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基础知识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一、学习目标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重点)2.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知识拓展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琅琊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面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近900多年历史。
画纵25.5cm、横525cm,作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绘全图,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等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三、生词识记汴(biàn)梁徽(huī)宗料峭(qiào)跋涉(báshè)舳舻(zhúlú)沉檀(tán)枢(shū)纽无暇(xiá)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luòyì)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工:善于(画)。
料峭:微寒。
遒劲:雄健有力。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四、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语言积累与运用
《梦回繁华》语言积累与运用1.语言:积累重要的词句,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1)重点字词【辨析字音】汴梁(biàn)翰林(hàn)题跋(bá)田畴(chóu)驮队(tuó)岔道(chà)簇拥(cù)跋涉(bá shè)漕运(cáo)宏敞(hóng)桅杆(wēi)酒肆(sì)沉檀(tán)摄取(shè)枢纽(shū niǔ)遒劲(qiú jìng)长而不冗(rǒng)舳舻相接(zhú lú)摩肩接踵(mó zhǒng)【多音字】坊 fānɡ牌坊纤 xiān 纤维劲 jìn 使劲fánɡ作坊 qiàn 纤夫 jìnɡ刚劲【易错字形】暇无暇顾及纤纤维瑕瑕不掩瑜阡阡陌遐闻名遐迩歼歼灭【词义辨析】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田畴:泛指田地。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料峭,形容微寒。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行旅:指远行的人,往来的旅客。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宏敞:广大宽敞。
赶脚:指赶着驴或骡子供人雇用的活计。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2)精彩句子: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①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解析】北宋灭亡后,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昔日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的心痛无奈。
作者从北宋遗民的视角,揣摩其观画的心绪,挖掘出画面背后的历史内涵,解读出画作独特的意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一、酋长的成长
课文《梦回繁华》是叙述一个酋长的故事,展示了他从“天真木讷”到“日渐成熟”的过程。
表面上,酋长天真可爱,肤浅见解,内心却有沉淀的乐观和信念,他由衷地祝福了熟悉的景物,希望上帝保佑它们永驻世间。
他看着曾经的老友冰清玉洁,把过去一缕青春思念把青丝联系,童年伴侣失散却心有灵犀,开心悠然。
二、感受离别
酋长在散步自我反省时,无形中感知到了离别的苦涩,自小他就有着一个梦想——梦想学会翱翔,但它被凡俗之物包围,一切美好一去不返,因此,他“自默失笑”。
三、繁华相期
酋长感受到每一丝风景,每段回忆都滋润了他破碎的心灵,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明白了风物虽不再,繁华仍会再相期。
当他见证了春夏秋冬的到来,他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窥探到了梦想的未来,一个年轻、整洁、和谐的他。
四、从容面对
酋长最终收获了自信,他从容面对炎凉,主动面对改变,也勇敢在外拓展,用心雕琢美好明天。
总之,本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成长中的酋长,他面对故乡的离别思念,经历一场自我陶醉,让自己重新拥有信念,重新找到自己前行的动力,审视现实,勇敢地去迎接改变,迎接转机,把梦想的激情揉进生活,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明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字词拼音及解释
20、梦回繁华绢juàn:一种薄而坚韧的丝织物:~本。
~花。
~素。
手~儿。
驮tuó:用背负载:~运。
~着两袋米。
檀tán:1.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2.浅绛色:~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3.〔~香,沉檀〕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4.〔紫~〕常绿乔木,木材坚硬,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
5.姓。
冗rǒng:1.闲散的,多余无用的:~人。
~长(cháng )。
~员。
~赘。
2.忙,繁忙的事:拨~(忙中抽出时间)。
~务缠身。
翰林hàn lín: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起开始设立,明、清时期改从进士中选拔。
题跋tí bá: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擅长shàn cháng:在某方面有特长城郭chéng guō: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古义】内城和外城,泛指城或城市。
考订 kǎodìng:考据订正。
田畴tiánchóu:<书>田地;田野。
岔道chà dào:岔路或歧路。
簇拥cù yōng:(许多人)紧紧围着。
踏青tà qīng: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
行旅xíng lǚ:指旅客;出行。
宏敞hóng chǎng:高大宽敞。
摄取shè qǔ:指吸收,吸取。
遒劲qiú jìng:雄健,刚劲有力。
春寒料峭chūn hán liào qiào: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
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
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长途跋涉cháng tú bá shè: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八年级上册22课梦回繁华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22课梦回繁华课堂笔记以下是《梦回繁华》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生字注音汴(biàn)州、题跋(bá)、翰(hàn)林、田畴(chóu)、岔道、簇(cù)拥、踏青二、多音字记载:记载(zǎi)载重:载(zài)重沉檀:沉檀(tán)便:便(pián)宜便(biàn)宜行事薄:薄(bó)弱薄(bò)荷薄(báo)饼三、重点词语解释题跋:写在书籍、碑帖等的后面或书画下面的题词的统称。
翰林:我国古代官名。
唐代置翰林院,以内廷供奉官养文学书法棋艺于内,待遇优厚。
唐玄宗时选文学之士,为“翰林供奉”,与禁宫近,可以教授诸王,并参谋议国政,称为翰林学士,简称翰林。
其后延及明、清两代,直至废除。
田畴:指田地。
泛指民间。
簇拥:①许多人或物紧紧围着。
②许多人或物拥在前面(用于人时多含贬义)。
踏青:春游;也用以比喻游览胜景。
四、文学常识《梦回繁华》是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说明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由著名评论家、学者郭启宏先生撰写。
全文思路清晰,语言严谨,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而且折射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深深的眷恋之情。
本文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描述了北宋汴梁市井生活的热闹繁华场景,从而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重点句子理解1.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一座拱桥迎着读者滚滚而来。
桥上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就此开始了……运河流域船夫们划船前来;有的则在茶馆休息;有的在搬运货物;有的在匆匆赶路。
拱桥下商船云集,或锚泊待渡,闲适的士人们悠然自得。
2. 这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厘米、横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重要课文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重要课文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二、相关资料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三、理解词义1.拓展:开拓扩展。
2.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3.覆灭:全部被消灭。
4.绢本: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5.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6.田畴:田地;田野。
7.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
8.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9.枢纽: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10.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
第二部分(③④):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
第三部分(⑤):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归纳1.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知识梳理
梦回繁华【原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fāng)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biàn)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zú)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cháo)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bá),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juàn)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bó)雾,农舍田畴(chóu),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shèng)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文化积累
《梦回繁华》文化积累1.作品介绍文章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一书。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
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
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有助于读者审美体验和气质修养的提升。
全书两部分:中国绘画部分,外国绘画部分。
(百度资料)2.文体知识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说明文是一种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在现实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文艺性说明文,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
知识性和文学性是文艺性说明文的两大特点,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是它与平实性说明文最大的区别。
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本文也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
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条理分明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文写作方法;探究: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发现作者介绍的方法。
①说明顺序A.逻辑顺序。
从全文来看,文章采用逻辑顺序,引出画作——介绍作者——介绍画作。
第三部分是重点,三个层次采用逻辑顺序,整体概况——具体内容——艺术特色。
全文的说明脉络如下:第一部分(1段),介绍北宋时期汴京的繁盛状况,引出《清明上河图》。
第二部分(2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其对北宋遗民的特殊意义。
第三部分(3-5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
第一层(3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概况。
第二层(4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第三次(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及历史价值。
B.方位顺序。
第三部分第二层是全文详写的重点,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内容,这段采用方位顺序,按中国画特有的手卷展开顺序,从开卷处介绍到画面中段,再介绍到画面后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梦回繁华 复习要点
20 梦回繁华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绢(juàn)驮(tuó)檀冗翰林题跋(bá)擅长
城郭考订田畴(chóu)岔道簇拥踏青行旅宏敞
摄取遒劲(qiú jìng)春寒料峭长途跋涉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二、文学常识
《梦回繁华》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作者毛宁。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课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四、知识点
1、题目
文章以《梦回繁华》为题,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2、条理分明
介绍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3、语言典雅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知识点总结
第20课《梦回繁华》
1.文学常识
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2.重点字词
汴(biàn)梁田畴(chóu)跋(bá)涉漕运(cáo)舳舻(zhúlú)
握篙(ɡāo)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不绝(luòyì)长而不冗(rǒnɡ)
遒劲(qiújìnɡ)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3.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八年级语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知识点复习一、学习目标1.明确本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
(重点)2.仔细品读语句,体会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知识拓展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琅琊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面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近900多年历史。
画纵25.5、横525,作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绘全图,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等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三、生词识记汴(biàn)梁徽(huī)宗料峭(qià) 跋涉(bá shè)舳舻(zhú lú) 沉檀(tán)枢(shū)纽无暇(xiá)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luò yì)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工:善于(画)。
料峭:微寒。
遒劲:雄健有力。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不断。
四、整体感知1.本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二、相关资料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三、理解词义1.拓展:开拓扩展。
2.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3.覆灭:全部被消灭。
4.绢本: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5.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6.田畴:田地;田野。
7.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
8.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9.枢纽: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10.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
第二部分(③④):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
第三部分(⑤):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归纳1.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第二段第一句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梦回繁华》的内容和语言风格;2.掌握《梦回繁华》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学习理解《梦回繁华》的主题和寓意;4.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寓意;2.掌握小说中的常见词汇和短语;3.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1.掌握小说中的生僻词汇和古诗词;2.理解小说中较为抽象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谈论他们对“梦”和“繁华”的理解,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篇章(3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这篇小说,并注意主题和细节。
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三步:词汇讲解(20分钟)对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古诗词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提升他们的词汇量。
第四步:讨论和互动(20分钟)让学生就文章中的主题、寓意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讨论,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
第五步:写作训练(2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章,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例如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进行一次作文训练等。
四、常见词汇和短语1.梦幻意为“虚幻不真实的”。
2.罗曼史意为“浪漫史”。
3.辗转反侧意为“又翻来覆去地”。
4.烈士指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
5.祝愿意为“表示良好的愿望”。
6.沉醉意为“陶醉于某种事物之中”。
7.逝去意为“消逝”。
8.波澜壮阔意为“形容事物规模宏大”。
9.百态纷呈意为“形容事物丰富多彩”。
10.天衣无缝意为“形容事物的完美和精致”。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阐述自己对于《梦回繁华》的理解和感悟;2.背诵本课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古诗词;3.探究《梦回繁华》中的主题和寓意。
六、拓展阅读推荐拓展阅读:1.钟阿城的《天亮之前》;2.丁玲的《海上花列传》;3.鲁迅的《狂人日记》。
总结《梦回繁华》是一篇充满浪漫色彩和寓意的小说,通过一个女子的梦境讲述了一个旧时代的故事,引发读者的思考。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文本解读
《梦回繁华》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代背景(请将有关内容复制粘贴在这里。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节选自课文《梦回繁华》)(2)文章背景文章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一书。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
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
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有助于读者审美体验和气质修养的提升。
全书两部分:中国绘画部分,外国绘画部分。
(百度资料)2.文题诠释文章标题《梦回繁华》中,“繁华”是文章的文眼,全文就围绕“繁华”对画作展开介绍:北宋时期,汴京商业繁盛,城市文化生活活跃,整个社会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画作描绘了这繁盛的市井风貌,人物众多,店铺林立,热闹繁忙;画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技法高超,生动传神,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也是社会繁华的体现之一——艺术的繁荣。
“梦回”,有多重意味。
一是从北宋遗民的视角观画。
北宋灭亡后,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昔日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的心痛无奈。
二是从今人的视角观画。
北宋时期的汴京盛极一时,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那种盛况永远地留在了《清明上河图》中。
如今北宋王朝逝去将近千年,这幅图能将我们带回那个清明盛世,一睹那远去的繁华,感慨历史的变迁。
3.主旨本文是作者对《清明上河图》所作的讲解、评析。
第五单元 第二十二课 梦回繁华-【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梦回繁华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梦回”指在梦中回到某个地方。
“繁华”,繁荣热闹,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经济的发达。
文题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过去的情景。
2.知识链接关于《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这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
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关于《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京城汴梁(又称“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梁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栩栩如生地描画出来,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
城郭、街市、舟桥、车马,刻画精细;商贩、农夫、工匠、艺人等,各色人物形神皆惟妙惟肖。
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构图严谨,笔墨古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 汴.梁(bi àn) 翰.林(h àn) 舳舻..相接(zh ú 1ú) 遒.劲(qi ú) 驮.队(tu ó) 摩肩接踵.(zh ǒng) 跋.涉(b á) 田畴.(ch óu) 长而不冗(r ǒng) 城郭.(gu ō) 岔.道(ch à) 络绎.不绝(y ì)(b ó)薄雾(P ú)仆从仆薄(b áo )薄饼 (p ū)前仆后继 (j ìng )遒劲 (ji ǎ)假象 劲 假(j ìn )劲头 (ji à)放假 2.字形辨识檀(t án)沉檀 摄(sh è)摄取 擅(sh àn)擅长 慑(sh è)威慑漕(c áo)漕运 绢(ju àn)绢本 糟(z āo)糟糕 娟(ju ān)娟秀庞(p áng)庞大 峭(qi ào)料峭 宠(ch ǒng)宠物 梢(sh āo)树梢3.词语释义内忧外患:内有忧乱,外有祸患。
部编版八上 语文《梦回繁华》课堂笔记
梦回繁华一、作者简介毛宁,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的博士,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课文有改动。
二、写作背景《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既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真切地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三、字词1、字音、字形汴.梁(biàn) 绢.本(juàn) 枢.纽(shū)hàn(翰)林田chóu(畴) chà(岔)道摄.取(shè) 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2、词语释义(1)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2)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3)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4)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四、结构层次第1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历史背景,引出说明对象;第2段介绍画作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第3段介绍画作材质、尺幅等基本信息;第4段介绍画作的详细内容;第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课文分析1.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明确: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
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
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2.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明确:(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梦回繁华》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22 梦回繁华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题跋.(bá)舳.(yòu)舻酒肆.(sì)B.擅.(shàn)长桅.(wéi)杆枢.(qū)纽C.料峭.(qiào) 沉檀.(tán) 田畴.(chóu)D.跋涉.(shè) 纤.(qiān)夫冗.(rǒng)长【答案】C【解析】A项,“舳舻”中的“舳”读作zhú;B项,“枢纽”中的“枢”读作shū;D项,“纤夫”中的“纤”是多音字,作“细小;吝啬”的意思时读xiān,作“拉船前进的绳子”的意思时读qiàn。
根据语境可知此处读q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蔟拥偏僻摩肩接踵长而不冗B.擅长朦胧长途拔涉细致入微C.嘱咐绢本内忧外患无暇一顾D.宏敞摄取络绎不绝春寒料俏【答案】C【解析】A项,“蔟拥”应为“簇拥”;B项,“长途拔涉”应为“长途跋涉”;D项,“春寒料俏”应为“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本周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前来参观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B.经过路人的调解劝说,他们两个人的争吵声还余音绕梁....。
C.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美。
D.当我们已经酣然入梦....的时候,清洁工人还在清理街道上的垃圾。
【答案】B【解析】“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透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到了北宋末年的盛世繁华景象。
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清明上河图》中所涉及的人物大约有500多人。
D.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透过”或“让”;B项,语序不当,“绿色活动空间”和“绿色的发展观念”应互换位置;C项,语义矛盾,删去“大约”或“多”。
《梦回繁华》必备知识点
典例展示
①不准随地吐痰!②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①句是祈使句,有一种命令的口吻,语气生硬,人们不易接 受。 ②句运用短句的形式,生动形象,含蓄地告诫人们不讲卫 生随地吐痰的危害,语气较平和,易于人们接受。
中考考向
(潍坊)按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下列句子不属于祈使句的一项是( B ) 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啦! B.多么漂亮的图画啊! C.禁止大声喧哗! D.求求你,赶快回家吧。
如:①表示命令的祈使句。“保持肃静!”②表 示请求的祈使句。“请等我一会儿!”③表示禁止的 祈使句。“此处禁止吸烟!”
注意:祈使句主要依靠语气来表达,有时也借 助语气词“吧、啊、呀”等表达。
感叹句
用来表示惊讶、赞叹、欢呼、高兴等感 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句末一般用叹号。
下列是两种意思相同的标语,因所用语 气不同,故表达效果也不同,请简要地加 以说明。
“部编本”特别注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和强调语文 教学“一课一得”。“一课一得”是指每上一堂课 都要收获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说明顺序
阅读 策略
阅读 方法
语文 知识
浏览、细读
⊙语文知识:句子的语气 ⊙文学知识:毛宁、 《梦回繁华》写作背景
01.语文知识:句子的语气
祈使句
Hale Waihona Puke 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叫祈使句。 一般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语气。句末一般 用叹号,但是有些祈使句的语气较弱,可以用句号 结尾。祈使句中的主语常常被省去:
【解析】B项是感叹句。
02.文学知识
1 作者档案
毛宁,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 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 虡铜人——试论先秦人类雕刻的气概演化》。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笔记《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以下是关于《梦回繁华》的笔记:1.概括文章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详细描述了画作的内容、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等,让读者对这幅画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梳理文章结构: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地位和价值,然后分述了画作的内容、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等,最后总结了这幅画作的意义和影响。
3.说明方法: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文章中引用了《东京梦华录》的内容,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
4.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优美、生动,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和修辞手法,如“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等,使文章更加富有表现力。
5.重点句子理解:文章中有很多重点句子,如“这幅画作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6.感悟与思考:在阅读本文后,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例如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其他画作或文学作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总之,《梦回繁华》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说明文,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认真思考和总结,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面,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梦回繁华》:1.创作背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是中国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是怎样的?这幅画作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画作的主题和意义。
2.艺术风格:《梦回繁华》提到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包括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可以进一步研究这种艺术风格对后来的中国画作有何影响?它与其他时期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3.文化意义:《清明上河图》作为国宝级画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梦回繁华
1.文学常识
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2.重点字词
汴.(biàn)京田畴.(chóu)跋.(bá)涉漕.(cáo)舳舻
..(zhú lú)
握篙.(ɡāo)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
..不绝(luò yì)长而不冗.(rǒnɡ)
遒劲
..(qiú jìnɡ)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3.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