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和主要代表人物的不同,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类介绍。
第一阶段:传统人文地理学传统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
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决定因素。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例如,美国地理学家卡尔·萨乌尔指出,人类活动也可以改变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第二阶段:人文地理学的转型20世纪50年代,英国地理学家彼得·格林认为,传统人文地理学过于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转型”理论,主张将人类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主流。
第三阶段:后现代人文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
在这一背景下,后现代人文地理学应运而生。
它主张摒弃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唯物主义,强调主体性和多元性。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地理学家爱德华·索杰和英国地理学家戴维·哈维等。
他们认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互作用的,而这种相互作用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第四阶段:批判人文地理学21世纪初,批判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它主张摒弃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和后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思想,强调批判和反思。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和英国地理学家内尔·史密斯等。
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过于强调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视了人类活动的阶级性和权力关系。
因此,批判人文地理学主张将人类活动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21世纪地理学的几个问题
21世纪地理学的几个问题引用geos 的21世纪地理学的几个问题首先我谈谈我对21世纪地理学的趋势的认识。
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手段成为21世纪的主流。
当年牛顿发明微积分后开始了科学的数学化,地理学因为问题复杂没有能够数学化,显得不够"科学"。
当前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手段出现,表现出有一定能力表达地理学的特征,地理学要科学化就要将计算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发展计算分析方法,这就是"计算化"。
计算化的核心学科是计算地理学,包括GIS、计量地理与数据挖掘、遥感、建模分析。
计算化的通俗说法是信息化。
我要再强调得是:地理学在牛顿革命以后,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地理事物就有不可分割性使得微积分不能有效应用,这样它被挤出科学圣殿,现在图林革命来了,计算机文化来了,可以表达复杂问题了,地理学如果不去更新自己,可能真的会被替代了。
你不信,软件学院就在办GIS 专业。
在国外一些地理学家着急了,搞计算地理学。
在中国我们也搞,有些人不理解,反对,你就反对吧,你总归反对累的。
地理学趋势的另一个主流是管理化,管理化是地理学与管理学结合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是地理学发展的结果。
管理包括规划、组织、控制与指挥范畴,地理学已经发展了规划领域,事实上发展了区域组织领域,进一步要发展其它两个范畴的理论与应用。
地理学的管理化,不仅包括区域管理、环境管理和城市治理,还涉及从企业管理需求发展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例如所谓企业地理学就是这种视角。
再者,旅游区营销问题,也是新的地理问题。
这个问题,地理学不研究,公共管理就拿走了。
有人批评保继刚、吴必虎搞旅游学不懂管理学,我说:李山,你搞,将来就是"南保北吴李管理"了(对不起吴必虎,他告诉我的是北虎南刚,但叫北虎南刚山管理不上口,这个广告不好作)。
我在华东师大当地理系系主任时,开设计算方法、数据挖掘、数学建模,坚持四年数学、计算机不间断,把生产力布局的课改成投资分析,把经济地理课程细化成区域科学、产业经济学、投资分析、区域管理、战略管理和资源环境管理,就像物理学细化为电学、声学、量子力学那样。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配有《人文地理学(陈慧琳)考研核心》研究生选拔考试音频资料,该音频资源 包含配套十章内容及四个补充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陈慧琳,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 郑冬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旅游学院教师。
在该教材编写和修改过程中,中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贵州省教育厅及前述五所院校的院系领导都给予了支 持,如给教师充分的修改时间,并拨出专项资金等。主审陈才教授反复通篇审阅,提出了修改意见;贵州师范大 学的伍鹏程校长亲自指导和督促本书的修改;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朱珂老师做了绪论、第一章和第 九章的课件;其他各章的课件均由各章撰写人完成;王茂强老师帮助校正、排版和打印等工作。
其中,该教材撰写人员及分工如下:
出版工作
2013年1月1日,《人文地理学(第三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该教材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人地关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中心一 一聚落,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类面临 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与协调。此外,每章都有复习思考题和参考文献 。
谢谢观看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
201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源
基本信息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是由陈慧琳主编,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适用于教师讲授,也可供地理专业和其他专业大学生自学使用。
该教材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人地关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中心— —聚落,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类面临 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与协调。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实际经验和观察,而非系统的科学研究。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文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19世纪初,人文地理学开始脱离自然地理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早期的人文地理学家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他的《新大陆》一书详细描述了拉丁美洲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0世纪初,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空间的社会构造和人类行为的地理模式。
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一些理论框架也被提出,如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提出,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到了20世纪中叶,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并拓宽了研究领域。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身份、性别、种族等社会因素的关系。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展开。
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理环境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同时,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形成,如旅游地理学、健康地理学和文化景观研究等。
进入21世纪,人文地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全球范围内的地理问题,并探索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同时,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也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人文地理学简介
人文地理学简介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
它关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的居住、农业、工业、城市化、交通运输、贸易、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人文地理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塑造和改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的居住活动。
它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聚居模式,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人口分布等问题。
通过分析人类居住活动的地理模式,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等信息。
人文地理学关注农业和工业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通过研究农业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粮食供应情况等。
工业活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工业区的分布、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人文地理学还关注城市化和交通运输对地球的影响。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问题。
交通运输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交通网络的发展、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人文地理学还研究贸易、文化、宗教和政治等方面对地球的影响。
贸易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贸易活动的地理模式、贸易路线等问题,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水平。
文化、宗教和政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问题。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它涉及人类的居住、农业、工业、城市化、交通运输、贸易、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人文地理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塑造和改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ppt
人文地理学ppt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空间关系。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探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对地理学的意义。
一、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征: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的分布与空间关系。
例如,城市的发展、农业的布局、交通网络的建设等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的文化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原理。
3. 地理空间的意义与效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地理空间也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人文地理学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来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从而理解和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征。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与城市化:研究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的功能分工、城市空间结构等。
关注城市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农村地理:研究农业活动的分布、农村社会的结构与转型,以及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关注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化、农村地域差异和城乡关系等问题。
3. 交通与通信: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交通运输对地理空间的影响,以及通信技术对地域间联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4. 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文化形式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演变,揭示文化现象与地理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5. 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差异,探讨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21世纪是现代地理学的创新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 了地理学的革命 ,促进了 研究地理事象 、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的理论 与方 法 的革新 , 推 动了地球科学研究 的发展 , 已经实现了全 球化 、 网络化 和智能化 。 现代地理学研究充分运用了 遥感 、 电子地 图 、 全球定位系统 等信息技术 , 推 动 了 地理学研究 的革新 ,取得 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的
成果 。 遥感技术基 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 、城市地理信 息 系统 、 建筑C A D, 建立 虚拟城市 和数字化 城市 , 实 现了三维和多时相 的城市漫游 、 查询分析和可视 化 , 增 强了人们 获取 高分辨率 和近实时数据 的能力 。地 理信息 系统提高 了人们处理 、分析和再现地理数据
园丁沙龙
@
2 1 世 纪是现代 地理 学的创 新 B - , 3 - 代
● 王海珍
2 0 世纪后半期 , 信 息 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 促 使 地 理 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地理学的理论 与方法 与信 息 技术相结合形成 了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与信 息技 术 结合形成 了 电子地 图 , 地图、 遥感 、 定位 、 网络 、 可 视 化共同构成 了数字地球技术 ,这些具有地理学特 色 的信息技术应用成为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标 志。
21世纪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文章编号:1003—2398(2000)05—0058—0421世纪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Ξ乔家君,李永文(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1)提 要:本文在分析21世纪地理科学总体发展趋势基础上,并结合人文地理科学发展历程及面临时势,进一步探讨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指出:要加强人文地理科学核心领域研究;区域与区域发展赋予新内涵;要拓展人文地理科学实践领域并加强综合研究;随着计算机、遥感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人文地理科学计量化发展;深化人文地理科学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等。
关键词:21世纪;人文地理科学;发展趋势预测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THE DEVE LOPMENT TREN D ANALYSIS AN D FORECAST STU DYOF HUMAN GEOGRAPH Y IN 21ST CENTUR YQ IAO Jia 2jun ,L I Y ong 2wen(College of Environment &Planning ,Henan U niversity ,Kaif eng 475001,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geography in 21st century ,combined with development course and fac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further discussion of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rend of human geography.It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key field study of human geography ,give region and its development a new meaning ,widen practice scop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enhance comprehensive study ,positively carry for 2ward digital development of human geography with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and deep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 geography and the countries the world over in all aspects.K ey w ords :21century ;human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1 21世纪地理科学发展趋势分析 竺可桢先生曾于1965年就地理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分异以及生产布局的科学,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实践作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1]。
21世纪的地理学
• 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 3 Mev AMS
技术的地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正在改变 和改造着地理学。地理科学的信息化越来 越明显,地理学的技术特色越来越突出, 地理学逐渐变为信息的地理学、技术的地 理学。
3、哲学的地理学
• 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不同于其它科学,有其独 特的地方。是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方 法。
地理学新体系
过去的地理学体系 现代的地理学新体系
出发点
开发资源、发展经济
(资源)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
研究任务
资源调查、开发规划
协调人地关系
研究内容 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 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变化规律
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和演变 及人地协调的途径和措施 规律
着重点
资源的时空分布
圈层相互作用、 人地相互影响
4、系统的地理学
•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 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从系统 学的角度来说,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 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理学就是研究地 球表层系统的核心学科。
地外系统 (核心 学科:天文学)
地球表层人文系统 (核 心学科:人文地理学) 地球表层系 统(地球表层 系统科学,核 心学科:地理 科学) 地球系统 (地球科 学或地球 系统科学)
问题的提出
• 李吉均先生(1991)曾总结说,现代地理学是全 球地理学、建设地理学、统一地理学、圈层相互 作用的地理学、高技术的地理学[2]。 • 白光润教授(2006)也指出,现代地理学是全球 地理学、建设地理学、统一地理学、综合的地理 学、高技术的地理学[4]。 • 那么未来的地理学将会变成什么样的地理学呢?
地球表层自然系统 (核 心学科: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简介版
人文地理简介版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它关注地理空间中的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组织,探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交互作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人文地理学的简介,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学科领域。
一、人文地理学的概述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居住、生产、文化传承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人文地理学旨在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
二、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1.人类聚居地与城市化人文地理学研究了人类聚居地与城市化的现象和原因,探究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它关注城市的空间组织、人口分布、社会结构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2.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它探讨文化的空间分布、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变迁,以及地理因素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3.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关注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全球化等问题。
它探讨地理因素对经济增长、贸易流动和城市发展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4.社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探讨社会空间、社会分层、社会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它关注社会关系的空间分布、人口迁徙、社区发展等问题,揭示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展开和影响,关注旅游资源的发现、开发和管理。
它涉及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路线的规划、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为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三、人文地理学的意义和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慧琳《人文地理学》(WORD版)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本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类各种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构建教材体系,按人地关系主要领域和问题设置章节,建立一个联系各人文地理要素或现象的解释体系,以探讨和总结人地关系,是一部通论性的人文地理学教材。
本教材与目前中学使用的新教材密切结合,特别适合作为师范院校大学本科地理专业的人文地理学教材,也可作为非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公共课程教材,还可供中学地理和环境教育课的老师以及经济、规划等专业人员作参考。
成员及分工主审陈才主编陈慧琳副主编黄成林郑冬子绪论陈慧琳贵州师范大学第一章陈慧琳贵州师范大学第二章黄成林安徽师范大学第三章梅林东北师范大学第四章李诚固东北师范大学第五章陈亚颦云南师范大学第六章殷红梅贵州师范大学第七章彭贤伟贵州师范大学第八章周国富贵州师范大学第九章秦丽杰东北师范大学吴贞丽东北师范大学第十章郑冬子信阳师范学院前言这本《人文地理学》教材是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学生及大学非地理专业普及人文地理科学教育的新教材。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人地关系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构成的关系体。
人地关系的性质、内容、结构、演变深刻地影响着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20世纪里,尤其是该世纪中后叶,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强调人地关系理论体系在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然而,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传统是强调分支学科和经验知识介绍,忽视基本理论教学。
怎样将这一强一弱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是摆在人文地理教学改革面前的实际课题。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庞大,如果仅将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基本内容集中于同一本教材内,难免结构繁杂、论述冗长,不利于理论的完整表达和探讨。
因此,迫切需要一本理论性或者通论性的基础教材,以便更好地显示出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层次,有利于大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科体系的全面认识。
在这方面,这本教材做了实质性的工作。
根据教育部师范司有关面向21世纪高师教材改革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这一特定目标,适应人文地理学在新形式下发展需要,经贵州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五院校10多位教师通力合作,完成了这本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教案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人文的空间现象—— 文化区 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扩散 文化生态学——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整合——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文化景观
人文的空间现象—— 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 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 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人文地理学
电子教案
研制 赵 荣 李连璞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人文地理学》(王恩涌,赵荣等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而制作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以图表 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 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电子教案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和 框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 修改。
使用说明
电子教案由赵荣、李连璞设计制作。在制作过 程中,还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丽萍副编审的鼓励 与支持,责任编辑陈海柳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编辑工 作。在电子教案出版之际,对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 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整合。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系 统实现了整合,就可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作用。
社会或国家的改革,实际是在文化系统中消 除其不协调的部分,扭转其负向功能,使之实现 新的整合。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概念 文化景观的分类 文化景观的差异性
第四节 其他学科对人地 关系的探索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历程与趋势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且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中,展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地理学界开始对人类活动的地理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
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领域,关注城市和农村的空间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农田利用等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了工业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等新领域。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区域差异,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
以“地理与地理学”的著名学者刘骥为代表,中国人文地理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强调地域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方法,重视地理环境、经济活动、人口迁移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逐渐与国际接轨,并且开始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与城乡结构的变化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中国人文地理学学者开始关注城市规划、城市社会结构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和观点。
例如,以南京大学地理学院的郭路平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和城市群理论,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21世纪初,中国人文地理学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开始关注社会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新问题。
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地理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人文地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人文地理学学者开始研究全球城市网络、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等领域,挖掘区域文化的地理特征,并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
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仍将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演变,中国人文地理学需要关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历史发展分析
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历史发展分析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逐渐发展至今。
本文将对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
一、古代人文地理学古代的人文地理学主要集中在探索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相应的地理学著作,描述了他们的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以及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明为后世的地理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和经验。
二、中世纪人文地理学中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主要与宗教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信仰和精神的问题。
地理学家们开始研究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地理现象,如圣地巡礼和圣人的聚集地。
同时,在地理探索方面,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勘测和记录未知领域的地理特征,为地图制作提供了重要数据。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崛起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是在18世纪至20世纪之间。
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人文地理学开始采用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实证和理论的结合。
同时,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兴起也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文地理学家们开始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的空间行为和感知。
四、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拓展随着对人文地理学的深入研究,学科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现代人文地理学已不仅仅局限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还关注地理空间的社会构建和意义生成等问题。
例如,城市地理、文化地理和旅游地理等专题的出现使人文地理学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五、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与应用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学习如何观察和解释地理现象,并提出对策和改进。
此外,人文地理学的知识也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国土开发等实际问题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阶段,从探索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到关注地理空间的社会构建和意义生成,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拓展。
21世纪的地理学
Asian monsoon system
30W 0 30E 60E 90E 120E 150E 180 150W 120W
SM H
E
PSH PSH AH
NEJ
IL
1 a
2 3
SE
SEJ
b
SW
E a s t A s ia m o n s o o n s y s te m AUH
MH In d ia n m o n s o o n s y s te m
• 理查德· 哈特向认为,地理学在本质上应该解释为 一种观点,一种研究方法,是从地区差异的观点 来看地球表面所存在的事实的学科。
• 美国国家研究院院长Bruce Alberts指出,地理学 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 环境进行研究[1]。
地理学的视角
• 地方的综合(多要素的融合、圈层的相互作用) • 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区域联系、区域相互作用) • 尺度间的相互依存(层次性、时空尺度性) • 人地相互依存(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彼此协调)
哲学的地理学
• 过去的地理大发现平息了关于地球是方的还是圆 的的争论,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 • 今天地理学家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促进了社会 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点的形成;对于区域的 研究,在区域合作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中,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哲学的地理学
• 要正确认识世界、认识地球,缺乏地理学 的观点和方法是不可想象的。 • 地理学源自哲学(在古代是哲学的一部 分),而又促进了哲学的发展。从一定角 度来说,是哲学的地理学。
• 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 3 Mev AMS
技术的地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正在改变 和改造着地理学。地理科学的信息化越来 越明显,地理学的技术特色越来越突出, 地理学逐渐变为信息的地理学、技术的地 理学。
“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科学前沿
“中国 2 1世纪议程”与地理科学前沿潘玉君(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市 1 61 0 0 6)摘 要《中国 2 1世纪议程》提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框架的核心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其理论基础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
这成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研究前沿。
关键词 《中国 2 1世纪议程》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人类社会面临着因工业文明的消极效应而导致的人口迅速增长、资源紧缺匮乏、环境污染恶化等困扰着人类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新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构建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此,中国政府参照联合国《2 1世纪议程》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纲要———《中国 2 1世纪议程》。
《中国 2 1世纪议程》作为中国政府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的发展应当是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起来的可持续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理论或战略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共生。
这便为地理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蓬勃发展的契机,客观上决定了地理科学的前沿课题。
1可持续发展论的提出与基本内涵至 60年代,人类已开始醒悟。
1 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明确提出社会发展同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
1 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持续发展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则。
之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宣称:“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原则。
” 1 990年英国皇家学会专门组织讨论环境与发展问题,加拿大成立了世界持续发展研究所。
1 991年在北京召开“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提出《北京宣言》,专门讨论了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问题。
1 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2 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 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了十分醒目的口号:“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
21世纪的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
作者: 张晓虹[1];郑端[2]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2]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出版物刊名: 音乐研究
页码: 19-2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地理学研究;中国文化;21世纪;20世纪80年代;文化地理学;研究成果;研究者;历史学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从西方引入后,我国的文化地理学研究随之展开。
这一新兴的学科不仅引起了地理学者的兴趣,更受到历史学以及与文化相关的其他专业研究者的重视,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研究内容不断丰富。
进入21世纪后,文化地理学研究更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
文章编号:1003-2363(199904-0001-04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冯健1,赵兵2(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文章由总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特点入手,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困境;知识经济向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提出了信息化、综合化、决策化和持续化的要求;最后重点展望了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趋向。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文地理学;信息化;综合化;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3;K90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1999-07-14;修订日期:1999-09-25作者简介:冯健(1975-,男,江苏沛县人,硕士,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导言农业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仅是零散的地理知识汇聚,主要是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粗浅的解释,它们散见于各种史书、游记及地方志等地理著作中,并未产生系统的理论。
工业经济阶段是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滥觞。
近代人文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重视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和对地理现象的解释;现代人文地理学从理论到研究方法都获得了空前发展,各分支学科得到充分发展并积极拓展其实践领域,计量革命使其走上定量化道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PRED 理论等邻近学科研究方法及理论的交叉和渗入,也大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经济发展阶段从低级向高级演进(即由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渐占据经济主导地位,这种现实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为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的“人”是指地球上人类的整体,他们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社会之中;而“地”是指作为人类生存空间或环境的地球表层。
前者使人文科学研究日益突出“人”这一主题性要素;后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又被赋予新的内涵,传统的空间概念被拓展为诸如信息、技术空间等新的空间组织形式,而知识经济则成为它们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第5期 No.5,1998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 IA YIN G UN IV ERSIT Y(SOCIAL SCIENCE)面向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段 杰【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契机,并针对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几个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同时指出人文地理学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迎来新世纪的科学曙光。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发展 基本问题Ξ 一、新形势下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契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均已达到惊人的地步,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各类学科内涵不断更新,边缘交叉学科不断涌出,各学科的发展都必须日新月异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长期以来,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当今大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桥梁、交汇的作用。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支,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传统学科中独具一格。
而人文地理则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着重研究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探讨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状况。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表层存在着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探究其间的因果关系,提示其空间分布,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正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因此,人文地理学理应成为研究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的重要学科之一。
研究一门学科的发展是否顺应时代,即要看其基础的进展和研究手段的提高,也要看它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理论体系完善,研究方法先进的学科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而且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科自身的发展。
当今世界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社会发展要求人文地理学能为缓解这一矛盾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且目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样,促使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也要求人文地理要适应信息社会的综合化要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人文地理学也正在适应时代的要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出现了几个新的特征: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视感应与行为的作用,日趋社会化和技术化,定性描述和定理分析相结合等。
在此前提下,人文地理学要与自然、经济、社会等学科密切合作,着重研究区域环境保护、人口的合理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开发与整治,乡村发展与城镇化,区域经济分析与决策研究等问题,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推动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革新。
尤其是在协调人地关Ξ本文于1998年5月4日收到。
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存环境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步入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挑战与机遇并存,人文地理工作者只有抓住机遇,调整知识结构,强化自身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才能使人文地理学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二、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步入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革新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明确自身发展的地位和方向,才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一)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当前关于科学的分类仍普遍采用二分法,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种分类法对于地理学来说很难有一个合适的地位。
一般地理不被笼统地划归为自然科学,其分支科学自然地理学显然属于自然科学,而另一大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属性则难以定论。
既名为人文地理,则不能划归自然科学,而这又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相矛盾,所以,这种矛盾关系影响了人们对人文地理学科性质的正确认识,而且也阻碍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大量边缘、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简单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二分法体系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这种僵化的二分法使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无所适从,难以归类,阻碍了它们的健康发展。
因此,现在有必要对整个学科体系进行一次更加完善和准确的合理划分,以利于新兴边缘学科的健康成长。
其实,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相互之间也可以协同配合。
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早期的人文地理诞生于自然地理学,而后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日益广泛,自然环境因素逐步弱化,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关系被人为割裂,二者少有相通之处。
人文地理学也被定性为一门社会科学。
但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必然要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的共同配合,所以,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
而追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融合的大科学体系,则是今后人类科学的整体研究方向,因此,不应简单地用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来束缚人文地理学的思维、方法及研究领域。
(二)理论的革新———人地关系和谐论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人地观,由最初的天命论到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然后是景观论、生态论等,直到本世纪60年代,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
由此谋求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和谐的人地关系和谐论,逐步在全世界得到确认,并成为人文地理学理论的一大革新。
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
传统的经济发展一味追求增长速度,忽视了人们的社会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结果使发展与环境间的矛盾激化,使生态平衡失调,生活质量下降。
据和谐论的观点,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改善生态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紧密配合,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应包括生态、社会、环境等多元指标,从而构成一个综合性发展战略目标。
(2)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和谐论所追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实质上也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为环境的治理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持,只有生态环境稳定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二者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
(3)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合理利用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
对土地、水、森林等可更新资源要限制在生产承载力限度内,并促进其再生产,而不可再生资源则要综合开发,提高利用率,维护其永续利用。
(4)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传统发展模式是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紊乱,功能衰退,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和谐论主张经济的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引导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内容很丰富,归结起来就是要支配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生和谐关系。
现代人地关系和谐论较经典的人地关系论前进了一大步,并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人文地理学的现实课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理论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即PRED关系链),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源开发模式和经济运作方式,是21世纪的主流趋势。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领域,涉及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多个方面,而从地学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优化和调控人地关系,为人地关系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思路,所以说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现实课题。
全球《21世纪议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人文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研究领域。
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域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的内涵也不同。
PRED关系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正是人地关系矛盾差异性的表现。
只有基于不同地域单元协调PRED,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地域单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关键环节,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需要通过在不同区域的推行来体现。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巨系统。
要将“PRED”关系链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他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优化模型。
人文地理学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主线,又有区域研究的悠久历史,必将对可持续发展研究作出积极贡献。
(四)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人文地理学乃至整个地理学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难以摆脱“描述性”的色彩,使得人文地理学的科学性及其实际存在价值令人质疑。
人文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为主,近几年随着地理学的计量革命也引入了一些数学方法,研究方法有所深化。
但总体来看,其研究方法和手段仍然较为落后,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尤其在中国,研究方法落后的问题更为突出,在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时,许多专家学者仍然主要依靠主观经验来作出判断,没有相应的理论模式作有力依据;高校的人文地理学仍然侧重现有知识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科研工作中,科研人员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引进缺乏热情,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而且由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人文事象包罗万象,其研究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人文地理必须大大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在信息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取主动权。
本世纪60年代,将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地引入到地理学领域,实现了地理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彻底变革。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精确的计量手段,使其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提高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性,但也必须认识到,计量方法只有同科学的定性方法相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同时将具有现代科学思维的“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引入人文地理学,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拓宽了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其理论得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