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关于名人巴金的故事
![关于名人巴金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bfe930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7.png)
关于名人巴金的故事名人巴金的故事1大宅门里的叛逆公子清光绪三十年,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
巴金从小天资聪颖,深受父母的喜欢,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说起巴金的家族,那时也算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家族。
巴金原籍浙江嘉兴,高祖李介庵作为“幕友”从浙江到四川定居。
曾祖李王番,着有《醉墨山房仅存稿》。
祖父李镛(号皖云),也做过官,后闲居在家,为大家庭的家长,有五子一女,他本人也印过一册《秋棠山馆诗钞》送人。
整个大家庭有长辈近二十人,兄弟姐妹三十余人,男女仆人四五十人。
5岁的.时候,巴金的父亲出任四川北部广元县知县,他也就随父母前往。
在广元县衙门内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读,先生姓刘,教读巴金他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并且要求他们背诵《古文观止》。
晚间的时候,巴金跟从母亲学读《白香词谱》中的词。
那时候的巴金是个十足的“小少爷”,他在书房由六十岁的老书童贾福服侍,生活起居由杨嫂照料,平时由十二三岁的姑娘香儿陪伴玩耍。
又过了一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为庆祝祖父生日全家敬神,生性顽皮叛逆的巴金因讨厌旧礼节不肯磕头,第一次挨了母亲的鞭子。
他虽然内心十分不服气,但也不敢顶撞严厉的母亲。
大家族的繁文缛节、伪善的礼教一点点在巴金的面前掀开了面纱。
也就在那一年,巴金的父亲坐堂用刑,犯人受刑后还连连叩头谢恩。
这一幕被巴金看见了,他非常疑惑不解,不明白老百姓以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面对这样的人生。
不久,巴金的奶妈在厨房偷吃黄瓜。
母亲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就命人用皮鞭抽打奶妈。
年幼的巴金看到了之后,心中突然涌起莫名的不快。
“初步感觉到世上许多事情的不合理。
”也许,当时的巴金还不能够解释这一切的原因,更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道路,但是“不合理”的印象,却从童年时代起就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与仆人结下深厚友谊虽然对封建大家庭深恶痛绝,虽然家族式的牢笼锁住了许许多多自由的青春梦想,但是,浓浓的亲情依旧是让巴金最难忘的。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0d52aa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9.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许多作品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巴金也有一些有趣的逸闻趣事。
一次,巴金在上海郊区采访百姓时遇到了一位听众。
当时正值夏天,炎热的天气让巴金和百姓汗流浃背。
巴金看到听众也满身大汗,就拉开自己的短袖衬衫穿在听众身上,自己则赤膊站在太阳下。
这个情景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人,他们纷纷为巴金所感动。
这个小小的举动展现了巴金的关爱和为人民着想的精神。
巴金曾经是一位学霸,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在大学期间,巴金因为文笔优秀被选为校报的编辑。
据说他的文章水平远远超过其他编辑,很多时候都是他一个人包揽了整个报纸的版面。
巴金对于自己的成就并没有骄傲,他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修改他们的稿件,提出宝贵的建议。
他的房间里总是挂着各种纠错纸条,显示了他温和而又深思熟虑的态度。
巴金在一次与朋友吃饭时,点了一份涮羊肉。
他的朋友发现他总是将涮熟的羊肉放在盘子里,而不是直接吃掉。
他好奇地问巴金为什么这样做。
巴金解释说,他觉得食物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每一口都应该吃得津津有味,不该浪费。
所以他喜欢将涮熟的羊肉放在盘子里,慢慢享用,让自己更好地品味美食。
巴金和徐志摩是好朋友,两人在北京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年,巴金去上海办事,正好徐志摩也在那里。
巴金临行前就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说自己马上要去上海了,希望能够和徐志摩见面。
但是等巴金到了上海,徐志摩早已到美国深造。
巴金心生失望,但没有丝毫怨言,他花了两天时间在上海游览,然后回到北京继续工作。
巴金是一位为人民着想、关心社会的作家。
他的逸闻趣事展现了他的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性的关怀。
巴金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品质和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的。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7fbd1a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2.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原名李学潜,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
他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个贫苦家庭,父母早逝,自幼丧母,由姨姥父撑起生活。
巴金的一生非常传奇,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爱生活,深受人民喜爱的名人。
他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趣事和逸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巴金的逸闻趣事吧。
巴金年轻时候最擅长的事情是写作,他当时就读于一个名声不大的小学,但已经写了一本自传小说《春》。
这本小说在当时让人吃惊,在小小的年纪里,他就已经能够写出这么好的文字了。
当时教育家劝说巴金多读书,勿要继续写作,以免走上文人的道路。
但是巴金并未听从劝告,他执着地坚持写作,并在后来的人生中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巴金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惊人,他一生著作丰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获得了很多的文学奖项。
而他自己也是个生活中的趣味家,他喜欢品茶、作画,对中国书法也非常感兴趣。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和优秀品质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巴金的一生中还有很多令人感到意外和感动的事情。
在他年轻时代的某一次宴会上,有一位面目姣美的女子被人侮辱。
巴金怒不可遏,他毅然站起来离席,大声抗议这种侮辱行为。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有着高尚品质和正义感的人。
巴金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尽管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丧失斗志,相反,他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以自己的作品感动了无数人,被誉为“文学巨匠”,他的作品被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巴金的一生中还有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例如他晚年患病卧床,但他却从未放弃文学创作。
他在病榻上仍然坚持写作,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坚韧不拔和执着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人们,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巴金的一生中充满了传奇和感人的故事,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了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巨匠。
巴金爷爷的小故事
![巴金爷爷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24fdfe704a1b0717fd5ddb8.png)
巴金爷爷喜爱小动物
他特别喜欢小动物。
在广元(巴金父亲曾任广元知县)时。
衙门后院养了不少的鸡。
巴金就常常与鸡群为伍,成了一个“鸡司令”。
这群小鸡一天天地长大。
终于变成了神气的公鸡与漂亮的母鸡。
终于有一天,一个厨师奉命来后院宰鸡做菜。
受惊吓的鸡到处乱窜引起了小巴金的注意,他飞快地跑过来制止了厨师,又跑过去向母亲求救。
结果还是无济于事,甚至连他最心爱的大花鸡也难以幸免,为此他大哭了一场,别人还笑话他“痴”。
他那小脑袋里想不通的是:做了鸡为什么就要被人食用?他向父母讨教,可是都没得到自己听得懂的,且满意的答复。
既然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自己又保护不了大花鸡们,自此他也就不想再做“鸡司令”了。
巴金原来以为再也不养小动物了。
后来正巧一个朋友要搬到外地去住了。
临走时送了他一条小狗。
小狗全身都是白色的绒毛,很乖巧。
总是喜欢紧紧地跟着家里人,一步不离。
全家人很快就喜欢上这位新朋友。
大家不仅给小狗起了名字,还训练它做很多动作,最让人吃惊的是,它居然学会了给客人作揖。
它会在你的指令下先是两腿立起来,然后。
把前面的两条腿放下来,身体使劲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等着你来抚摩它。
后来。
巴金还写了篇短文来纪念这条小狗呢。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3ec6dd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e.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原名李季子,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文学成就和对国家和民族的献身精神,使得他成为了一位不朽的文学巨匠,被誉为“巴金大师”。
巴金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家境贫寒,生活困苦。
他小时候就读于嘉兴一所教会学校。
后来,他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并成为了上海中学的学生。
在上海中学,他就读与学习,逐渐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
在上海期间,他与沈从文等人结为朋友,也写出了《家》、《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被广泛传颂的作品。
巴金的文学用语极富力量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其作品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
巴金因为写作风格鲜明,批判社会文化,自然而然成为了文学圈的风云人物。
他的一生也充满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和逸闻。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些。
1.巴金擅长旱烟的一些趣事巴金喜欢抽烟,尤其擅长旱烟,但是他的吸烟姿势有些古怪,反而让人感到好笑。
他还总是带一把铁火钳,一条牛皮裤子,一条粗包皮的毛巾,一只黄包皮瓜皮壳做的豆腐团。
这些器具在他的作家生活中绝对是令人啧啧称奇的。
2.巴金在文学鉴别中的举趣事巴金有一段时间在上海日报社从事文学鉴别工作。
有一天,一位体思委阶了一篇象征主义的诗稿给巴金,请巴金帮他鉴别一下。
巴金看完后,只说了四个字:“日了狗了。
”这个丑事可笑,却也展现了巴金的直言不讳的性格。
3.巴金因写小说《家》而成名的趣事巴金曾在一个烟馆糊里糊涂留下家室而写了戏,名为《夜来风雨声》,效果却令人称T 为感人。
以至他打出了《家》,它每上一台午他过的江南农村,书记当即衷心祝贺:“劳动群众可感!”宣传也呼应:“读原作者奋斗榜样。
”这件事情当时引起轰动,也给了后来的无数作家启示,——切莫荒唐!巴金是一个具有强烈个人魅力的文化名人,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名言警句和趣事逸闻。
通过这些趣事和逸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巴金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性格和生活,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他的作品。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37bc8e2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6.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反抗和批判的精神,成为许多人的灵魂导师。
除了他的杰出文学成就外,巴金的个人生活也是广为人知的。
以下是巴金的一些逸闻趣事。
一、喜欢狗巴金非常喜欢狗,他的家里养了很多狗。
他甚至有一只爱犬的姓名叫做"毛毛",他经常为它写信。
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去野外旅行,他把狗当成了自己的伙伴,狗每天都可以吃到自己的美食和水,因此,狗非常亲近巴金。
二、谈恋爱巴金的谈恋爱历程并不一帆风顺。
当他还是学生时,他主动向一名女孩表白,但是遭到了女孩的婉拒。
后来,他又追求了另一名女孩,这次他成功了,两人成为了恋人。
但是,他和女友的感情也并不长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金又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女孩,她会唱歌,还会跳舞。
巴金被她吸引,但是她已经有了男朋友。
最后,在他和这个女孩分手之后,巴金主动找她谈话并告诉她:如果你改变了主意,请一定要告诉我。
三、请开车巴金曾经请一位司机带他去外地看望朋友。
当他们到了目的地时,司机就问巴金要不要请他吃顿饭,巴金答应了。
在用餐过程中,司机一直找机会让巴金赞美他的驾驶技术和车的性能。
可是,餐后为了抵达下一站,司机就开车新疆、代僚、坎儿井这些难行之路。
不久后,车子被困在了荒野中,并受到备受破坏。
到了晚上,他们用车里的褥子搭了个小帐篷,巴金坚持要和司机一起住在帐篷里。
途中虽然遭到不少磨难,但是最终他们总算平安回家。
四、壁虎长期以来,巴金一直住在上海的老房子里。
这个老房子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它充满了壁虎。
有一天,巴金开车回家时,发现大门口有一只壁虎。
他非常高兴地说:“壁虎可真爱我啊!”五、美食家巴金是一个饕餮美食家。
他喜欢品尝各种美食,会去一些有味道的小店,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他还会写下他吃过的食物感受,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他也是一个酒鬼,他喜欢在自己的家中享受美食,用餐时,他会开一瓶酒,和朋友聊天并分享美食。
关于名人巴金的故事
![关于名人巴金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0f2b7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e.png)
关于名人巴金的故事名人巴金的故事巴金,原名金尧如,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
他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既充满着对人民的关怀,又透露着对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力。
本文将通过回顾巴金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文学创作,展现一个杰出的作家和他的故事。
巴金出生于1907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经常在家中的图书馆中度过整天的时间。
巴金在家庭的熏陶下,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的成名作品是《家》,这是一部具有鲜明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说。
小说以家庭为中心,讲述了一个由贫穷变富有的家族的故事。
通过讲述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巴金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对普通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并强调了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责任和使命。
《家》一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巴金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这使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往往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他倡导思想的解放和人的尊严。
他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创作,他还经常写一些评论性文章来批评社会不公和不道德的现象。
他的文章常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引起公众的热烈反响。
巴金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为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他曾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文化工作队队长,用自己的笔力建立了一座教育基地,并组织了一些文化活动来鼓舞人们的士气。
后来,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巴金也积极参与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工作,为新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巴金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创作和社会运动,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
他曾经在北大和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师,教授文学课程。
他的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他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才华和个性,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巴金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在文革时期,他遭受了严重的迫害,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13e0d40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b.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他的创作风格独特,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巴金也有许多有趣的逸闻趣事。
一、“巴金”这个名字出现的故事巴金原名巴克墉,取名时是因为他的祖母听了一遍《西厢记》中的詹娜曲,觉得“巴克墉”这个名字很好听,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后来,巴金去参加革命斗争,他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太适合当时的情况,于是去了南昌,找到了毛泽东主席,想要换一个更具有革命性的名字。
毛泽东看到他身穿一件白色长袍,就给他打趣地说:“你这个白衣秀才,改个名字吧。
”巴金听到之后,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于是就在毛主席的指导下,改名为巴金。
二、卖诗为生的经历巴金在青年时期非常穷困潦倒,为了生活,他曾经卖过自己的诗歌。
当时,他、徐志摩等一些青年诗人都在上海的天津路花园卖诗,他们住在一个叫“诗庐”的地方,每天就在那里写作,然后到天津路花园去卖。
当时,卖一首诗的价格是一文钱,但很少有人买他们的诗,所以他们就在旁边写上一些大字,吸引路人围观。
有一天,巴金写了一首诗,卖完之后,被一个路人拿过去看了看,觉得不错,就给巴金五角钱。
当巴金知道这个消息时,赶紧把五角钱捧在手心里,不停地看,心里觉得自己的作品终于得到了认可。
三、被误认为统战部长有一次,巴金去给一位朋友捎信,途中碰到了一群农民军,他们认为巴金是统战部长夏衍的亲信。
于是,他们把巴金带到了农村,把他当成“角色”,开始展开演练,给他安排起了饭菜住宿等一切生活用品。
巴金觉得自己被误会了,不好意思再待下去,就匆匆搭车回了上海。
这件事后来被他写入了小说《家》,成为小说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
四、写作历程中的小插曲巴金写作的时候,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爱吸烟,因为他觉得抽烟可以帮助他集中精神。
有一次,他在写小说《家》的时候,一口气写了十几页,结果却把卷烟点在了字上。
巴金赶紧拿起笔刀把点燃的地方刮掉,但是刮下来的地方跟周围的字颜色不同,就显得很丑陋。
巴金发愁怎么办,走到门口去抽烟,忽然看到了篮球场上,玩球的小伙子的动作和神态,觉得非常吸引人,就写下了小说中的篮球场那段生动描写。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4e8d7c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9.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1904年-2005年),原名巴季,字金石,笔名巴金、巴五木,山东烟台人。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以其浓重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鲜明的社会关怀而闻名。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洋溢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思熟虑,同时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普通人的命运。
除了对文学事业的贡献,巴金的生平中也存在着一些有趣的逸闻趣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伟大作家的另一面。
巴金是一个对生活十分有趣味的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
他喜欢旅行,曾经到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他热爱运动,在老年期间还开始学习剑术,并且练习了很长时间。
他还是一位精通板球的选手,曾经在一次比赛中击出了一百多分。
巴金在人际关系上也有着一些有趣的经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的儿子巴蒂成为了一个走资派的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巴金深受打击,甚至患上了忧郁症。
在巴金的坚持下,父子关系逐渐得到修复,最终重归于好。
巴金还有一个有趣的习惯,就是每天都会写日记。
他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不会落下一点。
这个习惯使得巴金成为了一个极其细致和观察力敏锐的作家,他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新奇的事物。
巴金的脾气也是相当有趣的。
他生性直爽,一言不合就喜欢大发雷霆。
有一次,他在一个群众晚会上因为一个小问题而大发雷霆,结果把台下的观众都吓了一跳。
尽管如此,巴金的脾气也是极其宽厚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以来都鼓励和奖励他人的优秀表现。
巴金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崇尚自由、平等、正义,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普通人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以他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人,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巴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生活中富有乐趣和有趣的人。
巴金感人事迹材料五篇
![巴金感人事迹材料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7a20a8c5da50e2524d7fe7.png)
写巴金的感人事迹1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
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金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
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
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
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还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把自己的病写进小说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
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
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
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
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家》给巴金带来家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
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
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
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
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
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没饭吃也要买书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
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
”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
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写巴金的感人事迹2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巴金的事迹(10篇)
![巴金的事迹(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23f46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2.png)
巴金的事迹(10篇)巴金的事迹 1《巴金全集》26卷,700来万字。
这是巴金献给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
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
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
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巴金却说自己"不"。
这个"不",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他说,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巴金全集》。
起初,巴金不同意。
编辑王仰晨几次来沪做说服工作,被王仰晨的热情和决心打动,一年后巴金终于同意了。
巴金为何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巴金说,编印《全集》是对自己的一次惩罚。
因为,他认为,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不合格,是废品。
巴金是无情的。
他说,第4卷中的《死去的太阳》,是一篇幼稚之作,第5卷中的《利娜》,严格地说还不是"创作"。
他认为《砂丁》和《雪》都是失败之作。
这两篇小说,写于30年代初,以矿工生活为题材。
他虽然在长兴煤矿住过一个星期,但是对矿工的生活,了解的还只是皮毛。
因此,编造的成分很大。
尽管如此,当时统治者很害怕这两篇小说,发行不久就遭到查禁。
《雪》的原名叫《萌芽》,重印时改为《雪》。
巴金是严厉的。
在读者中广为流传的《爱情三部曲》,他也说是不成功之作。
在《巴金全集》第6卷"代跋"中,巴金开篇就写道:"《爱情三部曲》也不是成功之作。
关于这三卷书我讲过不少夸张的话,甚至有些装腔作势。
我说我喜欢它们,1936年我写《总序》的时候,我的感情是真诚的。
今天我重读小说中某些篇章,我的心仍然不平静,不过我不像从前那样的喜欢它们了,我看到了一些编造的东西。
有人批评我写革命‘上无领导、下无群众’,说这样的革命是空想,永远‘革’不起来。
说得对!我没有一点革命的经验。
也可以说,我没有写革命的‘本钱’。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bd6712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5.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原名李季,笔名秋游,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巴金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之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趣事,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巴金的逸闻趣事。
巴金的逸闻趣事之一:小巴金和鲁迅的相遇巴金少年时代就开始写作,他的文学才华很早就被人们发现。
据说,当时已经成名的鲁迅老师曾经听说过巴金的文学天赋,便特地找人把巴金带到自己的家中。
当时巴金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青涩的面孔上带着些许羞涩和激动。
鲁迅老师和巴金聊了很久,对巴金年少的文学建议给了很多,这次相遇无疑给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金的逸闻趣事之二:与茅盾的友情巴金与茅盾交往多年,两人一同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也曾一起合作过不少文学活动。
据说,有一次巴金和茅盾一起参加一个文学沙龙,会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当时正是盛夏,两人在会上畅谈文学,结果由于天气炎热,两人不知不觉就开始打起了哈欠,巴金看着茅盾的样子觉得很可笑,结果笑得肚子疼,场面很是温馨欢乐。
巴金的逸闻趣事之三:巴金与徐志摩的交情巴金和徐志摩是中国文学界的两位名人,两人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情。
据说,徐志摩曾经到访巴金的家,巴金热情地款待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巴金还专门为徐志摩做了一道家常菜,虽然技艺不够精湛,但是很有心意。
这一幕,让徐志摩备感惊喜,也增进了两人之间的友谊。
巴金的逸闻趣事之四:被称为“中国文学泰斗”巴金的文学作品一直备受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中国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曾经有一次,巴金赴美国访问,一位外国朋友对他称赞有加,还将他誉为“中国文学泰斗”,巴金听后并不是很高兴,并直言:“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不必加上这些光环。
”巴金的逸闻趣事之五:巴金与萧军的合作巴金在文学创作上一直有着非常高的追求,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他常常与萧军进行合作。
两人在一起进行创作,思路碰撞,经常会有不少新的创意。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c87b48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b.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原名巴金水,字贞风,号槃公,籍贯湖北江陵,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巴金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文论家,被誉为“无愧于20世纪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的文学大师。
巴金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逸闻和趣事,下面就来介绍一些。
一、王朔送巧克力1991年,巴金作为评委翻译协会奖第四次评选的评委之一,从学界专栏看到王朔的作品,觉得他是让人感到新鲜的,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
于是,巴金把他的文章转发给了自己的一位朋友,后来由朋友将文章转发给王朔本人。
几天后,巴金收到了从王朔寄来的一盒巧克力,巧克力上面写着:“送给巴金老先生”。
二、收藏十元钱的礼品有一次,巴金去校庆活动,别人给他送上一枚一百元的纪念币,巴金乐得合不拢嘴。
当巴金看到一块较小的红布绷成一个比较小的盒子时,他却更高兴得合不拢嘴。
巴金说:“能把纪念币装成红色的礼盒,真是太好了,我一定好好保存。
”后来他把这个包装纸给玩坏了,就找来一块纸画一把墨戏画,再包好放进书柜里。
三、卖字和回答问题巴金在一次文化讲演会上,为了得到回答他提问题者的“返点”,他公开宣布,每个问题回答给三百字的报酬,要求人们每个问题都请教。
结果,巴金在一个小时内回答了三十多个问题,其字数超过了一万。
四、故意穿错鞋子巴金曾经在一个舞会上,故意穿错了鞋子。
当时,他穿一双青色的皮鞋和一双深色靴子,他把靴子放在D鞋口袋里,鞋子反而穿在了另一只脚上。
结果,他一边跳舞一边笑得前仰后合,被人认为是高兴得全然失态。
五、巴金和边防兵的故事有一次,巴金到边防口岸参观,看见边防兵穿着带口袋的衣服,他就问:“口袋放什么用?”边防兵答:“战士…就是有事时要找个地方装装。
”巴金听了这话,笑得前仰后合。
六、巴金和小狗的故事巴金从小就喜欢小狗,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在公园打球,突然看见一只可爱的小狗跟在他们后面跑。
巴金立刻转身对小狗说:“小狗,飞一会儿,给我打一个回球吧。
”结果,小狗真的跳起来够球,然后叼着球跑开了,巴金则笑得前仰后合。
【名人故事】名人读书故事:巴金读书故事_700字
![【名人故事】名人读书故事:巴金读书故事_7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465972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d.png)
【名人故事】名人读书故事:巴金读书故事_700字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他的读书故事非常有意思,充满了智慧和幽默,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巴金的读书故事。
巴金读书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他童年时代。
在农村长大的巴金家境贫寒,但他非常热爱读书。
由于家里没有书籍,巴金就常常跑到村里的小书店去借书看。
他看的书很杂,有小说、散文、诗歌等等,读书成了他的娱乐和激励自己前进的力量。
巴金读书的故事中有一个有趣的插曲。
有一次,巴金读到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他觉得很有道理,但仔细一看,竟然是倒过来印刷的。
巴金觉得很好奇,于是找来了一面镜子,然后开始用镜子倒着读书。
他读了很久,不仅有趣,还增长了眼力。
后来,巴金告诉这个故事时,常常引人发笑。
巴金读书的故事还有很多趣事。
在上学的时候,为了能多读书,他常常早早起床,在灯下读书。
他的弟弟却常常熬夜看小说,第二天上课常常睡觉。
巴金就常常假装大发脾气,责怪弟弟不好好学习。
巴金读书的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片段。
他曾经语重心长的对一位朋友说:“你看,我写小说,心情低落的时候,就去书店看一看书,就觉得世界充满了乐趣,心情就好了起来。
这是因为书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反思自己的生活,也可以看到别人的生活,还可以看到别人的思想和智慧。
书可以引导我们思考,让我们了解世界,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巴金读书的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并不以读书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读书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人生智慧。
他曾经说过:“读书是为了增加人生的智慧和幸福,而不是为了成为读书的机器。
”这句话真是一语惊人,让人深思。
巴金读书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幽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
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也能像巴金一样,让智慧和快乐充满我们的生活。
巴金的故事有什么
![巴金的故事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2597610783e0912a2162ae1.png)
历代以来,无数的人做了无数的贡献,有的放上了自己生命,有的放上了自己物质,还有一种人奉献了自己的方面,巴金一生创作无数,他以他的文学创作来教育着人们,将爱国精神写进了他的小说之中,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巴金批评了封建社会思想,主张新文化,并且发扬爱国精神,他的情感他的爱全部流露在他的作品之中,不仅如此,巴金通过自己的作品发扬了一种正义精神,他的文学对人民群众以及中国的未来有了巨大的印象,而且,这也是在文学坛之中一个重大的提升,这是对国家,对后代,对我国的文学的一种贡献,伟大的精神贡献。
巴金是我国近代十分著名的文学家,巴金的人物事迹历来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学习和效仿,关于巴金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巴金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金的故事
巴金一直都有一个习惯便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身上还有钱,只要看到书都会买书,曾经巴金的家中一度因为缺钱,每天基本上都没有菜了,而巴金只要是看到书依然还会去买书,甚至鼓励自己的儿子买书,通常儿子的书包中都是鼓鼓囊囊的,里面装的多半都是书籍。巴金的家中基本上是一个小型的藏书馆,里面有很多书,各种各样的书籍都有,也有一些比较罕见的书卷,巴金基本上也到了一种爱书如命的地步了。但是巴金对于自己写的书,则并不抱很大的期望,有很多都慕名巴金的名声,但是巴金却直言自己的作品多半都是废品垃圾,毫无任何的意义。其中也可以看出巴金的谦逊,以及对于自己的作品并不是十分的自负的态度。但是巴金又是一个特别喜爱出书的人,巴金把出版书籍当做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乐趣。巴金也被人称为是一个厚道人,巴金并不喜欢揩油,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总会想方设法地还给对方。巴金曾经和有人一同吃饭的时候,从来都不用公费,基本上都是自己掏钱请客的,有时还会让夫人准备礼物送给朋友。
[关于巴金的故事]巴金的故事4篇
![[关于巴金的故事]巴金的故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2536f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42.png)
[关于巴金的故事]巴金的故事4篇篇一:[巴金的故事]嵌名对联忆巴金二十年前,我一位旅居海外的作家亲戚想得到巴金的签名书,我于是经人介绍斗胆向巴老“面请”,没想到老人家一口答应,于是我惊喜地得到一本其签名的《随想录》。
回家以后,我与同样敬仰巴金的母亲轮流看完了这部反思大篇,为书中尖锐鞭挞“文革”、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勇气深深震撼;一个由衷的愿望从心头升起:我要为老人家写一副传颂后世的对联!1991年,我将自行编辑的三十七篇《随想录》集粹目录送巴金过目,老人家一边认真看,一边赞许说:“嗯!这些文章都选得不错,确实是我写的重点!”得到巴老的首肯,我格外高兴,以后每隔一两个月就去武康路巴金寓所看望他。
巴金是文学泰斗,思想巨匠,平日生活中却不胜健谈,更多爱听我“叙说时事”。
我知道老人家关注时局,心忧天下,每次探望前便做足功课,将媒体不公开披露的有关要闻编成提纲向他细述,常常“互动”到心领神会,共同微笑;渐渐地,我触摸到老人家一颗爱民如子、忧国忧民的博大爱心。
1992年华东地区闹水灾,巴金用颤抖的手签名义卖他的《随想录》筹集灾款;1993年到他去世,他向“希望工程”、“红十字会”、国内外各项灾害捐款数十次,款项数百万;而在中国作协,他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一位不领工资的作家和主席,他很早坦言:作为人民的作家,应该扎根人民,面向人民;当国家困难时,他一次次慷慨解囊。
与此相反,他的个人生活惊人简朴。
在我的记忆中,他经常穿的衣服就是一两件普通的上装和外套,吃的饭菜就是一个馒头、一碗米粥、两片咸蛋和一碗四川豆豉;若非亲眼所见,真难想象这样简单的素食,竟供养着一颗如此伟大的心脏。
1994年巴金九十诞辰,我写下酝酿已久的七言诗《赞巴金》,前面四句是:“九十完成《随想录》,一生写下是非篇,高瞻远瞩看世界,深入浅出剖心肝。
”1995年11月25日,我将以上诗句提炼成一副七言对联,也是我生平第一副嵌名对联送给巴金:巴山蜀水育方寸金笔巨书照玉寰此副对联,后来又通过两次展览,数箱册页,多次转载流传于世。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e9e413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f.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原名巴雅尔,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被誉为“巴金先生”。
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涉及小说、散文、翻译等领域,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除了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之外,在他的一生中,也有许多有趣的逸闻趣事。
巴金小时候非常调皮捣蛋。
在他的自传《子夜》中,他回忆道,小时候他曾经非常喜欢在村庄里捕捉青蛙。
他用一根绳子和一个水碗做了一个简易的蛙夹,每逢下雨,他就拿着蛙夹到山坡上“打猎”。
他说:“我常常有一个劲儿地从早上捉到黄昏,或者捉上二十个,或者一个也没有;有时一次收兵者回家,背洋芋帕冷得直哆嗦。
”这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后来成为了中国著名的作家,也有很大的作品创作来自于对童年经历的回忆。
巴金在文学创作之外对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古典音乐,他对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音乐作品非常喜爱,并且在他的作品中也经常会引用音乐的元素。
他还非常喜欢弹钢琴,经常会在家中弹奏一些古典乐曲。
有一次,他在家里弹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太过激昂,吸引了邻居们的围观。
可是,由于他家的钢琴质量不好,随着雅尼修女加油的音乐越弹越激昂,最后竟弹翻了一杯红茶瓷碗。
这个有趣的小插曲也证明了巴金对音乐的热爱和激情。
巴金在与自己的妻子闫瘦瘦相识的故事也非常有趣。
当时,巴金因写《家》而成名,妻子闫瘦瘦是一个知识青年,在某个场合听到巴金的名字后对他产生了好奇。
于是,闫瘦瘦主动写信给巴金,请他写信告诉她他写《家》的初衷。
巴金回信后,两人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书信往来。
巴金后来回忆说:“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真实、质朴而少女气的一个女子,给我各种各样的问题,爱问极了。
她什么问题都问。
”最终,在两年的书信往来中,巴金和闫瘦瘦相识相知,并且结为夫妻,共度了56年的婚姻。
巴金是中国文坛的巨星,他的文学成就超凡脱俗,但他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趣事和逸闻。
他的童年调皮捣蛋、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与妻子闫瘦瘦相识的故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金小时候的故事
![巴金小时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7e521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7.png)
巴金小时候的故事
作家巴金虽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厌恶纸醉金迷的寄生虫生活,常常跑到仆人、马夫、轿夫等“下人”中间谈天玩耍。
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巴金家的堂屋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地敬神拜祖,可唯独少了小巴金。
在这庄严的时刻他跑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巴金正在马房里听周轿夫讲故事哪!别看周轿夫是个老粗,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但肚子里的故事可真不少。
此刻,周轿夫又在给巴金讲一个新的故事。
故事里的主人公遭遇很惨。
他到过许多地方,吃过不少苦头。
他的老婆因饥寒所迫,跟着人家跑了。
他的儿子当了兵,后来又死在战场上。
如今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巴金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关切地问。
“他呀,正在一个大户人家做轿夫呢!”周轿夫苦笑了一下,慢吞吞地回答道。
“啊……”巴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时,周轿夫抚摸着巴金的肩头,意味深长地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诚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不要欺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周轿夫痛苦辛酸的经历和正直善良的品性,给了巴金很深的影响。
因为这个缘故,巴金把周轿夫看作他人生的第二个先生。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61ca04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a.png)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巴金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中国现代作家,其故事和趣事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下面是一些关于巴金的逸闻趣事,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
巴金年轻时非常热爱读书,他经常在附近的图书馆里呆上一整天。
有一次他因为看书太入迷,竟然错过了回家的时间,结果被锁在了图书馆里过夜。
第二天一早,当图书馆管理员打开大门时,巴金匆忙地离开了,而后来又继续了他的阅读生涯。
巴金年少时曾有过一个昵称叫“饶舌儿”,他因为非常善于说话而被同学们取了这个外号。
有一次,他们班上有个老师非常生气地对他说:“巴金同学,你为什么总是喜欢跟别人说闲话?”巴金反驳说:“老师,我只是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
”巴金一生都非常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在某次捐款活动中,他捐出了所有的稿费,希望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巴金回答说:“我是一个作家,我应该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社会,用文字去传递正能量。
”巴金在文学创作上也非常努力,他写作的时候不仅要求自己的文字流畅,还要注重艺术性。
有一次他正在写小说,突然发现自己用的文字太过平淡,于是他起身走到附近的小河边,仔细观察水流的起伏和形态,希望能从中汲取灵感。
最终,他用流畅而生动的方式完成了这篇小说。
巴金和一些文学爱好者经常聚在一起进行文学交流。
他们相互启发,互相纠错,让自己的作品逐渐完善。
有一次,巴金看了一位朋友的新作,发现其中的一句话不太流畅,于是他毫不客气地提出了修改建议。
这位朋友非常感激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将其修改为更好的版本。
巴金一直都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从不妥协。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小说稿件,交给编辑审阅。
编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但提出了一些建议。
巴金坚持自己的创作意图,没有接受编辑的修改建议。
最终,这篇小说成为了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巴金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个性的作家,他的故事和趣事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巴金的逸闻趣事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
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金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
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
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
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还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
把自己的病写进小说
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
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
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
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
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家》给巴金带来家
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
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
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
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
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
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没饭吃也要买书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
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
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
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