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0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0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学生阅读课本: 1868年,明治天皇
学生自学,讨论分析
学生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
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让学生增加直观印象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考察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3、内容: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文化教育
三、影响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积极:
消极:
四、合作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有哪些相同点?
2、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的改革有何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理解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归纳: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生阅读并思考: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中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国外危机:列强入侵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发港口。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倒幕运动
师:当时的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和结果?
时间:1868年1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再一次飞跃,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总结提升
板书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原因
1、幕府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列强入侵、国内矛盾激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教学设计)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下危机的表现;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及过程;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和概括能力;通过材料研读以及图片、表格等的分析,认识到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仍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材料研读、以古鉴今等方式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

同时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也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强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本课中出现的一系列名词如“辞官纳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理解有难度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之日本的片段。

让我们回到视频中的问题: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着日本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看一个屌丝是如何完美逆袭的。

新课讲授整体感知:尝试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把握课文三个子目之间的联系。

(抽取几位学生的思维导图,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照同步到一体机上进行展示。

)展示教师设计的本课思维导图:一、危机四伏的幕府统治——背景日本从1192年开始,进入长达7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

到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才是实际统治者。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呢?1.严重的社会危机(1)幕府统治之下等级森严结合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讲述:幕府建立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掌握明治维新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对比等方法掌握日本的改革概况,并了解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日本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幕府统治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日本。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教师介绍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而这一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教师提问:列强怎样打开日本国门?学生思考作答。

目标导学二:倒幕运动1.引导学生观察《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封建社会等级如何划分?(天皇→士[将军—大名—武士]→民[农、工、商])2.让学生阅读第15页“相关史事”,了解倒幕运动的背景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的史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培养学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分析明治维新的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从推行锁国政策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认识一个国家要想富强,一定要善于学习他国长处,要善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幕府统治和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教学建议】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除旧”和“布新”。

“除旧”是为了扫清旧制度;“布新”包括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改造日本的教育等。

教师在讲述明治维新的影响时,要重点指出: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培里公园的培里纪念碑,并进行讲述。

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培里公园。

在当年美国“黑船”军舰登陆的地方,竖立了一座培里纪念碑,上面有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培里上陆纪念碑”。

在我们看来,当年培里仗着军事实力,对日本进行威胁,强迫日本开国,是地地道道的殖民主义行为。

然而日本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后来的强大,同1853年此公的造访有很大关系。

日本人认为培里是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恩人。

为什么日本人会这样认为呢?究竟这个侵略者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2.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9世纪50年代,当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时候,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面临丧失民族独立的危险。

然而日本却通过社会改革,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成为当时亚洲唯一民族独立的强国。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日本是怎样推翻幕府统治,自上而下进行社会改革的?明治政府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对日本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深刻的影响?展示维新前的日本行政区域图片1.自读教材2.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在教材中找到答案作出标记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探究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社会---幕府统治。

2.幕府的由来:一词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

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专指武士首领征夷将军的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府为幕府。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了”征夷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德川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

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制度森严。

3.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对外政策及当时的经济状况(内忧)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的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

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军舰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打开日本国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外患)5.总结明治维新的背景:日本面临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重要,对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东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讲述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明治维新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众多人物、政策和措施,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过程中各项政策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治维新的政策措施。

4.图片资料:运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图片: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

接着,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有更直观的了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过程与方法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3)倒幕的结果怎样?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附图解)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的危机;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法、看图学习历史法、小组合作法来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成为日本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日本通过改革实现强国之路;日本通过对外学习,才得以不断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也同中国一样,遭受过西方列强的入侵,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获得了新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二、新课讲授(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4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及第15页《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1.教师提问: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学生回答:内忧外患。

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叩开日本大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教师提问: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学生1回答:相同点: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

学生2回答:不同点: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教师引导: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二)倒幕运动1.教师提问:不平等条约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危机?学生1回答:日本经济受到冲击,手工工场倒闭。

学生2回答: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学生3回答: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日本摆脱了封建束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明治维新的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日本历史的有关知识,对明治维新的背景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也需进行对比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对比分析法: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事件和时间节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明治维新的意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黑船压力、武士阶级的危机和倒幕运动;第二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第三部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包括日本的现代化、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字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反思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特别是黑船压力、武士阶级的危机和倒幕运动。

2.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特别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特别是日本的现代化、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图片。

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明治维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材,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历史的初步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知识,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的深入了解尚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Meiji Restoration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society.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幕府统治和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培里公园的培里纪念碑,并进行讲述。

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培里公园。

在当年美国“黑船”军舰登陆的地方,竖立了一座培里纪念碑,上面有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培里上陆纪念碑”。

在我们看来,当年培里仗着军事实力,对日本进行威胁,强迫日本开国,是地地道道的殖民主义行为。

然而日本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后来的强大,同1853年此公的造访有很大关系。

日本人认为培里是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恩人。

为什么日本人会这样认为呢?究竟这个侵略者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思考:19世纪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P14的内容,并结合图片回答。

教师总结: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将军和大名都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统治阶级。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1633年德川幕府的锁国令(节选)(一)除特许船只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

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三)外国船来到,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根据材料,说说德川幕府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学生根据教材P14的内容回答:锁国政策。

影响: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考:德川幕府实行的锁国政策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何异同?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1)相同: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目的——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维护统治;影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导致落后挨打。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日本明治维新》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措施和成果,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本课内容较为重要,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增强。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于明治维新背景和过程的深入理解,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明治维新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一些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日本明治维新。

让学生思考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以及它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和成果,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和过程,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的危机;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法、看图学习历史法、小组合作法来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成为日本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日本通过改革实现强国之路;日本通过对外学习,才得以不断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也同中国一样,遭受过西方列强的入侵,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获得了新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二、新课讲授(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4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及第15页《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1.教师提问: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学生回答:内忧外患。

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叩开日本大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教师提问: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学生1回答:相同点: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

学生2回答:不同点: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教师引导: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二)倒幕运动1.教师提问:不平等条约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危机?学生1回答:日本经济受到冲击,手工工场倒闭。

学生2回答: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学生3回答: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日本在19世纪中叶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背景下,进行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日本历史的有关知识,对日本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明治维新的重要性,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特点以及对其历史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学习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资料: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明治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4)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课堂探究3.分组讨论:为什么说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教师提示引导)答案: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4.改革使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答案:积极: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结束语: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日本的历史告诉我们:改革是强国富国之路。

当前,我国也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快速地发展,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板书设计日本明治维新当堂达标1.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

对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A)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2.观察下面图示,方框内的文字应是( A)A.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农奴制改革C.美国南北战争D.法国大革命3.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成为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的事件是( D)A.1861年农奴制改革B.查理·马特改革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4.日本明治维新对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C)A.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B.促进了社会进步C.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D.摆脱了民族危机当堂达标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类别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下设太政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幕府统治和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培里公园的培里纪念碑,并进行讲述。

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培里公园。

在当年美国“黑船”军舰登陆的地方,竖立了一座培里纪念碑,上面有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培里上陆纪念碑”。

在我们看来,当年培里仗着军事实力,对日本进行威胁,强迫日本开国,是地地道道的殖民主义行为。

然而日本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后来的强大,同1853年此公的造访有很大关系。

日本人认为培里是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恩人。

为什么日本人会这样认为呢?究竟这个侵略者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思考:19世纪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P14的内容,并结合图片回答。

教师总结: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将军和大名都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统治阶级。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1633年德川幕府的锁国令(节选)(一)除特许船只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

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三)外国船来到,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根据材料,说说德川幕府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学生根据教材P14的内容回答:锁国政策。

影响: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考:德川幕府实行的锁国政策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何异同?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1)相同: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目的——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维护统治;影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导致落后挨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幕府的腐朽统治,使日本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内忧外患使日本的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2.明治维新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②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③经济方面: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的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允许土地买卖。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
课堂巩固
1.19世纪中期,统治日本的是:德川幕府
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实行的政策是:锁国政策
3.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美国
4.倒幕派发动政变,支持哪个天皇亲政?睦仁天皇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计划
学时
重难点
【学习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幕府统治与锁国政策。
2.知道倒幕运动。
3.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正确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教法
多媒体展示法、引导激趣法
5.幕府统治结束在何时?1868年
6.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7.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是:1868年
8.使日本迅速走了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明治维新
9.与日本类似,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俄国
教学反思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了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
为自己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唯一
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自己的国土外
建立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
幕府
幕府: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军营,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了中央政府,就把以将军为首的统治称为幕府统治。将军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从一开始幕府就被一些实力强大的家族控制。最后一个幕府是德川幕府。
二、倒幕运动原因:(1)农民Βιβλιοθήκη 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2)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三、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名睦仁
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④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板书设计
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前提条件: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成立
时间:1868年起人物:明治天皇
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学法
表格归纳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情景导入
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面对民族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对策?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今天让我们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新授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