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的意思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水调歌头【原文】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翻译文】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
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
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
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
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水调歌头【评析】这首词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隐退的决心,不希望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也表现了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
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
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
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
而後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
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
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
词中的「困轩冕」衹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
古诗鉴赏意境分析-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古诗鉴赏意境分析(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古诗词中描写泪痕的诗句
古诗词中描写泪痕的诗句(35条)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诗词中描写的往往是思乡愁绪﹑爱国情怀;诗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故事,是我国祖先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得以鉴古知今。
透过阅读古诗词,青少年可增添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初步概念和理解,逐渐加深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面是古诗词中35条描写泪痕的诗句,供大家欣赏阅读。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杜牧《斑竹筒簟》▶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崔涂《七夕》▶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
——戴叔伦《春怨》▶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怨情》▶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刘方平《春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关山月》▶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纳兰容若《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杨果《小桃红·采莲女》▶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
——史达祖《三姝媚·烟光摇缥瓦》▶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从此山头似人石,丈夫形状泪痕深。
——刘禹锡《怀妓》▶琵琶冷江空月惨,泪痕淹司马青衫。
——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持璞自枕头,泪痕双血渍。
——元稹《出门行》▶春柳长亭倾酒樽,秋菊东篱洒泪痕。
——张可久《凭阑人·湖上二首远》▶弹,泪痕罗袖斑。
——张可久《金字经·稽山春晚若》▶闰怨宝鉴残妆景,帕罗新泪痕,又见梨花雨打门。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的常见错误分析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的常见错误分析在语文的学习中,诗歌的鉴赏是学习的重要的内容,但不少的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经常会犯一些的错误,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语文诗歌鉴赏题的常见的错误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的常见错误错误一、不能联系全诗,片面答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
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这一层,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
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恬淡这一层的。
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缺陷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
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缺陷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
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
二者和谐统一。
错误二、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王昌龄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岭色千重万重雨”具有多义性,含蕴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构成了极凄清的意境,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烘托了气氛,抒发了寂寞惆怅的心情。
(2)“千重万重雨”不仅描写岭色,也兼形容筝声;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
“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
(3)①反映了筝曲的激越。
②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
③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答案:“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答:(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答:答案:(1)没有违反题意。
古诗听流人水调子翻译赏析
古诗听流人水调子翻译赏析《听流人水调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前言】《听流人水调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全诗通过交互对接的结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贬谪途中凄清又幽暗的心境。
【注释】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分付:即发付,安排【翻译】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
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
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鉴赏】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
“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
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消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
“分付”即发付,安排意。
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
“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岂能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呢?这里的“分付”和“与”,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又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相连,使之融成一境。
“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
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正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言有尽而意无穷。
次句刚开始描写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的描写。
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
也许晚间真的下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间。
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似乎迷蒙在雾雨之中。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赏析及翻译1满江红·送李御带珙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古诗简介《满江红·送李御带珙》是南宋词人吴潜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一首送别之作。
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由衷关切以及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上片写友人的归隐之意及其因,前两句用问答式写归隐之意。
“一汀”、“半帆”,用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归隐之因;下片写送友人的情景和自己的感慨。
前两句先写情谊后写关切,结尾两句倾吐了词人自己有志难表,屡受压抑的情怀。
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空怀壮志的悲慨。
这首词用语清疏明快,意思深沉凝聚,风格抑扬顿挫、慷慨悲戚,词人多次设问,层层深入,托出主旨,含蓄蕴藉,发人深思,读后可令人生同情之感。
翻译/译文好端端地在朝廷里做官,因为什么事要翩然辞官引去?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怅怨,济时有良策又能对谁倾吐?路过垂虹亭下不妨暂系小舟,那里著名的鲈鱼堪煮。
我甘愿拼死一醉,真诚地挽留你住。
我将含泪高歌一曲,送你踏上归乡之路。
踏遍江南江北,你将要归向何处?天下大事那么多全没有解决,大好年华就在这无结果中渐渐消逝。
举头一笑问湛湛青天,青天也只沉默无语。
注释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另有*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韵,后片十句五*韵。
李御带珙(gǒng):李珙,作者的友人,《宋史·杨巨源传》中有“成忠郎李珙投匦,献所作《巨源传》为之讼冤”(巨源,蜀人,*吴曦后,为四川宣抚安丙倾轧,被杀),此李珙或系其人。
《浪淘沙慢·晓阴重》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浪淘沙慢·晓阴重》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浪淘沙慢·晓阴重》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浪淘沙慢·晓阴重》由周邦彦创作。
这是一首伤春念情的词作。
全词三阕,上阕追忆当年时令节候及折柳惜别的情事。
前者则是后者的烘托。
“拂面垂杨”与“红泪玉手”,细节传神,足见当年印象之深。
“念汉浦”以下三句抒言信断绝之憾。
中阕写别后情思。
在流动的情绪中,浓化别离的伤感。
无可奈何的凄凉,令人叹惜。
“凭断云留取”,最先使人哀叹。
下阕写去则去也,可“怨歌”,永唱。
虽“怨”,却不“恨”伊,只有“恨春”不给机会。
以景结情,留下怅远、空阔的情韵,使人回味无穷。
作品原文浪淘沙慢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
正扶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
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
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作品注释1、城堞:城上齿状的矮墙。
2、脂车:车轴涂上油脂的车,润滑以利快行。
3、乍阕:方停,刚结束。
4、红泪:胭脂泪。
5、离鸿:此处喻离别的恋人。
6、琼壶敲尽缺:《世说新语》载,晋王敦酒后,咏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作品译文大清早阴云密布,严霜打的青草凋残,浓雾笼罩城上矮墙,南街上车儿正等待出发,东门外别宴也已停歇。
垂柳正拂人面,柔嫩的杨柳枝已可以编结。
我以手掩面拭泪,亲自把送别柳枝采折。
想那时汉浦别后,她就如鸿雁不知飞向何处,长时间音信断绝。
情切切,登高望远地遥天阔,在这露冷风清之时,我只能苦熬着长夜漫漫。
叹人间万事最难忘的,只有轻率地离别。
翠玉杯中酒未喝完,愿凭借天上残云,留住西楼下落的明月。
丝织的衣带失去了光泽,绣被叠一旁,连环锁已解,旧香早已消歇。
听流人水调子古诗翻译
听流人水调子古诗翻译
原文: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唐代〕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翻译: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
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
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注释: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付:即发付,安排。
枫叶的诗句现代诗
枫叶的诗句现代诗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枫叶的诗句现代诗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枫叶的现代诗1、《枫叶》:无名氏1片枫叶被风顺手摘去告辞了根的情意独自梳里泥泞的往事整理起桀骜与轻狂看流星划破浩瀚的天宇任月亮翻阅缱绻的心事月色掀起枫叶的记忆昨天的欢快恍若隔世那些所谓爱情的故事情节被露珠地打湿思念,只能在秋色里反复浣洗赤裸的心被当作书签夹在写满爱情的扉页里睁开双眼却无力观赏书中的风光旖旎淡黄了的叶面无法抹掉岁月沧桑的痕迹二《枫叶》:弦上轻拨1片火红颠覆那缕青翠1山烟霞充满那座深渊站处烟雾和红叶间却什么也看不见而也不能视而不见当飒飒声响起而红叶翩翩是的,深渊里你看不见假如有1条绳索1定攀延那1片枫叶拂过头顶是否分得清青翠和深渊2.描写枫叶的现代诗枫叶又1片火红的枫叶满载着祝愿飘来披着彩衣的圣诞树啊因你更加沉醉这片火红的枫叶点燃了整个冬天在雪白的季节里跳出青春的浪漫这片火红的枫叶飘进记忆的航班在深深的思念中凝聚——沉淀——捧起这片火红的枫叶润湿了漫长的岁月枫叶点燃的季节才是真正的——永久3.赞美秋天红叶的现代诗句秋天红叶:沧子君她倚秋而来如1望红绸轻飘给金秋披上了1件春衣走进久违的红色你无法漫不经心那扇松软的心门被瞬间打开观察了 1波波春水荡漾 1串串夏情溢流沙沙的风在诉说不远的1隅在风中飘落不知是对秋情的咏叹还是对萧凉的无声悲吟 1次次红尘摧残 1片片仙化傲秋站在红叶的跟前有多少人能够读懂与美妙相邻的那些凄酸故事秋中客也简单忘形他们听惯了春芳的花语看惯了假装淡雅的绿叶有谁去倾听过红叶的心声她说,我是伤秋者的催梦人只要怀揣着隐隐不已的遐思便可唤来肃杀前的和风让梦更圆红叶更红搂不住的秋意还在充满春夏冬3季好像都被吞噬在其中如抚如刺,似爱似刀多么想把那份涂鸦过的情永久留在红叶的怀抱抹去1道道风痕雕琢成1个分不清岁月的圆球在简洁中跨界自由滚动然后,再回望远方的红叶《枫叶情》:贾天成枫叶情树木中枫树独有情钟因枫叶妩媚明丽独占鳌头秋霜染红了它的叶片秋风凋零了它明丽袭人的衣衫秋雨摧毁它的容颜化为泥徜徉枫林诗意浓浓枫叶的容貌娇艳美妙红的似执热奔放的血液在你的心中荡漾黄的似金灿灿的光线使你胸怀敞亮橙红色的似1杯杯美酒醇香悠悠沁入心脾啊!枫叶!你不是花朵胜似花你大气恢宏把秋装饰你是1颗硕花缤纷斑斓使人们赏心悦目赞不绝口撷1片片火红枫叶珍藏书里让它在书香里做个沉淀已久的梦吧留住你那份情那份爱使美妙的自然之秋珍藏心间秋枫叶与晚霞齐晖世界万千景致多妩媚枫叶你那份情太浓太挚太长《枫叶红了》:慕容1夕在这生疏的城市秋天已经到来了路边的那棵孤独枫树开头红了摆布美丽的舞姿渐渐飘落我站在树下认真的查找找寻那片最红的枫叶送给最美的你当你收到这片红叶时或许已经枯萎了只剩下干瘪的叶脉请不要把它丢在风中由于那是我的思念也是你的牵挂《独舞的枫叶》:逍遥刀客秋风悸动翠绿染成了火红那1季的纯美凋落春梦成空固执的枫叶难舍从前相逢的甜美努力查找蝶儿的影踪怎奈缘去如水只有孤独的影子落寞飘落用浪漫青春写下的很多温顺如今已在干瘪的脉络里尘封情有独钟换来的只是伤痛把全部誓言埋进寒冬时间轻轻流过 1切随冰雪渐渐消融······ 《飘飞的枫叶》:林雨荷记得有1次你伴我 1起去山林看红枫叶你说每1次看枫叶都有不同的风景可谁又能想到你藏的那1片枫叶就像飘逸的谎言不再让我信任我曾经幻想假如自己是1片枫叶舞着风随你走遍山野沉醉在红枫的海洋里可你附着枫叶变成蛱蝶独自飞向无际的山林我踏遍寒山小溪寻找你的多情笑靥多少次我凝视远方但不见你的踪影飘飞的枫叶和蝶你毕竟在哪里栖息是否能捎给我1点儿音讯哪怕是1丝的暗红在你无悔的承诺中可以找到以往的欢快是否能给我点亮1盏心灯哪怕是1丝小小的曙光别以为飘飞的枫叶带给我淡淡的愁意别以为我在偷偷地哭泣其实树叶上的露滴只是我心中弹奏成的琵琶小曲奏满了春夏秋的靓丽,来年的春天树枝上都会扬动起我全部的漂亮。
枫叶铺满路的诗句
关于枫叶铺满路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关于枫叶铺满路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关于枫叶的诗句古诗关于枫叶的诗句古诗:1、《长相思·1重山》5代:李煜1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1帘风月闲。
白话文释义:1重又1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1每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2、《江陵愁望寄子安/江陵愁望有寄》唐代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白话文释义:在1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移于江水之上。
这时1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
极目远眺,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
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乘船归来。
不见情郎归,小女子我焦灼了。
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绵不绝,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枫叶是枫树的叶子,1般为掌状5裂型,长约一三厘米,宽度略大于成人手掌,裂片具少数突出的齿,基部为心形,叶面粗糙,上面为中绿至暗绿色,下面叶脉上有毛,秋季变为黄色至橙色或红色。
但少量地区为深、暗绿色。
枫叶变红的程度与时间,干旱,污染,特殊是缺少氮元素等因素有关。
枫叶变红实际上是枫树对自然界压力反应的结果。
变红的反应实际上起到遮光剂的作用,它是枫叶留在树上的时间更长,进而让树能汲取更多的养分。
讨论发觉,养分的压力,特殊是氮元素缺少的压力,使枫叶红得更早,红得更透。
2.有关枫叶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2月花----杜牧《山行》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唐寅《我爱秋香》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021届语文三轮冲刺 古诗词鉴赏练习(一)含答案
2021届语文三轮冲刺古诗词鉴赏练习(一)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
②岑:小而高的山。
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
④砧:捣衣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平山堂①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②,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
②恺悌:和乐平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友人牧江州杜荀鹤①本国兵戈②后,难官在此时。
远分天子命,深要使君知。
但遂生灵愿,当应雨露随。
江山胜他郡,闲赋庾楼③诗。
【注】①杜荀鹤: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未授官,返乡闲居。
②兵戈:指唐末战乱。
③庾楼:在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末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纷扰,民不聊生,官场上也是好官难做。
关河令 鉴赏及翻译 周邦彦
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秋天时晴时阴,尽管天气转晴,但暮色迅速袭来。
整个庭院,都笼罩在凄冷的感觉之中了。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一个人在庭院里悄然站立许久,听到的只有寒夜里秋风吹过的声音。
连南飞的大雁都早无踪影,再也听不到它们飞过高高的云层所发出的鸣声。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夜色深了,人们都已散去,周遭更加凄冷寂静。
只有灯光将不眠人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借酒消愁,是麻醉和打发自己的唯一办法。
醉了的时候,可以忘却一切烦恼。
可是寒夜将酒意驱除得一干二净。
万千的惆怅和哀愁,又要乘虚而入了。
哎!这漫漫长夜,教人如何去消受呢?唐多令邓剡yǎn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傍晚,刚下过一场雨,晚霞映得水面分外明亮。
潮水退下去了,岸边留下层层沙痕。
叶声寒。
飞透窗纱。
看横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风吹落叶,带来寒意,而这寒意透过窗纱侵入室内,使屋子的主人感到在西风的催逼之下,季节已由夏入秋。
同时,也使主人怜惜这些飘零的秋叶,将与自己一样沦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在残破凄凉的金陵城下,古代的豪华景象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惨淡的夕阳,照着乌衣巷口。
南宋灭亡后侥幸活下来的人,谈论着时代的又一次更替,慨叹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竟使年年飞来的燕子,找不到栖身之处了。
剪裁和改写了唐人刘禹锡的有名诗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乌衣巷都是金陵城里的地名,是晋代大贵族王家、谢家世代聚居的地方。
随着王朝的变迁,这些原先声势显赫的大族,相继败亡。
寄居在这里的燕子年年飞来寻找原地筑巢,可是房子的主人早已不再是王、谢大族,而是寻常百姓了。
邓剡写这首词时,正在南宋亡后的金陵,所以很自然地借用这首唐诗的意境,比喻南宋的覆亡。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秋季来临,燕子都飞走了,只剩下南来的无数大雁,在明月的辉映下,露宿在芦花之中。
【秋日枫叶】描写枫叶美景诗词及理解
【秋日枫叶】描写枫叶美景诗词及理解《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行在山中,看枫叶红透,有感于自然的秋色之美,挥笔作此绝句。
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
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
《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的诗,总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优美的景致。
秋末初冬时节,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秋天如春光般灿烂芳华。
《长相思·一重山》【唐】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个秋日,枫叶如丹之时,李煜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思妇,忆离人,盼归来。
那满山红如丹的枫叶,如自己的相思般深沉。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听流人水调子》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王昌龄在孤舟中,赏枫叶,听弹筝,飘泊之感,扑面而来。
月下一叶孤舟独对枫林,吩咐弹奏鸣筝以排遣客情,山岭笼罩着万千重雨雾,断弦好像要将山雨收作泪痕。
《少年游》【宋】蒋捷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蒋捷在秋日中,赏红枫,思旧事,抒亡国之思。
枫树林红透了,晚烟青青,天天面对安居水乡汀洲的鸥鸟,到处充满流亡飘泊的愁情。
我天性爱竹,二十年来无家无地种竹,还借竹为名。
王昌龄的诗词对比赏析(精选11篇)
王昌龄的诗词对比赏析(精选11篇)篇1:王昌龄的诗词对比赏析王昌龄的诗词对比赏析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付:即发付,安排。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
(3分)(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
(4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4分)参考答案(1)实写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见层层山岭烟雾笼罩的迷蒙景象,(1分)想象(虚写)(1分)乐声的凝重繁促。
(1分)(共3分)(2)①美丽优雅;②多情善感;③全神倾注;④演技高超。
(每点1分。
共4分)(3)王诗:通过写弹者哀切、听者动容的细节,表现出弹者与听者的天涯漂泊之苦。
(2分)白诗: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分)(共4分)对比赏析《听流人水调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全诗通过交互对接的结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贬谪途中凄清又幽暗的心境。
《夜筝》这是一首写音乐的小诗,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已经洋洋洒洒地将琵琶演奏的动人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七绝同样绘出了音乐之美。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
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
)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
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明月点夜。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
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
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
和古筝有关的诗词
和古筝有关的诗词1.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嘿,你想想,那古筝就像个有魔法的盒子,一弹起来,美妙的声音就不断地冒出来。
就好像在你耳边讲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2.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哇哦,在那明月之下,弹古筝的人穿着紫袖,拨动红弦,那画面美极了。
这时候的古筝声,就像一条温柔的河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间。
3.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哈哈,那弹古筝的姑娘,用她的素手在玉房前弹奏。
她心里呀,说不定就想着能像周瑜那样的人来欣赏呢。
这古筝声,也像是她的小心思,轻轻浅浅的。
4.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你看,在那夜里,弹着古筝的人那么用心。
这古筝就像是她的好朋友,陪着她度过那些孤单的时光。
5.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嘿,那美丽的佳人在窗前,借着日光弹古筝。
这古筝声呀,就像是春天的微风,让人心情舒畅。
6.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
”在北窗下弹古筝,夜里的声音带着忧愁。
这古筝有时候就像人的心情,高兴的时候欢快,难过的时候忧伤。
7.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哎呀,那悲哀的古筝声跟着急促的管乐响起。
这古筝就像是一个会说话的精灵,诉说着各种故事。
8.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这古筝的弦断了,就好像人的心情也碎了一样。
那深深的泪痕,和这断了的弦一起,让人好心疼。
9.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在多景楼上弹奏神曲,那急切的样子,就像在追赶着什么。
这古筝声,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
10.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这蜀地的桐木做的古筝,声音可好听了。
那缓缓弹奏的声音,在夜里传出去好远好远。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共五则范文)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苏幕遮·碧云天》由范仲淹创作。
这是一首思乡词。
作者以碧云、黄叶、寒波、翠烟、绿草、红日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
下阕作一转折,用“好梦留人睡”衬托旅人夜夜难以入睡的孤苦情怀。
结尾两句,构思奇妙。
作品原文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品注释⑴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作品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思念家乡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绕不休。
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作品赏析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
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
内容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原文译文鉴赏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原文|译文|鉴赏《采莲令·月华收》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首别情词,行者、送者交替间夹写之,回环曲折,道尽离愁别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采莲令·月华收》原文宋代:柳永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译文及注释译文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
天色已黎明。
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
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
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
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
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
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注释1.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2.临歧:岔路口。
此指临别。
3.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4.争忍:怎忍。
5.方寸:指心绪,心情。
6.脉脉:含情貌。
鉴赏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
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
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
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
开门有“轧轧”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
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
《苏幕遮·怀旧》的译文与鉴赏
《苏幕遮·怀旧》的译文与鉴赏《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幕遮·怀旧的译文,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原文:《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诗意: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为相思的眼泪。
鉴赏: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的意思“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词作品《听流人水调子》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付:即发付,安排
【翻译】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
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
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赏析】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
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
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
江月联在一起。
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
“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
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
“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
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
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
“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
“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
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
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
“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
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
所谓“解不出”。
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
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
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
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
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
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
“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
“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
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
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
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
“收与”、“分付与”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譬喻关系。
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
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
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