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道家思想

合集下载

金庸小说中儒、释、道思想的转变与融合

金庸小说中儒、释、道思想的转变与融合
计1 5部 , 包括 l 2部 长篇 和 3部 中短 篇 。金 庸 用其 中十 四 部 小说
出金庸 的原儒情怀 。陈家洛的人生终极 目标便是忠君爱国, 反清
复明( 者说是反满复汉 ) 这与儒 家的“ 而优则仕 ” 或 , 学 以及 “ 忠 君” 的思 想 是 同 出一 辙 的 。 而 由 于儒 生 的 软 弱性 , 造 成 了陈 家 也 洛 在 实 现人 生 目标 过程 中对 乾 隆 的依 赖 心 理 , 最终 铸 成 大错 。这 也 是 中 国历 史 上 儒 生革 命 的 悲剧 性 的真 实 写照 。 金 庸 出 生 于 海 宁 查 氏 , 得 上 是 当地 名 门望 族 , 代 书 香 。 称 代 查 氏先 祖 “ 宦 均 文苑 , 名 代代 有 清 官 ” 。至 明 清 之 时 尤 盛 , 氏宗 查 祠 有 康 熙 皇帝 曾亲 笔 题封 : 唐 宋 以 来 巨 族 , “ 江南 有数 人 家 ” 。 家 门世 代 书香 , 自然 藏 书 甚 多 , 庸 从 小 与 书 为伍 , 生 好 读 不 金 一 倦 , 庸 说 :我 年 轻 时 代 最 爱 读 的三 部 书是 《 浒 传 》 《 国 演 金 “ 水 、三
文 学异 ・谚嗜捌觉
金庸 小 说 中儒 、 、 思 想 的转 变 与 融 合 释 道
赵 啸非
( 河南 洛 阳 理 工学 院 中文 系 , 河南 洛 阳 4 12 ) 70 3
摘要: 金庸 自 15 开 始 发 表 《 剑 恩 仇 录》 , 17 95年 书 起 到 9 2年 9月 写 完《 鼎记 》 宣布 封 笔 , 鹿 后 创作 共经 历 了 1 时 间 , 品 共 7年 作
完 成 自已 的心 愿 , 儒 家 的思 想 文 化 已在 青 年 时代 的 金庸 内心 深 但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

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

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

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

《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

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

这部小说最感人的不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在于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翠山父子,武当七侠间的兄弟情谊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张无忌虽不是英雄,但我们反而觉得他更为亲近,更为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样的缺点,有一样的无奈,他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善良的,又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结构宏伟,人物众多。

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文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文精神
人身份时 . 曾想 过复汉 . 但是后 来由于阻挠便 放 弃了 . 做 了一个 伪满人 。他欺骗 香香公主 ,
承诺 只要香香公主嫁给他 . 他就放过香香公 主
追求 的是 为国为民牺牲 自我的大气概 .大侠 郭 靖就是金庸 先生为我们塑 造的一位成 功的
儒侠 。
在《 神雕侠 侣》 第 三十 九 回襄 阳大 战 中 , 郭靖攘臂大 呼 : “ 兄弟们 ,今 日叫鞑子大 汗亲 眼瞧瞧咱们大宋好 男儿的身手 !” 三十年 . 郭 靖 大半生的心血都 交给了襄 阳. 交给 了大宋
人, 《 天龙八 部》 中的大英雄 萧峰是契丹人 , 这
生用剑分为利 剑、 软剑 、 重剑 、 木剑和无剑 。当
他达 到无剑境 界的时候就是放 弃手 中的剑的 时候 , 这时他 才做 到 了收 放 自如 、 随 心所 欲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乌烟瘴气 . 怨声载道 而此 时的任 我行则是隐 忍多时 , 他 不仅加强练 功 , 总结思考 怎样 统领 日 月神 教 .还对 日 后 神教复兴做 了一系列 的 部署 . 可谓是卧薪 尝胆 , 韬光养 晦 这和历代 封建 王朝中的 “ 逆 臣贼子” 谋取 皇位的情景如 出一辙 任我行第一 次想 到 自己的独女 任盈 盈时, 感慨 道 : “ 唉, 此刻我 女儿若 在我身 边 . 咱们多 了一个人 . 也不 致如此势孤力 弱了 ”
武侠小说是这 种文化 现象浸 润下 的特殊产物 . 其思想感情大多体现出强烈 的人文精神

待到《 碧血剑》 问世 , 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 作者对异族观念的转变 . 袁 承志刺杀 皇太极时 的心 理活动正是体现 了这一点 : “ 袁 承志听 了
这些话 . 只觉句句入耳动 心 . 浑忘 了此来是 要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综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综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

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

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

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引言“男金庸、女琼瑶”。

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

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

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

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

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叶茂源于根深。

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

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秀的文学家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杰出的大师级作者则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表现和探讨人性及其文化特征。

金庸作品除了艺术功力和技巧外,还有着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思考和精彩表现。

1.悠长“武侠味”(1)武侠渊源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古代一般的武侠小说,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确实主要写的是打斗和侠义。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十七八年的时间里金庸老先生笔耕不辍,写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中篇)共十五部武侠小说,成为武侠小说史上一座新高峰。

作品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不缺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也被一部分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之物。

然而,老先生从七十年代封笔到今天也已四十余年的时间了,可喜的是十五部作品耐住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近些年来也被不同程度地写进了文学史,实至名归。

在很多人看来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除了可读性之外并无他长,但是仔细分析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单以老先生的几部作品来说吧,比如作品中对儒释道三教内涵的深刻阐释和领悟。

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主要体现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身上,而且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形象身上;《笑傲江湖》阐释的是道教内涵,主要表现在令狐冲对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潇洒豪迈精神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当然除此之外《笑傲江湖》还有其独特而又深刻的政治寓意。

而对于佛教的阐释则具体体现在《天龙八部》一书中。

翻完《天龙八部》之后仔细体会一番似乎就会觉得这几乎是一部罪孽之书,不说别的,单从乔峰、虚竹和段誉这哥仨的身世就可见一斑。

乔峰刚满周岁就遭逢大难,侥幸不死但也为他的一生埋下了诸多隐患,而虚竹和段誉这哥俩就更惨了,说得好听一点叫原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难听一点他俩就是两个孽种。

虚竹——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儿子,和尚的儿子,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时候的和尚得守清规戒律,不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段誉的身世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可以说正是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为段誉的降生提供了可能,大理段氏的那些事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也难逃因果报应。

下面咱们就通过作品中几个关节性的人物来理一理这其中的孽缘。

一、慕容博:始作俑者,罪孽之源老先生在作品中对慕容博这一形象着墨并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关节性人物,甚至是个关键人物,众孽皆因此人而起,可以说没有此人就没有后来的乔峰,更没有之后的一系列恩恩怨怨,很多麻烦事都是由他引起的。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

1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摘要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十分明显可见金庸受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很深体现在其作品中就是一部分主人公是有为国为民积极强烈的入世精神的儒侠和一部分追求自由不为外物所拘独行于天地间的道侠。

读者往往在不知不觉当中为其中极副个性的人物形象所倾倒我想这些生动鲜明的形象正是金庸小说倍受欢迎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关键词儒道侠影响正文金庸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是因为他不仅有讲述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的卓越才能而且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修养。

这使他的小说不仅有十足的武侠味而且有十足的书卷味。

他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就形成了儒家和道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

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真正作为显学的还是儒和道。

可以说道学及儒学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中国人一方面受儒家影响关注现实人生积极进取另一方面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率真任性想象丰富情调浪漫不能说与道家无关。

儒侠先说儒家代表即《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

郭靖是金庸笔下一个平实可信充满阳刚之美的侠义英雄。

他出身于忠良之家可是郭靖还未出生家中已遭不幸父亲郭啸天被与金人勾结的南宋官府害死母亲被迫流落蒙古。

苦难中出生的郭靖年幼只是一个呆拙愚笨、到四岁还不会说话的傻孩子。

可是就是这个在大漠深处长大的傻乎乎可怜巴巴的孩子最后成了刚正不阿、大仁大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郭靖外表长的高大威猛相貌英俊内心善良仁慈诚实憨厚。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郭靖的侠义英雄性格具有多重内涵他对国家忠诚执着对朋友义重如山对师傅敬若神明对爱情忠贞不渝等等。

当然郭靖的侠义英雄性格的核心是尽忠报国。

这也是他成为万民称颂之侠与一般江湖游侠的根本区别。

郭靖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自勉处处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成吉思汗曾有恩于郭靖母子而且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四儿子拖勒情同手足但是当成吉思汗想要侵吞大宋国时郭靖立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与成吉思汗反目成仇。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多数具有儒道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现代社会中的智慧。

他们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也注重修身养性、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

这些儒道思想不仅为小说赋予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意义,还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

儒家主张立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以仁爱为本,以义务为先,以礼仪为准则,以智慧为导向,以信仰为支持。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如郭靖、黄蓉、杨过等,都具有高尚的品德、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义气。

他们追求的是道义心灵的卓越,以治愈世人心灵创伤。

这种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人生的指南和底线,使人们能够取得内心的宁静和社会的和谐。

其次,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注重修身养性、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师,倡导心如止水、无为而治的境界。

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如张无忌、独孤求败等,都有修行内观的经历,追求的是自然、无为的道家境界。

他们在修炼武功的同时,也修养内心,注重修身养性,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平静。

这种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给予现代社会指导,在喧闹的世界中寻求平静与内心的安宁,让人们明白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放弃,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最后,金庸小说中的儒道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儒家价值观的重视逐渐增强。

"仁者爱人"的思想引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弘扬互助、友善的价值观。

"义"让人们具备对社会的责任感,以正义之心去参与社会事务并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礼"让人们有清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智"则让人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善于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

"信"让人们坚守诚信、守信的原则,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2019年精选的金庸作品的心得体会五篇

2019年精选的金庸作品的心得体会五篇

2019年精选的金庸作品的心得体会五篇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老大,他的读者风靡全球,号称"有自来水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武侠小说"。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庸作品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金庸作品的心得体会(一)金庸大师的书掌堂正正,带有历史的厚重感,带有侠之大者的责任感,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行走在那个侠客的时代,为国为民,除暴安良。

金庸的小说中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性格饱满,让读者提起来津津乐道,萧峰、段誉杨过、郭靖、黄蓉。

那一串串熠熠生辉的名字金庸迷们是脱口而出。

古龙大师擅长剑走偏锋,古怪精灵,角度奇特,就像是那“天涯浪子”,不屑于走寻常路。

在古龙的书中,读者好像能看到自己的清楚,那种不畏世俗、不甘寂寞的孤傲与不逊古龙书中的主角中,除了楚留香、陆小凤等个别人的名字,绝大部分都不为人所记住。

他笔下的人物,仿佛就是古龙的一个个分身,嬉笑怒骂,举杯畅饮,相忘于江湖。

古龙代表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少年轻狂梦。

或许是跟金庸与古龙的出身也有关系。

金庸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个文化大家族,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而古龙身处社会中,看透了世态炎凉,文字中充满了对世俗的反抗。

相对来说古龙有些太高产了,作品良莠不齐,还有代笔的,反而不如金庸的作品每部都是精品。

金庸作品的心得体会(二)我读金庸作品部。

“金庸作品本本名著”虽不尽然,然而一半为名著,也不是夸大的。

由于爱他的作品,不禁对他也敬佩起来。

金庸办《明报》成功,这是众所周知,至于他中学时就出书供自己念大学,更令我骇然,然而我觉得他最成功之处还是小说的成就。

我有很多同学对金庸作品都爱不释手,有的甚至着了迷。

金庸作品无论男女,很多人已看过,因为他的作品大都搬上电视,有的甚至重播了好几次,几乎人人都认识金庸,近年似乎更受欢迎。

他的作品历几十年风靡一时,可见他作品受欢迎的程度。

至于他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原因有二:一是故事好看;二是文学价值。

论金庸小说的侠义形象

论金庸小说的侠义形象

论⾦庸⼩说的侠义形象2019-07-19摘要:⾦庸先⽣是中国新派武侠⼩说的杰出代表⼈物,其⼩说描写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关于“侠义”精神的阐释。

“侠”的精神在故事的离奇与巧合中完成性格的升华,在不可思议的机缘中描绘出⼈世⼈情的多彩⾯貌。

“侠义形象”成为⾦庸⼩说反映的精神核⼼,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化精神。

关键词:⾦庸⼩说 “侠义”精神形象塑造武侠⼩说源于古代公案⼩说,在中国传统⽂化的精神浸润和影响下产⽣,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汲取着先秦诸⼦各家思想的精神内涵。

“侠,虽然正式出现于战国晚期,但它早就以⽂化基因的⽅式潜藏于先秦诸⼦之中,以儒、道、墨为载体,参与到中国本⼟⽂化主体格局的建构之中。

”①在⾦庸先⽣的⼩说中,“侠”与“义”是不容分割的,“侠义精神”是⼀种民族⼼理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种民族的集体⽆意识,并且与儒、道、佛诸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于中国民众的集体思想中,成为⼀种民族⽂化的核⼼内容。

⾦庸先⽣的新派武侠⼩说融通俗性与思想性于⼀炉,从民族精神的传统出发,在⼑光剑影爱恨情仇中寻找⼈性的⽅向,探索⼀种哲理性的⼈⽣道路。

⼀、“侠”的⼈格分析(⼀)侠与儒家⾦庸笔下的侠其实都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侠,因为他笔下的形象中有更多的传统思想的参与,使侠脱离了武⼠的形象特点,成为⼀种⼈格化的精神。

在⾦庸⼩说中,说到儒家之侠,⼈们⾸先想到的必定会是郭靖,其次还有萧峰、陈家洛、袁承志等⼈。

郭靖形象是⾦庸⼩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为典型的⼀个形象,他寄托了作者对于传统社会理想侠⼠⼈格的⾼度概括,是正义与道德的化⾝,是侠中的“侠之⼤者”。

他的形象始终贯穿于《射雕》三部曲中,最后在《倚天屠龙记》中慷慨赴死,完成其精神的最后升华。

他何以成为⼀个儒家的侠之⼤者,原因有三:第⼀,这与家环境有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它已经深深地印在国⼈脑海中⽽成为了⼀种民族的集体⽆意识,融⼊了民族的⾎液,永远不可能被抛弃或忘却。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

2、文学典故。
《射雕英雄传》黄药师唱:‚伊上帝之降命,
何修短之难哉?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方朝华而晚敷, 比晨露而先晞。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 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天长地久, 人生几时?先后无觉,从尔有期。‛出自曹植为
3、着意虚化历史背景。
《笑傲江湖》《侠客行》。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 《飞狐外传》展现秘密会社,是天地会传 说中的‚红花会‛及‚山宗‛、‚华山 派‛,借助传统表现反抗暴政、抵御外侮、 兴复故国、振兴民族的主题。 金庸小说讨论朝廷暴政和官吏昏庸如何激 发内乱外侮,以致生灵涂炭,民族蒙难的。
金庸对儒家的态度,是现代社会与 儒家思想的融合。 强调儒学传统与礼教大防对立。 赞同岳飞和范仲淹等人的儒家理想 人格。 郭靖与黄蓉游岳阳楼,理解了‚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内涵。
(二)道教
全真教:王重阳(1112年—1170年),北宋末京 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原名中孚,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 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 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金正隆四年(1159),愤然 辞职,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 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 穴墓,取名‚活死人墓‛,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 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
黄蓉道:‚国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 不变从前的操守;国家朝政腐败,你宁可杀 身成仁,也不肯亏了气节,这才是响当当的 好男儿大丈夫。‛郭靖连连点头,道:‚蓉 儿,你怎想得出这么好的道理出来?‛ 黄蓉笑道:‚啊哟,我想得出,那不变了圣 人?这是孔夫子的话。我小时候爹爹教我读 的。‛郭靖叹道:‚有许许多多事情我老是 想不通,要是多读些书,知道圣人说过的道 理,一定就会明白啦。‛ ————《射雕英雄传》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文化1005030081 刘宇凌对外汉语摘要: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中的佼佼者,其作品堪称经典,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普遍喜爱。

其作品主题显明,为读者展示了恍如现实的武林生活与江湖纷争,而这一切都取自于各种民间传说和野史,来自于生活,虽经由作者的想象加工,却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受到了广大“金庸迷”的普遍推崇。

金庸的作品无一不是当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造诣之深,引人入胜也因为在其小说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包括饮食、文学、宗教思想等多方面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学宗教思想金庸的武侠小说广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一点令他的小说显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底蕴。

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饮食、文学、宗教、思想等多方面融会于其作品中,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的言行、经历来描绘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化。

金庸的武侠取得极大的成功,取决于金庸本人通透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博大的胸襟、自身的天赋与社会的机遇。

同是“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作品之所以在销量和评价上都高于同时代的梁羽生、古龙等名家,主要原因是金庸小说到处都笼罩着浓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让人体验享受到一种远古的高深。

一.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说到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射雕英雄传》这本小说。

在小说的第十二回中,黄蓉为了讨好洪七公,让其教给郭靖上乘武功。

费了极大心思做出许多奇特精致的美味佳肴。

“黄蓉笑盈盈的托了一只木盘出来,放在桌上,盘中三碗白米饭,一只酒杯,另有两大碗菜肴。

郭靖只觉得甜香扑鼻,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见一碗是炙牛肉条,只不过香气浓郁,尚不见有何特异,另一碗却是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想来这清汤是以荷叶熬成的了。

”“洪七公惊喜交集,细看之下,原来每条牛肉都是由四条小肉条拼成。

洪七公闭了眼辨别滋味,道:“嗯,一条是羊羔坐臀,一条是小猪耳朵,一条是小牛腰子,还有一条……还有一条……”黄蓉抿嘴笑道:“猜得出算你厉害……”她一言甫毕,洪七公叫道:“是獐腿肉加免肉揉在一起。

从《天龙八部》看凋零而有生命力的道家众生

从《天龙八部》看凋零而有生命力的道家众生

从《天龙八部》看凋零而有生命力的道家众生01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天龙八部》里没有出现道士。

在金庸同一时代背景的其他小说里,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全真教作为道教的重要代表,在武林中可是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天龙八部里道家的影响却贯穿始终,和佛家不分伯仲。

道教和道家不是一个概念,道家思想不光在《天龙八部》,在金庸的其他小说里都有着深刻的体现,这里不多做剖析(学疏才浅)。

道家派别在《天龙八部》里不提道教,应该是为了囊括更广。

我只聊聊浅显的,表面的,也是我感兴趣的。

《天龙八部》里描写的道家众生,像极了现代的道家众生。

道家是很厉害的,论经典不论是《易经》还是《道德经》,几千年来根植于我们的文化里。

我们的命脉里一直流淌着三分血,两分儒、一分释与道。

提到儒道,我们会想到《论语》,说到论语,我们会想到孔子,而孔子读《易经》有一个典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韦编三绝”。

还有学者说到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到了印度,将“道”传给了释迦牟尼,这有点道听途说的性质,但也可见,道家的影响深刻且久远。

道家本来是很厉害的,在《天龙八部》里以逍遥派为代表,虚竹师从的无崖子、天山童姥都出自逍遥派,段誉学的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也是出自于逍遥派,但他们得到这些武功秘籍,都不是普通套路的师傅和徒弟之间的传承,都是出于机缘巧合和不得已。

逍遥派凋敝零落,无崖子等了三十年也没找到弟子,天山童姥手下更是后继无人,指定手下的奴婢只能到40岁才能到武功密室待一日。

以前看这些,以为是金庸故弄玄虚,故意把道家写得神神道道,高不可及。

当我翻看了《易经》《梅花易数》、《奇门遁甲》之类,一下子明白道家为什么特别注重资质,普通人看这些像看天书,根本不知从何入门。

学这些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悟性,还需要有超强的记忆力,若不然单单那些名词就把人绕晕了。

看无崖子收徒的无奈景象,像极了南怀瑾晚年感叹自己找不到合适的衣钵传人,连做梦都在梦这个人选,一梦见坏了,那孩子才三四岁。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无恶不作——叶二娘 凶神恶煞——南海鳄神 穷凶极恶——云中鹤
因果循环,善恶有报

段延庆
段正明、段正淳

叶二娘
萧远山 玄慈 慕容博




用佛家文化构建的武侠世界
执著于情、执著于艺、执著于恩怨、执著于
权势、执著于胜负都会给人间带来无穷的杀 孽,给自身带来永远的追悔。 世界的主题从善恶交争转变为业报和超度, 转变为破执、破妄、破惑。
他的文武事业和从容进退,使一切圣王抱负和 英雄道义黯然失色。
韦小宝代表了一种毫无
审美价值、无赖、功利 但却生气勃勃的市民理 性对儒家传统文化理想 的胜利。
第二课时
政治寓言: 《笑傲江湖》
武林正派:五岳剑派
两任盟主:左冷禅
岳不群
武林邪派:日月神教
两任教主:任我行
东方不败
人性解放:《神雕侠侣》

金庸笔下的武林是一个微型政治社 会。在金庸小说中,传统武侠小说的基 本事件,如保镖、寻仇、侦凶、比武都 让位于政治事件或被赋予政治色彩。侠 客或是朝廷政治斗争的参与者,或是区 域政治秩序的维护者,或是武林自身政 治活动的安排者(如推举武林盟主)。

金庸小说与儒学更深刻的联系 在于小说中的武侠形象充分表现了 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原儒情怀,金庸 以儒家审美理想出发,成功地塑造 出一批阳侠阴儒的江湖英雄。


《笑傲江湖》中 风清扬传令狐冲独孤 九剑,剑意要旨是顺 乎自然、体察天心、 任意所之、“根本无 招”,这正是佛学中 无执无我无心的境界
《倚天屠龙记》

谢逊的止杀顿 悟, 终成高僧 。
《侠客行》

石破天无识无 障,得证大道 。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龙八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浅析金庸小说中的儒道思想文献综述姓名:闫家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学号:080127051指导老师:宋文钦摘要“金庸”这个名字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其写的武侠小说,但凡是个中国人应该都知道。

可以说是一个当世传奇。

小说里面的人物,情节,以及那使人痴迷在其中的奇异武功,个个都让人欲罢不能。

但更令人们孜孜不倦的当属小说所表达中国传统思想之深刻。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来探究金庸先生小说的价值。

关键词:金庸小说,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价值一、《侠士道金庸小说与中国精神》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岱著作,在2009年出版的第一版。

本书重启关于金庸小说人文意义的讨论,对金庸小说之所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伟大经典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深度阐述。

作者认为,金庸小说与真正的孔子思想和中国精神一脉相通,突显孔子思想的“君子道”本质上就是一种侠士道,而理解金庸小说的核心价值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孔子思想和中国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讲,金庸小说并非是通常意义上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正统文化的载体,而是对这种正统意识形态的反思和重新解释。

徐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所长,文艺学与美学学科带头人。

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美学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与基础诗学、文化研究与比较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

本书的大概结构有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精神品格等几个部分。

第三章传奇的理念对我写作论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他指出:金庸小说的价值,在于让尘封已久的中国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

倘若想理解金庸小说中的精神,首当其冲的就是作为中国精神的代表孔子,即儒家思想入手。

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精彩论述。

金庸小说与儒道佛思想及现代意义

金庸小说与儒道佛思想及现代意义

金庸武侠与儒道佛思想及现代意义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金庸小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儒家的仁爱、王道和民本思想,道家深邃博大、无处不在的辩证方法,以及佛家精神疗救伤痛,弃恶扬善的教化作用等等。

他的小说赞美了儒家的人生态度,同时又肯定佛道两家的哲理精神,在小说中儒佛道互补。

在爱国、重义、尽孝、尊师、守信这类基本道德方面,金庸小说从儒家吸收了很多,但在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选择上,作品又宣扬佛道两家的思想。

以下分别浅析金庸小说中的儒道佛思想,并且简单的分析一下在当代的意义。

一金庸及其作品简介1金庸简介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浙于江海宁袁花镇,是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并着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武侠小说,作品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

2 金庸作品主要的14部被人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雪─《雪山飞狐》(1959年)连─《连城诀》(1963年) (又名《素心剑》)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鹿─《鹿鼎记》(1969—1972年)笑─《笑傲江湖》(1967年)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侠─《侠客行》(1965年)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其他的作品《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金庸散文集》二金庸武侠中的儒家思想1 儒家简介以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学派,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君子"文化,它把"君子"的行为、道德规范作为"成人"的标准,希望人们去努力达到。

金庸小说中儒_释_道思想的转变与融合

金庸小说中儒_释_道思想的转变与融合
中国文人始终都是矛盾着的,他们的人生哲学可以看成两个 部分: 入世与出世、进取与退隐、杀身成仁与保全天年,这种一分 为二的哲学看似处于矛盾之中,实际却是中国式的唯证法的生存 之道。当时代、社会给文人们创造了进取的条件,创造了外在的 理想追求和内在的欲望满足的可行之路时,儒家人生观的积极面 便开始占据主导的地位,反之,文人们则理智的退归于自己的躯 壳之中,以求保全自己,陶醉于有限的满足之中。而这种进则居 庙堂之高而忧其国,退则处江湖之远而养其身的生存方式,只不 过是文人们的一种理想,历史上能实现这种理想的人是少而又少 的。但这种理想模式毕竟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思维之 中,作为深谙传统文化之道的文人金庸,其作品中有意无意的表 达着儒、释、道合一的文人式理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组作品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儒学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 的道家思想。从《神雕侠侣》中杨过的人物形象可以充分说明这 一点。杨过“自幼失教”,然而正是由于这一点,杨过身上更多的 集中了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思想。并且杨过是做为郭靖的对比 人物出现的。如果说郭靖为正,杨过则为奇; 郭靖中流砥柱,杨过 剑走偏锋; 郭靖是侠之大者,杨过是侠之风流。在世俗的眼光中, 师徒的名分不可逾越,杨过和小龙女却无视周围社会的圧力,英 雄大宴上激战正酣,杨过和小龙女却恍然不闻,执手言欢,情意缠 绵。最终他们抛开名分,由师徒结为夫妻。面对武林群雄的质问 与指责,杨过斩钉截铁铁的回答: “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 还是要她做 妻 子 ”。[79]既 便 是 后 来 得 知 小 龙 女 曾 被 尹 志 平 奸 污 后,杨过仍不以为意,坚定的要和小龙女结合。杨过是礼教习俗 的自觉的叛逆者,同时也是道家人性自由、个性解放的自觉执行 者。而《笑傲江湖 》中 的 令 狐 冲 则 将 道 家 的 人 性 自 由、个 性 解 放 思想发展到了高潮,他没有“为国为民”的机会和倾向,他甚至说 不上是个英雄人物,但是他令人感动,教人敬重,就是因为他的性 格和感情完全没 有 一 丝 卑 劣 的 地 方,因 为 他 宁 愿 付 出 最 大 的 代

千古侠客梦——金庸新武侠小说赏析

千古侠客梦——金庸新武侠小说赏析

千古侠客梦——金庸新武侠小说赏析一、金庸小说的传统精神1.儒家之“正义”武侠小说在本质上宣扬复古主义、念旧情怀的小说表达作家对过去的追忆——道德礼法。

构成金小说最基本的人性关注,一开始与礼仪有关,义是侠士魂灵,也是金小说核心。

儒家重人德,讲究文如其人,金发展为武如其人,义与仁关系密切。

从事的轰轰烈烈的事业,仁是儒家思想核心,通过义才能实现,注重个体对他人、群体的爱。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惺惺相惜。

《雪山飞狐》中写胡一刀与苗人风惺惺相惜的义气。

均因是李自成侍卫之子。

两人比武头几天不分胜负,双方相互钦敬。

白天比武、夜间喝酒,苗人风将剑招传胡一刀,胡一刀将刀法授苗。

第四天,胡夫人看出苗人风破绽。

第五天,向丈夫使眼色,但胡不忍,夫人摔孩子,后胡提议换兵器,打成平手,后有人暗中在兵器上涂药,胡一刀死,胡夫人横刀殉夫,将孩子交苗人风,忙乱中却被他人带走,此后,苗人风每到过年,必祭胡。

《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殷素素觉得有负于三师兄俞岱岩,夫妇双双自尽,张无忌为救义父谢逊,更是吃尽苦头,几乎牺牲。

《鹿鼎记》中韦小宝,既不捉天地会的人,也不杀康熙,康扣住韦小宝,准备炮轰子爵府,消灭天地会骨干,韦小宝为报信,捅了称兄道弟的多隆一刀,但心里又释道:“你是鞑子,我天地会靠杀鞑子吃饭,不杀你不行”反正你要死,不然皇上也要砍你头云云。

但多隆命大,也保住了韦小宝的义气。

《鹿》中韦小宝好色,讲义气,见陈圆圆之女阿珂,色心大发,胡搅蛮缠,惊晕,却又想摸手,又无勇气,陈近南伤重而死,韦小宝声嘶力竭叫“师父,师父”。

(武功平平,却做天地会总舵主)出了妓院,却成了鹿鼎公,好色,却入了少林寺。

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持正义,打抱不平《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为救仪琳,与田伯光死缠。

《碧血剑》中袁承志救焦公礼全家与金龙帮斗,也源此。

其一,焦公礼杀闵子叶,因这人为总镖头拿了人钱却不予保护,反而与强盗勾结准备杀户主并占人家女儿。

其二,焦公礼与太白三不和,因不愿与其跟清兵勾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派武侠小说兴盛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其主要代表作家有香港的粱羽生、金庸,台湾的古龙、卧龙生等。

他们的作品一经产生就赢得华人世界广大读者的青睐,其中尤以金庸的作品最为著名,可以说他竖起了一座武侠小说的高峰。

他的作品不仅让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着迷,就连许多文化层次很高的专家、学者也未能例外,如陈墨、严家炎等名家。

金庸小说多写一些与历史不符,甚至子虚乌有的江湖情仇异事,虚构一系列的江湖奇侠异事。

然而这些内容荒诞不经、严重脱离现实的作品却赢得如此广泛的读者,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仅以通常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答案则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为除少数精品,多数小说似乎没有深刻的思想主题,也缺乏高超的文艺技巧,而且存在一定的雷同现象。

正如金庸自己坦言:“我只是一个‘讲故事人’,我只求把故事讲得生动热闹。

我自幼便爱读武侠小说,写这种小说,自己当作一种娱乐,自娱之余,复以娱人。

”可见,武侠小说终是以娱人为目的的通俗小说,但如能以文化阐释的眼光追索作者未必明言的心史,则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金庸的确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他能把江湖恩怨、情仇讲述得惊险曲折、引人入胜。

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小说中丰厚的传统文化,直接反映了国人心底深处的心理文化积淀。

特别是其中的精品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更是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国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儒家和道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

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真正作为“显学”的仍是儒和道。

林语堂说:“道家和儒家是中国灵魂的两面”。

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讲求实际,注重现实人生,积极进取,这是一个方面;但中国人又具有超越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怀,胸襟开阔,不断在现实以外开辟精神上的新天地,向往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这些特质不得不说得力于道家文化的影响。

这些特质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深受道家精神的影响,其中尤以嵇康、阮籍、李白、苏轼等最为明显。

金庸的武侠小说想象奇特丰富,境界超拔,这显然与作者深受道家文化熏陶分不开。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金庸武侠小说中深蕴的道家文化精神。

(一)“大知”与“小知”道的最高境界是“绝圣去知”、“大智若愚”。

庄子认为“去知与故,循天之理。

故曰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不思虑,不豫谋。

……乃合天德。

” 知,即知识、智巧。

在庄子看来,人的智巧会给最高的、完美的“道”的本然状态带来破坏。

这一点,在《庄子》中借一个固执地坚持抱瓦翁浇地而拒绝用桔槔提引灌畦的种菜老人之口,完整的表述了出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在庄子哲学中,“知”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一是普通的知,可以言传,可以辩论的知,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谓之“小知”;另外一种是“不知之知”,超越语言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知,是一种直觉思维能力,谓之“大知”。

而“小知不及大知”(《庄子·逍遥游》)所谓“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在金庸的小说中,对修炼内功的描写集中体现了道家“大知”与“小知”的辨证关系。

“内功”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常使用的一种武功名称,严格说来内功不是具体的武功招式,而是一种气。

内气养成,游走全身,打通任督二脉,便能使人身轻如燕,坚如钢铁,且力逾万均着实神奇无比。

在武侠小说中,修炼“精气神”的被称为内家功夫,锻炼“筋皮骨”的被称为外家功夫。

内家功夫永无止境,而外家功夫达到一定境界便很难再有进步。

外家高手在金庸的小说里似乎不堪一击。

如在《射雕英雄传》中,最早出场的杨铁心、郭萧天及“江南七怪”,他们的外家功夫很是了得,可是和后来的邱处机、黄药师、洪七公和欧阳锋等内家高手相比,就难望其背项了。

然而在金庸的小说中有个不容忽视的奇怪现象,练成上乘内功,成为绝世武学高手的却往往不是绝顶聪明之人。

其中典型的是郭靖和石破天,前者自小资质鲁钝,反应迟缓;而后者目不识丁,不通事务。

他们真的是不聪明吗?当然并非如此,他们缺少的是“小知”,而拥有的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大知”。

石破天常常奇妙的因为目不识丁,不通事务,因祸得福、遇难呈祥。

谢烟客想借教他内功之际,使他走火入魔而毙命荒野,但他不仅没死反而练成了上乘内功。

谢烟客诧异之余,“稍加思索,便即明白,知道这少年浑浑噩噩,于事物全然不知,心无杂念,这才没有踏入走火入魔之途,如换作旁人,这数年中不免有七情六欲之侵扰,稍有胡思乱想,便早已死去多时了。

”更奇妙的是他因大字不识而无意间参透了武林精英们专研了三十年之久而无破解的武功秘籍。

同样,《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因思无杂虑,领悟了《九阴真经》中的深奥武功,而聪明剔透的黄蓉反而不如。

郭靖和石破天所以能参透最上乘的内功心法,乃是因为他们无“机心存于胸”,练功时反而更易保持心灵的宁静,排除杂念,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把握住了“道”的契机。

这也正是他们“大知”的表现,他们“绝圣弃智”,弃的是“小知”。

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小知”是逻辑思维能力,“大知”是直觉感知能力。

李泽厚认为,庄子思维的直觉把握方式在于“要求不用逻辑推理并且超越语言去领悟某些东西”。

郭靖、石破天不“聪明”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较差,却有很强的直觉思维能力,能领悟到许多“聪明人”无法领悟到东西。

道家对“大知”的强调和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人的主观精神力量的夸大。

老子主张“塞其兑,闭其门。

”《庄子》中提出“心斋”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坐忘”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心去智,同于大通。

”《庄子·逍遥游》中对能“御风而行”的列子都不以为然,认为他“有所待”,只对“游无穷者”而无所待的“神人”推崇备至。

而这也恰恰只有“绝圣弃知”的“大知”方能做到。

金庸武侠小说中,他把“内功”神化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很明显受到道家这一思想的深刻影响。

(二)神与人的关系在道家哲学思想中,有一种理想人格“神人”,他们既是人,又是神。

但不是西方神话中智慧过人,力量超群,常有不同于寻常神物辅助的物化神,而是“精神”神或是“道”神,游乎尘埃之外,齐物我,齐生死,齐是非,齐万物,与道体同,处于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庄子·逍遥游》中以浪漫主义笔法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的“神人”:“藐故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越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他们与天地合为一体,所以获得了“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的非凡功能。

金庸小说中深烙着道家“神人”的印记,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

首先是金庸塑造了众多形貌不俗的人物。

他们或是冰肌玉肤,娇美无比;或是丰姿隽爽,面目俊雅;或是形相清癯,萧疏轩举。

总之是气概非凡,湛然若神。

且看《神雕侠侣》中一段描写小龙女的文字:但见她脸色苍白,若有病容,虽然烛光如霞,照在她脸上仍无半点血色,更显得清雅绝俗,姿容秀丽无比。

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仙”四字来。

她周身犹如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

又如《书剑恩仇录》对香香公主的描写同样不俗:陈家洛听她歌中含意嘲弄多于责怪,于是慢慢走回湖边,缓缓抬头,只见湖边红花树下,坐着一个全身白衣如雪的少女,长发垂肩,正拿着一把梳子慢慢梳理。

她赤了双脚,脸上发上都是水珠。

陈家洛一见她的脸,一颗心又是怦怦而跳,暗想:“天下哪有这般美女?”只见她舒雅自在的坐在湖边,明艳圣洁,仪态不可方物,白衣倒映水中,落花一瓣一瓣的掉在她头上、衣上、影子上。

除此之外,更有王语嫣、阿九、凌霜华等,她们无不俊美异常,给人飘逸出尘、超凡入圣之感。

通常这些似神如仙的美女在金庸的小说中要么武功高强,要么聪敏出众,总之大非寻常。

其次是小说人物的居修之所非同寻常,缥缈虚无,如在仙境一般,这与庄子假想的神人居处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笑傲江湖》中有一段描写天下第一高手东方不败的修炼之所的文字:哪知转了几个弯,前面豁然开朗,露出天光。

众人突然闻到一阵花香,胸襟为之一爽。

从地道中出来,竟是置身于一个极精致的小花园中,红梅绿竹,青松翠柏,布置得极具匠心,池塘中数对鸳鸯悠游其间,池旁有四只白鹤。

众人万料不到会见到这等美景,无不暗暗称奇。

绕过一堆假山,一个大花圃中尽是深红和粉红的玫瑰,争芳竞艳,娇丽无俦。

此真乃神人居所也。

其实金庸小说中类似的描写还有许多,如《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所在的桃花岛,终年桃花盛开,姹紫嫣红;《天龙八部》中大理无量山秀美出奇。

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神人仙境的向往。

再次是小说中主人公超越世俗,蔑视礼教的精神气质。

《庄子·天下》中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与世俗处”的“神人”精神特质。

这种特质在金庸小说中多有体现。

从《射雕英雄传》至《神雕侠侣》中,老顽童朴实天真,无忧无虑,年及百岁高龄而精神矍铄,举止性情有如孩童;《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率性无为,为名门正派不容,成为师门弃徒,虽曰“人之小人”,却是“天之君子”(《庄子·大宗师》)。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深谙“道”义,更是仙风道骨,自然亲切,心无所拘。

当他的徒弟张翠山与天鹰教的殷素素成婚而不安时,他却说:“天殷教又怎样?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

这正邪二字,原本难分。

”对于世间画地为牢,囿于一己一派的狭隘观点,张三丰看得极透。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不顾世俗礼仪,宁可死在郭靖的掌下,也要娶师父小龙女为妻。

道家对“神人”的肯定,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信念,认为人的行为应当不为世俗之见所囿,而与天道相合。

恰如金庸小说中的杨过、张三丰、黄药师等人,他们的言行如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残缺不全的,但从合天道的角度来看却是完整无缺的。

武侠小说中的“神人”们正是顺应了天道,从“天人合一”的修炼中,获得了与众不同的精神和力量的。

从武侠小说对“神人”的描写,我们可以找到道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三)有与无,虚与实的辨证关系老子以虚静的心灵体悟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事物中存在着矛盾,矛盾的双方会向自己的相反方面转化,这种“常道”包含了辨证法的内容。

首先,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

老子对“有”与“无”,“虚”与“实”的对立关系的论述尤为精辟。

他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三十辐用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