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1教案 沪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沪教版

I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⑴ 能对两位数加法的各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归纳。

⑵ 能掌握两位数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⑶ 能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两位数的加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张扬个性。

2. 教学重点/难点⑴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法。

⑵两位数进位加法。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这里有许多算式,你能不能帮小巧把它们分类?生1:可以分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生2:可以分为有进位能的加法和没有进位的加法师:能不能把这些算式填入表格中呢?(指其中的一个算式,让学生说说应该填在哪一格中,为什么?)二、新课探索探究一师:22+ 13,你知道这道题属于哪一类?你们有些什么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生:这题属于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题。

生1:我是把13 分成10 和3,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跟进练习: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61+23 38+21 43+43小组合作,任选一题,看哪组的方法最多。

交流汇报探究二师:36+17 这道题又是属于哪一类的呢?小组讨论你们有些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交流汇报师:十位上3+1 是4,为什么是5?生:个位上6+7=13,有进位,所以是5。

师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我们都是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来计算,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当个位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1。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判断题:46+25=7124+17=4117+55=8246+5=5124+10=3417+60=77 51+20=7134+7=4177+5=82练习二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49+18= 75+19= 26+37= 54+39=练习三竖式计算:35+26= 46+17= 37+48= 24+17=练习四想一想,方框中填几?□ 036 4D 21+ 2口+ 2口+ 27 + 口947 C7 口3 §□课堂小结四、本课小结:师:今天我们对两位数加法算法进行整理以后,发现了那么多不同的算法,那么在做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课后习题五、课后作业:练习册P48 49。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5、加与减-教学设计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5、加与减-教学设计

《加与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中通过“捐书活动”作为导入,要求解决“哪个年级捐的书更多”这一问题。

从而可分为估算和列式计算两大解决方法。

在列式计算中需要分别计算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的总体情况,由此引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在教学中应当图形结合。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方法,但计算能力不强,容易出现细节性的小错误,因此需要重点强调计算中的规范并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表格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过程,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掌握三个多位数连加的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在“捐书活动”中,形成连加思维,体会估算方法的运用问题解决:能用连加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并从实际生活中提出关于连加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应用题不同解决方法和连加算式不同解决方法的探讨,养成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对三个多位数相加的竖式计算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书本例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到三年级一共有几本或四年级一共有几本的问题,接下去提问哪个年级捐的书比较多】2、PPT上展示问题。

【同时需要强调谁和谁比,是三年级的全部和四年级的全部比】哪个年级捐的书比较多,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估算“大致判断”,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检验一下待会的计算。

】3、如果想更加精确的知道两个年级捐书的比较,该怎么计算?【预设】分别算出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的总量,再进行比较。

二、探究新知1、我们先来算三年级的捐书总量[请学生事先说一说跟哪些量有关,要求先圈出这些量,思考要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2、请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计算过程。

同时把竖式也列在旁边【在学生中找出不一样的方法,请这些同学到黑板上展示】找计算正确的学生3、对于黑板上同学们的算法,请其他同学说说要怎么理解这些方法【促使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能对各种方法进行整合】4、教师将这些计算方法细化,并强调计算时的注意事项:xxx直接用口算算出来,不需要列算式;xxx同学用的是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Xxx用的方法和我们以前用的都不一样,有哪里不一样?你有什么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运用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加减法的符号。

3.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

4.加减法的关系。

活动安排1.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听教师讲解加减法的符号和运算法则。

3.自己动手计算数学题目,巩固知识。

4.分组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班级人数统计、购物计算等。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1.加减法计算技巧。

2.进位、借位的原理和方法。

3.转换法解决加减法问题。

活动安排1.完成课本上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2.观看视频,学习进位、借位的原理和方法。

3.完成相关练习,加深理解。

4.使用转换法解决加减法问题。

第三课时学习内容1.加法与减法的组合。

2.含有括号的加减法。

3.等式中加减法的性质。

活动安排1.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加法与减法的组合和性质。

2.自己动手计算组合式和含有括号的加减法。

3.分组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如租房计算、交通规划等。

四、教学方式1.视频教学。

2.讲解式教学。

3.分组合作。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

2.组内合作评估。

3.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六、拓展活动可以设计一些与加减法相关的游戏或竞赛活动,如速算比赛、计算比拼等,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巧算教学目标知识:理解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理解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差不变。

运用这两个规律对题目巧算。

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能力。

情感:鼓励学生探索计算规律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同向变化和反向变化,能应用其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这两个规律对一些题目巧算。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复习导入:一、出示数射线。

师:这里的a、b、c分别表示什么数?他们分别最接近那个整十数?生:a=28 b=57 c=81;a接近30,b接近60,c接近80。

师:我们上节课去的海岛,你们还想去游玩吗?师:这次我们的好朋友也和我们一起去,让我们出发吧!(课件演示)出示课题:《游海岛》二、探究新知:加法:师:小亚和小巧来了,她们乘坐小船来到了码头,可是码头上出现了障碍,请你们帮助她们?26 + 18 =□+ □=请你们用最快最好的方法计算出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好方法。

汇报交流。

小结:26 + 18 =□25 + 1924 + 20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a b c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知识:会利用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

能利用估算估计计算结果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能利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能力。

情感:鼓励学生探索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选用最接近的整十数。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一、复习引入。

1、出示数射线。

师:a表示几?与它邻近的整十数是几?还有哪些数的“邻近的整十数”也是60呢?(移动活动箭头。

)师:有一个数“b”,与它邻近的整十数是50,这个数会在哪里?(移动活动箭头。

)师:找一个数的邻近的整十数,你有什么好办法?2、小结:一般情况下,个位是1~4的数,我们退到上一个整十数;如41、42、43、44这四个数的邻近的整十数都是40。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1沪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1沪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我不苛求完美的人生,我知道遇上你错过你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完美了,可我还是无憾了,“我还是会等你,但这次我不知道等多久,因为等一个人是有期限的……”最终那道撕裂的缺口没被你填满可我也不会再无期限的让它去裂开了。 你给的缺口是满心欢喜也是忧郁和悲伤……。撕裂便会疼痛但也无法愈合…… 我也曾试着挽回,试着去弥补,可终究太苍白太无力了。这就是世间的无奈,我也不得不承认你我终究错过了,我也该放下了…… 现在的我终于学会了该怎么去割舍,我终究学会了真正的放下就是面对你的一切波澜不惊、坦然面对。即使听见你的名字多少次也不再泛起涟漪,终于接受了,你只能陪我一程,终究无法参与我的余生。 谢谢你教会我的一切,包括那些没实现的承诺……或许你会说你爱过我,可我还是决定把你归还于人海了,不是赌气,也不是不爱,只是觉得该清醒了……
当初说着各种承诺、各种誓言,我也相信了你就是我的小确幸。也是你让我相信了这世间还有美好,可最终你还是离我而去,终究你我成了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我们错过了,我曾幻想过天长地久;我也曾幻想过和你手牵手走在黄昏的路上。可终究你走了,留给我的只有回忆。我以为守着回忆你就可以回来,可是我错了,我,终究没等来你的转身,我终究知道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回不来了。我也终于决定放下了……
你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太多的收获和意外,也有太多的心酸和坎坷。可总归你来过我的生命,也带给我许多的美好和小幸福。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可我都不想去追究了,因为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有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有记忆。无论怎样,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感受,以至于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我始终还记得那年夏天你为了在我路过的城市见我冒着大雨开车几百公里,只为在车站短短的停留……我也记得在街头只因我看了一眼那各式的冰糖葫芦,你穿越熙攘的人群排队为我拿回最后一个糖葫芦欣喜的样子,不是爱吃甜食的我那晚一口气吃掉了那个糖葫芦,而你看着我憋得满嘴和通红的脸只是宠溺的笑笑……我还记得因为我随口一说自己都没在意的东西而你却把它买回来了,就在有次离别的车站,当我不告而别你知道后发疯的电话、视频和在机场着急的身影,手里还提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过的东西时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我曾经岁月的人。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教案【范本模板】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教案【范本模板】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一、本单元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加与减、巧算、方框里填几。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复习了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主要内容——两位数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加与减:学生对于加减法应用题已有了认知基础,教材通过小猫捞鱼的例子,通过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用线段图分析及建立加法和减法的简单数学模型.巧算:能根据“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将一些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问题,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来进行计算,达到巧算的目的。

方框里填几:对于解决类似于a+□=b, □+a=b,□—a=b,a-□=b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一年级主要是利用尝试、调整的方法来解决的,教材在此处要求学生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此类问题。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计算。

2、知道“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将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问题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进行巧算。

3、进一步学习线段图,会看线段图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够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求适合下列算式中□的数:a+□=b,□+a=b,□-a=b,a-□=b。

5、经历“利用‘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和“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将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问题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进行巧算.6、经历用线段图分析简单数量关系并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7、通过解决a+□=b,□+a=b,□-a=b,a-□=b这类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数的思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沪教版

加与减教学目标:1、信息收集。

2、图式。

3、数学建模:加与减。

教学重难点数学建模:加与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启发思考1、引入(出示小猫捞鱼图)师:猫妈妈准备请一些朋友到家中做客,它从鱼缸里捞了一些鱼出来,聪明的猫妈妈立刻想到了鱼缸里的鱼和桶里的鱼之间存在着数学问题。

那么,鱼缸里的鱼和桶里的鱼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数学数学问题呢?老师请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根据图意口头编应用题。

你能编几种就编几种。

2、汇报交流:A:鱼缸里有17条鱼,桶里有5条鱼,鱼缸中的鱼比桶中多几条鱼?(问题还可以问:桶中的鱼比鱼缸中少几条?或鱼缸中的鱼与桶中的鱼相差几条?师:哪些小朋友是这样编的?你们和小巧编的是一样的,真不错!小朋友,老师根据你们编的这道应用题,画了线段图。

建立图式:桶里有5条多几条?鱼缸里有17条师:谁看懂了?谁愿意上台指着线段图说说图意?(多请几个)师:再请大家将这道应用题与这幅线段图结合起来看,要求鱼缸中的鱼比桶中多几条我们可以怎么想呢?(多请几个)建模汇报:鱼缸里的条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比桶里多出的条数(出示)算式:17 - 5 = 12(条)答:鱼缸中的鱼比桶中多12条鱼。

B:猫妈妈捞出了5条鱼后,现在鱼缸里还有17条鱼,原来鱼缸里有几条鱼?师:哪些小朋友是这样编的?你们和小胖编的是一样的,很好!大家想不想自己试着根据这道题画画线段图?尝试画线段图汇报:捞出5条鱼缸里还有17条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问:这题我们可以怎么想呢?建模汇报: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算式: 5 + 17 =22(条)答:原来鱼缸里有22条鱼。

C:原来鱼缸里有22条鱼,猫妈妈捞出一些后还剩17条,捞出几条?捞出几条?鱼缸里还有17条鱼缸里原来有22条建模汇报: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D:原来鱼缸里有22条鱼,猫妈妈捞出5条后,鱼缸里还有几条?捞出5条鱼缸里还有几条?鱼缸里原来有22条建模汇报:鱼缸里原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二、巩固练习先说说图意,再列式解答。

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减法符号的含义;2.能正确背诵1~20的加减口诀表;3.能进行简单的口算和竖式的加减法计算;4.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加法、减法的应用场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能掌握加减法的口诀表;2.能判断加减法计算题的具体操作方法;3.能运用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加减法计算题;4.能从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进行运算。

2. 教学难点1.竖式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方法;2.运用口算方法正确解决加减法计算题;3.发现实际生活中加减法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以便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 教学重点1.告诉学生加减法的口诀表;2.教授学生如何判断加减法计算题的具体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掌握竖式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方法。

3. 教学难点1.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加减法应用的实际操作;2.引导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正确解决各种类型的加减法计算题;3.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竖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使用口算和竖式计算法解决一系列的加减法计算题。

5.巩固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掌握常见的应用场景,培养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运用实际生活场景,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加减法。

四、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评估1.针对教学主题和目标设计教学评估工具;2.询问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估;3.收集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4.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和调整。

六、教学反思综合分析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效果,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沪教版数学最新二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教案

沪教版数学最新二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教案

沪教版数学最新二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教案1、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2、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能利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教学难点: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其混合运算教学关键: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小游戏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过了一个暑假同学们有没有忘记啊?那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几个小朋友表现的好。

游戏规则:分2个小组进行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的接力比赛,先做完10道题的小组获胜。

若小组中出现错误,下一位同学必须重新完成此道题目。

组1:(1)47+15 组2:(1)34-13(2)26-4 (2)57+36 (3)28+69 (3)27-20(4)50-30 (4)38+17 (5)44+47 (5)34-17(6)83-49 (6)35+8 (7)29+9 (7)48-39(8)57-49 (8)5+36 (9)71+9 (9)70-14(10)80-8 (10)3+57 师:恩~看来是我们第一组的同学们略胜一筹,那我们来向他们取取经,他们是怎么做到又快又准的。

老师请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来计算的。

出示组1中的题(3)28+69 生:我是用口算的。

先算8+9=17 进位1;再算2+6=88+1=9 结果等于97 师:恩,真棒!原来你是用口算的,怪不得算的这么快。

但是,金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千万别忘了进位哦~ 那么你们又是怎么计算这道题目的呢?出示组2中的题(7)48-39 生:我是用排竖式的方法计算的。

(板书)师:恩~我们在不能口算的时候就应该用排竖式的方法,保证计算的准确率。

二、习题练习师:上面的题目我们只是小试牛刀,下面金老师还有许多题目,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谁做的最好。

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下这道题目。

出示例题1:48+15+31(抽同学回答)生:我用排竖式的方法先算48+15等于63 再算63+31等于94师:恩~表扬他~那么这道题呢?出示例题2:92-49-42(抽同学回答)生1:我用口算。

沪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5. 加与减》word教案 (1)

沪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5. 加与减》word教案 (1)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法。

2.在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位数加减法难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学生:学习用品、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100数以内的加减法,经过了一个暑假,老师想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是否还会算?复习复习加法出示57+26算一算(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说一说(说计算方法)。

小结:在计算两位数加法时,我们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

可以先加十位上的数,再加个位上的数。

57+20+6可以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

57+6+20(3)可以先个加个,再十加十,最后再相加。

二、复习减法出示63-281.算一算(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2.说一说(说计算方法)。

3.小结:在计算两位数加法时,我们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

(1)可以先减十位上的数,再加个位上的数。

63-20-8(2)可以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

63-8-20(3)可以先算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十再减。

再算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最后再把结果相加。

三、巩固练习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上个学期学的知识没有遗忘,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滑雪比赛,看谁先到终点。

完成书上p2/1方式:1.每人先猜一猜计算哪个滑道用时短,先到终点?2.每人先完成滑道1的题目,老师计时,看用了多少时间。

3.在完成滑道2的题目,老师计时,看用了多少时间。

汇报小结。

选择其中的1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两位数的加减法,每道题目都是两个数相加或者相减,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每道题目是三个数相加或者相减,像这样的题目你们会算吗?(在刚才复习的题目上改编。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01]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中的加法概念及其符号。

2.熟练运用小学套路题中的加法方法。

3.掌握两位数的拆分法和数的交换律。

4.通过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巩固,使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简单的加法题目。

教学重点1.加法的概念。

2.加法符号的意义。

3.熟练掌握两位数的拆分以及数的交换。

教学难点1.两位数的拆分。

2.练习加法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课件。

2.黑板笔,粉笔等。

3.教师课件演示笔记本电脑。

4.练习册、板书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加法的初步掌握教学内容1.引入课题,简单介绍课程目标和重点。

2.举一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比如在一菜市场买苹果的例子。

3.介绍加法的符号和符号的意义。

4.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如何实现数字的快速相加以及如何做好进位计算。

学生练习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

2.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不同,可以进行分类讲解或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堂作业和展示1.发放加法的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

2.每个学生至少做完一页的练习册,然后在下一次课堂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

第二节课:两位数的加法教学内容1.引入课题并回顾上节课所讲解的加法概念和符号。

2.介绍两位数相加的方法,包括计算顺序、进位计算和借位计算等。

3.掌握两位数相加的拆分法和数的交换律。

学生练习和展示1.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加法的练习,并强调练习过程中注意计算顺序、进位计算和借位计算等。

2.每个学生完成至少一组练习题,并交作业。

3.在下一次课堂上展示练习成果。

第三节课:复习和课程总结教学内容1.课前复习和思考加法初步概念、符号和两位数相加的方法。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复习时间,并与其他同学交换彼此的思考心得。

3.总结本节课程和前两节课程所学的加法的概念和方法,明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巩固度。

4.下发复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课程内容。

学生作业和展示1.下发复习材料,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展示复习成果或回答简单的复习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1PPT课件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1PPT课件沪教版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学习目标:
1. 使同学们能够学会运用线段图解应 用题。
2. 能够正确列式并解题。
收集重要信息, 你会吗?
A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已经开了27朵 还有15朵没开 花园里一共有?朵花
27 + 15 = 42 (朵)
已经开的花+还没有开的花=花园一共有的花
答:花园里一共有42朵花。
已经开了27朵 还有?朵没开 已经开了?朵 还有15朵没开
50、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51、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52、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 53、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54、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55、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 56、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57、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8、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59、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6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上海二年级上加与减

上海二年级上加与减


上海求实进修学校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Shanghai Qiu Shi Continuation School 英才乐园
例 5 在( 19+32=( 51-19=(
)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32=51 51-( )=19
19+( )=51 ( )-19=32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练一练 1、看一看,填一填。
(1)22+52=74
(2)
28-15=13 (3)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5+□=53 □-63=3 42+□=58 23=□+15
33-□=9 29-□=11 55-□=17 5=□-75
□-21=39 □+23=23 □-22=44 20=□+15
上海求实进修学校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Shanghai Qiu Shi Continuation School 英才乐园
3、把左边的数量关系和右边相应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二(1)班有 29 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 16 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全班的人数 女同学人数+男同学人数=全班的人数 全部的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人数
上海求实进修学校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Shanghai Qiu Shi Continuation School 英才乐园
学生编号 辅导学科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二年级数学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加与减 沪教版
Hale Waihona Puke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进度
杨老师 7月3日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加与减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加与减

加与减教学目标:1.学会从图中或文字中收集相关信息2.能看懂将收集到的信息以另一种形式(图式),即线段图的形式来表述3.正确解决加与减的应用题4.培养学生完整叙述解题过程教学重点、难点:收集相关信息解决加与减的应用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共 1 教时第 1 教时一、激趣引入师:小猫爱吃鱼,主人就帮它养了一缸鱼,现在它肚子又饿了,瞧它正从鱼缸里捞鱼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二.新授:(一)加法1.出示P3/1的插图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捞出了5条鱼,鱼缸里还有18条鱼)2.师:知道的可以称作信息,所以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收集到的信息是什么? (从图中可以收集到的信息是已经捞出了5条鱼,鱼缸里还有18条鱼) 板书信息3.根椐这两个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捞出的比鱼缸里还有的鱼少几条?……) 一一板书这些问题4.如果问题是: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1)谁能把收集到的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说一遍(2)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我们就借助图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捞出5条鱼缸里还有18条鱼缸里原来有几条?(3)结合图式你能说说这题用什么方法做,为什么?(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5.指导说数量关系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6.指导列式、单位名称及答句的写法。

7.完整叙述解题过程(从图中可以收集到的信息是已经捞出了5条鱼,鱼缸里还有18条鱼,问题是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这道题是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做,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算式是18+5=23单位名称条,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设计意图:加法应用题教学中重视指导,对于这一内容中的数量关系、答句及图式的画法作为重点,这是学生以往从未接触过的,并逐步训练学生如何完整地叙述解题过程。

(二)减法1.如果选择的是这个问题呢?桶里的比鱼缸里的鱼少几条?2.分小组讨论交流,叙述完整的解题思路步骤:(1)收集信息与问题(2)画出图式(3)讨论用什么方法做,说明理由(4)说出数量关系(5)列式单位名称答句3.全班交流补充减法图式有两种不同形式(1)桶里有5条桶里的比鱼缸里的鱼少几条?鱼缸里现在有18条(2)桶里有5条桶里的比鱼缸里的鱼少几条?鱼缸里现在有18条设计意图:减法教学以从扶到放,只对叙述解题过程的几个步骤加以提醒,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

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的第一单元加与减的教学内容。

我要向大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会学习第二章加与减,这一章节主要包括了加法、减法、以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我们会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且学会如何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其中,加减法的概念理解以及计算方法的教学将会是重点,而混合运算的解决将会是难点。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加减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主要是加减法的计算器,而学具则是大家手中的练习册和铅笔。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的推导和计算。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有关加减法的计算题目,让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我会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大家在完成作业后能够进行自我检查。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大家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材料,让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加减法的概念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加减法是数学的基础,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是进行后续运算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情境来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我会请大家想象自己在商店买东西,然后需要计算总价,这样大家就能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另一个重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是进行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 stepstep 的讲解和示范,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的推导和计算。

我会将计算方法和步骤写在黑板上,并且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难点方面,混合运算将会是一个挑战。

混合运算涉及到加减法的组合和顺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复杂。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加与减 沪教版(2014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加与减  沪教版(2014秋)

加与减主备人:教学内容:第3页教学目标:1.能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3.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4.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重点:能根据题意做加与减的题目,并会进行完整的解答。

教学难点:从时间角度编题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老师暑假最喜欢的就是钓鱼了,想不想听老师钓鱼的故事啊:有一天25岁的老师在河边钓鱼,上午钓到了10条鱼,下午钓到了16条鱼。

*老师一天一共钓到了几条鱼?①老师一共钓到了26条鱼。

②你是怎么算出26条鱼的?故事中的25岁这个条件你们为什么不用呢?2、小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之前要先寻找相关的信息,理解题意,最后进行解答。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加法1、出示小猫捞鱼图片:可爱的小猫正在从大鱼缸中捞鱼,你能根据这个图来说意思吗?师: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桶中有5条鱼,鱼缸里有18条鱼。

)2、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试着提一个问题吗?预设:①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②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桶里比鱼缸里少几条?鱼缸里和桶里的鱼相差几条?3、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1)把题目完整地读一下。

(2)我们可以把题目意思画成线段图(3)猜一猜,哪条线段是表示桶中有5条鱼?哪条线段是表示鱼缸中有18条鱼?说说为什么?捞出5条鱼缸里现在还有18条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4、师:把这两条线段合在一起又表示什么呢?板书:捞出的条数+鱼缸里现在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算式:5+18=23(条)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

5、师:有算式以及单位名称和答句,这样才算是完整的解答。

小结:这是一道加法应用题,经过小朋友对线段图的观察总结,我们知道了: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

6、师:根据这个线段图,你还能说一说他们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7、练一练:根据线段图列算式(书上P3练一练①)盒子里有34个草莓,筐里有16个草莓。

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1课件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1课件 沪教版

能否提一个 减法的问题呢?
答:小亚比小巧多15张邮票。
试一试
我有35张邮票
我有50张邮票
她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还可 以怎样编 问题?
50 + 35 = 85(张)
答:她们一共有85张邮票。
试一试
练习
借走了15只球 体育室还有28 只 体育室原有几只球?
体育室比借出 借走15只球 的多几只?
体育室现有28只球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学习目标:
1. 使同学们能够学会运用线段图解应 用题。
2. 能够正确列式并解题。
收集重要信息, 你会吗?
A
B
花园里有很多花
已经开了27朵 还有15朵没开 花园里一共有?朵花
27 &花=花园一共有的花
答:花园里一共有42朵花。
红粉笔有几支?
白粉笔有65支
一共有100支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如 何运用线段图解应用题了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上海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案

上海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案
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巧算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
教学目标:
1、在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会将某个数变成整十数来进行巧算。培养学生运用减法的计算规律来解题的能力。
生2:鱼缸中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多少?
你和小巧提的问题一样
出示线段图②
师:这张图中,要我们先填出桶里有几条鱼,鱼缸里有几条鱼,你能试一试吗?
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问:多多少是什么意思?怎么求鱼缸里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出几条呢?(小组讨论)
算式:18-5=13(条)
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13条。
三、练习巩固
① 1、
退位减法比较麻烦
方法2:25凑成30(44+5)-(25+5) =
三、综合练习,提高能力。
1、出示算式。
39+64=40 +()=();66+18=()+20=();
32+58=()+()=()
62+19= 73+27=
四、课内练习:
练习册P 3
教学反思:本课时的内容较难,下节课要对一些重点精讲细讲。
2、张叔叔买一捆铅丝长30米,修篱笆用了一些后还剩下11米,用掉了多少米?
3、一年级有92名学生,其中男生有64人,女生有多少人?
4、小胖带50元到游乐场玩,滑车用去10元,碰碰车用去5元,他一共用去多少元?现在还有多少元?
汉堡包10元 面条热12元 水果拼盆5元 果珍6元 冰激凌6元
A B C D E
二、习题练习
师:上面的题目我们只是小试牛刀,下面吴老师还有许多题目,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谁做的最好。
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下这道题目。出示例题1:48+15+31(抽同学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与减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三册加与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 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3. 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4. 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能力目标]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从不同渠道收集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个60岁的老爷爷在河边钓鱼,早上他钓到了10条大鱼,下午他钓到了15条大鱼。

他一天一共钓到了几条大鱼?
2. 生:一共钓到了25条大鱼。

3. 师:故事中的60岁这个条件你们为什么不用呢?
4. 小结:
从图和文字中找信息。

仔细观察、理解题意,再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思考问题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思考问题,再根据问题需要寻找有用的信息解答。

5. 师:小猫和老爷爷一样,它也在钓鱼,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了小猫钓鱼这个图片,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 生:小猫在捞鱼,桶中有5条鱼,鱼缸中有18条鱼。

3. 师:针对这两个条件,你们可以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4. 生: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思考)
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思考)
5.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从时间角度:已捞出几条鱼,现在鱼缸中还有几条,鱼缸中原有几条?
6. 师:猜一猜,哪根线条是代表桶中有5条鱼?哪根线条是代表鱼缸中有18条鱼?说说为什么?
7. 师:根据这个线段图,你能够说一说他们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
8. 师:现在我们如果想知道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该用哪个数量关系呢?请你们填一填。

算式:
9. 师:刚才有小朋友问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10. 从空间角度:桶中有几条鱼,鱼缸中有几条鱼,鱼缸中的鱼比桶中多多少?
11. 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线段图和什么数量关系呢?
鱼缸里的条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比桶里多的条数
12. 师:让我们填一填算式和答句。

算式: 捞出□条 鱼缸里还有□条
鱼缸里原来有□条?
桶里有□条
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 鱼缸里有□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13条鱼。

13.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收集有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的是以文字的形式,有的是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三、巩固练习:
1. 师: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 出示题目。

3. 学生汇报交流。

4. 师:根据线段图填写算式和答句。

5. 出示题目:
(1)
算式: □ + □ = □ (元)
答:两件玩具一共□元。

(2)
算式:□ - □ = □ (千克)
答:桔子比苹果多□千克。

四、总结。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玩具熊26元 坦克车38元 两件玩具一共多少元?
苹果25千克 桔子49千克
桔子比苹果多多少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