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财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讲义稿

(财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讲义稿

(财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讲义稿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室李仁义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述我国的国家审计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在 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当时国家提ft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国家审计署也提ft“两个延伸”,即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向内部控制评价延深。

随后虽然在1994 年ft台的《审计法》中对国家审计规定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总体受权。

二、济效益审计的定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的管理制度、规定、对公司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经济信息的真实性、效益流失和管理漏洞、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审查和评价,提示经营管理风险、提ft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目前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估,通过与单位相关政策,标准和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其经营管理情况;第二,确定损失浪费,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方面,通过与单位内部、外部相关人员座谈,观察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指ft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三,提ft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和办法。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一)审计对象(二)审计目的(三)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以评价、建设性职能为主,而财务审计以监督、鉴证等防护性职能为主。

(四)依据标准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标准是有关的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以及计划、目标、定额、技术经济指标、同行业同类指标,而财务审计以有关法律和制度为标准。

(五)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除运用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利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既进行事后审计,也进行事前审计。

财务审计则通过检查,调查和分析等方法,审查会计帐簿和财务报表, 分析财务指标,它以事后审计为主。

四、经济效益审计程序(一)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特点1、建立审计项目需要选择①、经济效益有提高潜力的事项,例如:成本高于历史水平的产品,赢利水平低于同行业或长期亏损的企业。

经济效益审计知识点汇总

经济效益审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得基本理论1、效益:就是人类行为得效率与效果,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一般就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得比较关系。

2、效率:指投入量变动与产出量变动之比,综合反映投入转化为产出得效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合理、有效程度。

效果:指在投入保持不变情况下,产出与产出得比较.经济:指在产出一定情况下,投入与投入得比较.3、经济效益得层次划分与层次划分得意义:(简答题)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要兼顾三者利益,尤其注重宏观经济效益。

长远效益与眼前效益,要兼顾两者,尤其注重长远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许多活动既有直接效益又有间接效益。

4、经济效益审计:就是由独立得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综合得审查分析,对照一定得环境标准评定经济效益得现状与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得建议,使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得一种审计活动.5、经济效益审计得概念就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得它们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得、审计职能、方法与性质等。

经济效益审计得概念要素:6、国家审计所承担得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政府财政绩效审计、企业单位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审计与国家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填空题)经济效益审计目得就是由审计环境决定得。

(判断题)审计职能:指审计活动本身所具有得内在功能.基本职能一般包括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7、经济效益审计得分类(一)按审计对象层次进行分类:1.宏观经济效益审计。

2。

微观经济效益审计:(1)企业经营审计与管理审计。

(2)行政事业经费绩效审计.(3)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二)按审计范围进行分类1、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2、局部经济效益审计。

3、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8、管理得基本职能就是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而经济效益审计得职能就是以评价为主,兼有监督与鉴证职能。

9、经济效益审计得基本特征:独立性与客观性建设性以真实、合法为基础内容范围得广泛性与限定性风险性。

经济效益审计讲义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讲义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第三章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第一节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一、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一)因素分析法1、因素分析法--把综合性指标分解成各个原始的因素,以便确定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2、因素分析法的要点①确定待分析综合经济指标的构成因素;②确定各因素与综合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加减关系,乘除关系,乘方关系,函数关系等.③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可用连锁替代法3、连锁替代法(1)连锁替代法的概念连锁替代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连锁替代法的计算步骤①计算被分析综合经济指标基数与实际数的差异;②列出被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表达式;③将影响因素的计划数代入关系表达式,确定计算基数;④用表达式中的第一个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替代其计划数,替换后计算所得结果与基数之差即为第一个影响因素对被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⑤用其他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替代相应的计划数,替换后的计算结果与其邻近的前一次计算结果之差即为该因素对被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均替换完为止.⑥各因素对被分析指标影响程度的代数和等于被分析指标基数与实际数的差异;2009年2月份计划发生材料费用3600元,实际发生4284元,材料费用超支684元,有关资料如下: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用连锁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变动的影响程度.①材料费用实际与计划的差异: 4284—3600=+684②材料费用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表达式:材料费用总额=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③材料费用计划数: 20×18×10=3600④用实际产量替代计划产量:21×18×10=3780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 3780-3600=+180⑤用实际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替代计划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21×17×10=3570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 3570-3780=-210用实际单价替代计划单价: 21×17×12=4284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 4284-3570=+714⑥合计 +180-210+714=+684由计算可知:虽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降低使材料费用节约210元,但由于产量增加,特别是单价上升使材料费用增加894元(180+714),综合影响使材料费用增加684元.应进一步查明材料消耗节约和单价升高的原因,然后才能对企业材料费用总额的变动作出评价。

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项目实施计划
审计分项目
审计目的
分析影响成本 效益的有关因 素
审计内容
1. 2. 3. 4. 1. 2. 3. 费用分配 材料消耗 废品损失 资金利息 市场需求调查 市场占有率 价格与售 后服 务
审计时间
7 月 12—21 日
审计人员
**、*** (4 人)
产品成本效益
7 月 12—21 日
产品销售效益
项目计划大纲
项目名称 被审计单位 审计目标
综合经济效益审计 审计部门负责 人签字 A 公司 评价经济效益,促进扭亏为盈
同意(签字)
审计范围 2006 年上半年经营亏损 审计主要内容 (1)产品成本效益; (2)产品质量效益(废品损失) ; (3)产品销售效益; (4)流动资金周转 审计方式 审计组组成 审计时间 就地审计 主审:**(高级审计师)组员:*** ** **(共 10 人) 2006 年 7 月 11 日至 25 日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一、经营审计选用的方法 (三)供产销活动的审查方法 1、鱼刺图法 鱼骨图也称因果图、因果分析图或石川图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一、经营审计选用的方法 (三)供产销活动的审查方法 2、结构分析法 发现问题的重点 结构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总体总 量)X100%
项目 项目 小包 项目 广告 营销 项目 总量 (1) (2) 装少 (4) 宣传 人员 (7) 差 较少 3 7 25 4 18 35 8 100
B 8 C 8 D 0.2 8 8 5 6 5 3 6 6 8 7 0.1
综合 得分
7.9 6.35 6.05
0.15 0.2
0.25 0.1
例:审计人员拟对某企业材料采购业务活动进行审 计,确定了备选审计项目A、B、C、D四种原材料, 请用因素评价分析法确定审计项目。 项 目 采购费 合同 采购单价 用率(%)履行 (元) 率(%) 计划 实际 2.6 1.8 80 100 25 100 28 105 采购数量 (吨) 计划 320 300 实际 280 210

经济效益审计重点整理

经济效益审计重点整理

经济效益审计重点整理名词解释 5*3=15多选题 15*2=30简答题 6* =35案例分析题 20【案例中有些计算自己看】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1.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方法P3第一,相减比较:如收入-成本费用=利税等第二,相除比较:如成本费用÷收入=收入费用率第三,相减、相除结合比较:如原投资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投资回收期2. 物质和非物质部门效益特点有什么不同?P5项目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线性关系,可确定期望值不存在线性关系,不可能确定期望值产出成果的计量属性可以用货币计量难以用货币计量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形式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资源消耗和占用的节约量或增加服务数量和提高服务质量。

3.经济效益的层次划分,这种划分的意义何在?P6将经济效益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为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一般的评价标准。

(1)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2)长远经济效益与当前经济效益(3)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4.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有哪些?不同主体承担的任务是什么?P11审计主体审计任务分工国家审计政府绩效审计、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审计、国家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企业经营管理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内部控制检查、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效益审计社会审计管理咨询、投资咨询、经济效益鉴证5.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标准,分为哪几类?P16(一)按经济活动的层次性分类①宏(中)观经济效益审计②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二)按审计范围分类①全面经济效益审计②局部经济效益审计③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三)按审计时间分类①事前经济效益审计②事中经济效益审计③事后经济效益审计(四)按审计是否定期进行分类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6.微观经济效益审计包括哪些?行政事业经费绩效审计的内容和范围。

①企业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②行政事业经费绩效审计: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果,公共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公共机构管理的效率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内容全面,图表要全,表达清晰;符合本题要求的稿件,每份收取本金200元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Economic Benefit Audit),是一种审计方式,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检查一项行动或一个活动的实施情况,从而对行动或活动的受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以及出具报告,着重系统论证实施行动或活动的经济效益是否达到要求,或者该行动或活动能否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内容
1、审计对象
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对象一般是一个特定的行动、一次性活动,如一项投资项目、一次总结性评估、一项新的产品设计或一次组织等,也可以是涉及多个行动的活动,例如一项配套政策、一场营销计划、一项技术改造计划、一次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等。

2、审计方法
3、审计内容
(1)经济分析:主要分析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即所投资的投资金额是否与可得到的经济效益相称;
(2)效益分析:分析投资项。

经济效益审计概述及经济效益审计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概述及经济效益审计内容
LOGO
本模块是在前面模块的基础上编写的,具有综合知识的部 分内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既适用于内部审计,也适 用于外部审计即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所开展的审计工作,该模 块主要介绍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发展、种类、 内容、以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通过案例格式掌握其相关知识。 以利于了解审计监督体系的全貌,为同学们审计知识的扩展打 开了视野,和丰富了头脑,同时也为同学们将来从事各方面的 审计工作、及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五、【知识点总结】
❖ 2.经济效益审计的种类 ❖ 3.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及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 4.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 5.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 6.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六 【布置作业】
❖(一)作业:本章课后审计任务训练 ❖(二)预习: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
内容。
会计系审计教研室 刘文梅
❖ 提问: ❖ 1.各岗位审计包含的审计方法包括哪些? ❖ 2.各岗位审计属于何种审计类型的?
二、布置任务
❖ (一)分组(8组) ❖ 按照已有的小组进行,每组确定的小组长负责
考核。 ❖ (二)发放资料 ❖ 1.教师准备:充分的教学教案,教材,课件等。 ❖ 2.学生自备:会计准则和制度、审计准则和制
五、【知识点总结】
❖ 1.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 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 的所实施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经 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 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 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 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 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 潜力和途径。
Eei:yangguang64229@126,com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一、审计范围的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包括审计对象、审计期间和审计目标。

审计对象可以是整个企业、某个部门或特定的业务活动。

审计期间一般是一个会计年度,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其他时间段。

审计目标是明确审计的目的和重点,例如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

二、审计目标的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评估企业经济运行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盈利能力、资产利用效率、成本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等。

通过对这些目标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优化经营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为了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查阅企业的财务报表、核算凭证、会计记录等来完成。

而数据的分析则可以采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情况。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审计师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内部控制评估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审计师需要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漏洞,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内部控制评估包括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

五、风险评估与控制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师还需要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包括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

而风险控制则是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减少或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六、报告编制与意见表达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后一步是编制审计报告,并表达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范围、审计目标、数据收集与分析、内部控制评估、风险评估与控制等内容。

在报告中,审计师应明确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审计意见应准确、客观、具有说服力,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审计任务分工
政府绩效审计、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审计、国家建 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内部控制检查、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效益审计
管理咨询、投资咨询、经济效益鉴证
2、审计对象客体
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占用,取 得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的问题,都存在需 要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凡是有投入、 产出的经济活动,都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受审计主体环境的影响,审计对象的范围暂时是: (1)财政收支、财务收支; (2)经营、管理活动和资产、负债、损益; (3)内部控制制度; (4)建设项目和投资项目。
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根据既定 的标准,对组织的目标、计划、程序和 策略等所进行的综合性的检查、分析和 评价,并对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出建设 性意见。 *内部控制审计 *风险管理审计
• 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 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在经营审计结束后,注册会计师一般要向被审计单位 管理层提出经营管理的建议,在经营审计中,审计对 象不限于会计,还包括组织机构、计算机系统、生产 方法、市场营销以及注册会计师能够胜任的领域。在 某种意义上,经营审计更像是管理咨询。 • 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一种新的审计类别,它是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审 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 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 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从管理审计的辅助手段 上来说,它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个概念,从被审计 单位经济活动的外延来看,管理审计又是相对于经营 审计的一种认知。对企业而言,经营讲的是市场,管 理讲的是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审计又可以称 之为效率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讲义 第六章 经营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讲义  第六章 经营审计

第六章经营审计(二)——业务经营过程审计一般认为,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由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两部分构成。

第一节经营审计概述一、经营审计及其特点1、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经营活动——企业面向市场,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合理配置生产力各要素,通过组织供、产、销业务活动来实现其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2、经营审计的概念经营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借以检查和证明被审单位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促进其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P1863、经营审计的特点①是更直接的经济效益审计;②经营审计的范围是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和其他业务经营活动。

;③业务经营审计的重点是构成企业生产力的各要素的开发利用程度。

二、经营审计的目标经营审计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审查业务经营过程,看其是否合理,存在哪些影响经营效益的因素。

2、审查生产力诸要素的开发利用情况,挖掘其利用潜力。

三、经营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经营审计的程序与其他审计形式一样,包括准备、实施、报告和后续审计等阶段。

此外,审计程序还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评价被审单位的经营效益方法有:①经济指标评价法:运用被审单位的各种主要经济指标来评价被审单位的业务经营效益,确认被审单位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这些指标包括反映经营成果的指标、反映材料利用和产品质量的指标、反映固定资产经济效益的指标、反映劳动效率的指标、反映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等。

②业务经营处理流程图:审计人员编制的反映被审单位各职能部门业务处理流程的一种示意图。

③业务经营调查表:与描述内部控制时采用的调查表法相同。

2、确定实现经济效益的途径:①制定备选方案;②选优;③确定实施方案,提交审计报告:征求被审单位对最优方案的意见,最后确定实施方案和详细的实施计划,提交审计报告;④进行后续审计:通过后续审计,指导和帮助被审单位实施确定的方案。

四、业务经营过程审计的内容1、对供应过程的审查审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审查本阶段的效益;二是审查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第一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它在审计目的、内容、职能和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的基本理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本章重点讲述经济效益的构成、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该类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等。

其中,概念要素中包含审计主体和客体、审计目的和职能、审计方法等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经济效益的构成一、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益是指人类行为的效率和效果,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分。

社会效益是指人类行为对社会进步与健康发展的影响,它通常体现为精神或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往往难以用货币计量。

生态效益是指人类行为对保持和恢复生态平衡,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也多难以用货币计量。

经济效益,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关系。

人类从事的任何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都要投入一定的经济资源以取得相应的成果。

一方面有投入,一方面有产出,两者进行比较,就构成经济效益。

当然,对这个定义应有必要的限制:如果产出的是废品,或是社会不需要的无用之物,那就不但没有经济效益,而且还浪费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资源,因此,上面所说的产出应该指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

而上面所说的投入,是指为了取得所需要的有用成果而消耗或占用的全部资源,其中包括为取得有用成果而正常发生的不合格产出所消耗或占用的资源。

二、经济效益的构成经济效益既然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那么投入指的是什么,产出指的是什么,如何进行两者的比较,对此应进行适当的分析。

(一)、经济活动中的投入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耗,即经济活动中实际耗费的资源,包括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另一种是占用,即在经济活动中并不被实际耗费掉,却必须具备的某些条件和要素,如资金的占用,固定资产的占用等。

上述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占用的资金或固定资产,凝结着其他经济活动的资源和劳动的消耗,它们的被占用不应当是无偿的,而应当是有偿的,对于经济活动的过程来说,这种占用不是无所费,而是有所费的。

经济效益审计(1)

经济效益审计(1)

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就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行审核、分析和评价,以协助被审计单位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独立性经济评价活动。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之初,基本上是依照财务审计的方式展开工作。

财务审计有时也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对旧体制下的一些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实行审计,早期的经济效益审计由此开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1995年《审计法》的颁布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成分逐年增大。

2003年,《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增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

效益审计要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提升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由此能够看出,效益审计已经成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展开经济效益审计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实行了大量的探索。

但总的来说,审计工作的主导方面还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展开状况并不理想,多集中在财务成果的分析上,对经济管理活动本身所实行的审计评价缺乏深度,对政府的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展开,审计手段落后,事后审计居多。

展开经济效益审计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审计环境的制约,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职业道德能够减少虚假会计信息和舞弊现象,为审计机关展开经济效益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

而当前,我国很多单位管理不善,会计核算基础薄弱,统计、会计数据失真,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审计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使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与可利用水准大大降低,甚至影响到经济效益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2、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多年以来,审计机关一直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单一。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1)审查销售的数量是否正确,有无多发少计,进而套吃量差或好处费的现象。

(2)审查固定资产的出租合同,查明租金数额是否真实、正确。

(3)审查运输工作量并与其收入额相比较,查明有无少计、不计的现象。

二、成本、费用的确认审计成本、费用是指一定期间内未获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它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成本和费用审计包括成本审计和期间费用审计等。

(一)生产成本审计重点1.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

(1)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审查直接材料的计算是否正确。

(2)审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是否真实,有无把非生产用料混入直接材料成本的情况。

(3)审查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真实合理,材料计价及材料费用分配是否正确,是否与材料分配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材料费用相符。

(4)比较前后期同一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是否波动较大,如有,分析其原因。

(5)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复核,材料成本是否及时入账。

(6)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应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以及直接材料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会计期间有无重大变更。

2.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

(1)抽查人工成本计算单,审查工资费用组成是否合规,工资费用的计算方法及分配标准是否合理,是否与人工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2)审查工资费用计算分配是否公允正确。

(3)审查工资费用和应付工资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审查职工福利计提分配的正确性。

(5)比较前后期同一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是否波动较大,如有,分析其原因。

3.制造费用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复核其计算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总账和明细账中相关数据核对,看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或调整。

(2)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审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的合理、合法性,若发现异常会计记录,应追查至原始记录。

经济效益审计1---基本理论

经济效益审计1---基本理论

效率性审计审查评价的主要内容
• (一)组织采购、销售等商业活动的效率; • (二)组织研发、生产等技术活动的效率; • (三)组织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效率; • (四)组织为确保财产、信息及人员的安全以
及对风险的管理所采取措施的效率; • (五)组织计划、控制等管理活动的效率; • (六)为提高上述经营活动效率所采取的措施
(二)经济效益审计要素
3、审计目的
审计目的:根据一定的审计环境所确立的用以引 导审计行为发生,对审计行为结果的一种期望
审计环境:审计委托人和受托人对审计信息的需求
审计目的的重要性(影响审计计划、审计方案)
基本理论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
(二)经济效益审计要素
3. 审计目的 (1)经济效益审计的直接目的是3E (2)经济效益审计最终目的
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讲 基本理论 主讲:陈希晖
基本理论
经济效益审计的构成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 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和特征 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基础
结束
基本理论 一、经济效益的构成
1:人类行为的效率与效果 2: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一)经济活动的投入(投入可以理解为支出的数量 或资源本身)
我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 任期间对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 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赋有的 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主要包括党政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对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不仅要审计财 政财务收支、预算外资金收支、专项资金使用、遵守财经法纪 情况,同时还要审计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对于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不仅要审计任期财务 责任、会计责任、经营责任、管理责任和任期财经法纪遵循情 况,同时还要对其任期社会责任进行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简答题

经济效益审计简答题

简答及论述题1-17重点章节1.经济效益的构成内容?简答A经济活动中的投入有两种方式,消耗和占用B经济活动的产出,指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或效果,有形成果和无形效果C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方法,相减比较,相除比较,相减相除结合比较D效率,效果和经济性2.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关系?简答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

经济效益包括利润,利润并不等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外延广于利润。

经济效益的涵义,既包括当期实现的效益,也包括当期创造而递延到后期收益的潜在效益;既包括直接归造者收益者的效益,也包括间接由非创造者受益的效益。

3.比较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异同?论述(1)联系: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①财务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深入和发展。

②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具有一定的相融性,在财务审计中,往往渗透着经济效益审计的行为,而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一般从财务审计入手,即从审查资金、成本、利润的情况入手。

然后在深入到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去。

(2)区别:①审计目的: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审查各种经济资料和技术经济资料,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经济、合理、是否具有效益。

并提出改进意见。

财务审计主要审查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

②审计对象: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各种经济资料和相关的技术经济资料以及经营管理活动。

财务审计的对象仅仅是会计资料和财务收支活动。

③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建设性和防护性职能,以建设性职能为主。

财务审计也具有建设性和防护性职能,但以防护性职能为主。

④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除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外,还利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

既进行事后审计也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财务审计主要通过检查、调查、分析等传统审计方法审查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以事后审计为主。

经济效益审计考点归纳

经济效益审计考点归纳

第五章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的模式
审计模式
方法原理
适用范围
以制度为导向 以结果为导向
根据内控制度与效益、风险 的因果关系
以结果为线索追踪导致结 果的原因
控制环境较好,审计范围较大、影 响因素较多而审计资源又相对不 足的审计项目 审计范围不大,影响因素不多的中 小型企业
以问题为导向
实际运转数量
总台时
产品产量
使用设备平均数量 实际运转数量 总台时
=设备利用率╳单台设备台时╳台时产量
分别为设备数量利用、设备时间利用和设备能力利用。
(2)设备利用系数=标准产品折合产量╱有效生产能力╳规定工
作时间 2、原材料和能源利用审计 评价指标: 原材料利用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重量或数量╱实际消耗的材料
(2)R = 6.476 ( 1- 89.2% ) / 89.2%= 0.784
(合格率提高 1 个百分点须追加的预防成本)
(3)F = 140000/2100(1-89.2%) =565 元
(每件不合格产品带来的故障损失)
(4)Qn=
主体之间进行比较。(收入―来自本费用)╱资金占结合比 用=总资产报酬率
与相除比较相同。

原投资额╱(现金注入量―现
金流出量)=投资回收期
效率 产出量变动╱投入量变动
花得好
三E
效果 (产出 2―产出 1)╱投入 1 花得值
经济 (投入 2―投入 1)╱产出 1 花得少(资源节约性)
三、正确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
(一)不同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
(二)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关系
四、经济效益层次的划分
对于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提高,而微观经济效益暂时不明显的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1、效益:是人类行为的效率和效果,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关系。

2、效率:指投入量变动与产出量变动之比,综合反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合理、有效程度。

效果:指在投入保持不变情况下,产出与产出的比较。

经济:指在产出一定情况下,投入与投入的比较。

3、经济效益的层次划分和层次划分的意义:(简答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要兼顾三者利益,尤其注重宏观经济效益。

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要兼顾两者,尤其注重长远效益。

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许多活动既有直接效益又有间接效益。

4、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综合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环境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使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5、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的它们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的、审计职能、方法和性质等。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6、国家审计所承担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政府财政绩效审计、企业单位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审计和国家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填空题)经济效益审计目的是由审计环境决定的。

(判断题)审计职能:指审计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基本职能一般包括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7、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对象层次进行分类:1.宏观经济效益审计。

2.微观经济效益审计:(1)企业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2)行政事业经费绩效审计。

(3)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二)按审计范围进行分类1、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2、局部经济效益审计。

3、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8、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而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是以评价为主,兼有监督和鉴证职能。

9、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与客观性建设性以真实、合法为基础内容范围的广泛性和限定性风险性。

第二章经济效益审计程序1、审计程序:是一个与审计项目相配套的概念,即从建立审计项目开始,直到全面完成项目审计为止的全过程所经历的工作内容和顺序。

2、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特点包括:1)建立审计项目需要选择。

2)审计方案应分层次编制。

3)审计取证比较复杂。

4)建设性、风险性的审计报告。

5)后续审计。

3、审计方案有两层作用,一是对审计实践过程进行事前的规划,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二是优化配置审计资源,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目的。

4、审计证据,是证明被审事项是否客观存在的材料,是证明被审计对象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事实真相的证据。

5、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证据有三个并存1)书面证据、实物证据与环境证据的并存。

2)现实证据和趋势证据并存。

3)结果证据和过程证据并存。

6、由于经济活动尚未发生,为证实被审项目的可行性,只能收集与经济活动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审计证据,即趋势证据。

7、趋势证据往往是理论推导或科学计算的结论,但并不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实真相。

8、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建设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以评价职能为主,以监督、鉴证职能为辅。

2)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指导性,而非强制性。

3)为到达审计目标,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应该与被审计单位协商。

9、后续审计也叫“跟进审计”,是在审计报告发出后,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是否采纳并适当的措施,而采取的审计行为。

10、不同的审计主体从事不同类别的经济效益审计,其审计程序是不同的。

11、不同类别的经济效益审计程序:1)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2)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程序3)注册会计师外向型管理审计的程序12、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程序:1)选择审计事项,建立审计的程序。

2)制定审计方案或审计计划。

3)深入调查,详细了解情况。

4)测试分析,揭示矛盾。

5)评价、效率和效果性指标测试分析。

6)报告审计结果。

7)后续审计。

第三节一、审计立项的类型有:1、主动立项2、被动立项二、审计立项的原则有:1、可行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三、内部审计选择审计项目的基本方法:1、制定计划年度的审计项目计划2、应所在部门的管理当局或公司董事会的要求3、应被审者的要求四、内部审计师在考虑事项的先后次序时应考虑一下七个因素:1、上一次审计的日期和结果2、涉及的金额3、潜在的损失和风险4、管理层的要求5、经营方案、制度和控制的重大变化6、获得经营收益的机会7、审计资源配置状况及能力结构第四节一、经济效益审计中能运用重要性判断二、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Ⅹ控制风险Ⅹ检查风险第五节一、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特点1、审计结论的非强制性。

经济效益审计一般不需要作审计处理决定,审计人员通常表达审计评价的结论,提出可供选择的建议或方案,供有关的审计结果使用者采纳。

2、侧重于建设性。

3、潜在的风险性。

4、一般采用详式报告的形式。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需要用比较详细的文字来描述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现状、评价的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因此,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大多采用详式形式进行表达。

5、非规范性格式。

与财务审计报告相比,经济效益审计报告至今未形成一套规范的格式,不同的审计项目,写法和内容各部相同。

二、在发出最终书面报告以前,审计师必须在适当的管理层次中征求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意见。

第六节一、后续审计是指审计师用以确认被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审计报告中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采取措施是否合适有效和及时的工作过程,同时也是确认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本身是否正确的工作过程。

第三章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1.审计工作由必不可少的三大部分(要素)内容组成:(1)审计人员通过仔细审计被审事项,查明被审单位事实真相.取得审计证据;(2)将取得的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3)更具对照的结果,评价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得出审计结论2.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1)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全面性)。

(2)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可控性。

(3)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

(4)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指导性(非强制性)。

3.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1)确定审计标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2)确定审计标准的责任性和可控性原则。

(3)确定审计标准的计划性和可比性原则。

(4)确定审计标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原则。

(5)确定标准水平的先进合理性原则。

4、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根据什么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取证,根据什么对所掌握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别、分析和判断并推导出审计结论,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事实、界定经济效益质和量的标准。

5.按范围层次划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为(总体标准)和(具体标准)6.按内容性质划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为四类:(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国民经济计划。

(二)部门和单位自行制定的计划、预算、定额、合同(三)历史水平、行业水平、计划水平、国际水平(四)理论依据及科学计算数据。

7. 综合—局部—因素体系由(综合指标)、(局部指标)和(周转指标)三部分构成8. 周转指标:能反映综合和局部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的指标,往往是提出计建议的出发点。

如综合指标总资产报酬率受以下三个周转指标影响:利润报酬系数、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总次数。

9. 经济效益审计总体标准,重点衡量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效益的质的方面10.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是总体标准的补充、深入和具体化,它是由以财务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为主体的指标体系构成的。

11. 经济效益的具体评价标准是对被审单位经济效益量方面的要求和限定12. 企业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国际标准为50%,我国一般正常在60%—70%间第四章宏观(中观)经济效益审计宏观经济的运行风险包括:1.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

2.宏观经济效益低。

3.物价水平不稳定及通货膨胀。

4.不充分就业(失业)。

通货膨胀产生原因一般有:1)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由于对产品和劳务需求超过现行价格下可能的供给,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2)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等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3)结构性通货膨胀:在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条件下,由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引起的通货膨胀。

4)预期性通货膨胀:指因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和预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就是控制上述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使经济稳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稳定物价水平,充分就业,收入分配公正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政府从事宏观经济管理,控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必不可少的手段。

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概念: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地方或部门的国民经济活动及其管理经济性、效果和效率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促进宏观经济提高效率,控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检查公共资源责任为目的的审计活动。

从控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的审计目的出发,其审计的职能不只是监督,而是经济评价和信息反馈。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职能归结为三项:资源配置只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履行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时的主要风险是:违背经济理论和政策要求。

导致社会经济资源的非优化配置。

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评价判断标准的有两个:合理性标准和有效性标准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总目标是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该目标可分解为四个目标:1.低而稳定的物价水平。

2.可以接受的较低失业率3.持续的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金融活动是指国家直接经营或授权专门机构从事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货币的投放和回笼、信贷活动和外汇管理等。

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1.了解项目目的2.确定审计范围3.收集和分析数据4.提出建议第五章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1.审计客观基础:是指某类审计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某种需求。

2.综合评价是相对单项评价而言的。

单项评价,是指对某一具体经济现象,如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企业盈亏的升降等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一般选择能反映其特征的指标进行描述。

3.综合评价是指对某些复杂现象或综合现象的评价,例如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地区的产业结构评价等。

这些想象往往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状况的综合反映,综和评价就是将各子系统的状况加以合成,用以描述整个系统的基本特征,使人们获得整体的认识。

4、企业基本经济活动及其运行风险可以做以下归纳:(一)获取利润(二)参与市场竞争(三)开展资产运营活动(四)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五)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5.经济效益审计中的综合审计评价通常用以下几种审计模式:(一)以制度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二)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三)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四)以业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五)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6.任期经济责任的评价原则:(1)、以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为主(2)、经济责任量化评价(3)、责任划分原则7.企业盈利状况的指标(1)资产利润率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