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镀层结合力影响因素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及铝合金镀层结合力影响因素的探索
作者:李海友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九一九信箱520分箱 621900
1.学位论文王步美AZ31镁合金电镀工艺及其耐蚀性能研究2008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阻尼性能好、加工成型性能好等特点,且易于回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耐蚀性差是阻碍其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电镀沉积金属层来提高基体的耐蚀性是非常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金属镀层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磨性。在目前工业上应用的镁合金中,大多数都是Mg-Al-Zn系合金,因此本文研究了Mg-Al-Zn系合金AZ31表面电镀工艺及其对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对促进镁合金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试样质量损失、SEM观察、EDS分析对电镀前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浸锌工艺,以浸锌层的致密性和锌颗粒大小为依据优化浸锌工艺,结果表明,在70℃、硫酸锌为25g/L时浸锌10分钟就可达到2μm厚的较致密的浸锌层。
结合SEM观察、EDS分析、结合力试验、耐蚀性试验,采用逐步优化法和正交实验法优化焦磷酸盐镀锌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焦磷酸盐镀锌工艺获得的锌镀层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优异的结合强度和较好的耐蚀性能。
研究获得了镀层厚度-时间规律、镀层形成过程中镀层形貌变化规律,对镁合金电镀锌沉积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镀层厚度随电镀时间变长而增厚,但是镀速是逐渐下降的,从形貌观察得出,在电镀的初始阶段,锌在某些点(即能量较低的点)优先沉积,然后在其周围平铺和纵向沉积。
通过全浸蚀实验、中性盐雾实验、极化曲线实验对镁合金基体、镀锌试样、镀锌后处理的试样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一致,均表明单独镀锌层能有效保护基体,镀锌层钝化工艺不能有效提高耐蚀性,锌、镍复合镀层在没有缺陷时,耐蚀性非常好,但是有孔隙时,由于构成原电池,腐蚀加快。
2.会议论文付明铝件光亮镀银工艺2001
铝及铝合金电镀的关键在于前处理工序,即浸锌和预镀铜处理.本文从理论上对浸锌工艺作了论述,并简要介绍了铝及铝合金光亮镀银工艺过程.
3.期刊论文王爱荣.马春全.贺少文.WANG Ai-rong.MA Chun-quan.HE Shao-wen复杂铝合金零件镀银工艺改进-电子
工艺技术2009,30(4)
介绍了复杂铝合金零件镀银工艺,分析了影响铝合金电镀层质量的因素,通过试验改进了铝合金电镀工艺,在常规二次浸锌工艺中增加了电镀锌,采用浸锌电镀锌联合处理法提高了复杂铝合金零件镀银的结合力.给出了工艺流程及各工序溶液配方和相关参数,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要点.介绍了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利用划格法和热震法检验了镀层的结合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加工的零件达到了结合力的要求.
4.学位论文蒋永锋镁合金表面耐蚀导电多层膜的研究2004
镁合金是结构材料中最轻的金属,具有比重小,阻尼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铸造性能优良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和电子等领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镁合金的耐蚀性差是影响其开发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如阳极氧化、化学镀镍等并不能很好满足汽车、电子领域要求耐蚀性和导电性的要求。为此,本文围绕镁合金电镀的前处理、电镀锌镍合金和导电高分子的沉积工艺、镀层的性能和镀层的沉积、耐蚀机理、不良镀层的褪除和镀层的开发应用等各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采用化学镀、脉冲电镀和循环伏安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镁合金表面浸锌、锌镍合金电镀和导电高分子膜层。通过厚度测量、扫描电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恒温水浴、盐雾实验、光电天平测量、拉伸试验、俄歇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测量、恒电位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浸锌工艺和形貌特征,研究了脉冲参数对电镀工艺的影响,并优化了脉冲电镀参数。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导电高分子膜层的沉积工艺和性能特点。利用金属镀层和导电高分子膜层各自不同的性能,提出了由多层镀层构成的,适合镁合金腐蚀防护的多层膜层模型。研究了锌镍合金镀层的沉积机理、耐蚀机理和导电高分子膜层的导电,耐蚀和沉积机理。提出了锌镍合金镀层的沉积模型和腐蚀模型,并对锌镍合金镀层在镁合金表面的开发应用进行了研究。
在镁合金表面用脉冲电镀锌镍合金表明,锌镍镀层在镁合金表面的厚度随电镀时间和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厚,但随频率和通断比的增加而减小;对于碱性溶液电镀的锌镍镀层,镍含量随电流密度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电镀时间首先降低而后增加,随通断比首先增加而后降低。锌镍合金镀层硬度随时间、电流密度、频率和通断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增加的幅度各不相同。脉冲电镀镀层的结合强度要比直流电镀高,而且在镀层中没有发现针孔和微孔。用能谱仪研究表明,颗粒内部的镍含量从边缘到中心是逐渐升高的,而且在中心位置达到顶峰。用拉伸实验法得到的锌镍合金镀层的结合强度为16MPa,而用粘结拉伸法得到的结合强度超过12.6MPa。在适合工业应用中,阳极褪除法处理锌镍合金不合格膜层是目前最好的方法。用SEM和俄歇能谱仪研究表明,聚苯胺膜层表面存在很多的微孔,而且微孔是逐层分布的。不同层的微孔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小的微孔嵌套在大的微孔下面;其它微孔部位有晶须或纤维状的物质存在;膜层中存在C,N,O,而不存在Mg,K,说明膜层了完全覆盖基体表面。腐蚀试验说明聚苯胺在腐蚀介质中以点蚀或剥离的方式发生腐蚀。用化学镀铜作为前处理的镁合金表面,制备的聚吡咯膜层形貌如菜花状,而用化学镀镍作为前处理的镁合金表面,膜层如棒状或针状;膜层中存在C,N,O,而不存在Mg,K,说明聚吡咯膜层完全覆盖基体表面。用两点法测量导电高分子膜层导电性的结果表明,聚苯胺膜层的导电率为1.39×10<'-10>s/cm,聚吡咯膜层的电导率为8.3×10<'-3>s/cm,而苯胺与吡咯的共聚物膜层的电导率为3.1×10<'-2>s/cm。对盐雾试验结果进行观察可以看出,锌镍合金镀层在腐蚀介质的腐蚀开始从颗粒的边界开始,而后由于腐蚀介质的穿凿作用,颗粒开始分离,而且随后开始颗粒剥离,并且腐蚀进行到更深的一层颗粒,这样腐蚀过程进行到下一层镀层或基体为止。测量锌镍合金镀层防护的镁合金表面出现白锈的面积情况,可以看出,开始时出现白锈的地方比较少,随后逐渐增加,在125h后增速加快,而在200h后达到50%。锌镍合金镀层腐蚀过程是晶间腐蚀。聚苯胺与聚吡咯腐蚀防护的原理是电化学防护。综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建立了镁合金的腐蚀防护多层膜模型,并利用多层膜层模型,在镁合金表面进行了锌镍合金镀层技术开发应用。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723093.aspx
授权使用:北京政法职业学院(bjzfzyxy),授权号:f1b87b1f-8ee2-4592-8bb0-9da20132c8b9,下载时间:2010年
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