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3 唐诗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3、唐诗五首 复习要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复习要点《野望》一、作者简介: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选自《王绩诗注》二、体裁:五言律诗(五律)三、字音字形:东皋薄暮徙倚落晖驱犊采薇四、字义:1.薄暮:傍晚。
薄,接近。
2.徙倚:徘徊。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六、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字既写出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2.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对偶,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萧瑟恬静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的忧郁和苦闷。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
4.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5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也没有真正的知己。
《黄鹤楼》知识梳理2一.作者简介:作者崔颢,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二.体裁:七言律诗(七律)三.字音字形:崔颢千载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四.字义:1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2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3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4历历:分明的样子。
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6.乡关:故乡。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六、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明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了一种世事苍茫之感以及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
好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 大漠孤烟直, 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阔;“ 长河落日圆。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 萧关逢候骑, 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 都护在燕然。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
构图的活泼感。
返回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涂上统 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诗 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 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
返回
语文
二、黄鹤楼
崔颢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昔人已乘 赏析: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
黄鹤去, 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
此地空余 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
黄鹤楼。 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
名句。
返回
语文
文本背诵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语文
目录
01 诗词默写 02 诗词鉴赏
语文
文本背诵
诗词默写
一、野 望 王绩 名句理解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默写自测
返回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赏析: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
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
牧人驱犊返,猎 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
返回
语文
(2)请根据右边两幅图片的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 ①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②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野望》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 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 整体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阅读学习《唐诗五首》,在唐诗学习中升华自己。
二、诵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 (一)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东皋(ɡāo) 徙(xǐ)倚 驱犊(dú) 萋萋(qī) 燕(yān)然 候骑(jì) 仍怜(lián) 没(mò)马蹄 (二)读准节奏。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唐诗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唐诗韵律、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对作者生平背景、文化背景的掌握。
-学生对唐诗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不足,影响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需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4)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分析、比较诗歌时,容易受到固定思维的限制,需要教师引导。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
2.教学难点
(1)对诗句韵律、平仄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容易混淆平仄、韵脚等概念,需通过实例分析、练习加强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句,以加深对韵律、平仄的掌握。
(2)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学生在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情感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解释。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概念。唐诗是唐代文人创作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艺术魅力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鹳雀楼》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唐诗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描绘壮阔的景象,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the bed, I suspect it i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view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missing my hometown.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I wish to see farther, I must ascend a higher level of the tower.3.《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Translation:Sunlight shines on the incense burner, creating a purple smoke. From afar, I see the waterfall hanging over the front stream.The flowing water falls straight down for three thousand feet, as if the Milky Way is descending from the ninth heaven.4.《登飞来峰》 - 李白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Translation:Ascending the Feilai Peak, I see a thousand layers of pagodas. It is said that one can hear chicken crowing and see the sunrise.I am not afraid of floating clouds obscuring my view, as I am situated in the highest level.5.《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整体阅读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阅读学习《唐诗五首》,在唐诗学习中升华自己。
二、诵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一)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东皋(ɡāo)徙(xǐ)倚驱犊(dú)萋萋(qī)燕(yān)然候骑(jì)仍怜(lián)没(mò)马蹄(二)读准节奏。
律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把声律节奏和意义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现入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是《唐诗五首》,选入《野望》《黄鹤楼》和《使至塞上》等五首唐代古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五首诗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赏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部编版八上《唐诗五首》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唐诗五首》课文详解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品味五首古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五首古诗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诗。
知识重点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作者简介王绩(约589一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背景与主题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山尽处白天已经降临,黄河水流入海。
我想望尽千里美景,只为再登上一层楼。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仿佛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3. 《登岳阳楼》 - 杜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古人曾乘黄鹤离去,留下黄鹤楼空空荡荡。
黄鹤离开后再也没有归来,长久以来,白云飘渺不定。
晴朗的小川边上有繁茂的树木,芳草丛生的鹦鹉洲。
夕阳西下,故乡的城关在何处?江面上烟雾氤氲令人感到忧郁。
4.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天沉睡中毫不知觉,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夜晚时有风雨声,花儿掉落了多少。
5.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前方看不见古人,身后也看不见后来者。
思考着天地之间的浩渺无边,独自悲伤而流下了泪水。
以上为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五首唐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这份文档符合要求,共有855个字。
如果您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附习题)
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朴素自然, 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 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体知识
律诗 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 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 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 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 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 称“ 排律” 或“长律”。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 年版)。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 的身份出使凉州,当时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 时的沿途景色。
诗歌朗诵 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 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诗歌朗诵 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
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黄鹤楼
崔颢
q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yīnɡ w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作特色
1.绘景如画,借景抒情。 全诗写的 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把孤寂彷徨之情与笼 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结合起来,给读者 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复习(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收录了五首经典唐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山行》。
这些诗篇代表了唐诗的不同风格和主题,既有写景咏物的,也有抒发怀古之情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学生可以领略到唐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诗的基本风格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欣赏诗歌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唐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意、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意,感受唐诗的魅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欣赏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美。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朗读感悟法: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五首唐诗的课件,包括诗文、译文、诗人简介、图片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与唐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熟悉五首唐诗的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唐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五首唐诗的诗句,要求学生朗读。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
有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出登临黄
鹤楼所见的美丽景色: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
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语文
(2)对崔颢的《黄鹤楼》理解赏析不. 正. 确. 的一项是( D)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 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 流露出物是人非、鹤去楼空的苍茫之感。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 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 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D.有误,“愁”字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 乡之情,而不是“乡关”。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一、野 望 王绩
1.直接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东皋薄暮望 , 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 , 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语文
·语文
2.理解运用 (1)王绩在《野望》中对眼前景观进行粗线条的描绘,使人 感觉到山野间光与色强烈辉映的句子是 “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2)王绩《野望》中的“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完全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3)班级正策划猜灯谜活动,需要同学们帮助出谜题,其中 一个灯谜的谜底是“打猎”,请你根据王绩的《野望》写出他 的谜面:“ 牧人驱犊返 , 猎马带禽归 。”
3.诗词鉴赏
·语文
(1)学校组织去武汉黄鹤楼进行研学活动。为锻炼同学们的
口才,老师鼓励大家学做小导游。请你在黄鹤楼的景区前为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教案带教学反思
13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课前准备(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从:来从楚国游(动词,往)从流飘荡(动词,跟、随)荒.流(形容词用作名词,原野)去:古义:离开。
例句:黄鹤一去不复返。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怜:古义:喜爱。
例句:仍怜故乡水。
今义:怜悯。
乱:古义:繁、多。
例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教学过程【深入研读,探究方法】《野望》1.写景富有特色。
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 运用典故。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意境开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诗的前两联从传说入手,以虚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昔人已乘黄鹤远去,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受。
后两联实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自然引发诗人浓浓的乡愁。
尾联中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意境相一致。
全诗一气呵成,意境开阔,连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使至塞上》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这首诗首尾两联叙事,中间两联写景。
首联交代了诗人此次出使的目的;颔联即景设喻,传达出诗人难言的内心情感;颈联写景,融情于景,刻画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尾联叙事,照应首联。
2.用语准确传神。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一个“大”字,道出沙漠最突出的特征;“孤”“直”两个字状写出一股青烟直上高空的情景,富有神韵;“长”“圆”二字,朴实无华,却抓住了事物最本真的状态,写出黄河在苍茫的沙漠之中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准确传神。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代五首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代五首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一、《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乎泪沾襟。
翻译:边境上的鼓声打破了行人的前行,秋天的边疆只有一声孤雁的鸣叫。
夜露从今夜开始已经晶莹如白,皎洁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的故乡。
我有几个兄弟都被分散在各地,没有一个家庭可以问候他们的生死状况。
我寄出的信件很久都没有送达,更何况我的衣襟已经被泪水打湿。
二、《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白天的阳光依山尽头,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到更远的景色,就要继续登上更高的楼层。
三、《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泰山的山峰是如何的壮丽?齐鲁大地的青山绿水美丽绵延。
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显而易见,阳光和阴影交替划分了昼夜。
心胸忽然涌起千百感慨,泪水仿佛化作了归鸟回巢。
一定要爬到最高的山峰之巅,俯瞰整个山脉就会发现其渺小。
四、《早发白帝城》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早晨离开白帝城,穿越美丽的彩云,一路上一日之内便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的猿猴声音一直响个不停,轻舟已经越过了千山万水。
五、《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让人误以为地上结满了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起故乡。
以上就是《唐代五首诗》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您!。
17.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 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 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 为什么不是“家家”?
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描绘了诗人出使塞上的途中所见和边陲 大漠风光的壮阔雄奇。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有什么作用?
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山高路远更衬托出 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背景链接: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小国。节度使 崔希逸将军战胜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 留作军队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 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首联:孤山寺 贾公亭
水初平 云脚低
大处着笔,勾画轮廓 远景 湖上
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 “随”“入”二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 从表现手法看: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 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江水的平静, 江岸的辽阔;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 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 怅惘的心情。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 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 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 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 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的。诗人从“五岁诵 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 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 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他怎能 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 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全诗在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 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 怀。
板书设计
叙事 写景 抒情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动静结合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情景交融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预习检查 读一读
ɡāo xǐ yǐ
dú qín
qí dū
皋 徙倚 犊 禽 候骑 都护
yān
jiǎ nuǎn mò
燕然 贾 暖 没
zhuó
dī
啄堤
野望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 唐代诗人。字 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 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 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 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 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 功文集》。
这两句写景清晰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 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 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精读细研 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
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能概括诗人情感
尾联将思乡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 的忧思之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 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学 习《唐诗五首》,领略唐诗的风采。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胡: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精读细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指黄河。
要求:品味古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形式: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②这一联中最生 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③本诗的“诗眼”“关键字”是哪 一个?为什么?④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技巧: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格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 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落晖:落日。
精读细研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 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 居不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二句称“首联”(或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起联),三四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 “尾联”(或结联)。
知识备查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第三课时
渡荆门送别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 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 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 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艺术上,他的 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 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 城》等多首。有《李太白集》。
精读细研
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收束全诗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从 “候骑”口中得知“在燕然”,诗人的使命也 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 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 外风光,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 寂的思想感情。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 失意情绪。
精读细研
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 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 自比,从中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去:离开。
空:只。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精读细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了鹦鹉洲。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 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 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精读细研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精读细研 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
达作用?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 在首阳山,采薇而食。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昏中看不到远方Leabharlann 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精读细研 首联巧用典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试着体会首
联的用典和效果。
费祎登仙,于此处骑鹤飞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 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居 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 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诗与孟 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多才多艺,能书 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宋苏轼称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 园诗派的代表。有《王右丞集》。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 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 朝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 见所感。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知识备查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鹄矶上。《太平 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 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 楼是1981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 ),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 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能够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 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