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

一、概述

腺性膀胱炎为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1887年由V on Limherk首先报告。20世纪60年代国外统计其发病率在0.l%-1.9(10之间,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由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的提高,腺性膀胱炎发病率也明显增加,至今已逐渐成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多数学者视其一种癌前病变,主张积极治疗。本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多年来对其病因主要有两种解释:胚胎残余的发展和移行上皮化生。(一)胚胎残余的发展Emmett等提出直肠与尿生殖窦分离时,残留在膀胱中的内胚层肠细胞巢在一定情况下转化成腺成分,在某些刺激因子作用下,进一步发展成腺性膀胱炎。(二)移行上皮化生由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移行上皮基底层细胞灶性增生形成细胞巢,并向固有层生长,称为Brunn巢,进而巢中心部退化而形成囊腔,为囊性膀胱炎,最后腔内柱状上形成,即为腺性膀胱炎。此种学说目前被广泛接受。由于大部分腺性膀胱炎存在膀胱慢性感染、梗阻、结石等因素,也有学者认为感染、结石和梗阻性病变可能是腺性膀胱炎的病因。Hegns等认为腺性膀胱炎的发生可能还与维生素缺乏症、变态反应、有毒代谢产物、激素失衡及致癌物等相关。近年来还有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二、腺性膀胱炎的病理

腺性膀胱炎显微镜下可分为4种组织学类型:①经典型(移行上皮型):以Brunn巢为特征性上皮型,腺性—移行上皮巢呈圆形或卵圆形,腺上皮下方有层数不等的移行上皮:化生腺上皮含有杯状胞,腺上皮下一般没有移行上皮。③前列腺上皮型:腺腔较大,皱襞较多而高低不等,腺上皮呈单层柱状,立方或假复层柱状,类似前列腺腺泡。腺上皮表面有不规则微绒毛,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颗粒,腺上皮与间质之间有胶原样基膜。腺腔内含有PSA阳性的浓缩分泌物。④混合型:镜下同时存在Brunn巢和前列腺腺组织转化结构。膀胱镜检可见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颈、三角区及输尿管口周围,颈口以3-9点为多。膀胱三角区是最易受累部位,但有时甚至可波及全膀胱。镜下表现:①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表现为片状浸润型的滤泡状水肿隆起或绒毛状增生(图3-11-1);②乳头状瘤型:可见带蒂的乳头状物,乳头透亮,无血管进入;③慢性炎症型: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局部充血或有小的糜烂面;④黏膜无显著改变型:膀胱黏膜光滑,无显著改变,随机活检时发现。

三、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

腺性膀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有时可出现排尿困难等。对于难治性的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应考虑是否存在腺性膀胱炎,确诊需膀胱镜黏膜活检。B超检查有时可表现为膀胱三角区不规则隆起、粗糙、回声增强,有时疑为膀胱肿瘤。

四、腺性膀胱炎的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不同于泌尿系感染性疾病:①不能单纯使用抗生素;②有癌变可能;③复发率膀胱内局部病变的处理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大小、形状以及所引起的并发症等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腺性膀胱炎治疗手段的选择上,应该遵循如下的原则:①去除诱发因素;②经尿道电切或电灼是主要的治疗方法;③病因不明、病变弥散的患者应采取膀胱灌注化疗;④膀胱黏膜病变广泛、增生活跃的患者应该注意监测,定期随访;⑤病夕病变范围广泛、症状严重、高度怀疑恶变或有恶变的患者,可以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者膀胱全切术,但膀胱全切除应慎重。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同时存在的患者,应该以膀胱癌处理为主;⑥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五、术前准备

术前明确诊断,了解相关疾病,合并感染者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1-2周。

六、手术方法

置人电切镜后,首先全面观察病变的位置、范围、大小、数目及与双侧输尿管口的关系。电切范围应包括肉眼可见病变周边l-2cm的正常黏膜,深达浅肌层。对膀胱三角区、底部及侧壁病变范围较大者,切除较困难。切除顺序可以从三角区向两侧切,也可从一侧切向另一例,争取将病灶完全切除(图3 -11_2),囱可,切除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排空膀胱,以免膀胱过度充盈,膀胱壁变薄,容易引起膀胱穿孔。输尿管口周围的病灶不是手术禁忌,病变覆盖输尿管口者插入输尿管导管做标记,无法插入输尿管导管者,用电切环切除输尿管口处病变,深度达黏膜下层,只要注意不损伤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的肌层,并尽量不使用电凝,术后一般不发生反流、狭窄。对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硬化或后唇抬高者,则行膀胱颈后唇5-7点电切开术。精阜炎性增生者电切2/3增生精阜,合并前列腺增生者行前列腺电切术以解除梗阻。合并膀胱结石者,术中碎石后取净结石再行病变电切。有效控制膀胱的局部炎症,可减少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

七、术后处理

腺性膀胱炎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电切术后采用何种治疗,预防复发或恶变尚无统一定论,多数按浅表性膀胱移行上皮癌行膀胱灌注化疗。目前使用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学毒性药物(羟基喜树碱和丝裂霉素),可直接破坏DNA,干扰DNA复制;另一类是免疫制剂,如卡介苗、干扰素,可通过激发全身的免疫反应和局部反应来预防病变复发。一般每周1次,连用6次,3个月后重复疗程。也可按膀胱癌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疗程进行。

术后必须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定期复查B超和膀胱镜,以早期发现复发和恶变。复发病例经病理诊断证实,排除恶变,同原发灶一样处理,可行多次电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