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8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授课目的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领悟诗歌所描绘的境地。

3.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授课重点、难点1、重点:(1)领悟诗歌所描绘的境地。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悟诗歌所描绘的境地。

授课过程(一)导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监管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善事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说明儒家经书,真切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齐聚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大方激动。

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辈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

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步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

也正是这种难得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醒目光彩。

(二)文学知识认识(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

他 20 岁时举孝廉,除洛阳北部都尉,后迁顿丘令。

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违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

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马上“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

35 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

建安元年( 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

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场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

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 11 年时间,渐渐消灭了吕布、袁绍等盘据权利,基本上一致了北方。

这首诗即写在他平定乌桓反叛、消灭袁绍节余权利此后,南下征讨荆、吴从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举例解释:
-对于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学生需理解“神龟”比喻长寿,但仍有生命终结之时,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诗中的“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运用了比喻手法,学生需明白其表达人生无论多么辉煌,最终都将归于尘土的哲理。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往往存在困难,如“神龟”、“腾蛇”等象征性意象的深层含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原文:曹操《龟虽寿》;
2.诗词背景:介绍曹操及其创作背景;
3.诗词解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诗词主题:探讨《龟虽寿》所传达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龟虽寿》中的生命观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价值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3.提升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龟虽寿》中感受美、鉴赏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背诵、默写和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探索古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龟虽寿》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曹操表达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古诗。它通过对比长寿的神龟和英雄的老去,展现了生命的有限和追求的意义。

龟虽寿 教案

龟虽寿 教案

龟虽寿教案教案标题:龟虽寿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寓言故事《龟虽寿》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出示寓言故事《龟虽寿》的标题,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3.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寓言故事主题的猜测和猜测理由。

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龟虽寿》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让学生默读故事。

2.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基本问题,例如主要人物、故事背景等。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故事中的教育意义。

4. 整理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例如诚实、耐心和奉献等。

2. 提出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例如乌龟的耐心和蛇的欺骗。

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创作一个寓言故事,要求包含主题和教育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个人写作或小组合作写作,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提供反馈。

3. 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寓言故事,让其他同学进行听读和提供反馈。

2. 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以及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的道德价值观。

3. 提醒学生将故事中的教训和价值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创作的寓言故事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收集学生对故事主题和教育意义的理解和思考的书面反馈。

教案扩展:1. 邀请学生研究其他寓言故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龟虽寿》的故事情节。

3.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让他们亲身感受动物的生活和特点,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8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8

《龟虽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龟虽寿》是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酣畅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学情分析:虽然八年级学生对诗歌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提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朗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教学方法:教师教法:分组合作活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学法:自主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背诵《观沧海》,这节课我们将欣赏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另外一首诗《龟虽寿》。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诗歌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出这堂课的主题。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自主预习,了解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

活动二:了解写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曹操当时53岁,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组诗,抒写胸怀,表现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曹操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曹操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曹操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着重对曹操的《龟虽寿》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龟虽寿》全文诵读、生字词解析、诗句翻译、诗歌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艺术特色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1.诵读《龟虽寿》,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龟虽寿》相关的主题,如生命的意义、如何珍惜时间等。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对诗歌韵律美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集体诵读。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增强语言建构能力:掌握生字词及诗句翻译,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探讨诗歌主题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分析《龟虽寿》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水平。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共同学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解读了曹操的《龟虽寿》,理解了古人对生命和时间的独特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观点融入自己的生活,珍惜时间,活出精彩。如果还有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

《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

《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龟虽寿》这篇古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素养。

2.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寿”文化,理解寿字的意义和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古文《龟虽寿》的意思。

2.分析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3.开展相关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寿字的内涵。

2.通过分析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理解整个文章的意义。

教学准备:1.课文《龟虽寿》的复印件。

2. 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寿字的图片,让学生围绕寿字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寿字的直观认识。

Step 2:课文导入(10分钟)Step 3:课文理解(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课文,讨论以下问题:2.分组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将组内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

Step 4:词语和句子分析(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龟虽寿》中的关键词和词语,解释意义和用法。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解释句子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

Step 5:课文感悟(20分钟)学生回答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c.龟、蛇和蝎子在古代有怎样的象征意义?d.你觉得这篇古文对我们现代人有没有启示?Step 6:写作拓展(20分钟)1.学生针对课文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学生交换作文,并互相评阅。

Step 7: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教师可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寿字的文化背景,以及与寿字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研究,并做一些相关的展示。

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优秀教学案例
5.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借鉴古人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角色,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详细解读《龟虽寿》的词句,分析诗中的韵律、意象等。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他们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要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鼓励人们要自信、勇敢地面对挑战。通过深入剖析诗句,让学生领悟到古人对时间、人生的独特见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1.诗中的“龟”代表了什么寓意?为什么诗人会选择龟作为载体?
2.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这些对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3.诗歌中的哲理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心得。在此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龟虽寿》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经典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陈之涓。这首诗以寓意长寿的乌龟为载体,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本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龟虽寿》,使其体会古人对时间价值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培养他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感悟古诗词魅力的同时,提升语文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时间的宝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龟虽寿 教案

龟虽寿  教案

龟虽寿教案教案:龟虽寿一、教学目标1.了解龟的外形特征,了解龟的生活习性。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护理养殖龟。

3.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照顾动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介绍。

2.龟的饲养方法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1.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龟的模型或模型图片。

3.草、鱼、水等龟的饲养材料。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介绍龟的外形特征,让学生观察龟的图片或模型,询问学生对龟的了解程度。

2. 新知呈现(10分钟)a) 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龟的生活习性,例如龟的进食习惯、运动方式、生活环境等。

b) 介绍龟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龟。

3. 课堂探究(25分钟)a) 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龟的种类,了解该种类龟的更多信息,例如饲养方法、最适宜的生活环境等。

b)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龟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交流彼此所了解的龟的信息。

4. 实践操作(15分钟)a) 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结果,模拟饲养龟的过程,将提供的材料放入一个容器中,作为龟的生活环境。

b) 学生分工合作,模拟给龟喂食、清洁环境等过程。

5. 总结展示(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模拟饲养龟的过程,讲解饲养龟的注意事项。

b)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去,观察自然环境中的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2.听取学生展示时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3.检查学生的观察报告是否详细,并能描述龟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4.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将观察报告制作成海报或PPT,并在班级中展示。

2.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更多有关龟的资料,拓展对龟的了解。

语文《龟虽寿》阅读教案

语文《龟虽寿》阅读教案

语文《龟虽寿》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曹操《龟虽寿》的背景和主旨。

2.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朗读、感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手法和思想感情。

2.难点:曹操诗歌中的哲理意蕴。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龟虽寿》这首诗的题目,引发思考。

2.诗歌朗读(1)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节奏、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3)学生齐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龟”、“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等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手法讨论诗歌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3)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曹操在诗中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曹操在诗中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生死?(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哲理意蕴,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等。

(2)讨论曹操诗歌中的哲理对现代人的启示。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曹操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7.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龟虽寿》。

(2)写一篇关于《龟虽寿》的鉴赏文章,不少于5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曹操《龟虽寿》的意象、手法和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和鉴赏能力。

同时,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哲理意蕴,对现代人的启示。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附:教学资源1.曹操《龟虽寿》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如曹操生平、诗歌创作背景等。

3.网络资源,如曹操诗歌鉴赏文章、视频讲解等。

重难点补充: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手法和思想感情(1)在分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一意象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曹操在这里用神龟作比喻,意在说明什么?请大家思考一下,神龟在古代文化中通常代表着什么?对了,是长寿。

《龟虽寿》教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龟虽寿》教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教师加以适当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 的点拨
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
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
程。曹操北征胜利,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龟虽寿》抒
发人寿与功业的矛盾心情。
联系历史,全体
B、预习提示:
学生都应有所
明确: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 了解
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课 外 搜 集 曹 操
E、预习提示
的相关作品
明确: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
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
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
的青春。
F、预习提示配乐完整,画龙点晴。
G、预习提示
本诗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面努
授课 内容
龟虽寿
年月 日
第周第 节
难教 点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2、诗歌表达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诗作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一、导入新课:老师用饱源自深“诗言志”从小学到中学,同学们所学习的诗歌也 情 的 语 言 引 入
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④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小结:
教学 回顾
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
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
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在迷信猖
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C、预习提示
明确: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

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

2. 学习并背诵《龟虽寿》这首诗。

3.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对生命和时间的珍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2. 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的故事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曹操和《龟虽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曹操的生平、诗歌风格以及《龟虽寿》的创作背景。

3. 诗歌解读:逐句解读《龟虽寿》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5. 背诵与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龟虽寿》,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龟虽寿》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有限,鼓励他们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曹操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 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3.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介绍曹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 提问:你们对曹操有什么了解?
2. 初读诗歌
-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

3. 理解诗意
-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4. 赏析诗歌
- 分析诗歌的结构:诗歌前四句表达了什么?后四句又表达了什么?
- 探讨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龟虽寿想要传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 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5. 学生讨论
-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所体现的人生态度。

- 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6. 教师总结
- 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 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7. 布置作业
- 背诵全诗。

- 搜集曹操的其他诗歌,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龟虽寿》教学设计

《龟虽寿》教学设计

《龟虽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龟虽寿》这首古诗,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诗歌结构。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发散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方法,理解和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寓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理解诗歌中隐喻和寓意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龟虽寿》的课文、注释和思考问题的复印件。

3.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辅助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约5分钟)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古诗《龟虽寿》的背景,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对龟和寿的概念有初步了解。

2. 导入课文(约5分钟)教师读一遍课文《龟虽寿》,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3. 文本理解(约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理解,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寓意?- 诗中提到的“曹公”是指谁?为什么将“曹公”与“龟虽寿”联系在一起?- 诗中的“伯远”和“子云”是什么角色?有什么象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词语和描述,探讨其中的隐喻和寓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情感共鸣(约15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5. 写作拓展(约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如:- 如果你以龟的寿命来比喻人的一生,你认为人生的寿命应该和龟一样长吗?为什么?- 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对寿命的理解是什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诗歌的理解,进行思考和写作,培养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6. 总结反思(约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思考本课的收获和反思,帮助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8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8

《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曹操的戎马一生,但同时也不失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请大家多多了解曹操!作品简介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写作背景《龟虽寿》写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

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凯旋归来,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了这一组诗。

当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而又任重道远,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

虽然他时值暮年,还是老当益壮、壮志雄心。

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作者: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

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

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首诗即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在当时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是一个很有胆识的统治者。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
8.课后反思,巩固提高: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归纳
最后,我会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了曹操的《龟虽寿》,这首诗让我们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古诗的阅读和理解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将古典文学中的智慧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断提升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在学习《龟虽寿》这一节课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但在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领略古典文学韵味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在审美情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正处于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诱惑和困惑。《龟虽寿》这一课,既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是对他们精神成长的引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诗有了初步理解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诗中的意象、寓意和艺术特色。
"现在,请同学们组成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你们认为这首诗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它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每个小组可以选一个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教案龟虽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学习到“寿”的不同意义,了解文中对龟的描写,学习到“道”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学习到“寿”的不同意义,了解文中对龟的描写,学习到“道”的含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活动设计: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板书。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先播放一段有关个人成长和自强不息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人的寿命长短与人的价值有关系吗?”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让学生预习课文,并就下列问题进行小组讨论:1.文中提到的龟寿几何?2.为什么“龟虽寿,犹有竟时”?3.文中的“道”指的是什么?Step 3 阅读理解(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根据文中的描写,解读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教师提问:“你觉得文中的‘龟虽寿,犹有竟时’是什么意思?”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总结出答案。

3.教师继续提问:“文中的‘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道”的含义,并进行相关的词语解释。

Step 4 思维拓展(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龟虽寿,犹有竟时,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b.你认为人的价值和人的寿命有关系吗?c.除了寿命长短,你认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还有哪些方面?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Step 5 语言表达(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寿命和价值的思考,进行语言表达。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8 ]课课题:《龟虽寿》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能力了解诗词大意并背诵古诗。

情感诗人写出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感情表达真挚浓烈,书写的淋漓尽致。

教学重点1.重点生字和疑难生字的读音。

2.古诗的含义介绍。

教学难点1.重难词汇意思解释。

2.文意的解释教学手段1.听配乐朗读,纠正读音。

2.教师范读课文,解释重点词。

3.分析、讲解文意。

4.开展小组朗读赛,背诵课文。

一次备课(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上不仅仅有唐朝创造了诗歌的伟大时代,在更早的时期,我国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一首三国时期的诗歌,这首诗的作者也同样有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看一看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感受作者曹操的壮志豪情。

二、课文学习1.播放配乐朗读,纠正生僻字读音。

2.解释字义、词意。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3.文意解释:神龟即使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螣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却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业背诵课文板书设计龟虽寿螣(téng)骥(jì)枥(lì)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伏:趴,卧。

枥(lì):马槽。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龟虽寿》教案7篇

《龟虽寿》教案7篇

《龟虽寿》教案7篇《龟虽寿》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文中两个二类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图片以及相关的人物介绍。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1.板书课题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

2.指名读诗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

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前四句为第一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和就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这四句诗说明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这在当时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紧接着在第二层中,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中,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几句诗中,曹操自己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认为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啊!后四句为第三层。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继发壮怀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能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

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国,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龟虽寿教案初中

龟虽寿教案初中

龟虽寿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了解诗歌的背景,认识曹操这位历史人物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哲理,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2)学会珍惜时间,努力进取,追求人生的价值;(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2)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曹操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3)如何评价曹操的文学成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2)提问:“龟虽寿”是什么意思?引出对本诗的探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3)让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了哪些哲理?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2)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感慨和哲思;(3)让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曹操的文学成就?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其他描写生命哲理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2)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珍惜时间,追求人生的价值?6. 总结(1)回顾诗歌的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强调珍惜时间、努力进取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思考 essay;3. 收集其他描写生命哲理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教案教学设计8
曹操的戎马一生,但同时也不失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请大家多多了解曹操!
作品简介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写作背景
《龟虽寿》写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

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凯旋归来,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了这一组诗。

当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而又任重道远,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

虽然他时值暮年,还是老当益壮、壮志雄心。

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龟虽寿”以一系列生
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作者: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

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

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首诗即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在当时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是一个很有胆识的统治者。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他的诗具有强烈的
现实主义精神,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诗句,被誉为“汉末实录,为后世所叹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昂扬地表现了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精神,至今传诵不绝。

他的诗苍劲雄浑,开一代诗风,鲜明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
特色。

曹操,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

他精通兵法,善于用兵,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对文学很关心,开创了文学上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新风气。

(一)导入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诗词原文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译文: 1.该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