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
个 体 身上 的一 种 固化和 内化 , 是一 种 为达 目的 、 择 不 手 段 、 纵 他人 、 操 谋取 私利 的典 型特 质 … 。 2 张居 正 马基雅 弗利主义 人格 的典 型性 分析 在 主流 媒体 的 宣 传 中 , 居 正从 来 都 是 封建 社 张 会 的著 名改革 家 、 以忧 国忧 民 、 躬尽 瘁 、 而后 已 鞠 死
摘
要: 张居 正是明朝伟大的政治 家, 同时也 是成功 的马基 雅 弗利主 义者 , 堪称“东方马基 雅
弗利” 附保逐拱 ” “ 。“ 、 王大 臣案” “ 台案” 夺 情本谋” 、刘 和“ 均是张居 正马基雅 弗利主 义人格 的例 证 , 中可以剖析 出“ 从 外儒 内法” 两面性 的特 点。张居 正的马基雅 弗利主 义人格是 专制皇权 对人 和
性 的扭 曲 , 而马 基 雅 弗利 主 义人 格 也 直接 导 致 了张 居 正 的 悲剧 结 局 。 关键 词: 居正 ; 张 马基 雅 弗利 主 义 人 格 ; 解析 中 图分 类 号 : 80 B4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5 8 (0 1 0 0 0 0 10 14 2 1 )3— 29— 5
1 马基 雅 弗利主 义和 马基 雅 弗利 主义人 格
马基 雅弗 利 主义 的命名 源 于意 大利文 艺 复兴 时
期著 名 的政治 家 马基 雅 弗 利 , 马 基 雅 弗 利 主 义不 但 是马 基雅弗 利 的思 想 理 念 和 政 治 主 张 的全 部 集 成 ,
而仅 聚焦 于其迎 逢 当时 统治 者所 提 出的帝 王之 术和 驭人 之道 , 它涉 及 到对 人 性 及 人 际 关 系 的 根本 看 法 和总 的观点 , 一种 与人 为恶 的价 值观 , 使 马基雅 是 这 弗利 主义成 为 西方 的 厚 黑 学 , 为 权 术 和谋 略 的代 沦 名词 。马基 雅弗 利 主义 人格则 是 马基 雅弗 利 主义在
我所认识到的马基雅维利讲解
历史上对马基雅维利有很多负面描述,比如残暴,背信弃义,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少有对他人格的赞美,较多的为对他提出的一些精辟的治国思想的赞同,效法。
的确,他的一些治国理论,君主将会非常受益。
读完这本书,我对他提出的几点治国理论印象很深刻,也非常赞同。
1、马基雅维利坚定的认为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中生活,掌握国家要以人民为重,不能为人民所憎恶,他认为那是件很危险的事。
以民为重,这是我们现代普遍知道的事实,可是在那样一个流行神说的年代,马基雅维利就能同样的深刻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可见他思想的高度。
并且关于这一点,马基雅维利在很多章内容里都着重强调。
让人不得不对他赞叹不已。
2、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轻易引进外来军队,引入强者驱赶另一强者,其结果往往就是自己也被驱赶了,所以君主要组织自己的军队,依靠外来军队而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且要付出金钱等巨大代价,并且将受到屈辱。
并且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这一点在今天的治国之道中仍有一番道理,在书中,马基雅维利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对皮萨开战,首先花了六万四千金币请来意大利雇佣军队长,其后,由于该队长通敌而功亏一篑,转而向法国军队求助,给法王二万四千金币,然而该军队在攻打皮萨前却掠夺佛罗伦萨人民,可见,雇佣军是多么不可靠。
这样的求助事件一而再再而三,使马基雅维利深感雇佣军的不可靠,因此强烈希望意大利能建立自己的军队,并且事实也说明: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只是运用外交上的纵横捭阖而没有自己民族的武力作为后盾,是无法同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抗衡的。
3、他认为,在和平年代,君主仍要有危机意识,利用和平时代的时间做好在命运逆转时反击的准备。
“居安思危”,在古代中国的治国之道中就被提及并重视,在时间的验证下,成了真理,也同时验证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高度。
其实我个人非常喜爱马基雅维利的治国理论,也很喜欢他的很多治国名言,如:人民的力量比君主的力量更大;君主必须注意绝不能因为进攻他人而与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人的一个共同的短处就是不会在过好日子的时候做好抗击风暴的准备等等还有作为君主,应当同时具备最勇猛的狮子和最狡猾的狐狸的素质;世界上有两种斗争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法律,而另外一种是通过武力。
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关键词 : 力 权 人性论 国 家论 统 治权 术论 的 国 际交 往 中 ,洞悉 了许 多 国 家 的 统 治 者 在 冠 免 堂 皇 词 句 下 玩 弄 的 阴 谋 诡 计 , 长 见 识 , 拓 了 眼 界 . 他 后 来 的 君 主 思 想 发 增 开 为 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但 由于后来索迪 里尼政权 的倒 台. 马基雅维 利 的政治生涯不得不 告以终结 多年的政 治生涯. 使他痛感意大
一
利 的软弱和分裂之苦 。强烈 的民族 自尊心和爱 国情使他多 么希 望能够有一个力量足够强大 的君主来治理 国家,君主论》 《 正是在
这 一 迫 切 渴 望 祖 国统 一 的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下 写 出 的 。在 《 主 论 》 君 的最后五章, 他非常激动地 呼吁意大利的政治统一 , 他认 为: 令人 沮丧 、 混乱和分裂 的意大利 的唯一出路, 是建 立一个强 大的 民族 国家。 二 、 基雅 维 利主 要 的政 治 思 想 马 ( ) 性 论 一 人 马基雅维利坚持性恶论 。特别是在基督教诞生后 .原罪说” ” 更是与 … 恶论” l 生 紧密相 连。马基雅维利认为 . 人类天生都是 自私
浅 析 马 基 雅 维 利 的 政 治 思 想
赵 ( 克州 党校 中图分类号 : DO 媛 新 疆 阿 图什 8 55 ) 4 3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 — 2 7 0 1 0 — 2 X 2 1 09 0 8 — 2 2
摘 要 : 文通 过 对 马 基雅 维 利 的 政 治 思 想 产 生 的 背景 、 基 雅 维利 主 要 的政 治 思 想及 马基 雅 维利 的 政 治 思 想 意 义 等 三 个 本 马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
心理学探新2011,Vol.31,No.3,209-213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汤舒俊1,2,郭永玉1*(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2.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荆州434023)摘要:张居正是明朝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成功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堪称“东方马基雅弗利”。
“附保逐拱”、“王大臣案”、“刘台案”和“夺情本谋”均是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的例证,从中可以剖析出“外儒内法”和两面性的特点。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是专制皇权对人性的扭曲,而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也直接导致了张居正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1)03-0209-05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北江陵人,又称张江陵,明代万历初年(1573年—1582年)内阁首辅,万历新政总设计师。
张居正励行改革,整饬吏治,革新税赋,巩固边防,在成就君王中兴帝业的同时,张居正也成就了自己的不世奇功,终青史留名。
“改革者和政治家”甚至“伟大的改革者和政治家”是今天大众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这样的评语相对于张居正居功至伟的相业来说是中肯和贴切的,但人们又往往会简单地以这样的评语收场,就显得单调和片面。
事实上,张居正从少年天才到万历帝师,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展现出来的终是鱼化为龙、俊彦得志。
天资聪颖、勤奋努力、知遇贵人、天赐良机固然是张居正走向巅峰的部分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尤其是他身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险恶内阁政治斗争却硕果仅存、一股独大并权倾朝野十年,这更多地可能要从曲意迎逢、虚与委蛇、私下交易和阴谋权术中寻找答案。
本着以人性观察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和丰润人物本性,而欲达此目的就必须一反传统,透过张居正在专制王朝下的非常之为,来剖析其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
略谈马基雅弗利
。
罗 棱索 去 世 后 其 子 乔 凡 尼
,
1 494年,
正 当马墓
,
雅弗 利二十 五岁 时 不 战而 降 起义
,
。
法 国 国 王查 理 八 世 (
,
) 率领 军 队 侵入 佛罗 伦 萨
1 4 5 2一 1 4 9 8 )
,
乔凡 尼
佛 罗 伦 萨 人 民 在 多 米 尼 派 僧侣 萨伏 那 罗 拉 (
,
手 下 当 书记 阿 德 里 安 尼 是 一 位法 学 家 是 马 基 雅 弗 利 从 前 的 老 师 任 共 和 国 第 一 大 法 官后
“ ”
, ,
1 4 9 8年
二 十 九 岁 的 马 基 雅 弗 利 被 任命 为 第 二 大 法 官 兼 任 共 和 国最 高 行 的 国务 秘 书
、
政 机关
领 导 下举行 了武 装
。
赶 走了乔 凡尼
推 翻 了美 第奇 家 族 的 专 政统 治
。
重 新建 认了 共 和 国
。
马基雅 弗 利
,
当 时积 极参 加 了 这 次 起 义
从 此 他就 踏 入 政 界
1 4 9 2一 1 5 0 3
,
在 共和 国 政府 供 职
“
1 4 9 8年
萨伏 那 罗
拉被 罗 马教 皇 亚 历 山 大 六 世 (
。
使 他 产 生 了 强 烈 的 挽救 国 家命 运 的 紧迫 感
,
他 十 分 关 心 意 大 利 的 统 一 独 立 问题 有力 的 拥 有 无 限 权 力 的 君 主 国 家
和安 宁可 言 力的 君主
15 0
评马基雅维利
最后一部分(第十五章——第二十五章)是关于君主在统治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的具体建议。作者讨论了君主应该是残酷还是仁慈,应该被爱戴还是被畏惧;应该如何守信,如何避免受到蔑视和憎恨;君主应如何对待下属和遴选良臣等问题。最终马基雅维利伟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君主:他应该是“狐狸”和“狮子”的统一体,但要表面上装做具有美德,;他还应该讨好人民,“把担待责任的事交于他人去办,把施恩布善的交于自己处理”;他要避免谄媚者而选拔良臣,听取忠言。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面对环境具有灵活性。君主要认识到:手段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是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义上的联系。所以“君主的每一句话都要表现出高贵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有人说,这是作者从历史和生活实践出发得出的最大胆创新的理论,也正是这一部分让马基雅维利及其著作不仅遭到了他所预见的强烈反对,更受到了没有预见的口诛笔伐。
以此同时,作者大量运用了系统分析方法。开篇就把国家进行了分类:“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而“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君主国获得的领土“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否则就是由于幸运或者由于能力。”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进行对比,从而深化记忆与理解。再譬如之后作者对君主国的方方面面照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把军队分成雇佣军、援军、混合军及本国军队,雇佣军的首领或者是有能力的或者是无能力的。君主应该是慷慨还是吝啬、残酷还是仁慈,或者被人爱戴或者被人畏惧……这种分法在书中处处可见,而马基雅维利基本上是(我认为)依照这种分法完成了他全书的体系构筑和论述。正是系统的分析方法帮助马基雅维利有条不紊的论述一个如此宏大的主题。
马基雅维利_君主论_中的国家管理思想解析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政治思想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把他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然而他却又长期遭人误解,被人诟病,莎士比亚甚至称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
而“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一概念也成为了狡猾凶残的代名词,这一切皆因一部著作,那就是《君主论》。
古往今来,没有哪位政治思想家如马氏一样备受争议与关注。
他以及他的《君主论》在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争议的焦点。
本文就《君主论》中的政治管理思想进行梳理。
一、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一)马基雅维利其人马基雅维利出身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但是身为律师的父亲仍对他进行了扎实的古典教育。
当时的古典教育是一大时尚,是重要的人文主义训练,也是公职必备的素养。
马基雅维利12岁就师从人文主义大师罗西格列奥,后来在佛罗伦萨大学完成最后的教育。
可以说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为他日后投身于政治外交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形成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成为一代思想巨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但是,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境况差别很大,例如,当时的法国、英国以及西班牙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而意大利国内却还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各种大小王国、城市共和国、王国林立,教权与王权处于激烈的对抗之中,罗马教皇到处煽风点火,甚至不惜引狼入室,令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趁虚而入。
此时的意大利可谓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是停滞不前。
马基雅维利深知这些是要符合公理,正义。
只有遵守符合义的诺言才算真正的信,是“大信”。
儒家的这一思想很有意义,应该为市场经济的诚信道德观所继承。
无论是社会交往还是经济交往中,如果因为条件的变化或者受到胁迫、欺诈,履行原先的诺言(合同)会严重损害个人、集体或者国家利益的,可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这是合乎“大信”道德要求的。
浅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浅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马基雅维利年),本名是尼可罗·迪·贝纳尔多·德·马基雅维利,出⽣于意⼤马基雅维利(1469年——1527年)利佛罗伦萨的⼀个没落贵族家庭。
⾯对欧洲列强和罗马教廷的反复蹂躏与欺压,他坚决主张尽快结束意⼤利的分裂状态,建⽴起⼀个强有⼒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简⽽⾔之,马基雅维利终其⼀⽣都在为了意⼤利的真正统⼀⽽奋⽃。
《君主论》和《李维史论》《李维史论》的相继问世,马基雅维利初步提出了⾃⼰的观点和主张,这⼀随着《君主论》系列的理论,不仅对当时,即便对现在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强调君主同平民保持长期良好关系;重视国家的军事⼒量积累;做事通权达变讲究实效;为达⽬的可以不择⼿段等内容,逐渐被融合发展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尽管,马基雅维利被誉为是欧洲⽂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史学家和哲学家。
但是,他的⼀系列理论却在⽂艺复兴中引起了巨⼤的轰动,遭到不⼩的⾮议和质疑。
不过,也被很多⼈奉为⽆上经典,⽐如拿破仑、俾斯麦、希特勒和墨索⾥尼等强权者,就都对他的这些观点极为推崇。
墨索⾥曾经提到: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是政治家最⾼的指南。
接下来,⽂史不假为您浅析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相关内容。
⼀、社会背景意⼤利位于海陆经济和东西⽅经济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分的优越,社会⽣产⼒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在欧洲最早萌芽的地区。
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正是意⼤利思想、政治、⽂化和经济都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虽然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但意⼤利却⾯临着⼀系列的内忧外患。
(⼀)内忧威尼斯等意⼤利的传统邦国,在法意⼤利长期处于国家的分裂状态,佛罗伦萨、⽶兰、⽐萨佛罗伦萨、⽶兰、⽐萨和威尼斯国、西班⽛等强国的⽀持下,相互之间攻伐不断,极⼤地内耗了⾃⾝的实⼒。
分裂的意⼤利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能避免战争,通过政治和外交⼿段来实现意⼤利的和平统⼀,将会是最理想的结果。
浅析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论
浅析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论马基雅维利作为现在政治哲学家,其国家政治活动非道德化的观点开辟了现代政治学研究的新路径。
马基雅维利赋予了君主以不同于古典政治学的新的含义:君主不再是由一个或多个人组成的实体,而逐渐以非实体的形态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
君主通过文化生活影响被统治者,从而获得合法化地位。
标签:马基雅维利;国家理论;君主一、人性观是马基雅维利国家理论的出发点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起点源于对人性的分析。
这与自古希腊以来的政治思想的研究路径相同,但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
马基雅维利根据其所处时代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人的共同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
他指出,“因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险、追逐利益的。
”〔1〕人不断地追逐个人的私利正是出于对自身恶的人性的需要。
自基督教文明占据西方主流文化始,《圣经》中原罪观念便深入人心。
但这时的性恶论的出发点并非是此岸的人间,而是源于彼岸的神界,宗教色彩浓厚。
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虽正经历着文艺复兴,但人性并未完全战胜神性。
人文主义思想家多是通过纯粹的人本主义研究路径,从人的私欲和个性出发讨论人。
马基雅维利虽然并非第一个提出性恶论的思想家,但他却是第一个将性恶论的观点引入现代政治哲学的思想家,并且是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探讨人性的思想家。
从性恶论出发,马基雅维利指出人在本性上是自私自利的,将追求金钱、权力、名望视为个人存在的价值追求,乃至于“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来得快些”〔2〕。
因此,人作为一种政治动物,由其构成的政治活动人的政治活动不再是为了追求善的理念、也不再是追求人的智慧的活动,而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斗争。
马基雅维利主张政治与道德的分离,这同新兴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需要相符合,适应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封建贵族政权的需要。
马基雅维利的道德观反映在其政治主张上,表现为以“国家理由”(State Reason)视为政治活动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将传统的国家权力服务于道德的模式头足倒置。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观及其评价——《君主论》书评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观及其评价——《君主论》读书笔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西方乃至世界上的一部奇书,其奇就奇在他敢于在天主教居主导的世界中摒开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追求,公开地向君主提出使用权谋、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这些背离公众价值的“肮脏”的思想。
马基雅维利也是世界上较早把权力作为政治的核心进行研究的思想家,他的权力观使政治脱离了道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马基雅维利也被称为“近代政治学之父”。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许多他对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权力的建议。
他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君主应该拥有的品质,并通过辩证的解释来论证君主的正确做法。
他主张君主要吝啬、要残忍、要像狐狸和狮子一样聪明和凶恶、必要的时候可以背信弃义、可以为恶、要让人民都畏惧他······这种种的主张都使马基雅维利显得极度的不道德。
但是,马基雅维利的这些主张都有自己的理由,他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就是他的一个著名的主张“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也就是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至于他的这一主张是否正确,我们暂且不论,但就马基雅维利论证的过程来说,可以说是非常严谨的。
他从正反两面预测了君主做法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依据结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论证了非道德的合利益性,他的思维逻辑就是结果大于过程。
那么,马基雅维利的这些主张到底对不对呢?要判断一个主张是正确还是错误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没有绝对正确的事物,只有符合实际的暂时正确的事物。
依据这个思维,我更倾向于马基雅维利君主观的正确性。
理由有以下两点:(1)目的的道德性既然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观是建立在“目的总是证明手段的正确”这个理论基础上的,那么他所谓的目的就成为了其君主观正确与否的关键。
马基雅维利在论述君主为什么要选择非道德行为的原因时,都是把道德、正义、理性作为最终目标的。
比如马基雅维利在论述君主应该残酷的时候时他说“为了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而残酷,比起那些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而不顾的所谓仁慈,其实是仁慈的多了。
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解读
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解读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
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
一、权术与政治权术从语义上考察,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权”最初的含义是指古代衡器及其称量行为。
例如《汉书·律历志上》曰:“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其“权”意指古代衡器——秤锤。
《孟子·梁惠王上》曰:“权,然后知轻重”。
这里的“权”即指称量行为。
后人将“权”引申为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因事制宜,并包含有审时度势,酌情变通,通权达变等意。
“术”为方法、手段、策略。
由此,所谓“权术”即权变之术。
就其本意而言,是因人、因时、因事而灵活运用的谋略、手段,并无贬义。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封建社会,社会的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权术逐渐兴盛并广泛地运用在政治斗争的场合。
因而使权术一词获得了其特定的狭义即政治权术的专有含义。
所谓政治权术,就是为了达到夺取并巩固政权,或获取并巩固权位(君权、官位)等政治功利目的而采取的具有隐晦秘密特点的谋略、手段等。
[1]由此,政治权术带有了明显的贬义色彩。
并且人们习惯认为,倡导、运用政治权术者多是为了实现一己私利或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依仗权势运用应变之术,常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所以推行政治权术往往容易招致千古骂名。
在西方,政治权术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但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以下简称:马氏)却是将政治权术加以系统化的第一人。
他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和全面论证了其政治学说中最具特色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权术思想。
论张居正的性格悲剧——评《张居正》的主人公形象
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引言湖北作家熊召政以十年之力铸成的138万字的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2000年起,先后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和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简繁两体版本,向海内外发行,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仅长江文艺出版社就发行了20多万册。
在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张居正》以距全票只差一票的成绩夺魁,随后又由熊召政亲自担纲把它改编成大型历史连续剧,更是对“张居正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部小说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张居正》的学术论文大约有100多篇,其中多数论文肯定它的价值,也有的论文提到它的一些不足,还有论文做出了基本否定的判断。
就具体内容而言,这100多篇论文主要涉及《张居正》“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应该怎样对待历史”,[1]“《张居正》主人公的艺术形象是否涉嫌粉饰历史人物”[2],《张居正》“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3]等等。
评论界从这些不同角度对《张居正》进行的评判和阐释,深化了我们对这部小说的认识,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没有全面系统论述张居正悲剧性格的论文出现。
其实,熊召政笔下的张居正是一个具有复杂悲剧性格的改革家形象,作者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吸收了学术界对张居正研究的最新成果,学术界对张居正的改革和人生悲剧的多种分析都被作者很好的融合在主人公的性格刻画之中,并且在阐释主人公悲剧性格的根源时也综合了一些学者的观点。
例如:王春瑜、田澍等认为是张居正个人因素决定了人物的悲剧结局[4];刘志琴、柯愈春等则认为万历皇帝态度的转变是张居正性格悲剧的决定因素[5]。
马基雅维利主义—搜狗百科
马基雅维利主义—搜狗百科内涵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
该术语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任何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根据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总是偏爱成功操控他人行为的个体,这种不断进化以适应社会互动的能力是不考虑互动是合作性的还是剥削性的;第二层涵义就是特指非合作的剥削性行为,其涵义源自管理和领导力的“黑暗面”。
Christie和Geis(1970)通过早期的政治研究和权利的历史观点,特别是那些在《君主论》和《李维史论》中得到支持的观点,阐释了马基雅维利主义领导者的主要特征:第一,缺乏人际关系中的情感;第二,缺乏对传统道德的关注,对他人持功利性而不是道德观点;第三,对他人持工具性而不是理性观点;第四,关注事件的完成而不是长期目标。
[1][2]一般而言,将马基雅维利主义分为高低两类,这两类个体在行为特征上存在的差异归纳总结如表1所示。
[2]表1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行为特征高马基雅维利主义低马基雅维利主义抵制社会影响易受他人意见影响隐藏个人罪恶显露内心的罪恶有争议立即改变态度坚持己见拒绝承认立即坦诚承认阐述事实时具有较高的说服力阐述事实时缺乏说服力怀疑他人的动机在表面上接受他人的动机情境分析对情境进行了大量的假设不接受互惠主义接受互惠主义对他人可能行为的判断持保留态度相信他人应该以“确定”的方式行动能够随情境改变策略局限自己的行为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说实话对他人的信息很敏感对他人的影响很敏感如果他人不能报复则尽可能多地剥削不愿意去剥削他人绝不明显地操控别人操控别人时往往很明显不容易脆弱到恳求屈从、合作或改变态以社会所期望的方式去反应度偏爱变动的环境寻求稳定的环境更多利害关系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
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
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
「历史中的战略6」马基雅维利:人类都是忘恩者、变心者、伪装者
「历史中的战略6」马基雅维利:人类都是忘恩者、变心者、伪装者希腊神话里海妖会用歌声迷惑水手“我能比海上妖精淹死更多的水手,我能比蛇怪杀死更多凝视我的人。
我的口才媲美涅斯托尔,我的诡计赛过尤利西斯,我能像西农那样再拿下一个特洛伊。
我比蜥蜴更会变色,我比普罗透斯更会变形,连那杀人不眨眼的权谋家也要向我学习。
”大文豪莎士比亚写出的查理三世的形象,代表着道德肮脏的权谋家形象。
权谋家有时候会被叫做“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他们深谙权术、欺诈牟利,热衷于权力本身、忽略高尚道德。
今天,本文要讲的人物就是:马基雅维利。
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开始做笔记……住在佛罗伦萨的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是一名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公务员,他最出名的著作《君主论》是一本写给统治者的书。
很牛叉,迷他的铁粉都是杠杠的大人物。
当时还是16世纪,他就圈粉到英王查尔斯五世、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女皇、法王亨利三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到了17世纪,法王亨利四世、首相黎塞留、路易十四,18 世纪的法王路易十六、普鲁士大公腓特烈成为了新铁粉。
接下来,更是门庭若市,粉丝那是排成一长队。
后来,我们更为熟悉的拿破仑、俾斯麦、墨索里尼、希特勒、罗尔斯等人就直接把《君主论》一书放案头翻看。
马基雅维利算是出大名了,人家红了这么久不简单。
但是,他也树敌不少,施特劳斯称他为“邪恶的教师”,英国红衣主教波尔断言《君主论》是由魔鬼撒旦之手写作而成的,巴雷尔认为他毒害了英国并将毒害整个基督教世界。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马基雅维利被人褒贬不一,在于他学说的核心是承认人的“性恶论”。
基于对人类心理的研究,他得出终极结论:人类不是智障,就是他妈的邪恶。
马基雅维利:“因为关于人类,一般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
当你对他有好处的时候,他们是整个属于你的。
正如我在前面谈到的,当危险还很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奉献自己的财产、性命和子女,可是到了危险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
简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doc
简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君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力的君主制作为实现意大利安定统一的统治形式,但他心中理想的国家形式又是权力制衡的共和制。
其政体的理论在西方影响深远。
他力求从理性和经验中而非神学中得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他在批判地继承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政体的道德涵义和组成方式等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政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政体作为一种统治方式,政治的本质就是现实摘要通过概述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君主论》的内容和观点,对马基雅维利的政体思想和君主制权术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
在此基础上给出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现代作用及对我们的启迪。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君主制政治思想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年)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他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马基雅维利从基本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研究社会政治理由。
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
他认为人本性自私,人的本性即是追求私利、名誉与财富,其国家学说便以此性恶论为基础而建立。
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来防止人类无休止的斗争,通过建立秩序来约束邪恶。
他创造了自己的一套统治权术思想,其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一、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出生于弗洛伦萨一个共和背景深厚的世家。
他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但父亲依然让他接受古典教育和人文主义训练。
马基雅维利1498年开始在弗洛伦萨共和国任职长达14年。
期间他致力于共和国的军事与外交,作为外交使节进行过20次外交旅行。
这些经历使他以旁观者清的眼光,看清了意大利政治的弊端,加之他长期在高层圈子活动,看遍了自负之辈勾心斗角、玩弄权术的嘴脸。
这些都为他创作《君主论》奠定了基础。
对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思想的评价
对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思想的评价对于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思想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学者对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给予相当高的评价。
培根在《学问的进步》中说“对马基雅维利及其他这一类的作家,我们是应该满怀激情的。
正是他们开诚布公地说出或描绘了人们实际作为而不是应当作为。
”休谟也将马基雅维利称为伟大地天才。
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真正的近代政治思想家。
他不仅首先用“国家”一词去指世俗的政治体,而且还创立了建立在对政治制度的经验考察和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近代政治学。
马基雅维利是近代的民族主义先驱之一,是他把政治思想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挽救出来。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实用主义者,他的政治理论在整个政治思想史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恩格斯同样对他赞誉有加,拿破仑这位法国的枭雄,甚至把《君主论》作为自己的枕中秘籍。
但是,正如我先前已经提到过的,他也备受后世学者的挞伐,例如莎士比亚,马克思等都对马基雅维利表示出不满的情怀。
不管是对马基雅维利的赞扬与抨击都好,我们必须明白,一种理论或者一种学说的重要性往往不在于特定问题的解决,而是在于引出更多的问题进而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才是我们要重视的,从这一点来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开辟了新的研究道路,同时指导着人们走出中世纪的重重迷雾,在这一点看,他的作用是巨大的。
以下,我将谈下个人对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思想的一点看法。
第一:马基雅维利是一个非道德论者而不是反道德论者。
他认为政治应该脱离道德的束缚,但他并不一般的反对道德,他更不否认道德对生活的约束意义。
马基雅维利不是提倡道德败坏的人。
相反,他认为道德和宗教对社会政治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只不过那个时代的意大利,人民对宗教的信仰日益薄弱,对法律的不尊重,对个人极端主义的推崇使得他不得不暂时先放弃这些美好的东西。
所以说,在这一点上,那些称他为“过于世俗化的玩世不恭的人,一个无耻的吹捧暴君的人,非道德的相对主义者,唯权力主义者等等”都是有失偏颇的。
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内容
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内容
马基雅弗利主义是由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弗利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种思想强调政治权力的本质是暴力与凌驾于道德之上的争斗,而成功的政治领袖应该是具备权力掌控与利用能力的。
马基雅弗利主义认为政治家应该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并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
其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统治者必须具备能够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以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权力和保证政府稳定的能力。
统治者应该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的责任是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繁荣,而不是去服务民众。
然而,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它强调个人欲望和权力的追求,忽略了道德和伦理,容易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
因此,在实践中,政治家需要在权力和道德之间取得平衡,以维护国家和民众的利益,避免道德沦丧和权力滥用的现象。
总的来说,马基雅弗利主义是一种政治现实主义,它承认权力的本质是一种相互竞争、暴力与战争。
这种思想对现代政治产生了影响,现代政治家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不断的战略思维,才能在国际政治竞争中占据优势。
君主论中的人性与权术分析
君主论中的人性与权术分析《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经典著作,这部作品以其对政治现实的冷峻观察和对人性、权术的深刻剖析而闻名于世。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打破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理想主义,以一种务实和现实的视角探讨了君主如何获取、维持和巩固权力。
人性在《君主论》中被马基雅维利视为复杂且多变的。
他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私自利的,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权力是人的天性。
这种对人性的看法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与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强调的善良、正直和无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马基雅维利指出,人们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背叛和欺骗他人。
在政治舞台上,这种人性的弱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君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对他人的忠诚和善良抱有过高的期望。
同时,人性中还存在着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主要的情感。
恐惧可以使人们服从权威,而贪婪则会驱使人们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权力。
君主可以利用人们的恐惧和贪婪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例如,通过展示强大的武力和严厉的惩罚来让臣民感到恐惧,从而保持对君主的服从;或者通过给予一定的利益和奖励来满足人们的贪婪,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和忠诚。
在权术方面,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的观点。
他认为,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违背道德原则。
其中,“狮子与狐狸”的理论是其权术思想的核心之一。
君主应当像狮子一样勇猛,能够在必要时使用武力和暴力来镇压敌人;同时又要像狐狸一样狡猾,善于运用智谋和策略来应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局面。
马基雅维利还强调了君主需要具备果断和决策力。
在面对政治危机和决策时,不能犹豫不决,否则会错失良机,甚至导致权力的丧失。
果断的决策能够让君主在臣民中树立权威,同时也能够迅速解决问题,稳定局势。
此外,君主还需要善于运用政治阴谋和手段。
例如,通过制造内部矛盾来分化敌人,或者利用间谍和情报网络来掌握政治动态。
这些手段虽然在道德上可能受到质疑,但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却是君主维护权力的必要手段。
职场中的人格黑三角(马基雅维利、自恋、精神病态)
职场中的人格黑三角(马基雅维利、自恋、精神病态)前面讲的艾森克以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三种人格特质来描述人格,大五人格模型以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五种人格特质来描述人格,相互关联的几种人格特质称为人格特质群。
近期出现的黑三角理论代表了对亚临床(处于健康与精神病态之间的状态,与临床状态相对应)人格阴暗面的研究成果。
黑暗人格由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三种人格特质构成,这三种人格特质在西方文化中属于反社会人格特质,即人格黑三角。
一、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主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闻名于世,马基雅维利主义也因此成了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
马基雅维利主义领导者的主要特征:1、缺乏人际关系的情感。
2、缺乏对传统道德的关注,对他人持功利性而不是道德观点。
3、对他人持工具性而不是理性观点。
4、关注事件的完成而不是长期目标。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在心理和行为上一般表现为:冷酷无情、擅长操纵、阴谋算计、实用主义、注重结果和忽视道德。
二、自恋:弗洛伊德将自恋视为一种人格障碍,属于临床和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科胡特认为自恋是普通人人性的一部分,将自恋引入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亚临床阶段的自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自我中心、爱慕虚荣、自我吹嘘、有支配性、有优越感、傲慢无礼和自以为是。
三、精神病态:最初被定义为一种以反社会心理和行为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认为亚临床阶段的精神病态更像是一种人格特质,精神病态者并非个个都是病人或罪犯,正常人也有病态心理和病态行为。
作为人格特质,精神病态在行为上一般表现为:冲动、寻求刺激、缺乏共情、缺乏责任感、缺乏焦虑。
四、马基雅维利、自恋、精神病态三者联系马基雅维利、自恋、精神病态具有各自的特征和结构,似乎难以同一而论。
但是三者的行为特征也具有某些共性,如自以为是、冷酷无情、表里不一、有攻击性,这些共同特征反映了亚临床人格的阴暗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探新2011,Vol.31,No.3,209-213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汤舒俊1,2,郭永玉1*(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2.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荆州434023)摘要:张居正是明朝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成功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堪称“东方马基雅弗利”。
“附保逐拱”、“王大臣案”、“刘台案”和“夺情本谋”均是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的例证,从中可以剖析出“外儒内法”和两面性的特点。
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是专制皇权对人性的扭曲,而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也直接导致了张居正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解析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1)03-0209-05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北江陵人,又称张江陵,明代万历初年(1573年—1582年)内阁首辅,万历新政总设计师。
张居正励行改革,整饬吏治,革新税赋,巩固边防,在成就君王中兴帝业的同时,张居正也成就了自己的不世奇功,终青史留名。
“改革者和政治家”甚至“伟大的改革者和政治家”是今天大众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这样的评语相对于张居正居功至伟的相业来说是中肯和贴切的,但人们又往往会简单地以这样的评语收场,就显得单调和片面。
事实上,张居正从少年天才到万历帝师,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展现出来的终是鱼化为龙、俊彦得志。
天资聪颖、勤奋努力、知遇贵人、天赐良机固然是张居正走向巅峰的部分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尤其是他身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险恶内阁政治斗争却硕果仅存、一股独大并权倾朝野十年,这更多地可能要从曲意迎逢、虚与委蛇、私下交易和阴谋权术中寻找答案。
本着以人性观察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和丰润人物本性,而欲达此目的就必须一反传统,透过张居正在专制王朝下的非常之为,来剖析其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
1马基雅弗利主义和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命名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马基雅弗利,但马基雅弗利主义不是马基雅弗利的思想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全部集成,而仅聚焦于其迎逢当时统治者所提出的帝王之术和驭人之道,它涉及到对人性及人际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是一种与人为恶的价值观,这使马基雅弗利主义成为西方的厚黑学,沦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则是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个体身上的一种固化和内化,是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操纵他人、谋取私利的典型特质[1]。
2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的典型性分析在主流媒体的宣传中,张居正从来都是封建社会的著名改革家、以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荣登红榜,“宰相之杰”、“救时宰相”是对他的赞誉。
在为尊者讳,为死者隐的固有传统下,如果从史迹中刻意翻寻张居正心狠手辣、歹毒算计、严刑峻法和排斥异已的小人作法,无异于将其打至黑榜,这似乎是对古人的责备、苛求,显得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但只要基于史实,从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和还原人物的多面性入手,张居正高登黑榜,既有其名,也有其实。
先说其名。
张居正堪称“东方马基雅弗利”,如果分别纵向追踪张居正和马基雅弗利的生平历史,并横向比较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担负职责、身后著作和历史地位,人们会惊叹于历史造就的巧合。
张居正和马基雅弗利都是生活于16世纪的政治家,彼时东方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而西方的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晚期;两人都在当时各自的政府内身居要职,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十年,马基雅弗利则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担任第二国务秘书,也长达十年,也都曾在国家和民族危机关头挺身而出,试图力挽狂澜;二者都留下了政治著作,张居正有《权谋残卷》,而马基雅弗利则著《君王论》,两本都堪称厚黑学的力作;两人都在历史地位上一度饱受争议,盖棺却不能论定,褒贬不同,莫衷一是。
如果说马基雅弗利主义是西方的厚黑学,那要在政星璀璨的中国政治长河*通讯作者:郭永玉,E-mail:yyguo@mail.ccnu.edu.cn。
中,翻寻出一个东方马基雅弗利的话,唯有张居正。
再说其实。
其一,有实论。
后世史家虽然肯定张居正的起隳振衰、改革励为之功,但也直白地指出其为人为事为政中道德失察失律之过。
万斯同在评价张居正曾说“虽曰瑕不掩瑜,而瑕实甚矣”,沈德符则有“盖隆庆一朝,首尾六年,与江陵同事者凡八人,皆以计次第见逐”[2]。
《明神宗实录》编者概括性地讲述张居正的人性弱点“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幸”。
《明史》中更是以事带评,批评颇多,如“其所黜陟,多由爱憎。
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3],“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4],“会廷臣杨博、葛守礼等保待之,居正亦迫众议微讽保”[5]。
其二,有实物。
曾与张居正共事的失意政治人物高拱在晚年所著《病榻遗言》,对张居正的阴谋构陷进行了痛批揭发,甚至不愿称其名字,而以“荆人”代替,是一实证。
而万历十二年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财产清单:“黄金二千四百余两,白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午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午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等尚未清点”[6],也是张居正贪墨官场的实证。
3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的案例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有志向、通权术、有作为的政治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获得、巩固和延续自已的权势与地位,张居正在彼时的人治官场下也有着不少的非常之为,而透过下面这些历史公案也能鲜明且生动地折射出张居正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
1)附保逐拱所谓“附保逐拱”,是针对张居正来讲的,是指张居正与冯保暗自结成权力联盟来扳倒高拱。
高拱,裕邸旧臣,隆庆皇帝多年的讲官,深得隆庆帝信任,时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因作风跋扈、个性偏执而与张居正渐生怨隙。
冯保,大内权监,太子朱翊钧的“大伴”,深得后宫信任,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督,因高拱插手内廷人事致使其两度升迁不成而结冤仇。
冯保是内廷的次辅,张居正是外廷的的次辅,两人为进一步上位,在隆万朝更替之际,利用后宫孤儿寡母的微妙心态构陷文字狱,将高拱在内阁中发牢骚所讲的一句“十岁的太子如何治天下?”借题发挥为“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这严重地激怒后宫,导致高拱被逐,而张居正则代为首辅。
2)王大臣案“王大臣案”是“附保逐拱”的续集版,王大臣是一“刺客”的化名。
“附保逐拱”的结局是张居正和冯保联手用计将高拱斗败,高拱回籍闲住。
但鉴于高拱隆庆元年五月致仕后又曾于隆庆三年十二月复出,因此二人在高拱人去职空后仍感觉心底不踏实,他们都觉得还需要一次更加彻底的人身清除,以消弭潜在的隐患。
万历元年(1573)正月十九的清晨,万历上朝途中捕获了身携利刃的闯入宫中的逃兵王大臣,冯保立即派心腹辛儒到狱中对王大臣威逼利诱,训练其招假供,牵连高拱,制造所谓“高拱谋刺皇帝”的阴谋,但由于元老重臣的担保相救和王大臣的反水而流产,事后王大臣被灌生漆酒,不能说话,旋即被处死,高拱得以在安宁平祥中度完余生,张居正自鸣解救高拱之功。
3)刘台案刘台,江西安福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刘台是张居正的门生,张居正是刘台的座主,二人是利益共同体。
张居正对刘台格外关照,先授刑部主事,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辽东。
但万历三年,因刘台抢先奏报辽东大捷,张居正以“综核名实”为由,认为刘台越俎代庖、越权行事,请圣旨降谕对其严加斥责。
而刘台竞于万历四年正月向万历皇帝上《恳乞圣明节辅臣权势疏》,张居正成为明朝有史以来上第一个遭门生弹劾的座主,因而在伤心之余先后两次向皇帝提交了辞呈,皇帝一方面对张居正再三劝慰挽留,另一方面令锦衣卫逮捕刘台,准备廷杖后充军。
但张居正并不现仇现报,反而出面为刘台求情,免予廷杖,削职为民。
刘台得以生还回乡,但张居正秋后算账,指使亲信构陷刘台在辽东贪墨,同时要地方官怂恿刘台的仇家揭发控告,万历五年,刘台被充军边疆,困苦不堪,受尽迫害,于万历十年死去。
二人的师生之缘有善始但并未善终,张居正处理刘台的手段很艺术、很风度,但这却失去作为政治家应有的艺术和风度。
4)夺情本谋“夺情本谋”是张居正的家庭私事被一再放大、几番博弈后的朝廷风波。
万历五年九月十三日,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在江陵去世,二十五日,噩耗传到京城,按祖制张居正应辞任内阁首辅,回江陵老家守制二十七个月,但张居正不愿失去久控的权力,冯保不愿失去外廷的盟友,太后和皇帝不愿失去治国的舵手,于是张冯二人策划夺情,援引前朝大学士金幼孜、杨溥、李贤的先例,由皇帝下圣旨夺情起复,挽留张居正。
为应付舆情、掩人耳目,张居正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回乡“丁忧守制”,而皇帝出面反复再三地挽留张居正,双方配合演出了一幕双簧。
张居正最终在官守制,而清流士子掀起了极强烈的反对声势012心理学探新2011年和弹劾风潮。
张居正用廷杖打灭了对自己的攻击风潮,也继续着他的权力之旅。
表1《明史》中有关张居正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案例的描述事件描述“附保逐拱”“保疾拱弥甚,乃与张居正深相结,谋去之。
会居正亦欲去拱专柄,两人交益固。
穆宗得疾,保密属居正豫草遗诏,为拱所见,面责居正曰:‘我当国,奈何独与中人具遗诏。
’居正面赤谢过。
”———《冯保传》“拱意疏下即拟旨逐保。
而保匿其疏,亟与居正定谋,遂逐拱去。
”———《冯保传》“初,穆宗崩,拱于阁中大恸曰:‘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保谮于后妃曰:‘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后妃大惊,太子闻之亦色变”———《冯保传》“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为之左右也”———《冯保传》“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
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
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
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
太后颔之。
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
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僦骡车出宣武门。
居正乃与仪请留拱,弗许。
请得乘传,许之。
”———《高拱传》“冯保者,中人,性黠,次当掌司礼监,拱荐陈洪及孟冲,帝从之,保以是怨拱。
而居正与保深相结。
”———《高拱传》“保疾拱弥甚,乃与张居正深相结,谋去之。
会居正亦欲去拱专柄,两人交益固”———《冯保传》“穆宗不豫,居正与保密处分后事,引保为内助,而拱欲去保。
神宗即位,保以两宫诏旨逐拱,事具拱传,居正遂代拱为首辅”。
———《张居正传》“王大臣案”“拱既去,保憾未释。
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
”———《高拱传》“万历元年正月,有王大臣者,伪为内侍服,入乾清宫,被获下东厂。
保欲缘此族拱,与居正谋,令家人辛儒饮食之,纳刃其袖中,俾言拱怨望,遣刺帝。
大臣许之。
逾日,锦衣都督硃希孝等会鞫。
大臣疾呼曰:‘许我富贵,乃掠治我耶!且我何处识高阁老?’希孝惧,不敢鞫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