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摘要某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流程中,根据提供的资料,对该工艺流程中的干气/贫甘醇换热器,贫甘醇/富甘醇换热器的计算与选型。
关键词:干气贫甘醇富甘醇换热器温度此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流程中,干气/贫甘醇换热器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贫/富甘醇换热器选用板式换热器。
干气/贫甘醇换热器一.设计意义在油气集输工业过程中的加热、冷却、蒸发和干燥的单元操作中,经常见到食品物料与加热或冷却介质间的热交换,而用于进行热交换的设备称为换热器。
换热器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动力、医药、冶金、制冷、轻工等行业。
在众多类型的换热器结构中,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因此要根据特定的工艺要求,设计合理的换热器,以满足不同场所的需求。
二、设计计算1、确定设计方案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88℃,出口温度38℃。
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该换热器用贫三甘醇与脱水干气进行换热,热流体为贫三甘醇,冷流体为干气。
由此可见,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不大,热膨胀不大,并且其壳程结垢不严重。
所以选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对于环境温差较大的地区,可增添膨胀节。
2、确定物性数据管程(干气)进/出口温度/℃:33/37 ;进/出口压力/MPa :2.15/2.0管程天然气流体的定性温度为3523733=+=t (℃)(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口与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贫甘醇)进/出口温度/℃:33/37 ;壳程贫甘醇的定性温度为6323888=+=T (℃)3、计算总传热(1)贫甘醇负荷贫甘醇进口温度为880C ,出口温度为380C贫甘醇在平均温度为630C 时的比热容为)/(34.2k kg kJ ⋅,贫甘醇热负荷为:26.41626)3888(34.278.355=-⨯⨯=Q w(2)气体温降由于出吸收塔的干气质量流量远大于贫甘醇质量循环流量,故干气经过气体/贫甘醇换热器后的降温较小,其值可由热量平衡来确定。
干气摩尔流量为:()hkmol /2.536924.422.6155.12735.127310214=⨯⨯+⨯⨯干气的摩尔热容为)/(.737k kmol kJ ⋅,由热量平衡确定干气温降t ∆为:t .7372.53696.241626∆⨯⨯= 所以,C t ︒=∆9.92(3)平均传热温差天然气与有机溶剂间的传热系数经验值为21200w m k --⨯⨯,热负荷考虑10%的裕量,即气体/贫甘醇换热器热负荷为:kw 72.21kJ/h 89.57884.1126.41626==⨯C t t t t t m ︒==∆∆∆-∆=∆2.18450ln 4-50ln 2121其中, C t T t ︒==-=∆5038-88211 C t T t ︒=-=-=∆433371224、计算传热面积2'44.112.1820026.41626m t K Q A =⨯=∆⋅=考虑 10%的面积裕度,A=1.1×A ′=1.1×11.44=12.58(m 2) .5、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三甘醇体积流量:0.319m/h 质量流量:355.78kg/h 选用ф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8.7m/s 。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07油气储运二班学生姓名: xxxx 学号: 200744xxxxx 设计地点(单位):人文社科大楼G304_______ __ 设计题目:__ 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设计工艺——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完成日期: 2010 年 7 月 1 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摘要天然气中往往含有饱和水,天然气中一旦形成水合物极易在阀门、分离器入口、管线弯头及三通等处形成堵塞,严重时影响天然气的收集和输送,为了满足天然气气质指标和深冷分离过程的需要,必须将天然气中的水分脱除到一定程度。
天然气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节流阀或膨胀机来降低天然气的压力而导致天然气的温度下降,因此可能会导致水合物的形成。
如果有水合物形成,在天然气集输系统中可采用加热、脱水或注入抑制剂的方法来防止水合物的生成。
为此,在注入抑制剂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天然气的含水量。
天然气的含水量取决于天然气的温度,压力和组成等条件。
根据第一次节流阀节流得到温度和压力,根据图(预测形成水合物的温度---压力曲线)可以得到此温度下是否能形成水合物,若能形成需掺入抑制剂防止水合物形成。
关键字:温度压力水合物抑制剂1 绪 论为了防止生成天然气水合物,一般有四种途径:向气流中加入抑制剂;提高天然气的流动温度;降低压力至给定温度下水合物的生成压力以下;脱除天然气中的水分。
其中最积极的方法是保持管线和设备不含液态水,而最常用的办法是向气流中加入各种抑制剂。
抑制剂法分别为热力学抑制剂法和动力学抑制剂法。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周数:2周课程负责教研室:油气储运教研室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1.课程设计性质本课程是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学习完《油气集输工程》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独立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该专业方向限选非实验课。
2.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油气集输工程》。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设计集气站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油气集输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课程设计内容(1)工艺流程图的确定: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合乎要求的工艺流程并绘制工艺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各一张。
(2)换热器的设计:根据天然气所需加热或冷却的温度,提供热(冷)介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设计计算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及型号。
(3)站内各级压力管道的设计:在各级节流前后由于管道压力的变化分别设计出所需的管径及相应的壁厚并选型。
(4)乙二醇的注入计算(低温集气站):根据防止水合物形成的温度及所选择的抑制剂类型根据哈默斯米特公式计算出抑制剂的需要量。
(5)安全阀的设计:根据安全阀所在的位置及设计所要求的最大承受压力计算选择出安全阀型号。
(6)分离器的设计:分别设计出立式、卧式及旋风式分离器并比较其使用情况。
(7)流量计的选型:根据集气站的流量范围分别计算选择出相应的超声波、腰轮及孔板流量计。
(8)节流阀的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出每级压降值并计算选择出相应的节流阀型号。
(9)凝析油的回收计算:随着温度的降低,计算出各种不同组分冷凝液量。
(以上内容任选一种)2.时间安排序号项目内容时间(天) 备注1 布置任务及讲解0.52 准备及查阅资料 13 小组讨论,确定思路 14 基本设计并绘制图纸 5.55 编写设计说明书 16 答辩并提交报告 1合计10四、指导方式通过讲解、答疑、讨论等方式进行指导。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站内配管设计

广安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站内配管设计摘要本文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广安 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中站内管径及壁厚的设计。
设计中我们主要通过气井产量、进站压力及进站温度等数据,按照管路中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将管路分成三部分计算,分别为:从井口出来,前五口井到汇合管路,后两口井到冷却器作为第一部分;前五口井从汇合管路经节流阀进入计量分离器或生产分离器然后到汇管,后两口井从冷却器开始,到汇管作为第二部分;从汇管出来的天然气经过脱硫系统、分离器到天然气凝液回收系统为第三部分。
首先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经济流速,然后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
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
关键词:集气站工艺设计管径壁厚1 基本参数的确定1.1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气体组成(%):1C -85.33,2C -2.2,3C -1.7,4C -1.56,5C -1.23,6C -0.9,2H S -6.3,2C O -0.78由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公式:iiMy M ∑=即:12345622C C C C C C H S C O M M +M +M +M +M +M +M +M =天得出:M= 16×85.33﹪+30×2.2﹪+44×1.7﹪+58×1.56﹪+72×1.23﹪+86×0.9﹪+34×6.3﹪+44×0.78﹪=13.6258+0.66+0.748+0.9048+0.8856+0.774+2.142+0.3432 =20.08341.2空气相对分子质量查表得到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97。
2 第一段管道的设计(井口到汇合管路或井口到冷却器)2.1压缩因子的确定基础资料:每口井的产量、进站压力及进站温度。
对于干燥天然气,根据公式:5.169.1100100pZ +=2.1.1井号1、2、3、4、5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 为:对于井号1、2、3、4、5的进站压力相等,则根据公式可得它们的压缩因子也相同。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b3联合站设计说明书及脱水器选型计算书本科论文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题目: B联合站初步设计(3)所在院系:石油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6年01月22日《油气集输》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简介 (1)1.1.2 联合站工艺系统概述 (2)1.2 设计基础数据 (3)1.2.1 设计依据 (3)1.2.2 设计基础数据 (3)1.3 站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 (4)1.3.1 站址选择 (4)1.3.2 平面布置说明 (5)1.4 流程设计说明 (6)1.4.1 流程设计原则 (6)1.4.2 本站工艺流程 (7)1.5 设备及其布置安装 (8)1.5.1 进站阀组的布置 (8)1.5.2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布置安装 (8)1.5.3 泵房的布置安装 (8)1.5.4 电脱水器的布置安装 (9)1.5.5 锅炉房的安装说明 (10)1.6 管线的安装说明 (11)2 电脱水器的选取与校核计算书 (13)2.1 确定电脱水器台数 (13)2.2 电脱水器的校核 (14)参考文献 (15)1 设计说明书1.1 概述联合站设计是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油田开发和油气开采的要求,设计时应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保证为国家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油田产品。
1.1.1 简介联合站,即集中处理站,是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
就油田的生产全局来说,油气集输是继油藏勘探、油田开发、采油工程之后的很重要的生产阶段。
如果说油藏勘探是寻找原油,油田开发和采油工程是提供原料,那么油气集输则是把分散的原料集中处理,使之成为油田产品的过程。
联合站一般建在集输系统压力允许的范围内,为了不影响开发井网以及油田中后期加密井网的布置与调整,应尽量建在油田构造的边部。
联合站将来自井口的原油、伴生天然气和其他产品进行集中、运输和必要的处理、初加工,将合格的原油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首站外输,或者送往矿场油库经其他运输方式送到炼油厂或转运码头,合格的天然气则集中到输气管线首站。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1-2)
第二组(#6#7)
10
30
2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
2.第一次节流 2.1 第一次节度降
查图 2-1 得温度降为: 第一组: T1 30 - 20 10℃ 第二组: T2 20 - 9.5 10.5℃ 由 C1Q1 (T T1 ) C2Q2 (T2 T ) 得 T 10.39℃
1.1 基础资料.............................................................................................................................................1 1.2 基础参数计算.....................................................................................................................................1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储运升 14-01
学生姓名:
董洪锦
学 号: 2016520420
设计地点(单位)
K801
设计题目:
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
完成日期:
2017 年 12 月 28 日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气体组成(%):C1—85.33 C2—2.2 C3—1.8 C4—1.49 C5—1.23
C6—0.9 H2S—6.3 CO2—0.75
凝析油含量: 20g m3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油气集输/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周数/学分:2周/2学分先修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泵和压缩机、原油流变性及测量适应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已完成《油气集输》课程学习之后,为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设计而开设的实践环节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油气集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油气集输的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下列之一完成:1)汽车加油站的设计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图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安装图设计、主要工艺计算。
2)输油臂工艺结构设计3)油港输油工艺流程设计4)集气站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离器、换热器、节流阀、注醇量的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5)三甘醇脱水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吸收塔、再生塔、分离器、换热器、闪蒸罐的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6)吸附法脱水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干燥器、分离器、加热炉、冷却气量的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7)轻烃回收装置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离器、干燥器、换热器、加热炉、制冷设备、脱乙烷塔、脱戊烷塔的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8)原油集中处理站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离器、沉降罐、电脱水器、加热炉、储油罐等装置的工艺设计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9)常温集气站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离器、换热器、节流压降等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2.课程设计的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在已完成《油气集输》课程学习之后,为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设计而开设的实践环节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油气集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油气集输的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1.课程设计说明书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原始数据、计算说明书、有关图件、参考文献等。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站内配管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07油气储运学生姓名: xxxxx 学号: 2007440xxxx 设计地点(单位)_____人文社科大楼G304 _____ __ ___设计题目: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站内配管设计完成日期: 2010 年 7 月 1 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摘要本次设计,我们小组根据提供的资料进行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中的站内配管设计,我们本次设计中不考虑到管内的压降,利用经济流速,流量来确定管子的内径,在根据管线的设计工作压力,管线内径,焊缝系数,钢材屈服极限,设计系数,腐蚀余量来确定管壁的厚度,在此次设计中引用了节流阀设计小组设计的节流后温度、压力的数据,来辅助设计管径和壁厚。
关键字:管径低温壁厚对于压力高,产气量大的气井,在气体中除主要组分甲烷外,还有含量较高的硫化氢,二氧化碳和凝析油以及呈液态和气态的水分。
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低温分离的流程,即在集气站用低温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天然气中的凝析油,使管输天然气的烃露点达到管输标准要求,防止烃析出影响管输能力。
对含硫天然气而言,脱除凝析油还能避免天然气脱硫过程中的溶液污染。
形成低温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节流膨胀制冷法,热分离机制冷法和外加冷源法。
这次设计我们采用的是节流膨胀制冷的工艺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 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09-3学生姓名:刘畅学号: 2009441727____设计地点(单位)_ 石油与安全科技大楼K706____设计题目:_某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设计——工艺流程及平面布置设计完成日期:2012-6-19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摘要本设计中原料气压力为3MPa,温度40℃,设计规模为15万方/天,要求脱水到1ppm 以下。
根据同组同学分离器设计、吸附塔设计、再生气换热器设计以及管道设计设计并绘制双塔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图。
其中分离器采用立式重力型分离器,吸附塔采用4A型分子筛,换热器使用套管式塔设备。
依据工艺流程设计,考虑天然气走向及当地风向,参考《GB50350-2005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以及当地地势等相关条件,设计出符合《石油与天然气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等有关规定的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分子筛吸附塔平面布置工艺流程目录1 绪论 (3)2 参数设计 (4)2.1 天然气基础资料 (4)2.2 天然气基础物性资料 (4)2.3 设计范围 (4)2.4 设计依据 (5)3工艺流程设计 (6)3.1设计要求 (6)3.2 设计步骤 (6)4 选址及平面布置 (8)4.1 选址要求 (8)4.2 平面设计.................................................................................................................................... - 11 - 结论............................................................................................................................................... - 12 - 参考文献 ........................................................................................................................................ - 13 -1 绪论200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341亿m3,消费量为301亿m3,消费结构为化工34%、工业燃料29%、城市燃气23%、发电14%。
2003年化工用气量约为102亿m3,主要用于生产化肥。
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甲醇生产能力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20%和25%。
权威机构分析,天然气将是未来世界一次能源中发展最快的品种,预计2001~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为2.2%(而同期原油的增长率为1.9%,煤为1.6%)。
202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34万亿m³,比2001年增长近70%,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2020年的25%。
由此可知,提高天然气的质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其中,天然气脱水是提升天然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天然气中含水量的降低可以减少管输压力,避免生产水合物堵塞管道,同时也避免与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生产酸性液体腐蚀管道。
就目前国内国外的技术而言,总共将天然气脱水法分为三类:低温脱水法、溶剂吸收脱水法、固体吸附脱水法。
其中,吸附是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使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分吸附于固体表面上,其他的不吸附,从而达到分离操作。
水是一种强极性分子,分子直径(2.76Å ~3.2 Å)很小。
不同的多孔性固体的孔径是不同的,孔径大于3.2 Å 的,都可以吸附水。
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固体的表面力。
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氧化铝、硅胶、分子筛和活性炭等。
其中除活性炭外,都可以应用于天然气脱水。
本设计在前人的基础上,就固体吸附脱水法进行研究,在吸附脱水的理论基础上设计出双塔循环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并选址布局。
2 参数设计2.1 天然气基础资料天然气组成表格 2.1组分C1C2C3iC4nC4iC5nC5CO2N2H2OMol%71.3 8.39 6.01 1.24 2.21 0.64 0.79 2.53 4.21 2.14 进料温度:40℃进料压力:3MPa设计规模:15万方/天要求脱水到1ppm以下。
2.2 天然气基础物性资料表格 2.2相对分子量相对密度拟临界压力拟临界温度压缩因子饱和含水量22.79kg/mol 0.786966 4.94Mpa 234.4k 0.9 1743mg/m³密度压力(3Mpa)温度(40℃)压力(101.325kpa)温度(0℃)29.2kg/m³ 1.05kg/m³2.3 设计范围根据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范围为天然气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图,并根据当地的天气、地势进行选址,设计平面布置图。
2.4 设计依据《GB50350-2005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石油与天然气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3工艺流程设计3.1设计要求(1)尽可能采用先进设备,先进生产方法及成熟的科学技术成就,以保证产品质量。
(2)“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原料,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3)所采用的设备效率高,降低原材料消耗及水电气消耗,以使产品的成本降低。
(4)经济效益高。
(5)充分预计生产的故障,以便及时处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6)充分考虑天然气进料性质、产品质量及品种,生产能力及今后发展。
(7)设计流程尽可能采用循环法,尾气排放符合国家环境排放标准。
3.2 设计步骤3.2.1 设备参数分离器吸附塔换热器类型立式类型4A型分子筛类型套管式高度(m) 6.58 高度(m)8.280 高度(m) 3直径(m) 1.645 直径(m)0.836 长度(m)8宽度(m) 1数量(个) 2 数量(个) 2 数量(个) 1 压缩机冷却器过滤器数量(个) 1 数量(个) 1 数量(个) 1表格3-13.2.2工艺流程简述图3-1如图3-1所示,原料气进入脱水站后,先经进口分离器脱除液态水,分离后的天然气经分离器上方管道由分子筛吸附塔上方进入塔内进行吸附脱水。
经吸附塔脱水后的干燥天然气经过滤器一部分进入外输管网,一部分气体作为再生气,经换热器加热到260℃进入再生塔,携带走再生塔中吸附的水蒸气,并从吸附塔上部经冷却器冷却,部分气态水蒸气液化,经分离器分离后的再生气经压缩汇集至进口分离塔循环分离、脱水。
整个工艺流程中,天然气在进口分离器出口处液态烃及液态水总含量为0.04g/m³,其中液态水含量为0.02g/m³,可以忽略。
天然气在吸附塔入口处水蒸气含量为1.743g/m³,出口理论水蒸气含量为0g/m³,符合干气输送条件。
4 选址及平面布置4.1 选址要求(1)油气集输站场址,应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油气田地面建设总体规划以及所在地区的城镇规划、兼顾集输管道的走向确定。
(2)站场的面积应满足总平面不知道的雪球,并应节约用地。
凡有荒地可利用的地区应尽量不占用耕地,为满足油气田滚动开发要求,可是当预留扩建用地。
(3)工艺上相互关联的油、气、水处理站宜联合建设,形成多功能的集中处理站。
(4)区域布置根据石油天然气站场、相邻企业和设施的特点及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与风向等因素,合理布局。
(5)天然气站场宜布置在城镇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天然气站场区域布置防火间距应依照表4-1、表4-2进行布置。
(7)天然气站场布置中应有生产区、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活区四大部分。
(8)站场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紧凑布置,节约用地。
集中处理站的土地利用系数不应小于60%。
(9)站场总平面布置应与工艺流程相适应,做到场区内外物料流向合理,生产管理和维护方便。
宜根据不同生产功能和特点分别相对集中布置,形成不同的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
集中处理站的布置也可以打破专业界线,对同类设备进行联合布置。
序号 1 2 3 4 5名称100人以上的居住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100人一下的散居房屋相邻厂矿企业铁路国家铁路线工业企业铁路线油品站场、天然气站场一级100 75 70 50 40 二级80 60 60 45 35 三级60 45 50 40 30 四级40 35 40 35 25 五级30 30 30 30 20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凝液站场一级120 90 120 60 55 二级100 75 100 60 50 三级80 60 80 50 45 四级60 50 60 50 40 五级50 45 50 40 35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火炬120 120 120 80 80表格4-1 石油站场与邻近建筑物防火距离(m)表4-2 石油库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m)序号建筑物和构筑物名称油罐(v为单罐容量m3)高架油罐油泵房灌油间汽车灌油鹤管铁路油品装卸设施油品装卸码头桶装油品库房隔油池V>500005000<V≤50000100<v≤5000V≤100甲、乙类油品丙类油品甲、乙类油品丙类油品甲、乙类油品丙类油品甲、乙类油品丙类油品甲、乙类油品丙类油品甲、乙类油品丙类油品150m3及以下150m3以上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5 高架油罐19 15 11.5 7.56油泵房甲、乙类油品19 15 11.5 9 12 127 丙类油品14.5 11.5 9 7.5 10 12 108灌油间甲、乙类油品24 19 15 11.5 10 12 12 129 丙类油品19 15 11.5 9 8 12 10 12 1010 汽车灌油鹤管甲、乙类油品24 19 15 11.5 10 15 15 15 1511 丙类油品19 15 11.5 9 8 15 12 15 1212 铁路油品装卸设施甲、乙类油品24 19 15 11.5 15 8 8 15 15 15 1513 丙类油品19 15 11.5 9 12 8 8 15 12 15 1214油品装卸码头甲、乙类油品47 37.5 30 26.5 20 15 15 15 15 15 15 20 2015 丙类油品33 26.5 22.5 22.5 15 15 12 15 12 15 12 20 1516桶装油品库房甲、乙类油品24 19 15 11.5 15 12 12 12 12 15 15 8 8 15 15 1217 丙类油品19 15 11.5 9 12 12 10 12 10 15 12 8 8 15 12 12 10L8 隔油池150m3及以下24 19 15 11.5 15 15 10 20 15 20 15 25 20 25 20 15 1019 150m3以上28 22.5 19 15 20 20 15 25 20 25 20 30 25 30 25 20 1520 消防泵房、消防车库33 26.5 22.5 19 20 12 10 12 10 15 12 15 12 25 20 20 15 20 2521 露天变配电所变压器10kV及以下19 15 15 15 20 15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15 10 15 2022 10kv以上29 23 23 23 30 20 15 30 20 30 20 30 20 30 20 20 10 20 3023 独立变配电间和中心控制宜19 15 11.5 11.5 15 12 10 15 10 15 10 15 10 15 10 12 10 15 2024 铁路机车走行线24 19 19 19 20 15 12 20 15 20 15 20 15 20 15 15 10 15 2025 有明火及散发火花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点33 26.5 26.5 26.5 30 20 15 30 20 30 20 30 20 40 30 30 20 30 4026 油罐车库28 22.5 19 15 20 15 12 15 12 20 15 20 15 20 15 15 10 15 2027 围墙14.5 11.5 7.5 6 B 10 5 10 5 15 5 15 5 5 5 10 1028 其他建筑物、构筑物24 19 15 11.5 12 12 10 12 10 15 10 15 10 15 12 12 10 15 15 注:1.序号1、2、3、4的油罐,系指储存甲类和乙A类油品的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储存丙类油品的立式固定顶油罐、容量大于50m3的卧式油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