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17页文档
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冯冬雯摘要:通过比较分析,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在课程政策上,注重国家课程统一性与学校课程灵活性的动态平衡;在课程结构上,注重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和课程形态等方面的调整和完善,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实施上,注重教师和社会参与、政策支持以及质量监控;在课程评价上,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与选拔转向侧重发展,评价标准由刚性的单一化标准走向弹性的多元化标准,评价对象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评价主体上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方法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政策;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趋势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学校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综观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一个核心。
课程改革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特点.然而,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总体趋势。
一、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课程政策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
”[1]它作为一国课程改革指南,着重要解决“由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或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体上有三种课程政策的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学校自主决策型,分别以法国、美国和英国为最典型.目前,无论是采取哪一种类型课程政策的国家,都逐渐认识到对课程统得过死和放得过宽都不是明智之举,各国课程政策均注意在“集权──分权、政府──市场、标准化──多元化、学术发展──个人发展”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努力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与统一。
一方面,许多原先实行课程分权管理的国家都把推出强有力的“国家课程"视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中外基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动员阶段、—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反思阶段。
1.实验2. ----------- 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 •培养目标3. 英国政府强调通过基础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掌握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六项基本技能分别为: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3.合作4. 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涵义的重大变化趋势之一是:从强调单一的教材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 一四因素的整合。
4.环境5・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标准融认知性教育目标、情感性教育目标和()-教育目标为一体。
5.技能性6. 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 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6.卡尔•罗杰斯7.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理念”发展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理念”,再发展到重视学生---------------- 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阶段。
7.全面发展&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受体转向主体;从平面转向立体;从工具价值转向价值。
&目的9.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
10. 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分权管理、参与式管理和----------- 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
10・自组织1-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1.普及性2. 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提出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2.《美国2061计划》3.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了 -一-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文档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21世纪即将到来,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才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科学家们展望,在下个世纪里,数学的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社会公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一种通用技术。
面向21世纪,用教育现代化的观点审视目前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数学教育的改革必须在现有的数学教育成果基础上,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重新认识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能力。
本文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改革思想、经验,以及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成果,阐述笔者对小学数学课程和教材进一步改革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数学教育改革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由于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未来国际间的竞争,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质量。
80年代以来,纷纷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观点、新方案,力图通过合理、科学的变革,获得高质量的数学教育成果。
从1985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室,收集研究了各主要发达国家数学教育改革的动态、文件、理论及经验,同时,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总结原通用教材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研究制订了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方案;编制了《小学数学实验课本》。
于1986年秋到1991年,在全国部分地区的少数学校进行了教学实验。
实验不仅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宝贵的实验数据,并且初步确认了课程教材改革的设计思想及理论。
在此基础上,1989年始,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又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进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研究、编写和实验工作,进一步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设计和思想进行检验,把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中。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经验汇编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经验汇编
一、改革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更新教育观念的实质就是突出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着眼个性的发展,立足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在高校形成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实现全面育人的氛围和环境。
具体应更新以下教育观念:
1. 知识素质观
2. 能力素质观
3. 身心素质观
4. 整体素质观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学是高校的办学主体,科研、产业是高校教学的支撑,是保证高质量人才得以持续培养的基础。
应建立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学为主体、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办学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素质教育,强
化能力培养。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 精选内容,突出基础,拓宽知识面。
2. 跟踪科技前沿,更新教材内容。
3. 优化课程结构,拓宽知识领域,促进学科交融。
4. 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word
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使大众数学成为现实提要:文章分析了未来社会对公民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比较了世界发达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总结了我国古代数学教育的历史传统,讨论了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众数学意义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思路,并探讨了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的设计、编写与实验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一方面,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每个人要掌握更多的数学,才能比较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现代数学越来越只能为少数人所掌握。
我们认为,正是这一难题构成了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与此同时,我国的现行数学教育体制还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现行中小学数学内容,不少方面学生掌握不了,而且学了没用,但考试指挥棒迫使他们非学不可;而很多既有实用功能,又有智力价值的内容,却又学不到。
这一现象集中反映了我国现行数学教育体制的弊端,说明当前我国的数学教育状况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改革思路。
几年来的研究表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用大众数学的思想改造传统的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数学越来越表现得与人类的生存质量、社会的发展水平休戚相关。
义务教育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接受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所必须的最基本的数学教育。
我国古代的数学和数学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大众数学思想,对今天的数学教育实践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唯如此,数学才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数学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
“数学面向大众”、“数学产生于学生的数学实践”——这种意义上的数学教育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019年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我国近十年的教育研究中,有关学校改革的内容很多,但大量涉及的是学校变革的某一方面,而非整体。
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对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的巨大影响,使我们强烈感受到现有学校教育的不适应和弊端。
“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的提出,正是对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回应。
该研究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以“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命名,反映的正是课题组负责人研究的立意:要为中国创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型基础教育而研究。
这种新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细胞式的载体是基层的一所新型学校,最终成效是一代新人和新型教师的诞生。
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本身也要实现转型,21世纪的教育应实现“转型式发展”。
21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化研究与凹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所处的时代背景,最为鲜明的变化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现。
教育界敏感人士的积极反应首先是提出了中国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和“教育信息化”的口号。
在学校实践中率先反应的是: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普遍改善,信息技术课的普遍开设;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普遍进行和外语教学的普遍加强;双语教学的积极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外籍教师;建立和加强国际交流,学校中招收外籍儿童乃至开设国际部等。
对于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一社会大背景及其对教育所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认识上有了如下进展:1.全球化与信息化是两个相关、相交但并不完全重合的概念。
全球化与信息化反映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关时空、交往、流通的意识与行为、范围与速度、目标与手段、组织工具与形态等诸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
2.关于全球化。
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扩张的需要,推行的是市场原则,核心强势利益主体依然是发达国家中的大国、强国和霸权国家。
面向21世纪的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
新 加坡 政府 除 了在 政策 上对 基础教育进 行倾 斜外 ,还不 断增 加投资 。在新 加坡 读小学 的学生 不须交 学费 ,只需交 杂费 ;读 中学和大 学先修班 的学 生 只需 缴付极小 部分 的学 费及杂 费 ,余额 由 政府 补贴 。教 育是对 国民的投 资 ,新加坡 坚信 教 育 是迈 向美好 生 活的关键 。为使 每一 个新加坡 人 都 能享 受 至 少 1 0年 的高素 质 的基 本 教育 ,新加 坡将 再 度扩 大基础 教育 的投 资 比铡 ,主要 是发展 更多 的好学 校 。 此 将 配备 更 多 的好 教 师 、最 新 为 的教学设 备 、最新 的 多媒 体 资源 、充裕 的奖 学金 和助 学金 。此外 ,为 推行 信息技术 教育 ,新加坡 教 育部 决定 在 1 9 - 2 0 9 7 0 2年 内投 资 2 O亿 新元 以 购置 电脑 ,为 中小学校 建立 全面 的网络 ,开发 软 件及 教 材 ,教 师培训 等 ;另外每 年还要 投人 6 亿 新元 作经 常性 开支 。 20 0 0年 ,薪加 坡 教 育 部 开 始 建 设 “ 级 小 霸 学” ,先后 有 1 2所 小 学 已被 建设 成 为 “ 级 小 霸 学” 。另外还有 2 所 小 学 将计 划 在 2 0 1 0 1年 加 人 “ 级 小 学 ” 的行 列 。这 些 小 学 的共 同特 色 是 : 霸 设施 齐 全 ,能同时兼 顾 到学生 的身心发 展 。其 设 施 的标 准 配套 包 括 :4 2间课 室 、3间 电脑室 、2 间视 听 室 、2间 美 术 室 、2闻 音 乐 及 舞 蹈 室 、1
为 了培 养人才 并使每个 人都发 挥潜 能 ,新 加 坡政府 为 所 有 的 学生 提供 了 至 少 十 年 的基 础 教 育 。这种 自新加 坡 建 国以来普及 的基础 教育 ,并 非强 制 性 的。2 0 0 0年 9月 ,新 加 坡 政 府 批 准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一篇: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班级:学号:姓名:[摘要]要以“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与观念为核心,营造“育人”的“绿色”环境,必须“以人为本”,将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结合起来,必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如何掌握必要的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出有现代水平的本国本民族的学生。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所在自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来,我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现在我就本人在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理念和行动加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在他的报告《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中谈到,现代教育应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
什么是‚绿色‛教育,他讲道: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大量的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问题,而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如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还是吐痰、不爱护公物的现象,这不应该是在大学解决的;许多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语句不通、词汇使用不当,这是不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学生上了大学,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学习英语、背英语单词,甚至现在的大学教师晋升教授要考英语,这是不是大学的问题?很多的1 中学,在高二就分文理班,过早地开始了专项的训练而缺乏文理的交融,学生几乎没有星期天,书桌上的书堆的厚厚如山,个性得不到张扬。
这一切可以说都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是很严重的问题。
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他提出必须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以‚绿‛育人。
人文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
英国一个大哲学家讲过,中国与其讲是政治为主体的国家,不如讲是一个能够幸存的最古老的文明国家。
事实也证明了,政治上的侵略和军事暴力是很难消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假如从文化上侵略,消灭一个民族就易如反掌,可见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是多么重要。
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大还是弱小。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一)-模板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战略、指导方针和许多重大政策措施。
对基础教育,《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要求在90年代“全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城市市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还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
”我国中小学属基础教育,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已深入到学科领域,根据《纲要》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改革方面的敏感学科。
这不仅因为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不可须臾离开,而是它为我们理解和适应信息社会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为此,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积极而稳妥地改革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应积极进行探索研究,设计合理方案、进行实验。
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发表后,十多年来,各盛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围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扎实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今后我们数学教学研究会应该在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外国对我有益的经验,围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为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深化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即将跨入的2l世纪,是信息社会,也有人称之为计算机时代。
美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反 映 了世 界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发
展趋 势 。
一
书 本 所 获 得 的东 西 ”, 是 “强 调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而 强
、
加 强 文 化 基 础 课
童 入 学 时 都 做 好 学 习 准 备 ; 学 毕 业 率 将 提 高 到 中
9 % ; 有 学 生 在 4、 1 年 级 毕 业 时 已 证 明 有 能 0 所 8、 2
文 化知 识 的学 习 。在此 基础 上 , 府 将采 取建 立课 政 程 国家标 准 , 复 阅 读 和 数 学 全 国统 考 等 重 要 措 恢 施 , 以保 证 既 定 标 准 得 以 实 现 。 如 在 弗 吉 尼 亚 州 规 定 各 学 校 的 3年 级 、 5年 级 、 8年 级 将 接 受 州 对 其 教 育质 量评 估 的统 一 测 试 , 果 到 20 如 0 2年 测 试 中 有
学科 上 达 到 世 界 领 先 水 平 的要 求 。 克 林 顿 也 在
为 此 , 未来 的课 程 改革 中 , 国 必将 从 低 年 在 美
级 开始 就开 设 内容充 实 的课 程 , 强 对 系统 的科学 加
< 0 0年 目标 : 国 教 育 法 》中 提 出 到 2 0 < 0 2 美 0 0年 要 实 现 的 “ 项 教 育 目标 ”, 中 有 四 项 直 接 与 学 生 的 八 其 基本 知识 或认 知 素质 的养 成有 关 , 使 所有 美 国儿 如
21 0 0年 7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u a fW en nT a h r ies y o r l ia e c esUnv ri n o t
简要评议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简要评议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立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建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 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更加注重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课程的评价功能。
4.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5. 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7.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感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8. 加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9. 强化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 加强了体育和美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总之,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了课程管理、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工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了基础。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_数学.doc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_数学论文透一些几何变换的思想和方法,注意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形体的特征的了解,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ﻪ重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练习题,与现实背景相联系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运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ﻭ3.思想品德教育自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自然地渗透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坚强自信、勇于探索的优秀品德,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ﻪﻭ四、对进一步改革的几点思考ﻪﻭﻭ小学数学课程是最具有基础性的课程,时代要求它提供作为21世纪的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需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改革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ﻭﻭ(一)改革教学内容ﻪﻭ1.进一步删减过时、无用、繁难的教学内容。
ﻭ如前所述,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生活对笔算技能的要求降低了。
同时,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变化的信息,对口算和估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但是,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笔算的内容仍占有很大的比例,一些繁难的笔算教学和练习,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
不删减这些内容,就无法腾出时间,教学那些与社会要求相吻合、更有用、更有价值的内容。
例如,五位以上数的笔算加、减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三步的文字题、四步的整、小、分数混合运算等。
这些计算知识的算理、算法可以从相应的较少位数或较少步数的计算知识类推出。
而且,掌握了笔算的基础知识,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会逐步理解其所扩展的知识,并可以应用计算工具满足大数目的计算需要。
ﻪﻭﻭ目前的应用题教学仍未摆脱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所以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是导致学生分化的主要内容。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必须对此进一步下大力气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ﻫ§1、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课程整合_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调_孙俊勇
课程整合: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调———————————————————孙俊勇/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俊霞/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符山镇中心中学●孙俊勇孙俊霞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从整体到分化再到整体的过程,并且不断按照这样的过程螺旋上升。
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软件”———课程,其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无论是西方的古埃及、巴比伦,还是东方的古代中国,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如斯巴达王阿基普拉所说:“儿童应学习他们成丁后所要做的事情。
”在当时,“课程”是整体的、泛化的。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丰富了、加深了,更多的知识、技能进入课程,像我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易》《礼》《春秋》)”,西方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课程由整合走向分化。
然而,随着学科数量的急剧膨胀,出现了诸如学科分类过细、内容交叉重复、学习负担加重等问题。
于是,自上世纪初开始,兴起了课程整合(或称“课程综合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德国的“合科教学”和美国的“广域课程”“核心课程”为标志,它们试图打破传统学科的框架,采取大单元的方式将课程统整起来。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软化学科界限、进行课程整合、寻求课程综合化已经普遍得到教育界重视,并必将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调。
一、课程整合的历史变迁追寻课程整合的历史变迁,不仅可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历史纵向上整体把握它的发展趋势,为当前及未来的课程整合工作找准方向。
课程整合是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迅速发展之后,为破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的。
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知识本位的课程整合(19世纪中期)正式的课程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以后。
在此之前,严格意义上的课程是不存在的。
21世纪新教材课改总结
21世纪新教材课改总结◆您现在正在阅读的21世纪新教材课改总结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21世纪新教材课改总结自2001年9月起,我区进行了21世纪课程与教材的改革,至今已将近半年。
现将这一学期的工作,进行简要小结。
第一,成立完善的学科教改指导机构。
自开始实验后,数学学科在整体实验的框架下,成立了自己的学科指导小组。
小组由我区特级教师李祖功挂帅,成员有范香玲、孙庆辉、闫云梅、魏婷、何小蓉。
在后续实验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整体力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第二,精心挑选,确定样本校。
我区的实验,是全区范围的。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面大、不好抓。
我们的做法是:全体培训、重点指导、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即在培训中,面向全体,但在指导具体问题(如专题、研究课等)时,则有重点的进行。
在实验开始阶段,我区教、科研共同确定了十所样本校金二小、海特小、苹三小、古二小、实验小、五里坨、古六小、永三小、角二小、鲁谷小,作为采集科研数据的基地;我们又从数学学科我区发展的状况出发,对这十所学校又进行了重新确定(补充了金四小、京原小,去掉了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校古二小、实验小)。
另外,市内非常重视我区实验发展情况,特把古六小定为我市的样本校。
因此,古六小也就成为数学学科教改的重中之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上述学校作为重点来抓,力争在这些学校中出典型课、典型个案、典型经验,收到了较大的成效。
各样本校的教师通过实验,也在不断成熟。
如在今年11月,市内视导古六小过程中,杜杰老师《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受到各位领导、专家的好评,这节课的录象在我市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样本校教师观念的转变、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我区实验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三,认真培训,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验的主体,没有教师,就没有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实验又是优秀教师的摇篮。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大批的骨干教师。
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我们也把这次课改定位在教师培养上,这同时也是进行课改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