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电子导航.

合集下载

航空航天行业航空电子技术手册

航空航天行业航空电子技术手册

航空航天行业航空电子技术手册航空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涵盖了航空器上的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包括飞行控制、导航、通信、雷达和电子仪表等。

本手册旨在介绍航空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设备和应用。

第一章电子导航系统1.1 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是航空器上常见的导航系统之一。

它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计算位置和速度,不受外界干扰。

本章将介绍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构成和使用注意事项。

1.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GPS)是现代航空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将详细介绍GPS的工作原理、接收机构成和精度控制。

第二章飞行控制系统2.1 飞行管理系统飞行管理系统(FMS)是一种集成的航空电子设备,用于飞行计划制定、导航和自动驾驶。

本章将介绍FMS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方式和故障排除方法。

2.2 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是现代化飞机上的关键设备,能够实现航向、高度和速度的自动控制。

本节将深入探讨自动驾驶系统的工作原理、模式切换和性能要求。

第三章远程通信系统3.1 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CNS/ATM)是航空电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用于实现航空器的通信、导航和监视。

本章将介绍CNS/ATM 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未来发展。

3.2 现代航空电台通信现代航空电台通信系统是航空器与地面通信的关键手段。

本节将重点介绍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通信协议和安全保障。

第四章雷达系统4.1 天气雷达天气雷达是航空器上一项重要的雷达设备,用于探测附近的天气条件。

本章将详细介绍天气雷达的工作原理、图像解读和通信接口。

4.2 飞机导航雷达飞机导航雷达是一种用于飞行导航的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前方地形和障碍物。

本节将探讨飞机导航雷达的特点、工作方式和使用技巧。

第五章电子仪表系统5.1 飞行显示系统飞行显示系统(EFIS)是飞机驾驶员用于监视飞行状态的关键设备。

本章将介绍EFIS的主要功能、显示要素和故障诊断方法。

航空器电子导航与通信系统考核试卷

航空器电子导航与通信系统考核试卷
()
8.惯性导航系统(IRS)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和_______。
()
9.航空器上的气压高度表主要依靠_______的变化来测量高度。
()
10.下列哪种通信方式在航空器远距离飞行时使用较多,因为它可以利用电离层的反射?(_______)
()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A
4. C
5. C
6. C
7. B
8. C
9. A
10. C
11. C
12. C
13. A
14. C
15. C
16. B
17. D
18. A
19. D
20. B
二、多选题
1. ABCD
2. AC
3. AB
4. ABC
5. ABC
6. ABC
7. BD
8. ABC
8.计算机系统
9.大气压力
10. HF通信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航空器电子导航系统主要由GPS、VOR、ILS、IRS等组成。GPS提供全球定位;VOR提供方向信息;ILS用于精确着陆;IRS提供惯性导航信息。
D.地面台无法使用VHF通信时
4.下列哪些系统属于卫星导航系统?()
A. GPS
B. GLONASS
C. Galileo

《航空无线电导航技术》习题

《航空无线电导航技术》习题

《航空无线电导航技术》习题1. 超短波通信的特点是(C )。

A: 不受地形地物的影响B: 无衰落现象C:通信距离限定在视距D:频段范围宽, 干扰小2.长波、中波的传播是以(B)传播方式为主。

A: 天波B: 地波C: 直射波D: 地面反射波3. 短波传播是以(A )传播方式为主。

A: 天波B: 地波C: 直射波D: 地面反射波4.超短波传播是以(C )传播方式为主。

A: 天波B: 地波C: 直射波D: 地面反射波5. 高频通信采用的调制方式是(B)。

A: 等幅制B: 调幅制C: 调频制D: 调相制6. 关于短波通信使用频率, 下述中正确的是(B )。

A: 距离远的比近的高B: 白天比晚上的高C: 冬季比夏季的高D: 与时间、距离等无关7、天波传输的特点是( A )。

A: 传播距离远B: 信号传输稳定C: 干扰小D: 传播距离为视距8、地波传输的特点是( A )。

A: 信号传输稳定B: 传播距离为视距C: 受天气影响大D: 传播距离远9、直射波传播的特点是( C )。

A: 传播距离远B: 信号传输不稳定C: 传播距离为视距D: 干扰大10、单边带通信的缺点是(D )。

A: 频带宽B: 功率利用率低C: 通信距离近D:收发信机结构复杂, 要求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高11. 飞机与塔台之间的无线电联络使用(B )通信系统。

A: 高频B: 甚高频C: 微波D: 卫星12、飞机与区调或站调之间的无线电联络使用(A)通信系统。

A: 甚高频B: 高频C: 微波D: 卫星13.目前我国民航常用的空管雷达是(A )。

A: 一、二次监视雷达B: 脉冲多普勒雷达C: 着陆雷达D: 气象雷达14.相对于单独使用二次雷达, 使用一次、二次雷达合装的优点是( C )。

A: 发现目标的距离更B: 常规二次雷达条件下提高雷达系统的距离分辨力C: 能够发现无应答机的目标D: 克服顶空盲区的影响15. 二次监视雷达与一次监视雷达相比的主要优点是(A)。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是指民用航空领域中用于航空器导航和飞行管制的无线电通信和导航设备。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满足飞行安全和效率的需求。

未来,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将进一步发展,为航空行业提供更加先进和可靠的导航设备,推动航空行业向着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一、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无线电导航系统是民航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无线电信号来帮助飞行员确定飞机的位置,以及指导飞机进行正确的航向和高度。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电导航系统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最早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是方向信标(VOR)系统,它在飞机上安装了接收机用来接收地面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通过计算飞机和信标之间的夹角来确定飞机的航向。

随后出现了仪表着陆系统(ILS)、全向标台(NDB)等导航系统,它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提高了航空器的导航能力和飞行安全性。

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发展和普及,卫星导航系统也逐渐成为了民航领域中的主流导航系统。

GPS系统不仅在精度和覆盖范围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导航信息,为飞行员和航空管制员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目前,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包括地面导航设备和航空器上的导航设备两大部分。

在地面导航设备方面,各国民航部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导航站网络,包括VOR、ILS、NDB等一系列无线电导航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雷达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覆盖整个航空领域,并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和飞行管制服务。

在航空器上的导航设备方面,现代飞机都配备了先进的导航设备,包括GPS接收机、惯性导航系统(INS)、VOR接收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飞行员在各种复杂的天气和飞行环境中准确地确定飞机的位置和航向,确保航行安全。

除了传统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外,近年来,无线电导航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新的导航设备和系统不断涌现,如DME(测距设备)、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

VIAVI ATB-7300NG 导航测试仪用户手册说明书

VIAVI ATB-7300NG 导航测试仪用户手册说明书

手册VIAVIATB-7300NG航空电子导航设备台式测试仪ATB-7300NG导航测试仪基于新的 VIAVI AXIe航空电子测试平台 (ATB)。

ATB平台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前沿设计,专为从 OEM到维修厂的最终用户量身定做,可用于航空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产品开发、设计验证和确认、认证、制造、返修,以及服务/校准。

标准功能甚高频信号发生器 - 提供对调制频率、调制深度(最多 3 个信号源)、选呼 (SELCAL) 音调、频率和音调序列的控制ILS 航向道 (LOC) 信号发生器 - 提供对 90Hz 和 150Hz 音调频率、调制深度、左/右 DDM 和包括莫尔斯电码在内的识别码 (IDENT) 设置值的控制ILS 下滑道 (G/S) 信号发生器 - 提供对 90Hz 和 150Hz 音调频率、调制深度、上/下 DDM 的控制甚高频全向信标 (VOR) 信号发生器 - 提供对 30Hz 可变/基准和 9960Hz 音调频率、调制深度、9960Hz 频偏、VOR 方位、向/背台和识别码 (IDENT)设置值的控制自动定向机 (ADF) 信号发生器 - 提供对调制频率、调制深度和识别码 (IDENT) 设置值的控制指点信标 (Marker Beacon) 信号发生器 - 可选择外指点、中指点和内指点信标音调,而且可以控制音调频率、调制深度和识别码 (IDENT) 设置用户界面y基本图形用户界面 (GUI) 允许访问各项测试功能y ATB 提供以太网远程控制接口y针对以下传统产品的命令集提供兼容性:-NAV-2000R-Collins479S-6A-ATB-7300• 使用客户提供的显示器显示 ATB-7300NG。

联系我们 +13165224981 avcomm.sales@要联系离您最近的 VIAVI 办事处,请访问 /contact。

© 2022 VIAVI Solutions Inc.本文档中的产品规格和描述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航空电子与导航技术

航空电子与导航技术

航空电子与导航技术航空电子和导航技术是现代航空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帮助飞行员精确掌控机体的飞行状态,同时也为飞机带来更好的性能、更高的安全和更精准的航线规划。

本文将深入探讨航空电子和导航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一、航空电子技术航空电子技术是指将电子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应用于航空领域中的技术。

它与航空工程紧密结合,为航空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支持,提高了航空飞行的效率和安全。

目前,航空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飞行控制自动飞行控制是航空电子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航空电子仪器通过自适应、自动调节、自我监测的机制,帮助驾驶员自动控制飞行方向、姿态和高度等参数,实现精准飞行和安全降落。

2.飞行导航和通信系统飞行导航和通信系统是为航空飞行提供定位、测量、导航、通信及故障诊断等多种功能的航空电子技术。

利用GPS导航系统和雷达技术,飞行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飞机,及时进行规划和控制航线。

3.航空电子仪器航空电子仪器是指用于飞行控制、导航、气象预报、通信和机载娱乐等等的各种计算机和仪器设备。

它们的发展使得航空器不仅有了更好的运行性能和控制能力,还能够实现多种飞行任务。

4.实时监控和遥测实时监控和遥测系统将传感器、遥测设备、处理器和通信设备集成到一起,可以对飞机进行在线运行监控、故障诊断和控制。

它为飞机运行和维护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支持,防范和减少了飞机机械故障的发生。

二、导航技术导航技术是航空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重点解决如何确定和控制航空器在太空中的位置、方向、速度和高度等参数问题。

导航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现代导航技术的代表。

它是一组地基和卫星观测设备,能够提供全球范围的准确、实时、连续的三维定位和测量服务。

在航空中,GPS技术可以帮助飞行员精确导航,规划和控制航线,大大提高飞行安全和效率。

2.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是航空器中最常见的导航系统之一。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概述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航空导航的系统。

这种系统在航空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飞行员确定飞机在空中的位置、方向和高度,从而确保飞行的安全和准确性。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传统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包括VOR(全向无线电导航台)、ILS(仪表着陆系统)和ADF(自动方向找向器)等。

这些设备通过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来帮助飞行员进行导航,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

现代系统采用了先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可靠的导航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更高效和安全的飞行控制。

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在民航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飞行员安全地操控飞机,还可以提高飞行效率和准确性。

在飞行中,导航系统可以帮助飞行员避免天气和空中交通的影响,确保航班按时到达目的地。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也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和创新。

未来发展的趋势可能会包括更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导航系统,以及更多与其他飞行系统的集成和联动,这将进一步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推动民航行业的发展。

2. 正文2.1 传统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传统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是民航航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VOR(全向无线定向台)、NDB(非方向性无线电台)和ILS(仪表着陆系统)等系统。

这些系统在航空导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VOR系统是最早使用的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之一,通过向各个方向发射信号,实现飞机在空中的定向和导航。

NDB系统则是根据无线电信号的指向来确定飞机位置,尽管较为简单,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ILS系统则是一种精密着陆系统,能够为飞机提供水平和垂直的导航指引,使飞机可以安全着陆。

传统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的优点在于稳定可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民航领域。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器的导航和导航设备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器的导航和导航设备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器的导航和导航设备航空器导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空运飞行员而言。

在空中飞行中,准确的导航是确保航班安全和准时到达目的地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空运飞行员在导航过程中使用的导航设备和相关技术。

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现代航空导航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利用一组卫星定位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以及欧盟的Galileo等,来提供高精度的全球定位服务。

空运飞行员通过接收卫星信号,使用GNSS设备来确定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航向等信息。

二、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独立于外部参考的导航系统,通过使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来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INS可以在航班中提供准确的位置和方向信息,具有自校准和抗干扰能力。

在与GNSS结合使用时,INS可以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三、机载雷达导航系统机载雷达导航系统是另一种空运飞行员常用的导航设备。

该系统利用雷达信号来测量与地面、其他飞行器以及导航台等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通过将这些信息与飞行计划和航标数据进行比较,飞行员可以确定飞行器的位置,避免与其他航空器发生碰撞,并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导航。

四、电子航图显示系统电子航图显示系统是将传统航空地图和导航图表数字化的设备。

通过使用该系统,飞行员可以在驾驶舱内使用显示屏来查看实时的航空地图和航线信息。

电子航图显示系统具有诸多优点,包括提供更及时、准确的导航信息、简化了飞行员的工作量,提高了飞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五、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是现代航空器导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操纵飞行器的操纵面和引擎推力等参数来实现自动导航。

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航线和导航参数,精确控制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减轻飞行员的负担,并提高飞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六、航空通信导航系统航空通信导航系统(ACNS)是指用于航空导航和通信的一系列技术和设备。

ACNS包括雷达、导航信标、通信设备和航空通信网络等,并与地面导航系统和航空交通控制中心相连。

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

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

第一章绪论1.1.1导航与导航系统的基本概念1.导航导航的基本含义是引导运行体从一地到另一地安全航行的过程。

导航强调的是“身在何处,去向哪里”是对继续运动的指示。

导航之所以定义为一个过程,是因为它贯穿于运动体行动的始终,遍历各个阶段,直至确保运行达成目的。

应当说大部分运行体都是由人来操纵的,而对那些无人驾驶的的运行体来说,控制是由仪器或设备来完成的,这时的导航就成为了制导。

近年来人们将定位于导航并列提出。

事实上定位提供的位置参量是一个标量,只有将其与方向数据联合起来成为矢量,才能服务于运行体的航行。

因此定位与测角、测距一样是导航的技术之一,通过定位可以实现导航。

也可以说定位是静态用户要求的;但对动态用户而言要求的是导航。

2.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是用于对运行体实施导航的专用设备组合或设备的统称。

导航系统是侧重于实现特定导航功能的设备组合体,组合体内的各部分必须按约定的协调方式工作才能实现系统功能,而导航设备一般是指导航系统中某一相对独立部分或产品,或实现某一导航功能的单机。

1.1.3 导航及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分类导航是一门基于“声、光、电、磁、力”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实现导航的技术手段很多,按其工作原理或主要应用技术可分为下述类别:(1)天文导航——利用观测自然天体(空中的星体)相对于运行体所在坐标系中的某些参量实现的导航称为天文导航。

(2)惯性导航——利用牛顿力学中的惯性原理及相应技术实现的导航称为惯性导航。

(3)无线电导航——利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的导航称为无线电导航。

(4)地磁导航——利用地球磁场的特性和磁敏器件实现的导航称为地磁导航。

(5)红外线导航——利用红外线技术实现的导航称为红外线导航。

(6)激光导航——利用激光技术实现的导航称为激光导航。

(7)声纳导航——利用声波或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和水声技术实现的导航(用于对水下运行体的导航)称为声纳导航。

(8)地标或灯标导航——利用观测(借助光学仪器或目视)已知位置的地标或灯标实现的导航称为地标或灯标导航。

空运领域的航空器导航系统与导航仪器

空运领域的航空器导航系统与导航仪器

空运领域的航空器导航系统与导航仪器航空器导航系统和导航仪器在空运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飞行员提供了准确的导航信息,确保飞机能够安全、高效地航行。

本文将介绍空运领域中常用的航空器导航系统和导航仪器,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发射和接收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信号,来确定航空器的准确位置。

GPS系统由美国国防部开发,广泛应用于空中、海上和陆地导航中。

在航空器上,GPS接收器通常安装在驾驶舱内的导航仪器中。

它能够接收到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航空器的三维位置、速度和航向。

这些信息将通过航空器导航系统显示在驾驶舱的导航显示屏上,供飞行员参考。

由于GPS系统具有高精度和全球覆盖的特点,它成为了现代航空器导航的重要工具。

飞行员可以根据GPS提供的信息,在飞行中准确定位航空器的位置,规划航线并进行导航。

这大大提高了航空器的导航精度和安全性。

二、惯性导航系统(INS)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导航系统,利用航空器内部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航空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而计算出位置和速度信息。

INS不依赖于外部信号,可以独立工作。

它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需要实时导航的空中应用。

INS系统通常由多个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组成,它们分别安装在航空器的各个轴向上。

加速度计测量航空器在各个轴向上的加速度,而陀螺仪测量航空器的角速度。

通过对这些测量数据进行积分和计算,INS 系统可以准确地估算出航空器的位置和速度。

尽管INS系统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但由于其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加之长时间运行后会导致累积误差,使得位置信息会逐渐发生偏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INS系统常与其他导航系统(如GPS)相结合,以提高导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电子地图系统(EFIS)电子地图系统(EFIS)是一种基于电子显示屏的航空器导航系统。

它将航空器的导航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在飞行员的控制台上,提供直观、清晰的导航界面。

航空器飞行器航空器电子地图与导航系统考核试卷

航空器飞行器航空器电子地图与导航系统考核试卷
4.讨论在航空器导航系统中,为什么需要多种导航技术的结合使用,以及这种结合对于飞行安全的意义。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C
4. C
5. C
6. C
7. A
8. A
9. B
10. D
11. A
12. B
13. C
14. A
15. D
16. C
17. B
18. A
19. C
20. C
二、多选题
A.提供航线规划
B.显示航空器实时位置
C.显示地形信息
D.以上都是
2.下列哪种导航系统是基于卫星信号的:( )
A. VOR系统
B. ILS系统
C. GPS系统
D. DME系统
3.航空器上的惯性导航系统(INS)主要依赖于:( )
A.卫星信号
B.地面信标
C.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D.气象数据
4.在航空电子地图上,下列哪种颜色通常表示山脉:( )
A.陀螺仪
B.无线电罗盘
C.飞行仪表
D.空调系统
16.在航空器电子地图上,下列哪种颜色通常表示水面:( )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
17.下列哪种导航系统主要用于辅助飞行员在低能见度条件下进行着陆:( )
A. VOR系统
B. ILS系统
C. NDB系统
D. RNAV系统
18.航空器导航系统中的DME设备,其英文缩写代表:( )
2.在航空器导航中,______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连续的定位服务。
3.航空器上的______系统主要用于在没有外部导航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航空器的位置和速度。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航空电子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航空电子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航空电子技术航空电子技术是指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电子技术,它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与飞机航行的安全性、性能和效率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航空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航空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1. 航空通信导航系统航空通信导航系统是飞机上的一套设备,包括通信设备、导航设备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软件。

通信设备用于与地面交流,导航设备用于确定飞行器的位置和方向。

航空电子技术通过改进这些设备,提高了飞行的精确度和安全性,为飞行员提供了准确的导航和通信手段。

2. 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是飞机上的重要设备,它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姿态、高度和速度等参数。

航空电子技术通过引入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实现飞机的自动驾驶,提高了飞行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这对于长时间航行和复杂的飞行任务非常重要。

3. 飞机健康管理系统飞机健康管理系统是用于监测飞机各个部件状态的设备和软件。

航空电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飞机的各项指标,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航空雷达系统航空雷达系统是航空器上的一种传感器设备,用于检测和跟踪其他飞行器和地面障碍物。

航空电子技术通过提高雷达的探测精度和处理能力,提高了航空器的避碰能力,降低了事故风险。

二、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简单仪器到现代化的复杂系统。

在20世纪初,航空电子技术主要用于飞行导航的基本设备,如罗盘、风速计等。

随着航空工业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航空电子设备陆续出现,大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航空电子技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飞行导航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扩展,航空通信设备也开始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导航。

此外,飞行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提高,飞行员可以通过自动驾驶系统实现长时间飞行。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航空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运输组成部分,而空运飞行员则是航空运输系统的核心力量。

在飞行过程中,航空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空运飞行员所使用的航空电子设备以及通信系统的关键功能和应用。

一、航空电子设备的重要性航空电子设备是现代空运飞行员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保障飞行的安全和顺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航空电子设备:1.导航仪表系统导航仪表系统是空运飞行员进行飞行导航的重要工具。

它包括机载导航显示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等。

导航仪表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飞行位置、航向和高度信息,使飞行员能够精确控制飞机的飞行路径。

2.飞行管理计算机(FMC)飞行管理计算机是现代空中交通系统的核心。

它集成了导航、自动驾驶和飞行参数计算等功能,为飞行员提供全面的飞行数据和计划。

飞行管理计算机能够自动控制飞机的航向、速度和高度,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

3.机载气象雷达机载气象雷达可以探测飞行器周围的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雷暴等。

通过气象雷达的实时监测,飞行员可以避开恶劣天气区域,确保飞行的安全性。

二、通信系统的重要性通信系统在空运飞行员的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实现了空中交通的安全和高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通信系统:1.空中交通管制(ATC)通信空中交通管制通信是飞行员和地面塔台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

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飞行员可以接收到航空交通管制的指示和飞行计划,同时及时向地面管制人员汇报飞行状况。

2.机内通信系统机内通信系统使飞行员和机组成员之间能够进行高效的沟通。

它包括内部电话、机上对讲系统和文字信息系统等。

机内通信系统在飞行任务执行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方便了飞行员和机组成员之间的协作。

3.紧急救援通信设备紧急救援通信设备是空运飞行员的生命线。

它们包括紧急信标、紧急呼叫设备等。

在飞行事故或紧急情况下,飞行员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以确保及时的救援行动。

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教程

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教程

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教程在航空航天行业中,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关键技术,它为飞行员和飞机提供实时导航和定位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教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该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

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一组卫星和地面站组成。

卫星通过接收地面站传输的导航信号,并向地球上的接收器发送信号,接收器则通过计算卫星和地球之间的相对距离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常见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系统(Galileo)和北斗系统(BeiDou)等。

在航空航天行业中,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用途是实现飞机的精确定位和导航功能。

飞行员可以使用卫星导航系统来确定飞机的当前位置、速度和航向等信息,轻松完成飞行任务。

下面是航空航天行业中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教程:1. 准备工作:在飞行前,飞行员应确保导航设备正常工作并接收到有效的卫星信号。

检查导航设备的电源和天线是否正常,预留足够的时间等待设备定位卫星信号。

2. 飞机导航计划:根据飞行计划和目的地,飞行员应在导航设备中输入相关的导航点和航路。

导航点可以是机场、导航台、路口等标志物,航路则是连接导航点的路径。

3. 切换导航模式:一般情况下,卫星导航系统有多种导航模式可供选择,如止航点导航模式、航路模式和误差修正模式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导航模式,确保飞行的安全和准确。

4. 路线规划:导航设备将根据输入的导航点和航路自动生成飞机的航线。

飞行员可以在导航设备上查看航线图和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飞行任务的要求。

5. 实时导航监控: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应持续监控导航设备显示的信息,确保飞行路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飞行环境和飞机状态的变化。

6. 备用导航系统:在卫星导航系统出现故障或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飞行员应准备备用的导航设备和方法。

例如,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和地面导航设备可以作为备用选择。

飞行器电子导航技术研究

飞行器电子导航技术研究

飞行器电子导航技术研究飞机的航行过程需要依赖导航系统为其提供方向、位置、速度等数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飞行器开始使用电子导航技术,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传统导航方法。

本文将深入介绍飞行器电子导航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

一、电子导航技术现状飞行器的电子导航技术主要包括卫星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地基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指利用卫星信号提供导航信息的系统,如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

这种系统定位精度高、覆盖范围广,但缺点是对天气和地形有较高的依赖性。

惯性导航系统则是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设备来计算航向和位置,相较于卫星导航系统来说更为精准,但成本更高,最大的缺陷是容易受到时间漂移的影响,误差会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有些情况下,地基导航系统也会被应用于飞行器电子导航技术中。

地基导航系统是指建立在地面上的一系列设施,如雷达和GPS信号检测器等,它们用来提供航行的参考信息。

这种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的优点,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人力支持,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

基于以上几种电子导航系统,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技术,例如增强型GPS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等,它们能够提高系统的精度和鲁棒性,让飞行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

二、电子导航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行器电子导航技术日渐成熟和完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该领域。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巨量的航班数据,发现导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可以将人工处理的部分自动化,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在应对恶劣天气和人为干扰的方面,飞行器电子导航技术也在不断探索中。

例如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雷达回波信号,识别并处理不同信号在复杂环境中的反射、衍射、折射等效应,提高机载雷达对复杂地面和气象情况的探测能力。

三、电子导航技术可能面临的困境尽管飞行器电子导航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依然存在一些困境需要克服。

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作用与应用

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作用与应用

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作用与应用导航系统是航空安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首先,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作用体现在提供精确的导航信息上。

在过去,航空员们主要依靠地面导航标志和标准导航图进行导航,但这种方式可能受到天气影响、视野限制以及导航图的更新速度等问题的影响。

电子导航系统通过使用卫星定位技术,能够提供精确的飞行位置信息和导航路径。

这些信息使得航空员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飞行规划和导航,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

其次,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作用还表现在提供实时的地面和空中交通状况信息。

交通拥堵和空中交通冲突是航空安全中的严重问题。

电子导航系统通过与地面雷达和其他航空器的通信,能够收集并提供航班计划、航线信息以及航空器位置等实时交通信息,使得飞行员能够及时了解当前的交通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交通冲突和事故。

这一功能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提高了整体的航空运营效率。

此外,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应用还体现在为飞行员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上。

天气状况是航空运行中的主要挑战之一,不良天气条件可能会导致可见度降低、风力增强和积雨云等不利影响。

电子导航系统可以获取气象雷达和卫星图像等多种气象数据,将其以图像和文本的形式呈现给飞行员。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飞行员更好地了解天气状况,采取正确的飞行决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另外,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应用还包括提供紧急情况和故障诊断支持。

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和技术故障。

电子导航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飞行中的数据,提供故障检测和诊断支持,帮助飞行员快速、准确地判断并处理这些情况。

在紧急情况下,电子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紧急着陆点的信息,并指导飞行员执行适当的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害的扩大。

最后,电子导航系统在航空安全中的应用不仅包括商业航空领域,还包括军事和私人航空。

全球定位系统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研究

全球定位系统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研究

全球定位系统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研究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航空电子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差距也越来越大。

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在航空电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应用可以提高航空电子的性能和可靠度,为航空安全和稳定性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着重研究全球定位系统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

一、GPS基础知识GPS全称为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俗来讲,就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设。

它由24颗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组成,全球范围内均可定位及导航,目前被全世界广泛使用。

GPS的原理是用卫星作为中转站,将卫星发出的定位信号通过接收机在地面转化为可读经度、纬度和高度的位置信息,它不受地理、气候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定位,并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二、GPS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GPS在航空电子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为飞机提供准确的导航和位置信息,从而使飞行变得更加安全和精确。

1.飞行导航在航空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导航。

GPS能够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为飞机提供精确的导航信息,特别是在开阔空域和海洋等没有定点导航的地方,GPS的作用就更为突出。

通过GPS,飞机可以在时空的不同时刻获取多种多样的导航信息,以实现精确的导航和定位。

此外,GPS还能为飞机提供航向、速度、高度、定位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得飞机的导航更为精准、安全。

2.作战应用在军事战斗中,GPS可以用于导弹发射和制导、定位和通讯。

例如,在发射导弹时,GPS的定位能力可以帮助导弹达到精确的命中目标,而且它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实时计算机动导弹的精确路线。

3.数据传输和通讯GPS可用于掌握飞机的位置、实时掌握信息、数据传输等方面。

这不仅可以确保安全,在空中调整飞行轨迹和速度,而且还可以为空中交流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GPS的未来发展GPS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未来的发展将越来越智能和精准,既能更好的建立实时地面坐标,也能在各种复杂地形和条件下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和信息。

IFR 4000 航空电子导航与通信测试设备说明书

IFR 4000 航空电子导航与通信测试设备说明书

AvionicsIFR 4000 Nav/Comm Test SetThe IFR 4000 is a compact, lightweight and weatherproof unit designed for testing ILS, VOR, MarkerBeacon and VHF/UHF Communications avionics systems. /IFR-Aeroflex-IFR-4000-OPT1-NAV-COMM-Test-Set-with-ELT-OPTION.aspx To buy, sell, rent or trade-in this product please click on the link below:•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VHF/UHFtransmitter, frequency, output power,modulation (AM and FM and receiversensitivity)•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HF transmitter,frequency, output power, modulation (AMand SSB USB/LSB) receiver sensitivity• Generation of ARINC 596 SelectiveCalling Tones•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HF/VHF/UHFantenna and or feeder SWR (StandingWave Ratio)• Simulation of Localizer and Glideslope(CAT I, II and III Ground Station) Signalswith variable DDM settings• Swept Localizer DDM for coupled AutoPilot testing (Simultaneous Localizer,Glideslope and Marker signals)• Simulation of VOR beacon with variablebearing• Simulation of Marker Beacon, SelectableAirways (Z), Outer and Middle MarkerTones•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121.5/243MHz emergency beacon transmitter frequency,output power, modulation (AM).Headphone audio output to monitorswept tone (Option 1 required)•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406 MHzCOSPAS/SARSAT emergency beacontransmitter frequency, output power.Decode and display of all location anduser protocols (Option 1 required)• Guided Test capability cuts down total test time• 5.7 inch LCD display with user adjustable backlight andcontrast• Internal battery allows eight hours of operation beforerechargeThe IFR 4000 verifies the oper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ILS, VOR and Marker Beacon receivers and VHF/UHF AM/FM and HF AM/SSB transceivers.The IFR 4000, with its lightweight size (under 8 lbs.), long run time battery (8 hrs) and ergonomic design, will provide the user with themost portable navigational communications ramp test set on themarket today. Cockpit and bench use testing can be easily interchanged. The menu driven functionality and guided test capabilitymake this instrument extremely easy to use. Combine these benefitswith the outstanding price and the user has an instrument thatdelivers total value.The IFR 4000 is designed to provide test support for ramp or bench environments by utilizing the supplied trimode antenna for over theair measurements or direct connection to the unit’s RF I/O port.VOR provides signal generation over the VOR band of 108.00 to117.95 MHz with 30 Hz variable phase and 9960 Hz (sub-carrier frequency modulated with 30 Hz reference phase) amplitudemodulated at 30% per tone. VOR bearing selection is provided inpre-set steps of 30 degrees and variable steps of 0.1 degrees.Localizer provides signal generation over the Localizer band of108.10 to 111.95 MHz with 90 Hz and 150 Hz tones, amplitude modulated at 20% per tone. Variable and fixed DDM control is provided.Glideslope provides signal generation over the Glideslope band of329.15 to 335.00 MHz with 90 Hz and 150 Hz tones, amplitude modulated at 40% per tone. Variable and fixed DDM control is provided.Marker Beacon provides 75 MHz signal generation, amplitude modulated at 95% with selectable 400, 1300 and 3000 Hz tones.ILS provides simultaneous Localizer (with swept DDM), Glideslopeand Marker Beacon signals.COMM AM provides signal gene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transmitter power and modulation depth over the range of 10.0000 to 400.0000 MHz. A 1020 Hz tone, amplitude modulated at 30% is also provided. Frequency control is provided in 8.33 kHz / 25 kHz channel steps or1 kHz variable steps.COMM FM provides signal gene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transmitter power and FM deviation over the range of 10.0000 to 400.0000MHz. A 1000 Hz tone, frequency modulated at 5 kHz deviation is also provided. Frequency control is provided in 25/12.5 kHz channel stepsor 1 kHz variable steps.COMM SSB provides signal gene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transmitter power and modulation depth over the range of 10.0000 to 30.0000 MHz. A 1000 Hz tone or variable tone 25 to 3000 Hz, SSB modulated (LSB or USB), is also provided. Frequency control is provided in100 Hz steps.SWR provides selected CW frequency, SWR measurement or swept SWR measurement over a 10.0000 to 400.0000 MHz range.SELCAL (Selective Calling) provides selectable consecutive tonepulse pairs which may be sent continuously or as a burst (VHF AM)for testing SELCAL decoders.MORSE CODE provides 1 - 4 characters transmitted in the VOR and ILS localizer mode.FREQUENCY COUNTER provides external frequencymeasurement over the RF I/O connector and ANT connector from10 to 400 MHz and over the AUX connector from 1 to 10 MHz.121.5/243 BCN provides monitoring for 121.5/243 MHz swept tone short range emergency beacons including monitoring of transmitter power, frequency, AM modulation depth, modulation swept tone start and stop frequencies. A headphone receive audio output is providedvia the Aux Port (requires user manufactured adapter cable).406 BCN provides monitoring for 406 MHz COPAS/SARSAT Emergency Locator Transmitter (ELT), Emergency PositionIndicating Radio Beacons (EPIRB and Personal Locator) PLBBeacons including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power. The beacon utilizes BPSK data to transmit position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 longrange navigation system or GPS receiver. All protocols defined in COSPAS/SARSAT G.005 Issue 2 Rev 1 are supported. They consistof 6 user protocols (plus a test protocol), 5 location protocols (plus a test protocol). The Protocol management and data field decode is automatically handled by the IFR 4000.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power are monitored.OrderingNumbers Versions4000-110 IFR 4000 Nav/Comm Ramp Test Set, with USmains leads4000-220 IFR 4000 Nav/Comm Ramp Test Set, withEuropean mains leads4000OPT1 ELT (121.5/243 MHz beacon and 406 MHzCOSPAS/SARSAT beacon test)Standard AccessoriesVHF/UHF multi-band antennaCustomized transit caseOperation manual (CD)AC/DC power supplyAC line cordTNC (male) to TNC (male) coaxial cableTNC shortSpare fuseOptional AccessoriesAC0820 Desk top standAC0821 RS-232 cableAC0822CD 4000 maintenance manual (CD)AC0823CD 4000 operation manual (CD)Extended Standard Warranties with Calibration for 4000W4000/203C Extended standard warranty 36 months with scheduled calibrationW4000/205C Extended standard warranty 60 months with scheduled calibrationNOTESNote 1 - External attenuator required for input power greater than30 WNote 2 - Accuracy specification excluding external attenuatorNote 3 - Battery charging temperature range: 5° to 40°C (controlled by internal charger)Note 4 - Li Ion battery must be removed below -20°C and above 60°CNote 5 - Temperature range extended to -20°C to 55°C.Note 6 - Temperature range reduced to -30°C to 71°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无线电定位的几何原理及方法
测向 测距 探测
1)几何原理:飞机定位是通过运用无线电技术测量某些已知地理 位置的导航点的)测向法
用无线电方法测定空间
方向的过程,称无线电测向。 测本机到两个导航台方位二 条位置线,相交即机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无线电导航--利用无线电技术对飞机的航行过程实现的导航。
可在复杂的气象条件及能见度不良情况下一种有 效的导航方法。
导航技术--应用于导航的信息产生、传输、接收处理及终
端显示等有关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无线电导航系统--能够完成一定的无线电导航任务的技术装置组合。 无线电导航的任务包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一、定义和任务
导航--引导运载体(船 舶、飞机、车辆等)以给定的精度,按计
划航线从始发地安全、可靠 地航行到目的地的过程 。
现代导航--满足高精度、全天候、全球复盖、连续实时定位、自动
驾驶、自动引导进出港、交通管理以及一些特殊应用(营 救、识别、侦察等)方面使用要求的新型导航。
(2)测距法
(3)测距差法 距离差为常数的点轨迹 是以两 个导航台为焦点 的双曲线位置线--双曲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发展简史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无线电技术开始用于导航到现在,与惯性 导航、天文导航等相比具有受外界条件限制较小、测量导航参数的精 度高、速度快、可靠性高等。因此,无线电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广泛用于航空、航海及航天领域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机载无线电导航设备是航空导航的主要技 术手段之一,也是当代电子学及电子工程广泛 应用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无线电导航是利用载 体上的电子设备接收和处理无线电波得到载体 的导航参量。它具有不受时间天气的限制、测 量精度高、定位时间短、设备简单、可靠等优 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无线电导 航的主要缺点式其发射的无线电波易被发现, 接收的无线电波易受干扰。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为飞行器提供精确 的导航信息:有用于洲际导航的奥米加导航系统(OMEGA)、适用于 广阔海面的罗兰系统(LORAN-A,LORAN-C)、用于近距导航的甚高频 全向无线电信标导航系统(VORTAC),另外还有一些专为军事用途开 发的导航信标和雷达系统。现在,利用同步卫星工作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已开始广泛使用。
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的早期阶段,首先出现的时给运动在体提供无线电 台方位的无线电罗盘。接着又出现了定向器、四航道信标、扇形无线 电信标(多区无线电信标)等无线电测向设备,这些设备主要来引导 运动载体的出航、归航和按既定航线航行,而不是直接用于定位。二 次大战开始至六十年代初是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 里,世界各国研制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无线电导航系统。其中迄今为止 仍然得到广泛应用的有四十年代出现的甚高频全向信标(VOR),距离 测试设备(DME),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近程导航的极坐标定位系统 (VOR/DME),它能同时向运动载体提供相对地面导航台的方位和距离 信息。另一种双曲线定位的近程导航系统台卡(DECCA)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为了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保证飞机的安全着陆,研制 生产了仪表着陆系统(ILS)和调频无线电高度表。
无线电导航的基本概念 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发展简史 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分类 常用无线电导航系统 电磁波的传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无线电导航的基本概念
早期的飞行器在空中飞行仅依靠地标导航--飞行中盯着公路、铁 路、河流等线状地标;山峰、灯塔、公路交汇点等点状地标;湖泊、 城镇等面状地标。后来,空勤人员利用航空地图、磁罗盘、计算尺、 时钟等工具和他们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根据风速、风向计算航 线角,结合地标修正航线偏差,这种工作叫做“空中领航”。这种方 法虽然“原始”,但航空先驱林伯当年就是依靠这些东西驾驶一架活 塞式单发动机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独自由美国西海岸起程,直接 飞越大西洋到达巴黎的,他飞越茫茫大西洋时还通过观察海上的洋流、 夜空中的星座来辨别方向、确定位置。空中领航学是飞行员的一门必 修课,其核心是用矢量合成原理修正风对飞行航迹的影响。
• 毛士艺,李少洪等. 脉冲多普勒雷达.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 G .V .莫里斯[美]等,季节,许伟武译. 机载脉冲多普勒 雷达. 航空工业出版社,1990.
• 曹志刚,钱亚生. 现代通信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 以光衢,刘惠彬,关德新,郑玉簋等. 航空机载电子系统与设
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 马晓岩,向家彬. 雷达信号处理.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9. • 王小谟,张光义. 雷达与探测—现代战争的火眼金睛. 国防
工业出版社,2000. • 向敬成,张明友. 雷达系统.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 魏光顺,郑玉簋,张欲敏. 无线电导航原理. 东南大学出版
社,198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第一章 无线电导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主要内容
第一章:无线电导航 第二章:无线电罗盘 第三章:雷达原理 第四章:无线电高度表 第五章:多普勒雷达 第六章:其它电子导航设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参考文献
• 杰里L .伊伏斯, 爱德华K.里迪[美]编,卓荣邦等译. 现代 雷达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1.
导引运动载体沿既定航线航行;确定运动载体的当前位置及其航行 参数;导引运动载体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安全着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导航设备课件
二、基本原理 1、无线电定位物理基础
基于无线电波传播的三个基本特性 (1)在理想均匀媒质中,直线传播 (2)在理想均匀媒质中,C=constant (3)在两种媒质界面上产生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