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笔记

合集下载

民间中医脉诊绝技_笔记

民间中医脉诊绝技_笔记

《民间中医脉诊绝技》读书记录1. 1 脉诊基础理论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华医学。

它通过对人体动脉搏动的观察和感受,结合经络理论、气血运行规律等,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情况。

在脉诊的基础理论中,最为核心的是对脉象的理解。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粗细、流利度、紧张度等方面。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细脉、滑脉、涩脉等。

每一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浮脉多见于表证,表示疾病的根源在体表或疾病的初期;沉脉则多见于里证,表示疾病的根源在体内或疾病的后期。

迟脉多见于寒证,表示体内的阳气不足;数脉则多见于热证,表示体内的阳气过盛。

细脉多见于阴虚或血虚证,表示体内阴液不足;滑脉多见于痰湿或食积证,表示体内有痰湿或食积。

除了脉象之外,脉诊还涉及到经络学说、气血运行理论等内容。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不同的经络循行路线和气血分布情况,会影响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气血运行则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气血充足并畅通无阻,则人体健康;反之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症状。

脉诊是中医诊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掌握脉诊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技巧,对于提高中医诊断水平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1 1 脉象的概念与分类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自古以来便为医家所重视。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人体内脏和经络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与气血、阴阳、脏腑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把握,中医医师能够洞察患者的内在病情,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脉象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

每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力度、节律等特点,这些特点又与中医的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独特体系。

浮脉主要表现为脉搏显现于浅层,轻按即可感觉到。

这种脉象通常与外感风寒、阳气不足等症状相关联。

沉脉则是指脉搏显现于深层,需用力才能感觉到。

它往往与里证、阳虚水泛等病状有关。

脉诊笔记(三四)

脉诊笔记(三四)

脉诊笔记(三四)长脉为脉象之一。

脉长超过本位,首尾端直,如循长竿。

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旺。

《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若长而弦硬,按之有牵绳感,则属邪正俱盛的实证,可见于实热内结或热盛动风等。

《濒湖脉学》:“长主有余,气逆火盛。

”长脉的脉象过于本位。

上过于寸,下过于尺。

不大不小,不疾不徐,直上直下。

如果仅上部脉长,叫溢,如果仅下部脉长,叫覆。

关脉位居寸尺之间,上则为寸,下则为尺,无所谓过于本位,所以关脉无长脉之说。

脉来悠扬而长,是气血昌盛之象。

高大强壮的人的脉象可以见长。

春为阳气升发之时,肝在中医五行中对应的是春,所以,肝脉在春天可见长脉。

长而和缓,即含春生之气,而为健旺之征。

所谓病脉见长,就是胀而搏指有力,常见于肝病和阳热亢盛,阴证也可以见到长脉。

《素问.平人气象论》:“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

”肝病长脉临床症状可见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胁下胀痛,甚或动风、眩仆。

阳热亢盛搏击于脉导致脉长。

阳热的形成都是由于六气化火,或者五志化火。

气血痰食蕴久化热。

虽然都有见长脉亢盛,但是,由于致病因素不一样,显示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临床上须仔细分辨。

当阴证见长脉,有可能是病见好转。

伤寒论第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痛,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长为阳脉,是气血旺盛之象,所以,阴证见长脉,病渐好转。

长脉与相关脉的鉴别长脉与弦脉、紧脉类同,与短脉相反。

1、长脉与弦脉的鉴别:长脉、弦脉二脉皆长,弦脉端直,长脉亦直;弦脉紧束益劲,长脉较为柔和。

弦脉主肝风内动,长脉主肝风内动之前的肝火亢盛,弦脉所主之病深重,长脉所主之病轻浅。

长脉恶化则变为弦脉,弦脉之病好转则为长脉。

同为肝火亢盛之证,年龄偏高、动脉硬化者则见弦脉,年龄较小,动脉弹性良好者则见长脉。

2、长脉与紧脉的鉴别:长脉、紧脉均为较直的线索脉,但紧脉的脉率有快、常和慢的三种脉率,而长脉的脉率为正常或稍快。

紧脉脉形紧束,长脉较为宽松。

脉诊课笔记

脉诊课笔记
脉诊课笔记
如何辨别生病的脉(11节)
病脉:太过与不及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如何凭脉辨证(12节)
寸脉短代表气机不升
尺脉长代表气往下降
感冒时的脉一一浮脉
感冒不同证型的脉(14节)
15课
手指尖黑的点位置有顶的感觉
16节
17节
18节尺脉浮
19节:浮脉案例(略)
20节:阴邪重的脉一一沉脉
21节心肺寒气重的脉
22节肝脾寒气重的脉
23:尺脉沉
24节号脉辨别真假寒热
25节:真假寒热案例
胸中热且痛,舌尖红苔黄。且腹中常鸣响。用了黄连汤后症状倒更重了。二诊号诊:脉沉紧而有力。考虑里寒证,用吴茱萸汤稍加些清热药,服药后见效。
26、27节:寒气重的脉象
28节:真正上火的脉
29节:实热、虚热
30节:身体真正虚而需要补的脉(虚脉)
31节:寸、关虚脉
32节:尺脉弱/肾虚
33节:案例(略)
34节:实邪重的脉象
35节:心火旺和肺热的脉象
36节:中焦热的脉象
37节:尺脉实
下焦热通常表现为膀胱热、便秘,常采用通淋、利尿、通腑、通大便的方法。
38节:案例,1.手上湿疹。 2.看上去象一个体虚之人,汗多、没精神、手掌热而指尖凉,但脉沉滑有力。诊断为体内阳气被湿热郁住了。
39节:紧脉一寒气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痛的脉
40节:弦脉
41节:细脉一一血少气衰
42节:滑脉(喜脉)
43节:涩脉(血少或精伤)
44节:痛风(略)
案例1.寒证
案例2.湿热证

脉诊笔记(一)

脉诊笔记(一)

脉诊笔记(一)洪脉:体内邪热极度亢盛细脉:体内气血亏耗滑脉:脉象圆滑流利,如珠走盘,丝毫没有阻滞和羁绊1、体内气血充足往来流利,正常2、喜脉3、痰饮病的主要脉症,痰饮的特性是湿浊黏滑弦脉: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和绷紧感,比细脉略粗具有一定的力度1、往往不是由于体内气血亏耗引起的2、肝气郁结,疼痛,疟疾,3、血管产生收缩紧脉:紧脉跟弦脉类似,是血管收缩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脉象,但紧脉在血管收缩程度上要超过弦脉,,紧脉在脉的形状上比弦脉更粗大,在力度上更胜弦脉,甚至可以感到脉搏在指下有左右弹手的感觉,紧脉的形成机理与弦脉相似,多见于寒邪侵犯人体。

另外,剧烈的疼痛也会出现紧脉。

长脉:脉的长度超过三个手指所按的部位。

长脉是体内气血有余的表现,常见于体质健壮之人。

如果脉象长而兼弦,那有常是肝火过旺的表现。

短脉:脉的长度不能充盈寸,关,尺三部,三个手指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如果寸部不能满指或是尺部不能满指,这种脉象称为短脉,短是一种不足的表现,寸部短,为心,肺精气不足。

尺部短,为肾脏精气亏损。

此外,如果体内有痰浊或淤血阻滞经络,气血不能正常流通,也会出现短脉。

这就需要结合全身其他症状加以鉴别和区分。

弱脉:沉而无力,人体元阳气血亏耗芤脉:按如葱管,中空,轻按和重按都可以摸到脉,唯独中等力度下却感到脉象空空如也,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血急剧减少,不能充盈血管,而血管却仍然维持有一定的容积和紧张度,所以表现出中空的特征,常见于急性失血或大吐,大泻导致的津液大量丢失等疾病。

结脉:脉搏跳动缓慢,中间时有停跳,两次停跳之间间隔的时间往往不相等。

结脉的出现和心脏的搏动异常有关,往往是人体阳气亏损,寒邪凝滞心脉。

代脉:脉搏跳动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的停跳,停跳间隔时间较长的,称为代脉,意义类似与结脉,也是心脏所藏的精气亏耗所引起。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脉诊,是医生用手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学著作主要有:晋代王叔和著《脉经》,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最早的脉学专著。

张景岳著《景岳全书》,祥论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症从舍等。

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载二十六脉。

李士材著《诊家正眼》,增定二十八脉。

第一节诊脉概述一、脉诊原理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的搏动频率、节律相应。

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学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血充盈于脉道,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的搏动也靠气的调节,因此,气与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有助于血的运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而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肝藏血,贮血和调节血液,肝又能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有关。

一、诊脉部位(一)三部九候诊法《素问》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

分为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二)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见于《内经》,是通过诊人迎、寸口两部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

人迎主要反映体表的情况,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

(三)仲景三部诊法仲景三部诊法,指诊寸口脉候脏腑,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的诊法。

(四)寸口诊法1.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挠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挠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2.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一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可以反映胃气的强弱。

二是肺朝百脉,脏腑气血变化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

三是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诊脉方便。

3.寸口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胃,左右尺候肾。

中医脉诊~学习笔记

中医脉诊~学习笔记

中医脉诊~学习笔记脉诊分为脉象与辩脉2部分,脉象从古到今很多,最著名的是《濒湖脉诀》的27脉。

但是关于脉象的描写大多是用比喻、体会来描述。

让人难以掌握。

而实际分析大多数脉象不过是九大物理指标的组合。

无非是快慢、脉位(浮沉)幅度、长短、粗细、力度、幅度、节律、开合九大物理指标。

把脉先掌握和指下感受到这九大指标,自然什么27、34、什么怪脉、什么绝脉都能很快的掌握和获得。

而明白了方法,练习一个月脉象也就能准确掌握与获得。

而后运用脉象分析的一气阴阳三焦六部10纲法,来分析自然获得疾病的判断,与用药的分寸。

脉诊时下之难难在脉象不明,分析乱扯。

方法不对。

所以难以速成。

个人通过3个月掌握脉诊的流程是:1、自身上练习明白九大物理指标并在指下感受而真实体验到(1周)—-2、运用9大指标快速掌握并指下获得28、34脉(2周)——3、学会分析脉象掌握一气阴阳三焦六部10纲法(4周)——4、脉诊对应药性做方法(2周)——5、临床练习一、九大指标分析与练一、浮沉:指手指感知脉的位置深浅。

古人把从肌肤到筋骨的位置分为9份,每三分为一部位。

分别叫做浮中沉。

以6分来分则3分为浮,三分为沉。

指标分析:正常脉,为天气气温变化,或者饮食改变,比如气温升高比如春夏,比如吃了辛辣食物以及喝酒,或者热性药物而阳气生发或者叫体温升高,而出现脉浮。

或者气温降低,或者寒凉食物,以及凉性药物,则阳气收敛下沉,而现脉沉。

病脉:疾病造成的内热而气血外浮,或者表层肌肤感邪气而人体气血外浮则现脉浮,或者不通畅而气血难以下降也现脉浮,反之则现沉脉。

虚实判断,不管是脉沉还是脉浮,以中沉取力度判断虚实,无力为正虚,有力为邪实。

练习方法:以手指搭在六部任何部位,从轻到重,感受脉跳。

1到三分力能感知脉跳,为得到脉浮的感觉,而后逐渐加力到9分到了筋骨,还能感受跳动力度,为脉沉。

一般来说冬天脉尺部为沉脉中下有,浮部不明显,而寸脉,一般中上明显,特别是夏天,脉浮最为明显。

我的脉学笔记7:现代脉诊

我的脉学笔记7:现代脉诊

我的脉学笔记7:现代脉诊我的脉学笔记7:现代脉诊七.虚脉(一).脉象:1.〈〈医宗说约〉〉:“虚,中、下皆空也”;“浮大而软,举按无力,豁然不能自固”。

〈〈诊宗三昧〉〉“指下虚大而软,如循鸡羽之状,中取重按皆弱而无力,久按仍不乏根”。

2.虚脉是复合了几种因素的脉象,具有浮、大、软(无力)的复合条件。

3.虚脉在浮、大、软的条件下,可与其他有关脉象同时兼见如数、迟、缓、涩等脉。

(二).脉理:阴阳气血正气亏虚:总为血脉空虚、虚阳浮越之象。

(三).脉义:虚脉主病有气血阴阳之分,五脏诸虚之别。

如〈〈景岳全书。

脉神章〉〉:“浮而无力为血虚,沉而无力为气虚;数而无力为阴虚,迟而无力为阳虚。

”八.实脉(一).脉象:1.〈〈濒湖脉学〉〉:“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

2.实脉是复合了多因素的脉象。

具有大、长、弦、有力的复合条件,浮、中、沉三部皆然。

3.实脉是脉体教大,鼓动有力,按之不减有实满感。

(二).脉理:邪盛正强,正邪相搏使脉来实大。

(三).脉义:1.邪实之证:实脉属阳脉,主大热、大邪、大积、大聚之证。

2.正虚假实之证:如张锡纯认为的脉弦大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或肾虚不摄冲气上逆,干于气血,脉可实大,治当培元佐以镇摄。

再如景岳说:久病孤阳外脱,脉必先见弦数滑实。

真阴大亏,燎原日炽脉见关格若实。

九.长脉(一).脉象:1.“《崔氏脉诀》:“过于本位,相引曰长”。

〈〈医学入门〉〉:“长脉过指出位外”。

2. 长脉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因素脉象。

3.长脉的脉形以指下感觉的长度言,与短脉及平脉的长度感觉构成不同长度的系列脉。

4. 长脉仅见于寸尺两部。

(二).脉理:气血旺盛之象。

(三).脉义:1.主肝病:肝气火冲、肝阳上亢、肝热脓痈。

2.阳热亢盛之征:阳明热盛、阳毒癫狂。

3.阴证渐见脉长为正气来复。

4.平脉:和缓之长脉,可见于平人。

经曰:“长则气治”。

肝之常脉应于春季而脉长。

十.短脉(一).脉象:1.〈〈察病指南〉〉:“指下寻之,往来短曰短”。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一、脉诊基本概念和原理1、脉诊的基本概念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反映,也是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血气状况和阳气阴气的盛衰。

因此,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2、脉诊的基本原理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即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速度、强弱、滑利和有无力等情况,推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

同时,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二、常见脉象的判读1、脉象的触诊方法脉搏的触诊方法主要有三种:徐缓步细法、弦、滑等脉象和细软、蜷缠等脉象。

其中,徐缓步细法是通过轻轻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速度和节律。

弦、滑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强弱和滑利程度。

细软、蜷缠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力度和滑利情况。

2、脉象的判读(1)浮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明显,而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和有力时,就属于浮脉。

浮脉常见于阳气亢盛,阴气不足,表病初起,中气虚弱等情况。

(2)沉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隐约或者触不明显时,就属于沉脉。

沉脉常见于阴气亢盛,阳气不足,表病发展,中气不足等情况。

(3)缓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缓慢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柔和时,就属于缓脉。

缓脉常见于气血亏虚,阳气不足,阳气内陷,阴虚等情况。

(4)虚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弱小、柔软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滑利时,就属于虚脉。

虚脉常见于气血不足,阴虚阳亢,脾胃虚弱等情况。

(5)实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强硬而且触诊起来比较紧实时,就属于实脉。

实脉常见于气血亢盛,痰浊内生,阴阳失调等情况。

三、脉象的分析与诊断1、脉象的分析通过触诊患者的脉象,可以初步分析患者的脉象特点、脏腑功能情况和病理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脉象比较浮大,有力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就说明患者的阳气亢盛,阴气不足,适合温补、滋阴的治疗方法。

脉诊相关知识点总结

脉诊相关知识点总结

脉诊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脉搏的基本特征1. 脉搏的部位:中医将人体的脉搏分为头部、上肢、躯干、下肢等部位,各部位的脉搏有不同的特点和诊断意义。

2.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跳动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超出这个范围的脉搏频率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异常。

3. 脉搏的韵律:脉搏的韵律是指脉搏的跳动节律和规律性,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如果脉搏出现不规则的情况,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疾病。

4. 脉搏的强弱:脉搏的强弱是指脉搏的跳动力度,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一定的跳动力度,如果过强或过弱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5. 脉搏的长短:脉搏的长短是指脉搏的跳动时间,包括长促脉、短细脉、长虚脉、浮沉脉等。

以上就是脉搏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脉搏情况,为下一步的诊断提供参考。

二、脉诊的方法1. 观脉诊法:观脉是脉诊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部位、频率、韵律、强弱等特征来初步了解患者的脉象特点,为后续脉诊提供基础。

2. 摸诊法:摸诊是脉诊的核心步骤,通过摸诊患者的脉搏并记录下脉象特点,结合观脉的结果来判断患者的病机病因,并辨别病证和辨识病因。

3. 辨证施治:通过脉诊得出患者的脉象特点和辨证施治,选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或针灸、艾灸疗法,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以上就是脉诊的一般方法,其中观脉、摸诊和辨证施治是整个脉诊过程的主要环节。

三、脉象的诊断意义1. 脉搏的部位:不同部位的脉搏有着不同的诊断意义,如头部脉搏与脑疾病有关,腹部脉搏与脾胃疾病有关。

2. 脉搏的频率:患者的脉搏频率快慢与疾病的程度有关,频率过快可能是实证,频率过慢可能是虚证。

3. 脉搏的韵律:患者脉搏的韵律不规则可能是肝郁或痰浊阻滞,韵律过缓可能是阳气不振。

4. 脉搏的强弱:患者脉搏强有力可能是实证,脉搏弱可能是虚证。

5. 脉搏的长短:长脉可能是阳盛,短脉可能是阳虚,浮脉可能是阳虚,沉脉可能是痰阻。

脉诊笔记(二五)

脉诊笔记(二五)

脉诊笔记(二五)结脉结脉缓而时一止,浊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

脉象: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脉率迟缓,脉律不齐。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

亦见于气血虚衰。

脉理:阴盛寒凝,或气结、痰凝、血瘀等积滞,心阳被抑,气血受阻,则脉来缓慢,时有一止,结而有力。

久病气血不足,心阳、心气虚衰,脉气不续,则脉亦缓慢而时有一止,但结而无力。

生理变异: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亦偶有见脉结者。

相类脉:1、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脉象: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

脉律不齐,止歇有规律,止歇时间较长,脉势软弱。

主病:主脏气衰微,亦见于疼痛、惊恐、跌仆损伤者。

脉理:脏气衰微,元气不足,则脉气不续,多见于心的器质性病变。

疼痛、惊恐、损伤等所致者,则因暂时性气结、血瘀、痰凝等阻抑脉道,脉气不能衔接所致,故脉代而应指有力。

相类脉:2、促脉: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脉象:脉来急促,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脉率较快,脉律不齐。

主病: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食等实邪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

脉理:阳邪亢盛,心气亢奋,热迫血行,则脉来急促,热伤阴津,心气受损,脉气不续,则脉有止歇;若为实邪阻滞,脉气亦不接续,均促而有力。

若因真阳衰惫,心气衰败,虚阳浮动,脉气不能顺接,则脉促而无力。

正常人亦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见脉结促者。

脉诊笔记(十二)

脉诊笔记(十二)

脉诊笔记(十二)左血右气,即左手偏旺于血,右手偏旺于气。

肺主气,位于胸中,为宗气之所居,所以,右寸配肺与胸中;心主血,膻中(心包)为心的外围,所以左寸候心与膻中;脾居中焦,脾胃互为表里,气行于右,故以右关配脾胃;肝主藏血,与胆相表里,血旺于左,故以左关以候肝胆;肾在腰之两侧,位置在下,故两尺候肾;小腹在下,为大小肠及膀胱所居之处,膀胱、小肠从阴以配左,大肠从阳以配右。

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难经·十八难》指出:“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将身躯体分为胸膈腹三部,以两寸候胸中之心肺,两关候膈下之肝脾,两尺候脐下之两肾。

(一)、时间“平旦”诊脉。

要求保持环境安静。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二)、体位正坐或仰卧。

要求前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臂自然平展,腕直放松,掌面向上略斜。

(三)、指法1、选指:左或右手,食中及无名指三指平齐,以指目诊脉。

2、布指:中指定关,相对固定,疏密适当。

小儿可用一指定关法。

3、运指(1)、举法。

轻按,浮取。

(2)、按法。

重按至筋骨,沉取。

(3)、寻法。

不轻不重,按至肌肉,中取;或调节指力,左右推寻,细察脉象。

(4)、总按。

三指同时用相同指力察两手寸口脉部体脉象的形态、脉位、脉力等。

(5)、单诊。

用一指察一部脉,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等变化。

(四)、平息1、以医生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病人脉搏搏动的次数。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每分钟脉动72~80次,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

)2、诊脉时,医生应清心宁神,思想集中,精神专一。

所谓“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东垣十书》谓:“澄神静虑,调息凝心。

”(五)、五十动指诊脉时间不得少于脉搏跳动五十次,一般不得少于一分钟,以三分钟为宜。

脉诊笔记(六)

脉诊笔记(六)

脉诊笔记(六)
寸、关、尺、三部,寸主上焦,关主中焦,尺主下焦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脉多热,迟脉多寒,弦紧为实,细微为虚,这是常理
脉虚证虚,脉实证实,虚实以有力和无力来辨别,有力为实,无为为虚。

阳证见阳脉,阴证见阴脉,谓之从。

如果阳证见到阳脉。

按之不鼓,指下无力,虽然脉浮大,不是真正的阳证。

如果阴证见到阴脉,按之鼓而盛,也不能认为是阴证。

辨别真假很重要,直接影响到治疗结果。

浮脉虽然属于表,而阴虚血少、中气亏损的人,常会看到脉浮而无力。

虽然是浮脉,这种情况也不能直接判断为表证。

临床表现为一派阳证,浮取脉也为洪数的阳脉,但是,只要按之不鼓,指下无力,也只能判断为阴证或者是虚证。

沉脉虽然是属里,初感外邪很深的病人,寒束经络,脉不通畅,这种病人的脉象是沉紧。

但是,这种沉不能直接判断为里证。

沉取有力为实,沉取无力为虚。

沉脉坚劲有力,常会见到腹痛喜按,呕逆战栗,这是脾胃阳虚,胃气衰败之象。

如果是虚软无力常会见腹满,喘急痰鸣。

脉虚软属正虚,轻取虚软,按之有力,这种脉就是属实。

数为热,但真热的人未必脉会数,但是,正气虚损的人,阴阳俱困,气血失调衰弱,虚得特别厉害的人,脉也跳得很快。

像这样的一种数脉,不能直接判断热。

迟为寒,但是,对于外感病刚刚好的病人,余热还没有完全退掉,这种脉脉象,多为迟滑。

所以,像这种虽然是迟脉,也不能判断为寒。

浮沉迟数各有虚实,无力为虚,有力为实,如果脉过于强劲搏指,不能当作实脉看,有可能是胃气衰败,真气外泄之象。

脉诊笔记精华,千万不要错过!

脉诊笔记精华,千万不要错过!

脉诊笔记精华,千万不要错过!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周六福利:适合一个人看的小说,心怦怦跳的感觉!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分者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右手侯阳气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右手侯能量的制造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心运血肝藏血血之精华入肾阴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肺运气脾生气肾之阳化精为气男为阳气盛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女为阴血盛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此为男女之常脉阳之要在于能降寸脉位于上【表】阳位当以收敛沉降为顺中取可得阳之要在于能敛尺脉位于下【里】阴位当以收敛固密为顺重取可得阳之要在于能运关脉位于中【中】中位当以鼓荡滑畅为顺轻取可得简言之两头小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谓之:橄榄形脉位之浮沉可以四季【本质就是温度的变化】以简述之:夏【轻触即得浮脉:热则阳气升散热证表证或夏季常脉之位】脉体最大洪秋【稍重可得气渐降敛热渐退秋季常脉】脉体稍小濡春【再重可得气渐升散热渐盛春季常脉】脉体再小弦冬【沉按始得沉脉:寒则阳气降敛寒症里证或冬季常脉之位】脉体最小细夏见秋冬春脉为不及热病见秋冬春脉为渐愈冬见春秋夏脉为太过寒病见春秋夏脉为渐愈脉气运行简述饮食之入,始于右关【脾胃】,主运化,可理解为赚钱部门,当最强【有力,脉位秋】为好。

运化之物化为血液储藏——土养木,肝主藏血,存钱部门,右关之脉【肝】,当最强【有力,脉位秋】为好。

血之精华为精,下输于肾阴——精血同源,主藏精,脉当最沉【有力,脉位冬】肾阴若水【能源】,肾阳若热【能量】,水热合为一体共存——阴阳互根互用。

脉诊笔记(七)

脉诊笔记(七)

脉诊笔记(七)
李闻言老师写的《四言举要》,是对脉诊的一个总结:
脉乃血派,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

气如橐龠,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正常脉象:古人将正常脉象的特点概括为三点,即“有胃”“有神”“有根”。

一、脉要有胃气:指下感觉从容,徐和,软滑,不浮不沉,不快不慢。

人有胃气则生,少胃气则病,无胃气则死
二、脉要有神气: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心主血脉,同时心又藏神,所以,神藏于血脉之中,血脉充足是有神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脉要有根:迟脉有力,沉取不绝。

根脉实际指的是肾脉。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脉象与四季的关系: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脉象与情志的关系:喜则脉缓,怒则脉急,惊则脉动,。

脉诊笔记(二二)

脉诊笔记(二二)

脉诊笔记(二二)虚脉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不浮大似慈葱。

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为脉紧张度减弱,脉管充盈度不足。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脉理:气不足以运其血,血不足以充其脉,气虚失于鼓动则无力,血虚失于充盈则空豁。

虚脉是无力脉的总称。

迟而无力多阳虚,数而无力多阴虚。

实脉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脉象:三部脉充实有力,来去俱盛,应指愊愊,举按皆然。

实脉是有力脉的总称。

脉管宽大,脉搏力强。

主病:实证。

亦见于正常人。

脉理:正盛邪实,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坚满紧张,故脉来充实有力。

数而有力为阳热亢盛之实热证,迟而有力为阴寒偏盛之实寒证。

久病见实,为孤阳外越之征,多预后不良。

生理变异:六阳脉,必实而和缓,是气血旺盛之象。

洪脉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

脉象: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状若波涛汹涌。

其脉位浅显(浮),脉体宽大(大),搏动有力(强)。

脉来汹涌盛满,去较势缓力弱。

主病:热盛,多见于阳明气分热证。

脉理:邪热亢盛,充斥内外,正盛邪实,正邪相争,气盛血涌,脉道扩张,故脉轻取即应,宽大搏指。

生理变异:洪为夏令之平脉。

(阳气亢盛,腠理开泄,气血向外。

)相类脉:1、大脉:脉体宽大。

三部脉皆大而从容和缓。

多见于健康人;病中脉大,则示病进,大而数实者为邪实,大而无力者为正虚。

2、长脉:脉长超过本位,即脉搏动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

主阳、热、实证,亦见于正常人。

正气充足,阳热亢盛,则气血壅盛。

脉道充实;正常人气血充盛,精气盛满,脉气充盈有余,脉长而柔和。

老年人两尺脉长而滑实者大多长寿。

脉诊笔记(二六)

脉诊笔记(二六)

脉诊笔记(二六)浮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部位概念,二是指具有严格界定的独立脉象。

部位概念:凡轻取而能诊得的脉(含寸、关、尺),不论大小迟数,只要脉位在浮位,都称之为“脉浮”。

独立脉象:具有严格界定的独立脉象,称之为“浮脉”。

“脉浮”和“浮脉"只是对这两层含义的区分。

浮脉必须具备的条件:1、脉位→脉位在肌表,轻手可得。

什么叫轻取可得?就是指我们把脉的时候,手指轻轻的触到皮肤,就能感觉得到脉的主体,脉的全貌。

如果轻取可以触到脉的搏动,但是沉按,脉较轻取的时候或大或细、或强或弱、或紧拘急、或动数不宁,这些都不是浮脉。

这些虽然是轻取所诊得的脉象,但是不是脉的主体和全貌,反映不了疾病的本质,所以不能叫浮脉。

2、脉体→浮脉虽然轻手可得,但是,脉体应该是不大也不小,不长也不短。

如果是脉象大是属洪脉、芤脉、实脉、革脉、虚脉和散脉之类,如果是脉象细,那就属于微、细、濡这一类的脉。

3、脉力→浮脉必须是轻取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就像是捻葱叶一样,如水漂木。

按之不足是指,当中取或者是沉取的时候,脉力与浮位相比较,略显不足而已,如果按取比轻取还有力,那就是实脉或者是牢脉。

如果按取比轻取明显无力,那就是虚脉或者是芤脉,这些都不属于浮脉。

4、脉幅→就是脉起伏的幅度,起落的幅度不大不小。

如果过于大,那就是洪脉,或者是实脉,如果过于小,那就是细脉或者是涩脉。

脉理与主病:所有的脉都是气血在人体循行表现于外的一种征象,浮脉是气血游行于外所致,常会见到三种情况:1、平脉→脉浮而短涩,摸到平脉,有病也很轻。

2、邪袭脉浮→这种浮脉,一般是实证,常见于外感新病,如太阳病的脉浮。

3、热盛脉浮→这种脉浮,一般也是实证。

因六气化火,或气血痰食蕴久化热。

4、正虚脉浮→久病之人可见,属虚证。

久病正虚,脉本不当浮却反而见到浮脉,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身体恢复期,正气逐渐恢复。

另一种就是正气虚衰,真气浮越于外而引起的脉浮。

阴阳气血虚衰,阴不敛阳,阳浮于外,血不内守,气越于外,阳虚阴盛,格阳于外,气虚不固,游荡于外。

脉诊笔记(四)

脉诊笔记(四)

脉诊笔记(四)中医的脉诊,就是诊动脉血管跳动的动力的力度,所反应出来的就是五脏六腑气血流动的真实情况,以此来诊断人体的身体健康与否。

一息四至是正常人的脉象,一息六至或七至,这就是阳气过剩,邪气侵犯人体,这就提示人得了病,如果一息三至,就提示阳气低微。

感冒的时候,病邪还在体表,没有深入到里层,正邪相搏,产生的是“浮脉”,有的人的脉跳动远远的超过了90次,这就叫“数脉”,如果病人的脉很不好摸,可以用力往里压,到达肌肉深处,这就是“沉脉”,脉的跳动一呼一吸,不能达到四次,这就叫“迟脉”,跳动特别有力这叫“实脉”,跳动无力叫“虚脉”脉诊共28种脉象,要结合望,闻,问,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

现代摸脉与古代摸脉不一样,古代摸脉,是在人体的上中下上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找三个动脉点,这是对全身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主要就是在头部,上肢部和下肢部三部,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主要就是摸颊动脉,耳前动脉和额动脉。

上肢部: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脉,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穴这个位置,还有一个就是,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穴这个位置的动脉。

主要就是诊断肺,心和胸中的毛病。

下肢:足厥阴肝经动脉足五里、妇女取太沖,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这个位置,足阳明胃经动脉沖阳穴这个位置,足少阴肾经动脉太谿。

主要就是诊断肝,脾,胃和肾的毛病三部九候的诊脉法,在中医界运用了几千年,后来,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改写了历史,“三部”脉是指“人迎”脉,结喉旁颈总动脉,“寸口”脉,腕部桡动脉,和“趺阳脉”,足背部胫前动脉。

根据临床实践,简化遍诊法,一般只侯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独取寸口的理论,肺朝百脉,脉会太渊,我们人体的各个经脉都会集于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中、沉三侯,共为九候。

现在的脉诊法很方便,手一伸,三个指头一搭,就可以诊断出五脏六腑的动态情况,当然,这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短期内是不可能掌握得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脉:体内邪热极度亢盛
细脉:体内气血亏耗
滑脉:脉象圆滑流利,如珠走盘,丝毫没有阻滞和羁绊
1体内气血充足往来流利,正常
2喜脉
3痰饮病的主要脉症,痰饮的特性是湿浊黏滑
弦脉: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和绷紧感,比细脉略粗具有一定的力度
1往往不是由于体内气血亏耗引起的
2肝气郁结,疼痛,疟疾,
3血管产生收缩
紧脉:紧脉跟弦脉类似,是血管收缩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脉象,但紧脉在血管收缩程度上要超过弦脉,,紧脉在脉的形状上比弦脉更粗大,在力度上更胜弦脉,甚至可以感到脉搏在指下有左右弹手的感觉,紧脉的形成机理与弦脉相似,多见于寒邪侵犯人体。

另外,剧烈的疼痛也会出现紧脉。

长脉:脉的长度超过三个手指所按的部位。

长脉是体内气血有余的表现,常见于体质健壮之人。

如果脉象长而兼弦,那有常是肝火过旺的表现。

短脉:脉的长度不能充盈寸,关,尺三部,三个手指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如果寸部不能满指或是尺部不能满指,这种脉象称为短脉,短是一种不足的表现,寸部短,为心,肺精气不足。

尺部短,为肾脏精气亏损。

此外,如果体内有痰浊或淤血阻滞经络,气血不能正常流通,也会出现短脉。

这就需要结合全身其他症状加以鉴别和区分。

弱脉:沉而无力,人体元阳气血亏耗
芤脉:按如葱管,中空,轻按和重按都可以摸到脉,唯独中等力度下却感到脉象空空如也,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血急剧减少,不能充盈血管,而血管却仍然维持有一定的容积和紧张度,所以表现出中空的特征,常见于急性失血或大吐,大泻导致的津液大量丢失等疾病。

结脉:脉搏跳动缓慢,中间时有停跳,两次停跳之间间隔的时间往往不相等。

结脉的出现和心脏的搏动异常有关,往往是人体阳气亏损,寒邪凝滞心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