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课堂实录】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美术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本的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和创新》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本课从20世纪初的中国画的两大主要流派入手,通过和古代的中国画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对比,体会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变革,使学生了解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美术的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流派的继承和创新的特点。

二、教学要求:
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和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中的两个大的发展取向——传统型、融合型、区别不同
取向的特点及其代表画家、作品。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能根据所学知识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

3、人文目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不同流派的美术其发展变革的特点的探知欲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画在师古人、立足传统而秉时代精神的革新的发展。

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2、教学难点:中西方美术的审美的区别,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重笔墨、重神韵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的冲撞,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让美术领域走向了变革的潮流中,怎样继承传统和发扬传统,怎样将西方的元素和中国画的融合,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学生兴趣、作品赏析
学法:学生欣赏探究
六、教学用具:课件PPT、
七、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丝竹相和
我们招远第九中学作为一所乡镇高中,生源主要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较少,对各类形式的画展或其他形式的艺术鉴赏的机会很少,所以大多数学生只是了解几个比较熟悉的画家,如画虾闻名于世的齐白石,以马为代表的徐悲鸿,其他一些画家了解的很少。

对于中国画的变革,以及各个画家的风格特点,知之甚少,所以根据这种情况,本课从变革的背景开始入手,然后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和徐悲鸿作为重点学习的对象展开学习,同时穿插其他几位有代表性的画家,边结合作品边了解学习,学习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对于一些专业性知识的理解程度上具备了一定的高度,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发展要求。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效果分析】
1、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从20世纪初的中国画的两大主要流派入手,通过和古代的中国画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对比,使学生了解了在新文化运动中,美术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流派的继承和创新的特点。

通过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借古开今型中国画和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改良中国画,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2、课堂中通过选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对比欣赏导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想要了解其不同之处的兴趣,课堂中以教师引导鉴赏学习为主,穿插学生分析作品,以达到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3、整节课教师容量有点多,教师在讲解中的知识量过大,如果将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多参与会更好。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本课从20世纪初的中国画的两大主要流派入手,通过和古代的中国画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对比,学习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变革,使学生了解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美术的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流派的继承和创新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这节课,主要从“借古开今”和“中西融合”两大流派入手,各自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主要画家展开学习。

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借古开今型中国画其继承和创新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写实改良中国画的徐悲鸿和在色彩技法上创新的林风眠,将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元素是怎样融合的?
借古开今的代表人物: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林风眠、徐悲鸿、蒋兆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2、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3、中国画在师古人、立足传统而秉时代精神的革新的发展。

4、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难点:
中西方美术的审美的区别,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重笔墨、重神韵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的冲撞,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让美术领域走向了变革的潮流中,怎样继承传统和发扬传统,怎样将西方的元素和中国画的融合,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评测练习】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一、通过设立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
1、观察并思考:相对于古代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领域,传承并创新的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笔墨和西方的技法是怎样融合的?
二、通过探讨交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析
1、对比徐悲鸿的《泰戈尔像》和清代黄慎的作品,思考并探讨:中西融和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对比林风眠的作品《风景画》和水粉画风景,交流林风眠的作品中融合了哪些因素?
三、跟踪思考:
20世纪,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提出了“写实改造中国画”的观点,力主引进西方绘画观念与方法,振兴中国绘画。

观察以下徐悲鸿先生的绘画作品,不属于中国画一项的是( )
丝竹相和【课后反思】
这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鉴赏学习为主,对于20世纪初最主要的两种中国画潮流,我分别以借古开今和中西融合作为两大脉络,通过各自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感觉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晰,对知识的归纳也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感觉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堂形式有点单一,安排的环节过于雷同。

2、课堂容量较大,教师讲解部分过多,各个内容的处理有点单一,所以后期的课堂氛围有点沉闷。

3、课堂的节奏有点平,教师在学生参与互动环节不够活跃。

4、应该还是将课堂多给学生一些空间,教师指导分析后,应将作品的对比交给学生鉴赏评析,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加以完善。

【课标分析】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中的两个大的发展取向——传统型、融合型、区别不同
取向的特点及其代表画家、作品。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能根据所学知识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

4、人文目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不同流派的美术其发展变革的特点的探知欲望。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鉴赏评析;讲解、探讨交流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中国美术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