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全国进士
明清进士录
[清] 明代周氏进士名录(附籍贯)洪武四年辛亥科(1371)周子谅二甲14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儒籍,授工部主事周潼三甲87名,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儒籍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周弼二甲79名,福建莆田县,官刑科给事中、迁御史。
周同生二甲97名,福建晋江县人, 京卫知事-周文通二甲102名,福建邵武县周原二甲107名,直隶太平府繁昌县人。
字彦广,辰州府推官、磁州同知'周丹三甲75名,浙江永嘉县周尚文三甲130名,广东香山县人,字质善,选龙岩丞,官至御史。
周从善三甲147名,江西吉水县人。
仙游知县周成三甲157名,陕西韩城县周宗起三甲177名,福建漳浦县人。
官大理寺丞周月华浙江松阳县! M)周宗义浙江东阳县补阙周同安福建晋江县?周同仁福建晋江县?.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1388)周思政三甲52名,浙江青田县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1394)周钧二甲25名,陕西乾州周铨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周绶三甲8名,浙江于潜县周恩三甲19名,浙江临海县周祖政三甲23名,广西柳城县周伯康三甲27名,江西玉山县洪武三十年丁丑科(1397)春榜周铎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建文二年庚辰科周铨二甲31名,直隶怀远县周述(榜眼)江西吉水县人,字崇述,号东墅,官至左庶子周孟简(探花)江西吉水县人,周述从弟,名伟,以字行。
授编修,在翰林二十年,始迁詹事府丞,出为襄王府长史。
孟简性情谦退不伐,生平无睚眦于人。
宣德五年(1430年)卒,年53。
有《竹磵集》、《翰林集》、《西垣诗集》。
周忱二甲10名,江西吉水县人,(1381~1453),字恂如.正统五年(1440),进工部左侍郎。
六年命兼理湖州、嘉兴二府税粮。
十四年迁户部尚书,后改工部。
景泰二年(1451)致仕。
周文二甲13名,浙江仁和县周佑二甲72名,直隶当涂县周文源三甲19名,浙江青田县周远三甲55名,浙江缙云县周益三甲71名,广东茂名县,官司常太寺博士周冕三甲120名,直隶繁昌县周楫三甲121名,河南杞县县周贵三甲190名,湖广大冶县周英三甲203名,江西建昌县周玉三甲253名,浙江山阴县周霖三甲267名,直隶上海县周尚义三甲299名,湖广石首县周英三甲312名,广东合浦县周文郁三甲362名,直隶长洲县永乐四年丙戌科(1406)周炜二甲4名,江西进贤县;周仲举二甲27名,江西吉水县周岐后三甲22名,广东博罗县周珏三甲37名,江西新喻县永乐九年辛卯科(1411)周宗保二甲10名,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周文襃二甲15名,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周健三甲26名,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永乐十年壬辰科(1412)周常三甲27名,直隶凤阳府定远县永乐十三年乙未科(1415)周崇厚二甲62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军籍周敏学二甲86名,江西吉安府吉水人,礼科给事中周叔逵三甲8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周泰亨三甲60名,江西九江府彭泽县周英三甲62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周彝三甲79名,湖广永州府道州永明人,官雷州、琼州知府周贵三甲112名,浙江处州府丽水县周安三甲246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庶吉士,工部侍郎.周济可三甲251名,浙江宁波府奉化县西坞镇庙后周永乐十六年戊戌科(1418)周叙二甲1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翰林院编修,仕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周懋昭二甲12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周礼二甲18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周得琳二甲34名,浙江处州府遂昌县周礼三甲71名,应天府句容县周铨三甲90名,江西广信府玉山县周鐩三甲115名,直隶苏州府长洲县周贤三甲128名,江西广信府上饶县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周升二甲21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周凤三甲33名,广西平乐府平乐县周弘三甲110名,福建上杭县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1424)周南巽二甲19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周宁三甲82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周益友二甲7名,直隶安庆府望江县正统元年丙辰科(1436)周旋(状元)浙江温州府永嘉县鹿城横渎周岙人,(1395-1454),字中规,号畏庵。
明清时期拔贡、恩贡、廪生、庠生、举人、秀才、进士、状元、榜眼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呢?
明清时期拔贡、恩贡、廪生、庠生、举人、秀才、进士、状元、榜眼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呢?明清时期,国家每六年或十二年从优秀的生员(秀才)中选拔一批人才,到国子监深造,称拔贡生,毕业后,分配至全国各地任知县、州判等,到了清代中后期,因捐官候补的多如牛毛,几乎取消了拔贡。
恩贡,顾命思义,就是皇帝照顾功臣的子弟,赐贡生身份,享受国家干部待遇,也可以做官。
童生经过县府省三堂考试合格,才能取得生员功名,生员俗称秀才,秀才分县庠生和郡庠生,起码也相当于今天的985本科毕业生,庠生里面特别优秀者,国家会给予一定的钱米补助,相当于今天的助学金,称为食廪,也称廪膳生。
取得了庠生功名后,有一定的特权,国家免二人徭役,见了县令不跪,更重要的是拿到了乡试(省级公务员考试)的考试资格证。
乡试考中了称举人,享受国家科级以上干部待遇了!才算真正的出人头地了。
举人、贡生经省学政推荐,可以参加会试(国家县级干部选拔),路途经费由国家拔款,背上或船上插面旗"奉旨会试",连强盗都会敬而远之。
会试考中了称贡士,贡士选拔上了称进士。
进士分三等,第一等,一二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能立即任命七品八品的官。
第二等录取约二十至五十名,赐进士出身,一般授翰林院院庶吉士,待分配。
第三等录取约一百至二百名,赐同进士出身,进入国子监学习,待分配。
进士仕途起点都比较高,往往都能任命七品知县等,大学士六部尚书几乎都是进士身价。
考中了举人、贡生、贡士、进士,国家都会拔二十两银子,到其家乡祠堂建旗杆石树旗杆,以示对读书人的鼓励和恩宠。
不同之处在于选拔方式和待遇,拔贡、恩贡虽然也要考试却属于特招生,也就是现代说的保送,秀才、举人、进士等都属于科举一级一级选拔出来的,走的是普通流程。
庠生多指普通学生,也是秀才的意思,一般都在地方找工作或者继续参加科考。
廪生是考到第一名的童生,层次比秀才低一些,但也有相应的俸禄(跟奖学金、助学金差不多)。
贵州明清时期陈姓进士名单
贵州明清时期陈姓进士名单1、(贵阳)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进士,三甲二百二名。
官至南京工部主事。
著有《贞言》六卷。
2、(贵阳)陈致中: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进士,三甲八十五名。
官教授。
3、(贵阳)陈炳极:原名元春,字杰峰。
辛未进士,待补殿试。
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成进士,二甲六十三名。
授中书,迁上杭知县,调台湾知县,升济南同知。
4、(贵阳)陈守中:字允中,号立庵。
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后六旬改正科为恩科进士,三甲九名。
官湖南零陵知县。
5、(贵阳)陈鸿作: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进士,二甲六十七名。
6、(贵阳)陈灿:字昆山。
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二甲一百十七名。
官至云南布政使。
7、(贵阳)陈馨:字桂山,陈灿、陈田弟。
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三甲一名。
官户部主事。
8、(贵阳)陈泽春: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三甲九十八名。
官陕西洋县知县。
9、(贵阳)陈田:字崧山。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进士,二甲一百五名。
散馆授编修,官至户科掌印给事中。
著有《黔诗纪事》、《黔诗纪略补编后编》、《周桐野先生年谱》。
10、(贵阳)陈夔龙:字筱石。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进士,三甲五名。
由兵部主事历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江苏巡抚,湖广及直隶总督。
著有《花近楼诗存》、《梦蕉亭杂记》。
11、(贵阳)陈仲澔: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亲政庚寅恩科进士,二甲一百四名。
官广西怀远知县。
12、(贵阳)陈启绪: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亲政庚寅恩科进士,二甲一百三十一名。
庶吉士。
官湖南知县。
13、(贵阳)陈瑜:字抱初。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三甲三十一名。
官至天津海关道。
14、(修文县)陈后琨:字耀先,号梅生。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二甲五十五名。
散馆改湖南清泉知县。
15、(修文县)陈国祥:字宝贤,号敬民,后琨子。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二甲一百三十一名。
明清时期举人名录
明清时期举人名录清朝时期64,彭舜龄,顺治二年乙酉科举人,顺治六年己丑科进士65,李培真,顺治二年乙酉科举人,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66,崔抡奇,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顺治四年丁亥科进士67,李廷实,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不详68,李兆浚,顺治三年丙戌科举人,候选知县,策奇之子69,李可秩,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顺天乡试经魁,候选知县70,孟应骊,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拣选知县71,刘超凡,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不详72,贾以观,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信阳州学正73,刘培,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字毓元,号嵩岩74,孟卜,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原名应罴,浙江仁和县知县,官至按察使75,王侯服,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顺治十五年戊戌科进士76,郭熙,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顺治八年辛卯科进士77,伊摇南,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不详78,张大临,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磁州学正79,郭大定,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湖广衡山县知县,升刑部浙江司主事80,陈之复,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举人,陈升之孙81,牛玘,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举人,不详82,陈之震,康熙二年癸卯科举人,陈升之孙83,褚佐,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举人,陕州学政84,牛克长,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举人,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85. 刘桂茂,康熙十七年戊午科举人,不详86,张大复,康熙二十年辛酉科举人,继爚之子,拣选知县87,李薛,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进士88,刘延祖,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考授内阁中书89,郭璜,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举人,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进士90,张曰聪,康熙三十七年戊寅科举人,信阳州学政91,李楫,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举人,解元,郑州学正92,曹裕嗣,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士93,陈讷,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不详94,郭思祖,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举人,不详95,刘宏猷,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举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进士96,彭嘉问,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由商丘籍顺天府乡试97,彭起渭,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康熙六十年辛丑科进士98,李吉相,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拣选知县99,孟金章,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贵州大定府理苗通判100,彭家屏,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顺天乡试经魁,康熙六十年辛丑科进士101,彭燕贻,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溶五子,顺天乡试,户部福建清吏司员外郎102,程善述,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103,李悫存,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104,李肖筠,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顺天乡试,陕西富平县知县,邠州知州,山西泽州府知府,升陕西潼商道,江苏提刑按察使,借补甘肃凉庄道105,张孚至,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106,彭文熙,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拣选知县107,何中鹢,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直隶临城县知县108,李廷超,雍正二年甲辰科举人,字化存109,张而咏,雍正四年丙午科举人,宜阳县教谕110,张宗说,雍正七年己酉科举人,雍正十一年癸丑科进士111,李肖先,雍正七年己酉科举人,雍正十一年癸丑科进士112,李敏第,雍正七年己酉科举人,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士113,彭树葵,雍正十年壬子科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114,彭植枋,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举人,云南云南县知县,调贵州天柱县知县115,李敏城,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举人,拣选知县116,刘天枢,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举人,不详117,程立山,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举人,拣选知县118, 彭庭悟,乾隆元年丙辰科举人,拣选知县119,李辅德,乾隆元年丙辰科举人,丁巳明通榜,浚县教谕,升浙江桐乡县知县120,彭书场,乾隆元年丙辰科举人,鄢陵县教谕121,吕翱,乾隆元年丙辰科举人,不详122,彭寿朋,乾隆三年戊午科举人,兄弟同榜,拣选知县123,彭倚华,乾隆三年戊午科举人,广西平乐府贺县知县,卓异提升郁林直隶州知州124,李敏行,乾隆七年壬戌科举人,兄弟同榜,乾隆十年乙丑科进士125,李敏修,乾隆七年壬戌科举人,兄弟同榜126,陈纳揆,乾隆七年壬戌科举人,壬戌会试副榜,伊阳教谕127,彭守柯,乾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拣选知县128,王家隆,乾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不详129,胡昱,乾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浙江缙云县知县130,王方,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溧水县训导131,孟玟,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乾隆十六年辛未科进士132,李钟珏,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候选知县133,蒋为,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不详134,李钿,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密县教谕135,李镐,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直隶成安县知县136,李鋐,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顺天乡试,截取知县,胞兄弟三人同榜137,张观,乾隆十七年壬申科举人,乾隆十八年癸酉科进士138,彭冠,乾隆十七年壬申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139,李日曦,乾隆十七年壬申科举人,云南河阳县知县,镇南州知州140,彭少荩,乾隆十七年壬申科举人,不详141,陈孚,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举人,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进士142,王一峰,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举人,不详143,李隆善,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举人,经魁,署江西吉安府通判,改补广西昭平知县,署柳城知县144,程噩,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举人,拣选知县145,王宾王,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举人,江西试用知县,崇仁县,新昌县知县146,李枢焕,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举人,拣选知县147,彭龙纪,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举人,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进士148,王翌王,乾隆三十年乙酉科举人,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进士149,胡东安,乾隆三十年乙酉科举人,字后行,年九十遇覃恩,赐翰林150,彭钰,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举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进士151,彭映辰,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举人,大挑,广西合浦,澄海两县知县,升儋州知州152,胡世铨,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举人,和之子,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进士153,孙树,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举人,陕西眉城,大荔,江西万载等县知县154,秦渭,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举人,不详155,彭于潞,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举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进士,与秦,杨同出阮龙光房156,杨鼎,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举人,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进士157,彭同育,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举人,安徽青阳知县,署太和,贵池等县知县,太平府同知,泗州,寿州直隶州知州158,李树谷,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举人,湖南祁阳,华容,安福,永兴,醴陵,龙山等县知县159,张煸,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举人,裕州教授160,程时叙,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举人,不详161,李奕畴,乾隆四十四年己亥科举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进士,官至漕运总督,太子太保162,彭大辂,乾隆四十四年己亥科举人,罗山县教谕163,崔隽,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举人,大挑,罗山县教谕,升广西西宜县知县164,卜鸾停,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举人,江苏赣榆,睢宁,六合,山阳,泰兴,江浦,丰县等县知县,提补高淳县知县165,彭应会,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举人,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进士166,彭骧,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举人,亚魁,江西抚州,赣州,吉安等府知府167,孟衍泗,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举人,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进士168,尹蕴章,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举人,宜阳训导169,李金台,乾隆五十九年甲寅科举人,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进士170,张曰珩,乾隆五十九年甲寅科举人,直隶磁州知州,历署新城,广宗,唐县等县知县171,彭之瀚,乾隆六十年乙卯科举人,裕州学正172,卜兆升,乾隆六十年乙卯科举人,大挑,署汤阴县训导173,彭应盛,乾隆六十年乙卯科举人,拣选知县174,彭赐钥,乾隆六十年乙卯科举人,拣选知县175,彭志远,乾隆六十年乙卯科举人,鲁山县籍176,张化鲤,乾隆六十年乙卯科举人,不详177,彭应炎,嘉庆三年戊午科举人,拣选知县178,李慎德,嘉庆三年戊午科举人,山西左云知县,历署岚县,平鲁,河津,虞乡,黎城,文水县知县179,班双奎,嘉庆五年庚申科举人,不详180,孟曾,嘉庆六年辛酉科举人,候选知县181,丁馆苏,嘉庆八年癸亥科举人,历任通许,陈留两县教谕182,王汝弼,嘉庆九年甲子科举人,嘉庆十年乙丑科进士183,韩树椿,嘉庆九年甲子科举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进士184,彭鼎,嘉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大挑,分发四川,历任江安,昭化,仁寿等县知县185,李道融,嘉庆十三年戊辰科举人,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187,李铭标,嘉庆十八年癸酉科举人,不详188,胡德璜,嘉庆十八年癸酉科举人,道光三年癸未科进士189,彭煐,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举人,丙戌大挑,授四川仁寿县知县,官至广西右江兵备道,署布政使司190,杨保恒,道光八年戊子科举人,辉县训导191,张奕骏,道光十四年甲午科举人,字选卿192,李铭皖,道光十五年乙未科举人,道光二十年庚子科进士,李奕畴之子193,王熙堂,道光十六年丙申科举人,密县教谕194,李铭翰,道光二十二年癸卯科举人,署顺天怀柔知县,补望江县知县加同知衔195,韩则谦,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举人,字为若196,姜相禹,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举人,不详197,李芳谷,道光二十六年己酉科举人,经魁,内乡,祥符等县教谕198,王殿鳌,道光二十六年己酉科举人,不详199,曹炽昌,咸丰元年辛亥科举人,咸丰三年癸丑科进士200,李铭霍,咸丰二年壬子科举人,同治二年癸亥科进士201,丁体行,同治元年壬戌科举人,不详202,王赞,光绪元年乙亥科举人,恩赐203,杨广钦,光绪五年己卯科举人,光绪九年癸未科进士204,彭士彦,光绪十四年戊子科举人,解元,拣选知县205,杨敏秩,光绪十四年戊子科举人,投供拣发知县,截取盐课大使206,李如庚,光绪十五年己丑科举人,拣选知县207,胡学磻,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举人,顺天乡试,拣发热河知县208,李光麟,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科举人,枚之孙,考取分发山西候补知县209,彭伟彦,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科举人,拣选知县。
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向与明代移民史
历史地理第二十辑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向与明代移民史沈登苗一、籍贯的界定和问题的提出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他们编纂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简称《索引》)的“编例”中指出:“明朝进士,籍贯有户籍、乡贯之分,户籍又有各种籍别”,部分进士,“户籍、乡贯并有”。
然作者没有说明何为户籍?何为乡贯?学术界对明代的籍贯分类似也未作界定①。
王毓铃先生虽然为此写过专文,且观点影响了一代学人,但他的释义是:明代的籍是役籍,贯是乡贯②,无意间排斥明代最基本的贯一一户籍(现籍)住址,也就是说,将乡贯(祖籍)取代了现籍。
明朝并不存在所谓的“籍贯”制度,说明代的“籍”指役籍,“贯”指居住地也都可接受。
但问题是,在历史文献中,大量的明代人物既有祖居地,又有现居地。
要研究这些人物,就自然引出了对于“贯”的双重意义之讨论,贯有乡贯,又有户籍登记住址。
本文讨论的“籍贯”和提出的“双籍”问题都基于此。
明代的户籍可理解为今天的户口所在地。
对于当时大多数人来讲,户口所在地往往同时也是祖居地、出生地,故一般意义上讲的明人的籍贯、地贯、本籍、地籍、贯址、贯(特定场合也包括乡贯),就是户籍,即户帖、黄册上登记的地址。
事实上,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洪武年间的户帖”填写的“贯”,无一不是户口登记上的住址③。
对明代的科举人口,包括双籍进士而言,其报考地也是以户籍登记地为准。
明代户籍填报中的籍别,是“职业身份”的划分④,或称封建役籍⑤。
但籍别没有任何地理、地名意义。
我们对明代人物进行籍贯和空间分布研究时,完全可以对此置之不理。
否则,有可能对明人的户籍、籍别、乡贯纠缠不清。
明代的乡贯,系原籍、祖籍,即祖上原先居住占籍的地方。
我与王毓铃先生的役“籍之所在必有其乡贯”的观点不同,乡贯与“一个人的出生地、居住地、他的户役役籍所在地”没有必然的联系。
否则,王文谈到的湖南茶陵岂不成了李东阳的出生地、居住地、役籍所在地?其实,李东阳曾祖以下,就生于北京、居于北京、赋役于北京。
《明清科举小知识》:进士题名碑和《碑录》
《明清科举⼩知识》:进⼠题名碑和《碑录》进⼠题名碑和题名碑录,也是载录明清进⼠的重要⽂献。
顾名思义,进⼠题名碑就是刻有进⼠名单的⽯碑。
中国⽬前尚存的单科全国进⼠题名碑都保留在北京孔庙,共198块,其中元3块,明77块,清118块。
《碑录》名义上是对进⼠题名碑上的题名进⾏过录⽽形成的⽂献,实际上情形却复杂许多。
现在常见的进⼠题名,多来⾃《碑录》。
⼀、进⼠题名碑明清进⼠题名碑的格式不完全⼀致。
明代进⼠题名碑⼀般阳⾯包含题名记、进⼠姓名和籍贯;背阴⼀般刻有殿试读卷官和执事官题名。
具体到不同的科年,情形还有些差异。
今存明进⼠题名碑最早的是永乐⼗三年,不仅有题名记,⽽且题名内容也⽐较丰富。
但万历⼗四年以后,有16科题名碑均没有题名记,只有三甲的题名,连科年也没刻上去。
清碑则碑⾸刻皇帝敕谕,内容是当科三甲的的录取⼈数,其下刻三甲进⼠姓名和籍贯,均⽆题名记。
题名碑的主体是进⼠题名。
清碑的题名⽐较简明,就是姓名和籍贯。
明碑情形要复杂⼀些,我们列举⼏条例⼦:永乐⼗三年碑:熊渊,南昌府进贤县学⽣,诗。
永乐⼗六年碑:喻俊,江西南昌府丰城县。
宣德⼆年碑:丁俊,南昌丰城县。
正统⼗三年碑:彭⼴,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国⼦⽣。
隆庆五年碑:涂杰,江西新建县籍,南昌县⼈。
万历三⼗⼋年碑:周以典,江西南昌县。
万历三⼗⼋年进⼠题名碑万历三⼗⼋年进⼠题名碑可以看到,明碑题名的格式有的差异还是⽐较⼤的。
如永乐⼗三年的题名,不仅有姓名、籍贯,还有学籍⾝份和所考的经书。
但明碑如此者寥寥⽆⼏,所以这些碑的内容就弥⾜珍贵。
万历以后,题名碑上的题名就简化成了姓名和籍贯。
这⼀做法,遂为清碑所继承。
如顺治⼗⼆年进⼠题名碑:史⼤成,浙江鄞县⼈。
顺治⼗⼆年进⼠题名碑顺治⼗⼆年进⼠题名碑⼜如光绪⼆⼗四年进⼠题名碑:夏同龢,贵州⿇哈州⼈。
光绪⼆⼗四年进⼠题名碑光绪⼆⼗四年进⼠题名碑进⼠题名碑多数是殿试之后不久就刻⽴,少数则是后来补刻补⽴的。
由于它保留了进⼠题名的早期资料,在校订进⼠的相关信息上就具有很⾼的价值。
贵州明清时期陈姓进士名单
贵州明清时期陈姓进士名单1、(贵阳)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进士,三甲二百二名。
官至南京工部主事。
著有《贞言》六卷。
2、(贵阳)陈致中: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进士,三甲八十五名。
官教授。
3、(贵阳)陈炳极:原名元春,字杰峰。
辛未进士,待补殿试。
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成进士,二甲六十三名。
授中书,迁上杭知县,调台湾知县,升济南同知。
4、(贵阳)陈守中:字允中,号立庵。
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后六旬改正科为恩科进士,三甲九名。
官湖南零陵知县。
5、(贵阳)陈鸿作: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进士,二甲六十七名。
6、(贵阳)陈灿:字昆山。
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二甲一百十七名。
官至云南布政使。
7、(贵阳)陈馨:字桂山,陈灿、陈田弟。
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三甲一名。
官户部主事。
8、(贵阳)陈泽春: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三甲九十八名。
官陕西洋县知县。
9、(贵阳)陈田:字崧山。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进士,二甲一百五名。
散馆授编修,官至户科掌印给事中。
著有《黔诗纪事》、《黔诗纪略补编后编》、《周桐野先生年谱》。
10、(贵阳)陈夔龙:字筱石。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进士,三甲五名。
由兵部主事历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江苏巡抚,湖广及直隶总督。
著有《花近楼诗存》、《梦蕉亭杂记》。
11、(贵阳)陈仲澔: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亲政庚寅恩科进士,二甲一百四名。
官广西怀远知县。
12、(贵阳)陈启绪: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亲政庚寅恩科进士,二甲一百三十一名。
庶吉士。
官湖南知县。
13、(贵阳)陈瑜:字抱初。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三甲三十一名。
官至天津海关道。
14、(修文县)陈后琨:字耀先,号梅生。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二甲五十五名。
散馆改湖南清泉知县。
15、(修文县)陈国祥:字宝贤,号敬民,后琨子。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二甲一百三十一名。
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
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研究资料,对明代全国的进士家族进行了初步统计,得出全国一门三进士以上家族的地域分布状况:浙江以82户为全国之冠,南直隶78户紧随其后,第三为福建39,第四为江西36户,湖广31户排第五,山东29户列第六,北直隶22户列第七,四川21户列第八,以下依次为山西19户,河南18户,陕西18户,广东4户,广西和云南各1户,贵州为0,全国合计399户。
其中,一门三代以上中进士者全国合计189户,依次为浙江51户,南直隶32户,江西20户,福建16户,山东15户,山西13户,湖广11户,四川11户,北直隶10户,陕西5户,河南3户,广西、广东、云南各1户,贵州无。
这样一个排位,与全国进士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相符。
进士家族有以下几个规律:地域集中,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构成高级官员的主体,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士家族形成的主要原因:重视家庭教育,拥有足够的家族经济实力。
关键词:进士科举家族明代文化唐宋以后,科举制度不断完善,进士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
明代尤其如此,“今之高官要职,非进士不畀”1,而“进士一旦居要地,遂过数十年之财主;迨至九卿,不可言也”2。
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明代士人纷纷走上了科举这条独木桥,为博取一介功名,不惜皓首穷经。
然而进士录取的名额有限,考生无穷,“从生员考试,到成为进士,只有三千分之一的机会”3!一家能出一个进士,就足以光宗耀祖了。
在竞争如此惨烈的大背景下,有些家族却能数人、数代十余人考中进士,甚至数代鼎甲,一门高官,为时人所歆羡,而流芳于史册。
对这些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明代的科举制度、政治格局、地方文化乃至家庭教育等等诸多方面,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于科举家族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吴仁安就长三角地区,深入研究了各家族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及存在状况,但涉及的明代进士家族数量有限4。
曹国庆以铅山费氏为切入点,对江西的科举世家崛起过程及其在地方的作用做了探讨5。
富顺明清文科进士总数说(更新)
富顺县明清文科进士总数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自隋至清,各王朝开设科目进行考试,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科举考试,既不问家世,也不需要别人的推荐,主要根据应举人的考试成绩决定取舍,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是古代最进步,也是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过启发和借鉴作用,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即科举考试,不仅对中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就是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士”则是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符号,是学子经过童(府、县)试、乡(省)试、会(全国)试中试后,再参加殿试(或称廷试)并通过传胪(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而获得的最高也是最后的学位。
即“进士”必须经过殿试(或称廷试)及传胪才能取得。
有的虽经过殿试,也取得好名次,但未通过传胪也得不到进士称号。
如清嘉庆24年己卯科武举考试,徐开业、梅万青已获取一甲第一、三名,即状元、探花,因传胪未到而被出名,榜眼秦钟英被推升为状元。
明清两朝都设立有“进士题名碑”,是在殿试揭晓后(大金榜是鈐盖上“皇帝之宝”玺印后张挂於东长安门外长安街;小金榜於传胪日由奏事处进呈供皇帝御览后,交大内存档。
现存的大小金榜均藏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由礼部具题,工部给银,交国子监立石题名,石上镌刻有(与大、小金榜一样的)进士姓名及甲第和籍贯(含省、府、县三级)。
这些“进士题名碑”全部立於北京国子监左侧孔庙大成门外。
所以“进士题名碑”是查找进士姓名的最好的历史物证,“进士题名碑录”则是查找进士姓名的最有力的历史文献。
一、富顺明朝文科进士总数说富顺学子在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期间考中文科进士有多少人呢?《富顺文庙》(公元2004年王孝谦主编)说有132人,《宋志》(公元1931年宋育仁主编)说有132人,《四川通志》(公元1816年常明主编)说有107人,《叙州府志》(公元1896年王麟祥主编)说有132人。
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履历便览
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履历便览1. 引言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进士考试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考试对于个人的履历和社会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为案例,简要介绍该科进士的履历。
2. 进士考试概述进士考试是中国明清两代的最高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
考试是通过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组成的,考察的科目包括诗文、经义和策问。
通过进士考试的人可以进入中国官场,担任高级官员。
3. 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3.1 考试概况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考试于顺治三年(1646年)举行。
与往届相比,该科考试规模较小,共有170名考生参加乡试。
经过多个阶段的选拔,最终有52名考生成为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
3.2 考生资料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的考生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
根据资料记载,这52名进士中有18名来自北方,17名来自南方,剩余的17名考生则来自西南、东南及西北等地区。
3.3 进士履历3.3.1 北方考生北方考生中,袁姓考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其中袁黄侃、袁枚、袁枚分别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表现出色,最终三人都成为了进士。
他们都在后来的官场中有所建树,袁黄侃担任过江西宣城知府,袁枚则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
3.3.2 南方考生南方考生中,张煌言、沈瀛洲、杜鹏翮等人是比较出名的进士。
张煌言顺利通过了三个阶段的考试,成为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后,曾任江西宜春州知府。
沈瀛洲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传诵。
3.3.3 其他地区考生除了北方和南方考生外,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中还有来自西南、东南及西北地区的学子。
其中,欧阳文忠在乡试中的表现非常出色,最终成为进士。
他后来在官场中担任过湖南岳阳知府,并以清廉治政而闻名。
4. 结论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考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考试,经过多个阶段的选拔,最终有52名考生成为进士。
这些进士中,有些人在后来的官场中有所建树,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进士表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
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
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
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 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
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 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
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
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
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
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
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
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
合州明清文科进士名录(更新)
合州明清文科进士名录战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即秦惠文王后元11年,秦在原巴国地建垫江县,(治所在今合川)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代升垫江县置东宕渠郡,西魏恭帝拓跋廓三年(556)改东宕渠郡为合州,(因涪江与嘉陵江在城区合流而得名)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八年(598)更合州为涪州,隋炀帝杨广大业三年(607)更涪州为涪陵郡,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复名为合州,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又改合州为巴川郡,唐肃宗李亨乾元(758)再复名为合州,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将石镜县更名为石照县,宋理宗赵昀淳佑三年(1243)为抗蒙兵,迁合州及石照县治所于钓鱼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1283)治所迁回原址。
明代合州属重庆府,仅辖铜梁、定远二县;清世宗胤禛雍正六年(1728)后合州成单州,不辖县。
1913年民国改合州为合川县。
1949年12月3日合川县解放,1952年划出合川县城关区设合川县级市,县、市并存,1958年1月又撤销合川市改为合川县城关镇,1992年8月撤销合川县设合川市,属重庆市,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合川市设重庆市合川区。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找,得出:嘉定州在明朝有文科进士35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8名。
现将这45名文科进士科年、甲第摘录出来,供有兴趣者参考。
合州明朝文科进士名录李实明正统7/3/27《索》1255《碑》211曾昂明正统7/3/49《索》2319《碑》212李英明正统13/2/48《索》1286《碑》225王璧明正统13/3/55《索》312《碑》228伍善明景泰2/3/13《索》653《碑》236费广明景泰5/2/56《索》1856《碑》246李稷明景泰5/3/175《索》1244《碑》253赵杰明天顺1/3/58《索》1772《碑》269李赞明天顺1/3/165《索》1241《碑》274刘仁明天顺8/3/63《索》1980《碑》294罗九鼎明成化8/3/137《索》1902《碑》346黄钟明成化14/3/13《索》1570《碑》371何悌明成化14/3/58《索》688《碑》373王玺明成化23/2/2《索》197《碑》415邹智明成化23/3/63《索》933《碑》424卢仪明弘治6/2/84《索》657《碑》453田瑛明弘治9/3/4《索》1870《碑》470朱璠明正德6/2/64《索》765《碑》550赵官明正德6/3/1《索》1776《碑》553王俊民明正德9/2/12《索》229《碑》566赵章明正德16/3/34《索》1761《碑》612王嘉宾明嘉靖5/3/9《索》278《碑》650文方明嘉靖23/3/14《索》74《碑》张仲懽明隆庆2/2/41《索》446《碑》895李作舟明万历20/2/25《索》1247《碑》1042李作舟明万历26/2/59《索》1247《碑》【注】胡世赏明万历29/2/14《索》1742《碑》1090康新民明万历35/3/225《索》56《碑》1135欧阳调律明万历38/3/98《索》2268《碑》1145王祚昌明万历41/3/41《索》266《碑》1159王大受明万历41/3/215《索》270《碑》1167王任杰明万历44/3/105《索》270《碑》1180何凉明天启2/3/52《索》674《碑》1214程宇龙明天启2/3/106《索》882《碑》1216朱耀先明崇祯16/3/210《索》797《碑》1359【注】:《索》第2580页【注1】:本科二甲碑及《登科录》均为五十七名。
聂氏明清进士---考证
明清两朝在中国历史地位上举足轻重,在族谱传承上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致许多族谱失迷、失考。
为便于聂氏宗亲查阅,特考稽钩沉,搜集整理。
明代(1368-1644),共276年。
我参考《大明金榜录》科举考试进士金榜合计24566人。
《明清社会史论》24594名、《状元史话》24610名、《明清江南进士特色分析》24866名、《明代科举制度》24452名、《中国教育制度通史》24861名、《明代进士地理分布》24878名、《明代教育建设与进士地理分布》24790名、《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24814名。
其他参考文献大多有数字而无实名。
清朝(1636-1911)从改国号的1636年算起是275年。
我根据《清代进士题名碑》合计清代进士26747名。
明清进士共51313名,聂氏进士共61名。
明朝聂氏进士录下按《大明金榜录》年代排序,共32位。
洪武四年(1371)第三甲聂铉洪武十八年(1385)第二甲聂敏、聂震洪武二十一年(1388)第三甲聂任永乐二年(1404)第三甲聂聪永乐十三年(1415) 第三甲聂循永乐十六年(1418)第三甲聂贞永乐十九年(1421)第二甲聂好谦、聂用文正统四年(1439)第三甲聂智景泰五年(1454)第三甲聂元天顺八年(1464)第三甲聂友良、聂蒙昌弘治三年(1490)第三甲聂贤弘治九年(1496)第三甲聂瑄正德六年(1511)第三甲聂珙正德十二年(1517)第三甲聂豹嘉靖十四年(1535)第三甲聂静嘉靖十七年戊戌科(1538)第三甲聂栎嘉靖二十九年(1550)第二甲聂瀛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 第三甲聂延壁隆庆二年戊辰科(1568)第三甲聂良?万历十一年(1583)第三甲聂应科万历十四年(1586)第三甲聂世润万历十七年(1589)第三甲聂桂芳万历二十年(1592 第三甲聂云翰万历三十二年(1604)第三甲聂心汤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三甲聂绍昌崇祯四年(1631)第三甲聂亮工天启二年壬辰科(1622)第二甲聂慎行第三甲聂文麟崇祯四年(1631)第三甲聂亮工崇祯十六年癸末科(1643)第三甲聂玠清朝聂氏进士录下按《清代进士题名碑》年代排序,共29位。
云南明清两代文进士的地区分布及原因
云南明清两代文进士的地区分布及原因云南明清两代文进士的地区分布及原因张佐中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延续到了清末。
云南由于太边远,且长期处于地方割据的状态,一直到元朝才推行开科取士的制度。
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院试,考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会试,考取者称为贡士;殿试,考取者称为进士。
明清两代是云南文化、经济长足发展的两个朝代。
这两个朝代,云南的知识分子士绅阶层迅速崛起、壮大,对边远、封闭、落后的云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知识分子士绅阶层的崛起、壮大又与明初汉族大规模移民云南以及科举取士密切相关。
较保守地估计,明代大约有三百多万汉族移民云南,这些移民使云南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民族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使云南原先薄弱的汉文化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云南明代的科举考试,乡试始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癸酉科,这年到应天府(南京)参加乡试的云南人有李忠、杨嵩两人中举;会试始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这年参加会试的云南举子,有昆明人李忠中进士。
此后,云南的举人、进士群体便逐渐壮大,一些科甲鼎盛的州县还出现了科举世家和科举家族。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诏停科举,云南也和全国一样废除了科举考试。
云南科举取士的确立和发展,大大促进了云南儒学的提高。
文进士的地区分布明清两代,全国共举行进士考试二百零一科,云南仅有数次未参加考试。
明清两代的会试和殿试,全国共取文进士51624人,云南籍(包括在云南的外省籍人士的后代)举子共有962人(明代264人,清代698人)中文进士(元代的云南只有5个昆明人中文进士)。
笔者收集资料多年,经过较细致的整理、划分,大体上可以把这962个文进士的籍贯按云南如今的行政区划归属于下(具体人名略):昆明市的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区,明清两代都属于昆明县。
昆明县明代有52人中进士,清代有166人中进士,明清两代共有218人中进士,居全省州县之首。
[转载]明清两朝熊姓进士202人名单【川河盖熊选先搜集整理】
[转载]明清两朝熊姓进⼠202⼈名单【川河盖熊选先搜集整理】原⽂地址:明清两朝熊姓进⼠202⼈名单【川河盖熊选先搜集整理】作者:湘西情歌明清两朝熊姓进⼠202⼈(明朝114⼈,清朝98⼈)名单:⼀、明朝熊姓进⼠名单:1、熊谊、2、熊⽂绶、3、熊⽂成、4、熊直、5、熊本诚、6、熊诚、7、熊进、8、胡概(原名:熊概,⽗亲早亡,母亲改嫁,随母⼊胡家,进⼠榜上姓名叫胡概,后恢复原名熊概)、9、熊伦、10、熊⾃诚、11、熊鉴、12、熊渊、13、熊翰、14、熊昱、15、熊翼、16、熊链、17、熊璘、18、熊⽂、19、熊瓒、20、熊俊、21、熊惠、22、熊怀、23、熊瑞、24、熊绣、25、熊景、26、熊翀、27、熊佑、28、熊禄、29、熊达、30、熊经、31、熊宗德、32、熊祥、33、熊概、34、熊伯通、35、熊希古、36、熊伟、37、熊吉、38、熊卓、39、熊桂、40、熊纪、41、熊遇、42、熊泰、43、熊相、44、熊兰、45、熊允懋、46、熊浃、47、熊宇、48、熊荣、49、熊元、50、熊爵、51、熊汲、52、熊迟、53、熊进、54、熊过、55、熊洛、56、熊彦⾂、57、熊逵、58、熊汝达、59、熊琦、60、熊勉学、61、熊桴、62、熊坦、63、熊迥、64、熊俸、65、熊秉元、66、熊养中、67、熊⼦⾂、68、熊炜、69、熊汝器、70、熊瑞、71、熊磁(钅兹)、72、熊惟学、73、熊敦朴、74、熊梦兆、75、熊元、76、熊宇奇、77、熊密、78、熊鸣夏、79、熊敏、80、熊钟⽂、81、熊镆、82、熊寅、83、熊应占、84、熊伟、85、熊尚⽂、86、熊廷弼、87、熊化、88、熊明遇、89、熊劔化、90、熊鸣岐、91、熊应捷、92、熊⽂灿、93、熊德阳、94、熊维卿、95、熊膏、96、熊秉鉴、97、熊奋渭、98、熊则祯、99、熊师旦、100、熊江、101、熊钟吴、102、熊胤震、103、熊开元、104、熊⼠达、105、熊经、106、熊汝霖、107、熊维典、108、熊世懿、109、熊⽂举、110、熊⼈霖、111、熊华国、112、熊培元、113、熊兴麟、114、熊纬。
明清期间傅氏进士一览表
明清期间傅氏进士一览表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殿试金榜:傅晧、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殿试金榜:傅汉、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殿试金榜:傅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殿试金榜:傅璇、永乐四年(1406年)丙戌科殿试金榜:傅诚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科殿试金榜:傅良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殿试金榜:傅启让- 傅玉润、傅玉良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殿试金榜:傅沇永乐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试金榜:傅敬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殿试金榜:傅端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殿试金榜:傅皓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傅纲正统元年(1436年)丙辰科殿试金榜:傅宽正统四年(1439年)己未科殿试金榜:傅文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殿试金榜:傅韶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傅实;第三甲:傅瀚、傅允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殿试金榜:傅希说、傅鼐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殿试金榜:傅金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傅凯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殿试金榜:傅潮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傅锦、傅谧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傅圭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殿试金榜:傅习、傅乾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傅浚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殿试金榜:傅元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殿试金榜:傅钥、傅楫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金榜:傅尚文、傅良弼、傅桂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殿试金榜:傅南乔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殿试金榜:傅仲霖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傅炯第三甲:傅凤翱、傅梦弼、傅鹗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殿试金榜:傅汉臣、傅应祥、傅学礼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殿试金榜:傅颐、傅镇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殿试金榜:傅佩-、傅应诏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殿试金榜:傅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傅夏器。
仁寿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仁寿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仁寿县,是四川省第一大县,全国第六大县。
在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三年(593)改普宁县为仁寿县,为陵州治;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改陵州为仁寿郡;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1373)分仁寿县复置井研县;清世宗胤禛雍正五年(1727),仁寿县由成都府改隶川南道资州;1912年改属成都府,1913年改属下川南道(1914年改称永宁道);1924年废道,直属四川省政府;1935年改属省第二督察区;1950年后先后属内江专区、乐山专区,1985年属省直辖乐山市;1997年划归新成立的眉山地区管辖;现属眉山市。
仁寿县在宋朝出过一个文科状元——何栗:宋徽宗赵佶政和五年乙未(1115年);一个文科探花——张利源:宋孝宗赵眘淳煕八年辛丑(1181年)。
在南宋还出过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虞允文,是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四年(1154)的文科进士。
1161年,金主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宋军节节败退,时任参谋军事的中书舍人虞允文,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江防指挥,在采石矶率领1.8万将士,击败了17万的金兵(还有说是50万或说60万),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毛泽东曾在《续通鉴纪事本末》记载虞允文事迹处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对虞允文给以高度评价。
仁寿县在明朝有文科进士12人,在清朝有文科进士7人。
下面将这 12名明朝文科进士和7名清朝文科进士情况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仁寿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李晋明永乐19/3/120《索》1215《碑》166刘珪明宣德2/2/15《索》1973《碑》178倪端明宣德8/3/40《索》898《碑》193李亨明宣德8/3/54《索》1200《碑》194刘元明天顺4/3/86《索》1966《碑》284胡克勤明天顺8/3/103《索》1739《碑》296廖道充明万历11/3/185《索》9《碑》998周仲士明万历20/3/96《索》2202《碑》1049廖起巘明万历44/3/81《索》10《碑》1179黃昌明天啓2/3/182《索》1563《碑》1220李春旺明天啓2/3/224《索》1299《碑》1222徐佩弦明崇禎4/3/254《索》963《碑》1281仁寿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杨启珍清乾隆22/3/158《索》1685《题》梁炳清嘉庆24/3/68《索》1117《题》798夏铭修清道光6/3/137《索》363《题》850方为楷清道光12/3/79《索》21《题》870梁煕清道光15/2/40《索》1116《题》888魏光宇清道光20/3/51《索》815《题》923周文昭清道光30/3/57《索》2189《题》974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碑》、《题》、《索》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碑》、《题》、《索》中的页码数。
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研究
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研究摘要:明清两代,保定府地处京畿重地,统领直隶、拱卫京师,因其独特的地缘因素,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颇为发达。
及第登科者层出不穷,为明清两代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这种现象的出现自有其原由,既有省会治所迁移的政治因素,亦有地近京师的地理因素,还有文化底蕴深厚、开立书院的人文因素以及行政首长大力支持的政治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后人誉之为“国家抡才大典”,不但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至明清时期,我国对于科举的推崇已趋于无可复加的地步,明代甚至出现了“非科举勿得与官”的局面。
而在科举制度上,清明两朝渊源颇深。
盖因清朝多承明制,施行分省取士(从顺治九年(1652)开始,会试中额也有地域差异,分为南、北、中卷,并规定当年定额)。
由于政府的格外重视,致使社会也逐渐形成了崇尚科举的风气。
因此,明清两代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趋于鼎盛,科举人才辈出。
明清时期,保定府密迩京师,为天下百八一十郡之冠,志书中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都,雄冠中州”之描述。
作为河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一府,保定府在科举方面的成绩可谓突出。
本文将从进士的数量及分布、进士的生成原因以及进士的功绩与影响等方面综合论述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的地域分布。
一、进士数量及其分布考量保定府进士之情况,先要简要分析保定府所在的河北地区的整体情形。
纵观明清两代的进士数量全貌,明朝26866名中进士,河北凡2289人,占全国总数的9.2%;有清一代,录取进士凡26391人,其中河北进士2666人,占全国总数的10.2%,于全国诸省之中,河北仅次于江浙两科举大省,在较为明显的南强北弱的明清两代科举格局中,河北执淮河以北地区科举之牛耳,同时也为北方赢得了尊重。
由此,整个河北地区的教育水平之高,也可以窥见大貌。
(以上数据引自刘虹教授所著论文《河北科举于状元》,教育评论,2005,4.)作为明代直隶于中书省的京师门户、清代的省府第一衙,直隶省的首府保定府在整个地区的举业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章丘明清举人名录
章丘明清举人名录(一)明代举人名录01、郑钧:洪武三年(1370)庚午科举人,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进士。
02、王俊:洪武廿六年(1393)癸酉科举人,曾任广东宜伦县知县。
03、翟固:洪武廿六年(1393)癸酉科举人,曾任德州吏目。
04、徐恭信: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河南卫辉府同知。
05、孙奎: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北直隶浚县训导。
06、高升: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山西襄陵县教谕。
07、张端: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北直隶新乐县训导。
08、郭进: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山西岳阳县教谕。
09、耿直:建文二年(1399)己卯科举人,建文三年(1400)庚辰科进士。
10、袁通:建文二年(1399)己卯科举人,曾任山西太原府教授。
11、石盘: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北直隶饶阳县训导。
12、王纲: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山西阳曲县教谕。
13、李志: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训导。
14、郑良: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淮府伴读。
15、韩瑜: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进士。
16、商勉: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山西石州训导。
17、张居珍: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福建按察司佥事。
18、李春: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潘府纪善。
19、李俭: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河南南阳县知县。
20、刘谅: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山西忻州同知。
21、黄容: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韩府长史。
22、赵奎: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陕西华阴县教谕。
23、李琰: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不详。
24、刘玘:永乐廿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曾任直隶顺德府教授。
25、王秦:永乐廿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不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楼一、文科人才
明清全国进士、状元的时空分布表
★表1 明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 浙江 3697
2 江西 3114
3 江苏 2977
4 福建 2374
5 山东 1763
6 河南 1729
7 河北 1621
8 四川 1369
9 山西 1194
10 安徽 1169
11 湖北 1009
12 陕西 870
13 广东 857
14 湖南 481
15 广西 207
16 云南 122
17 甘肃 119
18 贵州 32
19 辽东 23
★表2明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浙江 20
2 江西 18
3 江苏 17
4 福建 10
5 安徽 6
★表3 清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 江苏 2949
2 浙江 2808
3 河北 2674
4 山东 2270
5 江西 1919
6 河南 1721
7 山西 1420
8 福建 1371
9 湖北 1247
10 安徽 1119
11 陕西 1043
12 广东 1011
13 四川 753
14 湖南 714
15 云南 694
16 贵州 607
17 广西 568
18 甘肃 289
19 辽东 186
★表4清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江苏 27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东 5
5 河北/福建 3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明代进士、状元大多出生于南方,北方则全面落后。
进士中只有山东勉强挤进了前五名,状元中前五名的省则无一是北方的。
这固然与南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有关,但南北能相差这么多,与蒙元一百多年间对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经济、文化、人才的全面破坏是分不开的。
由于这一百多年的屠杀和破坏,北方元气大伤,有明一代恢复非常艰难!
★再看清代的进士、状元分布,虽然北方依然落后,但已经出现了强劲反弹。
尤其是河北、山东,无论是进士总数还是状元人数,竟双双进入前五名。
这与明清几百年来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相对安定,人民休养生息,经济文化元气逐渐恢复有关!
总上,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人口中心在南移的同时,也在加速向东北部尤其是环渤海地区转移。
随着清末民初,大量汉族人口对东北地区的迁移定居,这一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
二、武科人才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
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
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
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清代的武会试,一共进行了一百一十二次。
一百一十二年武状元的姓名都有记载,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九十二人。
(其余二十一人还有待于考求。
因此这个统计不完备,但大略可见各省武举基础的差别。
)
★清代武状元分布表
名次省份武状元
1 河北 32
2 山东 13
3 浙江 8
4 江苏/汉军旗 6
5 山西/河南 5
6 广东 4
7 甘肃/福建/满军旗 3
8 江西 2
9 陕西/四川 1
河北省武状元最多,一省独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武榜眼、武探花也比别的省多。
这与河北省民风尚武分不开。
所以清朝对河北省的武举选拔特别重视,乡试名额总比他省给得多。
陕、甘二省古多名将。
尤其是甘肃,虽然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但自来“人材健壮,强勇者多。
”所以清朝对陕、甘二省总是另眼相待。
有清一代,甘肃出了三名武状元,一名榜眼,四名探花,以甘肃的经济文化和人口而言,这个数字不能算小了。
另外,山西的成绩也不错,别忘了人家的人口规模也就是河南、山东的三分之一。
再联系河北来看,正所谓“自古能言勇者莫过幽并”!
还有,我们也应该逐渐改掉江浙就是文弱的代名词的偏驳看法,尤其是浙江,其武风虽不如冀鲁,但其他各省能出其右者也不多!
我们把清代文、武两科状元的籍贯对照一下,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方化差异。
★附:清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江苏 27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东 5
5 河北/福建 3
★显而易见,从整个比例来看,武状元是北方多,文状元则南方领先。
河北省武状元三十二,文状元仅三名。
与此相对,江苏省则是文状元二十七,武状元六名。
南北文武各有偏长。
应该说,山东、浙江两省相对而言发展比较平衡。
文、武基础都比较好,两科状元的比例显得合理一些。
三、从中国科举人才的分布看中国首都的合理布局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人才中心位于以冀鲁江浙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
因此中国首都的合理选址逃不出北京、南京二市。
同时,江浙则文化发达,冀鲁则武力旺盛。
考虑到现实条件下武力对中国政权稳定的巨大作用(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首都暂不能过度远离自己的武力或军事力量中心,即北京地区。
随着清末明初,汉民族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量移民,这一现实又得到了巨大的强化。
值得
强调的是,东北移民多是冀鲁的后代!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迅速失败,一定程度上从反面证实了这一现实的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