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课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为重点的阅读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一、以人为本,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经验等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红楼梦》,“红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学家看见宫闱秘事。”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语言亲切自然,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向往。

教师还要善做一个“引导”者,认真倾听学生的“芸芸众声”,善于觉察他们独特新颖的视觉,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再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相互切磋相互启发,

在“仁者”、“智者”的交流碰撞中悟出“真谛”!这样,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彰显。

二、联想想象,安上个性的张扬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联想是思维大厦的基础,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根据这一原理,学生读文章时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就会在艺术天空自由翱翔,就会在自己头脑中再创出甚至比作者更好的境界出来。

比如教完了《胡同文化》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中国还有哪些相关的传统文化?如酒文化、穿文化、吃文化等等。甚至还可以拓展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这样一延伸,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深化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教《项链》,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传统的观点总是持批评态度,认为她爱慕虚荣,十年辛苦换一条假项链的结局是罪有应得。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一下:玛蒂尔德身上究竟有没有闪光点?一番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能买一条真项链还朋友,是为诚信;为偿还债务,不惜付出十年艰辛,是为勤劳,有学生还指出,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比较那些为了金钱可以出卖朋友、出卖爱情、出卖贞操的人来,玛蒂尔德实在高尚的多。通过这样的思考活动,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是辩证的、全面的,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个性选择,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别林斯基认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合适自己的需要的读物。这种有取有舍的读书方法有益于学生养成富有个性化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形成

个性化,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反复思考作品的思想内涵,审

美价值观,从而读出文章的价值。因为塑造他们品性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是需要我们教师去积极引导他们阅读的,无论打开哪一篇优秀文学作品,就等于进入了一段特殊的历史环境,进入了一所“精神家园”,进入了一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就要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进行心灵的交流和精神的对话。譬如,读了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读了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这种对“卑琐、势利、狭窄”的自责心理,就是与文本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对话的反观效应。因此,我们应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

四、注意调控,把握知识与价值取向的关系

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教师关注知识“生成”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珍视”学生多元的感受、体验,使课堂“生成精彩”,对学生游离文本、曲解文本的知识“生成”,或不置可否,或大加褒扬,忽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引导,导致了文本的失落。

比如一位学生在回答老师的如何认识“阿q的精神胜利法”问题

时,针对鲁迅对阿q的批判反驳道:“阿q的精神胜利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阿q在精神满足中忘却痛苦,它实际上是一种乐观的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有的学生从《背影》中解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些“有个性的创造”其实是离开了对文本整体性、本质性意义的理解,对作品任意的、无中心的、无意义的曲解。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真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犍为县孝姑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