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考点大全集(打印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修订稿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修订稿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

化学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 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 2O 与NH 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 2、CO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知识点和练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知识点和练习

海高二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辅导教师:钟才斌学校:姓名:教师评价: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海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化学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 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 2O 与NH 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 2、CO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O,这时的反应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O(l) ΔH=-57.3kJ/molH+(aq) +OH-(aq) =H2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高中化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基础知识。

以下是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碳作为主要元素的化合物。

- 饱和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

-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 反应的机理。

2. 烃的分类和性质:-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特点和性质。

- 烷烃的异构体,包括链式、环式和支链异构体。

- 烃的衍生物,如醇、醛、酮、酸等。

3. 物质的结构:- 双键和三键的特点和性质。

- 键的构型和杂化。

- 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

4. 有机物的官能团:- 羟基、酮基、醛基、羧基等官能团的性质和作用。

- 酯、醚、醇的性质和应用。

- 芳香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5. 有机化学反应:- 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和重排反应。

- 醚的制备和醇的制备。

- 烯烃的加成反应和多烯烃的重排反应。

6. 有机物的合成:- 反应条件和反应途径的选择。

- 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 有机合成的常见方法和实验操作。

7. 化学工业基础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 化学工业中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 化学工业中的常见反应,如制盐酸、制氨等。

- 化学工业中的装置和工艺。

以上只是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还需要参考教材的详细内容来学习。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做习题和实验等方式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考点1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巩固对盖斯定律的理解,提升应用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灵活应用盖斯定律。

【精确解读】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2.应用: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②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③常见物质结构中所含化学键类别和数目:1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 Si-Si键;1mol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mol Si-O 键。

【精细剖析】1.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①写出目标方程式;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例如:①Fe2O3(s)+3CO(g)=2Fe(s)+3CO2 △H1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2③Fe3O4(s)+CO(g)=3FeO(s)+CO2(g)△H3求反应FeO(s)+CO(g)=Fe(s)+CO2(g)△H4的焓变三个反应中,FeO、CO、Fe、CO2是要保留的,而与这四种物质无关的Fe2O3、Fe3O4要通过方程式的叠加处理予以消去,先②+③×2-①×3先消除Fe3O4,再消除Fe2O3,得到④6Fe(s)+6CO2(g)=6FeO(s)+6CO(g)△H5,④逆过来得到⑤6FeO(s)+6CO(g)=6Fe(s)+6CO2(g)-△H5,再进行⑤÷6,得到△H4=-;2.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方向改变时,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③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叠加时,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④当对反应进行逆向时,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化学选修4 全书总复习提纲绪言1、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2、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活化能的大小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

但对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并无影响。

第一章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多数化合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的分解反应②2NHCl(s) +Ba(OH> • 8H2O(s) = = BaCM 2NHf +10H2O高温高温③ C(s) + H2O(g) = = = C» H2 ④ CO+ C= = 2CO4、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叫做反应热。

在恒压条件下又称始变,符号为△ H ,单位是KJ/mol。

当AH为“一”或4 H <0时,为放热反应;当^ H为“ + ”或4 H >0时,为吸热反应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0C、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表明。

b、需要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注明4H的值及其“ + ”与。

c、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d、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系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当系数不同时,AH也不同。

系数与△ H成正比。

6、燃烧热:在250G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kJ/mol。

注意:①产物必须是稳定的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物)②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系数通常为1,其余物质以此为标准配平。

③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 H<07、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

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完整版)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一、焓变反应热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 Ba(OH)2·8H2O 与 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 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 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详细经典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详细经典版)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其中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和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①能量图像左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右图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注意:a.图中可以得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一定是所有物质的能量之和,而不是某一个物质的能量高于产物或者低于产物的能量②通过键能的计算△H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 V
正_减小___,V 逆也_减小__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
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_大__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吸热反应______方向 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
物质
单质
纯净物
强电解质: 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 HCl、NaOH、NaCl、BaSO4
化合物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 HClO、NH3·H2O、
非电解质C:u(OH)2、非H2金O…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 SO3、CO2、C6H12O6、CCl4、CH2=CH2……
速率的关系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B,同时消耗了 q molD,因均 不 一 定 平
指 V(逆)

①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压强
②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一、原电池(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组成条件: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 电解质溶液3.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三)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四)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五)正、负极的判断:1.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 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 根据实验现象:(1)溶解的一极为负极(2)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化学电池(一)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二)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三)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 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 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 =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2e- =PbSO4↓+2H2O充电:阴极:PbSO4+2H2O-2e- =PbO2+4H+阳极:PbSO4+2e- =Pb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2H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 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考点大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考点大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考点大汇总(打印版)考点1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能量的常见转化形式,重点分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之间的转化,涉及键能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形式。

【精确解读】1.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常见能量转化有:①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如铜、锌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化学能和光能、风能的相互转化等。

【精细剖析】1.判断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方法:一看,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二看,产生了什么,如果是热量,则转化为热能;如果产生了电,则是转化为电能,如果产生了光,则是转化为光能。

【典例剖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A【变式训练】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H2O和CO2化合生成二甲醚(CH3OCH3),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反应是2CO2+12e-+12H+═CH3OCH3+3H2OC.该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D.消耗CO2与生成O2体积比为1:1【答案】D【实战演练】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答案】D【解析】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故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2016年3月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首先发现:在光、碱性CeO2修饰TiO2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可转化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CO2和CH4均含极性共价键C.产物可能还有O2D.CO2溶于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H2CO3⇌2H++CO32-【答案】D3.未来清洁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曾经指出,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答案】B【解析】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将CO2、H2O、N2等气体重新组合成燃料,此过程为太阳能→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热能,故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故答案为B。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精编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精编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考点大汇总(打印版)考点1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能量的常见转化形式, 重点分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之间的转化, 涉及键能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形式.【精确解读】1.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常见能量转化有:①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如铜、锌形成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化学能和光能、风能的相互转化等.【精细剖析】1.判断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方法:一看,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二看, 产生了什么, 如果是热量, 则转化为热能;如果产生了电, 则是转化为电能, 如果产生了光, 则是转化为光能.【典例剖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铝热反应中, 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A【变式训练】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 利用太阳能将H2O和CO2化合生成二甲醚(CH3OCH3), 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反应是2CO2+12e-+12H+═CH3OCH3+3H2OC.该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D.消耗CO2与生成O2体积比为1:1【答案】D【实战演练】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答案】D【解析】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A错误;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 故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C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故D正确;故答案为D.2.2016年3月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首先发现:在光、碱性CeO2修饰TiO2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下, 二氧化碳和水可转化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CO2和CH4均含极性共价键C.产物可能还有O2D.CO2溶于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H2CO3⇌2H++CO32-【答案】D3.未来清洁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 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曾经指出, 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 那么, 不仅可以消除大气的污染, 还可以节约燃料, 缓解能源危机, 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答案】B【解析】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 太阳能将CO2、H2O、N2等气体重新组合成燃料, 此过程为太阳能→化学能;燃料燃烧, 化学能→热能, 故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 故答案为B.【自我反思】考点2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判断, 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属最基础考点, 特别注意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精确解读】1.吸热反应的概念:化学键角度: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能量守恒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或部分物质的溶解过程:大部分分解反应, 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 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 弱电解质的电离, 水解反应等.3.放热反应的概念:化学键角度: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能量守恒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4.常见的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物质的缓慢氧化;④金属与水或酸反应;⑤部分化合反应;5.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注意:①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②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燃烧大多数要点燃, 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 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不是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精细剖析】1.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则反应为吸热反应;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 而断键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键形成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一定条件, 如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 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特别注意: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直接关系;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燃烧大多数要点燃, 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 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不是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典例剖析】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2O(g)+NO(g)→N2(g)+NO2(g)+139kJ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答案】D【变式训练】在常温常压下, 烯烃与氢气混合并不起反应, 甚至在高温时反应也很慢.但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烷, 一般认为加氢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和H2生成乙烷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 可减小反应的热效应C.催化剂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D.催化加氢过程中金属氢化物的一个氢原子和双键碳原子先结合, 得到中间体【答案】D【实战演练】1.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B.加入催化剂, 可提高HBr的产率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D.反应物总键能低于生成物总键能【答案】C【解析】A.根据图象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可知为吸热反应, 无法判断是否为可逆反应, 故A错误;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 不改变平衡移动, 所以加入催化剂, 不可提高HBr的产率, 故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故C正确;D.根据图象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可知为吸热反应, 所以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 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 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C.Y的能量一定高于N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答案】 B3.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 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 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呈形如图所示状态, 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B【解析】因氢氧化钠固体, 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 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 故答案B.【自我反思】考点3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依据燃烧热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提升对燃烧热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涉及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确解读】一、燃烧热1.定义:在101kPa时, 1mol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 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H2O, 而不是气态水蒸气;注意:(1)条件:101kPa(但是书中表格提供的数据都是在25℃的条件下测得的);(2)燃烧的物质一定为1mol;(3)生成的物质一定要稳定;a.状态要稳定(例如:CO2为气体, H2O为液体);b.要完全燃烧;一般指:C→CO2 (g)、S→SO2 (g)、H2→H2O(l)、一般有机物→CO2 (g)和H2O (l). 【精细剖析】1.进行反应热计算的注意事项:(1)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 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3)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典例剖析】充分燃烧一定量丙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kJ, 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恰好转化成酸式盐需6mol•L-1的NaOH溶液100mL, 则丙烷的燃烧热为( )A.-16QkJ/mol B.-5Q kJ/mol C.-4Q kJ/molD.-2Q kJ/mol【答案】B烧放出xQ热量, 则1mol丙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5QKJ/mol, 故答案为B. 【变式训练】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C3H8), 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 已知:CO:2CO(g)+O2(g)═2CO2(g);△H=-566.0kJ/mol.丙烷:C3H8(g)+5O2(g)═3CO2(g)+4H2O(l);△H=-2221.5kJ/mol.正丁烷:C4H10(g)+6.5O2(g)═4CO2 (g)+5H2O(l);△H=-2878.0kJ/mol.异丁烷:C4H10(g)+6.5O2(g)═4CO2(g)+5H2O(l);△H=-2869.6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 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0kJ/molB.相同质量的丙烷和正丁烷分别完全燃烧, 前者需要的氧气少产生的热量也多C.常温下, 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答案】C【实战演练】1.下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 则稀H2SO4和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2 mol H2O的反应热△H=-2×57.3kJ/molB.已知S(s)+ O2(g)═SO3(g)△H=-395.7 kJ/mol, 则硫磺的燃烧热为395.7 kJ/mol C.已知C(石墨, s)═C(金刚石, s)△H=+1.9 kJ/mol,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mol, 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答案】D【解析】A.稀H2SO4和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2 mol H2O的同时还生成1 molBaSO4, 此时反应热△H<-2×57.3kJ/mol, 故A错误;B.101kPa条件下, 1mol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1mol二氧化硫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硫磺的燃烧热, 故B错误;C.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 等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低, 因此石墨更加稳定, 故C错误;D.由热化学方程可知, H2的燃烧热为×571.6kJ/mol=285.8 kJ/mol, 故D正确;故答案为D.2.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C和COB.红磷和白磷C.3molC2H2(乙炔)和1molC6H6(苯)D.1gH2和2gH2【答案】 D3.一定条件下, 燃烧1g乙炔(C2H2)气体, 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 放出50kJ热量, 则该条件下乙炔的燃烧热为( )A.50 kJ/mol B.3900 kJ/molC.1300 kJ/mol D.450 kJ/mol【答案】C【解析】燃烧热是在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而燃烧1g乙炔物质的量n===mol,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 放出50kJ热量, 故燃烧1mol乙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 放出热量为50kJ×26=1300kJ, 故答案为C.【自我反思】考点4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涉及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与应用, 提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重点是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 【精确解读】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2.特点:①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 且均值取正值.但在时间-速率图象中某时刻对应的速率为瞬时速率.②在同一反应里, 虽然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 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且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例:对于反应:mA+nB=pC+qD v(A):v(B):v(C):v(D)=m:n:p:q.③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比较不同反应进行的快慢或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快慢时, 应选择同一物质来比较.④在一定温度下, 固态和纯液态物质, 物质的量浓度视为常数, 它们的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 不用这些物质表示反应速率.如CaCO3、水等.3.表示方法:①同一反应, 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 数值可能不同, 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②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③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精细剖析】1.反应速率的计算步骤:①准确找出有关化学平衡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各物质的初始量、转化量、平衡量(物质的量浓度或物质的量);③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等式关系进行解答;2.注意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进行不断减小的特征.3.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 而不是瞬时速率.(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一般都取正值, 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3)由于在反应中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 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4)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 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 其数值不同, 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因此,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 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做标准.(5)在同一个反应中, 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典例剖析】用纯净的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OE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B.EF段, 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 n-1C.OE、EF、FG三段中, 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D.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答案】B【变式训练】一定温度下, 在0.5L的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0s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从反应开始到10s末的反应速率用X 表示是( )A.0.08mol•L-1•s-1B.0.30mol•L-1•s-1C.0.16mol•L-1•s-1D.0.32mol•L-1•s-1【答案】C【实战演练】1.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 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 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NH3)=0.1 mol/(L•min)B.v(NH3)=0.2 mol/(L•min)C.v(H2)=0.3 mol/(L•min)D.v(H2)=0.4 mol/(L•min)【解析】反应为N2(g)+3H2(g)⇌2NH3(g), 以氢气的反应速率为标准进行判断;A.ν(NH3)=0.1mol/(L•min), 所以ν(H2)=0.15mol/(L•mi n);B.v(NH3)=0.2 mol/(L•min), 所以ν(H2)=0.3mol/(L•min);C.ν(H2)=0.3mol/(L•min);D.ν(H2)=0.4mol/(L•min), 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 故答案为D.2.在密闭容器里, A与B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 A、v B、v C表示, 已知2v B=3v A、3v C=2v 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答案】A【解析】由于2v B=3v A、3v C=2v B, 所以v A∶v B∶v C=2∶3∶2, 即A、B、C对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2, 故反应方程式为2A+3B=2C, 故答案为A.3.在2CH4(g)+2NH3(g)+3O2(g)=2HCN(g)+6H2O(g)反应中, 已知v (HCN)=n mol/(L•min), 且v(O2)=m mol/(L•min), 则m与n的关系正确的是( )A.m= n B.m= n C.m= n D.m=2n 【答案】C【自我反思】考点5 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理解有效碰撞与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 进一步巩固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与应用.1.有效碰撞理论①有效碰撞:使分子间发生反应的碰撞;②有效碰撞的条件:①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②取向正确;③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注意: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④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那部分;⑤结论:分子运动→相互碰撞→, →有效碰撞→化学反应;2.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①活化能越低, 活化分子数越多, 活化能越高, 活化分子数越少;②单位时间内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次数越多, 化学反应速率越快;③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越多, 有效碰撞次数越多.【精细剖析】1.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分析: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活化能的大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多少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2.结论:①活化能的大小影响反应速率的大小;②活化能越低, 活化分子数越多;活化能越高, 活化分子数越少.【典例剖析】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A.降低温度B.使用催化剂C.增大压强D.增加浓度【剖析】A.降低温度减小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故B正确;C.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 但百分数不变, 故C错误;D.增加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 但百分数不变, 故D 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B【变式训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和适当的取向时, 才能发生化学变化B.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须具有足够高的能量C.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都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答案】D【实战演练】1.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若改变下列条件, 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A【解析】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降低温度降低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只增大活化分子的浓度, 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 故答案为A.2.下列关于碰撞理论的基本观点, 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B.活化分子是指具有较高能量,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C.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D.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是分子具有较高能量并且有合适的碰撞取向【答案】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和加入催化剂都可以改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B.有效碰撞是指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C.增大压强, 可以使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 有效碰撞几率增大D.焓就是指反应热【答案】C【解析】A.升高温度不能改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但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加快反应速率, 故A错误;B.反应物活化分子之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而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就是有效碰撞, 故B错误;C.增大压强, 气体的体积减小, 增大活化分子的浓度, 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反应速率增大, 故C正确;D.焓不是反应热, 体系的等压反应热就等于焓变, 故D错误;故答案为C.【自我反思】考点6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的特征, 明确化学平衡的建立条件及判断依据.【精确解读】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 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 而且在相同条件下, 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正反应: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逆反应: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速率含义与浓度关系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V正决定于反应物浓度增加单位时间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或生成物浓度的减决定于反应物浓度V逆少2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如图所示(以起始生成物浓度为0为例):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前提:“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一定条件”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②实质:v正=v逆≠0;③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浓度没有变化, 并不是各种物质的浓度相同.对于一种物质来说, 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 就表现出物质的多少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3、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逆:可逆反应;②等:v正=v逆③动:动态平衡;④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⑤变:外界条件改变, 原平衡被破坏, 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精细剖析】1.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反应达到平衡的过程是(以起始生成物浓度为0为例):①开始:反应物浓度最大, 生成物浓度为0, 正反应速率最大, 逆反应速率为0;②过程中: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 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大, 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 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③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都达到平衡, 保持不变, 正逆反应速率也保持不变;(2)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因此不可能完全转化;达到化学平衡时,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但不为零.【典例剖析】在一定温度下, 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 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B.t时, 正、逆反应都不再继续进行,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若t=4, 则0~t的X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D.温度、体积不变, t时刻充入1 mol He使压强增大,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答案】C【变式训练】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 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 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 若增加容器体积, 则正反应速率减少, 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答案】A【实战演练】1.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这是一步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提高生产效率B.在上述条件下, 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C.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 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D.达到平衡时, 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答案】D【解析】A.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生产时间缩短, 则提高生产效率, 故A正确;B.为可逆反应, 则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故B正确;C.提高O2的浓度, 可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 平衡正向移动, 则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故C正确;D.平衡时, 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浓度是否相等, 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 故D错误;故答案为D.2.一定条件下, 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 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 达到平衡时, 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B.平衡时, 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mol•L-1<c1<0.14mol•L-1【答案】D【解析】A.设X转化的浓度为x,X(g)+3Y(g)⇌2Z(g)3.在一定温度下, 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A.由图象可知, 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 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 则在反应中N为反应物, M为生成物, 图象中, 在相等的时间内消耗的N和M的物质的之比为2:1, 所以反应方程式应为2N⇌M, 故A错误;B.t1时, N的物质的量为6mol.M的物质的量为3mol, 又同一反应体系体积相同, 则根据C=, 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故B正确;C.由图可知t2时M仍然在增大, N仍然在减小, 此时反应继续向正方向移动, 反应没有达到平衡, 故C错误;D.由图可知t3时, M、N都不变, 则反应达到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故D错误;故答案为B.【自我反思】考点7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提升对电解质概念及电解质电离理论的理解, 涉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及实验证明.【精确解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自身电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 但也存在固体电解质, 其导电性来源于晶格中离子的迁移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中几乎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导电的性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 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 如:碳酸钙、硫酸铜.也有少部分盐不是电解质;弱电解质(溶解的部分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是一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有:弱酸、弱碱, 如;醋酸、一水合氨(NH3•H2O), 以及少数盐, 如:醋酸铅、氯化汞.另外, 水是极弱电解质.3.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以盐酸和醋酸为例):(1)通过测定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来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