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宀”部字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合集下载

“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

“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

“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摘要:本文由记录中国古代人民建筑形式与居住方式的宀部字入手,主要通过《说文解字》等文献研究宀部字的意义与总体特征,继而结合古代社会生活习俗以及建筑特征,梳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发展脉络,分别从古代建筑和人与居所的关系两个方面,揭开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奥秘。

关键词:宀部字、居住文化、古建筑“宀”,俗称“宝盖头”,甲骨文写作。

原是房屋的形象,上象屋盖,旁像墙壁。

许慎《说文解字》:“宀,交覆深屋也。

象形。

凡宀之属皆从宀”。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

有堂有室是为深屋”。

由此我们可知,从“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居住有关。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最基本载体,“它所传达的概念及其体系并不是对客观世界摄影式的纯客观描绘,而是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和感受。

而这种主观认识和感受又是受该民族的物质生存条件及社会文化背景制约的。

”[1]因此,以宀部字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能够探索中国古代人民的建筑形式与居住方式的发展与变迁。

一、《说文解字》与宀部字《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地、系统系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

它是我国第一部形成体系按照部首形体而编排的字书,它侧重于字义之间的关联性,它的核心旨要对字义的分类解说。

那么在这里,我们以《说文解字》之中的宀部字为研究对象,简析宀部字的意义。

《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字。

宀部:家:居也。

从宀,豭省声。

宀部:宅:所托也。

从宀乇声。

宀部:室:实也。

从宀从至。

至,所止也。

宀部:宣:天子宣室也。

从宀宀部:向:北出牖也。

从宀从口。

《诗》曰:“塞向墐户。

”宀部:宧:养也。

室之东北隅,食所居。

从宀宀部:奥:宛也。

室之西南隅。

从宀宀部:宛:屈草自覆也。

从宀夗声。

宀部:宸:屋宇也。

从宀辰声。

宀部:宇:屋边也。

从宀于声。

《易》曰:“上栋下宇。

”宀部:寷:大屋也。

从宀丰声。

《易》曰:“寷其屋。

”宀部:寏:周垣也。

从《说文解字》看宀部所蕴含的社会文化

从《说文解字》看宀部所蕴含的社会文化

从《说文解字》看宀部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摘要: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超时空性,正是这种特点让我们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能通过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宀”部字,看到古人通过对房屋的建造,提升了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变了生活方式。

许慎《说文解字》共收录“宀”部字76个,其中典型的“宀”部字从微观角度展现了“宀”部字的家文化、居住文化、宗法制度等相关文化内涵。

关键词:《说文解字》;宀部;家文化;居住文化;宗法制度1.从宀部看安土重迁官“宀”,《说文解字》:“交覆深屋也。

象形。

凡宀之属皆从宀。

”“宀”本身是象形字,就像是侧面角度下古代屋顶形状的直观描绘,所以大部分“宀”部的字都表示房屋的相关含义。

在《说文》中,表示“居住的地点”含义的字,收录了很多,如“家、宅、室、宕、宋、穴”等。

1.1从建筑材料看安土重迁观“穴”,《说文》:“室也。

从宀,躳省声。

”“穴”是一个象形字,“宀”部下面是个“八”字,代表尘土飞扬的形状,所以“穴”有“土室”的含义,大概相当于北方的窑洞。

“宕”,《说文》:“过也。

一曰洞屋。

”古人在没有建造房屋之前,在自然山洞生活。

人们在洞穴中储藏食物,养育子女,慢慢才在地面上开始建造房屋。

“宋”,《说文》“居也。

从宀从木。

”。

“宋”最开始是表示一个让人居住的木房子,也是“居住之地”的含义,最后才演变成朝代名称。

从房屋的建筑材料来看,木头是不易搬动的建筑材料,古代没有现代的机械化生产,都靠人力建造,所以古人不能像部分游牧民族一样随意搬家。

由此可见,古人们通过房屋的建造,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1.2从私有财产看安土重迁观念“家”,《说文》:“居也。

从宀,豭省声。

”“豕”是猪的意思,古代有干栏式建筑,房屋建造得高于地面,下面的空间就可以利用起来养猪,猪圈为厕。

这些家畜属于古人的私有财产。

人们已经有了要把私有财产放在家中贮藏的观念。

“容”,《说文》:“盛也,从宀、谷。

_说文解字_宀部_与传统文化

_说文解字_宀部_与传统文化

在古代则以牛羊、田亩、房屋为代表, 而房屋在这其中尤为重要。 此, 这种子孙的时间延续对房屋建筑的依赖就演变为人类对自
《说文》:“宝, 珍也, 从宀从玉从贝缶声。”说明房屋与贝玉同样重 身时间延续的思考。同时“宙”是房屋的最高点, 站在这一点我们
要。“守”字从宀从又, 又为人手之形象, 而宀则为被守之物。显 可以任意纵览古今, 评点历史。这种时间的穿梭、流逝正反映了
的 权 威 字 典 。在 我 国 的 文 字 学 研 究 领 域 有 着 崇 高 的 地 位 。同 时 它
刚 才 我 们 提 到 的“宕 ”“容 ”“宋 ”等 建 筑 , 它 们 的 内 部 空 间 都
也是研究我国上古文化、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试就 很小, 那么先民有没有大的房子呢, 我们就可以来考察一下“宣”
见, 居民建筑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同寻常的, 它给予先民无 在仰头时从侧面看, 眼睛位置恰是竖着的, 仰头竖目正是跪着的
可 替 代 的 庇 护 与 恩 惠[2](P166) 。
人, 听从训斥和命令的形状, 即臣服。臣的本义为战俘, 是奴隶中
既然先民相信房屋在他们生活中给自身带来了保护, 而死 的小头目。这个字十分形象地表明战俘要想活命, 必须表现出恭
“巢居”大概同时。《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 水逆行, 泛滥于 手或用木棍驱赶蛇的意思。屋内有蛇是因为无人居住之故, 要居
中国, 龙蛇居之, 民无定所, 下者为巢, 上者为营窟。”下指低洼潮 住入内, 需驱蛇清扫。因此可知,“寓”乃日常闲置, 专为客人或路
湿的地方, 上指高原干燥处。考古发现穴居主要出现在新石器初 人准备的临时住所, 即“客寓”。从客人或路人的角度来讲, 住这
的 地 上 居 室 之 形 。 这 种 房 屋 在 六 千 年 前 已 经 出 现 , 房 屋 高 出 地 初 认 识 到 屋 中 有 女 才 能 称 作“安 ”, 男 耕 女 织 的 生 活 才 是 最 美 满

古代辞书中的建筑文化信息

古代辞书中的建筑文化信息

古代辞书中的建筑文化信息在我国古代辞书中,《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比较著名的。

该书中收录了众多的宀部字,宀部字与古代建筑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建筑是文化的上部结构,建筑的每一现象都有文化的根基。

”这些汉字一方面展示了从穴居野处到地面建筑的悠久建筑文化,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人与建筑、社会乃至天地万物的关系。

1宀部字对上古建筑及五行思想的反映房屋建筑既保障了人身财物的安全,又为社会生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说文》中的宀部字从文字构造、文化意蕴的独特角度反映了古代建筑和上古先民生活的实际情况,较全面展示了房屋建筑从上古时期一直到汉代的发展演进过程。

上古先民最初是“穴居而野处”,利用天然洞穴居住,其后又掘地为穴、上立草木以遮风雨,最终木骨泥墙,形成了壮丽繁复之宫室。

在《说文》中,对房屋建筑基本形制进行描述的有“宕、宋、宅、家”等字。

远古时期,先民多以石洞为居,反映在宀部字上有如“宕”字,《说文》曰:“过也。

一曰:洞屋。

”朱骏声《通训定声》:“洞屋当为本训。

”林义光《文源》:“洞屋,石洞如屋者,从石宀。

洞屋前后通,故引申为过。

”“宕”的甲骨文义据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释为“会如屋山洞之意”[2]。

石料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中运用较少,多在柱子的底部使用垫石,称为础。

传统上以为中国地上建筑缺乏石料运用,实则不然,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砖瓦与石料性质相近,据考证,周代可能就已经开始使用砖瓦,如《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甓即建筑所用的砖瓦。

砖瓦以水、土为原料,以火为辅,其性近石,金石相通,火以木生,所以砖瓦可谓是涵括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因砖石在后世五行观念中以为属金,气有阴杀,因而多应用于墓室陵园之建筑,这属于五行思想对建筑材料选择的影响。

氏族时代,先民离开了洞穴,开始构建以草木为主材的房屋,掘地为浅穴,四周树以木桩,上覆茅草屋顶,室内以木柱支撑,四周墙体表面涂泥以挡风寒,其形制即《说文》“宋”字,“居也。

《说文·宀部字》的文化蕴涵1

《说文·宀部字》的文化蕴涵1

《说文·^部字》的文化蕴涵李茂华罱89语言研究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语源的字书。

《说文·一部字》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

本文通过对《说文·一部字》的分析。

探求我国古代建筑的发生发展历史,揭示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说文解字》一部文化蕴涵《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语源的字书.其中保存了大量古文字资料,通过对《说文》中的字进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部分汉字的构造之源.而且还能对我国先民们的生活方式等做一定的探究。

《说文·一部字》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建筑的发生发展过程。

本文拟通过对《说文·一部字》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

一、《说文·一部字》的分类:《说文·一部》共收字71个,根据各字的语义关系.可分为i大类:(一)表现房屋本身形制特点的字:1.对房屋建筑本身进行整体性描述的字:^、宅、家、宣、查、宋、宕2.描述房屋建筑各个部件的字:室、向、宦、宦、奥、宸、宇、寞、宠、宙3.描摹房屋形貌特点的字:宏、家、寅、索、宦、皮、察、完、宽、宛、寂(二)表现人与建筑的关系:1.表现与房屋有关的心理感受的字:蜜、定、安、宓、寞、宴、宗、宥2.与房屋有关的人的行为状态:袁、窘、宿、家、宄、霸、寂3.表现家庭状况的:(1)家庭状况不好的:客、寄、寓、宴、灾、寒、害、寡(2)家庭状况好的:寅、窠、容、亢、富、膏、宜4.与官职有关的字:宦、宰、守5.与人的起居活动有关的字:宵、宿、寝、弯、害、定6.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字:富、宗、室(三)与建筑关系不大的字:口二、《说文·一部字》的文化蕴涵:“一”为屋子的象形.因此其部之字多与居室有关。

从现今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的远古先民们应是居住在山洞中和大树上。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皆穴居,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俗也。

《说文宀”部字与古代建筑文化

《说文宀”部字与古代建筑文化

在字义方面,宀部字也具有丰富的含义。例如,“安”(安)的本义为平静、 没有危险,引申义为安定、平安;又如“宣”(宣)的本义为宽敞明亮,引申 义为宣扬、传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本义和引申义,而且有些字还有假借义, 如“寅”(寅)的本义为敬畏,假借义为年份、序数词等。通过对字义的深入 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宀部字的使用场景和意义。
结论:
通过对《说文解字食”部字》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 特点、价值以及与汉字文化的密切关系。这些食部字的出现和解释,充分体现 了古代中国人在食品原料、烹饪方法、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也展示了 汉字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提 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悠久的文化传统。
2、汉字文化中与饮食相关的字 词含义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与饮食相关的字词含义丰富多样。例如,“食”字在 《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一米在口中”,表明了食物在汉字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羹”字则意为“肉之液”,表明了古代中国人将肉汤视为重要食品之一; “饣”字旁在很多汉字中都出现了,如“饿”、“饱”等,表明了食物在古代 中国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些字词的含义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和饮食习惯,也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代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更成为社会等级、 礼制信仰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建筑形态、结构、材料的选择和布局都受到社会 背景、自然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古代建筑文化中,《说文宀》部字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家”字形象地 描绘了一个定居点,反映了家族的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基本 单位。“室”字则表示一个有屋顶的房间,强调了室内居住的重要性。“宗” 字原指祖先的庙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家族宗法的重视。这些 汉字的应用,无疑展示了古代建筑文化中对空间利用、家族观念和宗教信仰的。

【2017年整理】中国古建筑与汉字和传统文化

【2017年整理】中国古建筑与汉字和传统文化

中国古建筑与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一学期对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颇有收获。

下面,我们就与我们专业相关的且我们感兴趣的中国古建筑,简单谈谈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从有关汉字看中国古建筑中国的汉字多为“象形”字,即模拟具体事物的形状,经过加工、省略等过程成为“字体”。

因为房屋是具体的物体,所以在创造文字时,人们很容易将建筑的情况(包括外形和内容)“记录”下来。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字本身就谱写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从字形看建筑的形象、结构和布局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乌龟壳或兽骨上的,称之为“甲骨文”;后来青铜器出现后,将文字铸在铜器便成为了“金文”。

在这些原始字体上,有三个典型代表建筑物的字:“室、宅、宫”。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它们是一组房屋的平、立、剖面图。

“室”字,可以看作是台基之上的一座四坡顶房屋,这是一幅“立面图”。

“宅”字更把房屋构造情况表达出来了,有基座、屋身、屋顶,说它是一个“剖面图”也不为过。

“宫”字,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组建筑的平面图,在一个方形的院子里,四周布置了四座房屋。

这种构图虽然与现代建筑平面图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但中国古代一直都是以此方法来表示的(即平面图与立面图的结合)。

这一组最古老的文字还传达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讯息。

首先,甲骨文的使用是在殷商时代,而台基和“四阿”的屋顶便已经出现;其二,从构图来看,当时的房屋可能是木架结构;第三,围绕一个空间布置建筑物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总体看来,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制在当时已经初步完成,之后都是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3500年至4000年前便已大体确立,它的发展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4000年来一气呵成”。

从字体看房屋的种类和用途除了“字形”表现出建筑物的具体形象外,字体的构成也常常表现出房屋的种类和用途,或者说明了建筑物的性质。

因为房屋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由自然山洞的“穴”到半地下的“穴”,于是一系列有关房屋用途的字就由“穴”作为部首而来。

说文解字宀部解析

说文解字宀部解析

内容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地、系统系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

它是我国第一部形成体系按照部首形体而编排的字书,它侧重于字义之间的关联性,它的核心旨要是对字义的分类解说。

而其中《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字,本文从意义辨析上考究这些宀部字的区别差异以及它们关于远古时代某些文化的影射。

【关键词】说文解字宀部说文解字·宀部字的分析学生姓名:郭梦娇指导老师:李晋林前言公元100年,时值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太尉南阁祭酒许慎编攥了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辨识声读的规范字典——《说文解字》。

迄今整整一千九百年间,这部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宝藏的不朽之作,受到了无数人的青睐。

降至清朝,以段玉裁、王筠、朱骏声为代表的治《说文》的名家辈出,著述如林。

乾隆进士王鸣盛,治经以汉人为师,对《说文解字》更是情有独钟,推崇备至,称“《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

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馀书皆未通,不可谓非通儒也”。

即使在今天,由于《说文解字》“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的功用价值,仍不失为人们常置案头的经典。

而其中《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字,本文从意义辨析上考究这些宀部字的区别差异以及它们关于远古时代某些文化的影射。

一、对“宀”部的综述《说文》:“宀,交覆深屋也。

象形。

”按:甲骨文象房屋之形。

古代是一种房屋。

《说文·宀部》:“宀,交覆深屋也。

”远古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古代先民们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就在简陋的条件之下,开始了对自然界事物的进一步改造。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来,宀字的形状如同一个房屋侧面的样子。

原始先民是在圆形的基地上建造墙壁,然后在墙上覆盖了圆锥形的屋顶,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显得很深邃,因此是“交覆深屋”。

而段玉裁注:“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

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

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

第22卷第1期 2002年2月承德民族师专学报Jou rnal of Chengde T eachers Co llege fo r N ati onalitiesV o l.22N o.1Feb.2002 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汤云航1,吴丽君2(11承德民族师专 科研处,河北 承德 06700021承德民族师专 教务处,河北 承德 067000)[摘要]通过表示居住义类汉字的构形解析,透视汉民族居住文化:从巢居穴处走向地面并身安意惬;古代室内坐卧、迎宾习俗;“室”、“家”字所蕴涵的走婚遗迹。

[关键词]宀部字;古代居住文化[中图分类号]H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54(2002)01—0020—07The Ch i nese Characters w ith“宀”and Anc ien t Culture of I nhabitationTANG Y un-hang W U L i-junAbstract:T h rough the structu ral analysis of the Ch inese characters w ith“宀”,H an Peop le’s inhab ita2 ti on cu ltu re shall be ob served and discovered:inhab itati on changed from caves to ground and settled and com fo rtab le life;the cu stom s of sitting,lying and w elcom ing guests in the hou se;relics of m aternal group m arriage i m p lied in the Ch inese characters such as“SH I”(m ean s hou se in English)and“J I A”(m ean s hom e in English)Key words:Ch inese characters w ith“宀”;A ncien t cu ltu re of inhab itati on。

【浅论《说文解字.宀部》与建筑文化】说文解字宀部

【浅论《说文解字.宀部》与建筑文化】说文解字宀部

【浅论《说文解字.宀部》与建筑文化】说文解字宀部《说文解字》“宀部”始“宀”终“宙”,文共71个,重16个。

许慎在其《说文序》中提出其部首系联的方法是“分别部居,不相杂厕”(《说文》卷十五上)。

其子许冲在《上表》中重申这个原则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同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说文解字》卷十五下)。

由于“同条牵属”“方以类聚”,故每个部首内部各字大多“据义系联”。

又“语言中的辞汇以它的意义系统表述了种种文化现象,因而成为文化的载体。

” 故分析每一部首下所收罗的汉字可以反映某一方面的文化信息。

如“玉部”字反映了众多与玉有关的事物以及玉在中华文化中特殊的功能和意义,“示部”表现了神灵崇拜与祭祀文化,而“宀部”则反映了建筑的兴起以及建筑文化。

1、建筑功能《说文解字》“宀”下曰:“交覆深屋也,象形。

”《说文解字注》曰“:象两下之形,亦象四注之形”故“宀”乃象屋顶两墙之形,又《说文解字义证》引《春秋内事》曰:“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始有堂室高栋深宇,以蔽风雨。

”又引《淮南泛论》:“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百姓安之。

”这反映了远古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建造“上栋下宇”的房屋。

《说文解字》“穴部”曰:“土室也。

”由“土室”到“交覆深屋”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类的居所经历了“从空中到地面,从地下到地面的两条发展途径,最后创造了有基础、有墙壁、有屋顶的三大部份结构”“利用自然洞穴、挖掘穴居、半穴居发展成为地面建筑” 的过程。

如果说“穴部”体现的是远古人类的穴居状态,那“宀部”则主要体现人类居所已经发展成为地面建筑,但也有例外。

如“宕”释为“过也,一曰洞屋”。

《说文解字今释》引林义光《文源》曰:“洞屋,石洞如屋者,从石宀。

洞屋前后通,故引申为过。

” 远古人类还不会建造房屋,只好选择这种石洞作为栖身之所,与禽兽无异,“宕”正是反映了远古人类的这种居住状态。

除了“宕”表示“洞屋”这种建筑外,还有“家”“宅”“室”“宣”“寷”“宗”“宔”等字表示了建筑实体。

《说文解字》宀部字的社会文化意义阐释

《说文解字》宀部字的社会文化意义阐释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伎,沽之方也。” 二、一部字所表现的上古社会制度 先秦时期,文字仍处于草创发展时期,一些^部字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在当时的部落战争中。部分俘虏被当做 奴隶使用,从事各种繁重的生产任务,例如“宦”字,《说文》: “仕也。从^,从臣。”《段注》:“宦渭学官事。”朱骏声《通训 定声》:“犹今试用学习之官。”徐锴《系传》:“执事于中也。” 西周《令簋》:“姜赏令贝十朋,臣十家……”据郭沫若考释, “臣”像“人首俯侧目竖”,即为竖立的眼睛样子,指奴仆。 《国语・越语下》:“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韦 昭注:“宦,为臣隶也。”其本义为在屋下接受训话的奴仆。 又如“宰”字,《说文》:“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从 辛。辛,罪也。”《段注》:“此宰之本义也。”王绍兰订补: “《汉书・扬雄传》言:‘胥靡为宰。’《楚元王传》:‘胥靡之。’ 晋灼日:‘胥,相也;靡,随又。古者相随坐轻刑之名。’此罪 人为宰之证。”其字意指在室内用刀工作的奴仆。“宰”原本 是室内劳作的奴隶,春秋之后成为国君、大夫的臣属,转变为 高级官僚的称谓,如《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郑 玄注:“上卿贰君事者也。” 又如“守”字,《说文》:“守官也。从^,从寸。寺府之事 者。从寸;寸,法度也。”王筠《句读》:“寺府犹今语衙门。”从 ^表示是衙门里的事情。寸、又同义,都表示手。守,官吏的 职守,由山,由寸会意。官府常常派兵丁入室抓人征税,因而 有“索”字,《说文》:“入家搜也。从^,索声。”《段注》:“索, 求也。《颜氏家训》日:‘《通俗文》云,入室求日索。” 为了笼络士人、安置贵族子弟,官府设置了大量散官闲 职,因此冗员繁多。对此,“宄”字较恰当地反映了这种政治 现象,《说文》:“亢,散也。从^,人在屋下,无田事。《周书》 日:‘宫中之宄食。”’《段注》:“‘书’当作‘礼’。”《周礼・地 官》:“掌共(供给)外、内朝(外朝、内朝)亢食者(吃闲饭的 臣吏)之食。”贾公彦疏:“宄,散也。” 三、一部字中蕴含的礼制伦理观念与与封闭性文化意识 “建筑是文化的具体反映,所以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不 可避免地表达在建筑上面。”【2】‘P”的在《说文》冉部字中, “室”、“宦”、“案”、“瘫”指房屋建筑的空间方位,其中蕴涵 着深厚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底蕴,例如宗法礼制、阴阳五行等 传统的文化思想。古代社会礼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同时又 受“鬼神”说法影响逐渐产生了风水思想,并运用到了生活之 中,表现在居室内就是划分出尊卑不同的居处,以及诸如“庖 厨食阁皆在室之东北隅,以迎养气”的看法等。 在半坡氏族时代,先民就已经产生了原始的风水意识, 其住房中已经开始按照方位来布置功能区,寝室、灶台等都 有固定位置。这种行为意识在文字上也多有反映,《释名・ 释宫室》:“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即“宅土而居”,反映 了东汉时期人们修建房屋时的观念。另如宦,《说文》:“养 也;室之东北隅,食所居。”郝懿行《尔雅义疏・释宫》:一宦’ 与‘颐’同。《释诂》‘顾’训‘养也’,云‘食所居’者,古人庖

汉字中的建筑文化

汉字中的建筑文化

汉字中的建筑文化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中的建筑文化体现在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魅力。

汉字中的一些字形与建筑的形态有着明显的关联。

例如,“宅”字的上半部分是“宀”,表示房屋的庇护,下半部分是“土”,表示房屋的基础。

这个字形形象地表达了房屋的结构和功能。

又如,“院”字的左半边是“阝”,表示围墙,右半边是“一”,表示中间的空地。

这个字形寓意着庭院的布局和结构。

这些字形的构成与传统建筑的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韵味。

汉字的字义也反映了建筑文化的内涵。

例如,“宅”字除了表示房屋之外,还有“家庭”、“住所”等含义,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重视和对家庭温暖和睦的向往。

又如,“楼”字表示高耸的建筑物,既有实际的建筑意义,也有在社会地位上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对高度和权势的追求。

这些字义的涵义深远,体现了中国人对建筑的思考和理解。

汉字的字音也与建筑文化紧密相连。

例如,“宅”字的音近似“债”,这种音近的巧妙运用,使得字义和字音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加深了人们对宅邸和负债之间的联想。

又如,“阁”字的音与“格”字相近,正好表达了阁楼在建筑中的独特地位和特殊功能。

这种字音的变化和巧妙运用,丰富了汉字的内涵,使建筑文化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汉字中的建筑文化体现在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魅力。

这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和视角。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汉字中的建筑文化,通过学习和传承,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说文解字》宀部字的文化阐释

《说文解字》宀部字的文化阐释

《说文解字》宀部字的文化阐释摘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典籍中,《说文解字》独具一种深沉的美。

从许慎到大小徐,再到“说文”成风的清代,比类取象的汉文字在前人的世代努力下越发显示出其厚重和亲切。

透过《说文》,我们不仅可以一窥中华先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在其幼年时期艺术、宗教、哲学等许多方面的朴素表达,更可以发现后来者星火相续传承文明的不懈努力。

本文将以“宀”部为例,管中窥豹,力争揭示“说文”内蕴的冰山一角。

关键词:《说文解字》许慎宀部文化阐释《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撰的一部伟大字书,它不仅对研究文字的演变流传有重大价值,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之所以选择“宀部”作为走进这部大书的门径,是因为“宀”之一字正在很大层面反映了华夏民族亘古相传的对宇宙人生的朴素认识,足以管窥我们民族心理中的某些深层内涵。

许慎解“宀”曰:“交覆深屋也,象形。

”王筠《说文释例》言其所示“乃一极两宇两墙之形也。

”从近年考古发掘的远古房屋复原中不难发现,“宀”所描摹的正是一种圆形尖顶的简陋民居。

这种房屋是中华先民走出巢穴之后得以安身立命的伟大创造,从此以后虽然房屋的形式开始伴随着民族的成长而不断变迁,但是“宀”这一意向却永远地存在于我们的民族记忆里,诏示着归宿和安宁。

在“宀”部字里我们或许可以模糊地看出房屋的发展概况。

“古之民未知有宫室也,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中的简略言语印证了“有巢氏”这类远古记忆的某些可信性。

“宕,过也,一曰洞屋”;“宋,居也,从宀从木”,“宕”和“宋”这两个字隐隐约约透露了先民们最初的生存状态——寻穴以寄,结巢为居。

穴居和巢居无疑是粗糙而落后的,但正是在这样原始的适应自然的姿态中先民们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努力以独立于自然。

“宅,人所托凥也。

”告别了最初的蛮荒,远古先民们开始为自己建筑宅院以抵御风雨野兽。

以此为标志,人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迈向了以各种各样房屋和建筑为承载的绚烂的文明历程。

汉字构形与先秦时期建筑文化分析

汉字构形与先秦时期建筑文化分析

65品 评汉字构形与先秦时期建筑文化分析塔 娜汉字是古老的自源文字中的表意文字,它不但直接与汉语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高度一致。

文化帮助人们理解汉字,汉字又记录着中华文化。

本文从先秦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旨在通过汉字构形分析,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建筑文化,探究汉字所承载的建筑文化信息,加深对汉字与文化“互证关系”的理解。

一、汉字与建筑文化(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览除了史料记载以外,汉字形体也蕴含丰富的建筑文化信息。

透过一些类化符号和汉字形体的研究,人们可以窥测到远古先民各式各样的建筑。

远古先民经历了穴居、半穴居、巢居之后,逐渐走向高土,建筑起遮风挡雨式的地面建筑。

旧石器时代早期,北方地区多为穴居,南方地区多为巢居,人们多依附天然洞穴而居;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发展为地穴及地面木骨泥墙圆形或方形半地穴建筑,南方地区的巢居发展为干栏式建筑;先秦时期,出现了地面建筑,即木架夯土建筑。

本文主要集中介绍先秦时期的建筑文化。

先秦时期,即夏商周时期,地面建筑广泛出现并繁荣发展。

先秦时期的人民不仅在平地上建造房屋,而且在高地上开始尝试建造“高台建筑”。

宫殿建在高高的夯土台基上,整座建筑由台基、夯土墙、本质梁桂、门户廊檐与草秸屋顶等部分构成,其屋顶为四坡形制,重檐。

宫殿台基平面为方形、长方形或“囧”形,以方形、长方形为多见,“囧”形是前二者的变形。

地面建筑是从穴居发展而来的,这一壮举不仅可以使人们“避寒湿”,而且可以有“家室”。

夏代以前就有了地面建筑,商周时期,地面建筑的技术、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汉字与建筑文化的关系作为记录汉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受到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蕴含很深的文化内涵。

因此,分析特定时期字形,人们可以窥测到所处时代的文化信息。

通过开展汉字有关建筑方面的形体研究,人们就可以一览当时的建筑文化。

本文的研究着眼于汉字构形与先秦时期建筑文化的关系,原因有二:一是先秦时期,建筑形式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从穴居、巢居等原始建筑形式演变到66品 评地面建筑形式,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性和转折性;二是汉字构形方面,小篆对形声字的义符进行了规整,使构形系统与表义系统合流,关于房屋建筑汉字的义符形成了一些类化符号。

从《说文》宀部字看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文化

从《说文》宀部字看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文化

从《说文》宀部字看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文化[摘要]《说文》540部,与古代居室文化有关的有宀部、广部、户部、门部等,其中以宀部字为代表,反映了古代居室建筑的演变情况和古代先民的农业文化心理。

古代居室有两种方式:一是上古穴居而野处,人们生活在洞穴之中;二是沼泽低湿之地,人们在树上筑巢而居。

从这两种原始的居住方式演变到后来的房屋建筑,体现了古代先民的一种居家文化心理;而且,古代居室的演变与农业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对有关居室建筑的宀部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足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说文解字》;宀部;居家;农耕文化引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说文》将东汉之前的9 353个汉字,根据字形字义的不同分为540部。

宀部共收71字,16个重文,后来新附的有3个[1]150-152。

《康熙字典》增补19个,散见在其他部中的还有宫、官等字[2]220。

这些字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反映了古代的居室演变和古代先民的农业文化心理。

本文通过对宀部字及有关字构形的解析,透视古代汉民族居家建筑的演变所反映的农业型社会的文化现象。

1 从《说文》宀部字看古代居室的演变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衣食住行完全依附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由于松散的组织方式以及低下的技术水平,当时尚未出现作为人文景观的聚落和建筑。

并且由于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远古先民选择了不同的居住方式:北方气候干燥,选择穴居;南方气候湿润,选择巢居。

这基本上都是依据居住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将天然洞穴或巢穴加以简单改造就成为最初的居住地。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有了进步,先民们开始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并逐渐改进居住情况,最终发展为地面建筑。

农业发展需要充足的水源,水也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古代先民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一般靠水源而居,这样就形成了古代两大农业区域: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黄河流域。

《说文》“宀”部字与古代建筑文化

《说文》“宀”部字与古代建筑文化

The" 宀" character of 《Chinese Etymology》 and archaic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China 作者: 张磊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昆明大学学报
页码: 43-46页
主题词: 《说文解字》 宀部 建筑 文化 建筑文化 古代建筑 《说文》 演进过程 建筑形式 文化观念
摘要:在<说文>部首系统中,宀部字反映了不少古代建筑的实际情况和演进过程.这些字主要包括两大义类:一是建筑的基本形态及建筑部位;二是人同建筑的关系.考察整个宀部字,能体会到中国古代内敛性的文化观念在建筑形式永久性上的深刻反映.。

《说文解字》“宀”部蕴含的文化意义

《说文解字》“宀”部蕴含的文化意义

《说文解字》“宀”部蕴含的文化意义汉字字形具有图像性特征,汉民族先民通过“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创造了汉字符号系统。

《说文解字》作为文字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它不仅是传统小学经典,也是一部百科全书。

许慎通过“据形释义”之法为我们探究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下面,笔者就《说文解字》的“宀”部例字来阐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1、居住文化“宀”部的部首字“宀”字,《说文》对其有如下解释:“宀,交覆深屋也,象形。

”“宀”字表示的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即交相覆盖的深邃的屋子。

据部首字来看,“宀”部例字与古代的居住文化有最直接的联系。

1.1走向地面远古时代,汉民族先民在没有掌握造房技术之前,便寻找天然屏障为自己遮风挡雨。

这在许多古籍里都有记载:《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夏则居橧巢。

”《墨子·辞过》:“古之民未有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

”先民没有房屋,便依靠厂(指山崖)搭建房屋,这在《说文》“广”部里有所反映。

除此之外,在“宀”部里也有反映,比如“宕”:“过也。

一曰:洞屋。

”其甲骨文作(甲六五三),从宀,从石,会如屋之山洞之意。

但是随着先民一代代的繁衍,山洞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于是他们便开始自己建类似于山洞的洞穴来满足居住需求。

他们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土地,他们在黄土地上挖坑,开始了穴居生活。

据《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

”《说文》“穴”部集中反映了这一文化,在“宀”部里,我们亦能看到这一时期的居住状况。

其部首字“宀”就反映了先民的穴居生活。

“宀”字指的是交相覆盖的深邃的屋子。

饶炯在《说文解字部首订》里谈到:“古者屋因厂为之,与厂对刺,仅覆一面,其形固浅,后世冓为重屋,则交覆两面,而左右有翼,其形甚深,篆文正像屋中背,与正面线,及两翼交覆之形,故曰‘交覆深屋也’。

”据考古发现,代表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仰韶文化的住房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方形,一种是圆形。

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里说得比较清楚:“方形多为浅穴,内转角一般成弧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宀部字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汉族先民们通过“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汉字符号系统,在汉字符号系统中也隐含着这种思维方式,也自然隐含着由这种思维方式创造出来的文化。

《说文解字》:“宀,交覆深屋也,象形。

”许慎的解释是极其恰当的。

考察甲骨文和金文,宀是一个房屋纵剖面的象形;从考察考古发掘出的仰韶文化中的古代建筑遗址得知,人们是在一个圆形的基址上建造房屋的,这种房屋非常简陋粗糙,整个房屋呈圆柱形,覆盖着一个圆锥形的顶棚。

这种房屋是最早的建筑,它的出现为后来的建筑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自从出现了最早的建筑宀之后,人们就不断地发展着建筑的规模和样式。

到了后来,一个简单的宀已不能描述尽建筑的规模和样式,所以出现了一些其它字来表示房屋。

《说文解字》:“宋,居也,从宀从木。

”人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知道因地制宜,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他们直接围绕树木来建造房屋,结果木就变成了房屋的中心,大概就像现在的蒙古包,中间总有一根木柱支撑着整个房屋结构,宋字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造屋的情形。

宅是另外一个表示房屋的词,《说文解字》:“宅,所托也,从宀乇声。

”《释名》:“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

”择应当是宅的引申意义,人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都要考察建造地的吉凶,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对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先民来说这是再吉祥不过的了。

今天民间还有看风水的习惯,这大概也是那时期的遗存。

室字也是表房屋的一个词,《说文解字》:“室,实也,从宀从至,至所
止也。

”房屋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供人居住,只有人们处于其中,房屋才发挥它的作用。

与室同义的词有宫,《说文解字》:“宫,室也,从宀躳省声。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在起初,宫和室指的都是房屋,是同一回事。

考察甲骨文,宫字的形态像是房屋外之围墙,这应当是房屋规模扩大,出现院落围墙之后的情形了。

段玉裁注曰:“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

析言则殊,统言则不别也。

”宫和室只是用了建筑的两个不同部分来表示同一个意思罢了。

宫和室的区分是到了秦汉的时候才逐渐出现,宫的意义逐渐缩小,专门用来表示帝王的居所,而室则成了普通百姓居住场所的统称。

建筑规模在逐渐扩大,建筑的结构也在逐渐繁富,那么对建筑进行描述的词也必然不断增多。

在《说文》宀部中就有一些字是描述建筑结构和建筑整体的。

宧、艮宀、奥、口宀等说的都是建筑的某一局部:宧表示房屋的东北角;口宀表示房屋的东南;奥表示房屋的西南角;艮宀表示房屋向北开的窗户。

另外有宏、寷等字是对建筑整体性的描述,《说文解字》:“宏,屋深响也,从宀厷声。

”人们建造房屋的技术不断增进,建筑也就不断扩大,到了某一时期人们可以建造比较大的房屋,如果人在这种房中讲话,必然会产生回音,宏这种效果正是大屋的一个表现;《说文解字》:“寷,大屋也,从宀丰声。

”丰指的是盛放食物的豆中放有两串玉,引申之得大之意,宀下有丰则自然表示屋子大了。

自从有了建筑,人们就对建筑所构成的空间展开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认识便慢慢地扩大到宇宙范围。

在他们看来房屋是个小
宇宙,天地则是一个大宇宙。

《庄子·庚桑楚篇》曰:“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这里庄子就是以宇、宙来表示天地、古今的无穷尽。

《说文解字》:“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

”宵最初指屋下黑暗,在原始社会,屋下黑暗就意味着夜晚的来临,由屋下黑暗推之则得天下黑暗,天下黑暗则是夜晚了,所以宵也就是夜。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以家为活动中心展开的,宇宙实际上是家的放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