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院前急救的应急护理管理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人类在自然界生存,无法避免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瘟疫和疾病等各种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情况,急诊工作是否及时妥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愈后,及时、高效地抢救急危重患者,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和医疗水平,同时也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及社会保障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
急诊工作的状况,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预防水平。
院前救护是急诊救护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是社会的一项任务,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含意为:①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②给予现场伤病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③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迅速地将伤病员转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救治。
因此科学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院前救护安全、畅通、规范、高效的重要保证。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和对急救药械、医疗设备的管理,这是院前救护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首先院前急救护士应选择接受过正规护理教育,具有2年以上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的年轻护士,最好有一定比例的男护士。
同时应接受过专门的急救培训,并经过系统化的急救领域理论和实践的职业培训,有一定的专业理論基础和实践经验,年富力强,有精力,有能力去适应紧张的工作环境和应对复杂的病情。
院前急救护士应符合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高尚的医德和团结协作精神:院前救护要求有时间、组织纪律、技术高度协调一致,护士作为其中一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院前救护的所有成员一道齐心协力,配合默契,才能完成院前救护任务。
②坚守岗位,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值班护士应处于应急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立即行动。
③掌握检伤分诊技术,有效救护:院前救护的任务,首先是救命。
护士应与医生密切协作,对伤病员迅速准确会诊,分秒必争地抢救生命,然后才是安全转运。
④掌握常见急症的救护理论与技术:院前救护要求护士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对病情的观察判断能力和过硬的技术,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和设备。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一、出车前:(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夜间由行政值班,特殊情况下医务科可直接调用)。
(2)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保持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出车。
并填写有出车登记,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3)急救车应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定人、定车、责任到人。
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如需变动,需经院办公室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拆卸。
(4)急诊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交接。
当日出诊前必须对照《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对抢救物资进行检查。
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药品、器材、物品,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二、出车中:(1)院办公室或行班值班接到120电话,并简单询问病情及联系方式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及值班医生、护士,告之简要病情和联系方式,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10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
出发前出诊医生必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再次询问病情。
(2)当班驾驶员严禁饮酒,不得酒后驾车。
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内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护人员上车后应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3)救护车司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执行操作规范。
确保行车安全。
完成救护任务后及时返回医院,不得路途中办私事和单独出车,私自出车。
(4)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在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牌,对病人及家属在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5)出诊人员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必须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120出诊、转诊、转院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签字。
(6)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对待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使用担架搬运病人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于担架上。
(8)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至少应有一人在病人身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系危急重症病菌,医护人员均须在病人身旁密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室内。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背景。
院前急救是指在发生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急救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对其进行的紧急救治。
院前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
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院前急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伤害和病情恶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医院应当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院前急救救援人员,他们应当熟悉院前急救的操作流程和技能,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 应急救援设备的准备,医院应当配备充足的院前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氧气瓶、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备,保证在急救时能够立即使用。
3. 应急救援流程的制定,医院应当制定院前急救的操作流程,包括接到急救呼叫后的应急响应、急救人员的出发和到达现场后的急救流程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
4. 应急救援协作机制的建立,医院应当与当地急救中心、交通管理部门等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确保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配合。
5. 应急救援演练的开展,医院应当定期组织院前急救演练,让急救人员能够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四、应急预案执行。
当接到院前急救呼叫后,医院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内容进行急救救援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五、应急预案的评估和完善。
医院应当定期对院前急救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结语。
院前急救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能够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院前急救的应急护理管理
和护理理 念。2 世纪的今天 , 1 知识的更 新 日新 月异 , 护理 的理 论和观念 的更新也很快 。这就客观上 要求护士 要不 断学 习 , 要 了解最新 的护理理论和护理理念 , 不断丰 富和更新 自己的专业
知识 和基本信息 以适应新 形势下快 速发展 中的护 理工作 的新 需要新要 求。只有这样 , 能在工作 中获得持 久 的 自信心 自信 才
大地 为患 者们 减轻 痛苦 , 为患 者解决 诸 多的疑 难 困惑 , 而且 能
赢得 患者们对护士的尊重 、 扬和信 任 , 赞 从而 极 大地增 强 护士 在工作 中的 自信心 , 进而有利 于 良好 的 护患沟 通与 交 流 , 促进
3 过硬 的护 理 工 作 能 力 , 患 者 提 供 高质 量 的 护 理 为 服务 。 是建 立 良好 护 患 关 系最 强 有 力 的 保 障 和 最 基本 的前提
从单纯的院内服务向院外服 务拓展 。急救 电话 的开通就满足 了这点。 院前 急救是 指伤病 员进入 医院以前 的 医疗 急救 , 是急诊 医
疗体 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 的基础 。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和要 素 , 要求参与 急救 的护士必须具备 良好 的业务和 心理素质 , 具有扎 实
过硬 的基本功。检 查 出诊 的器械 和急救物品 。因此加 强院前 急救知识 、 术的 学习与培训 , 技 做好院前急g l C ̄疗定位很 重要 。 c
工作 , 才能 自信地与病 患们交往合 作 , 能建 立并 发展 良好的 才
和蔼可亲 , 再怎么积极主 动地与病 患作 沟通 交流 , 由于我们 的 工作不能为患者解决 他们所 面临 的最直接 最 主要 的 问题 一治 病 , 旧非 常容易引起患 者们 的不 信任 , 仍 甚至 是不原 谅。那 么 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就失去 了最坚强的基础后盾 , 我们 还怎 么奢谈 良好护患关系 的建立 呢。因此 , 护理工作者要 提高 自身 的护理工作技 能和水平 , 增进 患者 对 自己工作 的信赖 感 , 才能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急救车内的急救物品、药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2、接听急救电话时,详细询问病情、地点及方位、联系方式等,并记录来电时间。
3、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到达现场,市区要求15分钟以内,条件好的区域要在10分钟以内,郊区要求30分钟以内。
4、抵达现场后,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救护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止血、骨折固定等。
5、根据病情协助病人取6、合适体位7、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急救药物8、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向家属介绍病情,以取得合作与理解9、如病人病情允许,应尽快、安全地将病人转运到医院急诊科,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急诊抢救一般护理常规1、迅速接诊危重病人并立即安置在抢救室,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2、准确迅速执行医嘱,抢救时口头医嘱须复述2次再执行,并保留安瓿以便核对,做好病情和用药记录。
3、抢救室护士应在床边观察病情并做好病情记录,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4、病情稳定后,指导导诊员护送病人至病房,必要时医生、护士陪同护送,根据病情携带氧气枕、呼吸囊、监护仪等抢救仪器。
5、做好终末处理,还原抢救车内药品、物品,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6、做好各种登记,如120交接登记、会诊登记、抢救登记。
重症监护一般护理常规1、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除各种顾虑,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
2、病情观察(1)每15-30分钟观察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1次,至病情稳定可改为1-2小时1次。
急救护理—院前急救的特点和原则
原则
1.立即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区
(1)先复苏后固定(2)先止血后包扎(3)先重伤后轻伤
2.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 3.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 6.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
我国院前急救工作模式
类型 广州模式
上海模式
特点
(六)以对症治疗为主
在院前急救现场,通常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条件来 给医护人员进行患者伤(病)情的鉴别诊断。他们的主要任 务是对症急救,也即能使病人初步得以救生的各种对症急救工 作。
特点
(七)体力强度大
道路不平坦等带来的颠簸劳累,院前急救现场的复杂多样, 随身携带急救箱,既要救治病人,又要指导和帮助搬运病人 等,因此在急救的整个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这就要求救 护人员需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重庆模式
北京模式 香港模式及 苏州模式 沈阳模式
特点
医院进行行政划区,通过调度指挥全市医院急诊室的救 护车开展院前急救
单独开展院前急救,主要开展单一的院前急救工作,院 前人员均隶属于急救中心
主要依托于综合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目前,医院急救中 心建在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内
独立型的院前、院内结合急救模式,多被认为不适合北 京,其未能充分利用其他医院的医疗资源
院前急救的特点与原则
特点
(一)社会性及随机性较强
社会性强:院前急救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已 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 随机性强:病人呼救无时间限制,病情种类多样 化,重大事故或灾害的发生时间及地点往往也是 个未知数。
特点
(二)时间紧急
(1)行动急:不管是危重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几乎 都是急病或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急救工作必须充分体现 “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紧急处理,刻不容缓。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一、工作目的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合理,急救措施及时到位、抢救成功率高,改善急救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适用范围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重大疫情和灾害事故急救)。
三、工作职责(一)由急症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备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急症科主任及护士长分别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急诊科护士长、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平时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急救准备(一)救护车上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要求配置所需设备、药品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和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五、急救内容(一)现场急救医生现场急救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立即诊治,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
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严格遵守急救常规技术规范。
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二)途中救护合理转运和分流患者,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转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给予维持生命的必要治疗和处理。
转送过程中应将患者病情及时向所转送的医院报告,以便接诊医院准备抢救设备和措施。
救护车上患者的担架应固定良好,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侧卧位或头低足高位等适宜的体位。
六、注意事项(一)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
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
(二)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充分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院前急救与护理
院前急救与护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爱惜生命、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已经成了普遍的追求,因而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欲加迫切,要求在急、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得到及时的救治。
院前急救服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院前急救护理是护理工作在医院外的特殊表现形式,院前急救医生的责任不是单纯的出诊看病,护士的责任也不是单纯出诊处置与注射,院前急救人员的共同责任就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性处置,并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为伤病员的安危争取最初的抢救时间,“先救命,后治病” ,这是院前急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院前急救的概论(一)基本概念和意义: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等病人的医院前期急救。
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及途中护理。
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伤残。
院前急救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病人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
2、病人病情危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3、院前急救是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4、经抢救的病人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
(二)院前急救创新模式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多种院前急救模式,但就其主要模式,仍然可将它们大体划分为英美模式及法德模式。
1、英美模式或近似与英美模式主要急诊方式是“把病人送到医院” ,其观点是病人被送到以医院为基础的急诊科,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
在这种模式中急诊医护开始于来医院之前,由有关专业人员,如急诊技士和护士进行现场对证救护为主,到医院急诊科后由急诊医生等相关人员进行急诊治疗。
目前,采用英美急救医疗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日本、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
2、法德模式或近似于法德模式主要急诊方式是“把医院带到病人家中” ,即送医生和技术到现场,希望在病人达到医院前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护,救护措施主要放在现场,其具体操作是医生几有关专业人员,如技术人员或护理人员到某个有关地点对病人实施急诊治疗。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目的。
为了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患者的伤亡,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的院前急救工作。
三、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技能。
定期组织院前急救演练,确保医护人员掌握院前急救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2. 应急预案的装备和设施。
医疗机构应配备完善的院前急救装备和设施,包括急救箱、呼吸机、除颤器等设备,以及应急车辆和通讯设备。
3. 应急预案的组织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组织管理体系,明确院前急救工作的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及时、高效进行。
4. 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
一旦发生院前急救事件,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处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
五、应急预案的宣传。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院前急救意识,鼓励公众参与院前急救工作,共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六、应急预案的总结。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水平和质量。
七、应急预案的监督。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监督机制,加强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和效果。
以上为医疗机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作者:赵玲唐利敏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9期【摘要】分析和探讨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制度,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以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61-1院前急救是指各种急性发作的疾病和各种突发事中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院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可以为院内救治争取抢救时机,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抢救成功率。
其特点是突发性、艰难性、复杂性、易发生医疗纠纷等,且其水平高低、服务质量优劣对社会影响极大。
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各个医院也积极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实际情况存在不适应的局面,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制度,以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现报告如下。
1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1.1出诊不及时院外急救是采用现代化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实行急救措施,使伤者得到有效的急救和治疗,能否及时出诊直接关系到病员的生命。
但是,经调查发现,护士24h在医院待班情况极少;120呼救电话接听不是24h有专人负责,且值班护士存在急救意识不强,接听电话不及时,记录病情、求救地址、联系电话不准确等,直接导致出诊速度慢,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进而引发与患者的纠纷。
1.2急救物品准备不到位急救物品准备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护士急救意识淡薄,院前急救中急救药品、设备使用后未及时补充、设备不齐全,如氧气筒内氧气不足、除颤仪未充电等,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是急救物品品种多、药物有效期各不相同,以及急救现场条件差,直接增加了急救的不安全因素。
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加强院前急救安全管理,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院前急救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接诊、出诊、转运、救治、交接等环节。
二、组织与职责1. 成立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2. 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救护车队等相关人员组成。
3. 各相关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明确职责,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1. 救护车管理(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救护车司机应熟悉本地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3)救护车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确保完好、充足。
2.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急救技能和专业知识,持证上岗。
(2)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确保患者安全。
(3)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
3. 接诊与出诊(1)接诊时,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出诊时,医护人员应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
(3)出诊途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4. 转运与救治(1)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患者平稳,防止发生意外。
(2)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3)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与接收医院联系,确保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5. 交接与记录(1)交接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救治过程和药品使用情况。
(2)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便于后续救治。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四、奖惩与监督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医护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3. 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五、附则1. 本制度由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护人员抵达医院之前对急救病人进行的紧急救治工作。
由于院前急救的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对急救病人的及时、有效救治。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预案的制定。
医院应当建立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预案内容应包括急救设备的准备、急救人员的培训、急救流程的规范等方面。
2. 急救设备的准备。
医院应当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除颤器、氧气瓶等。
同时,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急救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当对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基本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训练等。
同时,要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急救人员的应对能力。
4. 急救流程的规范。
医院应当建立院前急救的标准流程,包括现场急救、病人转运等环节。
对于不同种类的急救病人,要有相应的处理流程,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救治。
5. 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活动,让医护人员熟悉预案内容,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三、应急预案的执行。
1. 当发生院前急救情况时,医院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急救工作。
2. 急救人员要严格按照预案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对病人的及时、有效救治。
3. 在急救过程中,要随时与医院的急救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及时报告急救情况,以便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四、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
医院应当定期对院前急救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上就是关于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医院的院前急救工作有所帮助。
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的定义
院前急救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CARE)
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治、转运和途中救 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院前急救不只是医务人员的任务,是全社 会共同承担的任务。
实施---现场急救原则
先排险后施救
是指在实施现场救护前应先进行环境评 估,必要时,排险后再实施救护
先重伤后轻伤
是指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者
先施救后转运
是指对危重伤病员,先进行现场初步的 紧急处理后,才可在医疗严密监护下转
运至医院
院前急救流程---实施
医疗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
•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 各种创伤的止血、包扎和固定 • 伤员急救、基础生命支持 • 稳定重伤员伤情、处理轻伤员 • 伤员转运送后 • 消毒防疫 • 心理常识宣教教育、心理创伤疏导
• 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 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支持,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EMERGENCY
CARE
医院急诊科
院前急救护理 工作流程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xxx
202X.X
理
总结
• 随着社会的进步,“120”平台的共享,加强卫生急救事业的发展, 增强急救意识,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人们 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时候,接到求救,医护人员应以最 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实施紧急急救 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伤患的 痛苦。
院前急救常用的护理措施
(三)急救技术
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制度
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制度一、前言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急救和门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患者的诊治和医院的声誉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二、院内急救管理制度1.急救流程(2)医护人员进入急救点后,应首先确认患者意识和呼吸,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
(3)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如心肺复苏等。
(4)配备必需器械和药品进行急救处理。
(6)急救结束后,及时填写和报送相关急救记录。
2.急救队伍建设(1)建立急救队伍,包括急救科医护人员和院内其他科室人员。
(2)急救队伍成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保持急救技能的熟练。
(3)建立急救队伍成员轮值制度,确保24小时有医护人员能随时响应急救工作的需要。
3.急救器械和药品管理(1)医院应配备必需的急救器械和设备,并保持其完好有效。
(2)急救器械和药品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急救器械和药品的使用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避免过期使用和浪费。
1.急诊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门诊后,应首先由急诊护士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和分诊。
(2)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其分发到相应的急诊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3)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应及时处理急诊患者,应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步诊断和处理,并确保关键症状的控制。
(4)如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时调取相关科室的专家进行会诊或转院安排。
(5)急诊结束后,要及时填写和报送相关急诊病历和费用记录。
2.急诊科室管理(1)建立规范的急诊科室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
(2)定期举行急诊科室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和病例讨论,提高工作水平。
(3)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4)建立急诊科室医护人员轮值制度,确保24小时有医护人员随时为患者提供急诊服务。
3.急诊病历管理(1)患者到达急诊科室后,应及时记录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计划3篇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计划3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计划篇1在新的一年里,为了适应医疗、护理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护理部的工作计划,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拟定今年的护理工作计划如下:一、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护理。
1、明确个人护理岗位职责。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执行医嘱,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止血带用后及时浸泡消毒,医疗垃圾分类放置,湿化瓶、雾化器、体温计等用后及时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
急诊科室各室间每天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二、加强业务学习及护理操作训练,提高护理业务技术水平1、按护理部的业务学习计划要求,毎月参加全院的业务学习及操作训练。
2、按科室的业务学习要求,毎月参加科内的业务学习及操作训练,专科理论及专科技能操作训练。
3、掌握常见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求,掌握心肺复苏,除颤仪,心电监护等抢救技术及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
4、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5、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经常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三、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及落脚点,规范服务行为,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避免医患纠纷,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做到“三好一满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计划篇2一、总体目标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达标。
4、重病人护理合格率100%。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目的。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制定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的院前急救工作,包括急救车队、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的使用。
三、应急流程。
1. 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遣急救车前往现场。
2. 急救人员在前往现场的路上,与患者或现场目击者进行电话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现场情况,做好急救准备。
3. 急救车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现场评估和急救处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4. 如患者情况危急,急救人员应立即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5. 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保持与医疗机构的联系,及时报告患者情况,做好过程记录。
四、应急设备。
1. 急救车应配备急救箱、心电监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2. 急救人员应配备口罩、手套、急救药品等必备物品。
五、人员培训。
1. 急救人员应定期接受院前急救培训,包括急救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2. 急救人员应熟悉急救车的使用方法和常见急救设备的操作技能。
六、应急演练。
1. 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应急演练,检验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急救设备的完好性。
2. 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七、监督检查。
1. 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前急救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执行和效果。
2.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附则。
本预案由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解释和执行,如有修订,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目的。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
定本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队伍组建,院前急救应急队伍由医护人员组成,包括急
救医生、护士和急救志愿者。
在发生急救情况时,应急队伍成员应
立即响应并组织急救工作。
2. 急救装备准备,院前急救应急队伍应随身携带急救包,内含
常用的急救药品、救护用具和急救设备。
保证在发生急救情况时能
够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3. 应急通讯保障,院前急救应急队伍成员应随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能够及时接到急救信息并进行应急处置。
4. 应急处置流程,院前急救应急队伍成员在接到急救信息后,
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急救处置。
在急救过程中,应按照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
5. 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应急队伍成员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
三、应急预案执行。
1. 当接到院前急救信息时,应急队伍成员应立即响应并前往现场进行急救处置。
2. 在急救过程中,应急队伍成员应保持冷静,按照标准的急救流程进行操作。
3. 在急救完成后,应急队伍成员应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应急预案总结。
本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提高急救工作的应急能力,确保患者在发生急救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希望全体院前
急救应急队伍成员能够严格执行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20院前工作制度
120院前工作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120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1.2 120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之外,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进行现场急救、转运和途中救治的一系列医疗活动。
1.3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站)、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2.1 急救中心(站)设置(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急救中心(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院前急救工作。
(2)急救中心(站)应当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
2.2 急救网络建设(1)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地理、交通等情况,合理布局急救网络,确保急救服务覆盖城乡。
(2)急救网络应当包括急救中心(站)、急救车辆、急救站点和急救志愿者等。
2.3 急救队伍建设(1)急救中心(站)应当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护士资格的专业人员,并进行定期培训、考核。
(2)急救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急救服务3.1 急救电话调度(1)120急救电话应当24小时值班,确保及时接听、处理急救电话。
(2)调度人员应当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根据患者病情、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调配急救资源。
3.2 现场急救(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当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急救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运,并在转运途中持续关注患者病情。
3.3 转运途中救治(1)急救人员应当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需要进行救治。
(2)急救车辆应当保持安全、快捷行驶,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3.4 急救记录(1)急救人员应当详细记录急救过程,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病情、救治措施、转归等。
(2)急救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便于查阅和追溯。
四、质量控制与评价4.1 急救中心(站)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对急救服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评价。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相关推荐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精选8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1(一)急诊检验制度1、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2、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
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
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3、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
4、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范围1、急诊病人。
2、门诊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重症病人或病情突变者。
(三)急诊检验的基本项目1、血液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DIC诊断项目、疟原虫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2、尿液常规检验:尿蛋白、尿糖、尿隐血、尿胆原试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3、大便常规检验:涂片镜检、潜血试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测定,肝功能试验,以及其他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6、胃液的毒物分析:如巴比妥类、有机磷类的毒物测定,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其它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2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院前急救的应急护理管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医学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需求。
呼唤医学服务模式从单纯的院内服务向院外服务拓展。
急救电话的开通就满足了这点。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
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和要素,要求参与急救的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具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检查出诊的器械和急救物品。
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做好院前急救医疗定位很重要。
【关键词】急诊;院前急救;应急管理
1院前急救的特点
1.1局限性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器具有限等限制,客观上给急救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克服客观上的不足。
1.2综合性急救对象和外伤种类的多样性,打破了医学分科的界限,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
基本技能,因此,必须培养全科型医生和护士。
1.3复杂性急救病人的多样性,致病原因的复杂性,情况多变性,抢救过程又直接受现场人员的监督(院前),情绪所受影响大,急救人员不仅要全力抢救处置病人,还必须尽力排除各种干扰,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其现实问题,有“的”放矢,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工作的重点。
2要有一套完整的院前急救制度及出诊流程
2.1院前急救护士应热爱急诊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独立工作能力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拓展业务技术范围,增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时刻牢记“病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突出一个“急”字、强调一个“快”字、力求一个“稳”字。
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工作。
定期对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操作,提高院前急救队伍的应急操作能力。
2.2我院地处边疆,地理位置复杂,出诊前一定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又能备齐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况而盲目出诊,会因为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或物品准备不全而无法进行抢救。
例如:我们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患者的病情,我们只带常用抢救药品,到达现场才知道患者是从高空坠落,那么我们如果不备有夹板、颈托等物品,就无法保证将患者安全转运,所以出诊前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2.3出诊人员应配备通讯设备。
通讯联络在出诊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一是出车途中及时与呼救者联系,每隔5分钟与对方联系,了解病人情况,指导对方或患者实施恰当而必要的现场自救措施。
对交通不便的,及时指导对方将病人安全转移到交通便利的地方,为急诊、急救争取时间。
二是发现意外情况及时与医院联系,或者接到伤情、病情比较特殊的病人,及时告知医院相关科室,在病人到达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使病人到医院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救治。
2.4加强急救物品和急救器材的管理。
定时检查、更换;出诊使用后应给予及时补充到位。
确保其数量和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5规范院前急救人员的言行。
在患者面前要沉着、稳重、严肃,抢救有条不紊,护士热情耐心细致地关怀病人,满足患者的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切忌当着病人面说“病情不重,没事的”、“这么严重啊”等不恰当语言;转诊病人切忌当着病人面说下级医院(或医生)的过错,避免引发医疗纠纷。
转运过程中一定要对病人及家属“多说一句,多看一眼”。
切忌由于粗心给病人带来风险,强调细节管理与风险控制。
3健全落实各项规则制度,医护密切配合
3.1处置时间急救服务对象是各种急、危、重症和意外伤害的病人,急救工作体现了一个“急”字,患者起病急,有效抢救时间短。
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或运送,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所以要求医疗救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
果断。
3.2口头医嘱对现场实施抢救医师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认后方可处置执行。
在医生未到达现场之前,护士应采取和实施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以便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3.3医、护工作缺一不可,在抢救工作中要与医生做好沟通,双方协调好关系,根据瞬即变化的病情,及时调整抢救措施,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3.4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如要求急救中心的全体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人人过关,并且运用自如,以达到有效的救治。
3.5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如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为更及时有效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常用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能正确使用,以降低致残率。
3.6常用药物的使用对药物的作用机理、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反应等要熟练掌握。
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溶栓治疗,药物的正确使用,观察内容应该熟练掌握,使患者真正达到有效的救治,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4保证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质量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文书,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及时、准确详尽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及时签字;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医疗、护理文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完整的医疗、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真实的病情演变过程、救治的措施、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该药物时会考虑使用的剂量等问题,护理记录会给院内医生提供一套完整、可靠的院前抢救的医疗数据信息。
护理文件也会成为医疗证据。
5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
到达现场首先了解环境及患者情况,确定患者最需要什么样的急救措施。
再进行有序的急救护理。
例如:有毒气体中毒者,首先在有良好的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无毒气场所;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通静脉通道、止血;骨折肢体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清除其咽内、鼻内的异物,进行心肺复苏等,总之要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有效、有序、快捷的抢救措施。
总之,急诊院前急救的应急护理管理就是不断强化急诊护理专业技术培训,不断优化急诊护士综合素质,要重点突出对各种急救规范、措施、器材的熟练、正确应用;在培训途径和形式上,着力在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上下功夫。
在培训内容上,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在能力上注重心理素质培训,培养和塑造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临急不乱、有条
不紊工作的承受能力,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