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方案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16•【字号】青政发〔2017〕4号•【施行日期】2017.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青政发〔2017〕4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现将《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16日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现制定如下政策: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
对符合我市产业升级方向,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山东省100强”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10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者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的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给予企业经营者20万元奖励。
央企、跨国公司、中国500强、行业排名前十名的领军企业在我市新设立公司、迁入大型企业并达到总部企业认定标准的,按“一企一策”原则给予综合支持。
(二)培育具有专长的中小企业。
对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新认定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给予相应奖励。
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产业链协作配套项目给予补助。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5•【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5日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为推动我市国资国企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国资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发起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启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坚持党建统领,突出企业发展主体责任高质量促发展、突出国资监管主体责任转职能抓监管,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国有经济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
1.市属企业经济规模质量实现新提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市属企业克服困难、逆势而上,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实现双倍增。
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十三五”末,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4万亿元,为“十二五”末的3.57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2位。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0.08•【字号】青政办字〔2024〕35号•【施行日期】2024.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35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0月8日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抢抓低空空域改革、密集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形成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引领,统筹产业发展和低空安全,大力培育低空市场,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战略支撑。
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保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产业发展提质增量。
拓展多机型总装制造能力,积极引进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示范运营项目,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培育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龙头项目5个以上,孵化低空经济企业30家以上,打造10个低空重点领域特色集群。
——示范应用加快拓展。
拓展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海洋特色示范场景,构建满足多种需求的低空智能物流网络及城市空中交通网络。
低空飞行(不含微轻小型无人机)突破4万架次,开通5条以上区域无人机物流航线,4条以上景区旅游航线,2条以上短途运输航线,打造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
青岛信创实施方案范文

青岛信创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
青岛信创实施方案旨在推动青岛市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作为青岛市政府的重要战略举措,该实施方案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助力其在数字经济时代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实施目标。
1. 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速数字经济建设;2. 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增强竞争力;3. 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4. 打造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三、实施内容。
1. 搭建数字化平台,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支持,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升级。
2. 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结合青岛市产业特点,推动相关行业的互联网化升级,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生态圈。
3. 开展数字化培训,组织开展数字化技术和管理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
4. 支持创新创业,为青岛市创新型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5.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确保企业数据和网络安全。
四、实施措施。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
2. 搭建政企合作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3. 加强技术创新支持,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4. 加强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5. 强化宣传和推广,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案例宣传和推广,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五、实施效果。
1. 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2. 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 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4. 打造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六、总结。
青岛信创实施方案的实施将为青岛市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青岛市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新兴产业发展方案

城市新兴产业发展方案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作为一个富有活力和潜力的城市,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新兴产业发展方案,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机遇,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方案。
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投入,提升其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我们还需要积极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网络覆盖、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以支撑新兴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我们将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新兴产业的合作,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引进国际顶尖人才的力度,吸引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加入到新兴产业领域。
三、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将出台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
此外,我们还将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的创业创新项目,帮助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企业做大做强。
四、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我们将鼓励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同时,还将鼓励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五、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市场是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将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促进新兴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和合作。
六、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创新创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源泉,我们将加大对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力度,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广大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9•【字号】青政字〔2020〕30号•【施行日期】2020.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0年11月19日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新形势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态,日益成为新常态下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全市15个攻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争取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数量、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协同推进有力、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空间更加集中。
争取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5家以上,新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家左右,同时引导各区(市)、经济功能区培育储备一批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更加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占比75%以上,市级及以上集聚区产业集聚度全部达到70%以上,平均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达到10000元/平方米和600元/平方米以上,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比较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特色服务业集群。
资源更加集合。
加快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各类资源要素耦合提升,推动服务业改革创新政策在集聚区先行先试。
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10个左右,服务业领域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以上专业人才20人左右。
服务更加集成。
新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0个以上,打造集高效政务服务、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青政办字〔2024〕21号•【施行日期】2024.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2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5月31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到2026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高能级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海洋大模型与重点行业大模型国内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赋能应用生态更加完善。
——创新能力。
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集群发展。
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加快构建资源集中、合作高效的产业集群。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现将《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1年9月29日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的实施制造强市、网络强市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核心内涵的青岛制造新高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企业聚焦主业做大做强做优(一)加快培育接续发展的企业梯队。
支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品牌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对列入纳统且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
(二)大力培育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
支持企业聚焦主业,持续提升自主研发、工艺改进和服务型制造能力,对新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产品,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三)全面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强化标杆引领、示范带动,对经山东省认定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
二、支持企业聚焦实物投入转型升级(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对实施技术改造并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照企业年度设备投资不超过16%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当年获得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600万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产业领域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可视情按上述比例通过财政奖补或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青岛2020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青岛2020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2.12•【字号】青政办字[2020]10号•【施行日期】2020.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青岛2020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数字青岛2020年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2月12日数字青岛2020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加快推进数字青岛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快发展新一代数字设施(一)升级改造信息通信网络。
编制出台青岛市5G基站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年),并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
(市通信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高速光纤宽带网建设,扩容城域网带宽,推进全光网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全市固定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8%,200M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达到50%,农村100M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达到50%。
推进5G网络部署和商用推广,加快建设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支持5G规模组网建设,基本建成覆盖中心城区的5G移动网络。
完善海洋信息通信网络,构建近海移动通信基站群,海上3G、4G、5G、NB-IoT近海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完成全市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IPv6改造,新入网网关、路由器等固定终端支持IPv4/IPv6双栈,完成LTE核心网、接入网、承载网、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等IPv6改造,新入网移动终端支持IPv4/IPv6双栈。
(市委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建设网络应用基础设施。
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汇聚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公共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等平台数据,初步实现网民、企业和政府三类数据的汇聚。
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

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岛市正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使命。
为了加快推进这一转型,提高青岛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青岛市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青岛市将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青岛市将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青创业创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青岛市将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有效配置。
五、促进绿色发展。
青岛市将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
六、深化改革开放。
青岛市将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和高端技术引进,推动青岛市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七、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
青岛市将加强政府引导,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就是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方案,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这一转型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推进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和组织方式变革顺应产业智能化、网络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趋势,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空间重构,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产业组织方式变革,构建特色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的产业生态和组织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效能。
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坚持空间收缩、土地集约、要素集中、区别发展,依托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国际招商园区和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在全域东、中、西部集约有序建设龙泉-姜山、上合-高新区-南村、董家口三大产业组团,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协同,提升产业关联、产城融合、产才匹配程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塑造产业生态圈。
推进产业园区社区化,增加居住、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配套,打造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功能区。
实施工业用地保护区制度,划定工业集聚区控制线,确保工业用地总规模不降,预留预控重大产业项目战略储备空间。
产业发展三大组团重点园区和产业方向产业发展三大组团示意图青岛市人民政府集中打造三大总部片区。
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焦发展浮山湾、金家岭、唐岛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引领山东、辐射沿黄、服务全国的北方总部经济高地。
加快智慧楼宇、智慧城区建设,提升浮山湾总部片区,聚集现代金融、航运贸易、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资源。
聚焦创业城市、财富青岛建设,拓展金家岭总部片区,发展创投风投、财富管理、科技创新、商务服务等总部。
推动唐岛湾总部片区与自贸片区协调联动,集聚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海洋经济、先进制造、影视文化等总部机构。
面向世界500强、民营500强、央企、省内大企业,积极引进综合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创新型总部,大力招引高成长性科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新经济企业总部,支持企业“分改子”“子升总”“总升级”。
企业对青岛新区新经济发展意见和建议

企业对青岛新区新经济发展意见和建议企业对青岛新区新经济发展意见和建议: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1.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青岛新区投资兴业。
2. 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提供创业基金和创新券等支持措施。
3.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扶持。
二、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合作1. 建立科技创新联盟,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3. 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团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1. 简化企业注册流程,提供便捷的在线注册服务。
2. 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加快办理时间,减少企业的时间和成本。
3.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诚信企业的奖励和守信企业的惩戒。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1.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来青岛新区创业就业。
2.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3.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五、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1. 积极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加强现有产业的创新与升级。
2. 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3. 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六、加强金融服务和支持1. 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2. 引进金融机构,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支持。
3.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提供低息贷款和风险补偿等支持措施。
七、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1. 建立企业联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项目合作。
2. 举办企业交流活动和论坛,提供平台和机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
3. 加强与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日期】2020.04.11•【字号】青自然资规(规)字〔2020〕4号•【施行日期】2020.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各区(市)自然资源局,各派出分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9〕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培育新型产业项目健康发展,支持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统筹新型产业规划布局(一)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融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高端装备研发、物联网设计研发、生物医药研发、文化创意、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
新型产业项目由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请区(市)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部门认定。
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工业用地(M)”大类下,增加中类“新型产业用地(M0)”;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工矿仓储用地(06)”一级类下,增加二级类“新型产业用地(0600)”。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明确新型产业用地布局和结构,引导新型产业空间结构合理分布,新型产业用地重点选址布局于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区域。
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区块范围进一步明确:东岸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零星工业区块可不限制新型产业用地布局,重点选择在城区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以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确定的重点园区、功能区、示范园区等区域安排;北岸城区的工业区块内的新型产业用地原则上不大于辖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60%。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规划序言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开发建设(以下简称高新区)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环节,也是我市实施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
高新区应坚持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优良的产业导向,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产学研合作发展基地和自主创新技术孵化基地,成为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水平发展,合理产业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编制依据市十次党代会、市十四届人代会、市委有关会议决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高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
规划范围为海玉盐场(不含女姑养殖区)、东风盐场东半场,面积41.4平方公里(简称高新区一期),包括国家批准的高新区扩区面积9.95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
规划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8年至2012年。
第一章宏观背景和发展条件一、宏观背景(一)我国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动高新区更高水平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支持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进入“十一五”时期,国家高新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二次创业”,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
在新时期、新阶段,国家高新区发展要坚持“六项原则”,实现“五个转变”,做到“四个提升”〔1〕,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18•【字号】青政发[2019]2号•【施行日期】2019.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青政发[2019]2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2019年3月18日青岛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切实解决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鲁政发〔2018〕21号),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政策。
一、降本增效(一)实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
自2019年1月1日起,按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的80%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高新技术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按调整后税额标准的50%执行,最低不低于法定税额标准。
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按照去产能和调结构政策要求停产停业、关闭的企业,自停产停业次月起,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享受免税政策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2年。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包括自有和承租,下同)专门用于经营农产品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同时经营其他产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使用的房产、土地,按其他产品与农产品交易场地面积的比例确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市财政局会同市税务局负责实施)(二)落实留抵退税政策。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13•【字号】青发改规〔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青发改规〔2024〕1号各区(市)发展改革局、有关功能区经济发展部门: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培育工作,我们制定了《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经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3月1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认定第三章运行管理第四章评估评价第五章附则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青财经委发〔2023〕3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我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以下简称赋能中心)的评选认定、运行管理、评估评价等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赋能中心是指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等独自成立,或联合具有相关赋能实力的智库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同成立的,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为我市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咨询服务、转型生态产品设计、行业解决方案编制等服务的组织。
第二章申报认定第四条赋能中心认定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展认定工作。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向社会公开发布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材料要求等事项。
第五条各区、市发展改革部门及相关功能区经济发展部门是辖区内赋能中心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区、市主管部门)。
赋能中心申报单位向各区、市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报书。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黄岛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第三次征求意见稿)

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黄岛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担当国家战略使命,根据国务院批复、省市支持新区加快发展意见、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和转型发展意见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黄岛区〕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企业〕。
第三条对符合条件的新区六大支柱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六大特色产业〔以下简称“616”产业〕重点项目〔企业〕,按照本实施细则执行相关扶持政策。
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第二章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标准及依据第一节产业基金助推发展第四条管委〔区政府〕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区财政部门牵头制定并落实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和管理方法。
第五条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主要通过参股方式,与社会资本以及其他政府资金合作设立或者以增资方式参股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子基金”〕,引导和鼓励子基金优先投向新区“616”产业领域。
—1—第六条引导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出资、基金回收资金及投资收益、闲置资金管理所得利息收益以及个人、企业或社会机构无偿捐赠的资金等,其中财政出资主要来源于区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新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专项资金。
新区引导基金总规模30亿元,首期3亿元,三年内到达15亿元。
第七条引导基金采取决策、执行、监督相别离的管理体制。
〔一〕成立新区引导基金决策委员会,作为引导基金的决策机构,对管委〔区政府〕负责。
决策委员会由区委农工委、发改、财政、工信、科技、海渔、商务、文广新、金融办、蓝办、国资办、服务业等部门组成,由管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设副主任2名,分别由区发改、财政部门负责人担任。
决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财政部门,负责日常事务,并监督引导基金管理机构标准运作。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25日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制造业是青岛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全面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岛制造业乘势而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再创青岛制造新辉煌,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是青岛制造业转型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
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89.3亿元,利润总额531.6亿元,均居全省首位。
三度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展 。此外 , 政 府投 资类 企业 对新 兴产 业涉 足较 少 , 对 创 投 和风 投机 构 参 与新 兴 产业 发 展 鼓励 不 足 , 也 是 政府
扶持 政 策 的重要 缺 陷之一 。
( 四) 科 技 金 融 市 场 建 设 明 显 滞 后
青 岛市 当前 在新 材料 、 新 能源 、 生物 医药 、 海 洋工 程 、 新 一 代 信息 技 术等 领 域 均 处 于 国 内领先 水 平 , 但由 于外部 资金 的投 入不 足 , 产业 规模 并不 大 。究其 原 因 , 不健 全 的投 融资体 制 严重制 约 着青 岛市 战略性 新 兴产
力, 不能 对新 兴产 业发 展进 行有 效 引导 。 由此 导致 了政 府对 新兴 产业 发展 缺乏 统一 考核 引导 的局 面 , 对 区市 只有 引 进符 合新 兴产业 发 展领域 项 目方 面 的考核 , 没 有新 兴 产业 增 速 、 布局 方 面 的考 核 , 不 利 于加 快 集 聚 发
兴 产业 发 展 的 良性运 转 机制 至今 无法形 成 。
( 三) 政 府 扶 持 政 策 面 临 重 大 调 整
当前青 岛 市一些 新 兴产业 项 目的引进 与落 地与 产业 链式 发 展 和集 群 式发 展 的关 联度 较 低 , 政 府 尚未 建 立对 各种要 素 成本科 学 合理 的评 估制 度 , 一 些 区市往 往 以增加 GD P为 目标 , 有 意降低 进入 门槛 , 使 没有 核心 技术 的投 资项 目变 成可 行 , 而忽 略 了城 市 可持续 发展 的根本要 求 。究其 原 因 , 主要是 青 岛市有 关部 门依 然按 照各 自理 解 的职责 分工 、 各 自追求 的成效加 快 推进 , 统计 指 标 体 系不 统一 , 战略 性新 兴 产 业 发展 尚未 形 成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政办字〔2009〕158号,2009年12月31日印发
(以下为删减后的公开稿)
关于推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0─2012年)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为加快推进我市工业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根据国家和省政策导向,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环境和基础
新兴产业是指基于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通过开发应用,逐步走向产业化、市场化而形成的新的产业部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国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并互相渗透。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政府纷纷加大新能源、生物、信息、环保等战略领域的投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中。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强调要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在国家鼓励发展的工业新兴产业主要领域内,我市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
──新能源领域。
我市大型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已初具规模,部分拥有整机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在胶州、胶南、崂山等区市初步形成产业配套体系,在即墨市温泉镇建设的1.6万千瓦风力发电示范工厂已并网发电。
以大型家电企业为代表,研制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照明等太阳能光热光电器材陆续推向市场。
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方面,大型沼气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处于优势地位。
部分海洋能、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陆续启动。
──新材料领域。
我市在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纺织材料方面,具有较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优势,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
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方面,形成一些重点产品。
以海洋资源为特色的海洋新材料在纺织、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深入开发应用。
各类新材料对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机械钢铁等主导产业形成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