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6课 冷战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6课 冷战 优质教案

第16课冷战影响?答案:①1949年;北约。

②1955年;华约。

③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结束语:美苏冷战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美苏争霸严重影响了两国的发展,美国失去了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强势地位,而苏联则由于积重难返,最终解体。

板书设计冷战当堂达标1.二战后,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C)A.“铁幕演说”发表B.“欧洲复兴计划”提出C.杜鲁门主义出台D.北约建立2.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成立当堂达标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两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A.美苏两极对峙B.殖民体系瓦解C.欧洲国家联合D.世界格局多极化教材图片分析1.杜鲁门:1945年4月接任美国总统。

1947年3月,他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发展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这是二战的产物,在美国主导下,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9月,在这一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在其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6课冷战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6课冷战教案

冷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冷战”政策背景,知道“冷战”政策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使学生感知“二战”后美苏双方实力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学生会总结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因素, 使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及局部战争不断,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从而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冷战”的性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那么,什么叫冷战?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战后美苏两国的发展乃至世界格局的演变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冷战的发生1.背景: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2.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3.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也称欧洲复兴计划。

其直接目的是复兴欧洲经济,真实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以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二)德国的分裂1.二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进行分区占领,苏联与美、英、法分歧不断加大。

2.柏林危机:1948年2月3.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①联邦德国(西德):1949年9月(美、英、法)②民主德国(东德):1949年10月(苏联)(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在华盛顿成立,北约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推行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已初步完成。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合作探究: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6课-冷战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6课-冷战教案

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课时计划1课时实际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美国登月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史实。

2.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冷战的发生(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又非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美国还认定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3)苏联认为战争是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对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优秀教案

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了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进而认识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冷战的表现和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评价冷战,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体会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美苏争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著名香港乐队Beyond创作并演唱了《AMANI》这首歌,抒发了对和平长久的渴望,也警示了人们必须要以自己的努力斗争来争取和平。

歌名“AMANI”源于非洲语,是“和平”的意思。

歌词中,“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是“我们爱你”的意思,“TUNE TAKE WE WE”是“我们需要你”的意思。

在当今社会,世界依旧存在不和谐音符的根源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了解那段既缓和又紧张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一)冷战的发生1.材料展示: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中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进行了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教师讲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变得紧张。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暗示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而斯大林的指责也预示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的到来。

这则材料向我们证实了美苏盟友关系开始破裂,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开启了美苏“冷战”的时代。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冷战的相关知识。

师生归纳: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敌对,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目的为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2.教师提问:归纳出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6课 冷战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6课 冷战 优质教案

第16课冷战影响?答案:①1949年;北约。

②1955年;华约。

③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结束语:美苏冷战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美苏争霸严重影响了两国的发展,美国失去了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强势地位,而苏联则由于积重难返,最终解体。

板书设计冷战当堂达标1.二战后,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C)A.“铁幕演说”发表B.“欧洲复兴计划”提出C.杜鲁门主义出台D.北约建立2.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成立当堂达标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两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A.美苏两极对峙B.殖民体系瓦解C.欧洲国家联合D.世界格局多极化教材图片分析1.杜鲁门:1945年4月接任美国总统。

1947年3月,他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发展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这是二战的产物,在美国主导下,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9月,在这一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在其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教案)

第16课冷战教案
11.讲述德国的分裂,回答两个问题。

12.展示图片,介绍柏林危机
13.介绍德国的具体分裂情形。

14.展示图片,介绍柏林墙。

15.介绍北约。

16.介绍华约。

17.展示地图,介绍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的影响。

18.展示表格,归纳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学生回答讲述柏林位于
东德境内。

霸权主义依旧
影响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
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

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
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

两国
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

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
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
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板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冷战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冷战 教案

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结合课件呈现的相关材料,教师讲解“冷战”的背景:二次大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

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

美国被苏联视为潜在的防御对象。

美苏国家战略的培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帮助学生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教师提问: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让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作答。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

, 演说
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 ,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 (1) 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 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反法西斯战争。其中,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
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 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 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 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 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 病。
4、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5、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6、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
7、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

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

雅尔塔会议。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
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

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