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

合集下载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1.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即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见表14-2o表14 - 2第一类危险源(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它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具体内容见表14-3。

表14-3第二类危险源的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一起小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与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相比,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所以对它们的控制更困难。

2.危险源的状态危险源的状态主要包括危险源的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状态。

(1)正常危险源的正常状态是指在口常的生产条件卜.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2)异常危险源的异常状态是指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到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差异的问题。

例如,危险化学品储存罐检修时,面临的危险比正常状态下要大得多。

(3)紧急危险源的紧急状态,例如,火灾、爆炸、大规模泄漏、设施和仪器故障、台风、洪水等突发情况。

3.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场所辨识危险源应注意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业务活动和活动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2)厂区平面布局①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如何辨识危险源

如何辨识危险源
因此,在事故预防上的技术措施一般有两大类:防止事故 发生和控制事故后果。首先应该考虑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 措施,然后再考虑一旦发生事故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后果。 (举 例: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四.系统安全 1.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 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风险消除 或降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 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基本原因为导致事故发生
的物;后者为事故发生时直接作用于人体,使人体遭受伤害的
物)。
在人的问题方面,区分行为人和受害人(前者为引起事故
发生的人
肇事者,后者为事故发生时受到伤害的

受害人)。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加害物
五.几个概念 要做好危险源管理工作,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危险源?
什么是第一类危险源?什么是第二类危险源?以及他们之间的 关系,才能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提高辨识效率。 1 危险源
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 亡、职业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 造成各类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结束语危险源管理的基础就是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危险源风险评价的准辨识出的危险源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客观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风企业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就不能有效实施就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以及控制事故的后果就不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不能保证企业财产安全
如何辨识危险源

管 理



不安全行为


4 .能量意外释放论 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发生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 放(失控)。

安全系统工程之第一类危险源介绍

安全系统工程之第一类危险源介绍
工安全
加强应急救援预案 的制定和演练,提
高应急救援能力
运行阶段预防
定期检查设 备,确保设 备运行正常
加强员工培 训,提高员 工安全意识
制定应急预 案,应对突 发事件
加强安全监 管,确保生 产安全
第一类危险源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
01
化工厂爆炸: 由于设备故 障或操作失 误导致的爆 炸事故
02
建筑工地坍塌: 由于设计缺陷 或施工质量问 题导致的坍塌 事故
04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 各种可能的危险源,并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增加安 全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施工阶段预防
加强安全教育,提 高施工人员的安全
意识
制定严格的施工规 范和操作规程,确
保施工安全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和消除安
全隐患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 施和设备,确保施
安全系统工程之第一类 危险源介绍
演讲人
目录
01 第一类危险源的定义 02 第一类危险源的预防措施 03 第一类危险源的案例分析
第一类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分类
01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 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 因素,如设备故为,如违章操作、违 反安全规定等。
03 第三类危险源:指可能 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 环境,如恶劣天气、自 然灾害等。
04 第四类危险源:指可能 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 管理,如安全管理不到 位、安全培训不足等。
第一类危险源的特点
固有危险性:指物质或能量本身所具有的危险特 性,如易燃、易爆、有毒等。
潜在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事故的危 险源,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故障树分析法:通过分析导致事故的各个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

简言之,就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或源头,凡是有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都称为危险源。

二、从导致事故和伤害的角度(即在事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又称为触发型危险源。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这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运动物危害、电磁辐射、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其它物理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自燃性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传染病媒介物。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辨识功能缺陷、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类):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

这两项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二)危险源的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比如,高压电、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气体等。

2、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等。

例如,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恶劣的工作环境等。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交谈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危险情况。

2、现场观察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查看设备、操作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3、查阅有关记录查看过去的事故报告、安全检查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从中发现可能的危险源。

4、安全检查表法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按照表中的项目逐一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确定工作活动和场所明确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工作区域。

2、分解工作活动将复杂的工作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步骤。

3、识别危险源运用上述的方法,对每个工作步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4、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记录危险源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危险源清单。

二、隐患排查(一)什么是隐患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危险源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危险源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由于危险源的存在,就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是造成任何伤害的根源。

由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可以是人员的伤害或疾病的发生、任何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的破坏等。

在我国的传统管理中,一般将“危险源”理解为“危险危害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类。

其中,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直接原因所作的分类,将危险和危害因素分为六类:一是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二是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是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是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五是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六是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二、根据以上定义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可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

1、根源危险源:根源危险源在习惯上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能量、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物理本质。

这些能量的存在可以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和机械能等。

能量的载体可以是行驶的汽车、运转的机床、高空存放的物体、高压容器等。

危险物质可以是易燃易暴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自燃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等。

这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体,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于这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状态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在习惯上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在正常情况下,客观存在的能量、能量的载体以及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条件的限制,处于受到约束或受控的状态,所储存的能量不能意外释放,因此不会发生事故。

一旦这些约束条件遭到破坏或失效,能量及危险物质则处于失控状态,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些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条件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例如,作业人员失误、系统故障、环境恶化等。

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分类

1)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提,它影响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

表1是事故发生的出发条件、必要条件。

① 物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习惯称其为隐患)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如设备(设施)缺陷或腐蚀、防护缺陷、作业场所无安全通道或间隔不足、警告标志不完善、工器具缺陷、防护用品缺陷、违反人机工程学的因素(如阀门安装位置不恰当导致强迫体位作业等)以及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功能等。

②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

③ 个体人的失误包括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等)、监护失误及其它;3)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例如安全安文化理念方面缺失、安全培训缺失、安全管理松懈以及人员挑选、考核、配备方面的问题(如未考虑人的职业适合性问题、健康状况异常、负荷超限、心理异常、生理异常、从事禁忌作业、辨识功能异常)等。

4) 三类危险源间的关系① 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三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类危险源是人因事故的基本原因,第三类危险源的存在导致第一类危险源控制失效,出现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所以没有第三类危险源,就没有人因事故的发生。

② 三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辨识第二类危险源,进而辨识更深层次的因素—第三类危险源。

第二、三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5) 危险源描述:① 可根据使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的量来描述危险源的危险性,当设施(单元)中的危险物质或能量的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时,构成重大危险源。

9-危险源管控1.解答

9-危险源管控1.解答

某企业危险源的识别、评估、 管控流程
设备、安全 管理部
重要危险源清单 评审 批准
Page 16
危险源 危险源的识别 制定监控措施
确定监控人
工段班组
危险源识别登记表 是
重要危险源? 否
一般危险源
评审
批准
车间、设备、安全
车间、设备、安全 部门
展示 日常管控
现场情况发生变化后 重新进行识别、评审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基本步骤)
)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Page 6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危害因素
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序号 不安全状态分类 2.8 起吊绳索不符要求 2.9 设备带病运行 2.10 设备超负荷运转 2.11 设备失修 2.12 地面不平 2.13 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 3. 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 3.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3.2 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 4.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4.1 照明不足 4.2 烟尘弥漫视线不清 4.3 光线过强、过弱 4.4 通风不良 4.5 作业场地狭窄 4.6 作业场地杂乱 4.7 地面滑 4.8 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 4.9 环境潮湿 4.10 高温、低温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 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Page 19
危险源辨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

2023版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全]

2023版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全]

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而引发事故。

(二)隐患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现代劳动关系词典》把〃事故隐患〃定义为:企业的设备、设施.厂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能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把〃事故隐患〃定义为: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1995年,劳动部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劳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综上所述,〃隐患〃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而安全生产领域所指的〃隐患〃,并非是隐藏的祸患,而是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进一步描述,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岗位、行为。

危险源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危险源的形式与种类是多样性的,从地域来说,可以是某国家、地区及某个地点,或就行业来说是某危险行业、某个单位(例如,某化工厂冒出有害气体),或就单位来说是某个部位(例如,危险试剂柜就是危险源),或是某件设备仪器其至其中某个部件,或是某个物品某瓶试剂,或是某个样体、某类人、某人的不安全思维、不安全观念、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活动,或是管理缺陷等。

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活动,以及管理缺陷,可能发展为安全隐患(见第二节安全隐患的定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危险源的定义其实是狭义的,仅是以危险源的危险性和负面作用来定义的,否定了一些物品危险源可以造福人类的真实性质及带来的正面作用和实际价值。

许多物品危险源在作用和意义上都有两重性,如果全是负面作用,那人类为什么还要生产它们呢?例如,公安部门管制的一百多种剧毒品,既有剧毒性的一面(危险源),但也是非常有用的物品,没有它们,药物研发生产、农药、日用化工等行业就支撑不起来,没有用这些剧毒品生产出来的药物,人类的基本健康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二、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果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划分成两大类别。

(一)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事故发生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本质。

这里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危险源、隐患、风险,可以这样理解

危险源、隐患、风险,可以这样理解

危险源、隐患、风险,可以这样理解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为,或三者的组合。

其中“根源”指具有能量或产⽣、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属于第⼀类危险源。

“⾏为”指决策⼈员、管理⼈员、从业⼈员的决策⾏为、管理⾏为以及作业⾏为,属第⼆类危险源。

“状态”指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属第⼆类危险源。

事故隐患:⽣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艺术在⽣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的物的危险状态、⼈的不安全⾏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产事故隐含排查治理暂⾏规定》(总局令第16号))风险:⽣产系统中事故发⽣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

⼀般⽤公式R=f(F,C)表式,其中R为风险,F表⽰发⽣事故的可能性,C表⽰发⽣事故的严重性。

安全风险强调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发⽣与否的不确定、发⽣时间的不确定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

弄懂这些相互关系01危险源和风险第⼀类危险源决定了风险的严重程度,第⼆类危险源决定了风险发⽣的可能性。

第⼀类危险源:⽣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能量越多,发⽣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义上包括物的故障、⼈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第⼆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的可能性,出现越频繁,发⽣事故的可能性越⼤。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风险的⼤⼩。

以煤⽓罐为例,如果是⼩罐煤⽓或者在⼈烟稀少的偏僻之处使⽤(失控后果有限),同时对罐体及附件的检查维护、对使⽤者的培训监管均规范、到位(失控发⽣泄漏的可能性⼩),则风险程度较低。

危险源是客观存在,风险是主观评价。

危险源是不以⼈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关键在于能否发现、找到并有效防护。

风险是⼈们对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1定义1.1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1.2 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1.3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危险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等同于事故隐患。

1.4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5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1.6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2 工作活动分类要求2.1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置,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

2.2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2.3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

2.4 如作业点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或运输的,应汇编危化品清单,并依据其MSDS,在区域平面图上注明其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危害范围及相互影响。

2.5 涉及变化较为频繁的一些场所,(如出差或运输途中等),可简化平面图。

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3.1头脑风暴3.1.1由区域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设备技术人员、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作业人员及安全技术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团队;3.1.2针对划定的区域、工序,针对每个操作步骤,团队成员充分开拓思路,畅所欲言,从头到尾提出假定推测性问题,如:“假如……,会发生什么情况”,在这期间对提出的问题只作记录,不作置疑;3.1.3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并评估其影响及现有控制措施,团队达成一致,并结合专业安全检查表进一步补充识别。

3.2现场观察制定危险源专业检查表(可参考附件一“危险源辨识提示表”),组织相关人员针对现场情况查找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时要关注三个问题:潜在伤害的根源(第一类危险源)与不安全状态(第二类危险源)、谁会受到伤害、伤害如何发生;3.3询问和交流采用问询调查、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各专业人员开展专业性的危险源辨识交流,对本单元危险源进行补充;3.4查阅有关记录查阅与作业相关的违章、隐患、事件、事故记录,安全卫生评价报告、类似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记录等,对本单元危险源进行补充;3.5获取外部信息获取与危险源评价与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上级部门的整改通知、相关方关于安全卫生的抱怨、其他单位告知的外来危险源的负面影响等,对本单元危险源进行补充;3.6作业任务分析使用“乌龟图”等过程分析方法,对工作活动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安全风险开展动态分析,辨识作业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危险源。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

简言之,就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或源头,凡是有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都称为危险源。

二、从导致事故和伤害的角度(即在事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又称为触发型危险源。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这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运动物危害、电磁辐射、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其它物理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自燃性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传染病媒介物。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辨识功能缺陷、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类):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与隐患—危险源分类

危险与隐患—危险源分类
项目六:危险与隐患
任务一: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
概念
危险源 hazard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分类
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根源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状态危险源)
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 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分类
分类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 作第二类危险源。
状态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失误 物的故障 环境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失误
➢ 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 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
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第二类危险源
物的故障
➢ 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 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
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 原因造成的。
第二类危险源 环境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
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
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
根源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1.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1.第一类危险源定义: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如下: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2.第二类危险源定义: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危险源与事故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三类危险源的概念

三类危险源的概念

三类危险源的概念三类危险源的概念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对人员安全、财产损失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形态,可以将危险源分为三类: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和第三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这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包括:(1) 火灾:由可燃物燃烧引发的火灾是常见的灾害之一,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爆炸:由于物理或化学反应,气体或粉尘在瞬间大量膨胀并释放能量,导致设备或建筑物损坏、人员伤亡等。

(3) 毒气泄漏:有毒物质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4) 化学反应失控:化学反应过程中温度、压力等参数失控,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

2.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这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承载能力不足:设备、设施或工具等在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可能发生故障或损坏。

(2) 设备故障:机械设备、电器设备或其他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 人员失误: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或违规操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4) 管理缺陷:安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第三类危险源第三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条件下,人体与其它物体之间可能发生的物理或化学作用。

这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化学反应:化学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2) 热反应:高温、低温或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反应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3) 机械危险: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夹伤、压伤、划伤等伤害。

(4) 电危害:电流的通过可能对人体造成电击、电伤等危害。

注意事项在生产、生活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和安全措施。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事故的发生必然是危险源存在的结果。

这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由于约束条件的失控(第二类危险源)所出现的事件,并造成的人员伤害、死亡或任何损失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而第二类危险源的失控,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

例如高压锅炉本身应为能量(机械能)的载体,这是第一类危险源。

已识别和确定的危险源特性,可以是工作压力为10Mpa。

锅炉炉体因失修而造成严重腐蚀,则应为第二类危险源。

当锅炉炉体因腐蚀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小于10Mpa时(第二类危险源特性),则可能出现的事件是锅炉爆炸。

而由于锅炉爆炸这一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厂房或设备的损坏,则属锅炉爆炸所造成的事故。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上两类危险源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都不会发生事故。

例如前例中正常运作的高压锅炉,这是能量的载体,客观上存在由高压而产生的机械能,这是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

只有在锅炉炉体失修、严重腐蚀这种第二类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高压锅炉爆炸等事故。

在第二类危险源不存在的情况下,这种高压锅炉仍然会正常运作,而不会发生爆炸事故。

反之,如果运作的不是高压锅炉,不存在高压产生的机械能,自然也不存在锅炉爆炸的可能性。

因此,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上述中的事故,应属高压锅炉贮存的机械能在锅炉炉体失修腐蚀,使能量释放的约束条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能量意外释放的事故。

又如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伤行人这一事故。

其中汽车的高速行驶具备一定的动能,这是第一类危险源,这是撞伤行人的物理本质。

这样高速行驶的汽车必须在第二类危险源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将行人撞伤。

例如这第二类危险源可以是驾驶员的酒后驾车。

由于驾驶员的酒后驾车这一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行驶车辆失控这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存在,才发生了行驶的车辆撞伤行人的事故。

第二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引发汽车撞人的必要条件。

浅谈危险源、隐患与风险三者之关系

浅谈危险源、隐患与风险三者之关系

浅谈危险源、隐患与风险三者之关系摘要:随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已经成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双重预防机制中一些术语概念的混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从危险源、隐患与风险入手,旨在厘清三者概念与相互关系,以便更好的理解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开展落实公司双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关键词:危险源;风险;隐患1 两个基本理论1.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图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示意图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物理本质角度阐述事故的连锁过程: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特定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

同时,从连锁过程可以看出,预防事故可从减少能量和加强屏蔽两方面入手。

1.2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图2 瑞士奶酪模型示意图瑞士奶酪模型认为[2],一个事故的发生主要由四个层面的原因构成: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的行为前兆和不安全的行为(即每片奶酪上面的孔洞)。

每一片奶酪都是一层防御体系,“孔洞”位置和大小都在不断变化,一旦排成一条直线,即形成了一条“事故机会弹道”,危险这只“箭”便会由“弹道”穿越所有防御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2 三个基本概念2.1危险源危险源(Hazard)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所呈现出来的连锁体系,可以将危险源分为两类,如图3所示。

第一类危险源(即图1中的“能量”)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第二类危险源(即图1中的“屏蔽失效”)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图3 两类危险源关系示意图第一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是事故控制的重点,需要在设计、建造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而第二类危险源是事故预防的重点。

以地铁行车举例:当地铁运行时,其动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客观存在的,其可能导致人车冲突造成意外,故列车上在设计之初就安装了紧急制动系统等防控措施;而人员误入轨行区、司机瞭望不到位等、站台门破碎未设防护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导致了人车冲突伤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
事故的发生必然是危险源存在的结果。

这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由于约束条件的失控(第二类危险源)所出现的事件,并造成的人员伤害、死亡或任何损失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而第二类危险源的失控,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

例如高压锅炉本身应为能量(机械能)的载体,这是第一类危险源。

已识别和确定的危险源特性,可以是工作压力为10Mpa。

锅炉炉体因失修而造成严重腐蚀,则应为第二类危险源。

当锅炉炉体因腐蚀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小于10Mpa 时(第二类危险源特性),则可能出现的事件是锅炉爆炸。

而由于锅炉爆炸这一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厂房或设备的损坏,则属锅炉爆炸所造成的事故。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上两类危险源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都不会发生事故。

例如前例中正常运作的高压锅炉,这是能量的载体,客观上存在由高压而产生的机械能,这是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

只有在锅炉炉体失修、严重腐蚀这种第二类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高压锅炉爆炸等事故。

在第二类危险源不存在的情况下,这种高压锅炉仍然会正常运作,而不会发生爆炸事故。

反之,如果运作的不是高压锅炉,不存在高压产生的机械能,自然也不存在锅炉爆炸的可能性。

因此,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上述中的事故,应属高压锅炉贮存的机械能在锅炉炉体失修腐蚀,使能量释放的约束条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能量意外释放的事故。

又如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伤行人这一事故。

其中汽车的高速行驶具备一定的动能,这是第一类危险源,这是撞伤行人的物理本质。

这样高速行驶的汽车必须在第二类危险源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将行人撞伤。

例如这第二类危险源可以是驾驶员的酒后驾车。

由于驾驶员的酒后驾车这一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行驶车辆失控这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存在,才发生了行驶的车辆撞伤行人的事故。

第二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引发汽车撞人的必要条件。

当第二类危险源不存在的情况下,则不会发生撞人事故。

反之第一类危险源也必须存在,才有可能发生撞伤行人的事故。

因为静止的汽车不具备一定的动能,自然不会发生撞伤行人的事故。

因此按事故发生的轨迹交叉理论,这一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伤行人事故中,驾驶员的酒后驾车(第二类危险源),应属人的不安全行为,与高速行驶的汽车(第一类危险源)失控这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的意外交叉所造成的结果。

如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交叉,则仍然不会发生事故。

例如驾驶员酒后驾车这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已经存在,但仍然存在侥幸情况下的行驶车辆尚未失控,则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在同一时
间和同一空间交叉,则就不会发生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类危险源(行驶的汽车所具备的动能)和第二类危险源(驾驶员的酒后驾车)已经同时存在。

虽然人的不安全行为已经发生,但由于尚未出现物的不安全状态,则尚未发生事故。

虽然没有发生事故,但发生事故的条件(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已经具备,实际上则存在发生事故的隐患。

因此,危险源应与事故的隐患加以区分。

文/王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