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
《宏观经济学》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第一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我们每天购买的商品价格波动,到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呢?这便是我们第一讲要探讨的核心内容。
宏观经济学,简单来说,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是单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而是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趋势。
它试图回答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有些国家却陷入长期的衰退?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政府的政策如何影响经济的发展?要理解宏观经济学,首先我们得明白几个关键的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就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状况的体温计,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通过计算 GDP 的增长或下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在扩张还是在收缩。
比如说,当一个国家新建了许多工厂、生产了更多的汽车、建造了更多的房屋,并且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如旅游、教育和医疗等,那么这个国家的 GDP 就会增加,这通常意味着经济在增长,就业机会可能会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望提高。
相反,如果 GDP 下降,可能就预示着经济面临困境,企业可能会裁员,人们的收入可能会减少。
除了 GDP,失业率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当失业率较高时,意味着很多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这不仅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也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消费能力。
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常表明经济较为繁荣,劳动力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
接下来,我们谈谈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想象一下,如果每年物价都上涨 10%,那么你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
适度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就会给经济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企业成本增加、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等。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课件教学讲义PPT
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 展。
(4)宏观经济学 英国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1930年代大危机使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会计学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 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行政管理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
3.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 生活事务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区 别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
能力。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西方经济学说简史
(1)重商主义 代表:英国托马斯•孟、法国柯尔贝尔。
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 正源泉,
只有在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
(2)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
响整体经济等宏观经济问题。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只有形的手)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联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 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学课件 (1.6.1)--第一讲PPT
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1
当价格不变时,由产出变化引起的GDP的变化是实际GDP的变化。 • 如果固定第一个时期的价格,那么实际GDP变化为:
• 如果固定第二个时期的价格,那么实际GDP变化为:
• 同理,可以使用几何平均的方法消除误差。
• 政府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政府职能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政府的 转移支付并不需要购买产品和服务,所以不包括在政府支出之中。
• 净出口是外国对本国国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是一国出 口与进口的差值。
如果用C表示消费支出,用I表示投资支出,用G表示政府支出, 用NX表示净出口,是外国对本国国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是一国出口与进口的差值。
GDP核算方法
为了简化分析,假设:
• 经济中只有两个部门(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只有两个)-家庭和企 业,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对外经济关系部门(国际部门)。
• 经济活动是一次性的
• 全部生产要素来自于家庭,全部产品和服务由企业生产。家庭提 供生产要素,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以家庭在要素市场获得收入。 同时,企业使用生产要素供给产品和服务,家庭形成对产品和服 务的需求。在产品市场中,家庭支出其要素收入。
二 GDP核算理论
国内总产值GDP的定义 •国内总产值GDP又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范 围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正确理解GDP •GDP是一个流量 •GDP是一个地理概念 •GDP是一个产出或者生产的概念而不是销售的概念 •GDP反映最终产品价值,是增加值 •GDP只核算市场经济活动,不反映非市场经济活动对福利的影响
• 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叶航)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浙大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章
1.2.4 现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 “滞胀”的出现与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
●经济学界的分化,分为两大阵营: 一是后凯恩斯主义,亦称新古典综合派; 二是新经济自由主义。
1、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发展
萨缪尔森、托宾等人:“后凯恩主义”
他们面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继承 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理论,提出了以“混合经济”为核心的新 的理论观点和新的政策主张。
新古典学派认为,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价格、工资就 具备完全伸缩性,市场是能够出清的。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 即使理性预期存在,价格、工资的刚性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 象,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出清。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有什么样的经济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政策主张。
新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 市场能够自动出清,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没有必要 的。
2、结论之二:现在已不存在极端观点
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不要干 预问题的争论中,基本不存在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完 全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也不存在极端的集权主义和全面管 制的政策主张。
●即使是经济自由主义者,也主张政府要发挥一定的职 能,做好那些市场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
●凯恩斯主义及其追随者也不否认市场机制的作用,而 是主张市出发点就是要说明政府 为什么要干预经济以及政府如何干预经济。
宏观经济学产生在20世纪30年代,但它作为现 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说明它是如何产生 的,就要从整个现代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说起。
现代经济学产生于18世纪,但萌芽于16世纪。
1.2.1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是西方国家,在16、17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初期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从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强烈 追求货币资本积累的愿望出发,提出了重金银贸易、重国家 干预的基本主张。重商主义者的基本观点:
(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概念与原理最全版
(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概念与原理宏观经济学概念和原理1、国民收入核算本单元习题主要体现下列概念和原理。
1.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这壹概念来衡量和表现.它包括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1)、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壹个国家领土内在壹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壹时期作为基础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4.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是重要的。
5.国内生产总值是壹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区别。
后者指壹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要素是在国内仍是国外生产的价值,属国民概念。
前者指壹国范围内所生产的价值,属地域概念.其中包括壹部分外国的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的价值,即不管价值是由国内仍是国外的所有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
若定义国外支付净额(NFP)为本国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DP=GNP-NFP,或GNP=GDP+NFP。
7.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见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壹部分。
8.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见成是企业自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9.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和俩部门的、三部门的和四部门的模型。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 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 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 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 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 方面的内容: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 同失业率相比,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 合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 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 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 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 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 得最为突出。发生在1929年的股价暴跌正 是后来经济滑坡的先兆,而在其后的经济 恢复时期,股市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实际GDP 的增长。
大萧条
25
1990-91萧条
20
1982年萧条
2001萧条
15
1973石油危机
新经济
10
二战
5
0
1928 1938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3
图1.3 美国失业率的变动
从图1.3的美国经济的历史表现来看,在大萧条、石油危机和20世纪80年 代后的历次萧条中,失业率均创出阶段性的高点,而在二战期间由于政 府战争支出大幅增加,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经济”带动的经济高速增 长等,失业率均达到一个显著的低点。这极好地反映了失业率与实际GDP 的联动性,二者的波动非常吻合。
133.8,1989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26.1,
则: 1990年通货膨胀率
133.8
-
126.1
宏观经济学培训课件(PPT 201页)
2、私人国内投资支出(I)
诠释投资 一定时期新增加或更换到资本存量中的流量
It=Kt-Kt-1
统计学意义上的分类
固定投资
非住房投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住房投资:居民购买新建住房
存货投资:存货使企业的资本存量增加
总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3、政府购买支出(G)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 支出总和,如学校、道路建设、军事装备等方面的 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只是政府总支出的一部分,政 府的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和福利,由于其所具有 的收入再分配性质,并未包含在GDP的统计中。
748.0 -66.3
1.2.2 衡量GDP的总收入法
民富国强!
国强民不一 定富!
衡量GDP的总收入法 (earnings or income approach)也称要素支 付法,这种方法是把生 产过程中各种要素所得 到的收入相加起来计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用收入来衡量GDP,它 等于居民户所获得的全 部收入,即一国所有生
为何计入GDP:构成国民收入。
6、折旧
含义: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为何计入:损耗后,要靠投资来补偿,包含于总投资中。
以收入法统计的1996年美国GDP
1.2.3 衡量GDP的产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生
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从这一 定义出发,可以得到计算GDP第三种方法,即产出 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计算一年内全 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具体作法是把 一年内生产的各项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加总。若以 Q1、Q2、Q3、……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数量,以P1、P2、P3、……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 和服务的价格,则产出法计算GDP的公式是:
宏观经济管理模型学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
货币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将向右 移;反之, AD曲线将向左移。
• 如图:
r
r
IS1/P0 r1 IS/P0
LM/P0 r1
IS/P0
LM/P0 LM1/P0
r0
r0
Q
Q
r
r
AD AD1
ADAD1
P0
P0
Q Q0 Q1
Q0 Q1
Q
扩张的财政政策
扩张的货币政策
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向下刚性和向上伸
• 二、税收体系: 税收分类
按征收对象:财产税、所得税、货物税; 按货币价值:从价税、从量税; 按纳税方式:直接税、间接税; 按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累进税、累退税、比例税;
• 三、自动的财政收支变化
• 衰退少收多支赤字注入增加; • 膨胀少支多收盈余漏出增加; • 自动的财政政策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 第一节 可变价格下的
•
总供求曲线
• 一、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 1. 凯恩斯效应:货币余额的间接 效应(教程145)
• 2. 凯恩斯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 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上述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以IS/P
曲线不变和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 为前提。如果IS/P和LM曲线移动 了,AD曲线也将发生移动。当
• 结果: • 实现经济扩张或收缩,消除失业或膨胀,
并最终实现经济稳定。
• 2.一些关键环节的数量测定 • 在货币传导机制作用过程中,难以测定
的环节有: v=r; MD=MS的时间;a=MDA/r;
• 3.市场利息率与实际利息率 市场利息率=实际利息率+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息率=市场利息率-通货膨胀率 使市场利息率与实际利息率发生偏离 的基本原因,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学科概述-
2020/5/23
1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之六: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 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
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其中的 经济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经济交 易反映经济价值的创造、转移、交换、转让或削 减,包括经常项目交易、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和 国际储备资产变动等。
国际收支顺差(盈余):一国来自国外的货币收 入总额大于付给国外的支出总额 国际收支逆差(赤字) :一国来自国外的货币收 入总额小于付给国外的支出总额
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促进增长、稳定经济、减少失 业、控制物价、对外平衡
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作用和长期效果如何? 什么
是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2020/5/23
15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三市场划分 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 家庭、企业、政府、国外(国外消费者) • 四个经济主体又称为四部门。 3.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2020/5/23
21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具体分析方法 (3)几何图形法 (4)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分析均衡的决定。 • 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均衡的移动。 • 动态分析: 考虑了时间因素。
2020/5/23
22
2020/5/23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本课程内容简介1、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现代宏观经济的原理、模型与问题。
本课程具体包括:(1)产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的均衡(三大均衡);(2)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导出(总均衡);(3)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的分析(几大政策);(4)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四大宏观经济问题);(5)开放经济的国际收支平衡;(6)现代宏观经济流派。
2、本课程特点:结构严谨、简洁明确、系统完整、图文并茂。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整体框架与目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宏观经济的问题、政策和研究方法第三节本课程常用数学记号一览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相关的量和相关的问题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第三节简单模型下的收入决定第四节乘数思考题第三章产品市场的均衡第一节消费需求函数第二节投资需求函数第三节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第四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思考题第四章货币市场的均衡第一节货币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货币的供给第三节货币的需求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思考题第五章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第一节两个市场的均衡与总需求曲线第二节宏观总生产函数第三节劳动市场的均衡第四节总供给曲线思考题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模型的均衡解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收入政策第五节关于政策的进一不讨论思考题第七章失业与通胀第一节失业问题第二节通货膨胀问题第三节菲力普斯曲线思考题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论第二节卡尔多模型第三节萨缪尔逊的乘数—加速模型第四节经济增长概论第五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思考题第九章开放经济第一节关于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开放经济中的新关系第三节汇率制度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开放经济的总模型思考题第十章现代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一节现代货币主义第二节供应学派第三节理性预期学派第四节新制度学派与瑞典学派第五节哈耶克的极端自由主义学说思考题第一章绪论引子:历史、问题、方法、特色本章先简要叙述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再扼要介绍宏观经济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课程的特色。
《某某年《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本课程内容简介1、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现代宏观经济的原理、模型与问题。
本课程具体包括:(1)产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的均衡(三大均衡);(2)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导出(总均衡);(3)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的分析(几大政策);(4)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四大宏观经济问题);(5)开放经济的国际收支平衡;(6)现代宏观经济流派。
2、本课程特点:结构严谨、简洁明确、系统完整、图文并茂。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整体框架与目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宏观经济的问题、政策和研究方法第三节本课程常用数学记号一览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相关的量和相关的问题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第三节简单模型下的收入决定第四节乘数思考题第三章产品市场的均衡第一节消费需求函数第二节投资需求函数第三节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第四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思考题第四章货币市场的均衡第一节货币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货币的供给第三节货币的需求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思考题第五章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第一节两个市场的均衡与总需求曲线第二节宏观总生产函数第三节劳动市场的均衡第四节总供给曲线思考题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模型的均衡解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收入政策第五节关于政策的进一不讨论思考题第七章失业与通胀第一节失业问题第二节通货膨胀问题第三节菲力普斯曲线思考题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论第二节卡尔多模型第三节萨缪尔逊的乘数—加速模型第四节经济增长概论第五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思考题第九章开放经济第一节关于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开放经济中的新关系第三节汇率制度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开放经济的总模型思考题第十章现代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一节现代货币主义第二节供应学派第三节理性预期学派第四节新制度学派与瑞典学派第五节哈耶克的极端自由主义学说思考题第一章绪论引子:历史、问题、方法、特色本章先简要叙述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再扼要介绍宏观经济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课程的特色。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1章 绪论 第00节 课程描述、参考文献 - 副本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课程描述、参考文献mnsliul@一、《宏观经济学》的一个课程描述:基于教师视角二、参考文献(一)沦为病夫,一切免谈:通晓医书,以确保身心之康健1、吴阶平.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卷I、卷II)(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二)逻辑,是最高级、最彻底、最终极的智慧1、彭漪涟,马钦荣主编. 逻辑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2、王宪钧. 数理逻辑引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3、吴家国. 《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三)科学(S)与道德(M):做人,与做学问1、[日]新渡户稻造,宗建新译.武士道(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2、程麻.零距离的日本(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3、[日]千岛佑郎,姜乃明等译.犹太人为什么优秀(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四)动物与人的区别在于,它不会发明、藉助和使用工具: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工具1、维诺格拉多夫主编.(苏联)数学百科全书(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1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出齐).点评:由苏联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主编、几百位苏联一流数学家共同撰写的这部《数学百科全书》,凡五卷,洋洋900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部数学百科全书。
水平之高,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读不懂,但开卷有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建议从中获益,拜见大师,高山仰止!2、华罗庚.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五)课程推荐0、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看点:世界最顶级的经济学百科全书,是认知经济学边界、前沿及动态的最权威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本课程内容简介1、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现代宏观经济的原理、模型与问题。
本课程具体包括:(1)产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的均衡(三大均衡);(2)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导出(总均衡);(3)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的分析(几大政策);(4)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四大宏观经济问题);(5)开放经济的国际收支平衡;(6)现代宏观经济流派。
2、本课程特点:结构严谨、简洁明确、系统完整、图文并茂。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整体框架与目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宏观经济的问题、政策和研究方法第三节本课程常用数学记号一览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相关的量和相关的问题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第三节简单模型下的收入决定第四节乘数思考题第三章产品市场的均衡第一节消费需求函数第二节投资需求函数第三节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第四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思考题第四章货币市场的均衡第一节货币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货币的供给第三节货币的需求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思考题第五章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第一节两个市场的均衡与总需求曲线第二节宏观总生产函数第三节劳动市场的均衡第四节总供给曲线思考题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模型的均衡解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收入政策第五节关于政策的进一不讨论思考题第七章失业与通胀第一节失业问题第二节通货膨胀问题第三节菲力普斯曲线思考题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论第二节卡尔多模型第三节萨缪尔逊的乘数—加速模型第四节经济增长概论第五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思考题第九章开放经济第一节关于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开放经济中的新关系第三节汇率制度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开放经济的总模型思考题第十章现代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一节现代货币主义第二节供应学派第三节理性预期学派第四节新制度学派与瑞典学派第五节哈耶克的极端自由主义学说思考题第一章绪论引子:历史、问题、方法、特色本章先简要叙述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再扼要介绍宏观经济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课程的特色。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发展简史引子:“经济学史五段说”按大多数经济史学家的说法,分成五个阶段:早期发展、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 School)、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发展。
一、经济思想的早期发展人类的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甚至更早。
在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在古埃及,可追溯到纸莎草纸的手抄文献;在古印度,可追溯到吠陀经;在古希腊,可追溯到苏格拉底(Socrates)、色诺芬(Xenophon)、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
(一)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的基本信条(1)金银是财富;(2)要一国致富,只有通过采掘贵金属或者展开“少买多卖”的对外贸易。
2、人物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和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1)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特别注重流通领域的研究。
因为在他看来,“经商”才是发财的源泉。
(2)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被马克思称为英国经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在早期,他的经济思想受制于重商主义;在其后期,他突破了重商主义的狭隘眼界,不仅注意观察流通领域,而且深入研究生产领域。
威廉·配第的著作《赋税论》(1662年出版)和《政治算术》(1690年出版)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起源。
他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考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
(二)重农主义——魁奈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思·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
他的力作《经济表》(1758年出版),概括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并第一次较全面地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该书被认为是宏观总量分析的早期典范。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先驱威廉·配第和弗朗索思·魁奈,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先驱。
二、古典学派(一)关注的问题古典学派是资本主义社会成长时期的经济学说,它批判了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为经济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既涉及到价值、价格、分配等现在所说的微观经济问题;也涉及到国民财富、经济增长、货币、财政等现在所说的宏观经济问题。
相对来说,古典学派更多地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民财富和经济增长向题。
(二)A.Smith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Smith,1723~1790)是古典经济学派的最重要代表。
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建立了经济学的第一个理论体系。
他特别强调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以致成为传统经济学(包括以后的新古典学派)的基本思想;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说:只要工资和价格放开,经济就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三)J.S.Mill的古典综合与《政治经济学原理》古典学派从斯密开始,经过李嘉图(D.Ricardo,1772~1823)、萨伊(J.B. Say,1767~1835)等人,最后由约翰·穆勒(J.S.Mill, 1806~1873)作了综合。
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出版)在很长时间里被作为经济学的正统教科书。
古典学派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以客观价值论为基础。
②经济总量分析(而不是均衡分析)为研究宏观问题的基本方法。
③以国民财富和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的中心。
三、新古典学派(一)第一代、第二代边际主义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中发生了一场所谓的“边际革命”。
杰文斯(W.S.Jevons,1835~1882)、门格尔(C.Menger,1840~1925)和瓦尔拉(L.Qalras,1843~1910)三位经济学家分别在英国、奥地利和瑞士独立地研究了效用理论。
(二)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1、第一个不同点在于价值论。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商品价值不是由客观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即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
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主观价值论”2、第二个不同点在于方法论。
(1)第一代边际主义者上述几位经济学家称为新古典学派中的第一代边际主义者。
他们基于边际分析方法,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改造经济学。
(2)第二代边际主义者第二代边际主义者有英国的埃奇沃思(F. Y. Edgeworth 1845~1926)、美国的克拉克(J.B.Clark 1847~1938)、费雪(I.Fisher 1867~1947)等。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把边际分析方法运用于收人分配、资本、利息、生产诸方面的讨论。
(三)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共同点:新古典学派与古典学派也有三个共同点。
他们都信奉:第一,“自由放任”;第二,“充分就业”;第三,“货币中性”。
所谓“货币中性”是指对货币的这样一种认识:货币只是使交易变得更为便利的一种流通媒介;它的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经济活动的实际值,只会改变经济活动的名义值。
(四)马歇尔综合与《经济学原理》新古典学派的集大成者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shall 1842~1924)。
马歇尔综合了古典学派和边际主义者的观点,提出了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商品价格的均衡价格论,并构成所谓“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写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该书使以后几十年的经济论文均黯然失色,直至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出现。
四、凯恩斯主义学派(一)J. M. Keynes与A.Einstein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 M. Keynes 1883~1946),于1936年发表的《通论》,被公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通论》的英文是“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这正好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5年出版的名著“The General of Relativity”(中译《广义相对论》)的取名有相同的格式。
(二)凯恩斯的主要论点凯恩斯在《通论》中,摆脱了当时经济学中的传统观点。
1、凯恩斯不相信“萨伊法则”,而坚信: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而不是供给决定的。
2、凯恩斯否定“货币中性”说,并论证了货币数量的变化可以影响经济系统的利率水平、产出水平、就业水平等。
于是,结论是显然的:“自由放任”应该予以放弃。
3、凯恩斯认为,自由放任并不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进而系统地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和政策。
(三)凯恩斯经济学的两大派别凯恩斯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流派:1、新古典综合派一个是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Samuelson,1915~ )、托宾(J.Tobin, 1918~ )、克莱因(L.Klein, 1920~ )和索洛(R.Solow, 1921~ ),这几位均为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为代表的美国凯恩斯学派,也称新古典综合派。
2、新剑桥学派另一个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Harrod, 1900~1987)、琼·罗宾逊(J.Robinson, 1903~1980)和卡尔多(N.Kaldor, 1908~1986)为代表的英国凯恩斯学派,也称新剑桥学派。
3、两个剑桥的不同观点(1)方法论上的不同。
美国派企图以新古典学派作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进而把两者综合为一体;而英国派则强调凯恩斯经济理论与新古典学派之间的区别,反对综合。
(2)价值论上的不同美国派兼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而新剑桥学派特别反对新古典学派的主观价值论,而坚持客观价值论。
(3)政策论上的不同在政策主张上,英国派主张有助于改变分配不均的政策,而不同意美国派提出的赤字财政等政策。
五、宏观经济学的现代发展70年代初期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滞胀”现象:一方面经济停滞不前,失业大量存在;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物价持续上涨。
面对这种情况,凯恩斯学派既提不出恰当的理论解释,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应付。
于是,凯恩斯学派的地位受到动摇,非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派得到了发展。
(一)货币主义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为美国经学家弗里德曼(M.Friedman, 1912~ )。
1、自由市场信仰货币主义坚信自由市场有一种满足充分就业的自然趋势。
2、坚决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主张“稳定的货币增长率”货币主义学派认为,政府唯一应做的是给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政府在经济上应做的是,只要把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稳定增长的范围内即可。
货币主义坚决反对凯恩斯学派用财政政策去干预经济。
(二)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R.E.Lucas Jr., 1937~ ),也是一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