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他的静坐养生法

合集下载

静坐养生法

静坐养生法

静坐养生法一、什么是入静入静是气功锻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体育、武术等其它健身方法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入静,又常被称为打坐入静,就是双腿盘坐,闭目凝思,排除杂念,细长呼吸,抛却思想上的种种烦扰,以精赤的单纯开创出一个内心的无限,松松爽爽地投入逍遥游,让空澄的心灵与浩淼的宇宙进行着不断的能量转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入静就是自我催眠,即通过自我暗示,使自己的意识从普通清醒状态逐步过渡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

入静,是一种“关心自己”的保养功夫,不光是佛家、道家强调,儒家也很讲究,是所谓“闭目养神”者也。

大量的实验表明,我们沉浸在入静的境界之中,就会产生心情宁静、周身融融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实在是一种高级而并不奢华的享受。

如果能在一天的忙碌之后,挤出一定时间盘腿入静、闭目养神,暂时摆脱世俗的滚滚浊流,抛却纷杂事务的缠绕,定会受益无穷!二、入静的养生意义静坐少思寡欲,冥心养气存神,是谓修真要决。

入静的意义多多,下面重点介绍三点。

1、有利于减低焦虑、稳定情绪。

练习打坐入静,要求排除杂念、松静自然,实现从里到外的放松,这样,日常生活中带来的肢体上的疲惫感和内心的焦虑感,都会随着这种放松的状态而大大降低。

已有的研究指出,静坐时,人的呼吸次数每分钟减少大约5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每分钟减慢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α波,肌肉紧张的程度也大大降低,血压也相对平稳。

有静坐经验的人,心跳减慢现象更为明显。

当他们在受到刺激时也会改变心率,但却比没有静坐经验的人,更容易恢复正常心率。

有的人练习打坐入静以后,睡眠减少了,但睡眠质量大大提高,睡醒后的精力充沛了,工作起来毫无倦意,因而静坐被人们称为是一种更高级的休息。

2、能够治疗多种疾病。

生命本身都有一定的自行修复功能,这也是一种潜能。

这种潜能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体内的疾病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紊乱的生理功能就会趋于协调并逐步恢复正常,坚持长期锻炼,可以使人体器官的某些实质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

站桩、静坐,中医导引的神奇妙方

站桩、静坐,中医导引的神奇妙方

站桩、静坐,中医导引的神奇妙方作者:杨金辉来源:《祝您健康》2021年第10期杨金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养生康复硕士研究生、武术五段;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理事、北京陈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一道武院创始人、健行者运动康复联合创始人,七修书院功修太极拳主讲师,主教授课程:8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北京陈式太极拳,太极剑等。

导引气功等多种传统健身功法,是古人留下的养生文化瑰宝。

功法万千,但大都动静结合、衔接流畅,在静与动、疾与缓等平衡中活动人体。

而在总结很多功法,都会发现两种动作的身影——静坐、站桩。

静坐与站桩都是气功功法中重要的“靜功”,而与站桩相比,静坐更加柔缓、平静。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静坐、站桩,一静一动。

静坐是文练,站桩是武练。

静坐与站桩不只是许多功法中的动作元素,即使单以静坐、站桩来练习,也有不俗的养生保健功效,尤其适合无法耐受中高强度运动的年老者、体弱者养生康复。

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

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自古以来,凡导引、打坐、吐纳、行气、按跷、气功等,都离不开静坐,其鼻祖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的著名养生家彭祖,以后传入儒家。

据《列仙传》载述:“彭祖,殿大夫也。

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不仅佛家与道家主张静坐修行,以求顿悟,古代儒家也重视静坐,认为“静能生慧”,并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甚至要求弟子们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

宋代大儒朱熹告诫弟子:“当静坐涵养时,主要体察思绎道理。

”说明静坐有着很好的宁心静气功效。

现代研究也发现,静坐对缓解脑力劳动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及头痛、失眠等症状很有帮助,亦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

近来研究表明,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美容功效。

练习静坐,当推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

郭沫若1914年留学日本,由于学习紧张、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彻夜不眠,整天没精打采,多方医治无效。

《因是子静坐养生法》全文

《因是子静坐养生法》全文

《因是子静坐养生法》全文幼年时代余自幼多病,消瘦骨立,父母虑其不育。

年十二,即犯手淫,久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百病环生。

幼时愚昧,初不知致病之由。

年十三、四时,略知其故;然不甚明了,屡戒屡犯,又不敢以告人,惟日在病中而已。

家居城之西隅,距城东不过二、三里,偶因节日,偕兄弟游于城东,中途辄足软不能行,归则一夜必盗汗六、七次,幼年之状况如此。

青年时代年十五、六后,病益多,加以怔忡、心悸、潮热往来等病。

犹忆十七岁之春,每日午后身热,至翌晨天明退热,绵延至十八岁之夏方愈。

长日与病为缘,益觉支离,而颇知刻苦读书;旧时习惯,读书恒至更深不寐。

久病之躯,以病为常事,以不病为变例,故虽病而读书自若,于是体乃益弱,病乃益深。

静坐之发端当病盛时,亦百般求治疗之法;而内陆偏僻,只有旧医,所用者为汤药,久而无效,亦厌弃之。

余虽不以告人,而余先考则察知余病源所在,有时示以修养心性诸书;又示以医方集解末卷所载道家大小周天之术;乃恍然大悟,稍稍习之,病良已。

然无恒心,病作则惧,惧即习,病已则怠,怠则忘之。

然自此知保贵身体,不加戕贼。

自十九岁后,诸病虽未尝离身,而较诸幼年时代,反觉康强矣。

静坐之继续年二十二娶妻以后,自以为躯体较健于昔,静坐之术,即委弃不复为,而又不知节欲,于是旧时诸疾俱作,加以饮食不节,浸成胃扩张病,食管发炎如炽,益以嘈杂,时时思食,食至口,又厌不欲食。

友人多劝余静养,余犹以为无伤也,迟回不决。

至己亥之春,仲兄岳庄,以患肺疾死。

其明年庚子,余亦得咳嗽疾,未几,即咯血;服旧医之汤药,病转剧,三月不愈。

乃大惧,恐蹈亡兄覆辙。

于是摒除药物,隔绝妻孥,别居静室,谢绝世事,一切不问不闻,而继续其静坐之功,时年二十八也。

静坐之课程初为静坐时,自定课程:每晨三、四时即起,在床趺坐一、二时。

黎明,下床盥漱毕,纳少许食物,即出门,向东,迎日缓缓而行,至城隅空旷处,呼吸清新空气,七、八时归家。

早膳毕,在室中休息一、二时,随意观老庄及佛氏之书。

郭沫若用静坐击退失眠

郭沫若用静坐击退失眠

郭沫若用静坐击退失眠郭沫若是我国的大文豪,这已为世人所晓。

然而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患过严重的神经衰弱,一夜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还不时为恶梦所苦,记忆力极差,差点成了“失去记忆的人”。

机缘巧合,郭沫若接触到静坐养生法,他便开始试着练习起来,每天清晨起床和晚上临睡前各静坐30分钟,就这样,不到半个月,奇迹发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转,睡得香甜,梦也少了,胃口恢复如常,渐渐地竟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

郭沫若高兴啊,他简直不相信简简单单的静坐会有那么好的功效,从此久习不辍。

郭老回忆往事总结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一、静坐宜取端坐姿势:头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手交叉置大腿上;上腹内凹,臀部后突;两膝不并,脚位分离。

二、要注意呼吸:吸长而缓,呼短而促,行于不经意间。

静坐特别讲究运气用力,讲求自然不用动,力点宜集注在脐下,脑中无杂念。

关于静坐时间的选择,郭老表示清晨和临睡前较好,一次须坐30分钟,任何地点均可。

郭老推崇的静坐法就是强调调身、调息、入静三要素的坐式静功。

郭老在其《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孔子的弟子颜回,因为《庄子》上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

”他在文中还说,静坐“在脐下运气的功夫我是时时刻刻提醒着的,我的身体在同济之中还算结实,我的精神在贫困之中也还见静定,这和学习过静坐恐怕是有一些关系”。

他还指出,“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

我们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是与进取主义不相违背的”。

实践证明,静坐对脑力劳动者防治神经功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近来有人提出,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美容功效。

据《深圳晚报》报道,美国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

入静养生4步骤

入静养生4步骤

经典养生64快乐养生·2010.1(中)静坐,就是盘腿而坐,闭目静心,排除杂念。

静坐养生和传统的“气化论”有关。

《黄帝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论证的就是四气(即气站、气散、气布、气终)在体内的运行机理。

古人认为,人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是真气。

内经上的这句话是说,当人的意识进入一种恬静自然的状态时,真气会越聚越多,良好的心态必定会影响到生理活动,进而产生良好的生理反应,各种不良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的抑制,机体的免疫力就会加强,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这也是静坐养生的道理所在。

有研究指出,静坐时,人的呼吸次数每分钟大约减少5次,心跳次数每分钟减慢约24次,肌肉紧张程度也大大降低,血压也相对平稳。

在受到刺激时,和没有静坐经验的人相比,经常静坐者更容易恢复正常心率。

有人在练习打坐入静后,睡眠时间减少了,睡眠质量却大大提高了,因而静坐也被称为“更高级的休息”。

第一步:选择环境。

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温度要适宜。

能在这样一个清静整洁的环境中进行身心修炼,自然是好处多多。

由此可知,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庙,为什么都喜欢建到名山大川、深山老林里了。

第二步:调整姿势。

入静打坐的姿势主要有4种。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主张要摒弃私欲,在静中养生。

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并发扬了这一学说,创建了静坐术。

郭沫若22岁时东渡日本求学,不幸患了神经衰弱,一夜只睡3小时左右,还不时被恶梦惊醒,痛苦不堪,后来练习静坐,顽疾消除,一直活到86岁。

入静养生步骤◎ 文宏>> 链接意念调节小窍门默念“一、二”,帮助自己入静 吸气时默念“一”,呼气时默念“二”,同时施以4A.坐椅式,身有残疾或者其他原因实在无法盘腿的人,可以采用。

B.散盘式,也就是自然坐,怎么舒服怎么坐。

C.单盘式,就是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

D.双盘式,也叫跏趺坐,即通常所说的“五心朝天”法(头心,加上两个手心、两个脚心)。

能双盘最好,不能双盘就单盘,不能单盘就散盘,连散盘也做不到的就用坐椅式。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展开全文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钱穆的祖父37岁谢世,其父终年仅41岁。

1928年,钱穆的结发妻子和新生儿子也相继死去。

其长兄钱挚在为弟料理后事期间,因劳伤过度,引发旧病病亡,年方“不惑”。

家中“三世不寿”,在钱穆内心投下阴影。

连失三位亲人,对钱穆的打击也是极为重大,在《先秦诸子系年·跋》中,钱穆写道:“儿殇妻殁,兄亦继亡,百日之内,哭骨肉之痛者三焉。

椎心碎骨,几无人趣。

”因这些人生变故,加上钱穆本人早先亦体弱多病,故读书时关注“年寿”之事。

他读陆游晚年诗作,深羡放翁长寿;读《钱大昕年谱》,知谱主中年时体质极差,后来转健,高寿而治学有成。

钱穆因而感悟:“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于是于日常生活中注重起居规律和锻炼,强化生存意识,欲挣脱命运的“劫数”。

而最经常的运动方式是郊游和爬山。

由于胃疾,他饮食清淡节制,使得同有此病的陈寅恪引其为同道。

钱氏弟子称乃师是“很懂得生活之人”。

钱穆自幼吸烟,后来在小学任教,课本有劝戒烟一节,他自忖:自己嗜烟,何以教学生,遂决然戒之,后数十年不吸。

接近钱穆的人说他无论做何事均“能提得起,放得下,洒落自在,不为物累”。

钱穆先生的静坐经历在钱穆先生的养生方式中,静坐(息功)应该是最令人感兴趣的。

钱先生从二十多岁就一直练习静坐,对静坐之法也是深有心得。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曾记载了他自己的多次静坐经历:余时正习静坐,已两三年矣。

忆某一年之冬,七房桥二房一叔父辞世,声一先兄与余自梅村返家送殓。

尸体停堂上,诸僧围坐诵经,至深夜,送殓者皆环侍,余独一人去寝室卧床上静坐。

忽闻堂上一火铳声,一时受惊,乃若全身失其所在,即外界天地亦尽归消失,惟觉有一气直上直下,不待呼吸,亦不知有鼻端与下腹丹田,一时茫然爽然,不知过几何时,乃渐复知觉。

又知堂外铳声即当入殓,始披衣起,出至堂上。

余之知有静坐佳境,实始此夕。

念此后学坐,倘时得此境,岂不大佳。

……一日,余站梅村桥上守候自城至荡口之航船,呼其停靠。

郭沫若神经衰弱静坐疗法

郭沫若神经衰弱静坐疗法

神经衰弱在压力繁重、生活节律不规则的情况下最轻易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名人轻易神经衰弱的原因。

当然,固然神经衰弱能够带来种种不适,但较受关注的名人们依然还是能在普通人眼前展现健康、富有激情的一面。

那么,这些名人如何战胜神经衰弱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的呢?现在,我们就把活跃在各领域的名人对抗神经衰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北魏孝文帝温汤疗病据说,北魏孝文帝曾为神经衰弱症状所苦。

而终极,他选择的方法是温汤疗病。

所谓的温汤,也就是温泉。

据专家勘测化验,温泉地下有死火山地热,泉水内含有镭、氡等多种放射性元素和钾、钠、钙、镁、硫化氢等多种矿物质,所以对于神经衰弱、关节炎、皮肤病、糖尿病、风湿病、胃酸过少、轻度心血管病、早期糖尿病、早期高血压及神经炎等疑难杂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郭沫若澄心静虑、心平气和治愈神经衰弱郭沫若先生早年留学日本,但其间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白日无精打采、夜不能寐。

甚至令其萌发辍学回国治病的想法,不过后来他从书摊上找到一本因是子静坐法。

在按照书上所讲习练打坐一个月后,神经衰弱情况痊愈郭沫若22岁时东渡日本求学,不幸患了神经衰弱症。

心悸、胸痛、睡眠不安,一夜只睡3小时左右,还不时被噩梦惊醒,平时头昏脑涨,差点成为“失去记忆的人”。

一天他偶然在《王文成公全集》中发现了“坐忘之说”,顿时起了静坐的念头,他又结合日本的《冈田式静坐法》开始了静坐锻炼。

他每天清晨和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坚持不懈,两星期后出现显著功效。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逸事渐渐被人遗忘了,但郭沫若用的“静坐法”却为许多人沿用。

因为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心静神安,是祛病延年的一种妙法。

科学研究证实,静坐不仅能修身养性,调节和增进大脑功能,对养血安神、逐渐消除失眠引起的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静坐可使脑电波稳定,大脑功能迅速得到恢复。

能量消耗,静坐比安静休息时减少20%。

人心情舒畅时,可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

这些物质能把血流量及神经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养生方法“静坐”正风靡世界

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养生方法“静坐”正风靡世界

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养生方法“静坐”正风靡世界我国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又称为静坐)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静必清,无劳汝形。

无劳汝静,乃可长生。

”(黄帝问道广成子)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实则就是在静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

历朝历代道家的承袭者们一直延续着这项传统,并且将道家静坐之法在贵族阶层以及知识分子阶层中广泛地进行传播,形成一时风尚。

不仅放荡不羁的魏晋名士喜爱高卧静坐、飞扬文采;严谨板刻的宋明理学家也把以静坐作为达理为学、修身养性的特定方式。

有关静坐的书籍,从古到今也层出不穷。

比较有名的应该要算唐代的《太清中黄真经》、明代的《静坐说》、以及当代学者南怀瑾所著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专修静定,身如玉。

” ——唐·《太清中黄真经》“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

” ——明·《静坐说》静坐是一件对外界条件要求极少,但获益颇多的活动,但正如明代文学家高攀龙所言:“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儒释道三家并举,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种之多。

七支坐法是这当中,较为通用的姿势,也被简称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其要领如下1、双足跏趺坐(双盘足)。

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2、脊梁竖直。

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

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3、双手结印。

4、放松两肩: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5、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6、闭口呼吸,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

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7、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像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

静坐提供人类一贴清凉剂,无论闲忙,晨昏、四季,只要静下心来,就有几分的安定、平静感,这份宁静感可以继续深化,可以消除身心烦热、忧恼,也可以用不同的修习来消除特别的烦恼、障碍,一时练习就一时受益,经常练习经常受益。

郭沫若静坐治疗失眠

郭沫若静坐治疗失眠

郭沫若静坐治疗失眠郭沫若是我国的⼤⽂豪,这已为世⼈所晓。

然⽽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产⽣过⾃杀的念头,这恐怕鲜为⼈知了。

那是1914年正⽉,郭沫若离开祖国,东渡扶桑。

同年6⽉,他在⽇本考上了东京第⼀⾼等学校,是年22岁。

此时的郭沫若孜孜不倦,刻苦神经衰弱,⼀夜只能睡三四个⼩时,还不攻读。

可以说,为了学业,到了废寝忘⾷的地步。

可是不到⼀年,他便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时为恶梦所苦,他头脑昏碳,前看后忘,差点成了“失去记忆的⼈”。

如此的折磨,使他⼏乎想⾃杀。

⼀天,他偶然去东京⼤街散步,在⼀家旧书店⾥,⼀部《王⽂成公全集》引起了他的注意。

王⽂成公就是王阳明,这位明朝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所创⽴的阳明学派影响极⼤,当时已流⾏到⽇本。

郭沫若⼆话没说,当即买下了这部⽂集。

他回到居室,便潜⼼研究起来。

不知是对这位主⽂成公的特殊崇拜,还是他⾃有⼼病所致。

郭沫若的双眼在王阳明的“坐忘之说”前停住了。

“坐忘”即“静坐”,他⼜细看了⼏遍,便浮想联翩起来,倏地他滋静坐的念头。

他⼜结合⽇本的《冈⽥式静坐法》开始了静坐锻炼。

⽣出静坐《冈⽥式静坐法》,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床和晚上临睡前各静坐30分钟, 第⼆天,他来到坊间,在那⾥买到了《冈⽥式静坐法》就这样,不到半个⽉,奇迹发⽣了,郭沫若的睡眠⼤有好转,睡得⾹甜,梦也少了,胃⼝恢复如常,渐渐地竟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

郭沫若⾼兴啊,他简直不相信“坐”果真会有那么好的功效。

⽣命在于运动,⽣命也少不了静⽌,动者养形,静者养神,静坐是⼀种独特的、⾮常好的养⽣⽅式。

我国古代的道家、儒家和佛家都讲究静坐,道家叫练⽓功,佛教叫禅坐。

静坐的实践,可以使我们散乱的⼼归于凝定,⼼定则⽓和,⽓和则⾎畅,所以静坐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修⾝养性,延缓衰⽼。

静坐以清晨或临睡前为宜,周围环境宜清静、通风良好,每次30分钟,⼊静后要特别注意放松头部和⾯部。

坐完后,互搓双⼿,使之变热,再按摩⾯部以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逸事渐渐被⼈遗忘了,但郭沫若⽤的“静坐法”却为许多⼈沿⽤。

中式文化气功养生中医教你静坐养生法

中式文化气功养生中医教你静坐养生法

中式文化气功养生中医教你静坐养生法养生是现代人非常关心的词汇,因为越来越多的压力导致很多人都出现亚健康的状况,中式文化气功养生自然静坐,闭目养神,可以养生防病,这是众所周知的。

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身养性”,释家的“明心见性”,都强调静坐功夫。

目前国内气功流派也都以自然静坐为养生的上乘功夫。

“负喧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蜇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矿然忘我在,心与虚俱空。

”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静坐”诗中,可以领悟到静坐的要领、静坐的感受和静坐的效果。

一、动作要领1.姿势:采取自然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准。

但要求端坐,就是姿势端正不能歪斜,不能挺胸弯腰,身体放松,闭目静坐即可。

有无坐凳、盘腿与否、单盘或双盘均不要求,自然而然,随其所便。

2.呼吸:呼吸顺其自然,习惯怎样呼吸就怎样呼吸,以后随着功夫的深化而呼吸自然深、缓、长、微,若有似无及至进入胎息。

3.意念:要求做到神意静止。

要把意识活动止住,各种念头包括善念、常念、恶念都要止住。

要神不外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练功时对外界任何刺激都不动心,有如七窍皆封。

但必须意识到自己在练功。

二、静坐方法1、身体的姿势双盘膝:筋骨柔软的人适用,就是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略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好像三角形,这叫做'双盘膝'。

这种双盘膝姿势,不容易学,不必勉强。

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就得了。

这比双盘膝容易得多。

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要向左边歪斜;只要你自已觉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没有妨碍的。

下盘法:倘若老年的人,连单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小腿向下面盘,也可以的。

不过两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

初学盘腿时,入坐略为长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木时再盘;或就此起身散下步,然后再坐都可以。

王阳明静坐养生法

王阳明静坐养生法

王阳明的”‎静坐”养生‎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祖‎籍浙江余姚‎,后迁至山‎阴(今绍兴‎),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曾创建阳‎明书院,故‎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史部‎主事、左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

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卷,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学杰出‎代表。

他创‎立“心学”‎称“阳明学‎”,又称“‎姚江学派”‎。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经过四百‎年之久史海‎沉浮,当今‎又在世界上‎掀起研究王‎学热潮。

王‎阳明对“静‎坐”养生明‎确地说:“‎究极仙径秘‎旨,静坐为‎长生久视之‎道。

”唯有‎坚持修炼”‎静坐”养生‎,才能有健‎康的身体、‎顽强的意志‎,才能开悟‎得道,用正‎的思想指导‎人的行动。

‎王阳明修炼‎“静坐”养‎生之道,有‎独特系列创‎新之见,值‎得学习弘扬‎,且非常有‎现实意义。

‎1‎.“太虚即‎氧”,“静‎坐”,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文学大师‎郭沫若的,‎“静坐”养‎生之道,就‎是从王阳明‎的著作中得‎到启迪的。

‎郭沫若“静‎坐”养生是‎实践了王阳‎明“静坐”‎养生的学生‎。

王阳明从‎“静坐”入‎门,认识太‎虚即气而得‎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王阳明在《‎正蒙.太和‎篇》中说:‎“太虚即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王阳明‎高明是讲万‎物“本体”‎是气,阴阳‎二气是统一‎体。

阴阳二‎气是宇宙万‎物变化运动‎的根本。

王‎阳明著《周‎易外传》讲‎:“虚空即‎气,气则动‎者也”。

明‎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在《灵诚精‎义》讲:“‎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

王阳‎明在《正蒙‎.太和篇》‎中又讲:“‎由太虚,有‎天之。

老人静坐养生法

老人静坐养生法

老人静坐养生法中国古代文人修习静坐养生法的很多,均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疾病缠身,他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坚持静坐养生,以致“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以此祛病延年,终享遐龄。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记述他修习静坐法的体会说:“其法至简易,唯在长久不废,即有深功,且实行二十日,精神自己不同,觉脐下实热,腰脚轻快,面目有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修习静坐养生法,收效颇大,直至晚年仍精力过人。

他在《看钟》诗中说:“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

”年近九十时,他高兴地在《戏遣老怀》诗中写道:“己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

”静坐养生的健身效果从中可见一斑。

那么,该优先选择哪种静坐法呢?禅宗修习禅定的七支坐法最为常用,老少皆宜,效果显着,且方便易行。

所谓七支坐法,是指肢体的七处要点都要放置到位之意,此种坐法又称跏趺坐,俗称盘足坐法。

其法如下:首先,放好坐垫,双足结跏趺而坐,也就是双盘足。

初学者如果不能双盘,单盘亦可。

或将左足放在右腿之上,叫做如意坐;或将右足放在左腿之上,叫做金刚坐。

其次,脊梁直竖,使脊椎每个骨节如算盘子般相叠竖直,但不可过分用力。

然后,将左右两手放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前,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

这便是禅修所说的“结手印”,此种手势名叫“三昧印”,也就是“定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

与此同时,左右两肩稍稍张开,使之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塌背;头要正,后脑稍微向后收,前颚内收,双目微张,似闭还开,视线随意确定在座前3~4米处,但需熟视无睹,也可双目微闭,收效亦佳。

最后,舌尖轻舔上腭,犹如婴儿酣睡状,随之便可进入静坐状态。

每次结束静坐前,应摩擦两掌,使生热感,再以两掌轻轻搓脸若干次,用两手手指自前向后梳头若干次,然后双手叠放,掌心向里,手背朝外,置于脐下三寸处,3~5分钟后再徐徐睁眼,离座,活动手脚。

初学静坐养生者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静坐以天朗气清和月圆之际最好,暴风雷雨等天气恶劣时则不宜。

古今名人 古今名人与气功

古今名人 古今名人与气功

古今名人古今名人与气功古今名人古今名人与气功中国气功在华夏大地流传极广。

自古以来,不但普通群众喜欢,而且受到许多名人雅士的青睐,并都从习练气功中受益终生。

道家功法的鼻祖彭祖,其养生术是“闭目纳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言笑其体中或瘦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

心存其体面五窍九藏四肢至毛发,皆令具至,觉其气云体行中,达十指末,寻即体和。

(葛洪《神仙传》)”《庄子・刻意篇》认为彭祖是通过“吹吸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的功法达到长寿,足见“导引行气术”最早代表人物是彭祖,彭祖所练的功法就是气功的雏形。

武则天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寿高82岁,在当时是难得的寿星。

她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从小就随母亲“坐禅”。

27岁时,她至感业寺当尼姑时,每日盘膝静坐,修身养性。

即使在日后执掌朝政,特别是高宗死后,她仍然坚持闭目静坐,调息养心,以消除疲劳。

所以,当她古稀之年时,依然神智清明。

白居易享年74岁,在唐代诗人中是高寿的。

他的养生方法有两条,其一就是勤练气功。

白居易喜爱气功,习练不辍,而且对气功的感悟认识十分深刻,这从他描述自己习练气功的诗句中就可以看出来:“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志所存,心与虚空俱。

”白居易把自己练功中的感受描绘的多么真切、生动:练功之初就像喝了甘美的酒如醉如痴,又好像昆虫入洞冬眠,旁若无人,全身乐融融的,感到十分舒畅。

这个时候一点杂念也没有,好像进入一个极其空旷、虚静的地方,把一切都忘记了。

这是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呀!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轼推崇静坐养生法。

他曾在儋耳建一“息轩”,并题词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头颈正直,下颏微收,胸部微含,两目微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宁神静志,意守丹田(脐下三寸处),每次时间可在15~30分钟,是用脑间歇的良好休息方法。

宋朝诗人陆游少年身患疾病,体质较差,后遇奇人指点,一边练吐纳之功,坚持按摩穴位经络;一边舞剑击拳。

儒家静坐法

儒家静坐法

儒家静坐法自序静坐是儒家十分重视的一项修身功夫。

先儒习静坐,可溯源自《庄子·养生篇》所载颜回的“坐忘法”。

宋明以还,理学昌盛,儒学的视野从外在知识的积累,扩大至内在心境的修炼。

宋初诸儒自诵习辞章外,亦把静坐作为重要的修身工夫。

张载言:“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及二程建构理学体系,在心性论中发扬孟子的“养气说”,静坐工夫遂成修身的“第一要紧事”。

程颢曾训诫弟子,“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某言语,故其学心口不相应”,若要躬行孔孟之道,“且静坐”。

程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

入南宋,理学形成朱陆并峙的局面,两者虽在心性论上有巨大分歧,但皆以静坐为修身之阶。

陆九渊主“宇宙即吾心”,“六经皆我注脚”,教弟子不必拘束于词章,以静坐发明本心。

朱熹谓静坐可存心,“能存心而后可以穷理,穷理以虚心静虑为本”。

至明代,心学之言盈沸天下,经陈献章、王阳明、高攀龙、刘宗周等推广,大江南北的学子率皆静坐,甚者出现束书不读、流入“狂禅”之弊。

静坐之功,经先儒数百年的修习,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儒、道、佛皆有静坐法,但目的不一、修炼各异,三家的静坐路径迥然不同。

道家求坐化升仙、佛家则禅修入定,而儒家静坐,“非如坐禅入定,断绝思虑,只收敛此心,使毋走于烦思虑而已。

此心湛然无事,自然专心”(朱熹语),只要学者“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如此一二年后,不患不进。

愚今辑各家语录及文章为集,勉乎吾侪修身之志,以虞诸同道不时之需。

古人言治国“道”、“术”不可或缺,修身亦然。

本集先辑诸儒语录,明儒学静坐养心之道;再论静坐之具体法,后汇相关论文供参考,以求“道”、“术”兼备,无有偏废。

一、先儒谈静坐张载(横渠):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

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静坐养生法全

静坐养生法全

《静坐养生法》全注:本书包含了《因是子静坐法》《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因是子静坐法续篇》,并在最后附有袁了凡先生的《静坐要诀》作者蒋维乔(1873--1958),民国时期历任教育部秘书长,江苏教育厅长,东南大学校长等职,曾参与编辑《辞源》。

序静坐法,即古之所谓内功也。

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外功内功二者。

医术之药饵针砭,治于已病;养生之外功内功,治于未病者也。

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功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为搢绅先生所不道。

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必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

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智识所限,又不肯加以研究,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之耳。

余自幼多病,屡濒于死,弱冠以前,即研究是术。

庚子之岁,乃实行之。

以迄于今,未尝间断。

盖十八年矣。

不特痼疾竟瘳,而精神日益健康。

久欲以科学之方法,说明是术之效用;顾以未肯自信、操笔辄止;非敢自秘,将有待也。

近闻日本冈田虎二郎,藤田灵斋,均倡导静坐法,其徒皆有数万人。

冈田之徒,盖冈田式静坐法;藤田自著息心调和法、身心强健秘诀二书;风行一时,重板皆数十次。

余取而读之,则慨然曰:"是吾国固有之术也。

冈田藤田之书,平实说理,不为神秘之谈耳。

惟其说能本乎科哲诸学,乃异于吾国古书所云。

余于是乃不能自己矣。

"间尝默察吾国民之根性;凡一切学术,以及百工技艺,苟有超绝恒蹊者,往往自视为秘法,私诸一己,不肯示人,以为公同研究。

自古至今,卓绝之艺术,坐是而不传者,盖亦夥矣。

东邻之民则不然,得吾一术,必公同研究之。

其结果且远胜于我,我方且转而取法之矣。

如吾国之外功,其粗者为八段锦,精者为拳艺。

然以自秘之故,不肯公同研究,卒至习者无学,学者又莫之能习。

迨明季有陈元赟其人者,流亡至日本;以是术传福野七郎左卫门等。

彼国人起而研究之,至今蔚成柔术。

而我国之拳艺如故也。

内功,其粗者为可却病,精者乃可成道。

然亦以自秘之故,不肯公同研究,卒至流为怪诞,趋入异端。

因是子静坐法(全文)

因是子静坐法(全文)

因是子静坐法(全文)因是子是武进蒋维乔先生的别号,他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于1914年出版,以后又经多次修订出版。

其功法有“世间禅”之称,曾风行海内外,颇有影响。

现择要介绍于下:一、调身法:1、功前调身:学习静坐的人,平时行住坐卧须极其安详。

若带动粗暴,则气也随之而粗,心意轻浮,必定难以人静,所以坐前要注意修养。

2、功中调身:或在床上,或在特制的凳子上,解衣宽带,从容入坐。

坐置两脚,或单盘或双盘,亦可自然盘坐。

次要安置两手,右掌背贴于左掌面,贴近小腹,轻放于腿上。

然后,身体左右摇晃七八次,遂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

头颈也要端正,使鼻与脐垂直相对,不低不昂。

开口以吐腹中浊气,吐毕,舌轻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气三至七次。

然后,闭口,唇齿扣合,舌轻抵上腭。

再微闭双眼,正身端坐。

若坐久微觉身体有俯仰倾斜,应随时微微调整。

3、功后调身:坐毕之后,应开口吐气十数次,使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及头颈,再慢慢舒放两手两脚,再以两大指背相互摩擦生热后,擦两眼皮,然后闭眼,再擦鼻部两侧,以两手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再抚摩头胸腹背手臂腿足,至足心而止。

待汗干时,方可随意活动。

二、调息法1、功前调息:日常应注意鼻息的出人不可粗浅,要从喉经胸渐达腹部。

2、功中调息:人坐时,息不调和,心则不定。

所以,必须使呼吸极缓极轻,长短均匀。

也可用数息法反复调练,久久纯熟,呼吸自然调和。

3、功后调息:坐毕,开口吐气,待身体内热降低,恢复到平常状态之后,才可随意活动。

三、调心法:1、功前调心:平时一言一行,必须把意放在心内,勿令弛散,久久自然会使妄心调伏。

2、功中调心:入坐后,每有两种景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沉,容易瞌睡。

一般初学静坐之人,每患散乱,练习稍久,妄念减少,就容易昏沉。

治散乱的方法,就是放下一切,不予理睬,专心一念,存想小腹之中,自然能够慢慢安定下来,纠正昏沉的毛病。

可提起意念,意注鼻端,使精神振作,即可避免。

半日静坐颐养身心

半日静坐颐养身心

半日静坐颐养身心静坐, 又称坐式, 是练静功最常用的姿势。

从先秦儒家的坐忘, 到后世程朱理学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以及道家的打坐, 佛家的跏趺坐, 现代的冥想, 强调的都是如何通过静坐, 来调整自己心身的过程。

《庄子·大宗师》篇, 记载了颜回向孔子报告自己坐忘的体会:“回坐忘矣。

仲尼蹵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 黜聪明, 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坐忘就是放松肢体, 安静心灵, 外忘其身, 内忘其心, 与天地之宇宙自然融为一体。

这是华夏先哲在气功修炼高度入静之后,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境界的切身体悟。

所以, 近代学者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 静坐这项功夫, 当溯源于颜回。

静坐的姿势很多, 但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平坐与盘坐。

简单自然的平坐式平坐是初练坐式时最常选用的姿势。

要求坐在方凳或椅子上, 但不要坐满, 一般只坐凳子或椅子的前半部分。

凳子的高度与小腿长度相当, 坐下后大腿平直, 两膝弯曲成90度, 大腿和躯干亦成90度。

双脚分开同肩宽, 平放于地。

臀部坐稳, 腰部伸直或稍微前塌, 但不可腆肚, 需含胸拔背, 下颏微收, 百会上领, 身体保持中正, 两臂自然下垂, 两手自然安放在大腿上, 或置于小腹前。

两臂也可置于胸腹前, 两手呈抱球状。

平坐特点可概括为“四平八稳”:头平、肩平、腿平、脚平, 两脚分开微呈外八字或内八字。

平坐的优点是比较容易放松, 节省体力, 简单而自然, 可长时间练功, 随时随地练。

比如听课时, 把身体坐正直、放松, 就具备了静坐的练功条件。

力宏效彰的盘坐式盘坐是练静功最传统而适宜的姿势, 可分为自然盘、单盘和双盘。

自然盘头部正直, 口眼轻闭, 松肩坠肘, 含胸拔背, 腰部自然伸展。

两腿交叉盘起, 左压右或右压左均可。

两脚均安放于坐具上, 可分别压在对侧膝下。

自然盘膝坐有两种变通坐法:散盘, 左脚趾端抵于右腿腘窝处, 右脚置左小腿外面 (反之亦可) , 两手也可十指交叉, 置于小腹前。

郭沫若:素食静坐养生,造就一代巨匠

郭沫若:素食静坐养生,造就一代巨匠

郭沫若:素食静坐养生,造就一代巨匠编者按文坛巨匠郭沫若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郭沫若生于公元1892年,卒于1978年,享年86岁。

他的高龄,与长期坚持静坐和科学饮食养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年轻时的郭沫若身体不好,青年时期东渡日本留学患过严重的伤寒和神经衰弱。

然而他却活到了86岁的高寿,个中奥秘关键在于他的静坐养生法和清淡的饮食习惯。

静坐养生:1914年初,他东渡日本,考上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

由于用脑过度,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出现心悸、乏力、睡眠不宁,且夜多噩梦的症状,昔日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几乎消失,一度读书读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并感到头昏不堪,筋疲力尽。

当时的郭沫若非常苦恼、悲观,消沉。

一次机缘,郭沫若在东京旧书店里偶然买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王文成公是明代大理学家王阳明)。

读到王阳明以“静坐”养病健身的故事后,他就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床与晚上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就这样,不到半个月,奇迹发生了,他的睡眠大有好转,睡得香甜,梦也少了,胃口也恢复如常,渐渐地竟连骑马后也不觉得疲惫了。

“静坐”在郭沫若身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他认为,静坐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调整和休息,还可以防病健身,修养性情。

静坐养生法的要求:1、取端坐姿势,头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手放置大腿上;上腹内凹,臀部后突,两膝不并,脚位分离。

2、呼气长而缓,吸气短而促。

行于不经意之间,要特别讲究运气用力,即求自然,不用动,力点宜注意在脐下,脑中应无杂念可想。

3、静坐安排在清晨和临睡之前为宜,一次静坐一般为30分钟,地点不限。

素食养生:郭沫若日常饮食皆以素食为主,他不吃油腻的荤食,他喜欢在发糕里掺和一定数量的玉米面,这样做是粗细均衡,易于消化。

郭沫若主张饮食上菜肴要营养平衡。

他经常吃的菜肴有:清炒油菜、清炒芹菜、炒枸杞和炒野菜等等。

郭沫若一辈子的长寿秘诀:静坐

郭沫若一辈子的长寿秘诀:静坐

郭沫若一辈子的长寿秘诀:静坐郭沫若不仅在事业上达到了人生巅峰,也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历程。

他曾因患重病留下后遗症,留日期间又患过致使双耳失聪的伤寒。

然而,饱受疾病折磨的郭老,却安享87岁高寿。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数十年坚持静坐健身。

①幼年时,他的身体素质本身不好,早年他东渡到日本,由于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次年某日,他读到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以“静坐”法养病健身的故事后,就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床与晚上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

就这样,不到半个月,奇迹发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转,睡得香甜,梦也少了,胃口恢复如常,渐渐地竟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

静坐让体弱的郭沫若,身体素质由衰变强。

从此,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静坐来养生。

②静坐对身体有益01、舒缓压力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教授称,练习静坐能降低肌肉的紧张程度,减少血清乳酸量的分泌,而且有测试表明,每天练习静坐20分钟,持续一周后,专注力和情绪控制力都会有所改进,焦虑、情绪低落、愤怒等负面情绪则大幅下降。

02、保护肝脏吃完饭后静静坐下,闭目养神10~30分钟,尽可能使血液多流向肝脏,供给肝细胞氧气和营养成分。

03、减少食欲当你迫切地需要通过食物释放压力的时候,不妨先“静坐”下来舒缓压力,放松身心,让“大快朵颐”的念头沉淀下来后再进食,这样有助于放慢进餐速度,在细嚼慢咽中品尝食物,食量就会逐渐减小,轻轻松松告别“水桶腰”。

04、降低血压美国曾经对一批高血压患者进行过静坐干涉疗法,结果发现,静坐训练让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4.7毫米/汞柱和3.2毫米/汞柱。

可见静坐对于降低血压十分有效,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不会产生药物副作用。

05、缓解疼痛静坐对于缓解疼痛非常有效。

研究发现,静坐虽然不会改变疼痛的程度,但是能减少因疼痛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③06、保护大脑据《深圳晚报》报道,美国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

自然静坐法

自然静坐法

自然静坐法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我在,心与虚空俱。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静坐诗。

从中可以清楚地领悟到静坐的要领、感受和效果。

可见古人对静坐的实践和研究早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或许是白居易对《黄帝内经》中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等论述的实践和总结吧。

自然静坐闭目养神,可以养性,可以全命,这是众所周知的,也可说是古今中外的养生家所共同重视的一种主要方法。

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佛家的“明心见性”,说法不同,做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方法,就是都讲究静坐。

近代已故气功家蒋维乔著的《因是子静坐法》,近代气功师姜宗坤老人的《先天自然功》,各流派气功师讲的静坐,日本的《冈田静坐法》和京都大学教授川烟爱义的《三分钟瞑目静坐》,印度瑜伽的“超觉静坐”等等,尽管千差万别,但对静坐可以养生,而且是达到上乘功夫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是共同的。

正是“法无定法。

万法归一”的道理。

我根据古今中外气功家的共同点和自己多年练功实践归纳出“自然静坐法”,简单易学,效果甚好。

自然静坐就是自然的进入气功态条件下的静坐。

“静能生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郭沫若和他的静坐养生法
导语: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的身体素质并不强健,幼年时曾患过一场重病,青年时期东渡日本留学又患过伤寒,致使两耳失聪。

然而郭老却享有87岁的高寿
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的身体素质并不强健,幼年时曾患过一场重病,青年时期东渡日本留学又患过伤寒,致使两耳失聪。

然而郭老却享有87岁的高寿,其中的奥秘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静坐健身法。

发挥了养生强身、延年益寿的重要作用。

郭老的静坐,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

1914年初,他东渡到日本,当年6月考上东京第一高等学校。

由于用脑过度,在一高预科一年毕业后,他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心悸、乏力、睡眠不宁且夜多恶梦,一夜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昔日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几乎消失,往往读书读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并感到头昏不堪,筋疲力尽。

当时的郭沫若非常苦恼、悲观、消沉,难以自持。

到了1915年9月中旬,郭沫若在东京旧书店里偶然买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王文成公即明代大理学家王阳明)。

读到王阳明先生以“静坐”法养病健身的故事后,他就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床与晚上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并且每日读《王文成公全集》10页。

就这样,不到半个月,奇迹发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转。

睡得香甜。

梦也少了。

胃口恢复如常,渐渐地竟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

“静坐”在郭沫若身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郭沫若曾意味深长地说:“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

我们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是与进取主义不相违背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