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力与运动基本概念-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牛顿定律1. 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2. 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与力和质量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 能量与功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机械能- 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物体位置有关。

功与功率- 功:力与位移的乘积,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反映做功的快慢。

### 热学热量传递- 传导: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热量。

- 对流: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热量。

- 辐射: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与对外做功的和。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其中P是压强,V是体积,n是物质的量,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 电学电流与电压-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电势差,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原因。

电阻与欧姆定律-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 导线:连接电源和用电器,形成电流的路径。

-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设备。

串联与并联- 串联: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 并联: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 光学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反射后仍然平行。

- 漫反射:光线反射后不再平行。

光的折射-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教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资料

教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要点: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参照物:2、如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请举例说明:3、如何比较两物体的运动快慢?4、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它是怎样得来的?5、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分别是什么?6、换算1m/s= km/h,写出换算过程7、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如何定义,用什么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习题练习1、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2、已知,炮弹飞行的速度为900m/s,发射宇宙飞船的最小速度为7.9km/s,列车运动的速度为180km/h,则()A、炮弹飞行的速度最大B、宇宙飞船的速度最大C、列车运动的速度最大D、无法确定3、小华同学从家中到学校通常步行10min,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接近于()A、5000mB、500mC、50mD、5m4、某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500m,已知前4s的路程为40m,那么在第8s时的速度是A、5m/sB、10m/sC、12.5m/sD、62.5m/s5、小琳利用图5的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线圈的圈数是__________,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__,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

6、(2分)如图6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示可得硬币的直径是 cm。

图57、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乘客是 的;选择其所在电梯厢为参照物时,乘客是 的。

如图1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以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km/h ,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 的路程需要 h 。

图 1 图28、如图2所示为小明描绘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

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记时开始时,即t =0时,甲的速度是 m/s 。

(2)从记时开始,经过 s ,乙的速度是15m/s 。

最详细的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金龙教育

最详细的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金龙教育

最详细的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金龙教育在教科版中考物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或状态的变化,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质量等。

常见的物理量有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可以通过利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热学热学研究物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热能转化规律。

热学的基本概念有温度、热平衡、热容量、热量等。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度等单位来表示。

热胀冷缩是物体受热时膨胀,被冷时收缩的现象。

热传导是物质由高温区到低温区传递热量的过程。

3.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规律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光的基本特性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约为3.0×10^8m/s。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经过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规律由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决定。

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称为斯涅尔定律。

光的衍射是光通过一个孔径或者绕过障碍物后出现的现象。

4.声学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声音的基本特性有音源、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频率和音量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一般是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约为340m/s。

5.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的性质、电流的产生和使用电设备。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有互补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由欧姆定律决定,表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资料

教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第九章 压强知识要点: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 定义: 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物体的重力G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 。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相同时,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和 。

3、压强:⑴定义: 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 的物理量⑶公式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 (Pa );F : (N )S : (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 (一般F=G=mg )和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 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 (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 (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

2、测量:压强计 用途: 。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⑵⑶⑷4、液体压强公式: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 ;质量m=液片受到的压力:F=液片受到的压强:p=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A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g :N/kg ;h :mC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1.力和运动1.1力的定义和单位1.2牛顿三定律1.3力的合成与分解1.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5力的合成图法和分解图法2.力和加速度2.1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公式2.2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3重力和重力公式2.4垂直抛物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2.5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的区别3.力和平衡3.1伽利略的重力实验3.2静力的判定条件3.3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3.4平衡力的合成图法3.5静止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4.力和功4.1功的定义和单位4.2动能和动能的定义4.3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4.4功和功率的计算4.5功和热的关系5.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5.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5.2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5.3垂直分解速度和加速度5.4平抛运动的轨迹和最大高度5.5斜抛运动的平均速度和最大射程6.声音和光线的传播6.1声音的传播特点和速度6.2声源、声音的强度和音量6.3声音的消声和回声6.4光的传播特点和速度6.5光源、光的强度和亮度7.光的反射和折射7.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7.2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特点7.3光的全反射和折射率7.4镜子的成像和焦距7.5透镜的成像和焦距8.电和磁8.1电流和电流强度8.2电阻和电阻率8.3阻值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8.4连续电路和开关电路8.5磁铁和电磁铁的特点9.静电和电压9.1静电荷和静电力9.2静电场和电势差9.3静电场和电势的关系9.4电容和电容器的特点9.5电容的计算和充放电过程10.共振和波动10.1共振的充分条件和特点10.2波的传播和波长10.3波的反射和波的折射10.4波谱和波的干涉10.5声音的频率和音高11.压强和浮力11.1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气压和气压计11.3浮力的发现和浮力的定律11.4浮力的大小和浮力的应用11.5浮力的原理和浮力的公式12.功和能量12.1动能和势能12.2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原理12.3动能定理和功率12.4功与能量的换算和利用12.5能量转换和能量的消耗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复习提纲,涵盖了物理学中的力和运动、力和加速度、力和平衡、力和功、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声音和光线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电和磁、静电和电压、共振和波动、压强和浮力、功和能量等方面的知识点。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根底,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前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上下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中考总复习资料物理完整版

中考总复习资料物理完整版

中考总复习资料物理完整版中考总复习资料物理完整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中考中,物理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中考总复习资料物理完整版,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物理基础知识回顾1.物理量与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理现象的特征的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而单位则是用来量化物理量的大小的标准,如米、千克、秒等。

在物理学中,国际单位制(SI制)被广泛采用。

2.力与运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而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3.功与能量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

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力。

常见的能量有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4.电学基础知识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等。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5.光学基础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传播可以通过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来解释。

二、物理实验技巧在中考中,物理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1.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其次,要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避免发生意外。

2.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和完整,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其次,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避免发生危险。

3.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在实验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得出结论。

最详细的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详细的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详细的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知识1.物体的运动:物体的位置、路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的位移、速度与时间图象的关系、合速度和相对速度的概念。

3.一维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的定义、位移的计算方法、速度与时间图象的关系。

4.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图象: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加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

5.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抛射和竖直抛射的规律、斜抛运动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章物体的属性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物体的质量和重量:物体的质量与重量的概念、质量和重量的比较、质量在地球上的变化。

3.密度: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的应用。

4.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它的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它的体积的关系。

5.压力: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方法、压力的单位、压力的应用。

第三章动能和功率1.动能:动能的概念、动能的计算方法、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动能的转化和守恒。

2.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方法、功和功率的关系、功率的应用。

3.描述能量转化的图象: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图象的特点、能量转化图象的应用。

第四章简单机械1.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的概念、能量转化、利用机械能守恒解决机械问题。

2.杠杆: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3.转动惯量:转动惯量的概念、转动惯量与质量、几何形状和轴线的关系、转动惯量的应用。

4.力矩和力矩平衡:力矩的概念、力矩平衡的条件、力矩平衡的应用。

第五章波的传播1.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概念、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一、物理学概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属性的学科。

物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

其研究范围包括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本质、运动的规律、能量的传递等方面。

二、物理学基本概念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系统、有条理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界现象的科学方法。

2. 物理量:物理量是观测到的基本物理特征。

如长度、质量、时间、速度等。

3. 单位: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量。

如米、千克、秒、米/秒。

4. 误差: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5. 精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精度越高,误差就越小。

6.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测量仪器对物理量变化的响应程度。

三、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1. 运动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2. 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运动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4. 运动方程: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竖直自由落体运动。

5. 运动规律的应用:合力分解、摩擦力、动能定理、势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四、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及其变化的学问。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1. 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力、张力等。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牛顿力学: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平衡力、功和功率、动量与动量守恒。

五、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学现象和光的性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光的发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及其规律。

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科版中考物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科版中考物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只有受到外力作用才会运动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则它一定受到了不平衡力的作用2、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哪一组是力学的基本单位?A. 米(m)、千克(kg)、秒(s)B. 牛顿(N)、焦耳(J)、瓦特(W)C. 千米/小时(km/h)、吨(t)、分钟(min)D. 帕斯卡(Pa)、赫兹(Hz)、库仑(C)3、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教科版物理中实验基本操作的是()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B、在实验中调整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C、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在水平桌面上进行D、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时,应保持适当的观察距离4、关于力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B、力的大小可以用物体的重量来衡量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5、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推力,静止不动。

若突然撤去推力,物体将:A、继续静止B、立即开始运动C、先静止后运动D、运动速度不变6、题目: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7、在下列四个物理量中,哪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牛顿(N)?A、力B、速度C、时间D、质量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B、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C、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增加而减少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下列关于其运动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B、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C、物体的速度随时间非线性增加D、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非线性增加 10、一个质点在直线上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为(x(t)=3t2−4t+5),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初加速度分别为:A、初速度为2,初加速度为6B、初速度为-4,初加速度为6C、初速度为-4,初加速度为-6D、初速度为2,初加速度为-6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下列关于声音特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B、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的C、音色是由声源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2、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B、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D、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绕过障碍物或通过小孔后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我们需要调整蜡烛A和蜡烛B的高度,使得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重合。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一、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中考物理中的重要考点。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发生变化的过程。

1.1 力的基本特征和力的分类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来表示,国际单位是牛顿(N)。

•方向:力是有方向的,力的作用方向决定了物体受力后的运动方向。

•点:力是在物体的某个点上产生的,力的作用点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接触力是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静电力等。

1.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揭示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包括以下三个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它上面的净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3.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彼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理解和应用牛顿三定律对于解决中考物理题目非常重要,需要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平衡、不平衡等相关知识点。

1.3 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冲量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之一,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惯性。

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动量的量度。

根据冲量定理,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理解动量和冲量对于解决碰撞问题、运动变化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光学和视听2.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边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从入射介质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对于解决光线传播路径、成像等问题非常重要。

2.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光线通过光学器件(如透镜、凸面镜等)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图像。

根据成像规律,可以使用光线追迹法、画像法等方法确定物体在成像面上的像的位置和性质。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提纲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位移和速度-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加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3速度和加速度的图象表示-速度图象和加速度图象的概念和特征1.4变速直线运动-等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和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置-时间图象的分析方法第二章力及其作用2.1作用力与受力-作用力的概念和特征-受力的概念和特点2.2推力和拉力-推力和拉力的概念、特点和区别2.3弹力和重力-弹力和重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2.4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2.5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应用2.6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计算方法2.7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应用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3.1力的合成-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3力的平衡-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实例应用第四章动能与功率4.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2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实例应用4.3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应用4.4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五章压强和浮力5.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2压强与压力-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和实例应用5.3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4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实例应用第六章物理光学6.1光的传播特性-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6.2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光的色散的概念和实例应用6.3光的成像-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和光的成像特点的图示6.4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特点、成像规律和计算方法第七章机械振动与波动7.1机械振动-机械振动的概念、特点和图象表示7.2机械波的传播特性-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和特点7.3机械波的波动性质-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7.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特点和实例应用7.5光的波动性质-光的波动性质的概念和实例应用第八章电学基础知识8.1电荷-电荷的概念和性质8.2静电场-静电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3电流与电压-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4电阻和电阻率-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5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应用8.6串联和并联-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九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9.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点9.2火焰与燃烧-火焰的组成和燃烧的条件9.3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实例应用9.4汽化和凝结-汽化和凝结的概念和实例应用9.5融化和冷凝-融化和冷凝的概念和实例应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九年级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关键阶段,掌握了这个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教科版内容。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1. 直线运动2. 力的作用和结果3. 动力学定律4. 滑动摩擦力5. 静止摩擦力第二部分:光的传播与光学1. 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3. 光的传播和光的本质4. 光的成像5. 光的色散和彩色光第三部分:电学和电磁学1. 电的本质和电荷2. 电路和电流3.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4. 电阻和欧姆定律5. 电能和电功第四部分:热学1. 热传导和热平衡2. 物质的三态变化3. 温标和温度计4. 热量和内能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五部分:声学1. 声的产生和传播2. 声的特征和性质3. 声源和声音的强度4.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5.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中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本文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列举了各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对于九年级的物理学习者来说,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点。

物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学,通过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祝愿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速度与加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3.速度与时间图像的描绘与计算4.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5.平抛运动的描述与计算二、力与压强1.力的概念与测量2.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4.牛顿第二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6.力的大小与方向7.压强的概念与计算8.杠杆原理三、浮力与密度1.浮力的概念与计算2.物体浮力平衡条件3.密度的概念与计算四、机械能与机械功1.功的概念与计算2.功率的概念与计算3.机械能与能量转化4.机械能守恒定律5.能量利用及能量转化率五、热能与温度1.热能的产生与传播2.温度的概念与计量3.物质内能与温度4.第一物态定律5.温度计的使用6.定压过程、定容过程与定量过程六、力学功与弹簧弹力1.力的功与功率2.弹簧弹力的描述与计算3.弹簧弹力的伸长与应力七、电路与电能1.电流的概念与测量2.电池的连接与电路图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4.电功与电能5.电阻的概念与计算6.灯泡的连接及功率八、声音与光学1.声音的传播与强度2.声音的反射与回声3.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4.光的折射与光密度5.光的成像与凸透镜九、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实验和规律2.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3.电磁感应与电流方向4.电磁感应与电能转换十、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分子与原子结构2.元素与化合物3.单质与混合物4.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5.酸、碱及盐的性质以上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物理初三复习资料(精选8篇)

物理初三复习资料(精选8篇)

物理初三复习资料(精选8篇)物理初三复习资料第1篇热和能(一)分子运动1、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另外还说明了分子存在着间隙。

4、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分子的无规则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激烈。

6、、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7、使物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导致分子不分开的力,就是分子引力。

如:使物体很难分开或拉长就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

8、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物体很难进一步压缩的力,就是分子斥力。

如:很难压缩物体,就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二)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和温度有关,同一物体的内能只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4、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不能为零,机械能可能为零。

5、热传递是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降低,高温物体温度升高的现象。

6、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而不是温度。

即: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大。

7、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

8、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9、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内能能转化为机械能。

10、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且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1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放出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

(三)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物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物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物理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2024年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的作用效果。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 = m \times 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3.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包括弹簧的弹力。

4.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运动学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

2.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

三、能量和功1. 功: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 W = F\times d \times \cos(\theta) \)。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四、热学基础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热量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2. 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3.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五、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3.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 I =\frac{V}{R} \)。

六、电磁学基础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3.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教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资料

教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要点:1.质量:⑴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

⑵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等的变化而变化。

⑶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常用的还有、、等。

⑷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测量质量。

2.密度:⑴定义: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密度公式为,式中每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是该公式可变形为和。

⑶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有。

1克/厘米3= 千克/米3。

⑷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质量测量──天平的使用:(1)放: 。

(2)调:(3)测:。

(4)读:注意:取放砝码时要用夹取,不能用手拿。

4.密度测量:⑴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

⑵实验中用来称物体的质量,用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再利用算出物体的密(3)说一说具体测量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方法:习题练习1、使用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共有三个,它们分别为20g、5g和1g,游码移至300mg处,则此物体的质量是[ ]A.26.30g B.25.150g C.26.030g D.21.550g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ray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3、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0克的物体[ ]A.一瓶牛奶 B.一只鸡蛋 C.一枚五分硬币 D.一只图钉4、一个只能装600克水的瓶子,若用来装煤油,则瓶内煤油的质量[ ]A.小于600克 B.等于600克 C.大于600克 D.无法判断5、一个瓶子的质量是200克. 装满水后, 总质量是70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克, 那么, 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 [ ]A.1.2×103千克/米3B.0.8×103千克/米3C.1.25×103千克/米3D.0.86×103千克/米36、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所在的位置 D.物体的状态7、浸种用的盐水密度是1.1×103千克/米3,现有盐水0.6kg,其体积是500mL,为了要使这种盐水符合浸种要求应该[ ]A.加盐500g B.加水500g C.加盐200g D.加水200g8、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适量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9、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C.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D.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10、在调节天平时,未将游码调到零刻线,而是在游码指示数为3g时,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了分度盘的中线处.若用此天平测物体质量,测得的数据为57g,则物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11、使用生锈的砝码称量质量时,测量值真实值。

(教科版)中考物理基本概念与知识点(2011.4.5)

(教科版)中考物理基本概念与知识点(2011.4.5)

中考物理必记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共8页)第一部分:中考初二物理必记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m.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1千米)= 103m(米);1dm(1分米)= 10-1 m(米), 1cm(厘米)= 10-2 m(米);1mm(1毫米)=10-3m (米)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地球的半径:6400 km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5.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更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少误差。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

1h= 60 min= 3600 s.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这里是一份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涵盖了中考物理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点和考点,供考生们参考。

一、物理基本概念1.物理量及其计量单位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和度量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计量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或基准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2.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守恒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3.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实验、理论和模型等。

4.物理世界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物理世界的层次包括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

微观层次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物理性质,宏观层次研究物体的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核物理学等。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

二、力学1.力、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力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F=ma。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几个力的效果用单一的力来代替,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

3.摩擦力摩擦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有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等。

5.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三、热学1.温度、热量和定容比热温度是代表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物理量,热量是热能传递的量,定容比热是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物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 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包括固-液相变、固-气相变、液-气相变、气体压缩等。

4.热传递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 第十一、十二章知识要点:杠杆定义: 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 。

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 。

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 。

动力、阻力的方向 ,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 ④动力臂: 。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 。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实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 。

实验前:应调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写成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 ,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 ,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 。

五、滑轮 定滑轮: ①定义: 。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③特点:使用定滑轮 。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动滑轮:①定义: 。

(可上下移动,也可 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 。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2(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即: 滑轮组①定义: 。

②特点: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 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物体在 。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 远,足球飞出10m 的过程中人 。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 。

公式:W=FS4、功的单位: ,1J 1N ·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 。

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 ,要省距离必须 ,既 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 、或者 、也可以 ,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②理想斜面遵从 ;③理想斜面公式: 其中: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 斜面长; 物重; 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 。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 W 总 斜面:W 有用=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 额= 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W 有用/η1斜面:W 总= fL+Gh=FL4、机械效率:① 定义: 。

② 公式:斜 面: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③ ,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通常用 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④步骤:必须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和 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1、定义:2、物理意义: 。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换算:1kW=103W 1mW=106W 1马力=735W某小轿车功率66kW ,它表示: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 ,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η W 有用 W 总= η Gh= η Gh FS = Gh = GF = η Gh FS = GhF2h = G2F= η Gh FS = Gh = G nF= η W 有用 W 总 = GhFS = P W t = 机 械 能势能重力 势能定义: 。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势能就越大 动能 定义: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① 猜想:动能大小与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方法:②如何判断动能大小: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约为牛的124、机械能: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知识结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 ;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 ;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 ;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 。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 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 ;“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 。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 知识结构: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 练习:☆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习题练习1.体重相同的甲、乙两人,都从一楼走上三楼,甲慢慢上行,乙快步跑上去,则甲所做功W 甲 W 乙,甲的功率P 甲 P 乙2.单位换算:(1)360瓦特=____千瓦 (2)100焦耳=____牛顿·米 (3)46焦耳/秒=_____瓦特3.如图所示,将同一重物沿光滑斜面BA 、CA 从底端匀速移上顶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动能 转化 转化 势能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天然资源风能 水能 拦河筑坝海水潮汐发电分别为W1和W2,则( )4.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装置就是一个例子,如图所示。

在拉起吊桥过程中 ( )A .吊桥是省力杠杆B .A 点是吊桥的支点C .AB 是吊桥的阻力臂D .滑轮起到省力的作用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运动员将标枪投出时,运动员对标枪没有做功B 降落伞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C 人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人的提力对重物做了功D 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做了功6、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起重机员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B 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C 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D 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7、重100N 的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是10N 的拉力的作用下,以0.5m/s 的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了8m ,则( )A 重力做功800J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50N C 拉力做功40J D 拉力的功率是5W8、如图所示,人的手臂相当于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O 点。

请画出图中铅球对手的作用力F 的力臂L 。

9、举重运动员在2s 的时间内,用1200N 的力把杠铃举高2m ,这段时间内他对杠铃做功是 J ,功率是 W.如果举起杠铃后在空中停留了3s ,他在这3s 内对杠铃做的功是 J 。

10、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可采用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时让横杆AB 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若开始实验前发现B 端下沉,可将B 端螺母向 边调。

若每个钩码重为0.5N ,则在C 点应挂 只钩码杠杆才能平衡,若C 点不挂钩码,改在D 点用弹簧测力计拉,为使杠杆平衡,这时弹簧测力计的最小读数应为 N ,拉力方向应 ,通过实验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

11、某物体浸没在水中,正在竖直上升,如图所示,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浮力F 浮的大小为 N ,合力的大小为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