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新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2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22期N o.2,2008Jou rnal of Fuyang T eachers Co llege(Social Science)Sum N o.122
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新释
刘时勇1,闫守轩2
(1.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2.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
摘要:本文立足于卢梭“归于自然”的天性哲学,之于当今教育背景,阐释了其浪漫自然主义教学思想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过程与方法,以为我国当下的教学改造提供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自然主义;天性;教学改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08)02-0132-03
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的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当时为反对人和自然的异化,提出了“回到自然”的著名口号。卢梭的“回归自然”不是人生理的回归,也不是社会状态的倒退,而是人之本性的回归。卢梭认为,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在物质利益及欲望的刺激下,人已丧失了其自然本性。提出“回到自然”就是为了让人类抛弃那些不幸的收获,恢复原始的天真。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无止境的物质利益的追逐,使人失却了人的自然本性及对生命的真实体验。因此,重新审视卢梭的“归于自然”,依卢梭希望的人按生命之天性自然而然地生活、生长,并以此精神改造我们今天功利主义的学校教学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归于自然”以什么为依据?这就涉及到卢梭的天性哲学。卢梭认为,自由是人的天性,是天性的自然结果,是不可剥夺的,理智的智慧使人的自由活动按照一定的法则运行,良心作为来自于天赋的道德情感,引导人们的理智与自由趋向生命自然。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教学思想正是基于这种“归于自然”的天性哲学的阐发。
一、教学目的:“自然人”
“生命如果是很充实的话,它是长久的。当精神把应有的美给予了它,使它本身具有能力,则生命就是很充实的了。死气沉沉地活了八十年是为了什么呢?这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苟延残喘。”[1]
生活得最有意义、充实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秉承了赛涅卡的思想,崇尚自然教育,其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由的“自然人”,增强人的生存能力,彰显生命之本色。卢梭认为,“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
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2]卢梭正是以增强人的生存能力、使人生活得更自由、真实为根本来阐述他的教学目的论思想的。
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顺应人的自然天性,顺乎自然地进行,保持儿童的自然状态,以培养自然的人。具体来讲,卢梭的“自然人”有两层涵义:一是身心和谐地发展,二是自由自主。
卢梭所要培养的自然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不是某一人或阶层或职业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他应当情感丰富,身强体壮,心智发达。“他自最初起便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他并没有养成那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他更没养成那种向人夸示学问的习惯。在另一方面讲,他是应用分辨和预断的能力的,对于与他有关的事体,能详加考虑。他并不空谈,他注重实行……他永远去实行自己的观念,而不是盲从别人的意见,因此他把思想和行为打成一片,他的健康和体力日渐增进,他的智慧和明察也日有发展。”[3]他心中的观念为数不多,然而是很明确的;虽说他读书没有别的孩子读的好,但他对自然这本书的理解却比其他的孩子透彻;他的智慧不是表现在他的舌头上,而是储藏在他的脑子里;他的记忆力不如他的判断力强:他只会说一种语言,但是他懂得他所说的语言:虽然他说话不像别人说的那么样好,但他做事却比他们做得高明”。[4]
户梭要培养的自然人不受社会偏见及道德陈规的约束,保持自由自主的天性。卢棱认为,传统教
基金项目:2007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生命——体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EHA070259)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08-01-16
作者简介:刘时勇(1973—),男,河南新县人,阜阳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
・
2
3
1
・
育把儿童养成背其天性的帝王、豪绅或法官等。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应成为外在朴素、内心丰富的自然人,不受社会偏见及道德陈规的支配,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有自己头脑和思维的人。
但是,这种“自然人”是要回到原始的野蛮状态吗?是要游离于文明社会吗?卢梭进一步写道;“……虽然是我想把他养成一个自然的人,但不能因此就一定要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旋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5]
由此看来,卢梭所谓的“自然人”,就是生命自然天性得以率性发展的人,身体强壮,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心智聪颖,情感丰富,心胸豁达,有独立的个性,不固着于某一特定的地位或职业,直立行走于文明社会的“自然人”。
二、教学原则:依性而教
培养“自然人”的教学要求教学必须尊重儿童及其自然天性,顺性施教,这是卢梭自然主义教学的总原则与要求。
1、把孩子当孩子
卢梭在《爱弥尔》的序言中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成大人看,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6]卢梭强调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有他特有的意见和情感。
卢梭说,在教学中要尊重儿童天性,把儿童当儿童看,不能把儿童当成人看待。不搞抽象理论探索,而在诸多具体事物之间寻求彼此的联系,由此事物而考求别一事物,从而逐个地推断下去。这种连续的发展能够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又能唤起人们对每项事物的注意力,是大多数成人采取的方法,更是儿童学习的正当程序。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这一特点,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其一,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进行教学。
把孩子当孩子,要看到儿童是发展变化中的人,儿童的发展变化有其阶段性。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卢梭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了四个阶段。
(1)、从出生到2岁的教育。这个时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婴儿的身体健康,要给孩子真正自由的活动。(2)、2岁到12岁的教育。卢梭认为“儿童期是理性睡眠时期”,这时的儿童并没有达到理智阶段,还不能形成概念,只能接受形象,所以这个时期不应当给儿童知识和道德,而只能锻炼感觉器官:(3)、12岁到15岁的教育。这个时期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出现,理智开始发达,表现出明显的求知欲望,因此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其所有力量用于学习就是自然的了,这个时期以知识的教学为主。
(4)、15岁到成年阶段的教育。完成了对儿童的体育及经验、感官的教育,经过了智育的时期,此时就应当对儿童进行道德、宗教的教学。
其二,根据儿童理解水平选择学习内容。
卢梭期望教师根据儿童的理解水平来选择学习内容,切忌好高鹜远,坚决反对硬把成人的需要作标准,来选择教材。因为,“我们不能把自己放在儿童的地位,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我们硬把成人的观念来给予儿童,而且当我们按照自己理性的线索施教时,即只好把各种荒谬和错误的思想装满儿童的头脑而已。”[7]卢梭认为,让儿童理解那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是无意义的;教师要了解儿童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从简单的事物而不由繁杂的事物教起,从儿童熟悉的事物而不由遥远的事物教起。
其三,根据儿童接受能力确定教学进度。
卢梭认为儿童学习的速度要恰当,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多图快。揠苗助长不但在儿童头脑中填塞了难以消化、荒唐妄诞的观念,而且还容易造成遗忘的现象。他说:“请牢汜这是我的方法的主要论点:不教儿童许多事物,但愿永远不叫他形成错误或混淆的观念。”他又说:“纵令是最有天资的儿童,你们也莫要设想在我们教导他的三、四年时间内,能对一切艺术和科学都有所理解,以致到他长大时能够独立地进行研究。”[8]
卢梭对崇尚时效的方法憎恨之至。他说心急的父母和教师每每不恰当地珍惜时间,希图给儿童多灌输知识。实际上,教学工作是不能吝惜时间的,人们必须由于在学习上多花时间而节省时间,不掌握教学工作这一特点而一味追求速效,是没有远见的。
2、教学从实际的事物出发
卢梭反复强调说:“用实际的事物!用实际的事物!我要不厌其烦地再三指出,我们过多地把力量用在说话上了。我们这种唠唠叨叨、废话连篇的教育,必然会培养出一些唠唠叨叨、废话连篇的人。”[9]西方人自柏拉图以来,坚持先天理念论,认为在人类天性中已先在地禀赋着先验的观念,只要把天赋的观念唤醒起来,就能获得知识,而用不着向外界事物进行探索求得。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教学和学习过程便成为脱离现实的书本的诵读和脱离实际事物的纯粹思辩。卢梭痛斥这样的教学违反自然,屠杀天性,把人生的幸福给断送了。
卢梭认为,我们真正的教师是经验和情绪,由实在关系而得到的各种观念的心灵是透彻的:除非不能把实物给儿童看,否则不要以符号代替实在的实物。在他看来,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把感觉经验视为发达理性的凭借,在知识教学上极为注重从外界事物获得印象。他认为对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
・
3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