朦胧清凉的意境。

3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分章换韵、诗情朦胧。

4 感情克制平和、表达委婉曲折。

附一:歌曲《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踪迹,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依偎在她身旁,只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
附二:歌曲《秋水伊人》: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

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

往日的温情,只换得眼前的凄清。

……
三、楚辞:生存、生命、生活与诗
(1)楚辞的特点: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的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
诗。

为什么说它是新体呢?这是相对《诗经》而言的。

1)句式上,《诗》四言为主比较整齐,而楚辞则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不齐,灵活多变,且多用语气词“兮”字;
2)篇幅上,《诗》比较短小,而楚辞则多长篇巨制;
3)语言风格上《诗》语言朴素自然,而楚辞语言则非常华美瑰丽;4)写作手法上,《诗》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是一种写实的文学,而楚辞则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文学。

楚辞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屈原成就最为辉煌。

(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楚辞代表作家首推屈原。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运用楚辞这种文学体裁屈原创作了许多优秀篇章,留存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卜居》、《渔父》等诗篇,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采用大量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1、《离骚》:政治与生命之间的巨大张力。

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一篇最为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

他把自己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动人心魄的诗歌。

1)“离骚”的涵义:《史记•屈原列传》称“离骚”者犹离忧
也。

”把“离”训为“遭”,把“骚”训为“忧”。

如果用现代汉语来翻译“离骚”一词,可译为“遭遇谗言中伤后的悲愤”。

2)思想内容:
全诗绚丽多姿、想象瑰奇、气魄雄伟、感情真挚。

诗人追求理想的生命状态与现实政治不相容时,他没有屈就现实,更没有畏缩逃避,而是展开心灵的追询:感怀身世、上天入地、求神问卜、证之前贤、寄兴花草;揭露楚王的善恶不分、忠奸不辨;抨击贵族群小嫉贤妒能、结党营私;表现了诗人举法度授贤能的美政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真挚热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为理想而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力透纸背。

它虽是一首抒情诗,却反映了丰富的现实内容。

虽是一首浪漫主义主义作品,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骚》成了“楚辞”的代名词。

文学史上常将“风”与“骚”并举。

就是指《诗经》和《楚辞》。

屈原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标志着中国文学专业创作的开始。

他的高洁的人格和不朽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可以提到塑造民族性格的高度。

并且,影响了后世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在民族危亡的年代写下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诗篇。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