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 因果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辩证法的五个范畴1.原因与结果:⑴涵义: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一定现象而引起的现象。
⑵关系:a.在一定的关系上,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
b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c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在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中,相对于不同的关系而言,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可以互为因果。
d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
⑶启迪:a在认识上,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
b在实践上,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总结实际经验做好工作,少犯错误。
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科学的预见未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2.必然性和偶然性:⑴涵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它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引起的。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⑵关系:二者的区别:趋势不同,原因不同,作用不同。
二者的相互统一:a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B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⑶启迪:a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科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b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计划和行动建立在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中。
C要重视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促进事物的发展。
3.可能性与现实性:⑴涵义: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⑵关系:二者是辩证的统一a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和排斥,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趋势,它着眼于未来,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它们具有质的区,二者不能等同。
b二者是统一互相依赖:可能性以现实性为基础,现实性是由可能性转条件下互相化而来的。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第三节基本范畴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 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工 作经验。(由果溯因)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增强 工作中的预见性(由因及果)。“凡事 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 现象与本质
(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表面特征 的外部联系。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种 必不可少的要素的内在联系,是事物外部表现 形态的根据。它是由事物的内部特殊矛盾构成的。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多因多果,或复合因果:即多种原因交互作用,共同引起多 种结果。ຫໍສະໝຸດ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 不可混淆。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
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以 及昼夜交替的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
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 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 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马克思
(2)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了 科学认识的任务和途径。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 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 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 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 方法。
毛泽东
二. 内容与形式
(一)内容与形式的含义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它 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或内容的 外部表现方式。
(二)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与形式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区别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现实事物的内在 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是对 立的。 联系表现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内容决 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然科学重大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黑格尔的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方式阐述了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哲学家。
费尔黑哈是打破了违心主义哲学统治,恢复唯物主义的王位。
马克思结合社会实践,批判的汲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批判的吸取了费尔黑哈哲学中的内核—唯物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之上创立的。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凡是断定思维和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和物质是第二性的,既主张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学说,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反之,主张自然界是本原的学说,则组成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第二、思维和存在问题的同一性问题?肯定的回答属于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的最后一般思维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其次,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正确饿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换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1、革命性;2、科学性、3、实践性。
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两大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直观性。
形而上学也叫机械唯物主义。
其特点是: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为基础。
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一、人本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有叔本华—宣扬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尼采---鼓吹“超人哲学”。
二、科学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孔德。
用马克思哲学原理解释身边事情
学了马克思哲学原理,发现其实马哲原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比如用手拿东西吧,拇指和其他四指必须在相反位置,这叫对立,但必须统一行动才能拿起来,而且五个指头在同一个手上这叫统一,完成就是对立统一;拇指和其他四指是矛盾统一体。
人小时侯不能行走,老了行动不便,这叫否定之否定;老人都有孩子气,但经历了人生更多;不同于孩子的本质,但表象像轮回了。
饭是什么滋味你要亲自品尝这就叫实践,实践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昨天星期一今天星期二这就叫发展变化,一个星期过完又成了一个新的星期,这就是从质变到量变。
诸如此类的发现,实在是太多了……放眼一些焦点事物,例如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工程是经过长期考察和论证才决定兴建的。
其可行性方案充分考察了工程建成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设计到施工、监理、移民等方面都作了科学预见,工程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847亿千瓦时,可为华中、华东地区及四川省、重庆市提供大量电力能源,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来看,长江三峡工程的作用体现了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也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经过长期考查、论证,预测到工程建成后带来847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能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是原因(先行、引起),决定建设三峡工程是结果。
而建设三峡工程不是原因,工程建成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是结果。
此外还体现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人有主观能动性,规律具有客观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新生客观规律又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长期考查和分析、综合、科学运算、论证,并预见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能带来相当可观(847亿千瓦时的发电量)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且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万有引力、固定力学等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抽象思维。
作出了科学预见,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
再拉近看我们周围。
来到大学后,我们可能还会有许多地方不适应,比如在生活中没有父母的嘘寒问暖,学习中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比赛上没有以前同学那么的心有灵犀。
马克思基本原理之原因与结果
B
8
4、康德的先验因果观
(1)第一次明确把原因和结 果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收 入体系中
(2)因果范畴是人们先天就 有的、用来认识事物的, 否认了客观的因果关系 是用来合理感觉经验的
先天形式。
B
9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对立关系: 在特定的关系中,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 在每一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原因与结果
B
1
一、 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二、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历史考察 三、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四、 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B
2
一、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原因:引起某一种 现 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所 引起的现象
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中
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 关系
B
3
2、特点:
(1)前后相继性 (2)必然性 (3)客观性 (4)普遍性 (5)复杂多样性
B
暴雨成灾 水土流失 地表裸露
植被破坏
4
二、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历史考察
1、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因”概 念
“火是赋有思想 的,并且是整个 世界的原因”
B
5
2、亚里斯多德提出了“四因”说
(1)他认为智慧就是关于 原因的知识
都有自己确定的内容,原因就是原因, 结果就白。
B
10
2、统一关系
(1)相联系和依存 (2)相互作用和转化,互为因果
B
11
四、把握因果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反对唯心主义作决
定论、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
2、为人们 改造世界,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 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 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第一节
一、物质
1、恩格斯对物质的初步概括: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事物辩证关系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三节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3)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目光和战略定力。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1)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
(2)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3)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之风。
科学文化实践
2、人类实践新形式:虚拟实践
四、实践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选集》
2、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五、认识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解析马克思主义因果关系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无限多样的,有内部和外部联系,有主要和次要联系,有主观和客观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纷繁复杂多样的联系之中,因果联系则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联系,试尝探索,理论化研究它,对于启开人们思维、探秘未来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一、因果联系的哲学原理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会由其他现象所引起,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因果联系有别于其他联系形式,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后相继的关系,原因总是在前,结果总是在后,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骄傲”是原因在先;“进步、落后”是结果在后,亦如“谦受益、满招损”。
但是是否两种现象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呢?非也!如春、夏、秋、冬四季的顺次更迭,它们虽然是先后相继的关系,但是并非因春而夏;因夏有秋;因秋出冬,地理学告诉我们:一年四季更替的原因,在于地球的公转,它们彼此之间不是互为因果联系。
再如兄弟姐妹的排行,虽哥在先,弟在后;姐在先,妹在后,但并非因哥而有弟,因姐而有妹,所以两种现象要构成因果联系,除是先后相继的关系外,还必须具备第二种条件。
其次,原因和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因虚心而进步,因骄傲而落后。
虚心和进步、骄傲和落后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可以判定它们各自构成的就是因果联系。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只有刮风才引起浪涛滚滚,风和海浪之间必然是一种因果联系,正所谓“在此之后”、“因此之故”。
二、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两者是对立的,主要表现为:(1)两者含义不同,各自的界定有严格的划分。
因果的原理
因果的原理
因果关系的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描述了事件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作用,并揭示了一个事件是如何引发另一个事件的。
因果关系原理可以被应用于科学研究、哲学思考、社会现象等各个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会设计实验来探索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研究人员可以确定某个变量是否是另一个变量的原因。
这种因果关系的原理有助于科学家提出假设,并验证它们的有效性。
哲学思考中的因果关系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例如,柏拉图的理论认为,存在一个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之间的因果关系。
理性世界的真实形式是感性世界的原因,感性世界中的事物是理性世界的影子。
这个观念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表象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科学和社会现象研究中,因果关系的原理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会调查教育和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们可能发现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导致收入增加,这暗示了教育是收入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因果关系的原理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
它帮助我们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在科学研究、哲学思考和社会现象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圣才出品】
第4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概念题1.普遍联系答:联系是普遍的。
普遍联系包括两重含义:(1)是指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系统答: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并且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体。
系统论就是具体揭示对象的系统联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它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思想的正确性。
系统的基本特征:(1)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关性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也处于相关性之中。
这种相关性集中体现为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整体性。
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由此认为,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3)有序性。
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
3.发展答: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发展则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
4.内容与形式答: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及其关系的一对范畴。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1)内容决定形式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事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其形式迟早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2)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对事物的内容又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有两种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凡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凡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5.本质与现象答: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及其关系的一对范畴。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考
是不是所有前后相继的都是原因和结果 的关系? 不是
2、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 势,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 势,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 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告诉我们什么?
(1)、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 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 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 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 动的反映。” —— 恩格斯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2)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 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 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 ,是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 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因此,可以 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揭示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着的 事物现象先后相继、彼此制约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一是前因后果;二是引起 与被引起的必然关系。
思
动画片
电视剧
歌曲 戏曲 绘画
(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可能性和现实性: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 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 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 取实现好的可能。
2、必然性和偶然性
马克思基本原理之原因与结果
“四因”说: 质料因即物因: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 形式因即式因:事物的模型、公式、主义(本
质因) 动力因即动因:事物变化或停止的来源 目的因即极因:事物所以成为事 物的目的,做
一件事的缘故
.
3、霍布斯从哲学上研究了事物的因果联系
(1)哲学是关于原因 和结果的知识
(2)寻找原因的方法: 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原因与结果
.
一、 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二、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历史考察 三、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四、 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
一、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原因:引起某一种 现 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所 引起的现象
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中 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 关系
.
4、康德的先验因果观
(1)第一次明确把原因和结 果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收 入体系中
(2)因果范畴是人们先天就 有的、用来认识事物的, 否认了客观的因果关系 是用来合理感觉经验的
先天形式。
.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对立关系: 在特定的关系中,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 在每一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
3、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因果观,坚持因果观上 的辩证法。
.
4、“由果溯因”、“由因及果”为人们认识 世界
提供了方法论前提,是认识事物本质、进 行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和必经阶段,否认 因果联系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也不会有真正的科学发明。
.
“谢谢大家”
.
都有自己确定的内容,原因就是原因, 结果就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 倒果为因。否则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2、统一关系
(1)相联系和依存 (2)相互作用和转化,互为因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既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笔记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目的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认识的能动性
(1)人类认识过程中既有理性因素,也有非理性因素,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人类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过程
VS形而上学否定观:坚持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并将否定的力量归结为外力作用
(3)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上的前进性与过程中的曲折性的有机统一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否定是绝对的,肯定是相对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冯友兰:思想思想的思想
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根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二者谁是第一性存在,谁决定谁
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区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① 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界定为物质,但却将物质归结于某一种或几种
三.运动与静止
1 运动:指物质的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包含宇宙中一切变化的现象与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万事万物均处在运动之中。
2 静止:运动的特殊状态
(1)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未发生改变
(2)相对于质变的不易察觉的缓慢量变
静止具有相对性
3 物质与运动的统一性
感觉:特指某一种感觉
知觉:多种感觉的集合
表象:知觉的回忆和再现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
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2.2.3章 五大基本范畴 考研笔记-精品
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
性和偶然性又是
统一的
①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已开辟道路;
②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把
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趋势。
三、现实性与可能性
揭示内容
现实性与可能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含义
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刖途的种种趋势。把握事物的可能
方法论意义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
不同后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协调性,即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坚持因果关系的客观普
遍性,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是完全不同的。(选择题考点)
二.必然性与偶然性
第2.2.3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大基本范畴
第2.23章五大集
E本:巳畴(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选择题及分析题重要考点)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怛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从
不同的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怛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马克思博士毕业论文
马克思博士毕业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阐明了其基本原理和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强调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形态,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 指导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共产主义事业提供了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2. 解剖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内在规律,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3. 优化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改变生产关系,倡导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优化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
4. 指导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贯彻科学方法论,要求结合实际,深入探索社会规律,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5. 丰富人类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在指导社会实践、解剖社会现象、优化社会制度、指导科学研究以及丰富人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拓展其理论的边界,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和改造世界。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开拓和创新,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运用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内容: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物质性原理);②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动性原理)(2)方法论:①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运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③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我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3)运用: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兴建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动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1)内容: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针对的不是某一种哲学体系,而是以往的整个旧哲学。
马克思既不是回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也不是把黑格求饶辩证法和费尔马哈的唯物主义加以简单综合,而是创建了一种具有不同内容和功能的新的哲学体系,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真正引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世界观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认识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在历史观中,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
实践观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本质。
(2)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不是彼此独立的板块结构,而是相互渗透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
这不仅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外,还有辩证法原理,而且是指,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本身就是辩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本身就包含着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
这不仅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辩证法并存的还有一系列唯物主义原理,而且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的强调,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这种彻底性和完备性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 性,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二 偶然性体现受必然性的制约,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 现形式和补充,凡存在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 必然性。 第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 事物范围的无限广大及其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必 然性转化为偶然性,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
[方法论1]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 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 科学研究的前提(对认识世界的意义)
• 一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 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后果; • 二要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析其原因,总 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成绩, 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 三要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各有其特点
第一、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必然性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所决定,偶然性则由实物的非根性 矛盾和外部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二者的地位不同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第三、二者的作用不同 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对发展过程起着促 进和延缓作用,使发展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比如
共产党的发展 个人英雄 女生找男朋友 大学生的发展
[方法论2]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对 改造世界的意义)
[方法论3]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 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出现在后。反对倒因 为果,倒果为因。认识事物时,反对只看 到客观原因而看不到引起的结果;反对在总 结经验教训时不去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原因
【原因和结果的统一】:
• 1、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彼此之间互为 因果 • 2、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种情形 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 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另一种情形是,在 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事物都处 于因果联系之中。 • 3、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并且有条件地存在着
唯物辩证法之
因果关系原理
(一)原因与结果的含义
• 唯物辩证法认为, “原因”是引起某种 现象产生的现象。 • “结果”是被某种现 象引起的现象。 •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 关系,叫做“因果联 系”。 •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 他现象的产生,任何 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 【原因和结果的区别】: • 一是含义不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 二是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 系中;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形成先 行后续的顺序。 • 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 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 引起者,具有“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 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 “结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