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纲
上海地区高中历史会考考纲
第11课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1)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君主专制
(全部都要)
(1)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2)从“自强”到“求富”:典型的军事和民用企业、新式海军
(3)京师同文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的评价
(1)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第一段)
(2)西学传播:西学传播的途径
(1)黄海海战:甲午战争时间、结果
(2)《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的影响
礼乐文化的内容
(整课都要)
(1)社会大变革:东周的建立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百家争鸣
(1)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统一战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间
(2)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1)秦的暴政:(整目都要)
(2)第一次农民起义: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西汉的建立
(1)汉承秦制(整目都要)
(3)《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和内容
(1)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第一段)
(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最负盛名的金字塔名称(全目都要)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
(3)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第一段、第二段)
(1)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四大种姓(两段都要)
种姓制度的特征
(2)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的创始人、经典;时间、地点
上海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学科)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考试结果以A、B、C、D和F五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为合格,F为不合格。
二、考试能力目标(一)考试能力目标和具体要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的历史科学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基本技能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如下:Ⅰ记忆与领悟1.1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1.2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1.3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
1.4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1.5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Ⅱ.探究与阐释Ⅱ.6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Ⅱ.7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Ⅱ.8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Ⅱ.9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等方面。
)下解释。
Ⅱ.10比较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
III.组织与交流III.11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
III.12运用多种技巧(包括描述、叙述和阐述。
)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
(二)等第能力描述A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A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全面地达到考核要求。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l)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2)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3)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
(4)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5)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6)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7)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
(8)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模拟试卷】上海市黄浦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4月等级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黄浦区2017年高中学业等级考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右图所示物品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暴政B.促进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D.中央集权的加强3.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外传递路线的设计创意,来自古代水陆两条“丝绸之路”。
其中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B.哥伦布C.郑和D.马可·波罗4.某同学比较右边所示的两枚钱币,获得了以下的信息和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都是圆形方孔形状的钱币B.是唐朝对日本影响的反映C.日本学习唐朝的铸工艺D.唐朝钱币仿照日本的样式5.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源D.抗衡佛道6.15、16世纪之交,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是:A.意大利和葡萄牙B.葡萄牙和西班牙C.西班牙和荷兰D.荷兰和英国7.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的地点在: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8.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A.资金不足B.企业设备陈旧C.缺乏技术人才D.缺乏自由劳动力9.右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第B.莫斯科、圣彼得堡C.东京、大阪D.利物浦、曼彻斯特10.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得益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坐飞机旅行③上网查资料④乘公共汽车上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下表为英、法等国所侵占的殖民地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判断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应当是: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12.有些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A.俄国爆发二月革命B.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C.俄国爆发十月革命D.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3.右图是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其中在1929-1938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世界经济危机③罗斯福新政④第二次世界大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右图雕塑名为《打结的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公众入口的广场,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A.警示二战中饱受侵略的国家勿忘历史B.警告有发动战争历史的国家以史为鉴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D.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15.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
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点梳理
2017历史等级考考点归纳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农业革命到来的标志1、产生的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2、产生的标志:栽培谷物、驯养牲畜3、中国在农业革命中的地位:1)地位: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2)贡献:世界最早培植粟、稻(南稻北粟)4、原始农耕产生的意义1)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即农业革命开始,人类跨入了农耕时代。
2)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3)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并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5、姜寨遗址——农耕聚落的典型遗址:1)陕西临潼(黄河流域)2)特征: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3)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氏族公社(二)文化遗址满天星斗1、文明起源的集体记忆——神话传说1)传说:盘古开天;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遂人氏;炎帝、黄帝(炎黄子孙、华夏始祖)2)传说流传的原因:没有文字,口耳相传3)如何看待文字产生之前上古历史中的“传说”?①上古历史中的传说是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经一代代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反映了早期先民生活的经历。
②对于我们研究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不可完全否定。
③但对于上古历史的研究还需要有考古发现等实物于传说的相互印证,才更有助于构建可信的上古历史。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1)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2)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文献中的夏)看课文《文献选读》1、“公天下”1)历史阶段:原始社会(国家出现之前)2)历史特征:原始公有制;原始民主制(“大同之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2、“家天下”1)历史阶段:奴隶社会2)历史特征: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出现“小康之世”“大道即隐,天下为家”3、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建立时间:约前21世纪2)建立者:启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历史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背“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是历史的进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上海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学科)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考试结果以A、B、C、D和F五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为合格,F为不合格。
二、考试能力目标(一)考试能力目标和具体要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的历史科学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基本技能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如下:Ⅰ记忆与领悟1.1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1.2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1.3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
1.4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1.5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Ⅱ.探究与阐释Ⅱ.6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Ⅱ.7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Ⅱ.8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Ⅱ.9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等方面。
)下解释。
Ⅱ.10比较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
III.组织与交流III.11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
III.12运用多种技巧(包括描述、叙述和阐述。
)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
(二)等第能力描述A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A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全面地达到考核要求。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l)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2)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3)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
(4)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5)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6)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7)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
(8)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B.崧泽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
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重义轻利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张骞出使西域B.遣唐使节来华C.海上丝路繁荣D.朝贡贸易推行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A.秉笔直书B.知往鉴来C.经世致用D.祥今略古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的演变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工业社会的来临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
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A.汉口B.上海C.天津D.重庆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大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俄国十月革命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13.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
其中以军事力量完成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家是A.法国B.日本C.德国D.俄国14.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B.租界设立C.瓜分狂潮D.门户开放15.“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
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的范围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远古的夏商周到现代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也被称为中国的古代文明起源。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发生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合格考历史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夏、商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以及周朝的政治体制和封建制度的起源。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两个朝代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影响。
在秦朝,中国实现了统一,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政策。
而在汉朝,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和稳定,开创了许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在合格考历史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秦朝的统一政权、法家思想和士人政治,以及汉朝的科技发展、经济制度和宗教信仰。
三、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繁盛而辉煌的时期。
两个朝代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在唐朝,中国文化达到了巅峰,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而在宋朝,中国迎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科技和商业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合格考历史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外交关系,以及宋朝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
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朝代,也是封建社会的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战乱和社会动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和进步。
在明朝,中国实行了明确的中央集权统治和科举制度,但也面临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政治腐败。
而在清朝,中国实行了满洲族的统治,经历了闭关锁国和西方列强入侵的挑战。
在合格考历史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明朝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以及清朝的政治改革和影响。
五、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2017年上海市等级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C A D A B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C D B B C D A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汉:B;唐:C;宋:A;清:D;
22.
A
D
BCFG
E
23.一手:BC;二手:A
24.分层给分;
25.事实陈述:
第二层:卢梭天赋人权的理论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卢梭批判该制度;
结论: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第三层: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提出主权在民,认为人民是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政府是由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的;人民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等;
26.
作用:一战:中国虽然未出兵,但中国民众对协约国战事不乏助力,包括劳务输出、国内华商、外国华侨赞助;
待遇:一战后巴黎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作为战胜国仅获两个席位,国际地位较低。
27.
表现:在改订新约运动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跻身大国会议;成为联合国四大发起国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原因:参战时间长;牺牲人数多;贡献大;
28.
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分析:
虽然,弱国无外交,但是,一个国家若能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
正义事业做贡献,仍然能够凭借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一般层面: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中国在战争中所做的贡献相关。
上海历史高考会考考纲重点整理大全2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 原始农耕1、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南稻北粟的格局2、典型代表: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1、炎黄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
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文明起源和核心地区: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文献记载中的夏——《礼记·礼运》描述的夏1、夏之前是“大同之世”夏之后“小康之世”,得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阶级社会的起点2、“大人世及以为礼”,得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3、文献中还记载的内容来看:夏朝已经初具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有军队、监狱、刑法。
二. 考古中的夏:1、二里头文化: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2、二重证据法:传世文献和地下考古互为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
是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
⑴、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⑵、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1、商朝的历史是信史: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2、结合上文中的“二重证据法”进一步理解。
3、方国联盟:根据甲骨卜辞记载:“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王直接管辖的地区);“四土”和“四方”(是四周的方国和部落),商与方国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这就是商朝的国家体制。
上海历史高考会考考纲重点整理大全4
第四分册第一单元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君主专制形成背景:1、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3、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影响:打击大贵族势力,强化王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既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根本原因:(1)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2)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3)人文主义和宗教传播的热情。
客观原因:⑴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⑵科学技术的进步;⑶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2、新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对影响的评价,要注意: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考虑会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问题。
所以评价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意大利文艺复兴: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
内容: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背景: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上海历史高考会考考纲重点整理大全5
第五分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思想上——天朝上国、夜郎自大对外——闭关锁国,但中英贸易上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西方: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很大发展对外——殖民扩张政策,贩卖黑奴,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二、鸦片战争导火线: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⑴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⑵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2、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一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爆发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三、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⑵赔款洋银2100万元;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⑷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四、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结构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3、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与历史分期的变化: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5、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如: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017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卷)
2017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下列文物图片中,写有埃及象形文字的是A B C D2.某的经典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这一是A.佛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3.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领土广阔B.民族众多C.小国寡民D.人人平等4.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到一座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城市,这座城市后被称为A.雅典B.罗马C.伊斯坦布尔D.巴格达5.在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配制度,促进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A.梭伦B.屋大维C.查理·马特D.丕平6.下列可作为研究中国先社会第一手资料的是A 寨聚落B 河姆渡房屋C 二里头宫殿D 殷 墟7.20世纪初,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证明了哪一王朝的历史是信史?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思想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非9.“六王毕,四海一”。
此句追记的历史是A.朝一统B.西汉初建C.蒙古兴起D.清军入关10.凭借宗室招牌,笼络豪强,崛起于乱世,重建政权,开创了中兴局面的是A.始皇B.汉高祖C.光武帝D.明太祖11.下列政权中,对江南地区开发和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 B.吴 C.蜀汉 D.北12.“唐制:取世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
这段史料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军功授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13.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
观察右图,统治区域①的民族是A.鲜卑B.契丹C.女真D.党项14.有人评价中国一项发明时说:“它既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恩惠,也是无穷灾难的起源”。
这项发明是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南宋 ①1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此王朝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明朝16.清乾隆时期举全国之力,历时多年修成的丛书是A.《梦溪笔谈》B.《四库全书》C.《几何原本》 D.《海国图志》17.羊吃人的历史现象在哪国最为典型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法国18.某文献宣布殖民地有权成为自由国家,“主权在民”,该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国民法典》19.右图所描绘的历史场景最早出现于英国的A.改革时期B.光荣革命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0.1861年后,清朝的驻外公使由“总署”选派,对外交涉由“总署”办理。
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点梳理[精品文档]
2017历史等级考考点归纳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农业革命到来的标志1、产生的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2、产生的标志:栽培谷物、驯养牲畜3、中国在农业革命中的地位:1)地位: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2)贡献:世界最早培植粟、稻(南稻北粟)4、原始农耕产生的意义1)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即农业革命开始,人类跨入了农耕时代。
2)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3)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并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5、姜寨遗址——农耕聚落的典型遗址:1)陕西临潼(黄河流域)2)特征: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3)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氏族公社(二)文化遗址满天星斗1、文明起源的集体记忆——神话传说1)传说:盘古开天;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遂人氏;炎帝、黄帝(炎黄子孙、华夏始祖)2)传说流传的原因:没有文字,口耳相传3)如何看待文字产生之前上古历史中的“传说”?①上古历史中的传说是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经一代代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反映了早期先民生活的经历。
②对于我们研究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不可完全否定。
③但对于上古历史的研究还需要有考古发现等实物于传说的相互印证,才更有助于构建可信的上古历史。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1)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2)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文献中的夏)看课文《文献选读》1、“公天下”1)历史阶段:原始社会(国家出现之前)2)历史特征:原始公有制;原始民主制(“大同之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2、“家天下”1)历史阶段:奴隶社会2)历史特征: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出现“小康之世”“大道即隐,天下为家”3、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建立时间:约前21世纪2)建立者:启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历史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背“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是历史的进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上海市学业水平等级考(会考)历史第一册考纲知识点整理
第一册考纲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楔形文字A,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意义:1、《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二课、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位于非洲东北部,今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贯穿全境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A,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笔和墨水,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A第三课、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B概况:分为征服者雅利安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被征服者土著(首陀罗)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评价: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I .闭卷部分(共40分 答题时间20分钟)一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
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A 清代孔子像B 唐代孔子像C 南宋孔子像D 明代孔子像1.上列图像创作的先后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 .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 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 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 .帝国鼎盛、开放包容3.孔子针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主张……………………………………( ) A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B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施行仁政 D.君主集权,以法驭民4.上列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是………………………………………………( ) A .身着官服 B .眉清目秀 C .作揖行礼 D. 仙风道骨5.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具有共同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密○………………………………………封○………………………………………○线……………………………图像中的历史,画内有意,画外有音。
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1.标题中的“自由”当指…(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2.“各国联合”指的是……( )A.国际联盟的建立B.三国同盟的缔结C.“华盛顿体系”的确立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3.明信片中,中华民国国旗置于第一排,反映了美国政府…………………( )A.重视中国在亚洲战场的作为B.认为中华民国已是世养强国C.赞赏中共全民族抗战的主张D.认定中国已获得抗战主动权4.美国战争信息署发行该明信片的主要目的当是………………………………( )A.下达作战动员命令B.扩大影响鼓舞士气C.筹集军费制造军械D.增加邮政资费收入5.有人推测,当时德国纳粹分子看到这张明信片后会非常恐惧。
2017历史考纲解读
2017历史考纲解读一.突出变化1.在考纲宗旨中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突出问题意识,是对能力体系要求的提升:(1)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2)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3)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4)对能力体系的提升2.强化理论指导,明确提出历史学科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1)强调理论在指导历史认识方面的作用;(2)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3.细化能力目标:(1)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2)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3)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4)发现历史问题;(5)论证历史问题;(6)独立提出观点;二.相应对策1.构建贯通中外古今的知识体系,特别注重对历史分期和阶段特征的掌握,用历史分期和阶段特征去引领把握具体的知识点。
在做题时,要把试题套入到知识体系中,对知识的运用要能做到随用随取,活学活用。
在平常做题中,不断用新知识去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要较熟练地掌握归纳、概括、分析、比较、评价、论述、说明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要有一定的证据意识,要能做到以史证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时要有一种时代代入感,从时人面临背景和关注重点去理解认识其所思所想所做。
2.要特别注意提高选择题和开放题的答题能力,这是历史能否打高分的关键。
3.高考是能力选拔考试,历史科目侧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应单纯的刷题,而应研究高考真题及其改编题,据此挖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应通过限时训练来加强解题速度,以应对文综合卷后时间把握上的困难;一二轮复习应特别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历史本为整体,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才人为的切割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复习过程中应将其糅合为一个整体。
4.在复习三本选修时,应重在史料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与提升,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从近年来的选修考题来看,一般都不会就教材内容而考,往往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
5.科学对待历史与运用历史(1)历史知识。
从历史素养的高度看,历史知识既是具体的,也是整体的,既是独立的,也需要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左右相逢,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和独特,也要对它进行消化、加工、提炼。
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点梳理
2017历史等级考考点归纳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农业革命到来的标志1、产生的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2、产生的标志:栽培谷物、驯养牲畜3、中国在农业革命中的地位:1)地位: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2)贡献:世界最早培植粟、稻(南稻北粟)4、原始农耕产生的意义1)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即农业革命开始,人类跨入了农耕时代。
2)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3)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并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5、姜寨遗址——农耕聚落的典型遗址:1)陕西临潼(黄河流域)2)特征: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3)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氏族公社(二)文化遗址满天星斗1、文明起源的集体记忆——神话传说1)传说:盘古开天;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遂人氏;炎帝、黄帝(炎黄子孙、华夏始祖)2)传说流传的原因:没有文字,口耳相传3)如何看待文字产生之前上古历史中的“传说”?①上古历史中的传说是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经一代代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反映了早期先民生活的经历。
②对于我们研究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不可完全否定。
③但对于上古历史的研究还需要有考古发现等实物于传说的相互印证,才更有助于构建可信的上古历史。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1)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2)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文献中的夏)看课文《文献选读》1、“公天下”1)历史阶段:原始社会(国家出现之前)2)历史特征:原始公有制;原始民主制(“大同之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2、“家天下”1)历史阶段:奴隶社会2)历史特征: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出现“小康之世”“大道即隐,天下为家”3、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建立时间:约前21世纪2)建立者:启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历史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背“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是历史的进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纲基础型课程一、世界古代文明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A 王国的兴衰西亚两河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国家 A 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B古代两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C法老一统的体制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 A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A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 B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 A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A古代印度四大种姓的名称 A 吠陀文明和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特征 B 古代印度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的创始、经典;佛教是世界性宗教 B中美洲的玛雅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 A 玛雅文化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 B 阿兹特克文化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 A 古代美洲印加文化南美的印加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 A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A 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古典时代”B “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B古代希腊城邦 和雅典民主制度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核心;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D 《荷马史诗》的史料和文学价值B 古希腊 哲学和文学艺术古希腊“三大哲人”;希罗多德与《历史》B罗马共和国开始的时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罗马帝国分裂A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B罗马政体的演变基督教的创始、经典;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B “十二铜表法”B 古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D 伊斯兰教的创始、经典B 伊斯兰教的创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C 阿拉伯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大帝国A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B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覆亡A 古代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封建大帝国A西欧封建制度 “采邑改革”及其影响B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C 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A 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首次召开,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B 庄园和自治城市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D 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西欧王权与教权的关系C二、中国古代文明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 水平 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姜寨遗址的特征 A 原始农耕诞生的标志和意义A 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A 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考古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A 文献记载中的夏朝B 夏朝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头考古发现C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甲骨文 B 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 商朝与青铜文化二重证据法D 从周王朝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西周的建立A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B 周公是礼乐制度的制订者A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C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C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帝国的建立时间 B 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C 秦短命而亡的原因C 到秦帝国的崛起秦末农民起义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和结果;西汉的建立 A 汉承秦制B 汉承秦制文景之治的内容B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的三次战争A 刘秀建立东汉 A 光武中兴“柔道”政策和作用 B 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A三国鼎立北方人口的南移;诸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措;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B南北朝政权的更替A 从两汉到 南北朝的 分与合民族交流与融合孝文帝改革C 隋的创制和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A三省六部制;政事堂 C 科举制的内容与作用 B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C 唐蕃关系A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A 丝绸之路;国际大都会长安B 唐的 鼎盛中外文化的交流“遣唐使”A 北宋建立;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A 文官体制文官体制 C 澶渊之盟A 靖康之变和南宋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A 榷场B 多民族政权的并存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A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B 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A 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B 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 B 辉煌的科学技术沈括与《梦溪笔谈》 B 大都A 两宋的 繁荣与元的统一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C朱元璋建立明朝 A 皇权的强化 与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C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清的建立;清军入关A军机处的设立C 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C 商业繁荣的表现A 康乾盛世《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A 朝贡贸易的特点B 明清海外贸易 与对外贸易政策清朝逐渐走上闭关道路的原因及表现 C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B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晖早期的西学东渐早期西学东渐的作用C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 水平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与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C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15世纪末,英、法成为民族国家A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B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简况B和早期殖民掠夺 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开始的标志B 光荣革命B 英国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 C 启蒙运动的背景C 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及作用D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B 《独立宣言》B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C 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 C 法国革命的爆发A 《人权宣言》 C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革命《法国民法典》C 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C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 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D工业社会 的来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C社会主义 运动和马克思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A主义 马克思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标志和作用C美国成为“两洋国家” A 南北战争的原因和结果B 《宅地法》《解放宣言》;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C “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B 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A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作用 A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锁国令”;培理叩关 A 美、德、俄、日的崛起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及贡献B 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对殖民扩张的影响C 欧美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B 第一次 世界大战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萨拉热窝事件A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A 战争结果B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C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的影响B 新经济政策 D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成立 A “柯立芝繁荣”A 1929—1933年 世界经济危机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B 国家调控经济C 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措施D 意大利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A 日本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B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希特勒上台的原因;纳粹体制的特征 C 德国毁约扩军的重要史实A 《慕尼黑协定》B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集体安全”失败的原因C德国突袭波兰;“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B 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D 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易北河会师 A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B 战争的爆发与过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C四、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 水平 虎门销烟的背景和原因 B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A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C 《南京条约》的影响D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A 火烧圆明园B 鸦片战争 与五口通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B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A 洋务运动的背景C 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总理衙门B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客观作用 C 近代民族企业的起源A 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A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 A 甲午战争的原因、主要战役A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C 《时务报》与《天演论》B 甲午战争 与戊戌维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与影响 C 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A “门户开放”政策B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A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C 清末新政的举措 A 辛丑条约 与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评价 B 兴中会的成立 A 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C 武昌起义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B 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清王朝覆灭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C 社会习俗变革的主要内容 A 共和初创与军阀割据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 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B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C 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二大”的意义 C 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B 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 B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 国共合作 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A “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A 东北易帜B “废两改元”;法币改革 A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改订新约的内容及作用 B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C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A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B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张及意义 A 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内容B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C 国共分裂 与抗战开始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的过程A 全民族七七事变与抗日民族西安事变B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统一战线的建立 淞沪会战;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B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B 徐州、武汉会战 A 百团大战A 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B 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B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C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 胜利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B 重庆谈判A 内战爆发A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A 战略反攻的开始B 两种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的 进程与胜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C五、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学习水平 雅尔塔会议 B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C联合国D 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B 冷战序幕和开始B 美苏冷战的形成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北约与华约C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A 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演变B 大国关系的重组美苏争霸的重要史实 B 雅尔塔体制瓦解的标志A 冷战的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A 西欧一体化的进程A战后经济 全球化与 高科技革命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与调整西欧一体化的作用与影响 C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 水平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作用B 开国大典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C 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A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美援朝战争起讫时间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B 国民经济的恢复 土地改革 A 过渡时期总路线A 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和《宪法》 A 中共八大A “三面红旗”B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和结束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A 改革开放浦东开发开放 A 一国两制C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开拓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反分裂国家法》 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 日内瓦会议 A 初登国际舞台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A 中国 走向世界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A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 全方位外交中苏关系正常化A拓展型课程一、中国历史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学习水平 孔孟学说 D 先秦儒家 与两汉经学 儒学的经学化C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核心思想 C 家族制度 C 家族制度 与君主政治 君主政治 D 礼制规范援礼入法 A 辐射东亚B 儒家文化 与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的传播远播西方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进化论的引入 C 思想潮流的演进共和革命思潮C “德先生”与“赛先生”D 中西文化论战C 西学东渐 与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勃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洋务学堂的创设B 留学大潮的涌动 A 新式教育的发端新学制的确立 B 近代科技的引进A 西书的翻译与出版A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报刊业的繁荣 A 交通通讯的改进A 民间社团的兴起B 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C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A 民族、民权、民生 C 孙中山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C 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思想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C 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C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C 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 崧泽文化A 上海历史的变迁开埠之前的上海设县与建城B“江海通津” A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C 晚清华界的市政A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上海特别市A 经济的发展B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推进 A 中西文化的融合C 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引领风气的市民生活A 发展中的新上海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 A 司马迁与《史记》C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C 古代的史家与史籍刘知几、章学诚 A 梁启超与“新史学”D 甲骨学、敦煌学A 史学的转型考古学的诞生 A 陈寅恪、吕思勉、钱穆A 陈垣、顾颉刚 A 中国史学的发展现代史学名家郭沫若、范文澜 A二、世界历史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学习水平 世界佛教佛教的传播A佛教文化 C 基督教的演变A 中世纪教会与西欧社会 C 基督教天主教会与早期大学 C 伊斯兰教的形成及其教派A 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C 培根的近代唯物主义思想A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A 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洛克的政治分权学说A 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C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 C 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C 18世纪法国的 启蒙思想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 B 欧洲:德国、俄国A 美洲:美国、拉美各国 A 17-18世纪的 启蒙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亚洲:日本、中国 A 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C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工业革命与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D 法国进入工业社会A 德国统一与现代化C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 俄国的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C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美国的崛起D的扩展 日本“脱亚入欧” D 从自由放任到国家调控D “滞涨”型危机与政策调整 A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新经济与新问题 C 社会主义工业化C 战后苏联的变革 A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苏联解体与俄罗斯转轨 C 印度A 南非A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巴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