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测试题语文试题命题人:yangshuhuizi①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②默写题见答题卡③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哲学史和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和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和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和情感、哲学和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和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和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
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和哲学诗意化的倾向。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双周适应性训练试题语文(1)
2021年高三下学期双周适应性训练试题语文(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所谓“文史互证”,从本质上乃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
从内涵上讲,“文史互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用史家广博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古诗文中不易索解或易被误解的字、词、出典等,从历史的层面予以透辟的考订辨误解说,尤其要注意诗中所含与当时历史事实有关的“今典”成分;二是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史料成分,分析诗中的古典与今典,并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对古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所处时代社会达到真正了解。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所能见到有关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记述相当有限。
不仅如此,受正统的史学观影响,历代官修正史记事本身亦有其局限性,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复杂交织,以致禁网严密;易代之际,黑幕重重,统治集团之作为,更是不可告人。
史家秉笔直书,每每得祸。
因此对当时政治中的许多隐秘,故用曲笔;对封建统治者的恶行,也常有回护之处。
这种加工过的历史资料流传下来,固然有助于后人对历史脉络梗概的了解,但在某种意义上,又妨碍对历史某些真相的探索。
中国古代诗作以抒情言志为主,与史相比自有其不同的功能作用。
尽管如此,古诗中仍含有一些与史相通之处,潜在的史料价值不可忽视。
儒家传统诗教之说认为诗有“兴”“观”“群”“怨”之功用。
所谓“观”,或曰“观风俗之盛衰”(郑玄说),或曰“考见得失”(朱熹说),即要求诗人在诗中反映社会现实,使读者藉以了解各地风俗民情、时运盛衰。
所谓“兴”“怨”,或曰“感发表意”(朱熹说),或曰“怨刺上政”(孔安国说),总之是在诗中写出对统治者的怨刺,反映诗人内心的哀愁喜怒,是诗人情感心理的最直接表述。
【优质】“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阅读试题及答案,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
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
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
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
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
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
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
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
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
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
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
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
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
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
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
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
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
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
”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5题)1、阅读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教师应在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此学习方式B.合作学习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流于形式C.合作学习应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D.教师只要加强过程性指导。
学生的讨论过程就不会脱离文本的中心和重点【答案】 D2、教师以“今齐地方千里”一句中的“地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
下列加点词语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今异义词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口技》)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D.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D3、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后,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议论文,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以下议论文。
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A.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B.季羡林《希望在你们身上》C.陶行知《创造宣言》D.严文井《永久的生命》【答案】 D4、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A.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点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B.展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之美C.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精神D.教师的问题设置不当,导致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答案】 D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意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相关资料自学,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B.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由传统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过渡C.精讲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方法、规律,提升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D.意在督促学生高效学习,段段清、堂堂清,同时发挥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答案】 D6、某教材设置了“品味诗歌中的传统文化”专题,教师在教学这一专题时提到,许多诗歌中都蕴含着有趣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季羡林自传(节选)阅读答案
季羡林自传(节选)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季羡林自传(节选)阅读答案季羡林自传(节选)我于一九四五年秋,在呆了整整十年之后,从哥廷根到了瑞士,等候机会回国;在瑞士Fribourg住了几个月,于一九四六年春夏之交,经法国马赛和越南西贡,又经香港,回到祖国。
2021-2022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传记作品的多彩阅读
传记作品的多彩阅读选修课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是一门励志教育课。
结合语文阅读训练进行励志教育,是本课程的目标。
教材选取了中外十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
为了让学生有兴趣了解这些杰出人物,深刻体悟他们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生动有趣。
教材传记作品的阅读可“百花齐放”。
一、制作年表和年谱法年谱和年表是以编年的方式记载某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传记体裁。
有的采用表格形式,有的则直接用文字按时间顺序分段表述。
年谱和年表的文字表达都必须简明扼要,不做抒情、议论或艺术发挥。
制作年表和年谱,是了解一个人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最简捷的途径,也是传记作品创作前的准备工作。
如在阅读《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文时,让学生参考毛泽东的其他传记材料,整理一篇“30岁以前毛泽东生平和革命经历年表”,字数在600字左右。
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更能了解和体会毛泽东伟大革命领袖的使命感,坚定的革命信念,睿智的哲思以及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书写调查报告法调查报告是最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应用文体,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过鲁迅很多作品,对他的作品风格和人格有一定的了解。
有的同学喜欢鲁迅的个性,有的可能对其敬而远之,对他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看法。
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目前中学生对鲁迅的接受情况”的调查问卷,在班级或者学校范围内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
写完调查报告后,再阅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学生就可以一改往日对鲁迅片面的认识,会发现鲁迅其实是一个很可爱,很幽默的人。
三、音乐陶冶法古有以“乐”治国,今也应以“乐”阅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
”如在阅读《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一文时,可这样设计:结合阅读传记中有关贝多芬几部代表性交响乐的评论及作品写作背景的描写,欣赏一段《第九交响曲》作品,再读一些有关贝多芬音乐的赏析评论(教师可提供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的材料),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下来。
《纪念季羡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章,达成 13—16 题。
(17 分 )纪念季羡林7 月 11 日,98 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辞世了。
国有一老,若有一宝。
季羡林先生由于他的国学学养和真挚人品,在学术界遇到宽泛的尊敬,现在他驾鹤西去,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我们以前有很多次时机向季老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也的确在很多场合向这位大师表达过敬意。
可是当季羡林先生真的辞别我们的时候,这全部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甚至会思疑我们以前表达敬意的真挚,以及老人接受敬意时的心情;我们也会忐忑地想起老人面对晚辈做的错事和傻事,满脸宽容背后的无奈。
现在,我们全部能做的事情,就是追想、和学习。
我们追想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在追想一个大师辈起的年月。
人们常常用自己的勤恳来作为成长的原因,可是有的时候,环境可以决定赐予人们更多成为大师的时机。
这类环境其实不可以简单地用贫困或许富饶来归纳。
大师辈起的年月,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年月,也是一个尊敬知识、宽容“ 异端”、追求同等的年月。
自 20 世纪初开始,中国知识界在不停与历史抢夺这类机会。
而令我们仰慕的学术大师们,恰好就产生于每一个片刻即逝的机会中。
我们季羡林先生,其实是一个“ 以学术为业”的集体。
不论陈寅恪、傅斯年,仍是钱钟书、季羡林,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是以一种有时出现,而走向一种必定。
马克斯·韦伯说,在失掉了神圣性和价值一致性的世界上,以学术为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可以独立的思虑。
自然,全部的独立思虑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沉着的察看。
今日的多元化社会,锻造着多元化的个人,平生以学术为业,而且能从此中找到乐趣和力量的人唯恐已经不多了。
我们学习季羡林先生,其实是学习一种独立、自尊、诚实和执著的品德。
不论在“文革”年月、在改革开放中、仍是功成名就的暮年,季羡林都在不停向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反省;不论在佛学、梵文仍是宗教的学术领域,季羡林都在将一个问题执著地研究究竟。
这是知识分子难能难得的一种品行,也是一种有现实意义的品德。
2017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三、作文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róng yīng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
6.(2017年中考广东卷)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那天清晨,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刚刚开放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高兴地想吻我的额头,可那时候除了母亲外,我不习惯其他的任何人吻我。于是,莎莉文小姐就轻轻把我搂在怀里,在我手上拼写出:“我爱海伦”几个字。
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试题(语文)
吉林市普通中学2009-2010年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之中吗余秋雨一位友好的美国音乐人说:“每个初次来华的西方人都会有点吃惊,为什么没来之前对你们有那么多误会。
有可能,你们的宣传方式造成了某种文化孤立。
”的确,国际间对我们的文化话语,在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乐于接受的状态。
这是出于政治偏见吗?其实不是,拿中国参加两次世界博览会来说吧,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据民意测验,在“最想去看的馆”中,中国馆排在第二位。
我去看过汉诺威世博会的中国馆,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些中国风景名胜的照片灯箱,再是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一个中国人登上月球的幻想式模型,最后是一具标注着针灸穴位的人体模具,边上放了一些中药。
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很少有人在某一个角落停步,都是用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观众一般需要排队等候参观,法国馆三小时,日本馆四小时,而中国馆却基本不需要等待。
借着两届世博会中国馆的教训,引申开来,证明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还存在着一系列观念问题。
这是文化交流的起点,必须认真面对。
第一,我们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
如果我们更多地承认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口头上承认而是心底里承认,情况就会大大改观。
在汉诺威世博会上,德国馆大厅是一大堆未完成的德国伟人塑像,贝多芬、黑格尔、马克思等等,告示牌上说,德国伟人都无法在自己国家完成,都走向了全世界,因此有理由让世界各国观众在心中去完成。
而且,还请世界各国观众在黑板上补充在自己国家出名的德国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一课一练13.短文两篇(含答案)
1 3短文两篇基础练习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怡情( yí) 藻饰(zǎo) 狡黠(xiá) 诘难(jiè)B.阐证( chǎn) 要诀(jué) 傅彩(fù)咀嚼(jiáo)C.滞碍( zhì) 疵品(cī) 聪颖(yǐng) 矫饰(jiáo)D.伦理(lún) 蒸馏(liú) 羡慕(xiàn) 涉猎(sh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彩藻饰读书废时纵观统筹B.孜孜不倦天资聪颖吹毛求疵C.独到见解咬文爵字豁然贯通D.仔细揣磨明辨是非高谈阔论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畜。
(诘问,为难)B.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C.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有资历的学者)D.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指读书有益处)4.填空。
(1)培根,______国哲学家、____家,著有____、____等。
(2)马南邮,本名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____。
提升练习1.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A.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C.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D.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2.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
C.《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一、阅读下面《鸿门宴》中的片段,完成文后试题。
灞上秋居 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8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 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他;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 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为击破沛公军
B、不如因善遇之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来源:]
C、良乃入,具告沛公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来源:Z+xx+]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78】(含答案解析)
阅读一百天78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玉楼春顾红梅李清照红酥①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②几多看,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③憔悴春窗底,闷损④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⑤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释】①红酥:指红梅。
②酝藉:蕴涵。
③道人:词人自称。
④闷损:十分烦闷。
⑤小酌:随便的饮宴。
1、词中写出红梅含苞欲放,花苞美好的句子是,。
2、这首词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面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闲适惬意,自由快乐。
B、词人倾心红梅之神韵,同时流露出内心深处思乡怀人之情。
C、词人倾心红梅之神韵。
D、词人忧愁烦闷,无心赏梅。
3、这首词不写梅花的盛开,却由含苞直跳到将败,分析其用意。
二、文言文阅读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③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浙江省定海县海上的普陀山,乃观音道场,佛教圣地之一。
③瓶、钵:和尚盛食物的用具,化缘用。
4、下面各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吾欲之.南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其.一贫,其一富——其.真无马邪C.以.告富者——必以.分人D.子何恃而.往——面山而.居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有两句“子何恃而往”,为什么前句用问号,而后句用叹号?7、文中写蜀鄙二僧的故事有何用意?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朱成玉季夫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
201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最高的学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最高的学位》阅读练习及答案要想在中考语文上取得高分就必须做好现代文阅读,它在语文考试中占很大的比重,平时大家要多做一些阅读练习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最高的学位》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备考现代文阅读。
很多年以前,有一位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
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是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成的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
她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永远的季羡林 阅读答案
永远的季羡林阅读答案篇一:季羡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一、季羡林篇:(一)个人成就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1]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二)散文随笔《幽径悲剧》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清塘荷韵》上海九年义务制教育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八课《成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做人与处世》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永久的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课(三)人物评价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温家宝评)[14]贺剑城称自己“为老搭档的逝世感到悲痛”,贺剑城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
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
”贺老称,季先生一生对待学问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国同时学三门语言的情况,笑称“简直是自我折磨”。
(四)美文精读1、忘季羡林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教师资格证考试阅读能力真题(带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阅读能力真题(一)高贵的施与汽车大王福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他却很少捐款。
他顽固地认为,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
他最担心的就是捐款经常会落到不善于运用它们的人手里。
有一次,乔治亚州的马沙·贝蒂校长为了扩建学校来请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绝了她。
她就说:“那么就请捐给我一袋花生种子吧。
于是福特买了一袋花生种子送给了她。
没想到一年以后,贝蒂女士又上门了,交给了他600美元。
原来学生们播种了当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种子,这就是一年的收获。
福特什么都没说,立即拿出了600万美元交给了贝蒂。
我赞赏福特的顽固,他的顽固中有一种对受施者的老辣调教。
福特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往往很难让受施者感受到金钱后面潜隐着的苦与智;我更赞赏贝蒂对点滴施与的至高的尊重,她带领孩子们撒播下的其实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领受他人恩惠的资格。
彼此的信任,为“慷慨”培植了一个堪慰心怀的伟大理由。
我们时常赞美慷慨无私的捐助,尤其在意捐助数额的大小,以为一个数目所昭示的正是与这个数目等值等量的一颗爱心。
我们很少见到捐助者与受助者相得益彰的完美辉映,更何谈双方心灵的深切契合。
其实,善意是不能标价的,恩惠也不必承载过多的酬酢。
——懂得了美意的真谛,受助者与捐助者通过对一袋花生种子的精妙阐释与透辟理解,灵魂都获得了神圣的濯涣与提升。
问题:(1)文章阐述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结合文章,对划线的句子中“精妙阐释”与“透辟理解”作简要分析。
答案:(1)文章阐述的中心句是:“善意是不能标价的,恩惠也不必承载过多的酬酢。
——懂得了美意的真谛,受助者与捐助者通过对一袋花生种子的精妙阐释与透辟理解,灵魂都获得了神圣的濯涣与提升。
”概括的说就是善意是不能标价的,懂得了善的真谛,受助者与捐助者都获得了提升。
(2)“精妙阐释”指贝蒂校长带领孩子们撒播下花生种子,一年后交给福特600美元,以此来证明他们有能力也值得福特对他们进行捐赠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 》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晚年,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 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 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 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2007 年 5 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 案,问我怎么看。
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 一村的 21 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 无所谓荣辱褒贬。
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 有人格魅力的人。
他的平凡, 即如他所说, 只是一个教书匠, 至多再加一个写家; 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 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 一定不赞成。
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一一季羡林 回忆录》 , 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 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
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 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的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 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 2006 年,第 19 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 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
这又是一顶高帽。
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 “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 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
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慊是票友。
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
我没 有猜错, 一次见面中, 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
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 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
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 动笔了。
7 月 29 日(2005 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 收拾。
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
以 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
再以后, 你们都知道了的, 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 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 笔者觉得,仅就 94 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
1/6
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
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 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 2008 年 12 月 21 日,97 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 了三行 24 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
争而不斗,和谐自然。
天人合一,宛然 实现。
”其他几处亦有修改。
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 特点是人多, 人多思想杂, 俗话说“林子大了, 什么鸟儿都有”, 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
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 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 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
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 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
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 90 年代, 一天, 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 落座, 喝茶, 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 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
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 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即以中国社科院 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 此职。
季先生么, 婉拒了。
尔后, 北大让他当副校长, 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为此, 有人曾当面讶怪: “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 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 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一一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10.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一 生发表的诗,虽然不超过十首,却又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 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 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97 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 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 也说明“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 改中出”。
D. 季先生拒绝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 而痛快地应承北大副校长一职, 说明季先生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 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 虽未直接评论, 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 为人。
11.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那么,他的“人格魅 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12.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
(6 分) 13.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
你读了本文 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8 分)
2/6
参考答案: 10.【答案】BE 【【解析】A 项更主要的是“平凡”;C 项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 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 项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他想的,就是 当他的教书匠。
(5 分,对一项给 2 分) 11. 【答案】 (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 (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著; 超凡脱俗 (答“清高”亦可) , 热爱教育。
(6 分。
意思接…越的“国学大师”。
(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某些问题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这种题型重在学生自身的个性见解, 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 说出自己的 启发,或做出评价,而应有深度的阐述,有理有据,让人折服。
要求观点鲜明、 准确,理由充分,从文本出发。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