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常考点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常考点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常考点单选题1、在体育课上,小康用胳膊将排球向上垫起后,排球上升过程中运动得越来越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排球在脱离胳膊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排球所受的重力小于排球的惯性B.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受到方向向上的力C.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D.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2、关于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越大做功越多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做功越多C.做功所用的时间越长做功越多D.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3、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深思,一个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

关于苹果加速下落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增加D.无能量的转化,重力势能和动能不变4、苏翊鸣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如图所示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图中a、c两处等高,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从a处到b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运动员在a处和c处的重力势能相等C.运动员在b处时的机械能最大D.运动员从b处到d处速度逐渐减小5、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健子,…”。

如图,毽子某次被踢出后,竖直上升经过某一位置时,毽子的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分别为E p1和E1,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分别为E p2和E2,则()A.E p2=E p1E2=E1B.E p2<E p1E2=E1C.E p2=E p1E2<E1D.E p2>E p1E2>E16、如图所示,物体甲、乙、丙的质量均为m,现将它们由静止释放,在物块甲下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甲乙间细线拉力大小为F1,乙丙间细线拉力大小为F2,细线重力及各处的摩擦均不计,甲乙落地后不弹起,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落地前F1=2mg,甲的动能不变B.甲落地前F2>mg,丙的机械能增大C.甲落地前后,丙先加速后立刻减速最终静止D.甲落地后F1>mg,F2=mg,7、手机具有录音和显示波形的功能。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易错知识点总结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易错知识点总结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场惊艳世界的一幕,如图所示。

质量为3t的奥运五环“破冰而出”被匀速竖直提升至13m的高空。

则奥运五环在上升的过程中()A.惯性大小不变,动能逐渐增大B.惯性逐渐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C.动能保持不变,且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逐渐增大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

压缩弹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就在AB间做往复运动(已知AO=OB)。

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与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D.任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s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A.10JB.30JC.50JD.80J4、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全红婵获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冠军。

如图所示,正在比赛中的全红婵()A.起跳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下落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D.入水过程中所受水的浮力逐渐增大5、健身教练要增大学员的运动量,会加快音乐的节奏,这样可以提高运动的()A.时间B.效率C.速度D.功率6、如图甲,物体A分别在水平推力F1、F2的作用下,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运动。

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乙,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

则()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7、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速度为5m/s。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考点总结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考点总结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考点总结单选题1、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速度为5m/s。

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弹簧缩短的长度ΔL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

已知轻弹簧每受到0.5N的压力就缩短1cm,并且轻弹簧在从受到撞击到被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g=10N/k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小球的质量为0.25kgB.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不断减小C.小球在最低点速度等于零,处于平衡状态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不变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重500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在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此时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米袋在滑动过程中重力一直做功B.米袋在滑动时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C.米袋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是因为米袋不受力的作用D.米袋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50N3、如图,质量为2m的物块P下方连接有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上端通过细线绕过轻质定滑轮连接一质量为2m 的物块Q,将它们由静止释放,在物块P下落到地面的过程中,P、Q间细线拉力大小为F。

(细线重力及各处的摩擦均不计,钩码落地后不弹起)()A.钩码落地前F=3mg,Q的机械能增大B.钩码落地前F<3mg,Q的机械能增大C.钩码落地后F=2mg,P的机械能不变D.钩码落地后F>2mg,P的机械能减小4、结束一天愉快的学习,小聪开心地放学回家,下列四个情景中,小聪对书包做了功的是()A.将课桌上的书包提起背在肩上B.背着书包沿水平路面匀速行走C.背着书包站立在公交站台候车D.回到家后,扔向书桌的书包离开手继续向前运动5、如图所示,物理项目化学习小组在空旷的室外测试某型号无人机负重飞行能力。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手机具有录音和显示波形的功能。

某乒乓球爱好者将一乒乓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利用手机记录下乒乓球碰撞台面发出的声音,其波形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发声的时间间隔相等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机械能不变C.乒乓球每次弹起时的动能依次减小D.乒乓球每次与台面碰撞的最大形变程度相同答案:CA.由图可知,第1次碰撞的时间是1.12s,第2次碰撞的时间是1.58s,第3次碰撞的时间是2.00s,第4次碰撞的时间是2.40s,第5次碰撞的时间是2.78s,第1、2次时间间隔为0.4s,第2、3次时间间隔为0.42s,第3、4次时间间隔为0.4s,第4、5次时间间隔为0.38s,每次发声的时间间隔不相等,故A错误;BC.整个过程中乒乓球和空气摩擦,并且与台面碰撞,它的机械能减小,所以每次弹起时的动能减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乒乓球的机械能减小,乒乓球每次与台面碰撞转化的弹性势能减小,乒乓球每次与台面碰撞的最大形变程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物理项目化学习小组在空旷的室外测试某型号无人机负重飞行能力。

测试时将重20N的物体A固定在无人机上,并控制无人机完成以3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空中悬停、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三个阶段的测试项目,同时利用系统软件记录多次测量的相关信息,并做出测评报告。

下列说法中()①匀速上升阶段,物体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②匀速上升阶段,物体A的机械能不变③匀速下降阶段,物体A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④物体A匀速下降阶段的动能小于匀速上升阶段的动能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①②③正确答案:C①匀速上升阶段,物体A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物体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①符合题意;②匀速上升阶段,物体A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故机械能变大,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匀速下降阶段,速度不变,动能不变,因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物体A的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故③不符合题意;④根据已知条件,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大于下降的速度,故物体匀速上升时的动能大,即物体A匀速下降阶段的动能小于匀速上升阶段的动能,故④符合题意。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知识点及知识点考核卷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知识点及知识点考核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一章知识点第十一章:机械与功一、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受力;二是物体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4、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5、功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牛顿·米,简称牛·米,符号是N·m。

为纪念物理学家焦耳,人们给了这个单位一个专门名称—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是0.5J。

)6、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与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7、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

对一切机械都使用,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对机械的使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省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叫功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一、功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FS W =。

4.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1N·m 。

5.功的公式的应用: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力臂单位不能写成“焦”)。

二、功率1.功率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或说成:单位时间内力作做的功。

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公式:Fv tW P ==。

4.功率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马力。

换算关系:W W kW 73511013==马力,。

5.功率公式的解释:(1)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Fv P =。

(2)利用该公式时要注意:拉力F 必须是恒力,且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不变;v 的单位必须用m/s,这样算出的功率单位才是W;速度v 跟拉力F 必须对应,即v 必须是受到拉力的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

三、动能和势能1.什么是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质量,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

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小其动能越小;具有相同运动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小动能越小。

3.动能是“由于运动”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不运动的物体也具有能量,但不具有动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一、功(W)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率: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3、公式:W= F.v4、4、单位:主单位W 常用单位kW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三、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四、能的转化和守恒1、知识结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根据题意,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巩固练习1. 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

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A.W1>W2B.W1<W2C.P1>P2D.P1<P22.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C.小球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小球运动到C处时,如果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将保持静止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 低空飞行的飞机只有动能C 用线悬挂着的物体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量D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的物体,由于没有物体对它做功,所以没有能量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B. 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 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 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5.如图所示,用不变的拉力F匀速拉动重为G的物体A,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A. F.sB. GsC. 2FsD. (G+F)s6.骑自行车下桥时,尽管人不再蹬车,但车速却越来越大,这时()A.重力势能不断增大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机械能不断增大D.惯性不断增大7如图所示,A、B、C是三个高度相同而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斜面从顶端运动到底端,比较小球滚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为()A.在A斜面的速度最大B.在C斜面的速度最大C.三个斜面的速度一样大D.无法判断第1题图第2题图第5题图第7题图8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100倍,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而乙球沿水平地面滚动,则()A.甲球的重力势能大于乙球的重力势能B.乙球的动能大于甲球的动能C.甲球的机械能大于乙球的机械能D.以上三种可能都存在9一只垒球以某一速度飞向木栅栏,被木栅栏弹回来,而一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撞向木栅栏,木栅栏就会被撞坏。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机械功(l)概念:功是作用于物体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3)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4)力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例如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

一个人举着一个物体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②物体不受外力,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虽然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

③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中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而重力没对车做功。

功率(1)概念:功率是用来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3)公式机器的功率是指机器对外做功时输出的功率,每台机器都有各自最大限度的输出功率,对于需确定功率的机器,由P=Fv,可知牵引力跟速度成反比。

(4)机械效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关系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瞻,即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额外功对人们没用又不得不做的功‰,即机械克服额外阻力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W额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或者说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即:η=W有/W总=W有/W有+W额(5)有关机械效率的注意点①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没有单位。

实际机械的效率总是小于1,即η<1(理想机械时:因为W额=0, W有=W总,所以才有η=l)。

②总功是人们利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如果动力为F,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s,则:W总=Fs。

③在实际计算中,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时,有用功W有=Gh;沿水平面使物体匀速运动时,有用功等于克服摩擦做的功,即W有=fs。

在计算η时,根据题目条件正确确定W有和W总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网络构建高频考点透析序号考点考频1做功的判断及功的计算★★★2功率大小的计算★★★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4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知识能力解读第一讲功和功率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功的概念1.功:物理学中规定,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是一个过程量。

2.力学里的做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知能解读:(二)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三种情况原因实例图示不劳无功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移动了距离(有距离无力)足球离开脚后在水平面上滚动了10m,在这10m的过程中,人对足球没有做功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静止,没有移动距离(有力无距离)两名同学没有搬起石头,所以人对石头没有做功劳而无功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一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二者方向垂直(力与距离方向垂直)包受到拉力F(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包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s,在拉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拉力F不做功手提包水平移动一段距离知能解读:(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1.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如果用W 表示功,用F表示力,用s表示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有W=Fs。

计算功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是距离、没有选对。

确定、时,必须同时考虑物体实际运动情况及力的作用方向,分析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究竟运动了多大距离。

注意:在利用公式W=Fs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的“F”和“s”的“三同”性。

(1)同体性:公式中的“F”和“s”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同时性:在计算做功多少时,一定要明确s是不是力F始终作用下运动的距离,也可以说公式W=Fs中的F是物体沿着力F方向上移动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3)同向性:公式W=Fs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多距离”。

例如,从高为h的桌面水平扔出一个物体,物体沿曲线运动(如图所示)。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为h,所以重力做功为Gh。

2.功的单位:功的单位由力、距离的单位共同决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

称为“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

知能解读:(四)一些力做功的大小将两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0J;体重为60kg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800J;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5J。

知能解读:(五)功率的概念及公式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换算关系:1Kw=103W1MW=106W说明①运用时一定要注意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W”一定是对应“t”完成的,不能张冠李戴②由于W=Fs,所以,这也是计算功率的一个公式。

F的单位:N,v的单位:m/s,P的单位:W解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功的计算方法——W=Fs的应用(1)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

(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注意F和s的同体性和同向性,否则在计算功时容易出错。

(3)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同时性),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4)W=Fs的变形公式、可求力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

方法技巧:(二)功率大小的判断方法功率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和时间共同决定:①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功率大;②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少的功率大。

方法技巧:(三)功率公式的应用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力F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力F做功的功率P=Fv。

提醒:F表示物体受到的牵引力,v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P表示物体的瞬时功率。

P=Fv表示的物理意义:(1)当物体的功率一定时,它受到的牵引力越大,速度越小;(2)当物体的牵引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3)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牵引力越大,它的功率越大。

例如:驾驶功率一定的机车,有一定经验的司机在上坡时总要减速行驶,原因就是根据P=Fv可知,当功率P一定时,减小车速v,可以增大牵引力F,这样就更容易上坡。

跨越思维误区思维误区:(一)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不透对功的概念的理解,王要表现在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易忽略,认为只要物体运动了距离就一定有力对物体做了功,或只要有力就一定做功。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除了要知道功是由“力”和“距离”决定的之外,还必须理解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距离是物体沿力的万向上通过的距离。

思维误区:(二)对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理解不透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由功和做功的这段时问来决定,功的多少不能反映功率的大小,因为还要考虑时间这一因素。

物理思想方法思想方法:用类比法建立功率的概念速度与功率这两个物理量在定义方法、定义式等方面相似,都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我们将功率的各方面知识相应地与速度进行类比,便于掌握一些物理量的定义方法。

比较运动的快慢比较做功的快慢比较方法(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2)运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3)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2)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3)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引入物理概念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概念: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速度公式: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概念:做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公式:中考考点链接考点链接:(一)中考考点解读中考的重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和功率的计算;难点是利用W=Fs和P=Fv 计算有关综合性问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考点链接:(二)中考典题剖析1.力是否做功的判断2.功率大小的判断3.功和功率的综合计算第二讲机械能及其转化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能量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能量简称能,是一个状态量。

注意: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这个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并不表明这个物体正在做功或已经做了功。

2.能最的单位: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致,单位是焦耳。

知能解读:(二)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此物体是否运动,若物体是运动的,则它必定具有动能,如航行的帆船、急流的河水、运动的钢球都具有动能。

知能解读:(三)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的方法看此物体相对某一个平面有没有一定的高度。

若有,则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实例被举高的重锤、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山上的石块决定因素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

物体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比较大小的方法首先要确定这两个因素中哪一个是不变的,然后根据另一个因素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比较说明:物体所处的高度具有相对性,所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也具有相对性。

例如:放在桌面上的铁块,相对于地面来说有一定的高度,所以铁块具有一定的重力势能;若相对于桌面来说其高度为零,则铁块的重力势能为零。

在不特别指明的情况下,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知能解读:(四)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方法看此物体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

物体有弹性而无形变或有形变而无弹性时都没有弹性势能实例拉伸的弹簧、被拉弯的弓、压弯的树枝决定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比较大小的方法同一物体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不同物体还要看弹性的大小知能解读:(五)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知能解读:(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实例现象现象分析能量转化从斜坡上滚下的小球小球从斜坡上滚下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小,故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自行车上坡前加紧蹬儿下自行车上坡前加紧蹬几下,其目的是增大自行车的动能,这样转化成的重力势能就大,上坡就越容易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一些钟表和玩具发条拧得越紧,走的时间越长发条拧得越紧,弹性势能越大,那么钟表走动过程中转化成的动能就越大,维持时间越长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皮球自由落地到弹起皮球在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故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在接触地面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中,动能减少,弹性势能增加;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在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发生弹性形变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恢复形变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知能解读:(七)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果没有摩擦和其他阻力,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则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物体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知能解读:(八)水能的利用在地球上,海水涨落,江河日夜奔流。

海水涨落和江河奔流时都具有大量的机械能。

1.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制造了木制的水轮,利用流水冲击水轮转动带动水磨来碾谷子、磨面。

流水的动能通过带动水轮转化为水轮的动能。

由于物体的动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所以水轮应安装在水的流量大、流速大的地方。

2.海水潮汐也具有巨大的能量。

人们在潮汐发电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成功,利用海水涨潮和退潮时海水的动能带动水轮机工作。

知能解读:(九)风能的利用人类很早就利用风来驱动帆船航行,利用风来推动风车做功。

风车安装在高铁架上端的水平轴上,轴可以随风转动,它的尾翼能使风车迎着风吹来的方向。

风车转动,可带动发电机或其他机器工作。

注意:(1)水能和风能是自然界中天然的机械能源。

(2)利用水能和风能时,通常将水能和风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解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动能、势能的大小变化及判断方法判断一个物体的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关键在于理解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所处高度)有关,而且还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判断一个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否发生变化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首先要确定速度(所处高度)或质量这两个因素中哪一个因素是不变的,然后再根据另一个因素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物体动能(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